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3:54:32 页码:13
2023年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大全16篇)
2023-11-18 23:54:32    小编:ZTFB

在工作和学习中,撰写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最后,要仔细检查和校对报告,确保文中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阅读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的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研究动态。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一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xx硅化木。

我们的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二

(1)白虎咀——水塔处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次实习从7月13日开始,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14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

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1.滑坡与侵蚀阶地。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7月13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此滑坡范围在130m—140m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

(2)滑坡体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距离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3)该地原本的卸煤码头比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

(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

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4-5个滑坡阶地。如今的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淹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如果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

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

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

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

该地的三级阶地高50米,地势平坦,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但现被水泥盖住了。由于鹅卵石形成的致密隔水层比较坚实,现此处建有一供水站。

通过观察,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2)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3)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

因此,要确定各级阶地可根据以上三个特点,通过找砾石,观察岩性,风化程度,磨圆度等方面来确认。

3.洪冲积阶地和洪积扇。

肇庆市西江和北岭间有洪积扇地貌。13日下午15:30我们来到了该洪积扇所在的耀辉园艺场,这里和我们所住的党校都是建在北岭的洪积扇上的,地上原积的土都是来自洪积扇的,广茂铁路的肇庆市北端部分也是修在洪积扇上。从来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不少依山而建的度假别墅,洪积扇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而成的,坡度相对比较平坦,在上面搞建筑是可行的。我们观察到眼前的洪积扇剖面有五六米高,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岭的岩石主要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裸露在外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易敲碎,在大气中变质后变黄生成fe2o3。岩石特征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

接着,我们来到东岗村一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进行考察。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进,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市的南端流过,所以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的过渡。

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

过渡地带的地面有很多白色的泥土,踩上去比较柔软。过渡地带的物质组成基本是粘土物质,既有冲积物又有洪积物,岩性复杂。冲积平原和洪积扇共有的特点是前缘较薄,地下水较浅,物质较细。两者的区别是:(1)冲积平原是远距离搬运所致,而洪积扇是近距离搬运所致。如我们所考察的过渡地带中的冲积物就是从西江中上游远距离搬运来的。(2)结构成分上,冲积平原的砾石成分可以是任何岩石,而洪积扇由砂岩组成。(3)结构上,冲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好,而洪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差,并呈红色。

4.喀斯特丘陵和洞穴。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力,加上重力作用,溶蚀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地下河。

7月14日早上8点多,我们到达七星岩开始新一天的实习。步入七星岩风景区,一路向前走,路的左边是砂质岩形成的侵蚀丘陵,路的右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途经一招财佛石像前,抬头仰望,只见招财佛后面的山岩是一分界处,左边是砂页岩,右边是石灰岩,两边的植被也有所不同。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

岩溶发育须具备的条件是:(1)岩石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2)岩石的透水性好。岩石的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渗流,关系到地下喀斯特作用的进行。岩石裂隙越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3)地下水须具有侵蚀性,例如要具有co2,能形成hco3-。(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否则hco3-饱和后不再形成。由以上条件形成溶洞,时间越长,溶洞越大。双源洞具备以上条件,其岩性为石灰岩,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

我们继续向前走,据老师介绍,此处的喀斯特溶洞在60年代作为军事用地,小的用作防空洞,大的用作军用机场。

转过禾原岩我们来到一题为“奇观”的钟乳石前,钟乳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由二氧化碳溢出而形成。

双源洞还有另一个出口,北岭流过来的河流流进溶洞,形成断头河。溶洞水冬暖夏凉(地下水20米恒温),地表水与此汇集到落水洞。

离开双源洞后,我们登上马栏岗,该处是一个石灰岩侵蚀坍塌后形成的大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由于很难深入落水洞去考察,所以我们无法得知雨水落入洞后,是沿什么路径流动的。

在玉屏岩西面山脚,我们考察了玉屏岩和七星岩之间的断层面。这是一个右行平锥平移断层,玉屏岩本与观音岩相连,后来观音岩向南东移动,玉屏岩向北西移动,从而形成一左旋断层。中间破碎带易被风化侵蚀,形成的粘土不透水,从而蓄水成湖。观察此断层面走向的方法是:微观上根据擦痕判断:用手摸断层面,若光滑则是沿其走向。综观上根据断层阶步,顺则是其走向。

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罗盘定地物方位。基本原理是先打开罗盘盖,让罗盘盖上的镜子中轴线前端对准远方需要定位的地物,线的后端指向观察者的胸前。稍后,指北针转动、静止至微动,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针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对所指地物的方位。

当天13:15我们来到高108米的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13:30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眺望,北岭山脉自北向南过渡,北面有别墅建在洪积扇上。地形分布是:山前由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向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七个喀斯特丘陵,石上的坑洼是由雨点的机械侵蚀和雨点的侵蚀造成的。

5.皱褶和断层。

7月15日早上8:30,我们到达正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三榕峡。峡谷段处在西江中游,峡谷段河流狭窄,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整个背斜朝北倾斜。

三榕峡这一段的岩层倾向整体上朝北倾斜,目视倾角大约为30度。我们朝南走,找到一处岩层表面比较平滑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罗盘来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由于岩层倾角与走向相互垂直,所以一般只需要测量岩层的倾角,然后加上或减去90度就可得出其走向了。

9:40我们继续向另一个考察地进发,9:45到达了一个采石场。此时我们基本到了背斜的轴部,岩层倾角近似水平,有一点往南倾斜,此处岩石易破碎,节理最发育,人工采石时,不需要花太大的人力、物力,当然,这里生产的岩石也有一个缺点——坚硬度不高,一般不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用材。

从采石场再往南走就是北岭的背斜南翼,岩层往南倾斜。至此,我们基本观察完北岭山脉的背斜。再往南走时,我们发现发育于泥盆系的岩层突然消失,从我们手上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可以看到北岭山脉上标有一个大断层,该处断掉从泥盆系到第四系6个系的地层形成断层。然后我们就在采石场观察和拣石头标本。我们发现有不少石英砂、粉砂岩,而肇庆著名的端砚就是用很细的石英砂和粉砂岩制作的。

中午时分,我们乘车回到党校。党校的公路也是修在洪积扇上,我们途中下车选择两个点用罗盘测量了倾角,大约为4、5度,越往上角度越大。

1.地质发展史。

下古生代(pzl)大地构造为地槽构造特征,这个时期的褶皱比较强烈。在距今5.7-5.0亿年的寒武纪时期,肇庆地区是个浅海地区,有些地方的海相泥沙堆积达1000-1500m厚,这些堆积来自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到奥陶纪(o)时期,发生了广东范围的郁南运动使奥陶纪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纪地层之上。海相同时发生了变化,海水深度受地壳、气候等的影响而由深变浅。志留纪(s)后,距今4.0亿年,发生了著名的加里东运动,影响整个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湾。

到了上古生代(pz2),大地构造进入了准地台阶段,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下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继续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温暖,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炎热,海水运动不强烈,流动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3ht)。从二叠纪到三叠纪,仍呈海陆交互相,为滨海沼泽环境。

至中生代(mz),三叠纪时期(t)大地处于大陆边缘活动带,上三叠纪(t3)到下侏罗纪(j1)发生的印支运动使整个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地。肇庆地区也从此脱离了海洋环境。

中侏罗纪(j2)至白垩纪(k)(距今1.95—0.55亿年),发生了五幕燕山运动。其中第三幕燕山运动(距今1.55—1.35亿年)时期,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现在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至此,地质发育情况趋于稳定。

2.地貌发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q2)以前,主要包括白垩纪(k)、早第三纪(e)、晚第三纪(n)、早更新纪(q1),即距今1.5亿-70万年之间,由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长期侵蚀、溶蚀作用,在中更新世以前肇庆地区的基本轮廓就已形成了。北面形成侵蚀低山,南面为侵蚀丘陵,中间形成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阔的西江低地、旱峡、羚羊峡。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冲积扇,西江两岸则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水平流动带形成地下河。(根据第四层水平溶洞经过四次构造抬升,抬升到目前的65-75m高度)。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更新世(q2)时期的陆相环境,早更新世(q1)末期与中更新纪(q2)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这是根据第三、四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出来的)。由于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造成了水流下蚀,喀斯特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原先的水平流动带抬升为干溶洞,成为垂直上升带。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北岭南坡形成洪冲积扇,而后洪冲击扇抬升为洪冲积阶地。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桂头群的角砾石(第二层溶洞堆积物)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始快速抬升了20米(根据第二、三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或第二、三级河流阶地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得出的)。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击阶地。

至距今两万年,即晚更新世(q3)末到全新世(q4),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2)海平面下降(距今6020),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广东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构造下沉,第一级和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表面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

四结束语。

大学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这次的“笃行”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高等教育出版社;

肇庆市地方志编委会,肇庆市志(上),,第二章(15页、192页);

广东河谷地貌刘尚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月第36卷第1期;

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刘尚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p135-142。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四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04级。

31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xx硅化木。

我们的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沉积构造。

接触变质岩。

xx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xx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xx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xx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区的一座孤山,且范围较小,故形不成其独立的气候特征,它与城区及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状况无大的差异。由于xx地区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主要水源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岩性之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山体土壤和山周土壤两种类型。

xx的山体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状况,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种类型。

xx的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矿产资源及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的极其珍贵,闻名于全国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丰富,蕴藏于整个xx区域中。

xx山体间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侧柏、水杉、刺槐、合欢、火炬、拓树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统计,它的综合面积可达3000余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这些各类林木尚在幼年时朋,但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习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习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习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xx年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次实习从7月13日开始,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14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

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1.滑坡与侵蚀阶地。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7月13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此滑坡范围在130m—140m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

(2)滑坡体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距离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3)该地原本的卸煤码头比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

(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

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4-5个滑坡阶地。如今的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淹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如果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

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

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

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

该地的三级阶地高50米,地势平坦,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但现被水泥盖住了。由于鹅卵石形成的致密隔水层比较坚实,现此处建有一供水站。

通过观察,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2)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3)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

因此,要确定各级阶地可根据以上三个特点,通过找砾石,观察岩性,风化程度,磨圆度等方面来确认。

3.洪冲积阶地和洪积扇。

肇庆市西江和北岭间有洪积扇地貌。13日下午15:30我们来到了该洪积扇所在的耀辉园艺场,这里和我们所住的党校都是建在北岭的洪积扇上的,地上原积的土都是来自洪积扇的,广茂铁路的肇庆市北端部分也是修在洪积扇上。从来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不少依山而建的度假别墅,洪积扇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而成的,坡度相对比较平坦,在上面搞建筑是可行的。我们观察到眼前的洪积扇剖面有五六米高,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岭的岩石主要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裸露在外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易敲碎,在大气中变质后变黄生成fe2o3。岩石特征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力,加上重力作用,溶蚀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地下河。

7月14日早上8点多,我们到达七星岩开始新一天的实习。步入七星岩风景区,一路向前走,路的左边是砂质岩形成的侵蚀丘陵,路的右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途经一招财佛石像前,抬头仰望,只见招财佛后面的山岩是一分界处,左边是砂页岩,右边是石灰岩,两边的植被也有所不同。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

岩溶发育须具备的条件是:(1)岩石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2)岩石的透水性好。岩石的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渗流,关系到地下喀斯特作用的进行。岩石裂隙越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3)地下水须具有侵蚀性,例如要具有co2,能形成hco3-。(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否则hco3-饱和后不再形成。由以上条件形成溶洞,时间越长,溶洞越大。双源洞具备以上条件,其岩性为石灰岩,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

我们继续向前走,据老师介绍,此处的喀斯特溶洞在60年代作为军事用地,小的用作防空洞,大的用作军用机场。

转过禾原岩我们来到一题为“奇观”的钟乳石前,钟乳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由二氧化碳溢出而形成。

双源洞还有另一个出口,北岭流过来的河流流进溶洞,形成断头河。溶洞水冬暖夏凉(地下水20米恒温),地表水与此汇集到落水洞。

离开双源洞后,我们登上马栏岗,该处是一个石灰岩侵蚀坍塌后形成的大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由于很难深入落水洞去考察,所以我们无法得知雨水落入洞后,是沿什么路径流动的。

在玉屏岩西面山脚,我们考察了玉屏岩和七星岩之间的断层面。这是一个右行平锥平移断层,玉屏岩本与观音岩相连,后来观音岩向南东移动,玉屏岩向北西移动,从而形成一左旋断层。中间破碎带易被风化侵蚀,形成的粘土不透水,从而蓄水成湖。观察此断层面走向的方法是:微观上根据擦痕判断:用手摸断层面,若光滑则是沿其走向。综观上根据断层阶步,顺则是其走向。

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罗盘定地物方位。基本原理是先打开罗盘盖,让罗盘盖上的镜子中轴线前端对准远方需要定位的地物,线的后端指向观察者的胸前。稍后,指北针转动、静止至微动,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针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对所指地物的方位。

当天13:15我们来到高108米的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13:30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眺望,北岭山脉自北向南过渡,北面有别墅建在洪积扇上。地形分布是:山前由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向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七个喀斯特丘陵,石上的坑洼是由雨点的机械侵蚀和雨点的侵蚀造成的。

5.皱褶和断层。

7月15日早上8:30,我们到达正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三榕峡。峡谷段处在西江中游,峡谷段河流狭窄,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整个背斜朝北倾斜。

三榕峡这一段的岩层倾向整体上朝北倾斜,目视倾角大约为30度。我们朝南走,找到一处岩层表面比较平滑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罗盘来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由于岩层倾角与走向相互垂直,所以一般只需要测量岩层的倾角,然后加上或减去90度就可得出其走向了。

9:40我们继续向另一个考察地进发,9:45到达了一个采石场。此时我们基本到了背斜的轴部,岩层倾角近似水平,有一点往南倾斜,此处岩石易破碎,节理最发育,人工采石时,不需要花太大的人力、物力,当然,这里生产的岩石也有一个缺点——坚硬度不高,一般不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用材。

从采石场再往南走就是北岭的背斜南翼,岩层往南倾斜。至此,我们基本观察完北岭山脉的背斜。再往南走时,我们发现发育于泥盆系的岩层突然消失,从我们手上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可以看到北岭山脉上标有一个大断层,该处断掉从泥盆系到第四系6个系的地层形成断层。然后我们就在采石场观察和拣石头标本。我们发现有不少石英砂、粉砂岩,而肇庆着名的端砚就是用很细的石英砂和粉砂岩制作的。;在中更新世(q2)时期的陆相环境,早更新世(q1)末期与中更新纪(q2)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这是根据第三、四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出来的)。由于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造成了水流下蚀,喀斯特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原先的水平流动带抬升为干溶洞,成为垂直上升带。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北岭南坡形成洪冲积扇,而后洪冲击扇抬升为洪冲积阶地。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桂头群的角砾石(第二层溶洞堆积物)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始快速抬升了20米(根据第二、三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或第二、三级河流阶地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得出的)。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击阶地。

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地壳大幅度抬升几十米。由于构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由此形成,第二级河流阶地也形成,中更新世(q2)的七星岩的地下河抬升形成干的水平溶洞。晚更新世(q3)抬升以后,从此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下降为主要运动方向,出现了埋藏阶地。虽有局部的上升,实际冲积层厚度超过了正常冲积层厚度。(正常冲积层厚度为20米,肇庆冲积平原地区最厚冲积层厚度竟达60米,旱峡在全新世淤塞,其冲积层厚度竟达90米)。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在羚羊峡进口和出口附近有来自山地的两条溪流,沿北岭与龙门之间的向斜构造下蚀和溯源侵蚀,切开源头分水岭,形成西江旱峡汊道。

至距今两万年,即晚更新世(q3)末到全新世(q4),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2)海平面下降(距今60xx年),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广东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构造下沉,第一级和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表面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

四结束语。

大学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这次的“笃行”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高等教育出版社;

肇庆市地方志编委会,肇庆市志(上),1999,第二章(15页、192页);

广东河谷地貌刘尚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1月第36卷第1期;

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刘尚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p135-142。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六

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猫儿山 湿地 岩溶 地貌

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

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 年6 月20 日—20xx 年6 月21 日)

20xx年6 月22 日(星期五)—20xx年6 月24 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 猫儿山

3.1.1 基本情况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3.1.2 文水

猫儿山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 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 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 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 会仙湿地

3.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 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 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 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 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 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 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1】《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指导书》

【2】桂林晚报多媒体数字版《会仙湿地 我的梦里水乡》 凌世君

【3】道客巴巴网《桂林会仙湿地》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七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2)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八

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二叠系(p)。

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三叠系(t)。

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

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

1.褶皱。

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2.断层。

从地质图上看到,在北岭山有一段连续的正断层,还有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和岩层不整合面。

我们知道,北岭山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的砂页岩,七星岩为石炭系的石灰岩,按照地层时代来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层应该在较新的石炭系地层之下,但是北岭比七星岩高出许多,原因就在于地壳发生过断裂,上升一侧突起成山,低降一侧形成低地。北岭断裂时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层;肇庆平原就断陷成为西江谷地。北岭山脚就是一条断裂带。

这一断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西向断层,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20xx年7月13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1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次实习从7月13日开始,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14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

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1.滑坡与侵蚀阶地。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7月13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此滑坡范围在130m—140m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

(2)滑坡体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距离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3)该地原本的卸煤码头比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

(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

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4-5个滑坡阶地。如今的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淹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如果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

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

(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

(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

(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

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

李洺宇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二班李洺宇***班级:指导老师:徐刚姓名:学号:

一、实习地点:

北碚区白虎咀----庙咀,嘉陵江沿岸。

2012年12月2日。

三、实习过程:

(1)白虎咀---水塔处。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246.2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246.2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2012年12月10日+。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一

暑假期间,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某地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业务实习,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对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进行的一点简单探讨。

以下是一则铁路分公司寒假。

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寒假期间我在xx铁路原平分公司进行了实习。时间是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下面是关于幼儿园的实习报告模板,大家搞不懂怎么写实习报告的,欢迎参考!幼儿园实习报告模板(一)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来到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中心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毕业顶岗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最后的冲刺阶段,更是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阶段。它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坡道。减少自己将来踏入社会的一些盲目性,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中能够走的更远。

幼儿园实习的实习报告要写哪些内容?有何要求?下面是关于见习幼儿园实习报告的范文,仅供参考!我是x市x学院初等教育学院,08学前本二班的一名学生。在20xx年11月15日,在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铁路分园参加见习。

来我们公司也有一段时间了,在xx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经验和不足,以供xx年改正。首先,要感谢张总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实习可以丰富人的阅历,提高人的动手能力。下面是关于去日本实习的实习报告。欢迎阅读!1月中旬的某一天,我拖着我的行李箱,背着我的自行车,踏上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旅程。在机场睡了一个晚上后,karen妹妹便来接我机了。

以下是关于财务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在撰写实习报告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财务实习报告3000字(一)一、企业的基本情况及职位职责衣派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xx年,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服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农业银行的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希望大家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收获写好实习报告!农行实习报告3000字(一)转眼我的实习生活就没几天了,曾经怀念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

作为一名实习生就应该写实习的报告,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洛阳一拖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参考!洛阳一拖实习报告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习知识不仅仅靠从书本上获取,而重要的是在于体验。

以下是关于审计的实习报告40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审计实习报告4000字(一)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

以下是一份建筑施工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课程,同时还包括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顶岗实习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的一次实习经历,这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进行的社会实践。下面是关于审计顶岗实习的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审计顶岗实习报告(一)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

电台的实习报告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电台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借鉴!最新电台实习报告范文(一)在湖南娱乐频道实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

网站编辑,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

实习报告是对自己实习经历的一个总结报告,这也是实习生必须写的报告。下面是关于小学美术教师的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小学美术教师实习报告(一)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实习期就要过去了,还得继续完成自己的实习报告。

初中政治老师的实习报告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一、初二、初三的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初一政治教师实习报告】过了一个国庆,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的工夫又到了月底。

一、实践目的。配合学校教学制度,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工作。力争早日溶入社会实践工作。二、实践内容。室内设计、室内效果图、cad平面和立面施工布置图、风水学、资料学、工程结构学、价格学、平面设计等内容。

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为各种媒体(以出版物为主)在出版前进行的后期制作,包括文字、图像、录音、录像、多媒体生成处理,和制作审核、校对的一项工序。

下面是关于新闻报社的实习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闻报社编辑实习报告模板(一)我来到了xx日报社进行我的毕业实习,决定考研的我选择了分散实习,以前总是听学长学姐说集中实习是大学四年中最刻苦铭心的回忆。

实习报告是对自己实习期间工作的总结报告。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以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借鉴!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实习报告我顶岗顶岗实习的单位是在九江金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在实习的工作岗位上大家将理论融于实践中,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一定会提升大家的能力的。

教育实习阶段结束,写实习报告也将会被提上日程,下面是关于教育类毕业生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类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xx年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确实意义非凡。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学生电子商务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大学生电子商务实习报告(一)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以来第一个专业实训周电子商务认知实习。

以下是关于师范学生顶岗实习报告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师范生顶岗实习报告2019年x月x日至x日是我们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第二次见习。见习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二

转眼间,为期六个月的实习即将结束。首先感谢分行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进入这个集体,感谢我的学校为我提供这么优秀的建行让我有这宝贵的实习机会。

回顾一个多月实习生涯,我是跟着师傅xx老师学习的。我师傅是个语文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踏实,严于律己的老师。过去的一个多月,那是不平常的一个多月,因为期间有尝试,有拼搏,有坚持,有失落……更有收获。

5月11日,我作为国际合作处到科研部门学习交流人员,进入水力学所实习,吴所长、赵所长、张书记等对学习交流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吴所长热情地欢迎了我并详细介绍了水力学所的相关业务;赵所长作为冷却塔室的主任。

毕业实习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我们在时间过程中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了解未来就业工作环境。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一不留神,便跨入大三的门槛儿了。这让我既感到庆幸,又有些紧张。庆幸,是因为我大三了,学业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了,学习到了许多专业上的知识,处世之学以及不是我们本专业的知识。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金工实习是金属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工艺学是以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为基础,科学地总结了生产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并上升为理论。金属工艺学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言实习通向实际工作的一个人生转折,对于我来说,它似乎来得好突然,因为这是我暑假返校后才接到的通知,回来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带着激动和憧憬,实习正式开始了。

前言: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和原理、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一、奉节县司法局简介奉节县司法局隶属于政府的组成部门,坐落在重庆市奉节县,内设机构办公室、政工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法律服务管理科、基层工作管理科和社区矫正管理科。

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框支层为一级,一般剪力墙二级。基础为桩基础,基底标高-9.76m。我所在的工地为4#楼,工期465天。地下2层,地上31层。

转眼一瞬,幼儿园的实习即将结束,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实习报告——写于xx年11月转眼离工行实习结束好几个月了,曾写过一篇文章总结。今天贴出来,也算是个回忆吧~中国工商银行简介(文秘范文整理)成立于1984年,承接原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职能。

xx年理财顾问实习报告范文:xx年3月至今,我在西安唐汉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习。担任职务为理财顾问。现将实习期间的具体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任务就要结束了,我顺利地完成了大三的第一学期的任务顶岗实习。小时候,宋祖英的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

本文目录导游实习报告范文最新导游实习报告范文导游业务实习报告:痛并快乐着精选大学生导游实习报告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不知不觉,我踏出社会半年了。

本站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银行认识实习报告,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在人民银行里面,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我法律、金融知识的欠缺以及工作实践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差距。

本文目录治安管理实习报告治安系治安管理专业实习报告因学校的安排,我校04级治安系治安管理专业。侦查系。法律系等专业的同学于7月份至10月份时间到全国各地公安局或派出所去实习。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省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

一、实习基本情况1、实习时间20xx年3月22日20xx年5月9日,共七周。2、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在自治区内2实习点,区外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xx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3、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踏上旅途7月14号考完最后一门课后我便直接去赶火车了。我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打工的地方,今年奶奶也不在家,家里没人住了,我弟弟放假比我早,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先坐车去的温州。我后来自己坐火车走了。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

××××××任期述职报告×××(×年×月×日)自×任职已×年。

我的实习单位是北海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5日,是一家市综合性私营企业,旗下有清美家电城、欢乐购超市、紫罗兰家纺等几个分支。公司的财务部设有一个会计(李姨),一个会计助理(黄姐)和一个出纳。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因和父母发生了点争执,我便赌气背上装着几件衣服的简单行囊,去了合肥。我要打工,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父母:我长大了,我自己能挣钱了,我不用再听你们没完没了的唠叨了对我来说,合肥既熟悉又陌生。

本文目录2019历史实习报告中学历史实习报告历史专业师范生实习报告一个月的实习期就这么过去了,想来时间过去了就快,回想起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多,也学会到了很多大学课本里不曾有的东西。

今年,我将在汕尾电大毕业,学习专业是汉语言专业,按学校的要求,在凤山中心小学实习。在实习期间,我虚心勤学,尽职尽责,上好每一节课,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和其他教师无私的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实习过程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成立于xx年一家注册资本500万中小企业,隶属深圳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致力于经营中西尖端保健精品,及营销策划创意。该公司在组近两年的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习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习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习,归于实习。所以要付诸实习来检验所学。

本文目录运输实习报告范文运输认识的实习报告市场调查实习报告:旅客运输市场谁主沉浮1.1当前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现状的航空网已覆盖全国近3x大中城市,航空公司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

根据学校的。

安排,我从三月底到六月中旬,到嵊泗县市场局实习。嵊泗县市场局共有干部职工75名,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市场管理部和菜园、嵊山、黄龙市场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担负全县菜市场的管理工作。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三

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

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年6月20日—20xx年6月21日)。

20xx年6月22日(星期五)—20xx年6月24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猫儿山。

3.1.1基本情况。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3.1.2文水。

猫儿山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年均降雨量2500毫米,茂密的森林植被蕴含着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森林土壤瞬时涵养水源能力为4738.32万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猫儿山森林密布、地域广阔,原始植被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9.19%。茂密的植被蕴涵着的巨大的森林水文效益,桂林的母亲河——漓江,以及资江、浔江都发源于这里。发源于猫儿山的39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3.1.3土壤及植被分布。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猫儿山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

猫儿山森林密布,从山脚往山上望去,很明显的看到满山都是阔叶林,植被分层,有明显的界线。从调查的区域来看,主要是毛竹林,并且多为人工种植而成,位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地山谷,在猫儿山山腰以下部位几乎全为毛竹林,但总体讲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多岩石裸露,因此长势一般,没有看到有新笋,看到有竹桩,很明显是被附近的居民砍伐所留的。竹林覆盖度0.6左右,林下灌木草类生长茂密,耐阴种类为主,也有不少的阳性种类,灌木以羊角杜鹃,贵州杜鹃,鹅掌柴为多,草类以铁芒萁、五节芒、野古草为主。

3.2会仙湿地。

3.2.1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3.2.2气象水文。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研究区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为1313..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年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c、)﹣3.3°c。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进东西走向。

3.2.3地形地貌。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背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3.2.4会仙湿地历史。

据考证,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开凿于唐武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的目的,在于转运粮饷,以便唐王朝更好地控制西南诸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桂柳运河仅初具规模,只能在丰水期通航。

清朝年间,官府对此河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开凿疏浚,增建了附属工程,运河之水才长流不枯。由于历史的变迁,桂柳运河在清末民初由军用运河转变为官民两便的水上交通要道,迎来了运河的全盛时期。除官船往来外,满载各种物资的商船日夜穿梭不息。至上世纪20年代末,因陆路交通日便,其作为运输要道的功能才逐渐消失。桂柳运河又是一项水利工程,其河床较宽,断面呈矩形,水深而缓,能航、能排、能灌。在历史上曾起到与灵渠相同的作用,与灵渠并称为南北二渠。它“因势利导以为功迹,一线之泉流而至于经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本身就是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典型范例。

3.2.5会仙湿地的功效与我所见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占地六平方公里,属湖泊雷行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国岩溶机构准备把会仙湿地建成岩溶湿地研究基地。

本次我们的研究区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叉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湖内勾叉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我们坐在船上,凉风习习,伴着我们观察着这一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湿地一望无际,看不到哪里是边缘。一路上可以看到露出水面没有被植物覆盖的黑土、很多阔叶植物、湖里的鱼,还有那不受欢迎的水葫芦。一路嬉戏,笑声不断,不久便到达了湖中的山——龙山,等老师到达后,一起攀登这在当地和游客都很亲睐的龙山。上山途中,我们观察着山上的植被变化和种类,山中植物种类众多,植被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下山到中途一块平地的时候听金老师给大家讲湿地的知识。

下山后继续划船去所谓的乾隆桥,由于我们两船的'同学想体验体验划船的感觉,导致我们两船落后了很多,我们还没有到达乾隆桥,在前面的同学已经打道回府了,所幸的是老师也刚刚到达,在桥上合影后我们也快速划船回码头了。

看到乾隆桥后,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乾隆桥,它既不大很不宏伟,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并且还略显荒凉——被两三种藤覆盖着,桥旁还有树,看不到桥身。整座桥被森森的植物覆盖着,像是一座树桥。

通过本次岩溶地貌实习,我对岩溶地貌加深了认识,对于它形成的悠久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实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有关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从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同时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用到现在的实际中,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能力。

本次实习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同学比较多,有时老师讲的听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能分组,不同的老师带不同的组,那样效果就更好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和不辞辛劳的引导,让我们在欣赏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2】桂林晚报多媒体数字版《会仙湿地我的梦里水乡》凌世君。

【3】道客巴巴网《桂林会仙湿地》。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四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xx级。

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xx地质地貌概况。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xx自然保护区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xx、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xx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xx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内容。

xx硅化木。

我们的站就是xx极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xx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xx石林。

xx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xx石林”。

据专家考证,xx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xx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xx石林规模比南京六合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xx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xx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五

大学的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已经是大四下学期了。

还没从浓郁的年味中回过神来就开始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实习。想起还在大一的时候,看着学姐学长们一开学就能出去实习,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当时以为这大概就是一次集体旅游了,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羡慕。2012年2月13日,我们也登上了前往宜昌的大巴,心里明白,这次的实习当然不是完全为了去玩,实习就真的要去学点东西,大家都在心里暗暗地捏了把劲,原来学的东西都是书本上的东西,这次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学到实际的东西。

长达六个小时的颠簸并没有让大家的热情有所减少,一路上大家在车上叽叽喳喳地憧憬着未来几天的实习生活。司机师傅也非常贴心,为我们播放喜剧电影,车厢里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当进入到宜昌市时,我所感觉到的是这个城市有着大城市的繁华,也有着郊区的安逸舒适。大街上的行人都是不慌不忙地做着自己的事,没有令人紧张的快节奏。这是一座山城,道路不是方方正正的格局,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人工种植的树木或是天然的山丘。真的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连呼吸都似乎是甜的。下午两点到达目的地,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就是安排住宿了。来到陌生的地方,大家都抑制不住好奇的心理,完全不能安安分分地待在寝室里,三五成群的出去熟悉这座城市。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乘上大巴车前往此次诗词的第一站——三峡大坝。道路两旁依旧是高高低低的山丘或是令人双脚发软的深谷。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不管是山顶还是深谷中都有人家居住。首先参观的是三峡工程五级双向船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闸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船闸世界纪录。站在船闸上方的平台上往下看,能够清楚的看见船闸工作的方式,大大小小的船只井然有序的从此上上下下。不由得感叹三峡工作者的只会和艰辛。

容量70万千瓦(注:另还有地下厂房6台机组和2台5万千瓦厂用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2240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随后参观了三峡工程展览馆。三峡工程展览馆于1992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题字,总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移民、科技进步、电力生产、书画、摄影等专题展览。展厅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展馆布置,内设电影放映厅、贵宾厅等。大厅有目前全国最长的长江三峡全景彩喷图,气势宏伟。在这里存放着一个完整的三峡历史。从在长江建大坝想法的出现,到三峡大坝方案的落实成立,再从大坝的开工建设,到大坝的基本完工,在这里都有着记录。在此处还存有着中华鲟的标本,虽然未知真假,但是同样的发人深省。看完展览之后,是观看了录像资料,一代又一代的,国内的还有国外的,那些人心于三峡工程的人,让人肃然起敬。他们为此做出的贡献,恩泽万代,必将流芳百世。

第二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三峡工程建造过程中用到的大型机械。因为三峡工程巨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比较大,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很多特殊照顾,在施工机械方面也不例外。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峡总公司耗费22亿人民币提前购置了170多台套施工设备。其中包括开挖机械(如:h1355液压挖掘机、992d液压装载机、d10n推土机、16g平地机、lm-500c液压钻机等);起重机械(如:cc1800洐架履带式起重机、kmk6200汽车起重机、浮吊船、桥式起重机等);运输设备(如:3307自卸汽车、777c自卸汽车、侧卸式砼运输车、平板拖车等);砂石系统机械(如:db2000/35侧式悬臂推料机、md2200顶带机、塔带机、胎带机等)。这些施工机械为三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天下午,我们回到实习基地,在培训中心的大楼,听取了李君林李老先生的报告。说实话,以前听报告都是听的昏昏欲睡,这次却是不然。李老先生果然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对水利这行了解相当深刻,要讲的东西信手捏来,毫不含糊。虽然已是79岁的高龄老人,但是人确是相当精神,身子也很是硬朗。演讲之中,不知不觉对他升起了敬佩之心。

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形成降水,降水集成形成暴雨区。流域内较大日暴雨覆盖面积1-15万km2,最大到21.3万km2.暴雨的类型有两类:其一,是持续时间长,全流域内暴雨。其二,为其数日的降雨强度特大的地区性暴雨。长江流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mm左右,水资源总量9616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246亿m3,地表水资源9513亿m3。随后讲解了三峡工程的巨大经济效益:防洪、发电、调峰和航运。这几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巨大。除上诉几点效益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此外,也介绍了它存在的问题:泥沙问题、投资和效益问题、高边坡问题、库区移民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都近乎完美的解决了,在一次体现了三峡工作者们的智慧和耐心。由于时间的问题,李老先生无法更多的为我们继续讲座,但是我们对三峡的了解已经提升了一大截。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距离三峡工程仅38公里的葛洲坝。

坐在车上远远的就看到了葛洲坝电厂的厂房,一下车就有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开始参观。葛洲坝水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工程,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8千米处,它的成功实践,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行了实战准备。大坝顶全坝长2606.5米,大坝高程70米,最高点109.4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回水距离180km。整个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发电站、泄水闸和三江的二、三号船闸、冲沙闸及其他挡水建筑物。二江电站装有7台水轮发电机组,一、二号机组容量为17万千瓦,其余5台机组容量为12.5万千瓦(后经实践计算,机组现运行于13.4万千瓦)。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开工,1981年1月3日大江开始截流。6月21日三江船闸正式通航,7月31日二江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包括大江电站、一号船闸、大江冲沙闸和混凝土挡水坝等。电站设计装机14台,机组容量12.5万千瓦。1988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完成,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41亿千瓦时。工程最大泄洪量11万亿立方米/秒,发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巨大综合效益。该工程从蓝图绘制,施工建造,到运行管理均由国人之所为,它的大部分主设备以及成千上万件辅助设备,均由“中国制造”。工程总造价48.48亿。

上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之一。发电方面比较复杂,电站设计装机21台,其中大江电厂装机14台,二江电厂装机7台,总容量2715mw。投产后通过扩建1台保安电源机组和实施2台机组改造增容,现装机容量为2777mw,最大出力达2930mw,年均发电157亿千瓦小时。然后我们来到坝顶上,虽然没三峡大坝的工程量大,依然很有气势。

葛洲坝是实习的最后一站,从厂房出来后,我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归途。再回来的路上我们才感觉到累,实习期间大家都非常投入,结束后才意识到身体方面已经非常累了。

以前我们只在课堂上学习,所认识的也只有书本上所说的性质和大体的特性,但究竟是怎样的,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只有通过实习才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感觉那些知识只是一些理论,但实际的东西是怎样的,心里也没有概念。通过这次实习,终于将课本联系到了实际,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通过这次实习,还让我感觉到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是如此的少,简直是渺沧海之一粟。在我们平常所学到的知识中,我们老感觉已经掌握的挺不错了,很多小的细节都认为没有必要去细细考虑,但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自己错了,其实自己懂得的只是皮毛,而且还少的可怜。在这次参观中,所有的厂房都是无人值班的,实行的是全自动化的电厂,这让我们叹为观止,感慨现代化的技术是如此的高超。身为大学生,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挑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地貌实习报告集锦怎么写篇十六

班级:xx地理科学一班

时间:xx年6月10日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 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 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高抒、张捷·《现代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杜恒俭、陈华彗·《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

宋春青、邱维理 张振春·《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