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06:07 页码:12
最新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精选11篇)
2023-11-11 05:06:07    小编:ZTFB

自我提升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先梳理好需要总结的内容和重点。请大家参考以下总结范文,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一

岁末年初,年轮加圈,春节依旧。

灯笼,新衣,鞭炮,春联,年夜饭……“年”的图景,带着新春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人们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过着过着,就到了年关。经过了无数次的轮回,猛然觉得年已不再所轻,于是勾起了“世事沧桑心事定,脑中海岳梦中飞”的梁启超的诗句。记忆中的乡村春节,就在这样的喜庆里辞旧岁,迎新年;别严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总是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荡,明媚而温暖,让农人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年轮上的乡村春节,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年关将近,拣拾童年散落的记忆片段,接着春节生活的多姿画面,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节的意义,只觉得春节就是用来尽情享受的:人们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关与农活脱离,穿得干净漂亮又无需劳作弄脏弄旧的新衣;红红的对联为山村的热闹增添了欢乐的喜气,从中感受的人们日子的红火、温暖与幸福,给人一派明媚,表达了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春节总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有再多的钱不想去挣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边去了。春节让漂泊的心开始寻找家的港湾,让家在人的心里有了分量,于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拼命往家赶;于是有了春运的高峰,有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倚在门边翘首期盼阖家团圆身影。年告诉我们,春节就是家人团聚,充满天轮之乐的时间概念,它是家的守护神,诠释了家对人的全部意义。

春节是一个大的舞台。如果说新衣是迎宾曲的话,那么守岁则是这舞台上的谢幕舞。乡村的春节,冬去春来,农人们歇了农耕,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火塘,守着年与年交替的那一刻,谈论生活的炳恼,谈论工作的艰辛,也谈论一年的喜悦与收获,那情景里有祈祷,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们,随着时间的更迭,随着物质的充裕,把守岁的内容变成了春节的联欢晚会,不再谈论五谷丰登的话题,不再商量来年的庄稼要种什么样的品种,而是盯着电视屏幕,怕错过了赵本山的相声,品不够宋祖英的歌喉,观不够杨丽萍的舞蹈……有时,电话也会骤然响起,让精彩的晚会受到打扰,那是亲朋好友带来的新春祝福。

身影。其实,春节就像一本代代相传的曾经厚重的书,封面还是那个封面,当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最初的内容。当我们记起团圆、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关于春节的繁缛礼节,我们就会发现春节是一种圈腾,它依旧神圣地站在岁月深处,流淌着延绵的血肉亲情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二

按照家乡的习俗,过年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之一,也是家长们忙碌的一日。许多地方有着一些不同的习俗。我从懵懂的小孩到如今三十几岁的大人,对过年的习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记忆。

过年,首要的习俗是“掸尘”,也叫“扫尘”,“除尘”,“除残”,“打尘埃”。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在记忆中,爸妈通常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家具全搬出家外面。他们把家具彻彻底底清洗干净,把屋里屋外的屋顶和墙壁全部擦拭一片,除去蜘蛛网,除去尘土。他们还把地板拖得洁白亮光,把厨房整理得整洁又舒适。然后,他们把家具搬回原位,认认真真地摆好,等待着过年的到来。

按照习俗,每家每户都得买新衣服。过年前,许多人都回家过年。街道上人来人往,走街逛店。商品琳琅满目。衣服款式多种多样,设计新颖独特。家里人总是选了又选,选了多时,才选出一件件合身合体的,颜色配搭的,时尚流行的衣裤。然后,人们高高兴兴,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过年,每户人家都得买年货。吃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样样俱全,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鸭肉、鸡肉、鱼肉等多种多样,可以有蒸、炸、焖、炖等等各种煮法。总之,过年食物充足,储存丰富。日子火红,时光美好,从侧面可以看出,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过年那日早上,先得“祭灶”,即拜灶王爷。这是一件在我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把他写在红纸上,两旁写着“上日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报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灶王爷”后,人们就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人们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一桌的菜肴,恭请“土地爷”到来。让“土地爷”吃饱喝足,保佑新春风调雨顺,让粮食丰收,家畜兴旺,免灾免难,保佑全家人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中午,是“祭祖”的时候,同一宗族的人们把家里的美味佳肴、美酒佳酿奉上,摆满好多块“八仙桌”。酒菜形形色色,丰富多味,包括各种各样的水果。由于人多户杂,祭祖的时间一般较长。人们放鞭炮放烟花,烧金纸银纸,合掌叩头,礼拜祖先。人们聚在一起,真是热闹非凡。这让人感到了过年的喜庆,亲人的团聚和节日的吉祥。

晚饭,也就是年夜饭。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会餐之一。家家户户都摆上了丰盛的饭菜,放上了好酒。人们吃着大鱼大肉,喝着上好的白酒或葡萄美酒。人们又吃又喝,全家人一起聚在一块,喜气洋洋的,一起庆祝过年,一起共度一年一次的好日子,一起欢颜笑语,预祝来年过得更好,日子更加丰裕。

当时钟走到快十二点了,在家乡里,四处响起的鞭炮声和烟花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新春的到来让人心沸腾,让热情飞扬,让激情铺展。人们一起欢迎新春的到来。

过年,人生一次又一次畅快之事。年轻的变得逐渐懂事,长大成人。年老的因过年心情愉快内心变得更年轻。过年,年年在庆贺,年年有喜悦,年年有新意,年年让人兴奋,让人自信。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三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欢天喜地的节日。每逢春节的老老小小都忙起来,热闹极!

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以前除夕夜都是姑姑到我们家来一起过春节,而今年我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在小年夜晚上凌晨1点多钟一起乘火车到爷爷老家去过春节。当时,那叫一个困啊!眼皮睁都睁不开,没有办法,我只好拿一盆冷水洗脸,硬是把瞌睡虫给赶跑。要知道我从来没有这么晚还没睡觉。最可笑的是,除夕夜那天因坐火车太累,春节联欢晚会没看多少就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爸爸问的头一句话就是:“你昨天夜里12点有没有听到鞭炮声?”我听以后纳闷极,“根本没有放鞭炮的声音!”这一回,连妈妈也笑。爸爸接着说:“昨天那鞭炮声音就像打仗一样,这么响的声音你都没听见,真像一头死猪。“听这话,我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

在老家期间,最让人感到新意的就属拜祖宗和平安神。这可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街道上到处都有跪地拜神的人。突然,爷爷叫我赶紧往前看。哇!原来有一户人家在小汽车前面拜起来。接着,我们又陆续发现许多户人家都在小汽车前拜。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在拜“车神“,让”车神“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在老家期间,我还足足地过一把玩鞭炮的瘾。我和两个哥哥一吃完年夜饭就奔到屋外放鞭炮。一开始我不敢放,但看到那两个哥哥放得那么好玩,心里便开始发痒,也想试一试,可一拿到手上,刚才壮的胆子又不知跑到哪里去,就这样费劲几番周折,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一个鞭炮。这可是我第一次放哦,心里不禁得意起来。玩着玩着,胆子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和两个哥哥玩起火。我们找一个易拉罐,每人拿一把“火焰棒“开始烧起来。只见东东哥哥把一把“火焰棒”全塞进去,顿时一团火便从易拉罐里喷出来,我们吓得连忙退后几步。我们拿起易拉罐抖抖,顿时“火焰棒”烧成的灰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

这次的春节真是过的与众不同。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又画上一道彩虹。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四

在我们这里,对于商人来说,腊月二十九才算是真正的春节,而对于我们小孩来说,二十一的大集就算是春节了。

腊月二十一大清早,卖鞭炮的,卖春联的,还有卖年货的,早已在大街上摆好了摊。我们小孩就高高兴兴地到大街买鞭炮,大人们忙着给我们买新衣服,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不过,大人们不会买任何年货,因为他们觉得二十一还太早,何况店铺到二十八或二十九才关门,早着呢,不急这一会儿。

该过小年了,我们这里不像北京那么隆重,我们这里二十一这天全家要吃一顿小的团圆饭,这时有的家庭就买年货了,小孩们的鞭炮早已装满箱子。糖、瓜子什么的也已经买好,颇有几分春节的味道的了。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的店铺关门,无论你离开家乡多远都要回家。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贴福字、贴春联、贴年画……晚上灯火通宵、烟火满天,门前堆起柴、木头等易燃品,把它们点着了,邻居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在一起近似疯狂的放起自己心爱的鞭炮,一阵阵的爆竹声奏响春节的圆舞曲,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初一的时候,家家户户登门拜年,小孩子们兴奋地收着压岁钱,大人们痛快的给压岁钱,上午拜年,下午大家就都休息了。从初二开始走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家乡的春节真热闹,而且还能领压岁钱,哈哈!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啊!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五

自己来到单位上班之后,年的喜庆气氛依然很浓,春节过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就是元宵节,很多地方到了元宵节的时候有很多活动仪式。

今年的元宵节不同往年,自己回到了北方的家乡。关于家乡元宵节的很多活动仪式自己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去年这个时候,记得那时自己还就是在南方,元宵节南方庆祝方式不同北方,那里兴盛的就是烧香拜佛祭奠神明,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着香案贡品,很就是庄重神圣,而北方最出名的还就是秧歌,锣鼓喧天,服饰绚丽多彩,有时整条街都能看到排着长队的男女老少都在扭秧歌。每个地方都就是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人情的,节日里也隐含着大家内心对平安健康吉祥的期许。关于南方自己在春节和元宵经历的一些趣事,曾经也写过表述的文章,这里也就不再多提。

关于元宵的典故有很多,比如,为什么要吃元宵,后来元宵为什么叫汤圆,还有一些文人雅士进行猜灯谜等等的活动,为什么要去庙里烧香,很多的讲究说法,很多朋友也都很了解,以下我写的就是一个元宵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就就是转九曲。因为这也就是自己第一次参与,昨天也有朋友问过我,关于九曲的说法。自己曾经的简单的听说过,按照自己的理解就就是一种阵法,易学中有八门就就是:生死景休开杜惊伤.这里的九曲当然不就是和八门有一定的联系,但就是把这种布局弄成一种仪式活动,确实很有趣味。

转九曲,俗称“观灯”,元宵也叫观灯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图形中进行活动,具有独特风味和趣味。据说转九曲可以消灾免难,永驻太平,会给人带来吉祥平安,活动历久不衰,陕西安寨一些人民的喜爱和参与。

九曲盛行于延安、榆林等地区。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后举行,古历就是一种祭祀老子的宗教活动,有许多迷信讲究。现在人们相信科学,不相信神灵了,只把“转九曲”作为一种娱乐和健身的体育活动。因为九曲所走的路段很长,算起来距离最少有一公里,九曲十八弯,没有重复的路径。走向也各不相同。转九曲只能顺着围墙顺序前进,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也不准转弯抹角。看着离出口很近,走起来的话,你可能围着中心的台柱要转好几圈。路径两旁的围栏上都摆着蜡烛点燃的明灯,明灯四周用纸包着,刚新婚不久的夫妻,想许愿生一个孩子,可以把这一盏灯带走,可带的途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让里面的灯熄灭掉。如果你就是未嫁未娶的青年男女,也可以带一盏灯出来,需求一份好的姻缘。转九曲途中会有中心台柱,到了的时候,用手摸一下柱子,许下自己的愿望,等到转出九曲再去敬香,那么许愿就完成了。所谓心诚则灵,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很多许愿成功的人便会来这里还愿,为神明烧香纳贡。

等到转完九曲出来出口的时候,前方就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面有耍龙舞狮的,也有踩高跷表演的,还有排列整齐的秧歌队,天空中不时绽放出绚丽的烟火,拥挤的人群让这里显得热闹非凡。

元宵一过完,这个年也算就是过完了,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开始步入正轨。工作还得继续,生活的路还得向前。自己朋友的微信圈里,很多朋友也在晒出今天元宵节自己充实快乐的一天。有的就是陪朋友聚会的,有的就是看庙会花灯,也有的就是去猜灯谜的。总之这个元宵身边的朋友都过得很就是开心。相信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也会过得开心幸福。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六

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大人和小孩都放下手中的任务,为过年做好准备。

接近春节时期,家人们从市场上买回一些香肠、腊肉。那一节节香肠,一块块腊肉,无不勾起食欲。看到这食物,我口水都流三丈长,真想大口大口吃起来,那香肠、腊肉,任谁看都会大吃一斤。可想而知,吃一口便能回味无穷。

到新一年,人们总会打扫自己的家,除去旧灰尘,让一切变成崭新的。大人们拿着一把30多厘米的扫帚,像涂油漆那样扫着墙壁,在那之前要用一些旧布遮住家具,不让它们受到侵袭。不知不觉中,这做清洁成为一种每家每户都参加的比赛,看谁能把自家打扫干净。

送灶神是我们这的传统习俗,每年都在灶屋烧一些纸,把灶神送往天庭,让他向玉帝汇报家庭情况。

每年街上都挂有彩灯,有苹果形,有流星形,还有五角星形……这些灯在晚上会闪烁出绚丽的光芒,使街上焕然一新,放眼望去,能看到一片灯的海洋。

到正月初一,人们走亲访友、祭拜祖先。最多的是和亲戚在一起吃团年饭,吃汤圆预示“团团圆圆”,吃鱼也预示着“年年有余”。小孩子最期待的是压岁钱,可以用压岁钱买东西,对他们而言,没有压岁钱就无法喜气洋洋国新年。这一天,路上车辆也增加几倍,川流不息的车表明在外地的人纷纷回家乡。

正月十九后,人们又该忙活。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七

听着门外的烟花炮竹,噼啪作响,内心一阵焦灼混乱,门外传来别人的笑语、问候,感受洒满祝福的空气,温馨如潮,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妖娆的飞舞,寂寞的破灭,突然鼻尖酸楚,泪眼朦胧,此时的我何尝不是那散落了一地落寞的烟火啊。

突然很想听歌,想起一句话,“歌曲是有生命的,是有实实在在的情感的”。心境造成了心理上的倾诉,发现好的歌曲好的声音让那些不能言语的情绪找到了出路。释放情感,化作几行默默的眼泪,几行浅浅的微笑,漂泊的心灵得以慰藉,心绪跃出身体飞速穿过时空,情感又一次得到重生。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内心早已澎湃,无法遮掩的软弱早已真实的暴露。

爱是最神奇的花种,随时播撒,随时开花。种子可以飞到日涯海角,叶子最终都要归根。离开,远走他乡,有多少的无奈和唏嘘在无尽流露,陌生的都市里,逃避遥望家乡的方向,习惯流着泪等候一生不变的虚无,背井离乡独自单飞的儿女,又何尝不思念自己的家乡,不思念自己的父母呢?无奈的把自己遗忘在异乡的午夜,思念一下家人,梦一梦自己的爱人,缓解下一个人的惆怅,把所有的心思掩埋在这热闹的城市里。

忆相逢,盼相逢,几度魂梦与君同。爱,深爱。但已然破落的花儿该如何绽放?强颜着笑,用微笑遮盖哭泣,用微笑代替那些盐水,用心来经营每一个梦。在遥远而陌生的地方,种下情愁,打着爱情的名义,把自己放逐到寂寞里流浪,放弃渴望的相见,心碎也只能不言也不语,割舍期盼的相拥,幻灭在黯然忧伤的朝落。借用一段文字:那场本该下的雨,却突然放晴;那场本该轰烈的爱,却在烟花灿烂时熄灭;那场本该了断的情,却象小草一样坚挺。不是我们不懂得珍惜,只是时间让我们错过,那就是无期。

一个人的春节,没有问候,没有欢乐,没有温暖。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八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是靠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爷爷奶奶离世后,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们的坟前祭奠,此时我除了惭愧还是惭愧,又是多么的想回到故乡,走到他们的坟前,以此洗礼哀思,以最近的距离梦回儿时。

在坟头喊一声爷爷奶奶,双膝三磕头、双手对坟朝天三作仪!春节,我来到了他们的旁边,曾经——曾经——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记得儿时有一年春节,爷爷带着我去给未见过的姥姥上坟,岁月的变迁坟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地方。这苍凉伤残的时空在世间流转,如今我要给爷爷奶奶上坟尽孝,假如时光让我选择留在儿时,我宁可永远不长大,也不愿有今日!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九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小妮要花儿,小孩要炮儿。老头要衣裳,老婆打急慌。”这是儿时我和小伙们最爱唱的歌谣。在欢快的歌谣声中,我急切地盼望着新年快些来到。在我无忧无虑的童心中,新年,是一年中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光。

暖洋洋的房檐下,母亲坐在凳子上,手中忙个不停,面前的大竹筐里堆满了针线活。记得那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一家人的新棉衣新棉鞋在春节到来之前都要赶制出来,可这个时候也真是我们这些小伙伴最开心的日子。

(一)肉味留香童心梦。

晚上,我家的饭桌上就多出了一碗用猪油爆炒的白萝卜丝,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笑呵呵地说:“小馋猫,慢些吃,明儿多买几斤肉,春节时让你们吃个够。”不大一会儿,一碗比平时多了些荤腥的白萝卜丝就风卷残云般地被我们吃完了,可母亲的话却飞进我的心里开了花。吧嗒着留有肉味的小嘴巴,盼望着有肉吃的新年快些来到。梦幻中,一个热气腾腾的夹肉馍飞到了我的眼前,诱人的肉味在鼻尖上萦绕,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儿时对肉味的向往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中难得吃上几回肉,偶尔吃了一回肉后,肉味就会在嘴里留香好多天。对吃肉的欲念只有使劲地攒着,以待在春节时痛快地过把瘾。

(二)货郎挑里乐新年。

“咚咚呛,咚咚呛”,一阵子拨浪鼓声响过,“找头发换针——”一声浑厚响亮的声音过后,家家户户的柴门就会“吱嘎”地应和着。老奶奶扭着小脚出来了,大娘大婶子风风火火地也赶来了,俊俏的姐姐们也互相招呼着走来了。就像电视里播放的快镜头,刹那间,人们就把货郎挑子围个水泄不通,忙着挑选着自家过年的东西。

我从拥挤的缝隙间使劲地往里钻去。

哇——货郎挑上的东西真多:一朵朵色彩斑斓的绒花在青竹条上颤动着,一根根五颜六色的头绳齐刷刷地在白亮的铁丝上飘动着,一块块花红柳绿的梨膏糖在精致的盒子里憨实地躺着。货郎挑上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堂的货物。

老奶奶拿着用头发换来的针线满意地走了,婶子拿着用旧布鞋换来的梨膏糖开心地离去了,大姐姐拿着用两只鸡蛋换来的蝴蝶发卡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把这朵粉红的绒花给我,再拿两根红头绳。”是母亲来了,她拿着一大团旧布头对货郎说道。

“绒花是你的。红头绳是你姐姐的。春节时再戴上。”母亲笑吟吟地对我说着。

“我也要妈妈给我买花戴。”我的小伙伴美君向家中跑去。

(三)烙馍麻糖卷甜梦。

妈妈把一根香甜酥脆的`麻糖卷在又薄又软的烙馍里,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拿着就咬……“哎哟——”我的手一阵疼痛。我睁开眼一看,手里的烙馍麻糖不见了,可指头上却留深深的牙印……原来是美梦一场。

岁月消磨去了好多的印痕,可这个梦境却难以从我的内心深处抹去。

(四)桃符余庆喜盈门。

“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门上有。”……。

我和最要好的小伙伴莲英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牵着手在我们两家来回跑着,看大人们贴花花绿绿的对联和窗花。我也拿着一幅短短的对联贴在了莲英家的堂屋门上,正当我俩满意地欣赏着门神下我们贴好的对联时,只听到莲英她父亲急切地喊着:“丫头,快揭了!你们怎么把‘六畜兴旺’贴在了堂屋门上?”

我一脸的迷惘。“丫头,去,贴在我家的牛圈里。”莲英她父亲笑着命令我……。

此后的每年春节贴对联时,这件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让我忍俊不住地笑出声来。去年,我还向儿子讲起此事。我和儿子的笑声给庭院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五)除夕欢歌美梦多。

吃了大年夜的饺子后,就是我们姐弟三个最幸福的时刻了。母亲像变魔术似的从柜子里拿出我们梦寐以求的过节礼物——头花、红头绳、新棉衣、压岁钱。我们欣喜若狂地接过母亲递给的礼物。我和姐姐乖巧听话,得到了五角压岁钱,弟弟比较顽皮也很知足,拿着母亲给的四角压岁钱欢跳着就去找邻家的小伙伴炫耀了。

为了明天春节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靓丽,我和姐姐把新棉衣先来个热身试穿。穿上合体暖和的新棉衣后,我和姐姐就欢天喜地的争着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姐姐的把红头绳系在两条发辫上,“扑棱棱”,发辫上霎时盛开了两朵鲜艳的红花儿。花儿人面相映红,瑶池仙子也羡慕。姐姐真美!姐姐把一朵粉红的绒花戴在了我高高翘起的独辫上,乐得我屁颠屁颠地在屋子里扭来扭去。

“新年好啊,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和姐姐边歌边舞,乐得爷爷捋着花白的胡子呵呵直笑。欢快的歌声携着开心的笑声飞出了我家的屋子,飘飞上了大年夜那深蓝的夜空上,乐得漫天的繁星也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之中了。

(六)元日新阳好梦长。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来做大梁,我长长来穿衣裳。”记不得我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顺口溜,听说,春节那天鸡叫头遍的时候起来,抱着椿树,脚不能挨着地面,闭上眼睛,默念三遍,就会灵验。来年的个子就会“嗖嗖”地往上直窜地长。

我当时就默记在心。在同龄的小伙伴们中,我的个子也不是算低,但我还想长得更高些,偶尔得到了这个迅速成长的“秘笈”时,我喜不自胜,暗下决心。在那个年夜的晚上,临睡之前,我专门到西墙下的那颗大椿树下熟悉环境,并把它周围的柴禾清理干净后,我才安心地去屋子里睡觉。

我躺在被窝里唯恐睡着了误了时日,就睁着眼睛支楞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喔喔——喔喔——”迷迷糊糊中听得一声鸡叫,我登时来了精神了,立即穿好衣服就悄悄推门走了出去。夜又黑又冷,深蓝的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泛着清冷的光辉,一阵刺骨的冷风拂过,我哆哆嗦嗦地缩着脖子快步地来到了大椿树下。我抱着大椿树,脚不挨地嘴里念念有词地默诵着“椿树王,椿树王……”默诵完三遍后,手脚冰凉的我赶紧跑进了屋里钻进了被窝里。我满意地合上了困顿的双眼。梦里,我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小朋友们都在仰着头羡慕地看着我……我甩着油亮的长辫子,学着《红灯记》里小铁梅的样子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不相认……”

欢乐时光,留在了童年,幸福之花,开在了童心。好想好想让时光倒流,牵着童稚的阳光,踏着儿时的梦幻,走进天真无邪的元日里,去迎接那溢满着快乐幸福的每一轮蓬勃的红日…….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十

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室内的鲜花热闹的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香气就差召来蜂蝶了。

看到这些,满心喜欢。

走进一月,其实春天在我看来已经提前来到我的生命里。

走进新的一年,时光老人已经准备好待翻的日历,那每一页上上都精心绘制着动人的画面,温暖如春,火热如夏,凉爽如秋风,纯洁若白雪。

时光老人站在时间的流里,慈祥又不失严肃地对我说:“慎重的写好每一页吧!”

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撒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若是仅仅喜欢莲花或雏菊,可绝不要播撒上牡丹之类的高贵品种。否则那于开花之日应该会是望花兴叹了。

“衣服脏了要洗,常洗的衣服不脏;心灵脏了也要洗,常洗的心灵同样不脏……衣服越洗越旧,心灵越洗越新。衣服可以换新,心灵则只能自新。”

“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这些接地气的话语,是林清平先生的《禅眼看世界》里的句子,宛若父亲兄长般地教导款款入耳入心,又使禅眼禅语平实无华到一如自家院落中的菩提树。

时光老人正看着我们修行,心灵要时时自新,要学会时时看看自己走的道路。

新的一年里我们总会对自己许下很多美好的祝愿,譬如快乐,健康,家人幸福,多挣钞票,职位升迁,买房买车等等。

我的祝愿是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做人善在先,做事须认真,爱心化春风,温暖身边人。微笑写在脸上,真诚装在心间。祈祷世界上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灾难,唯有平安!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一天读书,写作,去锻炼,让自己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健康。

做一个有信念的人,背起行囊,开始涉足更远的风景,遇到再大的困难,流再多的汗都不言后退。

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温暖日渐冷漠的世界,火柴虽小,但足以照亮一方黑暗,擦亮夜行者的眼。

岁月可以改变容颜,但却可以丰盈心灵,一年又一年,心灵之树应该会越来越茁壮,参天耸立。

让有缘同行的你我一起肩并肩,走进流金岁月,听震颤心灵的时光音乐,赏更美丽的人间风景。

春节的散文诗范本篇十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节如约而至。回乡的、采购年货的、走亲访友的,京城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看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有起有落。有时好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好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这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

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留传至今。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变数,赋予我们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节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乐的事情。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新年伊始,时光向好,那就让我们怀揣美好,放飞希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