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59:15 页码:14
2023年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模板20篇)
2023-11-11 18:59:15    小编:ZTFB

面对繁忙的学习和工作,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步的行动。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一

摘要: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同志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与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与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一、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与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同志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与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1、就业竞争环境激烈。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就业期望值不匹配。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二、匠人精神的三点体现。

引导树立正确就业意识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三、关工委如何在实际工作帮助实现有效就业。

1、就业知识的普及化。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就业实战的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陈旧,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就业机制的完善化。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与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与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二

摘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 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三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四

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他们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他们就业观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所想与社会需求有何差别。

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对于学习(考试)成绩入手,询问了他们对于多数人渴求的奖学金的看法,进而了解了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情况,辅之以对中国大学必设的一些思想理论课的态度,进一步涉及到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两点:规划与执行,最后是大学生们自己眼中的应有的就业素质。

交叉使用主客观题,尽最大可能透过数目不多的题目了解社会所反映的大学生所学的与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与就业的思考,希望能通过与采访所得结论的对比得到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规划大学生活。

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这使得有限的100个样本能够较有效反映实际问题。

具体结论及数据如下:

对于成绩单上的成绩,47%的人认为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大学的表现情况,43%则表示大学的学习成绩代表不了个人能力,大学关键还是靠能力,其中一部分认为成绩只要不挂科就行,其余10%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这首先就证实了一个多数人对于大学成绩的定位:至少大学成绩单远不如高中成绩单重要。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表示看重的稍多于无所谓者,但即便是前者也表示不会像中学那样对分数锱铢必较,对名次耿耿于怀。而对于与成绩单上的成绩密切相关,但要求更高的奖学金,调查者并不像刚入校的学生那样对奖学金获得者顶礼膜拜,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绝大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人才,那仅代表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差距还很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拿奖学金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种能力与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在大学生活中认真对待学习的人,日后也一定会认真对待工作,像公务员等一些事业性的岗位就是需要这种严谨、踏实、肯干、认真的年轻人。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在校成绩和与成绩有关的荣誉提出的。由此可见,唯成绩论已越来越站不住脚,大学生对于成绩以外的某些东西的重视正在提高。这与由采访得出的社会对大学生成绩外的一些素质的要求相符,但具体大学生对什么重视,还不能简单由这两个问题得到。

3-5题都是涉及专业的问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统计结果如下表。

abcd。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28%52%16%4%。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习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50%34%10%6%。

(3-5问题如下:。

3、你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4、你课余时见会不会学习些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知识。

5a(对理工类学生)你觉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知识重要吗,有必要学吗。

b(对经济管理、文史哲类学生)你觉得理科知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有必要学吗。

a、与自己的专业一样重要,很有必要学b、是专业之外的必要补充c、没时间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行d、没必要学,我又不干那行)。

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28%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认为学与未学存在很大差别。52%的大学生觉得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领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领悟还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与现实中的应用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这与剩余2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所持有的不同程度的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性。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而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却十分匮乏,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而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展观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逐步改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在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上,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面临着三方对立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很多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严重缺乏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另一方面,经过了四年或三年大学的系统教育后,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自身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待磨练和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观念就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身的发展能力、社会环境和专业技能。对毕业生择业价值的强化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了个人价值、薪酬标准、就业地点、知识技能、发展空间等多方面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方式,继而对人才市场的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大学毕业前夕,有的毕业生已经面试好了工作单位,准备毕业后即投入工作。有的大学生则挑灯夜战,准备报考研究生深造,而有的学生则开始积累人脉,准备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就业观念的不同形式,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解除就业者的工作困惑,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

1.就业竞争压力逐年上升。

当前发展形势下,“全民大学”的概念逐步突出,高等教育规模的加大促使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据了解,2001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仅144万人,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多达699万人,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了749万人。在十几年的变化中,已经翻了5倍之多。很多福利待遇好、稳定性强的工作岗位甚至出现了“万中求一”的局面,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甚至可以称为“人才的白热化”发展形式。学历、经验、容貌、气质、能力都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应聘管的重要标准。

2.高学历人才不断推进。

受竞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大学生认为,只有学历高一些,自己才有更多的的就业筹码,所以考研深化的学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自从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的高学历人才都在稳步递进,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高学历人才国家,至少培养出12万名博士、85万名硕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研究生大国。

3.自主创意意识的萌发。

“创业”的大热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期心里十分迷茫,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创业,能够让自己摆脱给别人“打工”的命运。但是,由于学校“象牙塔”搬的约束性,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仅凭热血和想象很容易遭受失败。马云、冯仑、陈金义等富商的创业史让无数大学生热血沸腾,可是很多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性格上急于求成,很容易深陷到“自主创业”的误区中。

尽管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依然是“挑战和发展”并存的局面,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就业观念,建议从以下几点进优化:

1.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

为了让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理性,要增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利用当前经济、文化交流环境的融合,创造积极、宽广的就业影响。在大学生就业观念中,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内因、外因的多项交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推动作用,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人力资源的调配。在高校管理者方面,要强化大学生优秀创业事迹的传播,呼吁学生学习先进事迹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始终呼吁用人单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除此之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要始终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帮助他们改变“消极”“懈怠”“孤傲”等不利于生存发展的性格,消除任何可能出现的就业偏差。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将毕业生教育发展的关键点融入到家庭发展中,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得到家庭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家长首先要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并根据孩子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诉求,不断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从而为就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正确看待大学生择业、创业理想。

从内因上讲,在“创业”的发展热潮之下,学生想要达到择业、创业的理想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去拼搏。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进行反省,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优势和长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岗位,增进市场创业的生命力。同时,大学生要养成“多听、多学、多看,少说、少论、少谈”的习惯,求真务实,不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而从外部因素来看,相关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创立一个适宜的创业条件。政府应该有选择、有计划的推进社会就业,提高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在福利保障、创业贷款、劳动保险等人才需求上进行更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一些思想成熟、可行性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倾斜政策,在税收、贷款等项目上给予一定帮扶。

3.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服务意识。

从根本上说,行业的价值可以用薪酬来计算,而劳动的价值是相互等同的。为了改变大学生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进行及时的转变。对于酒店、餐饮等一些服务行业,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却看待它们。毕业生应该树立全局意识,认同劳动无贵贱的科学观念,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为人。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让大学成为培养社会劳动者的熔炉。

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就业,也要面临个人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行业却往往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从这个基础上说,大学生能力服务意识的素质十分重要。例如,马云当初在做阿里巴巴的时候面临着无数的冷言冷语,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因而才有了今日淘宝日均销量过亿的神话。大学生要本着正确的就业观念,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最快速的成长,避开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的通病。

4.认真做好大学生自身价值规划。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要从出校门甚至还未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实施的。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大学生把握自己在每一个阶段从事的工作、职务或以后即将进行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摆脱盲目的就业观念,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同时,在完善的就业规划中,寻找积极的就业观念,将诚信、友善、努力、持久等观念融入到自身职业发展之中,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大学生积极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学生通过完善的价值规划,分析自我实际环境。在自身价值的运作中,设定职业阶段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职业实施修正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自已更好的面对学校、社会,学生、员工的身份转变,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社会教育、高校教育都要在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工作中下足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就业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引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的同时,让他们学会的客观分析自我优缺点,使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

[2]潘业旺,矫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4).

[3]李娜。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4]段志英。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5]常惊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六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够恰当,内容过于笼统,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就业的艰辛。学业上拖延,把所有专业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导致了最后的专业学习结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够认真,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生活质量差。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就业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不自信、紧张,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本应该得到的岗位错失。还有许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从开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将来从事工作领域的相关职业信息,并结合专业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xx(5)。

[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xx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xx(11)。89.

[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七

摘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009,(2).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八

3月一过,又到了大学生就业的高潮,每年的情况都是相同的,又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现实情况是,一面是很多企业找不到员工,形成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学生怎样才能抓住这个时期顺利就业?我关键是大学生要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以下从七个方面谈谈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一、要做好充分准备。

军事家最忌讳的就是打无准备之仗,生活中同样如此。凡事都是思考越周密越好,准备越充分越好,措施越具体越好。如果行动前做好充分幸福格言的知识和信息等准备,行动中又有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应急方案、预备方案等并且有强力的危机意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确立职业目标。

所有的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人生的目的标;而那些没有多大成就的`人,共同点也正是缺乏人生目标。要有目标就必须不满足于现状。一个人一旦失的去冲劲和创意,最终必然被时代淘汰。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暂时的得失算不了什么。当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次伤痛、每个打击都已转化为通向我们目标的基石时,你能说这些挫折、伤痛和打击没有意义吗的?职业的目标贵在及时修正,永远保持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新高度上还应始终保持一份良好心态的,认识到生活是不能假设的;正确评价自己,知道适合别人的事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能成功的事自己来做却不一定能成功。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不知哪座山上有柴烧。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出色了,凡事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千万别胡乱羡慕别人。

三、要摸清个人实底。

兴趣既影响对职业的选择,也直接关系着职业的成就;智商、情商则关乎事业的发展;性别及年龄对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想百战百胜,必须“知彼知己”。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个人而言,“明”比智往往更艰难、也更重要。只有全面摸清自己的实底——我最想干什么,我能够干什么,干成了怎么继续?干不成又怎么办?在搞清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去发扬优势,才有望在职场上闯出自己的天地。我们公司旗下有个“植涯”俱乐部(职涯俱乐部),这个平台上的同学和辅导老师们都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思路,发现着自己的能量为自己铺路为社会做贡献。

目前在就业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转变的陈旧观念,较典型的表现为五多五少,即:想就业的多,敢创业的少;想搞管理的多,愿去一线操作的少;想托关系的多,愿凭本事硬干的少;想高薪的多,图发展的少;急功近利的多,踏实肯干的少。这些观念导致不少求职者的就业选择面过窄,流动性加大,客观上也给现阶段的就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人认为,人还是要务实一点。只要具备一颗务实的心,一切都会有希望:岗位可以调整,经验可以积累,本事可以学习,财富可以创造,没事干的人可以去做没人干的事。如果一味跟风,不切实际地做着攀高附贵的美梦,理想的得不到,务实的又不愿干,恐怕只能永远希望,永远失望,到头难免依旧两手空空。只剩沮丧的叹息,我希望大家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潜能,摆正心态,务实工作!年轻就是财富。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九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同志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和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和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和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同志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和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1、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陈旧,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和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和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2〕朱文武。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价值及其拓展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作者:陈潞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一)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

(四)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大学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该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一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在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总结出的几点结论,希望对大家的求职应聘有所帮助!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而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却十分匮乏,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而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展观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逐步改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在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上,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面临着三方对立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很多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严重缺乏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另一方面,经过了四年或三年大学的系统教育后,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自身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待磨练和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观念就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身的发展能力、社会环境和专业技能。对毕业生择业价值的强化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了个人价值、薪酬标准、就业地点、知识技能、发展空间等多方面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方式,继而对人才市场的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大学毕业前夕,有的毕业生已经面试好了工作单位,准备毕业后即投入工作。有的大学生则挑灯夜战,准备报考研究生深造,而有的学生则开始积累人脉,准备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就业观念的不同形式,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解除就业者的工作困惑,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

1.就业竞争压力逐年上升。

当前发展形势下,“全民大学”的概念逐步突出,高等教育规模的加大促使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据了解,,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仅144万人,全国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多达699万人,到了,已经达到了749万人。在十几年的变化中,已经翻了5倍之多。很多福利待遇好、稳定性强的工作岗位甚至出现了“万中求一”的局面,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甚至可以称为“人才的白热化”发展形式。学历、经验、容貌、气质、能力都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应聘管的重要标准。

2.高学历人才不断推进。

受竞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大学生认为,只有学历高一些,自己才有更多的的就业筹码,所以考研深化的学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自从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的高学历人才都在稳步递进,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高学历人才国家,至少培养出12万名博士、85万名硕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研究生大国。

3.自主创意意识的萌发。

“创业”的大热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期心里十分迷茫,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创业,能够让自己摆脱给别人“打工”的命运。但是,由于学校“象牙塔”搬的约束性,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仅凭热血和想象很容易遭受失败。马云、冯仑、陈金义等富商的创业史让无数大学生热血沸腾,可是很多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性格上急于求成,很容易深陷到“自主创业”的误区中。

尽管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依然是“挑战和发展”并存的局面,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就业观念,建议从以下几点进优化:

1.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

为了让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理性,要增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利用当前经济、文化交流环境的融合,创造积极、宽广的就业影响。在大学生就业观念中,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内因、外因的多项交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推动作用,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人力资源的调配。在高校管理者方面,要强化大学生优秀创业事迹的传播,呼吁学生学习先进事迹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始终呼吁用人单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除此之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要始终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帮助他们改变“消极”“懈怠”“孤傲”等不利于生存发展的性格,消除任何可能出现的就业偏差。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将毕业生教育发展的关键点融入到家庭发展中,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得到家庭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家长首先要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并根据孩子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诉求,不断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从而为就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正确看待大学生择业、创业理想。

从内因上讲,在“创业”的发展热潮之下,学生想要达到择业、创业的理想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去拼搏。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进行反省,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优势和长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岗位,增进市场创业的生命力。同时,大学生要养成“多听、多学、多看,少说、少论、少谈”的习惯,求真务实,不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而从外部因素来看,相关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创立一个适宜的创业条件。政府应该有选择、有计划的推进社会就业,提高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在福利保障、创业贷款、劳动保险等人才需求上进行更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一些思想成熟、可行性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倾斜政策,在税收、贷款等项目上给予一定帮扶。

3.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服务意识。

从根本上说,行业的价值可以用薪酬来计算,而劳动的价值是相互等同的。为了改变大学生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进行及时的转变。对于酒店、餐饮等一些服务行业,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却看待它们。毕业生应该树立全局意识,认同劳动无贵贱的科学观念,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为人。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让大学成为培养社会劳动者的熔炉。

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就业,也要面临个人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行业却往往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从这个基础上说,大学生能力服务意识的素质十分重要。例如,马云当初在做阿里巴巴的时候面临着无数的冷言冷语,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因而才有了今日淘宝日均销量过亿的神话。大学生要本着正确的就业观念,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最快速的成长,避开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的通病。

4.认真做好大学生自身价值规划。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要从出校门甚至还未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实施的。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大学生把握自己在每一个阶段从事的工作、职务或以后即将进行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摆脱盲目的就业观念,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同时,在完善的就业规划中,寻找积极的就业观念,将诚信、友善、努力、持久等观念融入到自身职业发展之中,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大学生积极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学生通过完善的价值规划,分析自我实际环境。在自身价值的运作中,设定职业阶段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职业实施修正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自已更好的面对学校、社会,学生、员工的身份转变,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的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社会教育、高校教育都要在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工作中下足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就业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引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的同时,让他们学会的客观分析自我优缺点,使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09)。

[2]潘业旺,矫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34).

[3]李娜.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4]段志英.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

[5]常惊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1).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三

内容摘要: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重视文化。而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并在几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是,随着大学生的猛增,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起点低和就业难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十分必要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怎样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不仅关系他们的未来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中,我们针对于各地本科和大专学院的学生做了百余份调查.(调查问卷见附页)希望可以通过调查发现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并试图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就业、专业、求职、首选职业、竞争。

调研时间:.7.1----2011.8.1。

调研地点:网站,贴吧等。

调研对象:各地本科和大专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

调研目的:了解即将毕业的的大学生对就业首选职业的选择情况。分析趋。

势和原因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化建议。

调研方法:网络问卷调查,(在网上发布并回收问卷,然后进行资料收集,

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调查问卷:

1.请问您是否为您将来的就业打算过?

a.有b.没有。

2.请问您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吗?()。

a.清楚b一般c.不知道,想了解.d.困惑。

3.毕业后的去向()。

a继续学习 b工作c创业 d不明。

4.请问您的专业会成为您的首选职业吗?()。

a.会b.不会。

5.对于当今社会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你认为?()。

a很普遍,很正常,求职者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应该主动接受并适应。

b专业不一定要对口,求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喜好选择职业。

6请问您毕业后,首选哪种类型的职业?()。

a.各类专业、技术人员b.服务性工作人员c.商业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e.办公人员和有关人员;

f.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

7.你是否会将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

a会b5年以上c3—5年d1—3年e1年以内 f不一定。

8.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最看重的要素是()。

a经济收入高b职业稳定c发展前途d专业对口。

e先有活干,解决生存问题。

9.你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持怎样的态度?()。

a非常看重,应该精挑细选,不能委屈自己;

b干什么都行,先实现自食其力,并尽早积累实践经验;

c在哪工作不重要,但干什么很重要,毕竟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啊;

d我并不急着挣钱,但很在意第一份工作对我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它能够让我学到东西,享受职业的快乐。因此,我更关注单位的文化氛围。

11.你对现时经济环境与就业的理解与看法()。

a我会以经济环境变更我的就业方向。

b对现今经济环境感到乐观,我不担心就业前景。

c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我可能推迟就业继续进修,增强自身实力为紧。

d经济环境对我就业影响不大,我不会因此而困扰。

12.你就业优先选择的城市?()。

a出生本地b东部发达城市c中部地区d西部发展中地区。

13.你会选择怎样的工作单位()。

a国家机关b国有企业c 私人企业d合资企业。

e外资企业f其他(学校等)。

14.您就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家人的意见b事业发展平台c薪水d工作环境 e其它。

调查过程:在各个网站,贴吧,论坛等地方发布调查问卷,并给与填写说明,然后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将来就业打算方面:

88%的被调查者对将来自己的就业有过打算,而只有12%的人则没有打算过自己将来的就业。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打算过自己将来的就业,都积极的应对人生,而只有少数的人没打算过也许是因为家庭背景或者其他原因。

2、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方面:

9.5%的被调查者都非常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70.5%的了解的一般还不够透彻,然而还有3%的人并不了解就业形势,对就业形势感到困惑的也占了17%,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国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就业形势的宣传与教育。

3、毕业去向方面:

15%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学习,26.5%的人选择了创业,而选择工作的占了55%,剩下的3.5%的人选择了不明。对于现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很多学生很早的就去工作。但由于社会人才资源丰富,求职机会较少,一些有创造力,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大学生走出了就业的套路选择了自主创业。然而,也有少部分人对毕业后的规划感到很迷茫,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4、专业首选职业方面:

87.5%的受调查者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12.5%的人选择不会。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这是因为在学习了3-4年的专业知识后,对于首选职业来说,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的概率还是相对较大的。而另一部分人选择与专业对不上号的职业,其中65.5%的人认为这很普遍,很正常,求职者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应该主动接受并适应,剩余的34.5%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专业并无兴趣反而在其他领域有着很高的才能,他们就会选择不对口的职业。

5、首选职业方面:

37.5%的调查者选择了对应专业的技术人员,9%的人选择了服务性工作人员,12.5%的人选择从事商业性质的工作,而选择国家机关的占了25%,选择办公人员的占了14%,剩下的3%选择了体力劳动者。从以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脑力工作,由于国家机关和办公人员工资待遇高,工作稳定,所而选这两项的人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而工作轻松,具有高额利润的商业工作者也占了不少。但选择体力劳动的也是有的。

6、首选职业工作时长:

在被调查者中有4%的人会把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8%的人将会任职5年以上,14%的人是3-5年,13%的人选1-3年,11.5%的人1年以内,将近一半的人对将来职业能待多长不确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比例较之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抢铁饭碗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都以一种学习的心态,积累经验的心态去从事第一份工作。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对新事物充满向往的年轻一代人想要他们死守着一份工作直至退休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希望做教师和公务员的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们的决心与信念的确是值得褒扬的。

7、最看重职业要素方面:

19%会认为经济收入高是职业最重要的要素,27%的人认为是职业的稳定性最重要,34%的人看重职业的发展前途,专业对口的只占了13%,剩下的7%认为要先有活干,解决生存问题。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选择职业会看重这个职业是否稳定,而更多的人会以职业的发展前途作为作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和北京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此次我们对这百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已是发展前途,工作稳定排在第二,薪酬待遇退居第三位,专业对口也有一定的比重。这种变化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为理性化,成熟化。更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这种变化也将使用人单位从在薪酬方面的比拼转向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平台。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将使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自身体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8、优选哪些城市就业:

45%的人选择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工作,42%的人在东部发达的城市工作,还有13%的选择在中部地区。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受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区上学,所学的专业也截然不同,但是却在选择职业所在地上不谋而合都将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那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人才政策,经济水平吸引着无数的大学生。而西部地区虽然有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支持但是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物质条件方面的欠缺仍然无人问津。在此次调查中居然无人选择去西部地区。这种过于集中的选择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依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盲目,没有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所能吸收容纳的人才数已接近饱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不适宜更多的人才拥向这类城市。另一方面内地地区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快,在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上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是大学生应该着眼考虑的地区。另外,中西部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正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来共同建设。而当代的大学生却把物质和地域因素看得过重,不愿去环境艰苦的地方受苦,不愿去单独打拼一番事业。可是只想舒服的在大城市坐享其成并不是正确的心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锻造自己的未来才是我们应该作的。

9.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

国家机关13%,国有企业20%,私人企业14%,合资企业19%,外资企业23%,其他(学校等)12%。入世之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渐渐突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是争夺激烈。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1/3的份额。这说明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仍抱有一定的感情,同时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近1/5的人选择进外资企业工作,并且这个比例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较大。究其原因,外资企业的高薪酬,高效率,管理规范,注重员工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然而,在外资企业中中外员工的不平等待遇,中外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制约其吸引更多人才的瓶颈。

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时对于首选职业和面对职业的一些观点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发扬的优点和及时纠正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我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

首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正在日趋成熟,并走向理性化成熟化的阶段。当代的大学生大多能够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认识与评估,进而选择职业。但是有时由于对就业市场分析认识不清和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使得他们也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影响择业。因此应该在他们还尚未面临择业时就针对这些方面向他们讲授一些经验教训和应对策略,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冷静地面对未来。

其次,针对大学生择业过于集中地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当政府采取的一些外力的作用并不明显时适当的对内因采取一些调整措施或许会有所收效。例如当代的大学生都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施展。国家可以引导学生去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展示自己,中西部地区也应该解放思想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第三,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咨询引导机构,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及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大学生创业尚处在一个分散式的阶段,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同时学生创业更要面临缺乏经验的风险。因此尽早建立起一整套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机构是当前十分必要。

第四,端正态度,走出误区。给予大学生、研究生公平的择业和竞争机会。面对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好处在一定阶段内有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学生的素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去考研,研究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因此加强高校的教学使用性使本科毕业生具有真才识学,加强在各方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五,首先建立一整套吸引留学生回流的体系,给她们以宽松的环境,适当的政策。在自身方面,规范国内市场竞争机制,人才管理秩序。其次提高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减少人才外流。面对人才外流我们应在扩大高校规模的同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比之国外不仅有量的优势也有质的优势。其次,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也是我们现在所应做的。

第六,规范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吸取外资企业的经验,借助全球一体化的时机与国外企业取长补短加快自己的进步,使自己融入这激烈的竞争中。

最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大学生自己要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为自己选择职业打下基础赢得机遇,在任何时候积极面对压力,把握机遇,挑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四

摘要: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就的观的转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是就业观教育的新思路。

大学生就业观指的就是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这就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就业观念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制约,具有社会性,同时又受其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的经验所制约,因而,又具有个性。笔者选取陕西五所高校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以就业首选地区、就业首选单位类型、就业的影响因素、获取就业信息渠道、预期薪酬等为选题。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2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基本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就业首选区域”,70%的学生选择了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选择到乡村、基层的不足10%。这表明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仍然集中于经济较活跃的地区,就业“扎堆”现象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合资企业就是大学生青睐的就业单位。此外,18%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表明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一大亮点。

调查结果表明,个人发展、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区域就是就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作兴趣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工作的稳定性、父母意见已不就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这一调查结果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的选择比较接近。但就是,大学生对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用人标准等信息关心不够,这说明大学生的求职理念和求职行为不够成熟。

77%大学生在就业有困难的情况下考虑到基层工作,认为这就是最接触社会实际、锻炼自我的机会。但也有23%的同学即使就业有困难,也坚决不去乡镇或小城镇就业,这表明就业理念明显不符合就业市场实际。

关于薪酬问题,大学生就业收入预期水平与大多数用人单位愿提供的薪酬相比偏高,这会导致求职难度加大,求职成功率降低。

调查表明,40%大学生个人职业定位不明确,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这对就业有较大影响。

在对调查数据微观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调查结果作出宏观分析,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识、就业意愿、就业心态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意识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越来越明显,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造成的就业局势变化有一定了解,对父母意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先就业,后择业”、“创业也就是就业”基本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凸显出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

(2)就业意愿趋向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岗位和类型的变革力度不断加剧,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意愿复杂多元,而不再就是局限于本专业或者稳定的工作。

(3)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作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

(4)就业心态尚不成熟稳定。大学生对于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较为茫然,对于今后就业的长远目标没有清晰认识。面对压力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直接考验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遭受就业的挫折困难极易产生退缩悲观情绪,甚至采用极端手段化解就业压力。

(1)自我认知意识缺乏。就业与个体的性格、兴趣、才能特点息息相关,就业也可看做就是对自己个性、能力、意愿、兴趣、就业目的的自我了解和评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实现顺利就业,也取决于对自我了解的程度。很多大学生正就是由于对自己缺乏全面认知,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量力而行,而就是一味的追求个人意愿或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在对就业机会的选择上带有盲目性,就业后觉得与自己性格能力兴趣不相符合。由于自我认知意识淡薄导致自我定位不清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和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对长远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2)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主观原因就是,客观上,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3)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对就业环境、收入待遇等条件十分看重,要求较高。如在就业城市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对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农村较少考虑。这种普遍性的就业倾向使得东部沿海城市集中了大量人才资源,但就业吸纳能力毕竟有限,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通过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就业;要拓宽就业视野,把灵活就业作为重要就业方式;要积极参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把到西部、基层就业作为重要的就业选择。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虽然属于知识层次高、整体素质强的社会层面,但从社会人来说就是“普通老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就是目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可以在适合他的各行各业去工作,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2、实现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就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通过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就是理性的、现实的。

3、实现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现实就是让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去政府机关、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就业,显然就是不切实际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非公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涉及领域几乎覆盖了国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走向规范,就业空间也就是巨大的。大学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这些变化。打破就业观念上的非公有制的束缚,让就业与发展的空间更广阔。

4、实现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专业。

5、实现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打工”和“创业”实际上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就业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创业意识、有创业能力与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要勇敢地为自己规划创业生涯。

1、树立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教育和政策导向,引导大学生以大局为重,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融入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体现自身价值。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就业毕竟只就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它并非表示一生只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今后选择的机会还会很多。先在从业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积累了更深刻的体验后,再找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理想职业,分步到位。

3、树立民营企业大有作为的观念。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渴望人才,更欢迎大学毕业生加盟。可以说,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在那里将有更多的机会,才华将得到更充分的施展。

4、树立艰苦创业厚积薄发的观念。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渴望人才,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和成就事业。教育毕业生做好吃苦的准备,在一线工作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厚积薄发。

5、树立自主创业光荣的观念。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就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自主创业就是一种机会,更就是一种挑战。大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创业光荣的思想,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努力加强创业实践,注意积累社会经验,做一名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6、树立个性化就业的观念。适合自己的才就是最好的。要树立“大就业”观念,即在一定工作岗位上通过诚实劳动,依法经营,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要树立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服务的观念,在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都就是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

(三)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

态度决定一切,转变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目标在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心态去适应严峻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坚强面对求职就业遇到的挫折困难,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理性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意愿的关系。应针对大学生较为常见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分析形势,调整思考就业问题的角度,开阔思路,消除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消极狭隘的就业观念障碍。与就业心理教育相适应,应当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适当将实践实习环节前移,使更多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大学生能运用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科学理性的分析评价、自我定位,减少就业风险和盲目性。除组织大学生学习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展开多种形式的专业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职责有较为具体的感受,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参考。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是调整和转变就业心态的有效途径。

终身学习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必然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下思考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问题,终身学习理念的特殊意义日益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就业观念的转变有赖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就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要面临一个由大学到社会、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员角色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的过程既就是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向社会学习的过程,谁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谁就能掌握成才的机会,就能更快地成长和发展。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就业,就能够坦然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珍惜就业机会,即使就业后仍需在持续不断、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中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思维方式,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复合能力,为自已今后寻求更符合意愿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终身学习应成为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惯,将学习的理念和行为贯穿于了解自我、提高才智、树立自信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五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就的观的转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是就业观教育的新思路。

大学生就业观指的就是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这就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就业观念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制约,具有社会性,同时又受其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的经验所制约,因而,又具有个性。笔者选取陕西五所高校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以就业首选地区、就业首选单位类型、就业的影响因素、获取就业信息渠道、预期薪酬等为选题。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2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基本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就业首选区域”,70%的学生选择了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选择到乡村、基层的不足10%。这表明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仍然集中于经济较活跃的地区,就业“扎堆”现象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合资企业就是大学生青睐的就业单位。此外,18%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表明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一大亮点。

调查结果表明,个人发展、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区域就是就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作兴趣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工作的稳定性、父母意见已不就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这一调查结果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的选择比较接近。但就是,大学生对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用人标准等信息关心不够,这说明大学生的求职理念和求职行为不够成熟。

77%大学生在就业有困难的情况下考虑到基层工作,认为这就是最接触社会实际、锻炼自我的机会。但也有23%的同学即使就业有困难,也坚决不去乡镇或小城镇就业,这表明就业理念明显不符合就业市场实际。

关于薪酬问题,大学生就业收入预期水平与大多数用人单位愿提供的薪酬相比偏高,这会导致求职难度加大,求职成功率降低。

调查表明,40%大学生个人职业定位不明确,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这对就业有较大影响。

在对调查数据微观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调查结果作出宏观分析,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识、就业意愿、就业心态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意识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越来越明显,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造成的就业局势变化有一定了解,对父母意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先就业,后择业”、“创业也就是就业”基本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凸显出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

(2)就业意愿趋向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岗位和类型的变革力度不断加剧,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意愿复杂多元,而不再就是局限于本专业或者稳定的工作。

(3)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作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

(4)就业心态尚不成熟稳定。大学生对于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较为茫然,对于今后就业的长远目标没有清晰认识。面对压力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直接考验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遭受就业的挫折困难极易产生退缩悲观情绪,甚至采用极端手段化解就业压力。

(1)自我认知意识缺乏。就业与个体的性格、兴趣、才能特点息息相关,就业也可看做就是对自己个性、能力、意愿、兴趣、就业目的的自我了解和评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实现顺利就业,也取决于对自我了解的程度。很多大学生正就是由于对自己缺乏全面认知,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量力而行,而就是一味的追求个人意愿或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在对就业机会的选择上带有盲目性,就业后觉得与自己性格能力兴趣不相符合。由于自我认知意识淡薄导致自我定位不清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和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对长远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2)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主观原因就是,客观上,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3)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对就业环境、收入待遇等条件十分看重,要求较高。如在就业城市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对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农村较少考虑。这种普遍性的就业倾向使得东部沿海城市集中了大量人才资源,但就业吸纳能力毕竟有限,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通过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就业;要拓宽就业视野,把灵活就业作为重要就业方式;要积极参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把到西部、基层就业作为重要的就业选择。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虽然属于知识层次高、整体素质强的社会层面,但从社会人来说就是“普通老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就是目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可以在适合他的各行各业去工作,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2、实现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就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通过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就是理性的、现实的。

3、实现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现实就是让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去政府机关、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就业,显然就是不切实际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非公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涉及领域几乎覆盖了国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走向规范,就业空间也就是巨大的。大学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这些变化。打破就业观念上的非公有制的束缚,让就业与发展的空间更广阔。

4、实现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专业。

5、实现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打工”和“创业”实际上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就业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创业意识、有创业能力与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要勇敢地为自己规划创业生涯。

1、树立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教育和政策导向,引导大学生以大局为重,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融入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体现自身价值。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就业毕竟只就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它并非表示一生只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今后选择的机会还会很多。先在从业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积累了更深刻的体验后,再找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理想职业,分步到位。

3、树立民营企业大有作为的观念。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渴望人才,更欢迎大学毕业生加盟。可以说,民营企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在那里将有更多的机会,才华将得到更充分的施展。

4、树立艰苦创业厚积薄发的观念。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渴望人才,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和成就事业。教育毕业生做好吃苦的准备,在一线工作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厚积薄发。

5、树立自主创业光荣的观念。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就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自主创业就是一种机会,更就是一种挑战。大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创业光荣的思想,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努力加强创业实践,注意积累社会经验,做一名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6、树立个性化就业的观念。适合自己的才就是最好的。要树立“大就业”观念,即在一定工作岗位上通过诚实劳动,依法经营,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要树立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服务的观念,在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都就是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

(三)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

态度决定一切,转变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目标在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心态去适应严峻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坚强面对求职就业遇到的挫折困难,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理性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意愿的关系。应针对大学生较为常见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分析形势,调整思考就业问题的角度,开阔思路,消除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消极狭隘的就业观念障碍。与就业心理教育相适应,应当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适当将实践实习环节前移,使更多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大学生能运用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科学理性的分析评价、自我定位,减少就业风险和盲目性。除组织大学生学习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展开多种形式的专业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职责有较为具体的感受,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参考。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是调整和转变就业心态的有效途径。

终身学习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必然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下思考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问题,终身学习理念的特殊意义日益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就业观念的转变有赖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就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要面临一个由大学到社会、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员角色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的过程既就是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向社会学习的过程,谁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谁就能掌握成才的机会,就能更快地成长和发展。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就业,就能够坦然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珍惜就业机会,即使就业后仍需在持续不断、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中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思维方式,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复合能力,为自已今后寻求更符合意愿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终身学习应成为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行为习惯,将学习的理念和行为贯穿于了解自我、提高才智、树立自信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六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xx,(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xx,(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0xx,(2)。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而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却十分匮乏,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而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展观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逐步改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在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上,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面临着三方对立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很多企业单位面临着人才的巨大缺口,严重缺乏适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全面性人才。另一方面,经过了四年或三年大学的系统教育后,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自身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待磨练和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的同时,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观念就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身的发展能力、社会环境和专业技能。对毕业生择业价值的强化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了个人价值、薪酬标准、就业地点、知识技能、发展空间等多方面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方式,继而对人才市场的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大学毕业前夕,有的毕业生已经面试好了工作单位,准备毕业后即投入工作。有的大学生则挑灯夜战,准备报考研究生深造,而有的学生则开始积累人脉,准备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就业观念的不同形式,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解除就业者的工作困惑,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

1.就业竞争压力逐年上升。

当前发展形势下,“全民大学”的概念逐步突出,高等教育规模的加大促使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据了解,20xx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仅144万人,20xx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多达699万人,到了20xx年,已经达到了749万人。在十几年的变化中,已经翻了5倍之多。很多福利待遇好、稳定性强的工作岗位甚至出现了“万中求一”的局面,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甚至可以称为“人才的白热化”发展形式。学历、经验、容貌、气质、能力都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应聘管的重要标准。

2.高学历人才不断推进。

受竞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大学生认为,只有学历高一些,自己才有更多的的就业筹码,所以考研深化的学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xx年,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自从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的高学历人才都在稳步递进,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高学历人才国家,至少培养出12万名博士、85万名硕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研究生大国。

3.自主创意意识的萌发。

“创业”的大热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期心里十分迷茫,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创业,能够让自己摆脱给别人“打工”的命运。但是,由于学校“象牙塔”搬的约束性,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仅凭热血和想象很容易遭受失败。马云、冯仑、陈金义等富商的创业史让无数大学生热血沸腾,可是很多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性格上急于求成,很容易深陷到“自主创业”的误区中。

尽管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依然是“挑战和发展”并存的局面,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就业观念,建议从以下几点进优化:

1.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

为了让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理性,要增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利用当前经济、文化交流环境的融合,创造积极、宽广的就业影响。在大学生就业观念中,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内因、外因的多项交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推动作用,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人力资源的调配。在高校管理者方面,要强化大学生优秀创业事迹的传播,呼吁学生学习先进事迹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始终呼吁用人单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除此之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要始终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帮助他们改变“消极”“懈怠”“孤傲”等不利于生存发展的性格,消除任何可能出现的就业偏差。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将毕业生教育发展的关键点融入到家庭发展中,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得到家庭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家长首先要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并根据孩子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诉求,不断强化社会、学校、教师的多方引导,从而为就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正确看待大学生择业、创业理想。

从内因上讲,在“创业”的发展热潮之下,学生想要达到择业、创业的理想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去拼搏。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进行反省,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优势和长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岗位,增进市场创业的生命力。同时,大学生要养成“多听、多学、多看,少说、少论、少谈”的习惯,求真务实,不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而从外部因素来看,相关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创立一个适宜的创业条件。政府应该有选择、有计划的推进社会就业,提高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在福利保障、创业贷款、劳动保险等人才需求上进行更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一些思想成熟、可行性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倾斜政策,在税收、贷款等项目上给予一定帮扶。

3.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服务意识。

从根本上说,行业的价值可以用薪酬来计算,而劳动的价值是相互等同的。为了改变大学生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进行及时的转变。对于酒店、餐饮等一些服务行业,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却看待它们。毕业生应该树立全局意识,认同劳动无贵贱的科学观念,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为人。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让大学成为培养社会劳动者的熔炉。

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就业,也要面临个人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行业却往往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从这个基础上说,大学生能力服务意识的素质十分重要。例如,马云当初在做阿里巴巴的时候面临着无数的冷言冷语,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因而才有了今日淘宝日均销量过亿的神话。大学生要本着正确的.就业观念,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最快速的成长,避开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的通病。

4.认真做好大学生自身价值规划。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要从出校门甚至还未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实施的。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大学生把握自己在每一个阶段从事的工作、职务或以后即将进行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摆脱盲目的就业观念,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同时,在完善的就业规划中,寻找积极的就业观念,将诚信、友善、努力、持久等观念融入到自身职业发展之中,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大学生积极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学生通过完善的价值规划,分析自我实际环境。在自身价值的运作中,设定职业阶段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职业实施修正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自已更好的面对学校、社会,学生、员工的身份转变,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社会教育、高校教育都要在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工作中下足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就业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引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的同时,让他们学会的客观分析自我优缺点,使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09)。

[2]潘业旺,矫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xx(34).

[3]李娜.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xx(40).

[4]段志英.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5]常惊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1).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八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我主要是抽取了一部分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要是针对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展开,具体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后的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的方面。

二、调查的时间。

本次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施行时间从12月2日开始截止到12月8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本科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区域的选择,希望工作的公司类型,对待如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希望工资起薪多少,选择职业的标准以及向进入的企业等。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大多是单项选择,职业选择的标准为多项选择,其中最想进入的企业为唯一的开放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四、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学校人流比较多的路上发问卷,本部为集中发送地,如食堂门口,学院门口。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另一小部分人托熟人在其他班上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状况,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就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就应该树立好今后的就业观,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明确好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寻找一个好的起点,我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不断磨练自己,有目标地做好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自信,更成功,更容易,更富有激情和魅力。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十九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一)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

(四)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大学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该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范本篇二十

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