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52:04 页码:10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优秀11篇)
2023-11-19 17:52:0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改进和提升。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一

这个秋季的雨绵长冰冷,淅淅沥沥已有半个多月之久。天上的云厚重的像是快要压下来,那些在夏日里鲜艳的绿树已显颓废的斑驳。偶尔有一片黄叶盘旋着坠落,凄然舞动最后一丝不舍,在秋风里以绝美的姿态如蝶翩飞。

父母的眼中有让人心疼的期盼流露,却已不复明亮。回家的那一刻,我却分明看见了妈妈的眼中有亮光闪过,她把满心的欢喜都揉到面里,做进菜里。记忆中冷峻的父亲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不再严厉,余辉下的笑容柔和,暖暖的。夕阳下,风吹起他们额前一绺发丝,有触目惊心的白发掺杂其中。他们都老了。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老了。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如此仔细的看过我的父母。在我的影像里,他们一直都是年轻的样子。他们年轻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我在记忆里搜寻,却模糊到任我再怎么努力都看不清。只记得,每一次在我出门时,他们都会送我到门口,嘱咐着那些听到耳朵生茧的话,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回家时,妈妈总会亲手做一碗热腾腾的的饭,端来到我面前,微笑的看我狼吞虎咽。一切都是这么平常,这么普通。

爷爷去了,外婆也去了,我惊讶的发现,我的妈妈老了。可是,我记忆中的妈妈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长这么大,我都从来没有给妈妈洗过一件衣服。倒是每次回家,妈妈都不让我做一点家务,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

儿子一天天长大,我给他做饭,把爱也做在里面。他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唯独不爱吃我做的饭,我无可奈何。我想起小时候,常常在父亲的监视下艰难下咽。现在,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都给了我的孩子。习惯的等他放学,等他回家。人,只有在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父母的心。

而我的.妈妈,似乎比我更爱我的孩子,她把他揽在怀里,亲他。孩子也转过来亲他。我的眼睛不禁模糊,妈妈也常这样亲我。小时候,我很喜欢她这样亲我,长大一些的时候,便有意无意的推开了,觉得难为情了。

妈妈从抽屉里拿出一双鞋,是为我的孩子做的,雪白的底,排列整齐的细密针脚,大方漂亮。儿子爱不释手。她把对我的爱和牵挂藏在心里,在我的孩子身上延续。她给我和我的爱人做鞋垫,漂亮又结实。没有我们在身边陪伴,这些针线就是她寄托感情和打发时间的活计。

我很少去看妈妈。只是打通电话问问好。妈妈的声音很孤独,却说一切都好。

秋天又来了。绵绵的秋雨让秋日更冷。我忽然非常想念妈妈,想念他们,早该回去看看他们了。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二

再过个年,父亲就将走进人生七十五岁的大门,如果母亲还在的话,今年正是她七十三岁大寿。

然而,人生无常,母亲离开我们已快十四年了。

父亲是一名资深的共产党员,也曾是本地的父母官。

为官三十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经历了人生坎坷苦难,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后的今天,变得木讷了。

人生的苦难有十分,他自己就尝了八分:幼年丧母,中年挨斗,花甲丧妻,老年丧子。

前几天是父亲的生日,我们便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一来为他祝寿,二来再去看看刚刚出院十天的老人病情是否好转。

自从20xx年春天老人得病开始,身体状况逐年衰弱。

由于血栓作用,大脑周边的系微血管已堵塞很多,使老人的记忆逐日衰退。

医生说,最后会丧失一切记忆,步入痴呆。

不认得亲人,不记得任何事情,出外走路有走丢的可能。

只是当时看着治疗后的父亲并无大碍,谁也没有想得过多。

从那时起,我们兄妹几个便尽心尽力的去关心和照顾好老人。

20xx年的深秋,父亲第二次发病,住在市里离我们单位不远的医院。

当时由于我的工作已到了紧要关头,每天都在夜以继日的忙着,无暇去看一眼躺在病床上且离我近在咫尺的父亲,在工作的忙碌中煎熬着自己作为人子的良心。

只是在忽然变天的那个晚上(当时医院还没有取暖),利用吃饭的时间来到医院,为父亲添加了御寒的物件。

那次治疗后,父亲很快就好转起来。

20xx年的国庆过后,我举家搬到了小城,结束了自己因工作在异地的每天往返,离开了生活四十年的故乡。

在车辆即将开动的瞬间,看着老人恋恋不舍的眼神,我努力着自己温馨的笑容,只与他们简单的挥挥手。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我知道,回家的路每天都在我的心里畅通着,因为这里有我每日都牵挂的亲人。

今年的父亲节前,我将老人再次的接到小城,一家人在酒店里高兴的为老人过了属于他的节日。

饭后,一家人来到了歌厅,在这个节日,我要倾心的为老人献上几首歌曲。

这是父亲平生第一次光顾这个灯光迷离的场所。

作为曾经文艺舞台的活跃者,父亲的戏剧唱得非常好。

曾在地方组建小剧团参加各类演出。

出演过评戏《刘巧儿》里的赵金财(赵柱儿的爹)、《铡美案》里的包拯等,只是对以后的歌曲类很少涉及。

在正规的场合听我的歌只有一次,那是我复员后参加当地的“庆七一”活动。

可当时的条件有限,无论是音响还是伴奏都非常的差劲。

为了让父亲能真实的感受到现代声像的魅力及用心的聆听一次我的歌声,我将尽力的唱出自己的心声,献给我亲爱的父亲。

也许,这会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了。

当刘和刚的《父亲》音乐响起,我便不自觉的走进了意境,泪水不能抑制的流了下来。

一曲动情的《父亲》中,我看见了老人眼里隐隐的泪花。

也是平生第一次,父亲为我鼓掌,说:我儿子唱得真好,和原唱差不多。

接下来,我又为老人演唱了崔京浩的《父亲》和刘欢的《人生第一次》。

我第一次听到的呦,是你的喊,

我第一次看见的呦,是你的脸;。

我第一次挣下地钱捧到你眼前;。

我第一次爱上地人哦,领到你跟前;。

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把你挂念;。

我就是抱上了儿孙,我还是你的铁蛋蛋。

每首歌在父亲的面前唱响,都会深深的感觉到震颤,也仿佛只有此刻才真正的领会到了歌曲的内涵和想要表达的意境。

我就像一个曾经的孩子想在父亲面前得到夸奖一样,毫无顾忌的唱,毫无顾忌的流泪。

因为,我终于能将自己满腔的爱在歌声中唱给我最疼爱的老父亲,于我,满足了。

八月中旬,利用儿子放假的间隙,我们一家再次的回到老宅,又一次近距离的与父亲度过了一周相聚的日子。

中秋节回家,父亲破例的与我们哥几个坐在一桌,让我们喝酒吃菜,并说过完节后就将每年两次季节性的预防药挂上。

那一天,我们全家一起真的好开心,好和谐,好幸福,好圆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谁知刚刚挂完药后,老人的病情竟然突然加重。

从过节开始,仅仅十天,老人的记忆突然消失,并于国庆前几天走失了。

那天下午,当一上午心惊肉跳的我接到电话后,便找到了难耐的理由。

于是,和姐姐及爱人赶忙开车往家里赶。

好在吉人天相,父亲走出几里路后,因口渴,来到了我们家族外嫁的姑姑家里。

发觉老人不对劲,便硬性的挽留下来。

当我开车去接他回来时,看见父亲那无助的眼神和疲惫的样子慢慢的走在路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时,我的眼泪霎时涌满眼眶。

这还是我那精干贤达、叱咤风云的父亲吗?那一刻,我的心很疼很疼……。

第二天,我和姐姐便将老人接到了市里的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看着ct片,医生说:好转的可能性很小,他的边缘血管和形成的病灶已大面积堵塞,我们只能尽力。

其实,我们何尝不知?只是这次来得太突然,来得我们心里还没有丝毫的准备。

我们不甘心一个前十天还和我们有说有笑的老人,竟突然地失去了记忆,那么快,那么的没有道理。

就算一切都是无望,我们也要努力,哪怕最后的结局熄灭了我们心中剩余的那丝光亮。

于是,注定今年的国庆假日我要陪着他们。

随着日期的逐渐减少,我们心中的光亮也在一天天暗淡。

老人开始每天烦躁的叙说,不认得任何人,不知道身在何处,只是一味的说:回家吧,回家吧。

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不见效果,我们终于将老人送回了家中。

回来以后,老人还是不断地叙说。

也许是有病乱投医吧,续母找来了神婆,为父亲“跳大神”。

神婆说是母亲来接父亲,抱着父亲的魂魄不放手,致使老人神志不清丧失记忆。

于是,众人便来到母亲的坟前,依照神婆的指示开始了所谓的挽救行动。

父亲生日那天,我们回到家中,在没有谁暗示的情况下,父亲竟然认出了我和爱人。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三

那个夕阳下的小河,清清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闪闪的金光在水里闪烁,对面的芦苇在黄昏的和风里轻轻地摇摆。宽宽而洁净的沙滩一直这样延伸至河岸的峭壁之下。沙滩上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帮一条黄毛狗洗澡,后面跟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他们嘻戏着,让这安静的河畔也生动起来。早已忘记了小女孩的摸样,这是父亲留给我最美而难忘的最初印象,那么美而又模糊。

乡村的夜晚寂静而安宁,人们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劳作,早已进入了梦乡,朦胧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咋回来了,天这么黑了。”是母亲的声音。

“今天局里开会,有些饭菜,带回给你和孩子们吃。都睡啦?”接着我感觉到父亲掀开蚊帐的动作,装着甜甜地睡着了。那个年代的灯火很暗,我偷偷地眯开了一条线,看到了父亲慈爱的面孔。其实我很想吃,可是不敢起来,为什么不敢起来,我现在也想不明白,也不再去考究,后来在父亲与母亲低声的说话中甜甜进入了梦乡。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亲经常那样,为了给我们带回那些可口的饭菜,经常一下班就骑十几公里的山路披星戴月往家赶。也许在现在这个年月,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是父亲在我脑海里第一个清晰的形象。温暖而慈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读小学那年,我和哥来到了城里。母亲和姐们依然在乡下,父亲经常下乡,可是每次离开家,他都会怕比我大几岁的哥不能照顾我,偷偷地给我一些另花钱,那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住的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父亲的同事,父母亲不在的时候虽然,他们会很照顾我们,可是我还是很羡慕别人能一家人在一起。每次母亲出来看望我们,我都会很开心。如果有一天放学回来,家里收拾得特别整齐干净,我就知道一定是母亲回乡下了,我会爬上阳台向着母亲回去的路,费力地张望很久,看还能不能看到母亲的影子,然后会很失望难过地哭……那时父亲和母亲经常颠簸在工作和两个家之间。

这样过了两年,经过父亲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每到星期天,父亲和母亲都会和我们打牌,那时是我们最好的娱乐节目了。每次姐弟们因为出牌而发生争吵架的时候,在劝阻不了的时候,父亲会很生气地甩牌,大声说:“不跟你们打了,一点小事就吵,一盘牌也输不起,自己姐弟也要因一点小事争”那时全都会安静下来。这时母亲就会适时地教育我们:“吵啦,吵啦,叫你们不要吵,现在好啦,收拾好,该干嘛就干嘛去”我们偷偷地笑,知道父亲真生气了,乖乖地收拾牌,安静地各干各的,就别指望父亲会再跟我们再做了。那时的父亲是严格而亲切。

“我想去,只是家里就靠你了。”是父亲的话。忘了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只是过了不久,就听说父亲要出国,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两年,两年之后才能回来。记不清是那一天的早晨,父亲辞别了我们,去了一个遥远的非洲小国支援当地的水利建设。这一去就是两年,就是这一段经历成了父亲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情。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在非洲的见闻,成群不怕人的天鹅,大雨过后一大群进屋觅食的蚂蚁。非洲非常肥沃广袤的土地,和那里贫穷而懒散的黑人。那时我们的信都是先寄到北京一个专号的信箱,然后再由北京外交部统一转到父亲那里。那时,父亲在我眼里是神秘而能干的。这两年里,母亲带领年长的姐姐在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照顾我们,很是辛劳。当时很想给父亲写信,可是一直都没有写成,两年就这样在平淡和在对父亲偶尔的思念中渡过。期间奶奶病重,是邻居刘伯伯一家热心的帮助和父亲的挚交叔叔高超的医术让奶奶渡过难关,等到父亲回来,两年后才去世。这种恩情我们一家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父亲回来看到我,欣喜而慈爱地对我说:这丫头长高了,都快认不出了。而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奶奶床前,看望她是否安好。奶奶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不见有好多年了。如果没什么事,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离开这房子。父亲微笑地看着奶奶好几秒钟才高声对她说:“阿婶,我回来了。”(父亲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奶奶的,奶奶耳背,对好说话要大声点她才能听到。)。

奶奶迟疑了好一会才听出了父亲的声音,平淡的脸满是欢喜。“你回来啦。去了哪?去了这么久。她们说你出了国,我骂她们,”(在奶奶的概念里,出国就是去世了的意思。当妈妈告诉她的时候,她又怎能不骂她呢?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在那个缺医少药而贫穷的年代,去了两个,有一个叔叔在十五岁的时候死于急性肝炎,听母亲说,这个小叔叔死的时候她已经与父亲结婚,很懂事,对她很好,有点吃的都会说留一份给他的嫂子。有一个夭折在她寻医路上,她的背上,父亲是她的独苗,)父亲和奶奶两年后的相见就是如此平淡,却很感人,因为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和奶奶如此地笑过。

时光在悄然流逝,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幸福而留连,也不会因为你的艰难而快走。转眼间,我们都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室。父亲也退休了。有一天看到埋头看小说的母亲,我忍不住地问父亲:爸爸,以妈妈的资质和当年你的能力,在单位为妈妈安置一份工作不难,你为什么让妈妈跟着你就是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呢?这对妈妈是很不公平的。有很多不如母亲的妇女她们都进了好单位,现在有退休金,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妈妈心灵手巧,识文断字,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稍加培养相信她的能力不会逊色,而我的童年也不会那么孤独。“你怎会明白,如果妈妈参加了工作,谁来照顾奶奶和你们这么多姐妹?”许多年后,父亲这样对我们说。而母亲也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父亲。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每次顶撞母亲,都会让父亲骂得狗血淋头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五六十年代,正是提倡自由恋爱,破四旧,追求新思想的年月。当年父亲带领一班人马在母亲那条村搞水利建设认识了母亲,据说母亲当时可是村里的一枝花,而且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有一天让父亲看到,一下子就喜欢了,就托人去说媒,通过接触,母亲还居然真喜欢上父亲这个穷小子。虽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还是嫁给了父亲,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慢慢建立起来。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并且抚养成人。听说当年母亲生下我时,由于生活困难,他们也已经有了这么多女儿,外婆劝母亲不要我,把我给扔了,是父亲和母亲舍不得,我才活了下来。

年轻不懂事,跟母亲吵架时,很多时候我都会脱口而出:“谁叫你们不把我扔了!”一定会把母亲气个半死。

有一天,我看着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想起当年自己的倔强和任性,很是内疚,就笑着问她:“当年你们为什么不把我扔了?”

母亲说: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舍得扔掉。你父亲说,就是再难,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扔掉。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怨恨母亲的爆燥,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太少。一直很想逃离这个家,这种忧郁一直伴随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直到自己也为人母亲,才体会父母的辛劳与艰辛。

不会忘记在夜色中帮我背着孩子的父亲,不会忘记在我躺在病床时,母亲为我操劳的身影;不会忘记父亲住院时,母亲憔悴的面容,不会忘记母亲在病床时,父亲穿梭在风雨里,也给母亲的陪伴。何为似水流年?何为相濡以沫?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平淡,也许平凡,可也温暖,也幸福!

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成就了父亲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赢得了父亲内心的尊重与用心的爱护!人与人之间是要用心去交换,才会赢得真心,亲情如此,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

不久将是母亲的生日,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快乐幸福!感谢您们给了我生命,和一个回忆起如此温暖的家。感谢您们用您们的言行教育我做人的根本与生命的意义!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四

父亲高大挺拔,豁达开朗。光头干练。母亲瘦小孱弱,胆小谨慎。头发却乌黑,挽髻。60岁的他们,都脸色红润;腰不弯,背不驼;是农闲时村口的老槐树下都会坐着的几个庄稼人之一。

母亲出生在相对富裕的家庭,排行老九,不善家务。而且因为生来体弱多病,才在25岁的时候下嫁我贫穷的父亲。

其实母亲嫁对了,父亲因为较母亲大得多,所以处处谦让,时时呵护。记得一次,任性的母亲打纸牌到很晚,连晚饭也忘到了脑后。我们兄妹三个(当时还没有2个弟弟)可怜巴巴坐在煤油灯下。父亲荷锄归来二话不说,挽起袖子下厨房。夜幕四合,母亲进家门时,脸红红的,讪讪的。父亲并不责备。围桌而坐的我们自然不敢造次,依旧先替母亲拿了筷子递上黄面馍馍。饭后母亲抢着洗了碗。又第一次自己熬了常喝的药。父亲背过母亲对我们说:“你妈生了你们几个孩子,一个人带你们,很累,身子更不好了,她喜欢,就让她玩吧。你们谁也不能给她脸子看。”我连蹦带跳地跑去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妈妈,爸让你玩,爸爸说你很累。”妈妈自此反倒再不玩纸牌了。顿顿饭虽然不一定可口但应时应晌。

我上高中的.一个星期六下午,从县城回来刚到村口,冷不防路边窜出一条大狗。我大惊失色,扔了书包,拼命奔跑喊叫。母亲也不知从哪里冲出来,用她那比我还矮小的身躯挡住“汪汪”狂吠的大狗。紧紧护着跌坐地上的我。母亲背上至今留有狗咬的痕迹。也是从那时开始,母亲远远看见大狗就会发抖。我胆小的母亲直到去世,也没能克服对狗这种动物在心理上的恐惧。

也是这次事情,让我深切体会了父亲母亲之间的感情。因为我,狗咬了母亲。父亲帮母亲敷好药,用他满是茧子的大手擦擦母亲的眼泪,柔声细语要母亲不怕。不但不来安慰我,转过头,一双眼睛看着我冒火。我“哇”一声,所有的委屈决了口:“你的心里就只有我妈。”“要个子你比你妈高,要劲儿你比你妈大,你说,谁该保护谁?你知不知道……”父亲的怒吼还没结束,平时温柔的母亲发了疯一样过去扑打父亲:“还说!?”父亲呼哧呼哧憋得脸更红了,撇下愣愣的我去安慰母亲。这件事在父亲弥留之际有了答案:当初外婆把多病的妈妈交在父亲手上时哭着说:“算命的说了,我女儿能活多久就看你了。”

他们一生磕磕绊绊,母亲任性小心眼,但善良勤劳,父亲宽容大度、勤勤恳恳。他们形影相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五个孩子还是让他们时常捉襟见肘,然而,补丁摞着补丁的日子并不缺少欢声笑语。

其实父亲不用担心:天底下辛劳一生的父亲母亲,都是孩子心中的宝。

母亲节到了,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辛劳的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五

父母亲是50年代生人,和典型的旧社会农村人一样,他们的婚姻是指腹为婚。

姥爷和爷爷两家关系好,姥爷读过私塾,为人儒雅大气,姥姥是温婉贤淑的贤内助,爷爷说,捉狗儿子看狗母子,在姥姥肚子里还怀着母亲的时候,爷爷说,此胎若还为女,就给我家老二当媳妇。姥爷姥姥也钦佩爷爷的为人,便应承下来了。

父亲此时三岁,还掉着鼻涕穿着开裆裤,他不知道,他的缘分已经天注定,而未出世的母亲也在大人的铿锵承诺中缘定三生!

姥姥在腊月24日产一女婴,正巧和父亲同月同日生,冥冥之中,好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俩个注定牵绊一生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后来,双方渐渐长大,父亲身高1.81米,英俊帅气,母亲小巧机敏,两家本身就只隔一条河,有时在下工回家的路上,有人对母亲说:看,你的女婿娃多俊啊,母亲小时候倒还不在意,长大些,远远见到父亲就往旮旯胡同躲,用母亲的话说是:把人羞死了!

爷爷一生育有六个光头儿子,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和母亲一般大,姥姥一生接连生了七个女儿,最后为了生个儿子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当父亲母亲到了谈婚论嫁时,爷爷家的光景已经不是很好,想想六个儿子,大的已成家,小的还在念书淘气,将来还要娶媳妇,那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姥爷的亲戚就劝姥爷取消了这门亲事,免得孩子将来受罪,但是,姥爷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男子汉大丈夫一诺千金,万不可坏了名声!最后,母亲在二斗麦子,几尺布的“彩礼”下进入了我家门。

母亲初到我家,不太会做针线锅灶上的活计,原因是母亲没有哥哥弟弟,在娘家干的都是男孩子的活,姥姥一连生了七个女儿,为了能生一个儿子而心力交瘁,对于女儿的关爱和照顾就少了许多,到了我家以后,爷爷奶奶和姑姑都很喜欢母亲,爷爷奶奶手把手教母亲做饭,针线缝纫待人接物等事情,母亲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与关爱,后来,母亲对我说:“我在老童家享福了,你爷爷奶奶对我比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好!”母亲帮着爷爷奶奶把几个小叔子拉扯大,她和小叔子、小姑子相处融洽,很受乡邻的赞赏和爷爷奶奶的青睐。在我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是,母亲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让我送给爷爷奶奶,看着我们眼馋的样子,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还小,以后有的是好吃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牙口不好了,让他们吃......这是对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的慈悲和孝敬的阐释,平凡之中蕴含着极为深奥的人生哲理。

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他一生兢兢业业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他納言缓行,性情温和,诚实守信,不在人背后说别人的不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和别人去攀比。而母亲是个急性子,嘴快、手快、脚勤,一天到晚嘴不停,手脚不闲,把家里打理地整整齐齐,一尘不染,还对我们提出了那么多的不许,这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惩罚,她咬牙切齿地要求我们:须把东西用完了放回原地、须把坐皱了的沙发布、床单仔仔细细地用手或小笤帚抚平、我们坐着的时候不能斜抽马跨、我们不能轻易抖腿或脚、我们不能拿别人东西等等,我们稍一犯错误,她的指头就在你的头上乱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气势,反正,我们是在母亲的'呵斥和管教中成长起来的,母亲还理直气壮地说:打大的是孝子,惯大的是仇人。这是她的一本教育经。母亲在大声呵斥我们时,父亲会温温地来一句:”你声音小些,孩子都乖着呢么,你不嫌累啊?“母亲翻着白眼愤愤地说:“你就当老好人吧。”确实,曾一度时,我们都很喜欢父亲厌烦母亲。

父亲不去求人办事,在我们上学和就业的关键时刻,父亲始终是一幅四平八稳的样子,他认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他藐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钻营投机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与时俱进过,我想,我的固执、保守百分之九十九遗传于父亲。

母亲是一个心气很强的人,她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年轻时她吃了很大的苦头,她作为家属,在煤矿的河滩砸过石头、编过铁丝网、给拉煤车上过煤,都是些苦力活,但是她毫无怨言,一天乐呵呵地生活着,伺候着父亲,照顾吆喝着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姐弟三人初长成人,而母亲的两鬓已经斑白,曾经苗条的腰肢已渐显臃肿,挺直的身板已经微驼、犀利的目光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再没有听到她大声斥责我们时的气壮山河,时间,都被日子销蚀了脚腿,在不经意的空间我们收获了岁月,却丢失了永远无法追回的亲人往昔,只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用耐心去感受来自亲人最原始的爱。

父亲母亲是千千万万父母亲中的一员。他们是我生命的起源,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法舍弃的牵挂与爱恋。在这儿,我能做的是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六

记忆中的父亲是吝啬的,小时候因为我偷拿家中五块钱而撵到学校用鞋底抽打我屁股,还有就是家中母亲每添置一件物什都会惹来父亲一番叨叨,嫌花着钱了;记忆中的母亲是节俭的,小时候到县里赶集,别人都趁中午走饭店吃饭,我与母亲总舍不得吃,实在饿了就买个饼子充饥。也许就因为小时候的习惯吧,至今对所谓饭店饭馆总敬而远之,很少去。

儿时对于电线短路,我们这叫“缺相”时灯泡忽然昏暗的一刹那就莫名恐慌,这一切源自1984年三十岁的父亲所经历的一场大变故,也能说对我原本美好的家庭带来了致命灾难,听说在发生那场变故前,父亲担任着村里会计还有电工。

那天村里停电着,家中幼小的我哭着闹着缠着要父亲带,母亲应该是喋喋不休吵吵着(这个是猜想了)打乱了父亲思绪,故在未将村配电室的电闸分离的情况下就匆忙和村里另外两个人走村西南处新栽的电杆上架线去了。父亲还有两个村人在架线时意外来电,不幸触电,导致两死一伤。幼小的我对当时状况是没有记忆的,似乎在父亲和村人遭电击的瞬间,家中电灯昏暗了一下,其余的如母亲听闻后奔去看父亲,还有听母亲过去说母亲赶到时,父亲整个人似乎呆了,被电击后身上出现麻刺感,父亲呆坐在村人备的`簟上用手在身上不断地抠挖着,我全无记忆。父亲在那场事故中幸免于难,受重伤,右脸部灼伤严重,在西安一家医院住了近三个月,右脸因灼伤严重,从腿部切下皮植于右脸,从此父亲的右脸留下的深深的“口”字型紫黑色伤疤,至今依然清晰。作为村里电工,出事了自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回到家后伤还未愈,两个死者家属纠集四亲六故就来家里闹腾,后来被法院判决了七千余元的巨额赔偿金给两个逝者(可能不准确)。之后,村电工易主,会计换了人,真可谓祸不单行了!

母亲是要强的,嘴上也是不饶人的。所谓“墙倒众人推”,其中一个死者家在我家屋后路东,他老娘在得了赔偿后在一些恶邻与落井下石的主故意教唆下,还时不时来家里打砸谩骂,那些教唆者则在一旁看哈哈笑。母亲气不过,不止一次与她对骂,甚至厮打。母亲说就因为这,有村人说你门口都是坏心眼的人,干脆和我家房屋换一下,要强的母亲回绝了,说随便他们咋坏,我过我的日子,换了房屋,证明我真怕他了。幼时每每玩耍,一碰着那个死者他妈,人就恐吓我,吓得我直哭,即使到了十三四岁时,我也绕着人家的巷道走。

现在想来,父亲的吝啬,母亲的节俭,也应该源自那场变故――债务缠身要偿还啊!

转眼,哥二十一二了,家中仅有的三间瓦房是说不下媳妇的,母亲成天吵吵父亲找人批宅基,盖房子。那时候,家庭状况还很紧张,可以说是负产阶级。好在舅舅们还有哥都是盖房子的匠人,凑凑忙就在新宅基上把房子主体弄成了,之后推沙灰是我一家四口合力弄好的,刮仿瓷、门窗油漆等等是哥自己舞弄好的。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巧合,这块新宅基或宅基后不远就是当年出事故的地方,出事故时这里还是麦场,如今成了批宅基的地方,而当年的电杆早没了踪影。

一晃又十来年过去了,如今侄儿马上要升初二了,老屋也在几年前由哥与嫂子给翻盖一新了。家中当年债务在七八年前已经还清,去年家中在原有的五间北房和东房的基础上,新盖了三间西房,弄了洗澡间又安装了暖气,洗澡方便了,冬天也不再受冷了。家中现仍不富裕,可至少每年有一到两万的结余,我很知足了。今年一二月份的某天,母亲说:“猜咱屋去年花了多少钱?”我说,花多花少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咱屋里每年都有结余,这就够了!

历经劫难后的父亲,数年后响应当时县政府号召种苹果种葡萄,都没赶上赚钱,到头还赔了钱。九十年代后期遇上金融危机导致给人安电后总不能要下工钱,无奈走上了上班之路,分别在镇里三个厂子上了十七八年的班。2015年7月某电厂停产,因年龄大了厂子都不要,又随建筑队干了一年小工,如今在村西一厂子从事绿化工作。

母亲持家有方,总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早些年在家中苹果园忙碌,现在地里都机械化了,果园里苹果树、葡萄树还有杏树早就剜掉了,就连曾经筑起的果园墙都难觅踪迹了,几亩薄田一年就种小麦和玉米,平时也不再起早贪黑去田里了。母亲没啥事,每天把家打理好后,就是接送她可爱的孙女上下学,在街上和乡邻聊聊天,按时在我与父亲回家时弄好可口饭菜。

父亲的性格是老实本分的,对于能帮别人的事情从不知道拒绝,明明知道是坏蛋的人有求了还是义不容辞前去帮忙,导致很多时候被人欺;母亲的性格是粗犷的,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往往会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还有就是所有女人都有的毛病,听风就是雨。乙说甲在外头说你啥了,母亲会记着甲说的话,不论真假先记恨上了,之后对甲会不理不睬,有时也会说甲的不是给旁人听。

不论怎样,愿父亲、母亲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幸福、平安!

2017年6月19日。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七

小时候,母亲在我心中是一只慈爱的“老抱鸡”。我每每都是在她那温暖的翅膀下快乐的生活着,虽然由于孩童的天性,我也会偶尔从她的羽翼下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也会偶尔从她那温暖的羽翼下溜出去,在她的目光范围内尽情地玩耍嬉戏,但是只要她一句轻声的呼唤,我就会以豹的速度重新回到她的羽翼下,因为我感觉离开了她会很危险,会很无助。所以不管母亲走到哪里我都会是紧紧地跟随。记不清小时候我因为“跟屁虫”挨了多少的打骂。可是我宁愿被母亲打骂也要紧紧相随。因为我家在这座小城没有什么亲戚,父亲去世早,很害怕再把母亲弄丢了,那样的话就再也没有人保护我了。为了我的成长,母亲付出了她所有的精力。记不清有多少个黎明,母亲起早忙碌的身影,只记得她从来不让我空腹去上班上学,鱼是剥完刺的,饭是从来不烫嘴的。记不清有多少次我生病入院,母亲在我床前精心照料,陪我度过那一个个不眠之夜。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寒来暑往,母亲总是风雨无阻地站在阳台上,望着我从夜校平安回家。只记得看到母亲的身影,我就感觉亲切,感觉安全。

长大后,母亲在我心中是风筝上那长长的线。无论我想走多远,母亲却始终让我牵绊。我曾经是一个心境不安的孩子,总是梦想自己会飞的更高,离开我生活过的小城,但是却始终也没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们结伴游玩。工作后,只要有时间就会和朋友们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在家里母亲看不到我的人影,那时的心早已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也正是青春年少刚想展翅学飞的年龄,很少会顾及母亲心中那份孤独的感受,只有等到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才会急着往家里赶,这时才会想起母亲还在家中等我。看到她那焦急的目光,听到她那无休止的唠叨,我当时只是左耳听完右耳出,她心里的那份失落在那时我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会时常会冒出想要远走高飞离她越远越好的想法来。参加成考的时候,很想报考浙江大学定招的档案管理专业,并且兴致勃勃的与母亲诉说着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母亲听着我的诉说就伤心难过,我知道她是因为年龄大了,不想让我离她太远,看到她那忧伤的样子,我那颗想飞的心再也飞不高了,就报了本地一所职大,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一下来,如果我报那个专业也就真的能走上了,我也很是伤心,能够飞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梦想就这样终结了,也曾偷哭过好多次。母亲曾经n次问过我,是否后悔没有报考,是她托累了我,我总安慰她说没有,其实现在想起来我真的不后悔,毕竟她的年岁大了,中国曾有句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何况父亲不在了,我就更不应该那样做了。

结婚后,我和母亲是永远的牵卦。从小到大我都是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生活。到婆家后很不习惯,母亲为此很是担忧。记得有次我与婆家发生了矛盾,抱着孩子回家哭诉,发誓再也不回去,母亲耐心说服教育我,并送我和孩子到车站,车启动了,我回头望,秋日的夕阳中,习习的凉风吹抚着母亲的苍苍白发,她也正伫望着我回程的身影,我心中突然地涌出一种悲哀来,那还是曾精心照顾我成长的母亲么?母亲真的已经变老了,她的背已经变弯,她的发已经变白,我不仅没有照顾好她,却还是让她在为我操心,我还是她的女儿么?我结婚后她一直独自生活,七八十岁的人,从来不用我照顾,却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我,那一刻我真的很自责,我的牵卦也从此留在了车站的这一端,以后每天我都要抽空去她那里看看,陪她说说话,买点她爱吃的东西。虽然呆的时间不是很长,却还是让她很高兴。我终于知道该回报母亲了,母亲却悄然地走了,那天早晨她起来把自家的卫生收拾好了,出去倒垃圾,回到家要做饭的时候,突发心梗倒在了地上。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如五雷轰顶,不能自持。亲友们用她头晚发的面为她蒸了十五个馒头,以表达对她的敬意。细想起来,我少不更事,从不能细读母亲的心意,长大后又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少顾及她的孤独,她都是在默默地忍受,从来没有过多的责怪过我,要求过我什么,等刚刚我能读懂了母亲的感受时,她却匆匆的上路了,生活是真的在与我开玩笑么?我总是不能相信。

母亲真的走了,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悔意。现在我只有在梦境中与母亲无数次的相遇,常常醒来泪湿枕衫。每年的母亲节时,我很想买一束花或者一些其他的礼物向母亲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可是却无处可送,其实一个人要是承载了太多的爱,却没有办法去回报他人的时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生活是现实的,当我们要为亲人做什么的时候,就立即开始行动吧,生活从不给人太多的机会。曾读过一首诗人舒婷写给“母亲”的小诗: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八

这一次,我不用华丽的词藻。

这一次,我把爸爸称做父亲。

我在椅子上躺着看电视,睡着了。是厨房里的声响,我醒来。父亲下班回家,正在做饭。看着他的身影,很疲倦。

我吃好饭依旧回到电视前,父亲看我正入迷,没喊我。广告让我的眼睛移到门口,父亲一个人在大门口坐着。看着他的背影,很累。

我说,我要和妈妈去街上拿药,父亲担心了,怎么了?拿我的医保卡去刷,里面还有钱,刷好一点的.。和妈妈走了,看着父亲的身影,很担心。

我在回到家之后,父亲说他累了。他想退休了。

我看着父亲,我的心颤抖了,我是多久没有好好的坐下来和他说说话了,我是多久没有为他做一顿饭,洗一件衬衫了。很久了,我知道。

一直以来,我在城市的喧哗里淹没了自己,和着一些腐朽的事情让自己沉沦。我想起父亲的只是他的钱,一个电话打过去,五分钟后卡里面就有钱了。

似乎,我从未关心过,他累吗?

和父亲吵架,他好几次想来口和我说话,最后我冷漠的表情,他不说了。我任性用不吃饭来吓唬他,他急了,就怕我饿着。叔叔送父亲一个苹果手机,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江,拿你的卡去上着,送我。

看着父亲和小朋友玩,他笑的那么开心。我想我以后的孩子一定会和父亲有和我一样的感情。

我说回来10天,父亲很开心。我说明天先去腾冲,后天走了。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他说大爹已经把票买好了,注意安全,先给你打块钱,小心点用。

我回到房间,看着银行卡,我把卡还给父亲。以后他给我多少,我都不抱怨了就算他两天前还给我打钱,两天后就会问我还有没有钱。

我很幸福,有这样的父亲,他爱我,宠我。

谢谢。

明天就要离开家,父亲送我上车,又会看着车走到尽头,我知道。

我会努力,让你满足。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九

寒冷的冬天里,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在白雪皑皑中,我回到家乡。村长告诉我,母亲坚持要把父亲的遗体从城里抬回来,自己陪着父亲走一遍那条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恋爱之路。

母亲因父亲逝去非常伤心,整日坐在父亲e课的教室外默想,别人怎么劝也没用。我与母亲回到家中,母亲叫我把多年不用的织布机找出来,执意要亲自织一块布给父亲挡棺用。

看着母亲坐织布机前瘦小而执着的背影,母亲和父亲初恋的往事便清晰地显现出来。

几十年前,满山满野树叶金黄透明的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0岁的父亲从县城来到三河屯当老师,成为三河屯有史以来第一个教书先生。在欢迎的人群里,身穿红棉袄的母亲‘下子就被父亲吸引住了,兴奋与羞涩显现在她18岁年轻而娇羞的脸上,心中怀揣爱情的秘密,一口气跑回家去。

母亲是村里最漂亮的女子,新校舍落成时挂在房梁的红布便由母亲来织。心里装着父亲,母亲织布格外用心。织好后,母亲满心欢喜跑去学校.想当面交给父亲,却被村里的小伙子半路接过去了。

男人建造学校时,妇女们不能靠近,连送饭也只能远远的`。母亲变着花样做了葱花油饼、葱花炒鸡蛋、蘑菇馅饺子,用一只大清花瓷碗送去,期待着父亲能够吃上。

学校第一天上课时,许多人都去了,站在教室外边听。父亲洪亮的读书声成为母亲心里最动听的音乐,从此伴随她的一生。

尽管路远许多,为了能看见父亲,母亲绕过后井到学校边的前井打水。有一次,母亲已从井里打好水,突然瞥见父亲挑着水桶远远地走来,便把水又倒回井里重新打,等父亲来临。不料,村里热情的小伙子硬是抢着替父亲挑水,令母亲很气恼。

听说父亲常送路远的学生回家,母亲就到那条路附近等候。有一天,母亲和父亲在路上相遇了,由于心中慌乱,母亲忘了提篮子,被父亲叫了回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

父亲吃派饭轮到母亲家了,母亲早早做好,穿一身粉红袄,手扶门框。站阳光里甜甜地笑着迎接父亲。那一场景成为父亲心中永恒的画面。饭后约好第三天再来吃蒸饺。那一天,父亲很晚才来,告知母亲饺子吃不成了,需要马上回城。母亲。坚持吃完再走,父亲答应了,临走,送给母亲一只红发卡,并说腊月初八一定回来。饺子终究没有吃上,父亲被马车拉走了,据说他是右派。母亲提着饺子一路跑着追赶,穿近路走小道,最后摔倒在地,打破了清花瓷碗。母亲伤心地哭了。匆忙中,红发卡也不知掉什么地方了,母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满山满村地找了几十里地,发现掉在了家门口。

姥姥最明白母亲的心事,找人将打碎的清花瓷碗精致地锔好如初。

父亲说回来的日子到了,一大早,母亲就到村路口等候。大雪纷纷,一整天也不见影子。母亲便只身上路,前往县城找父亲,冻倒在雪地里,一病不起。

当教室里父亲和学生的读书声传来时,母亲醒了,爬起来就向学校飞奔。父亲是听到消息后偷跑回来看母亲的。

从此,母亲与父亲再也没有分离过。

我拿出5000元钱给村长,让他到邻村雇人抬父亲,一切按母亲的心愿办。

大雪中,父亲的无数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着抬父亲的遗体,在原野上汇成一股强大的人流。我搀扶母亲走在前面。

教室里,我正拿着父亲当年的课本教学生诵读。仿佛听到父亲当年的声音,为着世间那最动听的声音,年老的母亲迈着小步子快跑着奔向学校,与年轻时的母岽叠印在一起。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十

婚后的父母是幸福的。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她)们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积极工作,努力生活,日子像拔了节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几年后,家中相继添了我们姐弟几个,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呵护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美满,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风浪袭击了这温馨的一家。我八岁那年,母亲得了重病,原本欢声笑语的一家忽然间没了生气,乌云笼罩了这个家庭,医生说母亲的病很重,恐怕生命有虞。但父亲不相信,他一面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给母亲开小灶,按摩,安慰母亲,给母亲信心,一面又带着母亲走遍了能去的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无数的医生。几年下来,母亲的病是有了起色,但母亲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一家子大大小小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渐渐变得沉默了,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压倒。为了养活我们一家大大小小七口人,他白天在单位努力工作,闲暇的时间便带我们一帮小喽啰砍柴、种菜、捞鱼摸虾,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其乐无穷。在家的母亲也没有闲着,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时的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有自制的烟卷来抽,当然,这都是母亲的杰作。因为家中困难,父亲抽不起买的烟卷,只好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卷烟机,自己做烟卷来抽。从卷烟机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承包了这一工作,闲暇时我们常常看到母亲在默默地卷烟,宁静而专注,仿佛她卷的不是烟,而是很珍贵的东西;而父亲抽烟时的满足、惬意和幸福,也让我们终生难忘。

在清苦而不乏快乐的生活中,我们渐渐长大,先是大姐工作了,接着是我,家中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父亲和母亲渐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而,命运的狂风巨浪并没有怜惜我们。就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一向身强力壮的父亲却得了重症,一道道病危通知书雪片一样的飞来,让母亲和家中人惊慌失措,当时我和大姐都在外地,亲近的亲戚也都在千里之外,怎么办?没想到,在这危急时刻,柔弱的母亲却挺身而出,协助医生做出了果断而正确的治疗方案,父亲得救了,而母亲却因日夜的操劳,整日的痛哭,憔悴的不成样子。那年,当我和姐姐回到家中时,父亲已度过了危险期,正在慢慢的恢复,我们劝母亲不要去医院了,一切有我们代劳,但母亲哪里肯,执意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回奔波,不管我们怎样劝,就是不肯离开父亲一步,直到医生乐呵呵的告诉我们,父亲没事了,母亲才遽然倒下,并从此留下了高血压的病根。

父亲母亲冷秋散文篇十一

的春天,我忽然心血来潮,在县城买下一处房子,转年的春天,我和妻子、儿子就搬进了县城。刚进城的那些日子是孤独的,每到夜里我会想到老家,想到老家,心里总是特别难受。我其实不太适应这儿的拥挤和喧哗,我曾发誓一辈子不去城里住的,或许是父母都已不在,兄长们又都去了城里的缘故,我背弃了自己曾经的诺言。

住在那个小村庄,尽管我很少串门,不爱群处,但我喜爱这里的空气、水、人气和所有的植物、庄稼、小动物们身上散发着的野味。

让我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几间我住了二十余年的老房子。那是我的父亲在一九八五年建的,它历经风雨,外表看上去已剥落地很不像样子,可就是这几间房子,却见证了我们家所有的荣耀、喜气和兴旺,我和我的二哥、三哥是在这里成家的,我是从这里考上的大学,这是我父亲建造的唯一一处砖瓦房。我的儿子也是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渡过了他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有时看着那些老房子里的照片,看着年轻的妻子和活泼的儿子,多么希望岁月能够回到从前。尽管那时的我还不够成熟,生活也很拮据,但是,年轻、熟悉的一切,生活美好无比。

老家,离县城只有二十多里的老家,我已经多年没有走进你的视野,在你的怀里尽情地撒欢了。虽然偶尔我也会从你的身边走过,偷偷地望着你的'背影。二十多里的距离,怎么也会思念呢?父母都已不在,为什么还会思念那里呢?这几年,我一直都在想,我为什么总是不能忘怀她?原来,那里是我父亲母亲的村庄。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儿女血脉里流淌的是那里的血液,我们的根就在那儿。那里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村庄、庄稼、还有一头连着庄稼,一头连着家的乡间小路,庄稼是我父亲,村庄是我母亲,无论白天黑夜,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害怕。田野到处都有父亲点着的烟草味,庄稼到处都流淌着母亲的汗水。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就像一个迷失了路径的孩子,因为离开了庄稼,被村庄抛弃。

走在喧闹的城市里,我肯定会梦见你,因为离开了你的时候,我才懂得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