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范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39:30 页码:13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范文(优秀12篇)
2023-11-18 10:39:3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制定计划。在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客观真实,不夸大、不缩小事实。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一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二

光阴似箭,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二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高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一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高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荣获省第六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厦门赛区三等奖,在高二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福建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经过二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在一年后的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向祖国汇报。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三

涉及反应。

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1

上7。

向硫酸铜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复分解。

2

上7。

向大理石(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出现大量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分解。

3

上7。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4

上8。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绿)。

化合。

5

上9。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

6

上27。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化合。

7

上33。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合。

8

上33。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合。

9

上3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

化合。

10。

上37。

实验室用加热暗紫色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分解。

11。

上38。

实验室用黑色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分解5%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分解。

12。

上39。

实验室用黑色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热分解白色的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分解。

13。

上51。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化合。

14。

上79。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

15。

上80。

电解水。

分解。

16。

上9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同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置换。

17。

上94。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化合。

18。

上94。

稀盐酸与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分解。

19。

上97。

纯净的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

置换。

20。

上102。

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制的生石灰。

分解。

21。

上110。

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化合。

22。

上110。

木炭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

化合。

23。

上111。

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黑色变为红色,同时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置换。

24。

上111。

焦炭还原赤铁矿石(氧化铁)。

置换。

25。

上111。

在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

化合。

26。

上118。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化合。

27。

上118。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分解。

28。

上118。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9。

上121。

一氧化碳燃烧。

化合。

30。

上122。

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还原氧化铜。

31。

上122。

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还原氧化铁(暗红色变为黑色)。

32。

上136。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热。

化合。

33。

上139。

甲烷燃烧。

34。

上144。

乙醇(酒精)燃烧。

35。

上145。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四

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4、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5、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大气成分: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

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五

(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二、归一法。

(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三、观察法。

(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四、最小公倍数法。

(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六

1.上课认真听,不管多么枯燥。

2.多记忆,把主干知识记牢,还有最重要的是记方程式。

3.多思考,不要以为你记住知识点就好了,还是要思考,要么你就会发现你记的东西一点用都没。化学不是文科,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多做练习题,在记住知识点的同时,适当的做习题是很关键的,这会让你发现你的知识漏洞,可以加以弥补。最好再准备个错题本,把错的题记下,考试前看看。

5.有问题就去问老师,因为只有老师讲的才最清楚了,遇见难题时自己做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还不如直接问老师。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七

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部分。对基本概念要准确理解。并能运用基本概念来分析化学反应现象。基本理论是研究化学现象的根本。但初中所学的原子理论、分子理论都是初步的、基础的,但基本理论对今后学好化学课程、做好化学研究将是极为重要的。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真实记录。

提高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化学变化最有力的说明。化学也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和过程、记录准确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好实验报告。

熟悉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初中化学所研究的物质,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例如:我们要学习人类需要的第一物质氧气,第二物质水,等等。学习时不仅感到亲切,熟悉,而且通过学习也会对它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有了进一步了解。

学会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就生活在化学变化的环境中,如何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如何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份子?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化学用品等。通过联系实际,不仅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今后化学学科学习的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能力培养。

化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多指微观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等)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及应用这样一门自然科学。它对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在这些能力提高的同时,学化学的兴趣更浓了,对化学知识的追求感更强了。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八

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号标气或沉淀;。

配平需要详观察,最小公倍奇配偶;。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

有氢找氢无找氧,奇数配偶单变双;。

出现分数去分母,调整系数使配平。

盐的溶解性。

酸易溶、碱难溶,盐类溶解均不同;。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防止铁生锈。

铁氧水等互作用,发生复杂之反应;。

主要生成氧化铁,还有复杂成分多;。

铁锈疏松易吸水,加速生锈过程快;。

要想防止铁生锈,保持干燥和洁净;。

隔绝空气又防水,表面涂上保护层;。

镀金属、刷油漆,涂油烤蓝都可以;。

最好打上强心针,改变结构最可行。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九

期末考试范围是一到八单元的内容,要以课本为主,复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基础知识点掌握牢固是考好的前提条件,需要明确每个单元的重点,尤其一些高频考查的方程式必须能准确书写,按照课本顺序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化学试卷一共6种题型:

(1)选择题。生活现象解释题和基本实验题考察的知识点较基础,一般情况下,只要认真复习了基础知识的同学,拿到这部分的分值并不难。

(2)科普阅读理解。

主要考察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分也较容易。

多练习往年期末考试题,熟悉出题的套路。如:需要根据箭头指向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能判断出化合价改变的元素(一般有单质生成或单质参与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会变);能判断出可循环物质,方法:若流程中有循环线,看箭头,有回指的物质为可循环物质;没箭头的顺次写方程式,后边方程式产物是前边方程式反应物的为可循环物质。

(4)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分析。考察物质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转化,需要掌握物质的相关性质和物质的特性,例如碳三角、钙三角、氢氧三角、一些物质的颜色、元素组成、特殊实验现象等信息都需要记住,根据物质的特征判断出某种物质,找出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5)实验原理分析。多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变形,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建议学生们弄懂课本实验的基础之上,很好的理解一些变形实验,如掌握用不同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现象及误差分析,还有有关压强的实验题、一些性质实验题、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等,这一部分需要汇总往年考过实验原理分析题来练习,熟悉考察的各种题型。

(6)科学探究题。科学探究题是最后一道较难的题,要熟悉探究铁生锈,铜生锈反应条件的实验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探究反应条件的这一类实验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建议大家多练习历年考试题目。

再次,一定做往年期末试题或者其他区域真题。

大家至少把最近两年的期末试卷要做完,可以限时练习,一方面可以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熟悉考查的题型,答题节奏,从而为期末考试奠定好的基础。

期末考试前做了大量习题,一定要把平常练习中做错的题再复习一下,明白做错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梳理相应的知识点,一方面可以确认原来有疑问的题目是否真的掌握。有不会的题目,一定要及时解决,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十

例如氢氧化钠忠混有碳酸钠,阴离子不同,而碳酸根与很多的阳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常用的可以是氢氧化钙。这样,反应后就将碳酸钠除掉,生成了氢氧化钠,也不生成新的杂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1物理方法。

1.1过滤法。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o3。

1.2结晶法。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oh)so4。

2、化学方法:。

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2.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3〔ba(no3)2〕〔kno3〕3[nacl](no3)2[agcl]。

2.2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3〔ba(no3)2〕[mg(oh)2]3〔k2co3〕2so4〔mgso4〕。

2.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练习6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2.4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其它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也可以归纳:

1、液体中除去液体:物理结晶法,如氯化钠中混硝酸钠;沉淀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fecl2(加fe)。

2、固体中除去固体:溶解过滤法,caco3〈cao〉;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cu(加cucl2)。

3、气体中除去气体:吸收法;其他方法:如co2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十一

一,观察法:

例题一,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在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我们只有先观察一下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两个的原子个数是相等的,也就说已配平了,我们在按照要求去写完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先要观察一下,看看左右两边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再考虑如下的几种方法。

二,mno2奇数配偶数法。

例题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h2o2===2h2o+o2↑,在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右边的h2o中的氧原子是奇数,左边的h2o2的氧原子是偶数,所以我们先在水面添上化学计量数2,这样氢原子是四个,所以在h2o2前就要添上计量数2,这种方法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配平方法,这一类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时,先是看两边的原子中右下角的系数,(要记住化学式中各个原子右下角的系数是不能改动的)看两边的原子存不存在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如存在则可以用此种方法,而且最主要的是先找一找氧原子有没有这种情况。

三,点燃待定系数法高温。

例题三,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2h5oh+3o2===co2+3h2o,在这一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我们先把c2h5oh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那个co2前就只能添化学计量数2,h2o前添化学计量数3,右边有7个氧原子,由于c2h5oh提供了一个氧原子,所以由氧气提供的氧原子就只要6个,所以在氧原子前面添上化学计量数3,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这种方法对于配平有机物(碳氢氧化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很方便。这种方法主要是先把有机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然后再配平碳和氢原子,再后来配平氧原子。

四,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3co+fe2o3===2fe+3co2在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还原剂co的计量数就是氧化铁中氧原子的个数,根据这一规律这类化学反应方程式都可以这样来配平,再比如:4co+fe3o4==3fe+4co2,co+feo==fe+co2中还原剂co的化学计量数都与氧化剂中的氧原子个数都一样,解决了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就容易解决了。

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要求不会太高,也不会太难,如你能熟练掌握上述四种方法,我相信你中考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便没有问题了,请你利用上述方法来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2)高铁酸钾(k2fe0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总结篇十二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2、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3、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4、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5、巧联系。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6、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1、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2、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3、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4、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1、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2、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3、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4、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5、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6、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7、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