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概括(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5:35:46 页码:7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概括(5篇)
2022-12-28 15:35:46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一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二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

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3„„”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

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

iv.

v.

vi.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案例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资料

尾页要有参考文献

例,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xx[n]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2] 任家强,董琳瑛。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9):1435-1438.

[3] 胡青峰,张子平。基于geoda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xx,(2):53-55.

[4] 潘竟虎,冯兆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45-50.

(目录)

(正文)

5号,宋体,三级标题式,至少3000字。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二:

案例名称: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xx年 11 月 30日

一、案例简介

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研究主题

对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三、发展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xx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20xx年10月12日,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xx年11月12日,xx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最终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后发劣势”日渐彰显。在双轨制之下,各种特殊利益集团逐渐成型。经济改革尚未最终完成,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尚待更有效地启动。但不愿继续改革,靠着特权吃市场的“原地不动派”,已隐然成为一股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自由的增加,民间迅速觉醒,自我治理的要求高涨。特殊利益背后的特权现状,与普遍的平权诉求,发生激烈碰撞。在更现实的宏观层面,权利缺乏导致的消费不足,也使中国经济难以持续运转。中国已不可能不继续改变。和都曾清醒宣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归具体领域,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给农民“更大的财产权利”,以建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成现代市场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为7019元,增长 1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增长15.0%。

从数据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2、农民从土地中获益甚少

现在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2.5亿亩,但是农民拥有三大块财产——18亿亩承包地、2亿亩左右农村宅基地,以及不到1亿亩的其他二三产业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城市2.5亿亩土地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拥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根据统计数字,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一般讲的财产权应该有三个权利,包括处置权、转让权、抵押权。所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应该让农民可以进行抵押、出租、出借、转让。

(二)问题分析

要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在试点。但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而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千呼万唤,而且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土地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奇缺,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推山填海”的找地运动,亟盼农地解困;二是农地闲置惊人,下乡走一走,空心村比比皆是,这既是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政府对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垄断带来了这一问题;四是政府以往的征地方式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且成本逐年高涨,在以往的大规模征地进程中,农民却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补偿标准按农业用地价值来核算的,与土地最后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所以矛盾重重。有学者统计,20xx年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有60%用于征地拆迁相关费用。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农地和农民长期被差别对待,城乡存在巨大权利鸿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就必须依靠要素市场的平等化,必须实现城乡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也要赋予更多其他政治权利。当然,此前农地入市试点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在未来试验改革中针对性地规避或完善。

正如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目前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中60%与土地有关,问题不可谓不大。农地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仍然有待各地的改革深化和具体实践。

(三)方案对策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中共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乡土地领有同等的产权权利、适用同等的法律规则。这意味着集体土地不需要走变更为国有土地之后的程序、过地方政府的手才能上市。农民持股的村集体,甚至持有单块土地的农户及农民本人,都能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 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农村土地入市要想真正对抑制房价起效,显然更需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益关系的重建。而且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转过程中要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途管制,防止在流转过程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此外,《决定》中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关于承包地经营权,明确要在坚持保护耕地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二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允许的是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第三类是农村宅基地,明确可“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要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合法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这意味着,即便改变集体土地性质,小产权房也无法合法化。

2、农村土地确权:

农民享有的法定财产权利中,土地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但是跟农民有关的农村集体土地中,农民的用益物权长期得不到保障。除了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享有用益物权外,对村集体的资产,农民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如科斯定理所说: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也可以说是市场交易的需求在倒逼产权权利的界定。截至xx年6月,全国林地确权27.02亿亩,已完成99.05%;颁发林权证1亿本,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96.37%。全国农地确权,应像林地确权一样,尽量在物理上确权到每家每户;一些农地如果在物理上确权到户难度太太,那可在物理上确权到村集体,但在股权上仍要确权到户。这样,持有本村全部或部分农地的村集体就是股份公司,村集体持有的农地就是法人财产,农户或农民就是股东。这两种确权方式,均可确保农户或农民对农地的产权权利,在此基础上,村庄治权与产权分离也就手到擒来了。

3、治权产权分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治权产权不分:一方面村支书或村主任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持了本应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治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并不鲜见,根本不受任期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落到少数人手里的治权,又延伸到根本没有确权到户的村集体土地上,这些内部人等于变相把持了本应属于农户与农民的农地等资产,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等隐蔽方式甚至明目张胆的方式化公为私。这是农村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四)评估决策

1、农村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xx届三中全会允许转包耕地、出让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是给农民发了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转包出去,平均转包的费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这些地你自己不种让别人种一年拿到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挣6万块,加上转包费,一年收入7万,就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给别人种,人家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你不转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个大红包。”

第二个红包是出让宅基地。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价值一下子可以实现几十万亿,就装进农民口袋里了,城乡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区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的3.5倍。宅基地这么大的红利,这么大的资源不去发挥作用?三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 谁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转让谁就可以拿到这个红包。”

第三个红包,便是《决定》提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再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了,无论是集体收入也行,分给老百姓也好,又是一个大红包。。

2、对于此次农村产权改革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就会受骗廉价卖掉土地而生活无依。这些自诩的聪明人,是把农民当成智力比自己低的非人类。我们要相信农民的智慧,想用一把彩色玻璃珠去换农民的土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农民不是短视的,他们会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换个角度来讲,虽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直被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象征,看成是国家根本制度的红线。这个方案正在突破这一禁忌。但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既然农民以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土地,失去便无从谈起。对此前的所谓集体进行“所有权”登记确认,权属人才可以按自己意志,决定“失去”或者是“继续拥有”。如果国家承认农民有一块跟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的土地,并且可以交易,当然比随时可能被拆房赶人要强得多。这就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买断”政策,如果不给农民土地“确权”,农民连“买断”的

机会都没有,从前理论上的拥有便成为现在事实上的没有。

还有些人担心热钱会涌向农村市场。放开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后,应该注意热钱向土地市场的大量涌入。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导致国际上亿公顷土地被金融资本侵占,形成新的“圈地运动”。而近几年,中国也存在增发货币,金融过剩的现象。一旦农村建设用地开闸,这个政策将对那些“有钱人”成为利好,便于他们将热钱流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土地产权改革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土地要实施流转,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法规瓶颈。1986年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此,中国 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不允许出让或转让使用权。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最大瓶颈是法律红线,而所面临的法律瓶颈不仅止于 《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甚至《宪法》都得随之进行修正。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强调,《决定》中提出“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传统的利益固化格局并非易事。一是这种利益固化格局已形成,如果切断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链条断裂。二是农民的权益保障呼声较弱。要想实现“同市同权同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古老的土地,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

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六、参考文献

1、何三畏,《土地:60年后的又一个巅峰时刻》,《南方人物周刊》,xx年11月1日第38期。

2、陈斌,《产权治权分离 稳定繁荣之基》,《南方周末》,xx年11月21日。

3、周其仁,《改革土地财政的难点》,,《经济观察报》,xx年11月16日。

4、戴志勇 ,《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南方周末》。

5、《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6、高远至,《农地入市大势所趋》,《半月谈》。

7、王珂,《统一城乡用地市场,赋权是关键》,中国网。

8、《中财办:农地流转不能一哄而上》,《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9、《决定起草组成员:三中全会送了农民三个大红包》,凤凰财经台,xx年11月26日。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三: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哈特曼公司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一、企业背景

1、公司背景

哈特曼箱包公司成立于1877年,从1930年开始生产皮包。刚开始它的产品是同行业最昂贵的,是针对需要最好、最耐用皮箱的消费者设计的。公司只在百货商店和箱包专卖店销售自己的产品,一直到1955年以前,它限制分销,在每一个区域市场只通过选择一个中间商销售产品。在新一任领导卡兹上台之后,哈特曼公司拓展了它的分销覆盖面,消减了产品线,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零售人员培训方案。1980年,哈特曼公司总收益是3300万美元,年销售增长率22%,卡兹试图将哈特曼公司的年收益增长率提高5%-10%,同时,增大它在高品质箱包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产品线包括框架式与软边式两类皮箱的四个系列,其中价格最昂贵的是4700系列。现在,卡兹正考虑对哈特曼产品线加一些变化,用新产品代替已经销售疲软的超麂皮产品。哈特曼公司的最主要的直接竞争对手是lark公司和french公司。

2、决策背景

1981年,哈特曼公司总裁卡兹对公司过去实行的价格促销策略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在新的一年里是否继续实行这一策略。关于是否继续这一策略,专家研究的结果与营销副总裁舒斯特的看法产生了分歧。除了价格促销策略之外,哈特曼公司还实行过:馈赠礼品与连带购买促销策略。

二、决策选项

1、卡兹不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专家研究报告认为,价格促销策略虽然增大了销售,但是所生成的贡献却低于不实行该策略所获得价值。而且,卡兹认为价格促销会有损哈特曼公司的形象。

2、舒斯特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舒斯特认为价格促销能够增大顾客对哈特曼箱包的兴趣,吸引新的消费者,鼓励现有顾客增加对哈特曼产品的购买,从而增加销售量。

三、决策标准

1、公司利润

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标器,它指导人们把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利润的不断提高,从而回应对不同阶段而实行不同的决策。

2、产品销售量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根据产品销量灵活的调整产品定价、存储策略、销售方案等。合理的销售预测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有重要的意义。

3、品牌形象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较以往大的多,当企业计划推出一种新产品时,由于广告成本的急剧增加,使得新产品的风险相对提高。因此企业的经济模式逐步从产品经济转向了品牌经济,企业希望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减少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4、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会为自己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制定自己公司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会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战略目标而制定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的实行。

四、决策标准的论据

1、公司利润的案例论据

专家报告分析指出,1978年的促销费用使哈特曼公司的贡献毛利益减少了1320xx元。 无促销定价

20%促销价 哈特曼公司平均每个产品的定价资料 平均零售价 平均制造商销售价 变动成本 100 48 34.7 80 41.6 34.7 平均毛利益 13.3 6.9

表1哈特曼公司产品定价资料

但相反一面,哈特曼公司在实行零售促销计划时受到零售商的欢迎。1979年其4200系列产品的税前净利润达到21%,4700系列达到36%,而samsonite公司的silhouette系列只达到13%。到1980年5月,哈特曼建议的零售价格向零售商提供了54%的毛利润率,相比之下,整个箱包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只有46%。

所以说,不实行价格促销策略也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2、产品销售量的案例论据

1979年4月22日到5月6日,哈特曼公司对全部四种箱包系列中三种最流行的手提式皮包实行20%的削价促销。但在促销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三种手提式皮箱的订单量明显低于1978年的同期水平。1980年的促销合同中,大约销售出了144000件促销产品,只达到了预期数量的一半。

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促销活动造成4400产品线在销售量上互相残杀;1978年3月-5月,4400产品线的销售量为15130件,低于17020的预期数量,使贡献毛利润减少40366美元。

所以说,哈特曼可能在促销中蒙受了损失,销售量迅速增长和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是不可能同步的。

3、品牌形象的案例论据

1979年,哈特曼公司对年龄在25岁以上、家庭年收入超过25000美元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只有12%的消费者认识哈特曼品牌,而美国旅行者的品牌认知水平超过了90%。只有5%的被调查者回忆起曾见过哈特曼的广告,而哈特曼的价格促销活动只能通过,较大的零售商进行地区性广告宣传,广告着力突出公司的名称和声誉。

所以说,即使实行价格促销,而不提高企业形象,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从而并不会增加其销售量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购买需求。

4、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不应该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五、行动计划

1、继续实行馈赠礼品和连带购买策略

为促销专门制作生产礼品或连带购买的商品,促销结束以后,此商品不再进行售卖。

2、加大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的推广

在高端杂志、报纸期刊刊登广告;在奢侈品展销会进行展销;利用名人效应,进行代言;请专业人士宣传,进行口碑营销。

3、实行特殊节日营销方案

在店庆、特殊节假日、vip顾客生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进行馈赠典藏版箱包活动。减少库存,将存货改装为限量版非卖品。

4、体验式营销

重视顾客的体验和对产品满意度的反馈。可以将公司在新一季度的新产品和特殊性产品在上市前,免费发送给限定的vvip顾客体验,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对产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更进。

5、经销商,消费者订货优惠

实行提前订货,享受分期付款,优惠折扣,赠送产品等优惠。

六、行动计划的风险

1、不能合理预测销售量,造成连带购买或馈赠的产品数量无法控制。导致供不应求或库存积压,影响销售额和产品成本的预估。

2、提升品牌形象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充足资金流是对企业的一大考验。对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形象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的接受过程,见效慢,短期收益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3、关于体验式营销的方案,可能导致顾客只体验不购买。一旦,该产品在顾客体验过程中,得到满意度低的结果,那么对于后来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4、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容易导致资金一时无法到账,企业正常营运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坏账等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七、风险的解决方案

1、合理预测促销中连带购买品或馈赠品的数量,并且在促销活动结束后,该产品不再进行生产和售卖。

2、提高自身的信誉度,联系好与银行或其他风投的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经营和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线做后盾。

3、提高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度。在体验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修改,并将改进品再次进行体验,避免负面影响过大。

4、在产品设计上加大重视,吸取行业精华,力求走在行业的最前端。满足更多客户的产品时尚需求。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四:一例大学生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网络成瘾症青少年的心理治疗,阐述了对来访者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过程,并根据与来访者共同商定,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使来访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能正确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改善了亲子关系,建立自信,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治疗的目标。经过六次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咨询结束后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网络成瘾 心理治疗 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情况

刘某,男,19岁,未婚,大一学生,排行老二,上有一姐(已上大学),出生于江西省一个小农村,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为其监护人。

(二)个人成长史

1、童年期生活:经来访者母亲陈述得知,来访者的母亲围产期、生产时情况良好,顺产;来访者童年时期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致,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童年时未患重大疾病,童年时与母亲感情融洽,无退缩或攻击行为,父亲在外打工,与来访者接触较少。

2、青少年期生活:来访者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很活跃,与同伴关系融洽。在家和母亲关系很好,很听话,母亲眼睛不好,他很孝顺,很关心照顾母亲;而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学之前,来访者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3、 来访者的精神状态:自我评价极高,自我感觉极好,否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易怒,情绪很不稳定。

4、 来访者的社会功能:上网过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主诉

我是从农村考上大学,以前的主要生活就是学习,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网络,到了大学后宿舍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大谈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感觉自己对此知之甚少,好像跟同学脱轨了似的,于是便开始接触各类游戏,以证明自己的全面发展。最初上网有节制,只是周末玩1-2 小时,学习、生活正常。两个月以后,上网逐渐失去节制,每天都要去一趟网吧,并开始间歇性地逃课,生活开始变得无规律,打篮球的爱好也放弃了。临近期末时,每天玩通宵,白天回寝室睡觉,基本放弃了学习。期末考试有五科亮红灯。寒假返校,仍然止不住泡网吧。现在一离开网吧就烦躁不安,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精神,什么事也不想干。吃饭没有胃口,肠胃不舒服,见人也不想搭理。看不进去书,记忆力明显下降,思维和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内心痛苦,想尽快改变现状,可一次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其实上网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打游戏、聊qq、浏览网页等,可就是离不开网络。

(四)观察和收集到的材料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据来访者的舍友反映,来访者之前生活习惯很好,也很勤快,经常会帮在宿舍做清洁,也很乐意帮助同学,跟同学相处融洽,但是至从上网后生活习惯就不太好,鞋子袜子乱放;经常不做寝室卫生,而且也很少跟宿舍的同学交流,通常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了,几乎都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辅导员的反映:求助者性格内向。上学期的前半期表现还好,按时上课,按时就寝。后半期,则开始逃课。有时去教室,也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很少听讲,精神状态很差。很少参加班会等集体活动,很少跟同学说话

二、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 2、诊断:严重网络成瘾,属于眼中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1)根据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和主动的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症状,无逻辑思维错乱。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三标准: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求助者得分不足六分。可以排除神经症。

3)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表现:每天都必须上网,一接触电脑便“有劲儿”,一旦离开则烦躁不安,没有精神,现实兴趣减退。可以断定求助者的这些表现皆源于网络成瘾。

4)心理测验结果:选择yong 的网络成瘾测查量表,求助者的总分达到85分,属于重度网络成瘾。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网络成瘾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提高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四、咨询方案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1、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2、原理: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3、咨询过程

3.1咨询阶段的划分 咨询及矫正方案拟分三期进行(分六次咨询,一次50分钟),前期的认知矫正,中期的行为矫正,后期学习动机激励法

第一步,纠正负性认知。纠正刘某关于游戏试玩职业的片面认知,以及对父母偏激的认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

第二步,网瘾行为矫正。坚持每天进行网络使用行为日记记录,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奖励强化与惩罚抑制:警示铃或电子提醒、转移注意法等

第三步,学习动机激励。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学习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3.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x年5月9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运用倾听技术对来访者的情绪、行为等表示理解;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运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解说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使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及对自己问题的解决

过程:填写治疗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治疗的有关事项和规划。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来访者建立合作、平等的良好的治疗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次咨询:(x年5月16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过程:在前一次所建立较好咨询关系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然后将事先整理好的有关资料交给刘某,资料内容包括: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上网过度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希望他回家能认真阅读一下;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频率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等。同时,给其父母布置作业:每一周由母或父给儿子写一封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的爱和担忧。目的是通过文字传递真实的感情,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次咨询:(x年5月24日)

目标:纠正负性认知。改变来访者对自己的消极信念,充分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强化其愿意改变的意愿。

过程:通过团体治疗让来访者深入地探讨与学习如何提高自信、培养责任感、增强抗挫折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让来访者在与其他学员的互动过程中练习习得的新能力和方法。向他出示了一些关于过度使用网络的诊断标准,来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通过对照自己记录的时间表,他承认上网时间是多了一点。其母亲非常配合,将她写给儿子的信,拿了出来,我让刘某尽可能带着感情读一遍,信中内容包含关切之意,刘某脸上出现受感 动的表情。低着头说“自己让父母操心了”。

第四次咨询:(5月30日)

目标: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来访者彻底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使来访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从根本上清除病因,学会和家长交流、沟通;对于来访者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年龄阶段的需求,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

过程:通过个体治疗的会谈,就其家庭作业做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来访者彻底摆脱其不合理的信念,使其明白“每个人没有权利必须得到周围人士的赞赏”,教会来访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来访者在治疗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出现新的、合理思维和行为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他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通过来访者和其母亲的家庭治疗,让亲子间的关系得以缓解,相互了解彼此的内心真实想法,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寻找适合于自身家庭的交流模式,并不断练习使用该交流方式,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沟通。

布置治疗作业:让来访者收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他事情的看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找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出自己获得的新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治疗的收获等,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

第五次咨询:(6月6号)

目标:网络行为矫正。与求助者共同讨论和商定具体、可行的行为矫正方法过程:1、检查家庭作业,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来访者对自己的网瘾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自责自己太不自觉,逃了很多课,对之前的一些消极的信念也有些改变。顺势向他介绍了一些学习—奋斗—成功的知识和榜样,说明学习对人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很高兴地给我讲述自己当年中考时多么用功。2、讨论行为矫正方法:1) 避免去校外网吧,远离无节制上网的环境。倘若实在有需要,如查阅学习资料、上交课程作业等,则直接到学校电子阅览室。2) 每次上网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随身携带小闹钟,并将闹钟的定时器调至一个半小时。如果超过规定的上网时间,耳边则会响起刺耳的警示铃声和催促录音。

3) 每天坚持约上几个同学打篮球40 分钟。这种转移能量法,不仅能减少求助者对网络的依赖,改善与同学的关系,恢复正常社会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其逐渐克服自卑,提升自我效能感。4) 早晚盥洗,每天坚持叠被子、收拾课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 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学习、身体锻炼等其他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

第六次咨询:(6月12号)

目标:巩固提高来访者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激励学习动机。启发来访者发现自身优势,挖掘内在潜能。

过程(1)询问行为矫正方法执行情况:求助者说,这星期以来,没有去过网吧,只是周末到电子阅览室,给高中朋友发了一封邮件。

(2)引导求助者回忆上大学以来的成功经验,越多越好,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以进一步唤起求助者对成功情绪的积极体验。(3)对求助者的成功经历和完成咨询作业的情况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并启发和帮助求助者充分挖掘自身的优点,建议其将这些优点一一列举出来,写在便携笔记本上,以便于随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咨询师还重点就求助者“不甘落后”的优点,作了深入翔实的阐析,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暗示,“其实你的心里一直有一股很强大的、向上的劲儿,只是被某个盖子压着了。只要掀开这一盖子,你那股巨大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真诚、热情地鼓励求助者深入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争取最大限度的进步。

4、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不再沉迷于网络,能够按时上课、就寝。

(2)辅导员的评价:人变精神了,很少逃课了。上课状态有所改善,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次数增多。听室友反映,求助者爱干净了很多,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加了许多。

(3)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结束后,求助者表情愉快,眼睛里闪烁着青春的光彩。一脸的微笑,尽管有些腼腆,但轻松、自信清晰可见,话语也多了,能够与咨询师对视了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王登峰。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郭念峰主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20xx年版。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20xx.民族出版社

[5]严文华,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①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③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作为专用名词在20世纪由梅奥提出

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考察,可以把人际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按需求性质,可以划分为为了满足相互间情感交流,形成良好心里气氛的情感关系和为了相互协调达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工具性关系;二是按喜欢的程度,可分为相互喜欢,亲近,友好的吸引性关系和彼此心里厌恶,疏远,对立的排斥性关系:三是按双方的地位,可分为一方对另一方控制的支配性关系和彼此地位平等的平等性关系;四是按关系存在的时间,可划分为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学科性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研究对象: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始于20世纪20xx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根据这些理论成果,米德提出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舒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海德和凯莉提出了归因理论,弗罗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最为密切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①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②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适合中国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①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②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③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④发展新型人际关系⑤纠正畸形人际关系

研究人际关系的必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不但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第一,注意阶段。即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第二,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工作上的支持。第三,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依恋、牵挂、心心相印。

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第一,冷漠阶段。指交往的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一方不愿交往。第二,疏远阶段。进而产生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零接触状态,彼此避免接触,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终止阶段。并非都是有害的、不道德的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经典实验:霍桑实验(实验者梅奥、实验组成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群体实验

4.态度调查、实验结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个体士气主要表现,而使其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4.除了正式群体,企业中还有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是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霍曼斯1961年正式提出社会交换理论。

主要的观点: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的奖赏或惩罚。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的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后的心理体验。局限性: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了,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优点: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这些观点对后来的人际关系研究,特别是遵从行为,竞争过程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是有启发的。

登门槛技术: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度,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睡眠者效应:由高可信性的沟通者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由地可信性的沟通者所产生的态度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由此可见,由低可信性的沟通者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马上发挥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较大的影响。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成为睡眠者效应。

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1.累加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

印象形成的效应和偏差1对他人只觉得顺序效应①优先效应②新近效应2.晕论效应3.定型4.印象形成的结果—自我实现语言

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非言语沟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动态无声的,像点头微笑皱眉,摇晃手脚等;第二类是静止无声的,像站坐蹲倚等姿态;第三类是副语言,它包括有声的但非言语的各种动作,如打喷嚏咳嗽等。 非言语线索的种类:脸部表情 脸部表情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悲哀、惊奇、恐惧、厌恶、愤怒。 人们辨认比较危险的脸部表情比较容易。目光接触 高水平的目光接触,往往被认为是人们彼此之间喜欢或怀有积极的情感。但这一规则也有例外,当另一个人持续的注视我们,而不论我们干些什么,我们会感到极不舒服或心情紧张。身体语言

非言语线索的意义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有利反应。当与重要他人交往时,微笑比较多,身体更前倾,保持较高水平的目光接触,在同一对方的观点是不住的点头。还有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利用的非言语线索:一闪而过的细微的表情;对方说话时的语调;对方的目光接触;利用说谎的人在说话时常常无故的用手抹身体的其他部位。

归因指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内部状态的推论。

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是通俗心理学。怎样做出归因?使用不变原则。不变原则: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哪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发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不变原则。内因,外因

相应推论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提出 。指的是推论出的行动者的内在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的程度。两个原因:第一,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他人的行为常常受到不由他们自己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制约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非共同效果 社会赞许性(社会期望) 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称为折扣原则

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特异性和一致性低,一贯性高为内因。三者都高为外因。一致性高,特异性和一贯性低为偶然的环境或情境因素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

两个步骤:一是,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既决定控制源。二是进行了那种归因

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的发生的。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能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是努力,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任务,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是运气。

控制源理论内控者:有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事件的发生;——内部归因 外控者:有的人则认为事件的发生与自己无关,而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外部归因 对人的归因偏差: 行为中心偏见 显著性偏见 一致性信息利用不足

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 原因:①社会规范对我们归因的影响: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当我们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成了注意的中心,而行动发生时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为与背景相比,变得更为突出。启发意义: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不仅要重视行为本身的意义,而且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促使行动产生了这样的行为,不能脱离环境来评论行为和对行为作出归因。显著性偏见 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显著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启示意义:我们除了要注意经常出现旳事物现象,也要对不常见的事物现象予以关注。并不常见的事物现象也可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人们在对他人行为归因的过程中,不大注意其他人如何反应,不重视基础概率的信息,往往对一致性信息利用不足。原因①基础概率信息的抽象性。②人们认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 启示意义: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时要考虑特定的情境,并要结合大家的反应,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总之,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人的表现,切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d.j.贝姆 于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2、最初的态度问题3、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三条线索(1)实体的特异性(2)一致性反应(3)一贯性

詹姆斯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沙赫特情绪理论: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是否恰当时,人们常进行社会比较。情绪归因: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2)认知标签。沙赫特理论模型:e=a*c e表示情绪 a 表示情感c表示认知

自我知觉中的偏差: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自我服务偏差

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原因:(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启发:告诉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是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的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为时一贯的,那就应该考虑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自我服务偏差:即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原因:(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启发: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因于自己,吧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在奖功罚过时,特别是在追究错误的责任时,要客观分析,尤其要严以律己,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

自我障碍:个体为保护自尊而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下,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导致心理问题:一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二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三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特征: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4,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结构:1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2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3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4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儿童不仅想做自然环境的主人,而且也希望能控制社会环境。例如,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固执地要求他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注意,学术界称之为“可怕的两岁儿童”

改变行为的线索和结果: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对行为的调节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两种方式:行为线索和伴随行为线索而来的结果。行为线索告诉我们去做什么,而行为结果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效果如何。

人们了解从众 感染 服从和偏离等人际相互作用方式的机制

时尚又称流行、时髦,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被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它经过模仿,感染和从众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倾向。既反映精神生活,有反应物质生活。经过模仿 感染和从众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特点:新 奇 特 新奇性 时效性 周期性

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又分为阵热,时髦和时狂

表现形式:1.时尚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多样2.时尚是相当多的人追求某种生活方式3.时尚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过了这个时期后就不再流行。具体表现在文化态度 风度礼仪 服饰打扮和生活行为方式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1、旁观者效应2、情景的模糊性3、榜样人物的作用4、求助者的特点(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1、助人者的心境2、同情和内疚3、责任和承诺4、个性(赞同的需要;公正世界的假设)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持的积极态度。这种情感占优势的特殊人际关系形式就是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属于人际知觉的一个领域,它使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满足个体的人际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些理论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认知的。

相互作用理论:真相倚理论:两个个体在相互交往中双方都经常感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定,感到心情愉悦,并且非常乐意继续与对方交往的情形。(互酬行为,报答行为 )。

得失理论:在人际关系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没有象先讲坏话然后讲好话来得更吸引人,这种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就是有际关系中存在的“得”与“失”现象,和谐人际关系际关系就是要使这种“得”与“失”达到平衡。

相等理论:交往双方感到友谊的存在使彼此可以获得好处,那么这种友谊的存在会使双方都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得以继续。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距离;交往频率;接群或集群性;情绪体验)个人特质因素(外貌;能力(犯错误效应);个性品质:最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虚伪)相似与互补因素(相似性包括态度、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在相异的环境里,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所激发的人际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互补性: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漂亮的人具有更大的人际吸引力1.现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漂亮的人才值得去爱2漂亮的人具有好的个性品质,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3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虚荣心得到满足;4爱美是人的天性;

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1、相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2、相似与相符是保证态度正确的

基础3、相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4、相似与相符能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5、相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自我暴露: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即一个人自发的、有意识的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与他人共向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自我暴露理想的模式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回报与自我暴露:如果一个人的表露在内容、强度或稳定性上与对方不匹配,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妻子和丈夫自我暴露水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人际关系由低水平的自我暴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二对方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做出反应,则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

非语言行为与自我暴露:非语言行为在选择恰当的自我暴露和人际亲密关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行为之一就是目光接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男性谈话者来说,情景中最明显的特征自然是倾听者的频繁目光接触。

为什么目光接触在自我暴露情境中有着性别差异人们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因为文化规范的不同,这种规范指的是在不熟悉的男性之间、女性之间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什么东西是恰当的和可接受的,赖特把男性交友的倾向成为面对面,而把成年女性交友的方式成为肩并肩方式。

社会交换理论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换。 社会交换的内容: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地位、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比较水平:个体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 .

选择比较水平:个体认为他在某种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和他从目前可供选择的交往关系中所可能获得的结果的比较。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四

采购人员的一个关键能力是谈判,相当一部份采购人员因缺乏采购商务谈判的技巧,在采购商务谈判中不能有效掌握谈判主动权,常不知不觉沦为被动,以致不能有效达成采购目标。因此,采购人员如何运用谈判技巧,在动态管理状态中有效达成采购的最高目标,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成为企业采购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企业产品总成本中,采购成本一般在60%左右。而我国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又为制造型企业,在制造型企业的经营成本中,物料成本往往占有相当大比重,甚至可以左右企业的盈亏,提升战略采购谈判技能,降低采购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谈判一般分为三阶段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在分析信息的时候,要设定目标。制定战略。第二是会议阶段,是讨论、进一步收集并分析信息、在各方之间达成一致的过程。最后阶段是实施各组织的内部或之间在先前阶段中达成的一致协议。在这里,本文在谈判中前两阶段融合心理学、涉交学等几方面理论,就如何运用各种技技巧方法可以在采购谈判中取得主动,有效达成采购最高目标。

一、在谈判前要形成采购方心理优势,有目的性

1、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商品的知识、品类市场及价格、品类供需情况状况、本企业情况、本企业所能接受的价格底线与上限,以及其他谈判的目标,所购产品要保能证企业生产、运营的连续进行。一定要把各种条件列出优先顺序,将重点简短地写在纸上,在谈判时随时参考,提醒自己。其次,供应商产品的成本构成分析与比价是采购谈判中的有力工具。谈判前要充分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运用价格工具来分析供应商的报价,要知道供应商供货盈亏平衡点,以做到有的放矢。再次,做好采购相关的财务成本分析包括直接物料的采购成本分析和间接采购成本分析。

2、谈判的结构

尽量在本企业办公室内谈判。在本企业办公室内谈判除了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杜绝个人交易行为之外,最大的目的其实是在帮助采购人员创造谈判的优势地位。

对等原则:不要单独与一群供应商的人员谈判,这样对采购方极为不利。谈判时应注意“对等原则”,也就是说:我方的人数与级别应与对方大致相同。如果对方提出集体谈判,先拒绝,再研究对策。

只与有权决定的人谈判:谈判之前,最好先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权限。采购人员接触的对象可能有:业务代表、业务各级主管、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甚至董事长,依供应商的大小而定。这些人的权限都不一样,采购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无权决定事务的人谈判,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可避免事先将本企业的立场透露给对方。

创造谈判气氛它是建立良好谈判的基础。采购人员要以开诚布公、友好的态度出现在对方面前。运用中性话题,加强沟通。

二、成功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1、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法

沟通的秘诀只有两条,即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取得对方的信任。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往往比沟通的内容更为重要。有效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双赢的收获,即有效沟通应当达到一定程度上以影响对方的思想、行为为目的,结果使沟通者之间原来的关系优化。

2、有效倾听

尽量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一般而言。供应商业务人员认为自己能言善辨,因此比较喜欢讲话。采购人员知道这一点,应尽量让他们讲,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之中,采购人员可听出他们的优势和缺点,也可以了解他们谈判的立场。

3、合适的表达方式

尽量以肯定的语气与对方谈话。在谈判的中盘,对于对方有建设性的或自认为聪明的意见和发言,如果采取否定的语气容易激怒对方,谈判因而难以进行。故采购人员应尽量肯定对方。

4、尽量从对方的立场说话

很多人误以为在谈判时。应赶尽杀绝,亳不让步。但事实证明,大部分成功的采购谈判都要在彼此和谐的气氛下进行才可能达成。在相同交涉条件上,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明,往往更有说服力。因为对方更会感觉到:达成交易的前提是双方都能获得预期的利益。

三、在谈判中对供应商巧施心理压力

1、制造供应商竞争

不要表露对供应商的认可和对商品的兴趣。交易开始前,对方的期待值会决定最终的交易条件,所以有经验的采购员,无论遇到多好的商品和价格,都不过度表露内心的看法。让提供商得到一个印象: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获取了你一点宝贵的进步!在谈判的每一分钟,要一直持怀疑态度,不要流露与对方合作的兴趣,让供应商感觉在你心中可有可无,这样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有利的交易条件。对供商第一次提出的条件,有礼貌地拒绝或持以反对意见。采购员可以说:“相差太悬殊了!”或者“其他厂商不是这么对我说的!”从而使对方产生心理负担,降低谈判标准和期望。

2、有效发问

同一时间问同样的问题,问不同的人,可以加强信息收集,多方了解求证差异,进行比较;不同时间问同样的问题,问同一个人,可以让销售人员不设防,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心理。

3、制造僵局和利用僵局

销售人员一般害怕僵局,希望主动缓和僵局。谈判过程中若无法接受供应商的要求,采购可以短时保持沉默,然后对其要求进行质疑并适当的进行反驳,表明自己的立场与目标。

谈判过程中供应商突然保持沉默时,不要以为是在认真聆听,其实目的是促使采购不断说话,希望能获取更多有用信息,采购不要心里感觉不安,一味的想表明什么,应该主动向其发起提问,比如说:“你的沉默是否意味着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陷入僵局时,暂时搁置重要议题。当重要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时,暂时把它搁置一边,先就较小的议题达成协议以推动谈判继续进行。

4、分化瓦解

很多人在谈判时大方向是知道的.但好的采购人员是把整个谈判内容化整为零,谈完了一点耗得你筋疲力尽时,他又突然跳到另一点,有时会绕回刚才那一点。这时,厂家就不一定在每个环节上都知道自己最好的选择和底线是什么了。其次,对于厂商,你要不断地告诉他,你已经为他做些什么,让他感觉到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如果谈判不顺利不要着急,暂时终止谈判,不要害怕主动终止会带来什么负面效应。

5、既成事实施压

谈判一达成协议在没有签订合同之前,采购人员仍可以做条件附加,如:预付款天数,保修时间等。为公司争取最大效益。

四、束缚供应商思维的技巧

1、谈判时交谈集中在我方强势点(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成长等)上

告诉对方我公司目前及未来的发展及目标,让供应商对我公司有热忱、有兴趣。引起对方的关注,不要过多谈及我方弱势点,一个供应商的谈判高手会攻击你的弱点,以削减你的强项。在肯定供应商企业的同时,指出供应商存在的弱点,告诉供应商:“你可以,而且需要做得更好”。不断重复这个说法,知道供应商开始调整对他自己的评价为止。

2、谈判转移

采购过程中,经常遇到供应商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向采购施加压力,比如说:“我已经尽力了,只能这样了,不行就算了”,采购最好不要直接回应,不用急着做任何反映,应该尝试寻找突破口,把话题转移到另一个新的问题点上,也许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若买卖双方对某一细节争论不休,无法谈判,有经验的采购人员会转移话题.或暂停讨论喝个茶,以缓和紧张气氛,并寻找新的切入点或更合适的谈判时机。

谈判时要避免谈判破裂,同时不要草率决定。有经验的采购人员,不会让谈判完全破裂,否则根本就不必谈判。他总会给对方留一点退路,以待下次谈判达成协议。但另一方面,采购人员须说明:没有达成协议总比达成协议的要好,因为勉强达成的协议可能后患无穷。

3、以退为进

有些事情可能超出采购人员的权限或知识范围,采购人员不应操之过急,不应装出自己有权或了解某事,做出不应作的决定。此时不妨以退为进。请示领导或与同事研究弄清事实情况后,再答复或决定也不迟。草率仓促的决定通常都不是很好,智者总是深思熟虑,再做决定。要知道往往我们能等而供应商不能等。这样,在谈判要结束时,你就声称须由上级经理决定,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拒绝或重新考虑一份方案。

五、谈判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1、控制谈判时间

预计的谈判时间一到,就应结束谈判离开,让对方紧张,做出更大的让步。可能的话,把他的竞争对手也同时约谈过来,让你的助理故意进来告诉你下一个约谈的对象(即他的竞争对手)已经在等待。

2、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提高权威性取得对方的信任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这里说的事实主要是指充分运用准确的数据分析,如销售额分析、市场份额分析、品类表现分析、毛利分析等,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

3、用事实说话

首先,作为零售商的采购人员,在谈判前,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一定要坚持公司的原则,即使在不得不让步的情况下,也要反复强调该原则,而且这原则是有数据和分析支持的。你要永远保持职业化的风格,让对手在无形中加深“他说的是对的,因为他对这方面很内行”的感觉。

谈判是一个复杂的、吸引人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入,包括很多的变量。谈判时要注重战略战术和技巧的运用和谈判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一个成功的采购谈判者耍能充分地计划;很好地理解别人;有很强的商业判断力;避免极端;善于思考者;要对曾经建立起来的条款承担义务;擅长提问;能有效地运用时间谈判可能包括处理单一问题,也可能涉及处理多个问题。但所有这些都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以及团队人员的互相补充。

心理学理论在语言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论文简短五

在时代多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里,人们面临多方压力,升学、升职、生存……

在高压下,心理问题日益普遍化和严重化,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日益明显。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充满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心理辅导实践能力,更直接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案例,我在xx学校心理辅导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生整体心理特点,在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主要负责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每周上三次心理辅导活动课,其他时间在学校心理辅导站做一对一的个案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查。

其次,在总体安排下,我认真做了一个详细的个人实习计划,做好各项心理备课,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方法。

然后,一对一的案例咨询。我辅导的对象都是在紧张为高考备战的高三学子,他们的心理问题普遍是焦虑、过度紧张、太在意结果引起高度绷紧神经。有的因学习成绩下滑、有的因家庭期望过高、有的因情感受挫、有的因学习方法不当……面对此类问题,我一般先以朋友的姿态细心聆听他们的烦恼,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深入细问,挖掘本质问题所在。刚开始,有点力不足心有余,主要缘于我的高度自信,其实盲目的自信和自以为足的理论知识,在关键时刻会严重影响工作的实际开展。

最后,进行大班心理辅导课。站在讲台的感觉跟坐在课桌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听老师在上面讲,还有点不屑一顾的,以为很容易,照本宣科就得了。其实不然,就算是照本宣科,也要宣得有声有色,让下面的听者有听下去的吸引力所在。

1、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意义。

2、要使自己有人格魅力,要做出不凡的成绩,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的阅历。

3、坚守平凡岗位,把平凡做得不平凡,需要脚踏实地的恒心和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上进之心。

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发挥心理患者的良医作用,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地发展,需要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和配合,同时更需要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咨询事业发展未成熟,所以提供的心理咨询还是有待加强和改进。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深感心理咨询广阔的社会需求和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意识到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滞后。作为即将毕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应届生来说,这段短暂的实习经历无疑为我今后的就业方向奠定了辨别基础,也真实直观地检验了自身实际能力,参漏出自身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