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43:41 页码:10
2023年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模板12篇)
2023-11-11 09:43:41    小编:ZTFB

编写教案时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要求、教学环境等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能力。然后,我们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及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我们要对教学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教案范本,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课教学。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一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1.朗读法。2.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指导朗诵。

4.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5.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二

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自主、合作、探究。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一、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负责)。

二、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第二段,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对照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要求完成:

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会或不易理解的问题(包括难懂的生字词、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等),教师主要在于导(解决学生都不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六、学生再读并背诵。

七、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

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在《我的语文日记》里,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九、补充: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三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同学谈设想,老师注意倾听。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四

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写船的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为什么只用这么一小段文字?

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既然如此,这段文字可不可省呢?

不可省。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的补充,有了它,文章才完整完善,核舟才完全完备。有关的雕刻日期和作者,才清楚。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五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构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本事。

4.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必须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梦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梦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日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

先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

(学生朗读)。

(教师点评朗读,如有必要可板书重点读音和朗读错误的读音。)。

2、经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

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梦想社会?(“大同”)。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到达“大同”社会)。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在回答的时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学生不理解,能够请发言的同学来解释。)。

三、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日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能够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此刻你们中间。

同学谈设想,教师注意倾听。

板书设计:

大道——选贤任能,讲信修睦——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

2.人人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谓之大同】。

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如流。为了更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梦想社会的实质,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文章,以感知这段文字的完美,毕竟三分文章七分读。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整节课经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我心中梦想社会的理念。

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到达。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明白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可是,仍有遗憾之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时间少了,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我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我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必须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明白,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异常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进取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同时,如何把课堂连缀得更流畅,怎样把问题引到深处,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如何让教师的点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复斟酌提炼,深思熟虑。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六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联系实际,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一课时。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资料——孔子介绍: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展开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七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多媒体。

1课时。

一、导语。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1、文章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五、小结。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在这里,我祝大家美梦成真。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八

2.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先联系前面部分看一些实例:

(1)长约八分有奇。(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头坐三人。(4)共阅一手卷。(5)横卧一揖。(6)倚一衡木。(7)为字共三十有四。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与现代汉语中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的格局不同。

3.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

拟人:船尾横卧一楫比喻:居右者椎鬓仰面。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同时,分辨清楚“若啸呼状”和“若听杂声然”这两句的非比喻性。两句虽带了比喻词“若”,但这是表现观赏者的心理感觉用以表达不确指意义的动词。这个词后面所带的非名词(本可作喻体)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又是被描摹对象可能发生的动作,并非其他物其他人的动作拿来作比较。由此看来,这两句不能认为比喻句。

作者借用上述种种修辞,正是为了使抽象的说明更为具体逼真,更便于表现其雕刻技艺的精妙绝伦。这一段,“舟尾”、“揖左右”、“居右者”、“左手”、“右手”、“居左者”,紧相照应,充分体现了语言周密。

4.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呢?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总分布局法是说明文结构安排的常用技法。总说是概要,可使谈者先入为主;分说则可以详览,获得条分缕析的效果。

5.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这样写,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苏泛赤壁”之“泛”

改用从头至尾的程序更符合方位的系统,从说明的客观效果看,也是很好的。但却不如原文顺序为佳。

综合文中第二、三、四段,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生动极了。作者是这样来描述的:先描述人物活动环境或背景,船舱的描述是交待环境,幽雅恬静,玲珑剔透;而窗上刻字则暗示活动的背景,正当山高月小之夜,水落石出,好一幅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的江上风月。当然,这里十六字的雕刻足见雕刻家的结构艺术,小小一舟自不可移来江上风月,而文字则可打破时空,成功地展示了小舟外的艺术空间,也更成功地冲破了数百年的时限。

在此场景下安排神情各异却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物出场,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人与景、景与人的互相映照、烘托,堪称获得妙绝的和谐。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九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领会文章的内涵。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8、分析文章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十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讨论(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3)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表现这一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划,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4)齐读这段文字,理清说明、描述的顺序,争取背诵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十一

2.整体感知xx,理清xx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领会xx的内涵。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7.齐读课文,思考: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xx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

8.分析xx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通用篇十二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料。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梦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梦想社会画卷。

今日,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明白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忙学生理解记忆文章资料。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