手机阅读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31:41 页码:8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优秀8篇)
2023-11-11 09:31:41    小编:ZTFB

发表一篇总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心得。怎样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二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3.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辞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蹴尔而与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5、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放弃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算对)。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5)用脚踢。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棒禄却不辩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道理;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人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的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4、示例:(l)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这短文。(11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一箪食()。

(2)蹴尔而与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与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呼尔而与。

小题3: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论据。(4分)。

小题1:箪:指装食物的竹制器具,文中作量词。蹴:有脚踢。得:通“德”,感激。已:停止。

小题2:轻蔑地喊着给予食物。

小题3:做人要保持本心。举例略。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得”通“德”。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呼”“与”,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本文的论点“做人要保持本心”,再理解“嗟来之食”的含义举一名人不贪图施舍而保持“本心”的例子,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海归科学家舍弃大国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参加建设,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五

提示: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答案:略。

中考链接。

10.(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超级女声。

情况喜欢不太关注喜欢不太关注。

原因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有趣,能表现个性品位不高。

人数9120924555。

比例30.3%69.7%81.7%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提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评选活动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近年推出的以电视媒体为依托的互动性活动,备受社会及各种媒体的关注,是近年新出现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题以图表阅读分析的命题形式将两种文化现象引入试题,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和文化色彩。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七

提示:“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诱导。“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出邪念,做坏事,就成了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了。

参考答案:“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本心”丧失,“义”字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耳”,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3.“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请你举出几位因“舍生取义”而令你崇拜的英雄人物,并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

提示:这样的英雄人物可以说不胜枚举,给后人以深刻影响的名言非常之多。

参考答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提示: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5.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提示: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论证方法,在说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阅读议论文,一定要揣摩其运用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在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在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快乐时光。

抽烟。

两个学生在看法典时是否能抽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他们找教授评理,认为不能抽烟的说:“教授,看法典时能抽烟吗?”教授严肃地说:“当然不能!”认为可以抽烟的学生马上问:“那抽烟时看法典行吗?”“那没问题。”教授回答。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提示:d项,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2.下列“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提示:a、c、d三项表示顺承,b项表示转折。

答案:b。

3.(浙江中考“全新”模拟)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生遭遇表达作者自宽自慰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篇八

提示:此题考查对名诗名句的准确理解,默写时不能出现错、漏字。

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

(2)雪上空留马行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避也(躲避)。

b.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提示:d项中的“本”应为“自己”之意。

答案:d。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吃。

b.所识贫乏者得我欤?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向为身死而不受。

译:以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

译:(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提示:a项应为:吆喝着给他。

答案:a。

6.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提示: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a。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天性。

(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深层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