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0:45:09 页码:10
2023年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3篇)
2023-11-18 00:45:09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写心得体会时尽量避免主观意见和情绪化的语言,要客观地评价和总结。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思考和收获的反映,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新理念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和重塑。在参与新理念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益处和挑战。

首先,新理念创新教育引进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在过去的教育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新理念创新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开展各类课余活动,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其次,新理念创新教育倡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方式。这一理念抛弃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会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则扮演着学习的主角。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在我参与的一次公开课中,我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充满互动性和参与感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的情景,他们的思维活跃而开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新理念创新教育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适应新的理念和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具备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以使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够更好地配合。其次,学校和家庭需要更好地配合,共同推进新理念创新教育的发展。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参与新理念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首先,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需要学校完善学科结构,加强艺术、体育等非学科领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其次,我也学到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应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导角色,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而不是传授知识。

总的来说,新理念创新教育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新理念创新教育的实践,主动适应和引领教育的变革,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我相信,在新理念创新教育的指引下,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和更新。传统教育长久以来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分数,而如今,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兴起,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亲身体验传统教育新理念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转变的积极影响。以下将从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以及加强师生关系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缺乏对于思考和创新的培养。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曾参加过一次创新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老师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有机会自主思考、锻炼创新能力。通过这种体验,我认识到创新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其次,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和布置的任务。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被鼓励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我记得曾经有一次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自主选择了一门与数学相关的课题,并通过阅读书籍和互联网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我对于该课题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让我学会了自我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再次,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我曾有过一次参观企业的经历,那时候我对某项科技很感兴趣。回家后,我主动自学该科技并尝试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实践得到了成功的时候,我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到,学习并不是为了追求好成绩,而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我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内在动力的培养,而不再过分追求外在的评价。

最后,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往往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然而,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合作。我曾参与过一个小组合作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而我们则能够自主思考和实践。这样的师生关系让我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新理念给我的教育体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新的教育理念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新的教育理念也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师生的关系,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平等和积极。因此,我坚信传统教育新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校引入了创新教育的新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大多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创新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学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性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逐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我发现,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次,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当今社会,个人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因此,学校在创新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入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在互相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同时也从其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和经验。在我参与的小组项目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大家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再次,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学生往往只学习某个特定学科的知识,缺乏对于其他学科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跨学科性质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学校在创新教育中推行的就是跨学科教学,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我发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的学科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这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而创新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学校组织了一次科技创新比赛,我们小组设计了一款智能家居产品,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调试和演示。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理论知识,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总之,新理念的创新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也提高了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创新教育的引领下,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学科教育新理念正是其中之一。学科教育新理念是指在教育中将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我参与学科教育新理念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质性变化。

首先,学科教育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过去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背诵,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而学科教育新理念通过强调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学科教育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学科教育新理念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创新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实践等方式来实施项目,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试错,不断创新,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再次,学科教育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教育注重个体竞争与分数评比,忽略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学科教育新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我参与的一个数学项目中,我给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座谈会和演示交流的方式分享成果。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观念。同时,通过合作实践,学生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技巧。

最后,学科教育新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育新理念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仅在学科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获得了丰富的综合素质。这样的综合素质既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科教育新理念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科教育新理念是我参与教学实践中的一次有益而丰富的经验。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学科教育新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我相信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们将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是在现今的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角色上主要讲述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这三个方面。

结合《数学》课程,在课改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课改实验教师认真从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灵活转变入手。

一、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

任何实践都应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的。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应深深懂得这次自己所肩负的任务的重量,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应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反映了现代数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

教师要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因为探究既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还有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把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引入课程等。这些可以说是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当然是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与探索出来的。对理论的学习教师应不断的进行。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精心创设,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独立思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今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中央教科所袁振国所长编著的《教育新理念》,想借此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平时所想的系统整理一下,而第一篇《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将我的思绪激活了。

记得前几年,小学部一位数学教师曾对这个命题十分感兴趣,也希望能借该命题,系统反思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但最终却不了了之,甚为可惜。

问题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自接触这个对于他而言陌生的世界时,就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会向周边能问到的每一个大人询问。可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逐渐长大了,问题越却来越少,最可怕的是问题意识也在逐步淡漠乃至冷漠,孩提时对知识的那种渴望,越来越难在成长的他或她身上看到。我想这种结果的出现,也许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关(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学校身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的处世态度或许也应该承担一份罪责)。

是啊,这个问题也激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走进课堂,究竟想要让学生知道些什么?难道一定要求学生都知道你所提问的问题的单一答案吗?小孩子是因为无知而上学的,回答问题不正确,或者“天马行空”,那是正常的,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这种正常现象看作是不正常的呢?这可能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关,千变万化的世界,一出现在试卷上就变得单一了,成了只有“对”或“错”两种可能性,甚至语文中的作文考题,也有偏题,也有答题技巧,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也是无奈的。

记得这么一句话:“改变能够改变的,不改变不能够改变的,努力改变可以努力改变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渗透也许是属于第三者的,虽然也有很多限制在那里,例如高考、中考中的答案的唯一性,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高三、初三教学中需要规范学生的答题模式、框架、语言乃至方向,但我们在非升学年段还是可以做一些改变的。

课堂教学行为上的改变:例如,改课堂结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为“今天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理解了?还有没有新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上的改变:例如,在教案设计中,重点在于理清知识线索,对一些知识关键点、重点、难点留足“空白区”,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交流,在生成中,达到探索知识的愉悦境界。

课后作业设计上的改变:例如,在作业中布置一个常规作业:“你对今天课堂上所讲知识,有没有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你写下来。”

学生期末评价上的改变:例如,增加一项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评价。

《教育新理念》中的这么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吧!”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学科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学科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实施新理念的学科教育中,我体会到了很多。本文将从全面发展、学科融合、应用能力培养、兴趣引导和创新思维师注重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新理念的学科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往的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关注不够。而现在,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例如,在语文教育中,除了学习文言文、阅读理解等基础知识,也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文学思维,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其次,新理念的学科教育倡导学科融合。传统的学科教育习惯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划分为独立的板块进行教学,但新理念的学科教育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学科融合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科内容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将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解题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新理念的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科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对于这一点,新理念的学科教育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化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这样的学科教育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新理念的学科教育注重兴趣引导。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以系统的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而新理念的学科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兴趣引导的学科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最后,新理念的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新理念的学科教育通过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注重创新思维的学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具备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理念的学科教育在全面发展、学科融合、应用能力培养、兴趣引导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这些理念的实施使学科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相信,在新的理念和实践的指导下,学科教育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空闲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

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阅读《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对我真的收获不浅!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阅读《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我让书中浅显易懂的典型案例深深地吸引住了。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读后感受颇深。数学家王梓坤曾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趣,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在温馨的读书里,我谈谈我的读书收获。

《国际教育新理念》以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国际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具有全面性、启发性、解惑性,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全书包括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三部分,宏观教育理论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两大国际性教育潮流: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创新教育、合作教育、教师专业化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的案例更具可操作性,对我们教师日常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具有深层意义的指导作用。

让我感兴趣的是创新教育和问题教学法。这两个章节让我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必须提倡问题教学。思考、创造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能思考、创造。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更重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聪明的表现。成功的教学应该是越教学生问题越多,批判精神越强。因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推陈出新。因此,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把提出问题放在首位,即他比认识、解决问题更重要。

回顾自己的教学和听课经验,都是师问生答,都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我的问题都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或者问学生:“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我就放心了。而阅读本书让我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要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来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要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佳的。教师再不能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本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创新。新理念创新教育凭借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理念创新教育的独特之处。

首先,新理念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和传授,而新理念创新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新理念创新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参加过一次创新教育讲座,讲师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创新教育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使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理念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导权,学生往往扮演着被教导的角色。然而,新理念创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理念创新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曾亲身体验过一次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教育实践,那是一次学生合作设计展示项目的活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一个有创意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指导我们如何合作、解决问题、整合资源。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再次,新理念创新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不同,新理念创新教育追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环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我参与过一次社会实践的活动,我们去当地的农村学校进行义务教学,帮助那里的孩子提高语文和数学水平。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实践价值,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后的学业规划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

最后,新理念创新教育倡导学科交叉和综合学习。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只需专注于某一门学科的学习。然而,新理念创新教育认为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和综合学习。在新理念创新教育中,学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曾参加过一次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我们小组在学科之间进行交叉研究,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通过这次跨学科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新理念创新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全面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强调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进行学科交叉,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个人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新理念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备注:本文章由AI辅助创作,未经人工后期修正,仅供参考。)。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有人说:读书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同时袁先生提出的“知识的综合与知识的综合教育。”也让我颇多受益。书中举了个鲜活的例子:一位教初三数学的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教室的体积有多大?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具体知识对初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把它们综合起来(先利用身上的尺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再计算)解决一个问题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却一筹莫展。这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的考试成绩都不低,他们对相当精深的专门知识都能掌握。遗憾的是,在生活中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他们是完全拥有的。”与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尔摩斯的例子。福尔摩斯的各种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为零,却能够无所不通、料事如神,这靠的是在需要的时候他能调动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识,当他觉得知识不够用时,能及时补充。从这里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看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读文学作品,听语文课我是乐在其中,而听其他学科的教研课我就不得已而为之了。因为我一直认为既然自己是语文专任教师,教好我的语文课足已。事实上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而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我们不求胜任二三门课程的教学,但有必要熟悉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能够在学科间相互沟通。

袁振国教授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笔通俗而优美,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胧胧仿佛感受到的地方,经他或以事例说明或引经据典般地娓娓道来,不觉大受启发。对于文中倡导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

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给党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体现在改革步伐之后、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落实力度不大等方面。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变革,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要有一种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不能让改革停在纸上、喊在嘴上。要深刻查找我们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有哪些问题,与群众的期盼有哪些距离,为什么一些工作群众不买账、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后该咋办。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勇气,克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大胆地去闯,积极地去试,使自己的工作意识、工作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同时,要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抛之脑后,只热衷于搞一些实质内容的“标新立异”,提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做一些“大呼隆”的事情,导致思路偏航,措施“脱轨”。

求真务实,找准担当的支点。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既体现人品,又体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一方面,要根治思想上的懒病,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不怕担责,不怕风险;一方面,要根治行动上的懒病,坚决摒弃“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的错误认识,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当前,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精心调研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目标,把推动党建组织工作的过程转变为解放思想、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服务发展的过程,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善做善成,找准创新的支点。当前党建组织工作的政策、环境、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的思维、常规的措施,很难打开新的局面成效。那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认真量一量组工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创新创造劲头与发展要求的差距,找一找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开展调研、探讨,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党建组织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苦干加巧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找准党建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既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又吃透“下情”,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得到最高的统一,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加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