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 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作文(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3:30:46 页码:12
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 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作文(九篇)
2022-12-28 13:30:46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一

并且,张开了大嘴。

“慢着!不要吃我!”小兔子叫起来,“你不知道吗,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

“晚安!”狐狸说完,又张开了大嘴。

“慢着!不要吃我!说了晚安,还要讲一个与晚安有关的故事呢。”小兔子说。狐狸想了一下,开始讲故事!

“在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坐着一只淘气的小兔子。从树林里悄悄走来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狐狸向兔子道了晚安,又讲了一个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故事,然后就吃掉了兔子。”狐狸说着就张开了大嘴。

“慢着!不要吃我!讲了晚安的故事,还得把我送到我家的床上去呢。”小兔子说。

“好的。”狐狸应着,仿佛已经闻到了烤兔肉的香味,“恩,那里有三只兔子做成的美餐!兔子妈妈、兔子爸爸,还有这只嫩嫩的兔宝宝!”狐狸很快嗅出了通向兔子家的路。

“没有人在家。兔子妈妈和兔子爸爸肯定是出去找兔宝宝了。”狐狸对自己说,“但是,兔宝宝很快就会消失在我的肚子里。”他添添自己的尖鼻子,张开了大嘴。

“慢着!不要吃我,现在你要给我唱一支晚安的歌,还不能用你的爪子动我一下,直到我睡着!所有的狐狸对兔子说晚安的时候都会这么做的。”小兔子说。

狐狸叹了口气,开始唱起来……

渐渐地,变成含糊不清的哼唱;叽里咕噜,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狐狸睡着了。兔子爸爸吃惊地看着兔宝宝,向狐狸抡起了木棍。

“慢着!不要打他!”小兔子低声说,“你不知道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吗?”他们三个一起把昏睡的狐狸拖出了洞穴。

“晚安,狐狸!”三只兔子一齐轻轻地说。

然后,紧紧地关上了洞穴的门。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二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1、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针对儿童年龄小的特征,我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故事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吃果子。”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两个步骤展开新课的教学。

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这里创设了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数一数盘中的果子数,让学生发现每盘的果子数相同,建立直观影像。2.根据情境图捕捉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鼓励。

第二个步骤“解决问题”,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探讨20+30的计算方法。(板书:20+30)这里我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摆小棒

首先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是几捆,是多少根小棒呢?

这里我不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在第二个活动“说一说”中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怎样能求出20+30的和呢?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2+3=5,所以20+30=50;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所以20+30=50;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这时我又拿出计数器问学生还有办法吗?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快说出了用拨珠子求和的方法。[板书:20+30=50(个)]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通过操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各种求和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正当小动物玩儿的高兴时,忽然,小刺猬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家里有急事,让它赶紧回家,小刺猬望着水淋淋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麽办呢?它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个滚儿,瞧,它带着10个果子得意地走了,草地上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说到这儿,我让学生根据图意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50-10=40(个)]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加法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算法的迁移,形成技能。)

最后,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吃果子、买玩具等游戏活动。第1、2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第3题通过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拓展学生的思维;第4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吃果子

□○□=□(个)□○□=□(个)

2.买玩具

飞机卡车洋娃娃 皮球 机器人

20元4元50元7元40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3.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

30+20=大象松鼠-10=40

80-企鹅=60熊猫+50=90

4.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00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结合教师的适时评价,进一步梳理新知。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感到自己在课堂调控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教学媒体,通过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浓缩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再现了整十数的加与减。(板书)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评委和老师的指点。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加与减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三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口语交际。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第二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这一课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讲故事。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熬些南瓜粥喝,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贴图:小兔)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高兴地跳了起来。(贴图:大南瓜)

2、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小兔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用“又___ 又___”形容南瓜)

[创设情境,带生入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观察是创造的基点。利用夸张的南瓜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多角度来说南瓜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为下面提出问题做铺垫。质疑是创造的源头。抓住个儿小小的小兔要把又大又巨的南瓜运回家这一矛盾点,唤起学生内在需求,引起主动探究的心理与兴趣,自主设疑,培养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分组交流,小兔看着这大南瓜,着急得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大家一起说说,演演,推选讲得最生动的人做小组代表。

[在分组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充足的指导和灵活自然的帮助。必要时可帮助组员做一些安排,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一位学生和同学的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细致地捕捉到组内的“风云变幻”,给予巧妙的影响,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

4、精彩演绎。各小组代表扮演小兔,把焦急的心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教师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画龙点睛试的评价,尤其把一些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全班教学。

[由小兔的表情切入,体会小兔着急的心情,引导学生猜想小兔的动作,只要合乎情理,都予以肯定。想象是创造力的桥梁,引导学生利用图的不确定性和可扩散性充分想象,把图看活,以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了解结果,增强学生探究过沉痛感的愿望

1、(出示第三幅图)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大,她会怎么说?小白兔又会怎么回答呢?同桌分角色练说。

2、同桌表演。

[在这里,学生可能说得不是那么具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说的适时进行指导。侧重指导学生观察小兔的动作、神态以及兔妈妈的神态,为学生进一步想象两个人物的语言作铺垫。最后同桌对话表演,进行互相补充。]

3、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学生通过评判,对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想象过程,并说具体

1、四人小组讨论:大南瓜终于被运回家了,小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的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能说清楚的小朋友都能获得“聪明兔”的称号。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把南瓜当轮子滚动。2)请小动物帮忙抬。3)用绳子栓住拖。4)用跷跷板把南瓜抛回家。5)找车子运。6)请大象用鼻子运。7)把南瓜当作船,划回家。8)拿刀子切开,再运回家。

3、学生根据板书的方法质疑,并由提出该方法的同学负责解疑。

4、学生评点:哪些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请同桌同学先交流自己的看法。评点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大南瓜”,说明你把南瓜运回家了。

[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发表意见,进行争论,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为他们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并以“聪明兔”、“大南瓜”作激励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交际的过程中,思维和说话能力得到提高,又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四、课后拓展:编故事

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联系图1和图3,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画在课本的留白处。

(2)找一个好朋友,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他听,也听听他讲的故事。

(3)推荐两三名讲得好的学生,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四

con1();

在一个长满鲜花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傲慢的小兔,它是一个富二代,每天吃着大餐,出门也是坐着马车,喝的水也一定是山泉水。

一天,小狗请它去生日聚会,它就坐着马车去了,在路上它看见了小熊,就对它说:“你怎么就走这路去呀!也不看看我,每天都是坐着马车去,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小熊听了小兔的话,刚刚的好心情一下就没了。

过了一会,到了聚会的地方,它一下车就捏着鼻子说到:“这是什么鬼地方啊!跟粑粑一样臭。”小狗一见小兔来了,就急忙跑过来迎接它,小狗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小兔的衣服。小兔就对小狗骂道:“这是我刚买的新衣服,不知道吗?都给我弄脏了!”小狗一听被骂哭了。

进了门,大家都问它给小狗的礼物是什么,小兔说到:“我是来玩的,不是来送东西的!”

到了吃饭的时候,小兔一看不是它平时喜欢吃的,就又发脾气来:“这是什么啊!要味道没味道,要颜色没颜色,水也不是山泉水!我不吃了,你们自己吃吧,我走了!”

从那次生日聚会后,再也没有小动物跟小兔玩了。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五

1、动脑筋想小兔运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一、引入话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好吗?(好)它们是谁呢?请大家往这儿看。(出示:兔子)

师:同学们,看到这只兔子,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只小兔子很可爱,它长着长长的耳朵、两只红红的眼睛(这个小朋友是从小兔子有样子来说的)。小兔子的尾巴很短。(你观察得很仔细)。小兔子爱吃萝卜,整天蹦蹦跳跳,很惹人喜爱。(这个同学说出了小兔子的生活习性。也不错呀!)小兔子正在菜园里摘南瓜。(哦,这只小兔子活起来了)。这只小兔子不光可爱,而且聪明伶俐。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和它交朋友。

师:另一位新朋友是谁呢?请小朋友们往这我看。(出示:兔妈妈)看到这只兔妈妈,你又想说什么呢?(略)

二、创设情境

有一天,大森林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天天气晴朗,外面的景色很美:小草绿茵茵的,小花呢?开得格外鲜艳。小兔子精神特别好,哼着歌,悠闲地在小路上散步呢。路过菜园的时候,小兔看到黄澄澄的大南瓜,想起妈妈做的香喷喷的南瓜饼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可怎么把大南瓜运回家呢?小兔挠着后脑勺发愁了。再看看小兔家,兔妈妈正做饭呢,忽然听到小兔在门外喊:“妈妈,妈妈,做南瓜饼吃喽!”兔妈妈开门一看,呀!小兔运回了一个大南瓜。这么大的南瓜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三、讨论运南瓜的方法

1、在小组里把自己想到的小兔运南瓜的方法说一说。说的同学要把运南瓜的方法说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有听不明白的可以向他请教。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生:小兔正发愁呢,刚好小熊骑车经过,小兔看到圆圆的车轮子想到了好办法。它把南瓜竖起来像车轮子那样,把南瓜滚回家了。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想象力真丰富。有跟他不一样的吗?我相信后面的小朋友肯定想得比他精彩。

生:小兔正发愁呢,刚好大象伯伯从这儿经过。小兔就对大象伯伯说:“大象伯伯,您能帮我把南瓜运回家吗?我请你吃妈妈做的南瓜饼。”大象伯伯高兴地说:“没问题!”它让小兔坐在南瓜上,然后用长鼻子一卷,一下子就把小兔和南瓜送回家了。

师:你真会动脑筋。

4、还有谁觉得我一站起来,肯定跟别人不一样?(小朋友的设想可能会有很多)

5、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可真多!可小兔又发愁了,这么多的方法该用哪一种最好呢?请大家赶快再讨论讨论,帮小兔出出主意吧!

6、交流:

哪一种方法最好。

四、表演运南瓜的方法

1、小朋友,我觉得光这么说有意思没意思?想不想把大家想的办法演一演呢?(想)

谁愿意到前面露一手,给大家演一演呢?呵,既然这么多小朋友都想演,那么就在小组里演一演,一会咱们评选出最佳演员和最佳剧组。

2、请每个小组选一人做导演,导演在你的小组挑选演员,然后把你们小组想的方法编成个短剧。

3、上台戴上头饰表演。

五、画运南瓜的方法

1、把你想的方法画在空白的图中。

2、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六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要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以往的要求更难一些。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设置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课前准备

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头饰,“故事大王”的奖杯。

教学流程

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子的家。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子说:“今天我要去看望奶奶,你在家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小兔子高兴地说:“好,好。”兔妈妈笑了,说:“乖孩子,你去咱们家南瓜地里摘一个南瓜回来吧!”兔妈妈走了,小兔子来到南瓜地里。他挑了一个最大的南瓜,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但是后来他还是把南瓜运回家了,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运回家的吗?

1、出示图(一):

⑴ 你们瞧,小兔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这个南瓜长得怎么样?小兔子和南瓜谁大谁小?小兔子会怎么想?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⑵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具体,把图意说得更具体些,表达得更完整些。

2、出示图(二):

⑴ 正当小兔子左右为难时,它看见了什么呢?它会想到什么?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骑自行车和运南瓜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前后桌子的四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⑵ 请各组代表发表看法,其他同学补充。

⑶ 教师小结:

这只小兔子多聪明呀!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了不起!

3、出示图(三):

⑴ 小兔子终于把南瓜运回家了,妈妈的脸上有什么表情?她会怎么想,怎么问?小兔子的神态是怎样的,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图意自由想象,自己试着说几句话。

⑵ 谁最自信愿意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1、这三幅图讲了小兔子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故事。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这个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重点要讲清楚小兔子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说的同学要把故事说具体,说完整,听的同学要注意听,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对说话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帮助。各组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2、各组推荐代表到台上讲故事。组织学生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发给“故事大王”的奖杯。

1、老师扮兔妈妈,一名学生扮小兔子,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兔妈妈:(从外面而入)宝贝,我回家了!哟,这么大的南瓜,比你的.个儿还大呢!你是怎么把它运回家的?

小兔子:……

当小兔子说不清楚时,兔妈妈可以用问话提示小兔子,帮助他把话说明白。

兔妈妈:宝贝,你可真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2、组织学生评一评,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3、大家自己去寻找表演伙伴表演,在表演中要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谁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同学们看?观看的同学要注意看,仔细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

5、小兔子的这个办法,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呢?假如你是这只小兔子,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

小猴、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狐狸举行跑步比赛,它们手中都有一支雪糕,规则是:谁先跑到终点并且手中的雪糕没有化,谁就是冠军。结果小松鼠获得了冠军。那么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呢?把想到的办法告诉给自己的好朋友,看谁想得又多又好。

总评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言语实践活动,此设计充分发挥三幅图的作用,既教给学生观察多幅图和完整地讲述故事的方法,又以图为凭借,说演结合,及时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互动交流,发展语言,训练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七

1、飞机像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潜艇像小河中欢快的鱼儿,清蜓像天空中的直升机。

2、有一句歌词说得好: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写出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3、夏天像七彩的图画,画出明天的梦想;像古老的留声机,静静的释放出优美的旋律;像唯美的诗句,诉说着青春的活力。

4、秋天,落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落了下来,落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像飞舞的扇子,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着。

5、黄山的奇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看山顶的石头像一个雨伞遮挡风雨,山坡的石头像一个顽猴攀登山顶,山脚下的石头还像一个老人观望远方。

6、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切都是新的;春天像健壮的小伙子,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7、春风吹过,柳条飘荡,像一把梳子梳过春姑娘的秀发,像春姑娘掀起了香闺的门帘,像一只巨手在拨弄柳琴的琴弦。

8、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像有一千匹脱缰的战马在天上狂奔。

9、梦像毛虫,化茧为蝶;梦像航标,指引我们方向;梦像珍珠,串起斑斓。

10、我的教师是一个像天使一样美丽的教师,像农民一样勤劳的教师,像妈妈一样慈祥的教师。

11、傍晚,火烧云上来了,天空中的云彩变化莫测,像狮子在抢球,像小兔在奔跑,像雄鹰在飞翔……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12、她的微笑,像冬日里的阳光,像烈日中的甘霖,像黑夜里的明星。

13、父爱像大海,像高山,像灯塔。

14、春天像妈妈的手,轻抚着我的脸;春天像鲜花的颜色,敲动我的心房;春天像燕子的尾巴,剪出一副璀璨的画卷。

15、天上的云朵,像棉花糖,像一群群绵羊,像一排排高山,包含着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16、天上的云彩,随风而变,像羊群,像卧龙,像奔跑的马漂亮极了。

17、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小兔子,又像一只小狗,还像一只小猫咪。

18、宁静的小城,像一张稚气的脸,像一盏明亮的灯,像金色的太阳。

19、春天像一个化妆师,每一天帮大地带帽子,让没生气的大地出现了光彩;春天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冬天赶走,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风;春天像美丽的少女,穿着绿色的新衣。

20、那些金黄色的小麦,被风一吹,像汹涌的波涛,像黄金那样耀眼,像一个柔美的姑娘。

21、开学了,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像天上的鸟儿一样活泼,像花丛的蝴蝶一样的欢乐,像花园里的花儿一样美丽,带来了一片春光。

22、梦想像人生的彩虹桥,像曲折的路线,像放飞的风筝,走过了许多的路途。

23、鲜花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4、天空是块五光十色的宝石,蓝时像个纯粹的孩子,红时像个妖娆美丽的女子,紫时像个沉静内敛的男子,折射出美轮美奂的光芒。

25、刘翔飞快地向终点冲去,像离弦的箭那么迅速,像豹子那么敏捷,像老鹰那么雄伟。

26、天上的白云像羊群像鱼鳞像山峦。

27、在风中绽放的花朵,像在舞蹈的舞者,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像迎风飘扬的红旗。

28、母爱像春风,像细雨,像小溪。

29、母爱像阳光一样热烈,母爱像春风一样温暖,母爱像乳汁一样甘甜。

3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

31、火烧云上来了,天边的云彩被染得通红,像熟透了的红苹果,像小姑娘含羞的脸蛋,像老爷爷喝醉了酒的样貌。

32、雪花,像鹅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飘悠悠地落下来。

33、这只动物,既有像蛇的地方,像蜥蜴的在方,也有像恐龙的地方,真是奇特。

34、雪花,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像玉一样润,亲吻着久别的大地。

35、西瓜像球样的圆,像血样的红,像蜜样的甜。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八

1.教给孩子读绘本的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会用“如果()我就()”的句式说话。

3.引导孩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一、课前老师读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引导学生从小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这是一场有关爱的捉迷藏的游戏,想不想听?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精彩的童话世界。

三、揭示课题,释题并解说作者。

四、师生一起走进故事:

瞧,一只小兔子和他的妈妈在门前的草丛里聊天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1、出示黑白图: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出示彩图:

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的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了那么长的鱼线在钓小鱼,咦?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为诱饵呢?这根红萝卜代表了什么?

3、顽皮的小兔又变了!

课件出示黑白图:“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去找你。”

彩图:好陡的山,好高的山呦!小兔子灵巧的爬到了山顶,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正冒着危险爬山去追小兔呢!

4、小兔可神奇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课件出示图,看小兔跑到哪里?花园里,猜猜他要变成什么?指名说话

课件出示:如果(),我就()。

5、妈妈也在变,谁来猜一猜?

用这样的句式说:如果(),我就()。

6、你们比玛格丽特还聪明,说得太好了。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变成了园丁,扛着锄头,挎着篮子,来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壮成长!

7、咦!小兔子怎么长翅膀了?它要变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怎么说?如果(),我就()。

8、呀!小兔子要飞走啦!妈妈怎么办?

看图说话:如果真可爱,你们瞧,在广阔的田野里,妈妈变成了一棵妈妈树,她就这样站着,等着,张开着双臂,准备搂住飞来的小兔。

9、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如果你(),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如果你(),妈妈说。

我就要变成()。

10、大家的想法真独特,想不想看看逃家小兔又变成了什么?师接着往下讲故事。

11、回顾故事,分角色朗读,深化故事内容。

12、你喜欢这个故事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是呀!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以走同一切路,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离家,但无论你走的多远,哪怕天涯海角,永远走不出妈妈爱的怀抱。

13、让我们把故事变成小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永远的妈妈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跳进凉凉的小溪,

妈妈就是一个渔夫,抛下鱼饵等着我;

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

妈妈就是一个登山人,爬上山顶找到我;

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个花园里,

妈妈就是辛勤的园丁,会在花园里发现我;

如果我是一只鸟儿,从她身边飞过,

妈妈就是一棵大树,等着我到枝头做窝;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家,

妈妈就是风,吹着我,吹向回家的方向;

如果我是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高空荡秋千,

妈妈就是走钢丝的人,穿过空气,走到我身边。

13、教师配乐朗读。

14、齐声大喊:

妈妈,我想您,我爱您!

五、课外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2、写绘作业。

推荐小兔子学魔术三年级(推荐)九

【教材分析】

这一课有3幅图,描绘了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兔看见一个大南瓜,不知道怎样才能运走。说明小兔很为难。第二幅图画是空白的,留给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兔把南瓜运回来了。妈妈奇怪地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图下有两个要求,一是“想一想”,二是“讨论讨论”,观察和说话的重点都是“小兔是怎么把大南瓜运回家的”。本课的目的引导学生想办法,并讨论哪种办法好,力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 目标】

1.认识到“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这一道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3.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4.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学前准备】

课件展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也可使用挂图);小白兔头饰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 环节】

1.板书课题:小兔运南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小兔有多大,南瓜有多大,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小兔能把南瓜运回家吗?)

2.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小白兔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高兴地想把它运回家。可是南瓜太大,抱不动。小白兔摸摸脑袋,愁眉苦脸地说:“怎么运走呢?”

3.今天我们学会看图讲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1.出示3幅图。

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这3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

1.观察图一。

(1)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小兔的神情是怎样的?

(用“又大又重”形容南瓜。用“皱着眉头”、“搔搔脑袋”等词语形容小兔子的神情。)

(2)小兔看见了大南瓜,它是怎么想的?(先想一想,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2.观察图二。

(1)那小兔是怎样运南瓜的呢?图上没有画出来,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辨析。

(把南瓜当轮子滚动;请小动物帮忙抬回家;用绳子拴住拖回家;找车子运回家;拿刀子切开,再运回家等。)

(3)哪些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学生根据板书质疑,并由提出该方法的学生负责解疑)

(4)表现性交际:让学生按自己设想的办法来到“小白兔”身边大声地告诉它。要求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3.观察图三。

(1)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瞪大了。她会怎么说?小白兔又会怎么回答呢?(知道学生观察小兔的动作、神态以及兔妈妈的神态,想象两个人物的语言)

(2)同桌分角色练说,再让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结合神态、动作评。通过评判,使学生对口语交际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1.学生自主看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注意讲故事态度要大方,声音响亮,每组选一名最佳选手参加班内比赛。

3.开展故事大赛,评选最佳讲故事员。被评为最佳讲故事员的组同时被评为优秀讲故事小组。

【教学反思】

本课是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中,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还要注重以学生为思维活动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脑动起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发表意见,进行争论,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为他们创设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兔运南瓜》教案

部编版小学

年级上册语文《小兔运南瓜》教案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

版语文实验教材

册最后

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

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

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

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

次的教学就以

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

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前准备

文图;多媒体

件。(教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件演示)

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

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

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

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

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

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

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

4种和

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

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环节再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个图像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好的教师应该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者,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引路者。口语交际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师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识水平等。本教师在堂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鼓励技巧,充当引导者、把握者和参与思考者,把堂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师生共同思考评价,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特别是教师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给出最优答案而只给予普遍鼓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克服堂出现只限于优生施展才能空间的弊端,也给学生的后续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评价是比较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评价的方式,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学生思维的成长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