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08:30 页码:11
最新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汇总8篇)
2023-11-18 10:08:30    小编:ZTFB

总结要具备客观性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特点,避免敷衍和过于主观的情绪色彩。在总结时要谦逊、追求真实,不夸大和美化自己的成绩。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一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则要忙于家务和农活,奶奶去世的早,大多数时间都是爷爷带着我。

不同于一般的农村老汉,他总是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人长的也高大,腰不弯背不驼,国字脸,眉清目秀,面色红润。据说年轻的时候帮人在饭馆卖饭,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所以老了还能有这么好的身体。

他善于交际,常给我说一些出门在外待人接物的讲究。遇到外地人,他总是很热情,他会用一种奇怪的口音和对方说话,说是这样说外地人才能听得懂,我敢断定那不是普通话,好像有点河南话的味道,是不是还存在另外一种通用语,爷爷已去世多年,这个问题也没法弄清楚了。

他会做饭,最拿手的是做旗花面。每次母亲出门不能在家做饭,就把我交给爷爷管,爷爷便会做饭给我吃,他做的面和母亲做的明显不同,母亲做的面浓汤浓水的,以细长面为主。爷爷做的面汤比较清澈,以斜方形面片为主,他称为旗花面,别有风味,也很好吃。

爷爷带着我,后来还要带上我的妹妹,他给我们讲故事,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当时也认真听了,现在却记不清。倒是有两个故事记得比较清楚,大概是他讲了好多遍的.,我后来也会讲,我每次讲的时候连语气和用词都和爷爷一模一样,觉得只有这样讲,才能讲出那个故事的味道和感觉。

后来我长大了,上学了,不用像个影子似的老跟着爷爷,但一有空爷爷还是会叫我,让我跟着他一起干一些农活,用架子车拉个粪啊柴啊的,他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他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一些世事,我心不在焉地,有兴趣的听了,还要追问一些,没兴趣的听了也不坑声,权当耳旁风。

记得有一年农忙时节,我把架子车借给了别人,他着急用,找不到车就开始训我,我没办法,就找到别人田里,把车子硬是要了回来,还是他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这次却不是和颜悦色的说世事给我听,而是一路骂来,我只有默默地跟在后面帮推,他骂了一会儿气消了,又笑起来夸我,说我从不和他顶嘴,是个乖孙子。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了,爷爷生病直到病故,我都没在身边,等我回家时刚办完爷爷的丧事,家人告诉我,爷爷临死前喊了我的名字,我听了不禁伤感万分。

爷爷在我童年的岁月里留下太多的印记,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印记却越来越模糊了,仅以这些残存的记忆,纪念我的爷爷吧。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二

近年来,宫斗剧方兴未艾,红的刺眼。看罢宫锁心玉,又见甄嬛传。一时间,娘娘、小主充斥荧屏,时不时就看到这样的镜头:主子一声怒喝,一大群奴婢、奴才颤颤巍巍地伏地哭喊“再也不敢了”。

跪,在封建礼制中是一种常规的礼仪。臣跪君,子跪父,民跪官。皇帝作为天子,则受天下人的跪拜。可即便是皇帝那副最宝贵的膝盖,也有不得不跪的时候。

皇帝要跪天跪地,跪神跪佛。何以?求天地神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有求于天地神佛,所以屈尊一跪,跪表明求的诚意。佛殿上青烟缭绕,教堂里祝祈声声,人跪着,抬头祈求上天的庇护、命运的垂青。或碍于天命,或限于人事,双膝着地,讲自己矮小化、卑微化,只盼望一双援手。古来君子崇尚“贫贱不能移”,认为“求人不如求己”。那么,跪下求人是对是错?也许旁人无权批评弱者的让步,这本是一场生存和尊严的博弈。跪把人置于弱者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为所求而跪,也算跪的有理。

跪的无由,那便是侮辱了。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膝盖当属晚清的光绪皇帝,顶着天朝圣君的名头,却日日对老佛爷跪迎跪送。维新变法失败后,为惩治“洋鬼子”皇帝,罚跪成了必修课。呜呼哀哉!照亮大清的最后一丝光亮被顽固派只手遮挡。慑于强权,光绪帝感跪不敢言。苏格拉底说,权力的基础是暴力。诚然,中国百姓给皇帝下跪几千年,不跪就犯了大不敬之罪。要你跪便跪,要你死便死,如同被拳脚相加后跪地乞命,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古代西方人见了权贵是不跪的,仅是屈身摘帽;哪怕见了尊贵至极的国王,也不过单膝着地而已。而依中国传统,小小县令亦可耀武扬威地喊“堂下所跪何人”。扑通一声,双膝落地,人格便矮了一大截。

在民主法治的社会中,独立于世的人就不再跪了吗?德国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下跪忏悔,被西方媒体评论为“跪下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却是整个德国”。有时,跪并不意味着软弱。电视剧里,男主角跪求女主角不要分手,若他是为爱而跪,那么跪不是让步,而是坚持。年年举行的跪祭仪式,承载的是世世代代跨越生死的'思念。为何不能跪?我跪在沙滩上任由海浪吻湿我的双腿,我跪在草地上聆听蚂蚁们的絮絮低语。凝望泰山雄浑壮丽的日出,何尝没有在奇迹面前下跪的冲动?此刻,心亦跪下了。甘愿放下高傲的心魂,甘愿歌颂万物的神奇。

让弱者无需下跪,是体制应尽的责任。对于个人,若无关强权,无关奴性,跪一跪,也无妨。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三

担心,有很多种,说起来一句话,就是担心和忧虑,是人与生俱来的。我在童年时期是无忧无虑的,到了少年青年就有了忧虑和烦恼,比如将来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买这个置那个,过人上人的生活。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通过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光宗耀祖。看来,读书是为祖宗读的,因为最终目的是要耀祖。祖先不知道,为达到这个目的,苦了我的花样年华。现在,有很多父母也在步入后尘,惟恐孩子没有烦恼,偏偏加给孩子。为的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父母等于又读了一次书,还是有很多的担心。年少担心读书不好被父母骂,将来没有出息,青年担心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会被别人瞧不起,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连选择女朋友都要降低标准,所以,只有读书读得棒才行,担心学分,毕竟这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至于本事高低,在所不问,连入门都不行,怎么会有考察的机会。更别提升迁了。从小到大,都在担心,除了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担心外,都有。到了老年,除了患老年痴呆症的,都一定会有担心。

担心是人们对未来没有把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证明,不承认不行,人其实是个很软弱的个体,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有伸手去抓天的空洞,觉得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意意识,对于梦境,到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让人满意,都或多或少有些遗憾,人的思想复杂,梦境也一样复杂,没有专家或者权威能够带来正确的解释,包括科学家解梦专家都不行,这些都无法用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或者综合都无法来回答。包括专家自己对自己的梦境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对于担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可消除的。

如今,就是告诉了实话,也没有人全信。老祖宗有一句话,就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就应了少说为佳的古训。这都不会错。错在现在人,对真理不感兴趣,对谬论情有独钟。对真话不信,对假话坚信不移。加上背后又加以分析,对人评头论足,每个人都值得怀疑,都不能相信,所以,现在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想要改善有不小的困难。

在担心中生活,是让人担心的。人们的心总在悬着,就是担担子,不着地,心里空落落的。人们总在浮躁,一颗心总是不安分。一点事老是放不下,在打着小算盘。在无时不刻地算计,算计什么?自己的得与失,担心自己将来,担心儿子孙子的将来,担心着自己的小家庭、小天地,担心着直到闭眼伸腿的那一天,人总是不满足,总是担着心。本来可以活到120岁,结果减半,或着拿青春赌明天,提前透支自己的心的存款,结果英年早逝,一生忙、忙、忙到白了头,到风烛残年,到落花流水,到坟前草长蝶飞。人,就是这样一生,可惜,大都没有让心休息一刻。心老人老,心衰人弱,最后一丝幽幽之气,交给他人。为什么总是这样?心啊,安静些吧!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四

我所认为的生活是听、说、读、写,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个世界,用心对自己说话,读出味道,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好,总之颠覆一下白天的无味。听说读写都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情,专注的人都很美,我觉得。专注的生活也很纯粹。

听自己喜欢的历史,神话,故事,文字,音乐,哲学,阅读并不是一种视觉经验,和其他一样,听不是一种机械判断思维活动,而是一种审美经验和感知认知,再创造活动,我的大脑赋予它们形象。不够专注,就不会听到好声音,你一惯只听到嘈杂声,那你应该反思自己的灵魂的先,是不是已经落满灰尘,才发出这样的声音。

你不用叹惋觉得不能改变,只要舍去纷繁的欲望,不被白天生活里听到的各种声音迷惑。

对听觉有所要求的人,应该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才不会让自己喜欢的声音被世界的嘈杂淹没。我曾经白天埋首,探索,过滤,聆听,判断,疲劳无获,直到我学会了找到而不寻找。思考审美你听到的话,不要考虑你给别人的印象和他人是什么人,只需有友善礼貌。听一朵花开的声音,也能悟得禅意。从一曲新词里,也能得到一个挚友。明白一切声音是自己的创造,不要因为厌倦了生活而厌倦了自己。

我喜欢自言自语,向自己讲述所有的梦幻,不用管幻想来自于哪里,是不是侵权了,抱着我的小布娃娃,讲遍所有故事在梦里走过八方冒险。哪怕醒来全部忘记。我会写下自己的梦想,不把它们写成故事。

读他人的书,我可能很爱科学和历史,很喜欢那些同样专注的人写的书或文字,像一潭美丽的湖水,深沉。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人们追求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忘怀。”这就是为什么额文学书总比其他书籍更受欢迎的原因。任何东西都能被读,都能被听,都能被写。有些东西会发出难听的声音,难看的东西,糟糕的思维感受,写出来会是不堪卒读的东西。

写需要出于心中的源泉,写作是一条通往自己内心的路,像一个迷宫,刚开始你会害怕,未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听说读写都是未知的,一种未知,不懂听说读写的人很多,不敢也不会面对未知的人很多,不会过人生的人,也很多。

为什么你不曾听到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故事读书写自己的东西。不是太可怜了吗?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五

今晚又看了一遍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好暖。

看到过有人这样感叹三毛的一生,没人与之共饮,没人与之同歌,竟也没人与之共老,本来对于别人的事情,所有本体以外的评论都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看到这样的话还是忍不住想要生气,因为我觉得,三毛最幸福的事,应该就是有荷西,因为这个大胡子男人,人生的最后一秒,都是自由的,幸福的。

在这样的时刻,隔着时间和空间,放肆的评论着人家的生活和爱情,好心虚,而羡慕,至少可以理直气壮一些了。

有些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意象,看着它,你就忍不住幻想,幻想那些震撼,亲切,空灵朦胧或者炽热的空气,幻想写出这些文字的'那个人的模样,刚毅,柔和,淡雅或者俏皮坚定,不管怎样,所有幻想出来的面孔都是美好的。

抛开现实已知的事实,看着三毛和荷西的日常,我总觉着,她有着清丽柔和的面庞,眼波平静,可嘴角的弧度却有着近似俏皮的任性,即使是义正言辞的反驳,也是娇嗔的模样。

而荷西,除了健硕的躯干,浓密的胡子,我能想到的就是一双固执却盛着水汪汪柔情的眸,他到沙漠的机场接到三毛时干燥的脸,有力拥抱,让我觉着身体一下子晾到了正午的烈日下,但他那句“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里了”又让我一下子泡进了温泉,即便现在为止还没体会过泡温泉的感觉,可这句话就是让我有这样的想象,全身暖洋洋的,包括眼眶。

生命蔓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或许,以后也不会有,因为觉着,所有一切,都只是一种触感,心能感受到的触感,经历的所有,好或坏,只要能触动到某个部分,就是有意义的,于是,生命的主旋律成了随遇而安,可是,总有些触动是为了让你不甘的,总想盼着点什么。

盼着思想多一点质感,盼着眼眸里多一分淡然,盼着亲临一场铺天盖地的炽热黄沙飞扬,盼着那场,粘稠娇羞的雪月风花,盼着能遇到那么一个人,爱着我的常态,能忍耐我不时的莫名其妙,心疼我的心疼,身处异地时会突然想要给我一个拥抱,开心时会想到我,心塞时想到我能会心一笑,谁也给不了谁誓言,可梦里我们就是天荒地老,能相拥时是一生,只能思念时,全世界都是你了。

心绪是小气的宠物,你晾着它,它就平静得无声无息,你稍微逗弄一下,就成了任性的娇儿,往往,文字里的伤心能赚到的是几行清泪,可文字里的你侬我侬,牵弄出来的却是一声接一声的叹息。

可总算是幸运的,还会期待,还能期待。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六

人都有无聊的时候,所以很自然的想与一个人说说话,聊聊天。籍此来打发寂寞与无聊。那么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聊天对象呢?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吧!首先我来给你说,看你是什么出发点了?如果你本着开心的目的,那就不要介意对方给你说什么了。本着娱乐的心态去聆听。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看你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人,继而以什么样的话题为切入点了。通常思想单纯的人都会以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为切入点,也就是说些家常话。

这样很随意的交谈,自然话就很多,比如;我父亲近日身体不太好了,我母亲近日变得唠叨了,我孩子最近不太听话了,我姐最近脾气变得不好了,我哥最近变得大方了,我妹最近谈恋爱了,我弟最近刚买新车了,诸如此类的话,就很贴近生活,也显得不陌生,所以就能聊起来。而针对一个思想复杂的人,他/她所要谈论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有针对性的讨论。所以,很难达到共识。也就无法交谈了。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人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和你的思想有差距,又怎能很好的沟通与谈话呢?所以,聊天也是有学问的。再来说,如果你遇到一个很健谈的人,并且你很欣赏他/她。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心理上的依赖。网恋就是这样形成的。人的思想出轨,通常都是由交谈促成的。一旦很聊得来,就很容易患上幻想症。从自己内心美化对方,爱情也就因此来临。人的情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并非物质所能左右的。当然了,也不能排除物质的因素。综上所述,你明白了没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彼此心思相同。想的是一回事。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七

找一个爱你的人做丈夫,找一个你爱的人做情人”,这是一句十分现实的话。如果透视一下现实世界,就可以发现,以婚姻维系着的社会并不拒绝情人,尤其是经典情人。

最最经典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创造出的。因为她的那本书——《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的《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就以这样的开头吸引了百万读者,本属“难懂的书”的《情人》,打动了易感的心。有谁,会爱着青春不再的容颜?那个爱着你25岁时美貌的人是否还爱你35岁时“备受摧残”的容颜?若真有这样的人,那种令人陶醉的快乐必然就创造了情人。

没有老套的琼瑶式的“水龙头”情节,没有歇斯底里的激烈冲突,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起伏,在交错的人称与变幻的语言剪切中,一段并不荡气回肠却让人回味再三的情人故事就组合了起来。只想要个肉体上的情人的她无法不把精神也寄托在他身上,这正构成了《情人》的经典之处:本以为这只是个情人故事而不是爱情故事,但主人公在最后一刻却发现了爱情:

“……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这种以肉体之爱面貌出现的精神之爱,无悲无喜地让人心碎——《情人》与情人的魅力正在于此。

《失乐园》远逊于《情人》。其中的情人都是有了家庭的,道德上的讨论是日本的国情问题。它的真正逊色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性爱,而且透过这种性爱看到的只是原始的回归,而不是《情人》中那份压抑又深刻的“闷”。但《失乐园》中的情人,也可以算得上经典,因为是“理由充分”的婚外情——工作的失意与家庭的淡漠缝隙中挣扎出的情人故事格外地放纵,令片中的情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为之一死的爱情”。

最后,真的死了,如此坦诚地相拥且醉酒服毒而死去,真的让人心下恻恻。片中最后的镜头是茫茫大雪中两人远去的背影。以死来祭奠他们对生死的觉悟,这份“了无生意”的感觉就如同漫天的飞雪一样覆盖一切,包括生命。他们最后的对话,十分让人回味:

女:“我七岁时,在莲花池迷路,太阳下山,我孤单一人。”

男:“九岁时,爹给我买一双垒球手套,我乐极了,戴着它睡觉。”

女:“十四岁时,首次穿丝袜,双脚在鞋里滑动。”

男:“十七岁时,肯尼迪遇刺,我整日不离电视。”

女:“二十五岁时,家人给安排了结婚。”

男:“二十七岁时,生下女儿。工作太忙,没空去医院探望。”

女:“三十八岁的夏天,我与你相遇,坠入爱河。”

男:“五十岁时,我第一次为一个女人倾心。”

女:“三十八岁的冬天,我与你一起……永远一起。”

男:“永远一起。”

大雪覆盖了一切,他们的情、爱、欲都被深埋了起来,只留下一个飘雪的情人故事。

最有名的情人,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人的本性体现于此。讲的不是情人,而是人。所以,不算经典情人,而是经典的人与性。

中国的,也许是《金瓶梅》吧,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谁都知道,不说也罢。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八

20xx年的中考,我们学校最高分652,文化科目具体成绩早不记得,体育考试是36分却很难忘掉,立定跳远扣一分,跑步扣三分。全校绝大部分的初三考生体育都拿了40满分,这个全校“第一”自然难逃嘲笑。尤其是他当时已经拔节到一米八多,当时还是根竹竿。

不过,他应该习以为常了,毕竟被嘲笑了三年,尤其在体育课。毕竟,他被全班级,全年级,甚至全校喊了三年的,“太监”。哪怕初中三年只有一次是全班第二的连冠记录都无济于事,连那个当教导处主任的班主任都以体育成绩不达标的理由在学期末只给他“优秀学生”,即使期末拿的是年级第一。他应当已经习惯。

往事,那么远。

那么远的往事里,马拉松,那么远。远到连幻想的范畴都到不了。

去年此时,经常在中山陵遇着一个跑山的大哥,那时竹竿的高度犹在,维度已加量不加价的有了饭桶的规模,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规模,饭桶。碰到几次后,对跑步带来的精气神的羡鱼,终于在五月底开始习渔。两三周后从散兵游勇进了悦跑,玄武湖就成了每个礼拜去几次的地方。

七月6号一哆嗦,刚跑了一个多月就穿了件一次性雨衣在紫金山兜兜转转跑掉了第一个半马。跑完撑着发软的腿给七月姐发语音,冲手机歇斯底里的嚎我跑完半马了。就因为这次,我更喜欢雨跑。

大半年的这个夏雨夜,这么近,犹在眼前。

同样近的,还有那次半马,这么近,迈开步就能跑过。

事不过三,厦门、无锡、武汉之后的`第四次抽签终于得中,4月24日在扬马赛道上,静待人生首赛的鸣枪。前一晚,我查手机软件的记录,加上另一个软件的记录,11个月跑了2000余公里。

一次一次,一脚一脚,已跑出这么远。

赛前的焦灼与紧张,让我顺利感冒和发热,更严重是几乎一夜未睡,5点45起来做准备时,一身细密汗渍。

跟着心率混进b区,现场的嘈杂与拥挤似乎跟我全然无关,闻着膝盖和小腿上不惜血本喷满的云南白药的浓烈气息,一夜失眠的我开始神游,想起无数或近或远的往事。鸣枪后的21公里,除了一路做算术题估测成绩,顶着两个黑眼圈和困意的我,脑海自行滚动画面。

中考体育跑步时,偷偷喜欢的那个女孩儿对我喊跑快点;

高中一帮热衷篮球的男同学屡屡笑我白长这么高个儿;

前几年职场的失败和颓唐;

一百九十多斤的身胚时那张怒放的饼脸;

第一次在城东跑步被领队的马特和高翔给震到,也给刺激到;

跑团悦跑时关伟凯文一众大神呼啸远扬的背影;

徐大哥对我说洪水我看好你半马进130;

马特说,你给我好好跑;

……

不受控的心猿意马跟着两条腿跑了一路,看着终点的计时器,1:31:05、06、07,我踩过了最后一块感应板。

远在意料外的半马130,收到短信通知成绩后,竟然那么近。

我,给了跑过的11个月一个交待,给了以往的自己一个交待。往后,就是心无旁骛的崭新的路途了。

因为,我已给了自己一个交待。用一场曾经很远如今很近的马拉松比赛。

对得住自己。

且回顾,历数来时路,已行如斯远;

再前瞻,仰止彼处峰,在望那般近。

目标,悬远方,依稀得辨。

实行,在近处,触手可及。

远和近之间,无非双脚的距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