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42:41 页码:13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通用12篇)
2023-11-18 20:42:41    小编:ZTFB

总结需要客观、准确地记录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以便更好地推动个人进步。可以请他人帮助审阅和修改总结,以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此分享一些实用的总结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一

平面解析几何包含一下几部分:

一直角坐标。

1.1有向线段。

1.2直线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3几个基本公式。

1.4平面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5射影的基本原理。

1.6几个基本公式。

二曲线与议程。

2.1曲线的直解坐标方程的定义。

2.2已各曲线,求它的方程。

2.3已知曲线的方程,描绘曲线。

2.4曲线的交点。

三直线。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y=kx+b。

3.3直线到点的有向距离。

3.4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3.5两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6二元二方程表示两条直线的条件。

3.7三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8直线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二

平面解析几何包含一下几部分:

一直角坐标。

1.1有向线段。

1.2直线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4平面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5射影的基本原理。

二曲线与议程。

2.1曲线的直解坐标方程的定义。

2.2已各曲线,求它的方程。

2.3已知曲线的方程,描绘曲线。

2.4曲线的交点。

三直线。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y=kx+b。

3.3直线到点的有向距离。

3.4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3.5两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6二元二方程表示两条直线的条件。

3.7三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8直线系。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三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30°=根号3/2。

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5°=1.

60°+sin30°=1.?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四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五

1.首先,课堂上,老师讲这些公式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听讲这样才可以理解这些公式的内容。

2.接着,对公式进行梳理归纳,我们在背诵这些公式之前,要清楚的,理解他们的意思。

3.理解好这些数学公式的内容之后,我们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加深,自己的印象了。

4.在做关于数学公式的题目时,我们必须进行归纳。而不能只是一味的做题,这样是没有效率的。

5.数学公式并不难理解,但在做题时,要很好的运用却也是一个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总结归纳了。

6.在我们做题和阅读这些题目的时候,要将相同的题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相同的错误。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六

要背的给你介绍点方法数学公式众多,要记清每一个,真的是不容易。往往是记这忘那的,怎么办才能记得更牢固?这真是个难题呢。但是,也得解决呀,那就是:

第一,在理解中记忆。把一个公式的背景理解了,再记公式。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你得会自己推导,把它当一个例题来做。就这个公式而言,也可形象地把等差数列看阶梯,象个梯形面积公式。

第二,多背。只有多看多记才行。这是最基本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重点就是一个“多”字。

第三,做题中记忆理解公式。千万不要“简单题不用做,难题不会做”,简单题做一做,为了记公式。要准确,不能老是翻书。

第四,要讲点技巧。比如三角函数里的诱导公式,真的要理解书上那句黑体字意义。第五,把所有公式写成一个纸卡,放在床头,睡前看。这个是具体好办法呢。永不放弃。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七

预习做得好,上课时可以更加轻松,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浏览课本。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本不重要,只要会做题就行。其实不然,课本上展示的定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是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关键,如果脱离这些知识,题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概念中的限定词如唯一在同一平面内很重要,一些自诩为优秀生的同学往往因为眼高手低、不重基础而吃大亏。课本上的习题虽然简单,但是常常作为考试题变式原型出现,可能为命题者所用。因此,预习时,课本上的习题也要做一做。另外,要参考学案。这个学案可以是学校提供的,也可以是教辅用书。重视其中的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如有不会的题目及时勾画、做标记,上课时针对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听。

课上效率要提高。

首先,老师讲的方法要完全掌握,有不理解的,要记下关键步骤,课下抽时间回味。讲解的不同方法,要挑其中最简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理解,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方法要勇敢地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讨。

其次,习题讲评课时不要只顾着抄老师板书的过程,那样是低效的。要明白老师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尤其是自己当时的瓶颈、自己错在何处。如果是计算出了问题,就要更加细心;如果是思路出了问题,就要仔细分析总结。

最后,课堂上要始终专心致志。哪怕是学到了最难的函数题和圆锥曲线题,也要自信从容、不畏困难;哪怕是上节课很多题目没听懂,也要勇敢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节数学课中。

课下整理最关键。

题目无穷多,可方法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整理方法。整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整理的内容有很多,首先,老师讲的经典例题要分类整理,每一类型都找一个最精华、最典型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其次,是易错点的整理,比如线面平行要保证线不在面内,x2+y2+dx+ey+f=0表示圆的方程要求d2+e2―4f0,在做题中要注意细节,回归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可以准备64开的小本,专门记下这些易错点,随身携带。最后,是错题的整理。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做到清楚明了。比如我自己的习惯是黑色笔写题干,红色笔写过程,蓝色笔写自己错的地方,紫色笔标注本题的关键方法。这样仔细推敲分解后,自己错的地方也就明白了,再用习题加以巩固,方法也能很好掌握。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方法。

准备一个公式小本,一套试题,最好是高考题,一支铅笔(铅笔是用来划线的)。准备好这些东西以后,先把公式本和试卷放在一旁晾着别理会。抽出答案,拿起铅笔,先看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大题也先让它一边儿凉快凉快,看答案的时候,把答案前面的本题考察什么什么中的什么什么用铅笔给划下来,就算有的答案你根本觉得上辈子跟你有仇你根本就看不懂也没关系,硬着头皮尽管看下去。

另外再说一样要划的东西,就是结论性的东西,也可以称为用来提取隐含条件的东西。比方说因为所给函数是奇函数,所以f(0)=0,f(―x)=―f(x),就是见到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样的也要划下来。这样等你把一本金考卷上所有的选择填空题的答案看完(我记得好像有二十套左右),回过头再去看你划下来的那些东西,你会有一种幡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高考也就这么多劳什子东西。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八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复习课的内容必须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弱点来设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来整理,互相评价。例如:在复平面图形面积一章时,有些同学很容易把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混淆。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九

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十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十一

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

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

1、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原理,会求两个数的公约数;理解秦九韶算法原理,会求一元多项式的值;会对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理解进位制,能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2、难点:秦九韶算法求一元多项式的值及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3、重难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原理、排序方法、进位制之间的转化方法。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汇总篇十二

阶乘(factorial)是基斯顿・卡曼(christiankramp,1760c1826)于18发明的运算符号。阶乘,也是数学里的一种术语。阶乘只有计算方法,没有简便公式的,只能硬算。

例如所要求的数是4,则阶乘式是1×2×3×4,得到的积是24,24就是4的阶乘。例如所要求的数是6,则阶乘式是1×2×3×……×6,得到的积是720,720就是6的阶乘。例如所要求的数是n,则阶乘式是1×2×3×……×n,设得到的积是x,x就是n的阶乘。

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n阶乘表示方法:

n!=1×2×3×……×n。

n!=n×(n-1)!

n的双阶乘:

当n为奇数时表示不大于n的所有奇数的乘积。

如:7!!=1×3×5×7。

当n为偶数时表示不大于n的所有偶数的乘积(除0外)。

如:8!!=2×4×6×8。

小于0的整数-n的阶乘表示:

(-n)!=1/(n+1)!

以下列出0至20的阶乘:

0!=1,注意(0的阶乘是存在的)。

1!=1,

2!=2,

3!=6,

4!=24,

5!=120,

6!=720,

7!=5,040,

8!=40,320。

9!=362,880。

10!=3,628,800。

11!=39,916,800。

12!=479,001,600。

13!=6,227,020,800。

14!=87,178,291,200。

15!=1,307,674,368,000。

16!=20,922,789,888,000。

17!=355,687,428,096,000。

18!=6,402,373,705,728,000。

19!=121,645,100,408,832,000。

20!=2,432,902,008,176,640,000。

另外,数学家定义,0!=1,所以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