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20:48 页码:8
2023年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优质14篇)
2023-11-24 11:20:48    小编:ZTFB

发表一篇总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心得。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收集整理的写作范文集。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一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1、非常小声的问一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2、你听到老师说的么?

3、大声的问这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4、学生用一般的音量回答后,老师说:刚刚我说的声音小了你没听见,现在你说的声音也不够大,同学们没听见,你大声一点!

5、在刚刚这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大、小、强、弱)板书强弱。

6、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用自己身体的部位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带发声、手掌鼓掌)。

2、今天我再次给大家带来了研究的器具:钢尺。

3、还记得怎样让钢尺发出声音么?

5、逐一分析实验任务的内容:怎样做到轻轻和用力拨动。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是指什么。注意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什么变化。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这两次实验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拨动时怎样避免发出另外的尺子撞击桌面声音。

6、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7、(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一)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板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出示音叉)还记得我们用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么,怎样能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9、那音叉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是不是也是遵循了刚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这个规律呢,我们来研究试试。

10、用吊绳子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演示音叉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1、(出示小鼓)有没有同学再来使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

12、小泡沫渣放到鼓面演示小鼓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3、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量、音量单位分贝)。

2、出示啤酒瓶。解说啤酒瓶中装的水多少的区别。这些瓶子敲击之后发出了高低不同的声音,你们猜测一下我刚刚是按什么顺序敲击的。

3、想要知道答案,我们来实践一下就知道了。谁要来实践一下?

4、哪个瓶子声音高,哪些较高,较低,最低。

5、有同学能用他身体的部位给我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么?

2、我们再用一个器具:橡皮筋来研究一下。怎样使橡皮筋发声大家还记得吧。

3、怎样研究呢,看一下你们的实验任务(出示课件中橡皮筋实验任务)。学生齐读任务。

5、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6、(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二)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板书: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震动越慢声音越低)。

7、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高低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高、音高单位赫兹)。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铁钉,同学们觉得敲打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么?

2、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

3、演示。

4、出示粗细不同的钢管,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呢?

5、演示。

六、学生表达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二

今天我要展示的实验内容是:《电磁铁》是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1课的教学内容,是“家庭用电”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是对电学知识初步了解后的一次探究,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电磁铁是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

二、实验目的。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希望通过次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动手做一个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不断深入钻研的科学探索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变化的因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选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讲解法。

三、实验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座、电线、回形针、大铁钉、打火机、毛巾、开关、小磁针、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卡等。

四、实验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遵循这些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魔术表演(利用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为了导入新课,我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一是用大铁钉去接触回形针,看它能不能吸引回形针;二是用自制的电磁铁去接触回形针,看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

我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到深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们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直奔主题,节省时间,为下一步的具体制作做好了铺垫。

(二)、观察实验、研讨探究。

1、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认识基本性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预期的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另外,它还是本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在指导学生做的过程中强调三点,一是绕线要按一定的方向,并且两端都要留出一定长度。二是两个匝数不同,分别为20匝和40匝。三是尽可能绕紧一点。结果,学生都成功制作了电磁铁。为下一步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方案的设计预设了伏笔。使本课难点的突破变得有迹可循,使学生的探究方向更加明确,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怎样研究?因为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及时引导,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第二步,故事引领,设计方案。我鉴于学生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理解比较肤浅,在设计实验方案前,讲述了一个科学家做对比实验的故事,并且着重讲述了他是如何控制变量的。然后利用准备好的两组材料,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科学家怎么做实验的,轻松设计出对比实验方案。

3、指导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按方案分组实验,记录结果,小组内交流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展示交流是我们实验教学最核心的环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手段。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展示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达成认知,真正体现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展示贵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交流,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生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他们是怎么展示交流的:(看视频)。

5、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展示,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补充,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出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巧妙引出伏笔,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利用科学小故事点拨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析思考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发展。

三、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1、比较电磁铁和磁铁异同。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值得高兴的是——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磁铁有两极,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怎样验证呢?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可课堂上时间有限,于是我鼓励他下课后可以组织同学一起探究,我也一直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

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3、谈收获、感想。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首先,我启发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能运用了电磁铁;接着,我依托多媒体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向孩子们展示了许多应用电磁铁技术的例子,如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选矿机、电铃、水位报警器等;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还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看到了这些例子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将来更好的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本环节的教学,我以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交流为主,这样,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进行发明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五、实验现象:

1、消磁过后的大铁钉无法吸起回形针。

2、通电后的大铁钉吸起了回形针。

3、断电以后,回形针从铁定上掉落。

六、实验结论:

在大铁钉上按照一个方向缠绕电线,通电以后可以让大铁钉带上磁性,制作成简单的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当线圈的匝数一定时,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当电池节数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大铁钉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带上磁性,实验前必须用火烧消磁。

2、电磁铁本身就是一个短路电路,因此通电时间不能过长,以免电线过烫而对手造成伤害。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队鼓、泡沫、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课前选好小组里的材料员和记录员。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点击声音1)这是什么声音?你说。。。生:雷声。

师:(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生:流水声、敲锣声、掌声。

师: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说看,你说。。。(多请几个同学说说)。

师:是不是这样呢?声音到底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1)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

师:(出示材料)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些什么?

生:鼓,钢尺,橡皮筋。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出示投影)。

师:(出示鼓)你来说说?生:用鼓槌敲(板书:敲打)。

师:(出示钢尺)这个谁来说说?生1:敲打桌子;生2:按在桌上往下拨。。。

师:哪种方法比较明显,可以吗?(演示)板书:压,拨。

师:(出示橡皮筋)这个谁来说说?生1:用弹得的方法。

师:老师觉得刚才用拉长后弹拨的方法可能会比较好。(板书:弹)。

(2)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

师:等会儿每个小组都有一份这样的材料,不过在活动中还要求每个组做好这样一份记录。(出示记录表)。

(投影记录表)。

不发声时的状态发声时的状态。

橡皮筋。

钢尺。

发声状态时的橡皮筋、钢尺和鼓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鼓、橡皮筋和钢尺,不发声和发声的状态,我们观察什么地方?(比如:敲鼓后观察哪里呢?)。

师:实验做好后请小组讨论一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活动要求,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要求)。

(3)学生观察实验,老师指导。

师:请小组材料员来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最认真。

教师随机指导。

(4)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师:好了,请材料员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师:我们先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给我们来讲解一下他们的观察记录结果。(及时给予鼓励)。

(请一小组的同学说老师板书,并结合全班交流)。

师:鼓不发声时的状态是?(像是平静的水面一样)。

生:不会动的;泡沫不会动。。。。。

师:发声时的鼓是怎样的呢?

生:泡沫在跳舞。。。。

师:泡沫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敲过了;。。。。因为鼓皮(面)在动。

师:鼓皮是怎么动的?

生:上下在动。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呢?

(师板书画图鼓得振动)。

同样的方法交流橡皮筋和钢尺并且老师板书画图。

师:刚才同学们也讨论过了,鼓橡皮筋和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在动,。。。。

师:其他小组呢?(请学生回座位)。

师:(观察板书)它们的动有没有规律,谁来形容一下。

生:都在上下动;来回动;。

师:(概括)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是这样吗?(板书)。

师:这样的运动师怎么产生的呢?

师:我们敲,弹,拨都是给了这些物体一个力,在力的作用下(板书)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取个什么名字呢?科学家们称它为振动。

师:在力的作用下,鼓橡皮筋和钢尺产生了振动,声音也就产生了。

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板书,箭头)。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师提问: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师:(出示音叉)这是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师:那它有没有在振动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2)(打出)活动内容。

师: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活动要求。(投影出示)。

师:按要求做好的小组就举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材料员上来取实验的材料。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

师:请材料员收好材料,放好音叉。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是怎样的?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呢?为什么?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是什么感觉?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呢?为什么?

师:音叉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三)小结提升。

师:总结一下,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生:我们敲打或弹拨等方法是为了用力让物体产生振动,而振动才产生了声音。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师:我们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哪里振动能找到吗?

师:手轻按喉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声音是从喉咙里的声带中发出的,声带是很薄的膜,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大喊大叫,要保护声带。要不然就发不出声音了。)。

2、师: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声音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3、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师:(出示锣)我在锣上敲一下锣就发出了声音,你知道锣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师:为什么我敲了一下马上停止,而锣的声音却能响很长时间呢?

师:谁有办法在老师敲完一下之后让声音也马上停止?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五)总结评价。

1、师生小结。

刚刚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评价。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

3、整理器材。

板书设计。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四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欣赏乐曲、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知道整个的探究过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为此设计了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实验探究、观察讨论、教学评价三个部分。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物体发声的录音材料,收集一些有关声音的资料。上课伊时,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此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所以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现在你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不能自己来制造声音呢?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这些物体事先准备好,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来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来的?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声音等问题。——揭示了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桌子上许多能够发声的物体,主要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同时适当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接着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实验。

(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你能使它们发声吗?

(2)、你能用不同方法使某一物体发声吗?

每个学生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活动。但是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应该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物体静止时都不能发声,对它们进行敲、打、吹、拨就能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步步深入。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五

为了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校领导联系了沂南县马牧池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早早起床,准备出发。为了学习,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离开了家。一路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真正体会到路途的劳顿,路边的美景令人感叹山区之美。但我们来到了马牧池中学的时候,我真正看到了山区学校的面貌,学校靠山而建,校舍较破旧。马牧池中学对我们的兄弟情谊浓厚,校领导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课改实践经验,他们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开展课改研究,向长城中学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思考研究,多次举行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扎实有效,更新教师的理念,解放教师和学生,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效果达到了高效。

当我走进课堂的时候,令我眼前一亮,教室内配备着多媒体,以及供展示的'小黑板。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评议交流。一起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展示交流充分。小组学习比较有效,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自然。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讨论。教师的备考充分,教学手段先进,使用了电子备课。对教材的处理到位,能放眼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实际驾驭教材。能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意了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学起点低,教学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当然,教学是存在遗憾的,如;,小组学习有效性不高,展示多,但是太乱,学生需环顾四周,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学生的展示欲望不高,显得被动,教室中粉笔灰尘飘扬。传统教学手段不受重视等,值得研究。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实际,我们既应该走出去学习他山之石,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专业化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又不能”邯郸学步”似的学习这个模式哪个套路,毕竟,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才是真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六

我选择了四甲班,上的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鼓膜的作用――小结。复习导入可以将前几节课学习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很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些器官是老师介绍其功能,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

从整个过程来看,思路是清晰的,并且复习导入也很好,复习前面的知识,自然引出今天探究的课题,本堂课器材的准备是充分的,也为这堂课注入了一点生机,简单明了的板书非常到位,只是遗憾的是还有一点点没有板书完。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体验耳廓的作用实验时,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听音乐盒的声音作对比时4,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教室的距离不够远,如果采取一些图片直观告诉学生怎么做,引导学生在课外比较空旷的地方做这个实验,效果应该会明显些,同时让科学课堂从课内也走向了课外,还可以节省一点点时间。今天我选择上课的地点是教室里面,所以实验巡视的时候有点困难,从这边走到那边的时候,不方便,现在主要是因为实验室还不完善,桌子少了,很多同学在一起会控制不住,实验室还没有电脑,有时候还是有点不方便,不过,我觉得应该更早地锻炼他们在实验室的纪律,所以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还一点:对着鼓膜模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示范的时候是用“啊”代替了讲话,似乎效果更明显,但是让学生分组做的时候,全班那么多同学一起发出“啊”的时候,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吵的感觉,可以建议地用背唐诗代替“啊”,这样会使声音和谐一些,让听众也能感受声音之美。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

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七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这节课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节课三个教学要求:1、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量、音调的区别;2、能够大胆猜想,音调高低与哪些具体因素有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计划,去按计划进行实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在探究活动中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观察到的现象和同伴交流,尝试科学探究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感受,创设情境,知道声音有音色的区别。

生活中的声音是各具特色、奇妙无比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听各种不同物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各具特色的声音。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认识到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声音有音色的区别。

二、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不同。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我设计了制造声音这一环节,即能让学生复习声音由物体震动产生这一知识,又为后面研究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奠定基础,让学生初步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材质的物体,大小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等都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探究并发现声音有大小的差异。

学生通过听两次鼓声,很容易感受到声音的强弱不同。即声音具有强弱不同得出“音量”的概念。这样安排要比用其他物体制造出的不同大小音量的声音教学效果好得多。让学生做发声活动(用各种打击乐器),让学生感知声音强弱跟什么具体因素有关。首先让学生先猜一猜“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小组设计实验。在学生边玩边悟的过程中知道声音的强弱跟力的大小有关,这一步只是一个浅层次探究,最后使学生在集体交流中上升为理论认识,“跟用力大小和距离远近”有关。学生经历了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真谛。那就是:科学就是在反反复复的实践中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的。

四、探究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具体因素有关。

这是这节课重点,也是这节课难点。

教学时先让学生听两段音乐,深切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再通过学生熟悉的钢管琴体会到声音高低不同的存在,知道声音有“音调”的不同。按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应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因为有了制造声音的经验,所以能猜出一二,接着同样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考虑到橡皮筋的粗细、长短、松紧的高低音,学生辨别有困难,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吉他,二胡,水量不等的试管和大小不同的烧杯。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验证出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大小、粗细、松紧、长短有关。学生的学习同样是在“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学得自主、主动。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八

一、探究过程僵硬,只是为了结论而探究。

新课标中,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即包含过程要求,又包含终结性要求,其中终结性要求为“了解”水平。而我没有仔细专研课表要求,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结论性传授,而忽略了过程性认知。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应培养其观察、描述实验想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的能力。我只做到了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框架松散。

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这节课中,在平时的备课环节,我过分注重详案的准备,直接导致授课时思路只有一条线,对于课堂的突发情况准备不足,很容易被学生将课堂拉偏。

三、教学语言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

首先是引言部分,没有详细的设计,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过渡,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下,直接讲授新课。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言,一是用词,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用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二是语气,声音过于平缓,没有侧重点,学生不容易分辨问题中的重点,又会造成理解错误,或是无法理解。

四、板书不规范。

板书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整体思路,由于备课过程中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导致板书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杂乱无章。还有对于一些要求学生熟记的内容,书写简单,不够详细具体。

五、总结。

经过袁老师的评课与分析,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很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于今后备课、教学的方法也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1.课前备课,首先列出知识框架,使内容稳固,层次分明。其次,对于问题的设计,提问语句的设计,可以找非物理教师听一听,确认语言描述准确,没有歧义,学生能够按照我的意愿理解问题。

2.认真设计课前的引言,并且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是为了提醒自己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3.对于探究过程,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

4.课堂小结一定要有,一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理的过程,二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整理归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九

科学概念:

1.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知道声音的强弱用音量表示,声音的高低用音高表示。

2.初步理解音高的变化是物体的振动快慢变化引起的,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越高;振动得越慢,音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发出不同音高的物体特点进行描述,通过对物体的振动状态进行分析,把振动状态和声音高低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片琴、4个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大小音叉各一个等。

演示材料:3个试管内装有不同量的水、铝片琴、啤酒瓶、音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两节课,我们对声音进行了研究,说说你对声音有了哪些新认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变化)。

1.刚才有同学说声音有强弱的变化,强音是怎样的?弱音又是怎样的?

2.你能发出两个强弱不同的声音吗?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3.声音的强弱我们用音量来描述,以教室里的广播为例。

板书:用力大声音强用力小声音弱音量。

三、声音的高低。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高的声音是怎样的?低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教师唱音阶。声音的高低我们用音高来描述。

3.用铝片琴研究声音的高低。

(2)老师发给每小组一个铝片琴和一个敲的棒子。ppt出示友情提醒:

请每个同学轻轻敲打铝片琴,不要影响别的小组,仔细听,12345671这个声音的高低跟铝片有什么关系?把你们的发现及时填写到实验记录。为什么要用相同的力敲?力的大小相同,说明声音的强弱怎么样?所以我们听到声音的不同主要就是高低的不同。

(3)学生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声音的高低与铝片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板书:铝片长声音低铝片短声音高。

4.用啤酒瓶研究声音的高低。

(2)每个小组4个啤酒瓶,让学生按照声音高低排排序,并用低、较低、较高、高表示不同的音高。

(3)学生汇报交流。

板书:水多声音低水少声音高。

5.用音叉建立声音的高低和振动快慢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敲一敲大小两个音叉。(提醒:每个同学轮流敲一敲,用相同的力敲音叉的上部,为了听得更清楚,可以听共鸣箱)。

(3)师生交流:大小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大的音叉和小的音叉振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吗?凭肉眼大家能看出来吗?(不行)。科学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试,并给它们作了标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音叉,你看到上面的数字了吗?(大音叉:256,小音叉512)这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资料。(音叉上的数字代表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256表示每秒振动256次,512表示每秒振动512次。)。

(4)可能还有同学不太相信,觉得光凭资料不让人信服。别急,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科学的检测软件,它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小音叉,看看是不是大音叉振动慢,小音叉振动快。(用音频软件检测大小音叉的振动快慢)。

四、应用拓展。

老师出示三个装有不容水量试管,现在不用敲的方法了,用吹的方法它也能发出声音。猜猜看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跟我们的猜测不一样,怎么回事呢?在我们学具袋里有5个长短不同的塑料管,同学们回家都去吹吹试试,有了新的想法明天来告诉老师。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十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队鼓、泡沫、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课前选好小组里的材料员和记录员。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点击声音1)这是什么声音?你说。。。生:雷声。

师:(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生:流水声、敲锣声、掌声。

师: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说看,你说。。。(多请几个同学说说)。

师:是不是这样呢?声音到底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1)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

师:(出示材料)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些什么?

生:鼓,钢尺,橡皮筋。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出示投影)。

师:(出示鼓)你来说说?

生:用鼓槌敲(板书:敲打)。

师:(出示钢尺)这个谁来说说?

生1:敲打桌子;

生2:按在桌上往下拨。

师:哪种方法比较明显,可以吗?(演示)板书:压,拨。

师:(出示橡皮筋)这个谁来说说?

生1:用弹得的方法。

师:老师觉得刚才用拉长后弹拨的方法可能会比较好。(板书:弹)。

(2)学生观察实验,老师指导。

师:请小组材料员来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最认真。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师:好了,请材料员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师:我们先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给我们来讲解一下他们的观察记录结果。(及时给予鼓励)。

(请一小组的同学说老师板书,并结合全班交流)。

师:鼓不发声时的状态是?(像是平静的水面一样)。

生:不会动的;泡沫不会动。

师:发声时的鼓是怎样的呢?

生:泡沫在跳舞。

师:泡沫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敲过了;因为鼓皮(面)在动。

师:鼓皮是怎么动的?

生:上下在动。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呢?

(师板书画图鼓得振动)。

同样的方法交流橡皮筋和钢尺并且老师板书画图。

师:刚才同学们也讨论过了,鼓橡皮筋和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在动。

师:其他小组呢?(请学生回座位)。

师:(观察板书)它们的动有没有规律,谁来形容一下。

生:都在上下动;来回动。

师:(概括)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是这样吗?(板书)。

师:这样的运动师怎么产生的呢?

师:我们敲,弹,拨都是给了这些物体一个力,在力的作用下(板书)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取个什么名字呢?科学家们称它为振动。

师:在力的作用下,鼓橡皮筋和钢尺产生了振动,声音也就产生了。

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板书,箭头)。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师提问: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师:(出示音叉)这是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师:那它有没有在振动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2)(打出)活动内容。

师: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活动要求。(投影出示)。

师:按要求做好的小组就举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材料员上来取实验的材料。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

师:请材料员收好材料,放好音叉。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是怎样的.?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呢?为什么?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是什么感觉?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呢?为什么?

师:音叉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三)小结提升。

师:总结一下,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生:我们敲打或弹拨等方法是为了用力让物体产生振动,而振动才产生了声音。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师:我们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哪里振动能找到吗?

师:手轻按喉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声音是从喉咙里的声带中发出的,声带是很薄的膜,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大喊大叫,要保护声带。要不然就发不出声音了。)。

2、师: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声音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3、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师:(出示锣)我在锣上敲一下锣就发出了声音,你知道锣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师:为什么我敲了一下马上停止,而锣的声音却能响很长时间呢?

师:谁有办法在老师敲完一下之后让声音也马上停止?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五)总结评价。

1、师生小结。

刚刚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评价。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

3、整理器材。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声音的变化》一课是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声音在音调高低和音量大小上的变化。学生在之前也学过有关对比实验的知识,做过相关的实验,并且学生已经具有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课与以往对比实验的不同在于本课是研究两个变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说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等。

2.教师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自制课件等。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在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自然的具体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一环节,因为对于音乐常识较弱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分辨声音的高低是个难点,特运用app应用来辅助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的有益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对于机器的`使用,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孩子的知识全面性。全面提上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

【师】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生】有大小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大声说)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老师好!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分开讲【生答】。

分组实验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ppt)。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ppt)。

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师】。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

1.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2.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1.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2.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1.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2.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10min。

【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ppt)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板书。

(二)声音的高低。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生答】【生答一个教师弹一个】。

【师】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指着黑板)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板书音高)。

【板书】。

音高:高、低。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ppt微课)。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2.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3.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4.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1.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2.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

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3.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一一解答)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把其中一组做完实验的器材拿上讲台)铃声提示坐回原位。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我们发现物体,声音;物体,声音。

【板书】高(小、短、细)。

音高。

低(大、长、粗)。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振动快,声音高;(师板书慢)。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师】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平板电脑,(温馨提示):平板电脑属于精密仪器,需轻拿轻放。开始演奏!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教学背景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本节课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就越低。

2、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找出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利用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进行试验,找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探究尺子长度和音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把六弦琴。

动画:尺子振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谁会敲鼓?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2、提问:这些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不同?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4、、出示一把钢尺(或塑料尺),提问: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提醒学生拨动尺子时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5、怎样让尺子发出音量不同的声音?

1、出示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的要求:

用你们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描述。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开始实验活动,仔细倾听和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学生对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进行预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他们的预测。

2、实验方法:

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从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每个小组领取一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与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着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3、分小组实验。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绷紧时,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皮筋松时,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

(三)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1、尺子怎样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尺子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是这样吗?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把预测结果天道记录表中。

3、交流预测情况,并说出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实验要求:要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变化和观察到尺子振动频率的变化,还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6.整理数据。

请各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

四、总结。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声音高;物体振动的慢,声音低。出示尺子振动的动画。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在教学的过程,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月球的宇航员在月球面对说话能够听见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的好的,因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猜想,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回答。有的学生能,有的不能。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我想现在的孩子读书读的比较的多,因此学生就会更好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在下面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很是自然的想到了空气。那么空气是否传播声音呢?这个实验的设计我是首先做了个书上的演示实验,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蜡烛被震灭了。然而这个实验只是说明音乐有能量,而且声音的振动引起空气振动,从近及远的传播的。下面有设计了将闹钟在钟罩里罩住,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理解空气能够传播的声音的。

在学生实验验证了空气能够传播的声音的之后,我顺便提出水能够传播声音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设计怎样验证这样猜想。在这个时候,我们同学们将闹钟封上塑料袋放入。学生能够非常好的感受效果。这样实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的人为在各个小组都能把材料备齐效果会跟好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准备材料。这样的学生才能够体验实验的乐趣。

在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学生做的也很好。

现在我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小组的合作的问题。学生能够在小组的更加的积极一些会更好的。因此我想在需要对于学生分组积极的调整,同时对于那些不积极的学生的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作用,体验自己在小组内学习乐趣。

四年级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声音的变化》一课是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声音在音调高低和音量大小上的变化。学生在之前也学过有关对比实验的知识,做过相关的实验,并且学生已经具有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课与以往对比实验的不同在于本课是研究两个变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说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等。

2.教师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自制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在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自然的具体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一环节,因为对于音乐常识较弱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分辨声音的高低是个难点,特运用app应用来辅助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的有益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对于机器的使用,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孩子的知识全面性。全面提上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

【师】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生】有大小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大声说)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老师好!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分开讲【生答】。

分组实验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ppt)。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ppt)。

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师】。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

1.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2.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1.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2.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1.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2.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10min。

【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ppt)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板书。

(二)声音的高低。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生答】【生答一个教师弹一个】。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师】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指着黑板)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板书音高)。

【板书】。

音高:高、低。

3.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探究。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ppt微课)。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2.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3.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4.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1.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2.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

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3.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一一解答)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把其中一组做完实验的器材拿上讲台)铃声提示坐回原位。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我们发现物体,声音;物体,声音。

【板书】高(小、短、细)。

音高。

低(大、长、粗)。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振动快,声音高;(师板书慢)。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平板电脑,(温馨提示):平板电脑属于精密仪器,需轻拿轻放。开始演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