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44:43 页码:9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通用8篇)
2023-11-18 11:44:4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增强自信和动力。希望这些总结范文对您写作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一

秋了,西风来了,落叶掉了。

夕阳从山的那头落下去,故乡的炊烟升起来了,一缕缕的,被秋风打散,风中都是炊烟的味道。

我游走在风里,远处的炊烟在向我招手,这是故乡的炊烟,我在风里感受着故乡的味道,风把一片枯黄的落叶送到我掌心,我轻抚着,这久违的感动。

我在炊烟里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穿着破旧的花衣服,脸庞上满是污泥,却笑的肆意张扬,周围的小伙伴们追追赶赶,汗水染湿了衣衫。我听到了孩子们父母的呼唤,一声声,传遍整个村庄。

我在炊烟里看到那棵老树,秋来时,叶子一片一片从枝头凋落,我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在落叶堆上尽情的.跳着闹着,不时的伸出小手,接住空中飘荡的叶子。

我在炊烟里看到村头的老人,坐在门前,手里拿着针线缝缝补补,你经过时,她会抬起头对着你笑,小小的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笑起来脸庞上会布满皱纹,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岁月是什么,不知道时光能催人老,不知道岁月不留人。

故乡的炊烟没有变化,它依旧在傍晚时分,在夕阳落下时升起,一缕接着一缕,整个村庄都是炊烟的味道。

炊烟没变,可是故乡的那棵老树却变了,枝丫没有以前多了,落叶也没以前多了,老树旁的那棵小树也变了,它越长越高,越长越茂盛了,如果有一天老树不在了,它会是第二棵老树。

炊烟没变,可是父母的容颜却变了,我分明看到丝丝细纹爬上他们的脸庞,岁月的风把他们的头发染白,时光怎能如此无情,我甚至没有记住他们年轻的样子,没有看够他们没有皱纹的脸庞,我怀念自己在外玩的忘了时间,母亲在村头呼唤我的声音,我怀念父亲在雨里接我放学的那个剪影,他搂过我把我带入雨帘中,我怀念那双温暖的大手。

秋天是个充满思念的季节,在落叶里,在秋风中,它能无端让你怀念起故乡的炊烟,怀念起故乡的亲人,外出的游子,你是否在秋风里闻到了炊烟的味道。

人总是这样,我们匆匆忙忙的行走,希望自己见多识广,希望自己阅历丰富,我们远行,可走着走着才发现我们离不了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你的根在这里,无论你长成多葱郁的一棵大树,秋风总能把叶子吹落到根里。

你总归得回来看看的,那里有你的童年,有你最纯真的欢声笑语,那里没有利益,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噪杂的环境,没有喧嚣的吵闹。

那里的夕阳是那么的美丽,夜晚的天空总是星星满布,就像你的思念,满满当当的没有空隙,虫鸣声能伴着你安然入睡,清晨又有鸟叫声唤你起床。

那里还有我最思念的亲人。

炊烟升起来了,我回来了,我背着破旧的行囊,踏着沉重的脚步回来了,我看到父母的笑颜,他们不在乎我的荣辱,他们在乎我是否平安,是否身体健康,在外是否受了委屈,是否吃饱穿暖了。

落叶铺就了一条温暖的路,我踏着落叶回来了,在秋风里闻到了炊烟的味道,闻到了故乡的味道,闻到了母亲饭菜的味道。

时光无情,过往的岁月我只能把它们装在脑海里不断回忆,但未来的那些日子,我希望自己不留下遗憾,如果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那自己便是那个吹笛人,把故乡的思念吹满,在故乡的炊烟里,多陪伴父母,他们要的不多,只是多点儿女的陪伴。

我看到远处的炊烟在向我招手,我看到父母最淳朴的笑颜,我走在秋风里,走在落叶中,走在那条思念铺满的小径上。

炊烟升起来了,我回来了……。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二

秋,来了,叶,落了。

斜阳坠,炊烟起,丝丝缕缕,被风打散。

我,游走在风的另一头,闻着故乡炊烟的味道,馨醉沉迷。

风中的炊烟,亲切的向我招手,为我送来一片,一片故乡的落叶。

我,轻轻的抚摸着,再次重温那,久违的感觉。

在炊烟里,我,旧衣破鞋满脸污,

和伙伴们追逐嘻闹,肆意张扬的笑着。

忽然被父母们喊吃饭的声音打断,此时,

村里又再次上演锅碗瓢盆的协奏曲。

在炊烟里,树叶,总是一片一片,

慢悠悠的飘落,时不时还随风打着卷儿在空中起舞。

我,总喜欢,躺在树下,

静观落叶翻飞,也总是想着,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云里是不是住着神仙,树叶为什么是向下掉落……。

在炊烟里,老人们,总是依门而坐,或缝缝补补,或做杂物。

当我路过时,叫我近前,掐一下我的脸蛋,

或笑骂着打一下我的屁股,而我总是很委屈的跑开。

炊烟,总是在斜阳西坠时升起,弥漫着整个村子。

炊烟没变,只是‘小树’长高了,‘老树’枝桠少了,落叶稀疏了。

我,还未曾记住他枝繁叶茂的样子,怎么就!苍老暮衰了呢?

秋,是追忆思念的季节,总能无端的撩起游子伤感的情怀,

无论你粗枝参天,叶浓蔽日,到了秋天,总要归‘根’。

炊烟中的故乡,有童真的笑声,而没有纷争喧嚣,只有纯朴和温馨。

炊烟中的故乡,天总是很蓝很蓝,星星总是很亮很亮,

你,会伴着虫鸣入睡,听着鸟叫起床。

在炊烟里,会让你忘掉烦恼,踩在落叶铺就的村道,

感受着故乡温馨亲切的气息,闻着母亲饭菜的香味,倍感幸福。

炊烟中的故乡,我,回来了,故乡,我回来了……。

忽然,上班的闹钟响起,惊掉我手中那片故乡的落叶,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找见那一片记着童真的的秋叶。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三

多少个梦境里,在那片金黄的土地上,屋顶舞动着灵动的炊烟,奶奶在灶台前准备一家人的晚餐。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柔柔的细雨,湿润着我干涸的思念。

故乡的炊烟合着日升日落的节拍,那是村庄的“烽火”。每当晨曦或夕阳收起最后一缕光线的时候,炊烟都会准时升起。童年里,只要炊烟一起,奶奶总会在院门外呼叫我的乳名,直到我从泥地里或小溪边传来回音,她才颠簸着小脚回屋去继续做饭。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围着灶台转悠,因为有时候会得到奶奶用锅铲铲起来的一块热烫烫的肉。

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感叹一天的结束。从地里归来的人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做好晚饭,奶奶总会坐在土灶边,拿出她那把出嫁时的银梳子,慢条斯理地梳理一天的烦倦。她老了,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在回忆属于她的那个火红年代。我现在才明白,她是在梳理一生的冗杂,打点生命里最后的行囊。

一缕炊烟就代表着一份生活。奶奶常说:烟火就是生活。我现在才知道奶奶嘴里的“烟火”二字,是她用一辈子的生活理解得来的'。火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温度,烟记录了我们生活的坎坷。有了炊烟心里就踏实了,就有了家人的晚餐,有了家人的团聚,有了家族的希望。

长大后,离开村庄来到了省城,奔波于生活,浪迹于异乡,艰难地在世间穿行着,学着打理“炊烟”的本事。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炊烟就是故乡的一枚邮戳,邮寄着游子的乡思。炊烟是故乡的眼睛,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它总是跟着,她是怕我们忘记了根,忘记了故乡,在游子的心里铺垫起故乡的气息与无限的依恋。多少个夜晚,故乡的炊烟总停留在心灵的屋顶上。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四

人这一生,总有那么几幅画卷,刻着骨铭着心,无法忘记。

人这一世,总有那么几幅画卷,牵着魂绕着情,不能忘却。

秋也有这么几幅画卷,隐藏在心里,每当岁月静了时,它们不时铺展在秋的眼前,让秋流连忘返。昨夜,一幅让岁月酿的很是醇香的画卷铺展在了秋的眼前,让秋魂飞梦绕,让秋沉醉不知归途,那幅画就是秋的故乡的炊烟。

逆着时光而行,来到一个小小的村庄,土屋绿树,静静地坐落在平原大地之上,黄昏的霞光沐浴着她,是那么地田园。缕缕炊烟从各家各户的房顶上的烟筒里袅袅而上,那是勤劳的娘亲们在做饭,那炊烟最后形成一道灰白色的裙带环绕着那田园的小村落,是那么地静谧,是那么地安详。

村落前的池塘边,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聚在一起,或站或坐,就着那淡淡的炊烟的味道,谈论着他们的话题,小孩子们,就不是那么安静了,如同撒欢的小羊羔,在村前屋后,奔跑着他们那小小的身影,那身影时而没在小土沟里,时而见在灰白色的炊烟里,是那么地惹人怜爱。在缭绕的炊烟里,不时有几声呼鸡唤狗的声音,更是浓递了这田园的色彩。

故乡的炊烟,不由让秋忆起秋的娘亲。黄昏,劳累了一天的娘亲就开始做饭了,厨房里,娘亲在大锅里添上水,让姐姐或哥哥帮着烧锅。这时,缕缕炊烟就从房顶上的烟筒里冒了出来。娘亲为了改善她的孩子们的生活,就从地里摘一些豆角什么的,洗刷干净,就在厨屋的前面临时支起小锅,所谓临时就是摆几块砖,上面搁上炒菜的小耳锅。不一会儿,小耳锅的下面升起浓浓的炊烟,那炊烟飘荡在祥和的院落里,环绕在院落里的树叶里,炊烟的上面是香气喷喷的味道,一切是那么地美好。

黄昏,父亲下班回来了,不时有几个临村的人找父亲来看病,这时,父亲就拿个桌登什么的,形成最简单的诊所,这个诊所坐落在黄昏的炊烟里,没有一点那诊所里的害怕的味道,有的只是祥和的炊烟的味道。秋印象很深的`就是,父亲为他们切脉,量血压的画面,当确诊之后,就在药单上飞舞起来,看父亲用笔在药单上飞舞,那动作,那神情是那么地自信,秋不由生出崇拜之情,直到今天,秋依然崇拜秋的父亲。

夕阳没落在西边的地面之下时,暮辉渐浓,天空里,那亮晶晶的星星一个个多了起来,眨着眼睛。家家户户的饭也陆陆续续地做好了,炊烟也渐渐淡了,小村落那灰白色的裙带也渐渐消失了。这时从村落各个角落里,响起娘亲们呼唤孩子的声音,那声音飘荡在村子那浓密的枝叶之上,那声音飘荡在村前屋后。那些“小羊羔”们,就知道疯玩,不喊是不知道回家得。当那声音飘进他们的耳朵里时,他们才想起肚肚饿了,一个个乖乖地回家了。

看着暮辉的降临,看着炊烟的消失,秋的心一阵惘然,是啊!一阵惘然,虽然已隔数十载,虽然已距多春秋,可那炊烟的味道依然浓烈,依然浓烈,醉了秋的心,痴了秋的情。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五

殷红的朝霞铺陈在天际,一轮红日喷薄,挥洒着晨曦,充溢乡间。静卧的山村默默地任由桔黄的晨曦涂抹、装饰、打扮......山村金光闪烁,艳丽起来,有了生机。

明媚春光中,山村处处花香鸟语,空气中弥散着春的气息。在朝阳的轻抚下,山村携着晨的新韵,像一只香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一抹温情,轻柔飘逸、婆娑披拂、缠缠绵绵、飘飘渺渺,灵动、妩媚、沉醉、迷人,淡淡的写意在天地间氤氲,捕捉着云的踪迹。

家家户户的屋顶萌动了起来......火红的灶膛里锤炼着恒古不变的激情,风箱有节奏地煽动着柴草的魂灵,散发出袅袅的余音,平淡的山村提炼着千年的热忱,一缕、又一缕......缕缕青烟在山村的上空飘渺,弥漫,升腾。升起的青烟以飘逸的舞姿扶摇直上,静逸地伫立在山村的上空,站成了一个季节,凝望成一种状态。如漂浮的白云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母亲风中苍白的银丝恣意飘洒,摇曳着心中的缠绵,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地为季节描脂涂彩,如流霞,似水波,恰云雾。

升腾的炊烟一片淡蓝,飘飘洒洒,清清淡淡,曲曲弯弯,弥弥漫漫,升到高空,飘入天际,化作团团白云,顾盼留恋,难舍山村母亲的情谊;落入谷底,化作涓涓清流,绕村而行,滋润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民。

有形有味有色的炊烟哟,你是柴禾的精灵,炉火的纯情,风箱把你催生,舞动着浪漫,幻化成山村的灵魂。柴草的气息飘渺在山村的上空,升腾起无尽生机,无限深情。

一缕缕青烟升起,袅娜、轻盈,像纱像雾又像云......如飘曳的薄纱,你比纱薄,比纱透明;若迷幻的轻雾,你比雾轻,比雾热忱;似流动的浮云,你比云白,比云纯真。比云多了份牵挂,比雾多了份深情,比纱多了份热情。你是飘逸的精灵,你是山村的魂灵,你是山村的象征。在山村的上空形成了一层浅浅淡淡的氛围,斑驳了朝阳,笼罩着村庄,迷蒙旖旎,渲染着山村的凄美,把清晨的山村泼染成一幅神秘的水墨画卷。

炊烟在升腾,升腾......在升腾中梦幻飘摇,在升腾中希望延伸,在升腾中岁月流逝,在升腾中萦绕着省悟和感动。

寂静的`山村喧啸起来了,活跃了。

炊烟,慢慢上升、拓展、弥散......远处烟云缱绻,柔情清浅,徘徊着希冀,不忍离去。眼前青烟倾钭,摇曳迷人,几分眷意,小村因它的点染,多了一份灵动,添了一份淡雅。山村抵挡不住绵柔的诱惑,摆脱不了妩媚的吸引,迷醉流年。

唯美的画面中,柔柔的春风舞动,把爱扬起,如水如雾又如烟,拂在脸上润在心间。清烟中轻舟飘荡,划破凝思,水墨飞扬。烟波深处,掬一朵浪花,蹁跹,抒一缕诗魂,梦幻,流动的歌悠扬地响起。

淡淡的炊烟继续升腾,以柔雅的姿势站立,累叠,飘渺,在天的心海中流淌着浪,在时光中穿行着,自由飞翔。烟云在蔚蓝的天空中书写,描绘,凝结成感动,寄托着希望,憧憬着未来。尽管丝丝缕缕,气若游丝,生命仍在跳动,激情油然而生。风的柔情,燕的思念,痴狂的沉醉与时空交融,在感动中永恒。

炊烟哟,你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伸直了山路的曲曲弯弯,填满了山涧的沟沟坎坎,遥远了山乡的鸡鸣狗叫人欢,妩媚了山村的魅力笑靥。

优雅淡然的青烟悠然自得地激起更多的深情,延续着生命的梦想与追求,跋涉坎坷曲折的历程,回荡事业的收获与耕耘,鸣人生的酸甜苦辣,书写生命的感叹,奏命运之交响,闪一世光华。

故乡清晰的炊烟,袅袅娜娜,有如敦煌石窟里的飞天一样缥缈在屋顶,树梢......像轻云,像薄雾,像半透明的纱丝带,缓缓飘散。

袅袅炊烟中浮动的暗香把心唤醒,心旌飘荡。在五光十色的明媚春光中,望着故乡的山乡烟桥,欣赏着家乡的轻烟流霞,心花绽放。在丰腴的天地间,嗅闻故乡浓浓的味道。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六

行走在柳叶初青,草色方绿的乡间小路,沐浴着似剪犹和的清风细雨,看着那水面淡淡如莹的波光,潜意识里总会使人产生一种情怀,说不清,道不明,有一种希冀,藏在心底,显于山间、田野、绿地,内心里总有那么一抹经久不退的色彩,虽不艳丽,却犹如那寒潭里的波光,熠熠生辉,却永远难以散去。

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这里,没有小桥流水的情韵,更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才子佳人风情。安静的晨曦里,只闻鸟鸣翠柳,鸡犬之声声起,路边的田野,正在一点一点地青葱、翠绿,风动荷舞的荷塘、寂静的田野,青翠欲滴,清风正催着那抹不和谐的颜色随着冬季飞快的老去。

校园旁的老树,宛如岁月的老人,若有所待的眺望着山间的小路,摇曳的枝条就像是问候着上学的顽童,启蒙的师长,这情景给清晨的田野、山间的小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馨香,蓬勃的朝阳。

这情景,也让人们感觉到了朴素的芳华,同时产生无言的心情荡漾,远离迷茫,化解忧伤。看着这满是平常温馨的清晨,使人的眼中也禁不住一阵潮润,更使我透过这朦胧的烟雨,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记忆。

远处的炊烟,正在顶着风雨倔强地升起,随着它渐渐地散去,融入青山,汇入大地,同时也溢向我的心房,汇入生命的血液里。那缕缕升起的炊烟,犹如我生命中的初源,让我思念,令我神往,促我成长。

多年的惰性生活,让我在岁月的蹉跎里丢失了一些本源的东西,也有一些美好的渴望被关在了心底。那迷惘中升起的缕缕炊烟,明显让我感到那些本源的思绪并未远离,那种回归的感觉,会让人们觉得人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每一次和亲人的相守、分离都会是那么的亲切、感激,每一天的学习、劳作都可以让人感觉到那么轻松、惬意,每一次的成功、失败仍然那么淡然前行。这些都不禁让我想将你定格在纸笔墨香之中,留存心间,散予大地。

岁月虽然被时光剪成了烟花,只留芳华刹那。凝望处,过去的、现在的正随着那袅袅的炊烟升起、飘飞的丝雨散去,化作满目葱茏,田野翠绿。宛如天似画布,流云作笔,借着那炊烟、丝雨,描绘着今时、今生、永恒的魅力。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七

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

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还是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篇八

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说红砖蓝瓦其实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曰晒,瓦的颜色已变得有些古旧了,说成灰色或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以及灶膛深处母亲亮闪闪的咳嗽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清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弥漫在整个乡野间。

无论早晨、黄昏,炊烟都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

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飞升,让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头缠白布的母亲总在灶前忙碌,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麦秸、玉米杆、花生蔓,这些庄稼杆从地里收回来,在灶膛里烧着,火光把母亲的脸庞映得格外生动,点燃心中的希望,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忧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

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看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晨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希望上升着。

傍晚,夕阳湮红一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家人的呼唤。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想细致收藏。

我的童年少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假如你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你没有感受到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你就不会懂得炊烟一词的真正含义,你就无法理解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安宁和忧伤。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村子里的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大城市,村子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已经很少听到母亲呼唤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我曾反复劝说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来住,但她从未曾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她说有鸡鸭鹅的.,有菜园,有熟悉的邻居,她离不开了。她说就是踩着泥土、粪土,心里清凉,去城里闷得慌。母亲没有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我的同事说,你别劝了,她习惯了,如果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老人容易生病的。我想母亲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村子,离不开炊烟了。

前些日子回家,听母亲说村子正在向临近的城镇规划,集中盖楼。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那能行吗,就不用烧火了,不用养小鸡了?你看,我养的小鸡多好看呀,天天在院子里找食,看着就叫人欢喜。正说着,有一只小鸡跑出了院子,母亲忙去追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