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2:58:21 页码:9
最新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优秀12篇)
2023-11-17 22:58:21    小编:ZTFB

教案能够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案的撰写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精选的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一

我觉得近来自己越发懈怠了,一上午的时间备课,居然没有弄完,中午又加班才把第一课时准备出来。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他们该会的都没有掌握。主要原因是我对于他们预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只是想当然地觉得他们都知道该看什么,记什么。看来,以后应该在语文预习的时候多加指导,不然的话真是事倍功半了。

最近情绪一直不大好,可能是事情多的缘故,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也间接影响了上课的情绪。这样真不好,我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恶劣情绪控制我。

这段时间和班里的同学也没有好好沟通,想想自己真是太过分了q(s^t)r。

为了提醒自己改正,以后:

第一,提前两天备课,充分备课,备课充分。

第二,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注意和班里学生的沟通方式,戒骄戒躁。

第三,要及时反思。

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却不改。从明天起,做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二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集》。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他状物写景及客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他与宋祈(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纠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走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

二、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以后事证今言,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又见课文第24页。

三、结构层次。

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

谪滁时自号醉翁,现在来知蔡州,又更号六一居士。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

作者先说明沉醉于这五物之中,可以做到“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接着说明“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再接下去,作者又申说,世事之中有两种累赘,使他不能“极吾乐于其间”,“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行文至此,才说到关键处,这才是欧阳修一再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也是他沉醉于五物、取号六一居士的真正原因。

第三段,作者由此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讫无称”,表面上是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第三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因此,最后归结到即使没有五物可以欣赏,他也要归隐。

总之,这篇文章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主题)。

四、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五、精华赏读。

1、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三

滁()山颍()水诮()喘()。

吾之乐可胜()道哉珪()骸()骨讫()。

二、填空。

六一居士指,代文学家,字,谥号,

有文集《》。

三、释义: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今:

3是为五尔尔:

4以吾一翁以:

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畏:

走古:今:

6聊以志吾之乐尔聊:以:志:尔:

7吾之乐可胜道哉乐:胜:

8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其:

9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

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喻:其:适:

1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为吾累者众也。

患:不得:极:累: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四

《六一居士传》原文: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译文: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五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明确:其本人。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3、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

4、“乐”之何如?

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

(3)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5、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同学翻译本段,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指出不足之处。

2、教师点评。

3、问: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1)而休,是必然规律。

(2)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4、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明确: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六、小结。

1、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

3、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六

今天讲解的《张衡装》一文,虽说是一节公开课但我仍以常规的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重在强调文言字词句式等文言字句现象,要求学生掌握内容(人物品质、精神,评价)和形式(写法)。现对今天的这节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分析总结,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进步。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在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介绍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的内容进行共同分享。希望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为今天的教学提供方便。

《张衡传》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根据人物传记在高考中考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文章的`梳理过程中我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文言句式及一些古代官员调、转、升、迁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本文中“下车”、“视事”、“征辟”等词的意思。但这是一篇自读篇目,自读单元提示中已经不再强调字词句式等文言字句现象,已经象现代文一样,要求掌握内容(人物品质、精神,评价)和形式(写法),以前强调的文言学习现在是分析的基础,分析的前提了。而我在讲解文言字词句式这一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二、在品读张衡的人物品质、精神,评价时学生的概括,局限于每段的内部,不能从段落的比较间区别,再者,不知从文章整体、文章目的、文体的角度去比较。

明确,本文是记述张衡的传记,应写人物的贡献,哪些方面的贡献。合并同类项,先看出科技(精阴阳、作地动仪),再看后两段,得出是政治方面(在朝中与宦官斗争;在地方与豪强斗争)。再分析首段,文学成就、品德。整理出文学、科技、政治三方面的成就和品德。补白,品德和文学又穿插在几个地方。明确,概括要从整体入手,段间比较,才能把握段落内容和地位,同时分出材料的主次。

三、由于时间关系在讲解写法梳理时,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讲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此文的纵线,时间;横线,各方面成就;纵横结合,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文章结构布局较为茫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我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七

《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1,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5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6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7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8;虽响九奏9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11劳12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13于朝者三年矣,一日14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15,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16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17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18,区区19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20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21矣,而讫无称22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23,宜去三也。吾负24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注释。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在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

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生,指庄子。诮,讥笑。

志:记,标记。

“泰山”二句:以为心有专注,不闻外物。语本《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隧擒杀蚩尤事。

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乞其身:要求退休。

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赐其骸骨:比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

庶几:大概,差不多;或许可以。

佚:安逸,安乐。

置之:放在一边。

区区:形容事小。

不待七十:古代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致仕”“致政”),欧阳修写本文时为六十四岁,所以用他人也有不到七十就告退的作为自解。

用于时:指出仕。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违背自己的平生志向而说话不算话。欧阳修早在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州时,已萌归田退休之意。后在《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素志,一向的志向。

负:具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答案。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辩论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当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悄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间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间,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间:“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八

原文:

宋代: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悄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间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间,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间:“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2、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初贬夷陵又贬滁州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安于职守、与民同乐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作业布置:预习《陆文学自传》。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十

师:请同学们朗读一下,重温旧知识。

思考:

1,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借哪几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态度?

学生答:书、酒、家贫。

2,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学生答:“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学生答: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4、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记传呢?

学生答: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种生活情趣,正是他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标要求以及重点。

师:读书下注解了解作者。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欧阳修的文章吗?

学生答:《醉翁亭记》师:还记得吗?学生答: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对照注解,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请学生集体朗读。

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节奏读音等。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但读懂了吗?我们检查一下:

思考:a、永叔为什么要更号?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c、“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d、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用文本中的句子来回答。

1、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什么意思呢?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对呀,世事给我的拖累让我未老先衰啊!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弃官归隐。对了,说了这么多,这才是真正的意图。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于五物。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是啊,官场事物不仅“劳”而且“忧”,沉醉于“五物”不仅“佚”而“无患”,你说哪个好,当然是沉醉于“五物”好了。所以,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

f、居士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这在第几段有讲?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

好,我们看讲了几条理由呢?三条。

第一,而休,“少而仕”“老而休”年轻出仕为官,到老了退休,这是必然规律,没有什么可说的。理由非常充分。

第二,无称。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出仕到现在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有整整四十年了。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所以他这么说,更何况,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第三,“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就是贪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向,因此应当离职。

所以这三条理由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g、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表明作者归隐的决心。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本文的题面虽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的主客问答形式,使得文章内容波澜起伏,活泼多姿,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十一

(宋)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讫无称焉称:称道。

b.吾之乐可胜道哉道:说,讲。

c.子欲逃名者乎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聊:无聊。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山在前而不见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3分)。

译文:

(2)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3分)。

译文:

(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4分)。

译文:

6.d【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d项中“聊”是“姑且”的意思,题中则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的“无聊”了,犯了以古释今的`错误。

7.d【解析】“而”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用法有:(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但是”“然而”;(2)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译;(4)表示承接关系,常用于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5)表示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本题中,abc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表示并列关系。

8.c【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9.c【解析】此题考察断句,可以结合句意断句。

10.(1)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士”1分,“休”1分,“待”1分。)。

(2)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是”1分,“其”1分,“素”1分。)。

(3)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诮、畏、走”各1分,判断句1分。)。

六一居士传教学教案范文范本篇十二

《张衡传》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根据人物传记在高考中考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让学生理清在张衡的一生中发生的大的'事件。具体到课文中就是张衡一生的重大成就。

二、学生要熟练的掌握一些古代官员调、转、升、迁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本文中“下车”、“视事”、“征辟”等词的意思。

三、了解作者对张衡所持的评论观点,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抓住了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基本上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