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14:42 页码:13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实用19篇)
2023-11-11 12:14:42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之一。写总结时要注重围绕主题进行,避免过多的细节和无关内容。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一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魔法表演。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动画片:魔法表演。

教师:想一想动画片里的魔术变出了什么?

二、魔术:圆形变变变。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1)出示一张圆形纸。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画出一个人物头像。

看!变成了什么?

(2)再出示一张圆形纸。

变成圆圆的饼干。

2、表演变圆魔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你们会变魔术吗?想变什么呢?知道怎么变呢?

教师:看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

三个圆变成了小花,。

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

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活动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三

1、认识四线格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四线格的空间方位。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要求在四线格里摆放图案。

课件:四线格、《幼儿操作》:《四线格里粘一粘》、有图案的磁力扣若干。

1、认识四线格。

教师出示课件“四线格”图,“幼儿观察图上有几条线,有几个格?

教师小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学汉语拼音时要用到的。

2、游戏:分房间。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把小动物安排在四线格的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熟悉四线格的空间方位。如都是说“请把小动物放在四线格的上格”“请把小动物放在第二线上”等。

3、操作活动。

幼儿取出操作单《四线格里粘一粘》,在粘贴页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按要求粘到四线格相应的位置:把小猴贴到四线格的第一线上,把草莓贴到下格,把小牛贴在第四线,把葡萄贴在上格,把兔子贴在第二线,把樱桃贴在中格,把蛇贴在下格观察讨论:看看四线格中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

小结:图片的规律是线上贴的都是动物,格里都是水果。我们认识了四线格,那对我们今后成为小学生的时候学习拼音是有帮助的。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一直以游戏的形式及商讨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轻松、愉快的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尝试、操作与探索,以小组赛的方式让幼儿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四线格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四格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应该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区。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四

为了激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欣赏树叶的美进而热爱自然,自觉爱护草木保护环境,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树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各种各样的树叶的知识。

2、在活动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3、引导幼儿动手用各种树叶拼贴树叶画。

4、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

难点:用树叶拼贴树叶画。

活动准备。

收集好各种各样的树叶。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收集好的各种树叶给幼儿看,并且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互相交流。老师个别提问说出树叶的名称和颜色。

2、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树叶的名称、形状、大小和颜色。

3、引导幼儿说一说所在小区里面都有什么树木,各有什么作用。

4、老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们不要乱爬树,不要乱采摘树叶。

5、让幼儿一起动手用树叶自由贴一幅树叶画。

6、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在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手、口、脑的训练。同时培养了幼儿交流协作的精神。

3、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幼儿肯定喜欢,老师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收获颇多。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五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个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认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步唤起兴趣。

2、观察比较策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4、多媒体策略: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就学生的情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础;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根据圆的.特征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出示ppt套圈游戏)学生1——2分钟议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4.学生练习。

(六)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六

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车子功能和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汽车认识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各种汽车的基础上,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汽车幻灯片,音乐磁带,红绿灯标志,停车场标志。

活动过程:

一、玩车:请幼儿玩一玩各种各样的车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车子,还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车子,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

师:但是老师啊不知道这些车子的名字什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在玩的时候想一想,你玩的车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啊?(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开始玩车)。

二、说车。

1)介绍一下你玩的汽车的名字,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好了好了,汽车开了很久,要休息了,小朋友们把他们开回停车场好不好啊?(让幼儿将汽车放回有停车场标志的课桌)。

师:我们刚刚玩的是什么啊?(幼儿:汽车)放映汽车识字幻灯片:汽车(car)。

师:刚刚啊,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那么现在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你玩的车子叫什么名字啊?有什么用呢?(根据幼儿提到的车子放映幻灯片。)。

2)消防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呜—呜—)。

师:(放映火灾图片)哎呀,小朋友们,这里怎么着火了啊,我们赶快打个电话喊消防车来救火吧!可是老师不知道电话号码是什么,哪位小朋友能帮帮老师啊?(119)。

师小结:消防车呢是红色的,上面有很高的很高的梯子,叫做云梯,是用来爬到高楼上救火的。车顶上还有警灯,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如果有哪里着火了啊,我们小朋友可以打119报警。

3)救护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滴呜滴呜滴…)。

师:那么我们刚刚消防车是打119,那么救护车应该打什么号码啊?(120)。

师:昨天老师的奶奶感冒了,老师可不可以打120喊救护车啊?(:幼儿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120啊是抢救那些生了很急很急很严重的病人的,一般的感冒啊咳嗽啊,是不用喊救护车的。

师小结:救护车啊是白色的,车子上面呢有一个像医院里一样的红十字,而且门是开在后面的,这是为了抢救病人的时候方便一点,如果有人生急病了呢,我们可以打120来喊救护车。因为救护车是用来救命的,所以和消防车一样,其他车子也会为它让行。

4)警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哇呜哇呜哇…)。

师:如果要抓小偷的话,是不是需要警车啊?那么警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呀?(110,如果救护车消防车119和120打不通的话呢也可以打110报警)。

师:警车的`车头上啊还写着警察两个字,还有一个英语单词叫police,也就是警察的意思,我们小朋友记住了哦!(放映识字幻灯片:警察----police)。

师小结:警车啊和消防车、救护车一样,都是有特别的作用的,所以在马路上其他车辆也会让它先开,而且车顶上啊也有警灯,抓坏人的时候会发出呜哇呜哇呜哇…的声音。

三、互动游戏:红绿灯(背景音乐《小汽车》)。

1)师:(放映撞车幻灯片)哎呀,这辆车怎么变成这样了啊?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辆车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啊?(幼儿:撞车了,出车祸了,不遵守交通规则)。

师:那么小朋友走路的时候要不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幼儿:要)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大家交通规则呢?(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横道线)。

教师:小汽车们开累啦,我们回停车场休息了好不好啊?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七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八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钟表)。

2.说说钟表的作用。

3.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钟表吧?(出钟表图)。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12个数字、时针、分针。

师:那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师:哪根针是分针?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在认识一跟又细有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1.出示7时的钟面。

师提问: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7时。(师板书7时、师生书空“时)。

2.出示4时的钟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钟面的时刻呢?请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是4时。

3、归纳总结。

师:我们说分针指向12的钟面都是整时。整时的钟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4.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

3.介绍数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电子表示法。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了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像1时、7时、3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时间它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电子表示法图片)。

2.介绍电子表示法。

我们在写时间的电子表示方法时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课件出示5:00。

自主练习写7时和4时的电子表示法。

3.巩固练习。

出示:8时、3时、6时让学生说说时间。

三、强化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3、课本92页内容:

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直都能够认真地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12个时刻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7时4时5时。

7:004:005:00。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九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习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习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习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习,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习,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二)习题四。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一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看说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

(9/9)。

巩固练习:

1,判断: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平均分的苹果。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都认识哪些数?猜想以下分数是怎么回事?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后,顺应学生的猜想去分一分。例如:给学生6个苹果,让学生随自己的意愿去分,学生简直是五花八门,在多种分法中学生自己归纳出平均分的特点后,再继续分,就是有目的的平均分了。正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平均分3个苹果、1个苹果时,一个突发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平均分得的结果用什么数表示呢?在学生们试用整数表示失败后,他们自发地感悟到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了-----这就是分数。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二分之一;以此为基础接着认识的是二分二。就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继续认识的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动手折纸的操作,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在多种折法中认识了四分之几的分数。教师趁机稍加点拨,如果再继续平均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他们自己来判断、辨析1/6和5/6有什么关系?5/6、5/8、5/7为什么分子相同分母不同?这样有具体到抽象,加深了对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抓住平均分这一重点内容,以其为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横向连着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来表示,并且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纵向深入到不平均分得的结果,不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但可以用其它的分数表示。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块;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这样分得的结果是不能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的。在得到学生的认可后,适时地加以引伸:怎样能使这一小块苹果也能用分数表示?怎样使三角形中的每一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感染力;

2,联系实际巧设悬念;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才能;

3,教学手段新颖多样,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4,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平等交流、相互评价;

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力求有所突破,同时肯定会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二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一、激趣导入。

1、能告诉老师今天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钟表,你们看!(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2、这些钟表都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哪个数字在最上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老师发现了它们的样子不一样,这两根针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长的针叫分针,另一根短的针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粗;分针长、细)。

(2)摆一摆,指一指,认一认。

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

(3)说一说,比一比。

老师也带了一只钟,你看看老师的钟比小朋友刚认识的钟面多了什么?

伸出你的手指跟着秒针一起出发吧。

它是怎么走的呀?

这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我们的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样的方向走的。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时针和分针,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时针和分针就能知道大概的时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当我们要记录这个时间时:7时只要在7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7时)。

(3)介绍电子表的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电子表的方法时,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

(4)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5)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几时又叫做整时。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认识整时”。

现在,你会看整时了吗,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6)认一认,写一写,说一说。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是小明的一天,你能记录每个钟面的时间吗,并说一说小明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电脑操作:做一做)。

集体反馈,提问:这时候钟面上的针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4幅图:12时)。

说的真不错,像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为什么都是9时而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9时,第二幅图是晚上9时)。

三、总结。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三

1、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的观察与分辨能力。

2、能区分圆形与方形。

3、能够进行图形分类,对应图色等。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

3、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教学图片,进入情境世界环节,导入本次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们请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请说一说他们拉成的是什么形状?

2、教师结合认知乐园环节,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与方形。

你知道小火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吗?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厢又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出示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一步区分圆形和方形。

看看这些常见的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四、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圆形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菱角,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进行练习巩固。

2、教师分发各种材料,请幼儿在活动时根据图形特征分类进行整理。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场所找一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儿歌。

圆形和方形。

圆形,圆又圆,

像个车轮转圈圈。

方形,四个角,四条边,

像个城堡立中间。

七、活动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形状的学习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请幼儿帮忙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整理。

文档为doc格式。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四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线段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五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六

教学目标。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3、通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

学生自由讨论。

二、探求新知。

1、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

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

出示空盘子,问:用几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现在我们又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教学习“0”的书写。

(1)小朋友,你们觉得“0”像什么?

(2)怎样才能写好“0”呢?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3)学生二人一组学“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1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七

活动目的:

1、在理解0的数学含义基础上了解0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在观察0的创意变形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进行0的创意画。

3、乐于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装有不同物品的箱子3个(内有:3只小熊、4块积木)。

2、ppt图片:尺子、温度计、气球、鸡蛋、乒乓球拍、网球拍、西瓜。

3、实物:卷尺、皮尺、钟表、电话等。

4、画有0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感知0的意义。

2.出示礼物盒,幼儿初步感知0。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份礼物,猜猜看都有什么?

箱子里有几只小熊、几块积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或4)。

这个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小结: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

2.游戏:看数拍手,感受0的意义。

提问: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数拍手的游戏吧!

小结: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拍手游戏时看到0知道不拍手。

二、寻找0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图片,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

提问:小朋友,在哪些地方见过0?

(1)出示手机号码: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妈妈的手机号码里有0。

(2)出示钟表:钟表的哪里有0?对了,10的后边就有0,它可以表示10点钟。

小结:0的作用真大,在电话号码里、门牌上、钟表上都有数字0。

三、感知0的不同意义。

师:张老师带来几张图片,找找0藏在了哪里?

(1)出示尺子:尺子上的0在哪?尺子最左端的0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最左端的0表示起点的意思,在测量一个物体长短时,左端的0要和物体的一端对整齐开始测量。

(2)出示温度计:温度计的0在哪里?有几个10?分别在0的什么地方?

师: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

师:温度计上的0表示0度,温度在0上时,表示气温越来越热,在0度以下时,表示越来越冷。

小结:0宝宝很神奇,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

四、出示和0相近的物品图片,激发幼儿的创意的兴趣。

提问:0宝宝还会变魔术,看看0宝宝都变成了哪些东西?(气球、乒乓球拍、西瓜、网球拍、鸡蛋)。

提问:0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呢?

五、幼儿进行0的创意,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准备了许多的0宝宝,请小朋友用添画的方式让0宝宝大变身,看看谁变得又快又多。

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用0宝宝变了好多有趣的东西,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宝宝0。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八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姜小学张庆安内容:苏教版数学十一册115-118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的特征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学法指导: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教学圆规。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笔设计理念:1、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有圆,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2、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3、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4、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圆,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硬币、钟表面等,从这些物体中闪动、抽象出圆,指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2、师:我们以前还学过那些平面图形?指名口答,并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出示各种平面图形。3、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其他则是直线图形。适时板书:圆的认识二、操作、探究:1、师:有位数学家说过:“圆是最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画出一个美丽的圆呢?2、画圆:(1)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2)试画一个圆。(3)交流画法;师适时板书画圆的步骤,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备用。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1)师:你们知道圆中的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来动动手、动动脑,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2)交流证明过程。(3)课件演示证明过程:用红色闪动圆心,显示“圆心”两个字,用字母o表示;再用蓝色闪动一条从圆心到圆上的折痕,显示“半径”两个字,用字母r表示。(4)师:我们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5)课件演示:用黄色闪动一条折痕,显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6)师: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7)判断哪个是直径:(8)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吗?4、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小组合作,并写出表示他们关系的等式,看哪个小组写得多。(2)交流并板书。三、运用、巩固:1、完成117页:练一练1学生操作,再在投影上评讲。2、根据要求画圆:(1)d=7厘米(2)r=2厘米学生独立完成,评讲。师:这两个圆谁大谁小?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3、做118页第2题逐条用手势表示,交流。4、做118页第3题(1)尝试操作;(2)明晰道理。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谁能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儿?(1)交流;(2)课件演示车轮在各种形状下、车轴在不同的位置下汽车开动的效果。2、学校要重建一座圆形的升旗台,要求底面直径是6米。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出这个圆呢?(1)交流;(2)课件演示。五、小结全课: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题2、画圆:(1)d=4厘米;(2)r=2.5厘米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画圆步骤:(1)定点;(2)定径;(3)画圆。

倍的认识课件怎么写篇十九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知道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学挂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出直线。

师:从火车的轨道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火车的轨道。

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

生:两旁是笔直的铁轨,中间是横的水泥条。

师:我们先来沿着这边上一根铁轨来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画出来的线是怎么样的。

生:笔直、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师:这条铁轨我们可以近似于用直线来表示(板书、画一条直线)。

2.引出线段。

师:我们来看斑马线,斑马线是怎样的?

生:一段一段的。

师:它跟铁轨有什么不一样?

生:铁轨很长,而斑马线只是一段。

师:斑马线我们可以用线段表示,因为斑马线只是一段,所以我们两旁加上两个端点。

3.引出射线。

师:我们来看这张图,我们看到了这张图上的灯光是怎样的?

生:灯光是笔直的,能向一旁无线延伸。

师:这一条灯光线我们可以射线表示,能向一旁无限延伸,所以我们只有一个端点。

4.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名称,我们现在来研究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先自己说一说。(独立思考3分钟)。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3)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4)交流他们不同的地方。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能度量。

生2: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生3: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5)体会联系。

师:说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的联系?

生1:有联系。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直线,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射线。

(1)3厘米的线段比5厘米的直线短2厘米。()。

(2)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两倍,()。

3.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读直线、线段、射线的方法。

(1)读直线。

师:为了方便读我们在直线上取两点,怎么读?

生: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师:如果取c点、d点呢?

生:读作直线cd,或直线dc。

师:这两点是不是端点为什么?生:不是,因为他们不在线的两端。

(2)读线段、射线。

师:看课本16页三线的读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线段、直线有两种读法,射线只有一种读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要从端点读起。

(三)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2.我们把书打开来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那一条路最短?(线段ab这条路最短)。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1.书17页第2题。

(1)下面图中的方框是什么形状,由几条线段组成?

(2)你还有哪些图形需要同学帮助数线段的?

2.看一看,量一量。书p17第1题。

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第一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

(五)小结收获、实践应用。

1.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直线、线段与射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