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7:45:47 页码:8
最新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优秀15篇)
2023-11-18 07:45:47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整合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和经验整理成有价值的成果。总结的目的在于归纳和概括,要注意言简意赅,不偏离主题。总结是自我认知和进步的有力工具,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一

尊敬的领导:

首先,昨天的醉酒行为完全不符合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描述了一个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宏伟蓝图,我却一个人躲在办公室吃饭喝酒,完全一个社会主义寄生虫的姿态,不仅丢了社会主义的脸,也丢了单位的脸,丢了领导的脸,几乎丢了所有人的脸。

其次,本着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精神,为深刻认识自己行为的恶劣性,把自己摆到法律的视野后赫然发现自己昨天晚上的醉酒行为时违法行为,甚至是违宪行为,截止目前,虽然尚未有司法人员鸣笛来拘,纯粹是一种暂时的侥幸。

1、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族人民的团结”

然而,我是怎么做的呢?没有尊从领导的“早出早归”的原则,这就是一种霸权主义行径。

2、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我却烂醉如泥、口齿不清,没有遵守宪法的规定说普通话,实在是罪加一等。

3、我国刑法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作为一个完整的犯罪构成,虽然我还没有主观的犯罪动机和目的,客观上也没有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但是作为饮酒这个问题拿到该条文后发现,醉酒是犯罪的温床,我已经踏进上了走上犯罪的歧途,走向一条迈向深渊的不归之路,如果再不净化自己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深渊,我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因为领导昨天说过,要是杀了人说啥都晚了,在还未杀人之前,我没有铭记领导的名言,还是喝了酒,理应五马分尸方解领导心头不共戴天之大恨。

领导提供了一个信箱,也就给我一个反省的机会,一个弃暗投明、重新做人的机会。虽然做自我剖析是一种比较残忍的行为,但是那是领导向我伸出温暖的手,是领导向我指明金光大道的手,是扶我茁壮成长的手,我理应感激不尽或者感激涕零才能慰藉领导的苦心。在以后人生道路上,如果再次面对酒杯或者酒瓶,我必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此,才能不辜负领导的嘱托,也只有此,才能不打扰领导的休息,才能不伤害、不危害领导的身心健康。

以上检讨,请领导审阅,若觉得仍不深刻,请董老师批评指教!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二

六月仲夏,一场雨在夜幕下缠绵,热浪慢慢收敛,夜色湮没了烦嚣,灯红酒绿在烟雨中如鬼魅的影子,不去惹烟亭柳风,不去沾云桥醉意,就倚着窗,静静的听雨。

梅雨季,烟雨朦胧了视线,远山的远,让我的呼唤到达不了你的城。孤独的数过雨滴,一滴一滴砸向檐下青石板,崩碎的水花,如我的梦,碎了一地。

孤独的人啊,让我的脚步走过你的思念,在岭上这一季烟雨的淋漓中,让梦想再一次嫩绿。盘根的秋苗喝足了水。等待一场风吹出豆荚,吹出玉茭花、稻黍花的`黄蕊,你就会来,收割一枚秋阳,让我的小院满地流金。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暮色中听雨,会心生一条小溪,静静的流过一些思绪。按耐住心跳的旋律,闭上眼去感受飞过窗棂触摸上脸颊的雨滴,凉凉的,正好中和我绯红的脸上的热辣辣,低眉,拾起一段老故事,慢慢品味。

许久不能这样安静的听雨,许是被红尘琐事牵绊了怡情闲趣;许是嘈杂的声音淹没了雨声的惬意;许是好久都没有了这样的寂寞奢侈……也许都不是,就只是不想听,怕这一听,就把自己带入到思念的漩涡,再也兜转不出感性的圈子。

你走了,不顾三十年的老宅是否还能抵挡风雨,不顾房前的红杏曾三十年开花结果只为你。一堵墙隔过红尘藩篱,所有的深情款款,都只不过是扔给了一场骗局。心在下雨,听,心血的流动,是在祭奠那曾经的一心一意。

巷口的丁香花今年没有开,丁香一样的姑娘再也没有回来,在一场雨中我寻找花折伞的影子,一滴雨迷了眼,揉花了的妆容,呈现了中年的素净。三十年前的青涩懵懂,活泼调皮,都给了你。青春的羞涩,中年的沉静,留住的是一个人的故事,而你早已是别人的故事。

我不再费尽心思地寻你,出走的灵魂早已招不回那个旧址,琴瑟的和谐旋律,只会在夜深人静时,在一场梦中听取。现在,就倚一扇闲窗,搁浅所有思绪,就只静静的听雨。

雨在窗外,嘀嗒、嘀嗒,把一丛蔷薇打湿,在夜色中看不出它的零落有多少;雨在心上,嘀嗒、嘀嗒,把心情揉碎抛进雨里,夜色中,你看不见那雨花碎如一地琉璃;雨在手心,沿着掌纹的脉络,流淌成交错的痕迹,你永远不懂,感情纹路的深度,曾容下多少委屈;雨在唇边,涩涩的味道,就如我的泪,希望是欢喜的泪,不要使一腔深情,荒废在一场雨季里。

仲夏雨夜,我在听雨,你呢?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三

丙申年的秋雨连绵不停。停则朗朗晴空。

林间陌上,尽染秋色,晨晖透过枝梢叶隙射进缕缕光束,在淡淡的蒸蔚中泛着暖暖的氤氲。桃树早谢春红,摇曳着孤戚的身影;栗榛凋落青翠,垂下“华盖”“流苏”,荆丛则睡意朦胧,眯着枝尖上凝结的露眼,默念着昨天的故事;唯有那栌木婆娑,着一身紫裳,炫酷拉风。

两只山雀啁啾没唤起我雅赏,倒是林地上那烂漫的金菊情锁我的双睛。蓦然想起宋人张孝祥的那句“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不禁肃然。古人总是赞赏菊的玉节光华,抚慰初始的清纯。时光抛人,命途多舛,追思那流逝的不在,谁说只是词砌不是心音呢!

李易安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阙阙愁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在她眼里,“人比黄花瘦”。

其实,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眼空四海,少年自负凌云笔,自戏“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如此,实在不知当年的黄花如何看待这般才女、书生。

一束阳光投射到花丛上,斑驳落错的花蕊儿瞬间水灵,若鹅黄玉翠,风和着陈年酢香。也是,昔日李白《九日登山》,“笑酌黄花菊”。苏门四学子之一的黄庭坚也顾影徘徊,“暂得尊前笑口开。万水千山还麽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看来,这黄花也不尽然孤凄,东篱之下,悠乐在人。

那对山雀鼓噪烦人,经随着我旋飞落起,把树梢上的凝露扑棱下来,摇曳着心爱。再看那朵朵黄花惊容失色,浸着颗颗珠渍。旋即想起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两首词,《点绛唇·眉叶颦愁》和《点降唇·别后长亭》,“独倚江楼,落叶风成阵。满地黄花恨。”“雨襟烟袂。都是黄花泪”。在西麓眼里,黄花寄寓着早年富贵而文雅生活,饱含着三次出仕的风霜,叠藏着遭人谋害身陷牢狱的不幸。因故见花溅泪,恨别惊心。

林间的湿气渐渐散远开来,阳光少顷靓丽些许。断烟离绪,移步换景,着意还不离开那花儿。南宋词人吴文英倒有些含蓄,“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将离愁别绪之情,溶于秋水,寄予秋菊,念想那心上之人。咀嚼品味,哀艳深沉。

“却怕黄花相尔汝”,“休说当年功纪柱”。稼轩不但人爽朗侃快,词作也别出风采。何必居功自傲,不怕黄花看笑吗!在他心中,秋菊也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我钟情黄花,更爱那些雕琢秋菊的绮丽佳作。

萧风细雨酿就半壶秋水,诗词片阙煮馥寸心笺章。我,守望挚爱,相约在黄花只蕊之上!

每个上过学的人都有自己的母校,这个母校让人魂牵梦绕。前几日参加老师女儿的婚礼,一个很要好的同学若有所思地说:“我现在一个母校也没有了。”他的话好似发来了心有灵犀一样的信息,我心有所悟,立即应道:“噢,咱俩一样,我也没有了母校。”后来,我细细琢磨,便觉若有所失,黯然失色,惆怅不已,还好像有那么一点点酸楚的感觉,这种酸酸的情愫诱使着我的笔触写一写一一消失了的母校。

母校,多么圣洁而美好的字眼。那是每一位莘莘学子知识的摇篮,是踏入人生大舞台的重要排练场;是装在学子心中的灯塔,照亮学子们的前程;是装在学子脑中的储存器,承载着学子们的青春记忆。古往今来,每一个从母校走出去的人,文人圣哲也好,普通学子也罢,每每提起母校,都怀有深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其他感情无与伦比的,因这种感情甚而泪流满面。因为,那是把人生的许多美好时光都倾注在这里的地方,那是把我们从稚嫩的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的苗圃,辛勤地园丁浇灌着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母校曾让几多人留恋,曾让几多人向往;也曾让几多人朝思暮想。即使毕业多年,每每路过母校,总想多看两眼;即使客居海外,每每提到母校,总想多说些话,多些思念,更把母校装在梦里。

我起初的母校是在村子西头的一个3间厢房里,坐东朝西,据说这是解放前大户人家的房子归公的。这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母校,母校的名称是“乔家小学”,座落在乔家村的土地上,都是乔家村土生土长的教师任教,有一位还是我本家的四婶,这样的母校就更像是母校了。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校园歌曲:“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多么形象啊!我当时就是这样,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进教室,迎着落日的余晖走出教室,整日在温馨的母校里。我的学业从这里起步,“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从读书时的“毛主席万岁……”,从写字时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数字时的“123456789……”,从拼音时的“bpmfdtnl……”一一学起,这些都成为日后事业的基石和敲门砖。现在想来,母校,可以说是人生起步的地方,它使每个人今生难忘。我现在还依稀记得,上课前优美的歌声,上课中朗朗的读书声,课后不断的欢笑声,响彻在母校的上空,形成了欢快的旋律。还有,在这难忘的校园里,留下了我喊队列时的自豪;留下了我演“小老头”的荣耀;留下了我手握红缨枪的英豪;留下了老贫农的苦难辛酸史;留下了“五虎将”的抗战史;还留下了我五彩斑斓的梦……”

我初中时的母校是在村子西北边,是联合办学建立的中学,所以就叫“乔家联中”。在空旷的操场山,我们一级级学生白手起家,在那个“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年代里,凭着我们一双双手,建起了美丽的校园,石头是我们从自己山上推的,砖是我们自己运的,瓦是我们用勤工俭学的钱买的,就连校舍也是我们给乡村匠人当小工盖起来的,在这自己亲手建起来的母校里感到亲切,学习踏实,锻炼舒畅。运动场上,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教室里,留下了我们默默读书、学习的情景。虽在“白卷英雄”、“白专道路”盛行的年代,我们没学到多少知识,但一想到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学校,我心爱的母校,心中就有一股股暖流在涌动,这是母校的情结使然。

我最后的母校是在乡镇驻地附近,在享有风景名胜区之称的双庙水库前面,一排排红砖黛瓦的校舍矗立在校园内,一行行白杨树参天而长,一群群学子青春激荡,内心承载着自己的梦想。母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时常在想,与漫漫的历史长河相比,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之中,当时两年的高中生活又似乎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这两年的高中生活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种师生情、同学缘藏匿在我的灵魂深处,时常触动我思想的火花,撞击着我的心灵。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时值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年代,全国百废待兴,在遭遇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大树特树“白卷英雄”之后,教育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当年全国就有270万人参加高考,带来的是教育界的万物复苏。老师们都上紧了“发条”,学生们都鼓足了劲。刚刚升入高中的我们,才品尝到了知识的甘甜。于是乎,白日里,我们刻苦攻读,认真细心地听着老师们讲课;晚自习时,我们“挑灯夜战”;晚自习熄灯后,我们一个个像夜猫子一样,还要宿舍里端着一盏盏像萤火虫似的煤油灯,重回教室,搞起了“题海战术”,熬夜苦读,就是为了实现高考的梦想。在教与学的深度磨合中,更缔结了师生情谊,这才是在拼搏中开出的友谊之花。我仍记得老校长郭立兴在绿树成荫下的谆谆教诲;数学老师金荣臻的严格要求;化学老师尚桂萍的循循善诱;语文老师冷炳志的慷慨激昂……尽管老师们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付出了,我们也如临阵磨刀的士兵一样拼上了,然而,那可怜的4%升学率,却把我们拒之于高等学府大门之外。

然而,我记忆中的母校在一个个消失,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母校消失了,村子小学搬进了母校校园;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学母校也消失了,留下了荒芜的校园;历史进入新千年后,高中母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房产大楼。

母校,无论是否著名,无论有无悠久历史,在莘莘学子心中都是一样的,我们追寻的不是学校的名望,而是珍贵的校园记忆和美好的青春时光。操场上的相互竞赛、同桌的三八线纷争、严厉的老师、天真的同学、校园的一草一木……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青春印记。还有,我们的奋斗、成长、进步,都与母校的栽培息息相关。遗憾的是,许多人的母校一一消失了,都发出了“母校在哪里?”的叹息。

我现实的母校一一消失了,而我心中的母校一一耸立着,将永远耸立在我心中,因为那里承载着我永远抹不掉的青春记忆。

宁波,晴好。早上,就是一抹阳光,然而冬天还是任性,空气里的寒意,还真有不肖一顾的样子。穿了衬裤、罩衫,仍有冷衣贴身的感觉。这冷与北方的冷,还真有点区别。北方的冷是贴在体表,而这里的冷且是渗透到骨子里。怪不得,好多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冬天,说南方比北方冷,当然这无关东北的厚雪冰封,与那个冷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其实北方人的话里表白,说的是南方的冷,冷得透彻。

然而,南方的春夏,那比北方来得淋漓尽致,风言雨话都带着动态的诗情画意,能把经冬后的萧条打造成一片绿水青山,风雨联水,草木风情,甚至边人也都胶粘缠绵,而且还无比的明快。更不要说田园风色了,更不要说小桥流水了,更不要说蜻蝶嬉闹了,更不要说虫蛙走调了,更不要说月影柳情了,就连老黄牛的叫声,都能够把你叫醉。为此,南方人就要比北方人多愁善感,把秋天弄得个满是纠结,一派依窗孤影的样子,凝目痴眺,看风觅情,多了江南小调,多了琴声笛响,多了诗风情骚,真不如北方人那样大大列列地过着,不是旷野豪歌,就是言语直抵,就连喝酒都那么气吞山河,绝没有南方人小酌独饮的幽情雅致,哪怕是姑娘,也绝没有南方姑娘的羞恸娇的。

不过,现在的一些北方人,南方来得多了,也喜欢上了南方的庭园亭情,琴棋书画,印月瘦影,减少了许多北国的俗风,就连穿着打扮也学着南方的来,看上去真有点南方人的派头,叫人难辨南北真伪。不过,现在的一些南方人,北方去得多了,也喜欢上了北方的旷野平原,高土沟壑,豪歌绝唱,如陕北尖放的歌,如沙漠狂放的唱,如草原奔放的舞,就连嗓门都像东北人那样快言快语的尽兴高放。北方人真的在变,南方人真的在变。北方人在豪放中唱起了南方人的小调,南方人在情调里扬起了北方人的风沙。

马嘶沙场,刀影剑光,北方古战场的刺杀打战,总给自己激起很多勇猛。其实,北方的豪气真的应该装满斗志。人生如同战场,就要明明快快地去冲锋打拼。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胆窃的懦弱,顾前怕后,遇事躲藏。人生最大的追求是不断超越今我。所以,人生不但要与懦弱为敌,而且还要为梦去拼搏。倘若,不敢与懦弱拼杀,那么必然是人生的无我;倘若,不能为梦而去搏战,那么也将是人生的无我。一切的打拼,必定会有胜败输赢,甚至振荡坠落,或者头破血流,然而你不打拼这些怎能见到。况且,只有打拼才有所希望,不打拼就连一点希望都没有。

棋牌斗智,买卖弄巧,心机谋算,一些南方人的心智,总给自己氤氲很多慧识。其实,南方的精明真的应该充实胸怀。人生的打拼,光靠一身神气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灵气。不过,灵气必须为神气而行,不能牵绊掣肘神气,否则必碍进取。没有理性的指导,很多蛮干照样会打败自己,会使人生错入误途,几经时序折腾,浪费美好时光。

我在想,豪气啊!灵气啊!要是北方的豪气与南方的心智能打造成一体,那么人生一定会有很多豪迈!

天公微亮,月华渐衰,一夜风雨,几许惆怅。

人生在世,所要追寻的幸福,应该是为自己做减法,减去本不该让自身承受的一切,那些功名利禄,那些爱恨情仇,那些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的东西,那些困惑内心的东西,那些阻止内明的东西。名望、权利、金钱、美女,都如梦如云,如那天边的一道弯虹,转瞬即逝了。这些水月镜花过后,你还是你自己,你的病痛、疾苦没有人能代替你,你的生老病死亦没有人能为你承受。道法自然、佛法万千,古老的哲学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前路。

翻开《心经》第一句便告诉我们该如何获得内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告诫弟子舍利子说:“要想得到智慧,去到彼岸,最终涅槃,就必须将形象、情欲、意念、行为、心灵这五蕴都看成是空的,这样就能将一切苦厄置之度外。”那什么是空呢?观世音菩萨接着告诉舍利子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什么事色呢?世间的一切都称为色相,这些色相都是空,都是虚幻,都是烟云,情欲、意念、行为、心灵也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空的啊!但是把这些都看罢还不够,观音菩萨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到最后“无无明尽,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到最后做的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没有老和死的尽头,没有痛苦和幻灭,不用智慧去强求,所以得到与否都不重要,最终便能远离颠倒的梦想,达到彼岸世界。

再看《金刚经》,它更是把空的智慧说到了极致,佛对弟子须菩提说:“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往色生心,不应往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心要清净无为,不应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动心,这样才能得到解脱。就像经文结尾所说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佛法的智慧,它告诫世人,想要得到幸福,想要解脱苦厄,就是把一切看空看淡,摈弃那如风如云的东西,让心抛开尘世的纷扰,没有欲望的索求,就不会有求而不得之苦,更不会有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之祸,没有情欲的占有,就不会有生死分离之痛,更不会有吵斗爱恨之恶。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如那滚滚奔流的潮水,只有置身其外,才能看清事相。

再如道家所说的上善若水,儒家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都是让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内明之道,这些道不是现代那些所谓成功学的心灵鸡汤,而是让人宁心静气,安然处世,内心升华,解脱苦厄的真谛学问。老子的《道德经》开头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说说出来了那就不是道了,道它是非常变之道。然后在下文又接着说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脱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他告诫我们要适可而止,要含藏收敛,不然锐势必定不会久长,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然而最让人痛苦的是你有开门的钥匙,却不舍离红尘繁芜,去打开那解脱众生的大道之门。因为我们是混沌世人,是愚昧众生,对于那些上古儒释道圣人们的苦口婆心,我们却听而任之。可能我们经历的不够,阅历的太少,所以还会有所割舍不去的烟云雾雨,还是我们不够彻悟,未能寻得解脱。其实,心淡了、神静了就好了,正如《大学》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得什么?能得一个淡泊安然的心态,一个万法皆空的心境,一个道法自然的心灵,这样便可以如上文接下来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些上古圣贤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想得到幸福就要做减法,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得到了名利,失去了自由,得到了金钱,失去了健康,得到了权望,失去了自我。正如佛祖所说,人生最大的苦难就是总在不断的索求,不断的膨胀欲望,得不到的暗自伤神,得到了的却又不是多添负担么?倒不如减去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来换取内心的安宁,明心见性,花开成佛。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平淡就是幸福。

来夜夜未眠,起身前往山间小谢,俯身对月弹琴,夜色浓泼,月华映江中,树影婆娑风流动,暗香浮袖性空空。指尖一曲《云水禅心》,笑问世人苍生:

“桂花飘落月影栖,云水苍茫海潮袭。清风伴移,禅茶香涤,六合涛声动地摇,观心静似菩提。

往事若梦似水依,了断红尘常空寂。江山粉黛,金戈铁马,多少碧血化丹心,只在门楼题记。”

她从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他,除了他外貌、学识各方面不错外,主要是他炽热的、不依不饶的目光常常让她无处逃避,而让她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在她一次遭遇委屈,伤心哭泣时,他给了她一个特别有力的拥抱。这让她忽然感受到来自一个男人的,从未有过的爱的力量。她卸下了所有的矜持,从此依恋着他宽大的胸脯和强有力的手臂。一场热恋如火如荼在她清澈的世界里开始演绎,只要是两人独处,她总如小猫似的温柔地依偎着他,享受他有力的拥抱。在她的心中,他特别男人,感觉不管碰到什么,他都会给她最强的安全感。

日子在美好中悄悄流逝,她也在幸福中甜蜜地生活着。

到了夏天,她和他约上好友,一同到海边游泳。面对着广阔的大海,他们兴奋异常,越游越远。当海浪越来越大时,他们互相呼喊着往回游。这时,闺蜜发现她不见了,连喊几声,依然不见回声不见人,闺蜜快哭了。这时他说了声,“前面!”。只见斜着几十度的方向,她的头闪了一下。“快救人!”,同来的一个男士快速游了过去。可他怔怔地望着,说“那里有暗流”。她被救了上来,被一番按压后,终于吐出很多海水,醒了。他想要去拥抱她,被她推开,她对救她的男士一叠声说着谢谢,眼泪却不争气流了下来。她让男士们先离开,她说想与闺蜜单独呆一会。他无可奈何地走了。

当闺蜜把刚才的情景告诉她,她一边流泪一边说:其实我想象得到。

她的脑海闪过一幕:他和她外出曾经发生过一次交通事故,她受伤了,而他完好无损。在医院时,她的一个追求者故意当着她的面对他说,“你当时若把方向盘往另外一个方向打,受伤的就不会是她。”他听了很生气,朝对方吼道,“你说得轻松,当时情况那么急,谁能想那么多?”。她的追求者冷冷回应,“当她太重要时,你想都不用想。”这句话让她当时心里一震,不过,人都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所以,不管她的追求者怎么打击他,鄙视他,她还是对他表示理解,接受他的歉意和有力的拥抱。

今天,想都没想就去救她的,是与她仅有朋友关系的另一位男士。而他,却因为看到暗流再次对救她发生本能的迟钝。她感到心的寒冷和疼痛,一种无力感充斥她的全身。

静呆一会后,她在闺蜜的搀扶下,慢慢站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海滩上。后面的路该怎样走,她似乎还没想,但脑子里有了一个念头:爱,不仅仅是有力的拥抱。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四

“经理,这天打碎的杯子从我的工资里扣吧”,我一脸愧疚。

这周是我做兼职的第三周,明天就要发工资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回想这三周五天(我只在周末上班),心中难免有点感触,不吐不快。

“我是个要找兼职的人”,我在心里说。我先在万达广场附近晃悠,有兼职信息就看,要是有适合大学生做的,就打电话。如此反复三次,均失败。

我又去了胖东来。在路上,随机进入一家面馆,人家根本没有招人的念头,失败。去胖东来瞎逛,走遍了每个角落,发现里面仿佛不怎样缺人,就出去了。

正当我要对天“抒怀”之时,一个led屏上的“学生工”三个字仿佛在召唤着我。进去这家店后,我总共就说个三句话,“事情就这样成了”(出自《圣经》)。这三句话是:“我找经理”、“还要人吗?”、“我没干过,您看我行吗?”。在刷了几十个杯子之后,我才发现,哦,这是家饭馆,是做饭的。

此刻,我已经能沉醉于被人使唤的快感之中;习惯了用“您好”“对不起”“要不要帮您”等礼貌用语;也习惯了被小朋友一遍又一遍地叫叔叔。

关于刚刚提到快感,我是这样解释的。当你的'注意力全放在别人身上,用尽所能为其服务,使其满意,这种目标十分清晰的感觉,很是令人沉醉。迷茫的人或迷茫过的人肯定都爱这种感觉!

说到叫叔叔这件事,我记得第一次被人叫叔叔是在公交车上。当时,我——百里守约正在王者峡谷里“大显身手”,我一边伪装着去骚扰敌方,一边放黑枪耍着流氓。而他在和我探讨了几个有关王者荣耀的基本问题之后,来了一句:“叔叔,你能把窗帘拉上吗?”我有点惊讶,但还是顺手拉上了窗帘。那一局,我莫名地送了一个人头。

孩子当然是不会说谎的。当我们以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至少还不是一个大人的时候,一句稚嫩的“叔叔”或“阿姨”就赋予了你新的社会身份,随即而来的就是一份伦理上的职责,有时让你“猝不及防”。

更搞笑(或无奈)的是,它是先已经假设你具有某种潜力,然后直接要“你”去做“你”该做的。因此,在这个好处上是孩子在催促着我们成长,倒逼着我们长大。这是来自人生初级阶段的“包抄”,威力不可小觑。

说到所得,我此刻已经学会了一些招待礼仪、爆爆米花、翻鸡蛋、收拾桌子、给饮料机加原料、熬布丁丁……更重要的是,它磨厚了我的脸皮,增强了我的抗责备潜力。我也能看到一些在校园看不到的东西,扩广了我的一丝丝见识。

但我觉得我还是个小白,我有很多东西都不会。

但是,正如经理笑着回复的那样——“嗯嗯……没事儿”。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五

找一个爱你的人做丈夫,找一个你爱的人做情人”,这是一句十分现实的话。如果透视一下现实世界,就可以发现,以婚姻维系着的社会并不拒绝情人,尤其是经典情人。

最最经典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创造出的。因为她的那本书——《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的《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就以这样的开头吸引了百万读者,本属“难懂的书”的《情人》,打动了易感的心。有谁,会爱着青春不再的容颜?那个爱着你25岁时美貌的人是否还爱你35岁时“备受摧残”的容颜?若真有这样的人,那种令人陶醉的快乐必然就创造了情人。

没有老套的琼瑶式的“水龙头”情节,没有歇斯底里的激烈冲突,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起伏,在交错的人称与变幻的语言剪切中,一段并不荡气回肠却让人回味再三的情人故事就组合了起来。只想要个肉体上的情人的她无法不把精神也寄托在他身上,这正构成了《情人》的经典之处:本以为这只是个情人故事而不是爱情故事,但主人公在最后一刻却发现了爱情:

“……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这种以肉体之爱面貌出现的精神之爱,无悲无喜地让人心碎——《情人》与情人的魅力正在于此。

《失乐园》远逊于《情人》。其中的情人都是有了家庭的,道德上的讨论是日本的国情问题。它的真正逊色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性爱,而且透过这种性爱看到的只是原始的回归,而不是《情人》中那份压抑又深刻的“闷”。但《失乐园》中的情人,也可以算得上经典,因为是“理由充分”的婚外情——工作的失意与家庭的淡漠缝隙中挣扎出的情人故事格外地放纵,令片中的情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为之一死的爱情”。

最后,真的死了,如此坦诚地相拥且醉酒服毒而死去,真的让人心下恻恻。片中最后的镜头是茫茫大雪中两人远去的背影。以死来祭奠他们对生死的觉悟,这份“了无生意”的感觉就如同漫天的飞雪一样覆盖一切,包括生命。他们最后的对话,十分让人回味:

女:“我七岁时,在莲花池迷路,太阳下山,我孤单一人。”

男:“九岁时,爹给我买一双垒球手套,我乐极了,戴着它睡觉。”

女:“十四岁时,首次穿丝袜,双脚在鞋里滑动。”

男:“十七岁时,肯尼迪遇刺,我整日不离电视。”

女:“二十五岁时,家人给安排了结婚。”

男:“二十七岁时,生下女儿。工作太忙,没空去医院探望。”

女:“三十八岁的夏天,我与你相遇,坠入爱河。”

男:“五十岁时,我第一次为一个女人倾心。”

女:“三十八岁的冬天,我与你一起……永远一起。”

男:“永远一起。”

大雪覆盖了一切,他们的情、爱、欲都被深埋了起来,只留下一个飘雪的情人故事。

最有名的情人,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人的本性体现于此。讲的不是情人,而是人。所以,不算经典情人,而是经典的人与性。

中国的,也许是《金瓶梅》吧,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谁都知道,不说也罢。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六

随着打工的热潮,抛家弃子踏上打工路。千里之外每天像机器一样,上班,下班。想家,思恋家里的亲人,只是为了帮家里增添点收于。孩子大了,不想让他跟我一样在农村种地,买房子只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老了,种不来地,老家的房子也卖给了别人。

一年又一年,漫无目的的打工,好累,好累。静下心来好想回家。家回去了,没有了果园,没有了鱼塘。没有了田园里的野菜,没有了十亩地,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是山里人,适应不了街上的生活,我的灵魂在田野,在山岗,连梦都是在那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还得继续我的打工路,回家也成了奢侈。很多人的'梦想是一栋房子,有个四合院,院子里有葡萄,桂花树,养几只鸡。有果园,鱼塘,还有几亩地。有山有水的地方,还有满山片野的野菜和中药,院落里有台车,我竟然毫不留情的把它卖了。

奔波了十多年,竟然只是想要我二十年前的生活,失落的心只能在梦中回忆那忘不了的家!

王女士的母亲得了重病,急需一大笔钱。王女士急得嗓子直冒烟,熟悉不熟悉的该借不该借的,几乎求个遍。好话说了一大堆总算筹到一部分钱。看见王女士着急的样子。同事老孙的善心发作。主动把自己省吃俭用的积攒下的一万元钱借给了王女士。接过救急款,王女士感动得声音哽咽千恩万谢。

因为治疗及时,王女士母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老孙也替王女士高兴。还时常嘘寒问暖地安慰几句。

大约半年后。一天,王女士拿来一张自己的工资折,说是要把钱还给老孙。老孙觉得王女士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挺守信用。寒暄了几句后,随手把卡放进抽屉,然后没忘记用锁把抽屉锁上。

没过多久,因为家里用钱,老孙拿着王女士的工资折去银行取钱。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地告诉老孙,工资折已经被人挂失。老孙有些半信半疑,一再跟工作人员解释是同事还她的借款。因为窗口拥挤,工作人员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了句:“找你的同事问问不就清楚了”。无奈,老孙只好收回工资折怏怏地离开了银行。

出于信任,当时还钱的时候,王女士出的借据已经被当面撕毁。此时老孙的手里已经无凭无据。走在回家的路上,老孙越想越生气,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的她只觉得头重脚轻血往上窜。后经法庭的调解,老实巴交的老孙只得到借款的一半钱。

吃了哑巴亏的老孙,面对苍天一声长叹,领悟深刻。好心未见得好报,知人知面难知心啊!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一个从事职业规划与咨询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及观察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直处于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之中,自然就不会去努力,即使有的人努力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蓦然回首,也会发觉目前所拥有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样的苦恼你遇到过吗?我想,不仅仅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也难免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

所以每当想要转行的时候,她又开始留恋自己现在稳定的生活,况且还没想好转行做什么,于是日子就浑浑噩噩地过着,只是偶尔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的时候,压力油然而生,才开始想出路。

但是这种“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醒来走老路”的做法,也就决定了她直到现在还没有转行,反而现在那种蠢蠢欲动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她感到痛苦,转还是不转,都很苦恼!

如果你总是抱着一种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我想,你只会让自己生活在迷茫中,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并不是豁达,而恰恰是在困难面前怯懦的表现,你真正缺乏的是与生活搏击的勇气,害怕挑战,害怕失败,害怕归零,因此更多的时候选择顺从。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命运又怎会给予你想要的东西呢?而当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并为之努力,那么,世界就会为你让步。

被提名为韩国总理的时候,金台镐才48岁。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高中时一度想放弃学业,帮助日益苍老、佝偻的父母干活,但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

父亲对他说:“家里的贫困是暂时的,我扛得住。我只希望你好好学习,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你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从此,金台镐牢记父亲的教导,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做最成功的人,于是,他一头钻进了高中课程的学习中,经过艰辛的努力,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韩国顶级高等学府——首尔国立大学,攻读农学。大学毕业后,他本想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学者。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金台镐认识了前总统金泳三的一名高级助手,在对方的影响下选择了公务员工作。

做公务员期间,他含辛茹苦,披肝沥胆,一路升迁,直到出任总理,他在民众心中留下的都是新思维、廉洁、亲民、坚韧、勇于挑战等良好声誉。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金台镐说:“我身为牛贩的儿子,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仅凭自己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我想告诉年轻人,别害怕失败,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这是一位总理对年轻人的最好忠告!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要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们总会在柳暗花明处,找到属于自己成长的快乐。带着这种坚定而轻松的心态前行,就一定能找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智慧和处世哲学。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七

深秋的艳阳也会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带给人们温柔的舒服。在河堤边的小路上,植物们透着成熟后逃避不了的色衰的命运。

河堤边是小城秋季最丰盛的地方,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叶子交错着,已经干枯的也自觉的掉进树坑里完成了淤泥的悲壮。这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交替,更是一种生命的次序,万物有时却以树叶最居代表性了。

常见的阔树叶的背后,悄悄静立着一排柳树,柳枝下垂但柳叶却有些枯黄。这种黄近乎病态,似被吸血鬼吸干了血液后的涩。

“怎么会是这样?”

记忆中的它不管春夏都以柔韧的身形婀娜的姿态立在那个地方。

“谁在嫉妒你的美!”

我知道却是秋,在将别的树叶打扮的漂漂亮亮让它们尽显辉煌的时候,却独独收走了你一贯的优雅,让你灰头土脸的尽失姿色。我有些怨秋了,怨秋并没有对你另眼相看过。

站在堤岸上,河水在不远处独自地流淌。也许是太阳的缘故,河面闪着明亮的光波。是秋挡住了热情的人们,还给了河两岸宽阔的自由。各种各样颜色迥异的石头,被水滋润后又在沐浴着阳光,此刻,它们才是集天地灵气的优物。而此时的河水也放下了一度的浑浊,用清爽的表面感受着秋的丰韵。今天,连它也是安静的。

望着不远处的码头,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自己曾无数次的站在那里,用秋风将自己紧紧的包裹,然后对着汹涌的河水将心里话悄悄地诉说。那是无处寄予的秋思,却不知在多少个秋季里被河水带到了他乡异处。而如今它还在滞留,却不知是凄惋还是幸福。就像这会儿的我踩着他走过的脚步,欺骗自己也算是一种拥有。

河对岸的山显得有些孤独,它坐在那儿已经很久了,从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它就是这种样子,没有年轻过也从不见衰老,好像连一根头发都不曾掉落过。它就这样默默的看着河水流向远方却永不再回头。

身后不断增加的高楼轰鸣声持续着。那是可以容纳很多人的建筑物。一面巨大的高墙上留着千疮百孔的窟窿。这是现代人的居住物,很多人从一扇门里进进出出但却不知道姓氏出处。百户千家透过自己的`窗户尽览河边的秋色,他们应该算是幸福的人了。

往往这个时间段是这个地方行人最少的时候,人们都在忙于工作,只有在饭后才三三两两的出来散步。而我,在躲开了人居多的空档,贪婪的享受一会儿午后宁静的阳光。树叶都变黄了,但温暖使它们仍旧挂在枝头,却不知什么时候会来一场冻风冷雨,将它们摧残于地下难逃被践踏的命运。

树叶沙沙作响,它在笑话我了。我知道是我想得太多,也知道明年它依旧会片片不少的挂满枝头,但哪一片也不会是今天的这一片了。

不远处一间别致的房子后面,一台小型的挖掘起和几个工人平整着新建的路基。刚可见新路的稚形,道道弯弯的图案绘制在土地上面,也许不久的将来,又是一条通天的大道了。

一览秋色后准备往回走的时候,迎面碰见开着挖掘机驰过的青年,我清楚的看见他脸上善意的微笑,真是美好处处人间。

秋意正浓景色怡人,阵阵的有风吹过,凉凉的。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八

担心,有很多种,说起来一句话,就是担心和忧虑,是人与生俱来的。我在童年时期是无忧无虑的,到了少年青年就有了忧虑和烦恼,比如将来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买这个置那个,过人上人的生活。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通过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光宗耀祖。看来,读书是为祖宗读的,因为最终目的是要耀祖。祖先不知道,为达到这个目的,苦了我的花样年华。现在,有很多父母也在步入后尘,惟恐孩子没有烦恼,偏偏加给孩子。为的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父母等于又读了一次书,还是有很多的担心。年少担心读书不好被父母骂,将来没有出息,青年担心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会被别人瞧不起,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连选择女朋友都要降低标准,所以,只有读书读得棒才行,担心学分,毕竟这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至于本事高低,在所不问,连入门都不行,怎么会有考察的机会。更别提升迁了。从小到大,都在担心,除了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担心外,都有。到了老年,除了患老年痴呆症的,都一定会有担心。

担心是人们对未来没有把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证明,不承认不行,人其实是个很软弱的个体,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有伸手去抓天的空洞,觉得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意意识,对于梦境,到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让人满意,都或多或少有些遗憾,人的思想复杂,梦境也一样复杂,没有专家或者权威能够带来正确的解释,包括科学家解梦专家都不行,这些都无法用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或者综合都无法来回答。包括专家自己对自己的梦境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对于担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可消除的。

如今,就是告诉了实话,也没有人全信。老祖宗有一句话,就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就应了少说为佳的古训。这都不会错。错在现在人,对真理不感兴趣,对谬论情有独钟。对真话不信,对假话坚信不移。加上背后又加以分析,对人评头论足,每个人都值得怀疑,都不能相信,所以,现在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想要改善有不小的困难。

在担心中生活,是让人担心的。人们的心总在悬着,就是担担子,不着地,心里空落落的。人们总在浮躁,一颗心总是不安分。一点事老是放不下,在打着小算盘。在无时不刻地算计,算计什么?自己的得与失,担心自己将来,担心儿子孙子的将来,担心着自己的小家庭、小天地,担心着直到闭眼伸腿的那一天,人总是不满足,总是担着心。本来可以活到120岁,结果减半,或着拿青春赌明天,提前透支自己的心的存款,结果英年早逝,一生忙、忙、忙到白了头,到风烛残年,到落花流水,到坟前草长蝶飞。人,就是这样一生,可惜,大都没有让心休息一刻。心老人老,心衰人弱,最后一丝幽幽之气,交给他人。为什么总是这样?心啊,安静些吧!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九

人都有无聊的时候,所以很自然的想与一个人说说话,聊聊天。籍此来打发寂寞与无聊。那么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聊天对象呢?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吧!首先我来给你说,看你是什么出发点了?如果你本着开心的目的,那就不要介意对方给你说什么了。本着娱乐的心态去聆听。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看你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人,继而以什么样的话题为切入点了。通常思想单纯的人都会以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为切入点,也就是说些家常话。

这样很随意的交谈,自然话就很多,比如;我父亲近日身体不太好了,我母亲近日变得唠叨了,我孩子最近不太听话了,我姐最近脾气变得不好了,我哥最近变得大方了,我妹最近谈恋爱了,我弟最近刚买新车了,诸如此类的话,就很贴近生活,也显得不陌生,所以就能聊起来。而针对一个思想复杂的人,他/她所要谈论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有针对性的讨论。所以,很难达到共识。也就无法交谈了。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人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和你的思想有差距,又怎能很好的沟通与谈话呢?所以,聊天也是有学问的。再来说,如果你遇到一个很健谈的人,并且你很欣赏他/她。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心理上的依赖。网恋就是这样形成的。人的思想出轨,通常都是由交谈促成的。一旦很聊得来,就很容易患上幻想症。从自己内心美化对方,爱情也就因此来临。人的情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并非物质所能左右的。当然了,也不能排除物质的因素。综上所述,你明白了没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彼此心思相同。想的是一回事。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

我所认为的生活是听、说、读、写,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个世界,用心对自己说话,读出味道,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好,总之颠覆一下白天的无味。听说读写都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情,专注的人都很美,我觉得。专注的生活也很纯粹。

听自己喜欢的历史,神话,故事,文字,音乐,哲学,阅读并不是一种视觉经验,和其他一样,听不是一种机械判断思维活动,而是一种审美经验和感知认知,再创造活动,我的大脑赋予它们形象。不够专注,就不会听到好声音,你一惯只听到嘈杂声,那你应该反思自己的灵魂的先,是不是已经落满灰尘,才发出这样的声音。

你不用叹惋觉得不能改变,只要舍去纷繁的欲望,不被白天生活里听到的各种声音迷惑。

对听觉有所要求的人,应该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才不会让自己喜欢的声音被世界的嘈杂淹没。我曾经白天埋首,探索,过滤,聆听,判断,疲劳无获,直到我学会了找到而不寻找。思考审美你听到的话,不要考虑你给别人的印象和他人是什么人,只需有友善礼貌。听一朵花开的声音,也能悟得禅意。从一曲新词里,也能得到一个挚友。明白一切声音是自己的创造,不要因为厌倦了生活而厌倦了自己。

我喜欢自言自语,向自己讲述所有的梦幻,不用管幻想来自于哪里,是不是侵权了,抱着我的小布娃娃,讲遍所有故事在梦里走过八方冒险。哪怕醒来全部忘记。我会写下自己的梦想,不把它们写成故事。

读他人的书,我可能很爱科学和历史,很喜欢那些同样专注的人写的书或文字,像一潭美丽的湖水,深沉。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人们追求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忘怀。”这就是为什么额文学书总比其他书籍更受欢迎的原因。任何东西都能被读,都能被听,都能被写。有些东西会发出难听的声音,难看的东西,糟糕的思维感受,写出来会是不堪卒读的东西。

写需要出于心中的源泉,写作是一条通往自己内心的路,像一个迷宫,刚开始你会害怕,未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听说读写都是未知的,一种未知,不懂听说读写的人很多,不敢也不会面对未知的人很多,不会过人生的人,也很多。

为什么你不曾听到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故事读书写自己的东西。不是太可怜了吗?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一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则要忙于家务和农活,奶奶去世的早,大多数时间都是爷爷带着我。

不同于一般的农村老汉,他总是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人长的也高大,腰不弯背不驼,国字脸,眉清目秀,面色红润。据说年轻的时候帮人在饭馆卖饭,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所以老了还能有这么好的身体。

他善于交际,常给我说一些出门在外待人接物的讲究。遇到外地人,他总是很热情,他会用一种奇怪的口音和对方说话,说是这样说外地人才能听得懂,我敢断定那不是普通话,好像有点河南话的味道,是不是还存在另外一种通用语,爷爷已去世多年,这个问题也没法弄清楚了。

他会做饭,最拿手的是做旗花面。每次母亲出门不能在家做饭,就把我交给爷爷管,爷爷便会做饭给我吃,他做的面和母亲做的明显不同,母亲做的面浓汤浓水的,以细长面为主。爷爷做的面汤比较清澈,以斜方形面片为主,他称为旗花面,别有风味,也很好吃。

爷爷带着我,后来还要带上我的妹妹,他给我们讲故事,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当时也认真听了,现在却记不清。倒是有两个故事记得比较清楚,大概是他讲了好多遍的.,我后来也会讲,我每次讲的时候连语气和用词都和爷爷一模一样,觉得只有这样讲,才能讲出那个故事的味道和感觉。

后来我长大了,上学了,不用像个影子似的老跟着爷爷,但一有空爷爷还是会叫我,让我跟着他一起干一些农活,用架子车拉个粪啊柴啊的,他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他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一些世事,我心不在焉地,有兴趣的听了,还要追问一些,没兴趣的听了也不坑声,权当耳旁风。

记得有一年农忙时节,我把架子车借给了别人,他着急用,找不到车就开始训我,我没办法,就找到别人田里,把车子硬是要了回来,还是他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这次却不是和颜悦色的说世事给我听,而是一路骂来,我只有默默地跟在后面帮推,他骂了一会儿气消了,又笑起来夸我,说我从不和他顶嘴,是个乖孙子。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了,爷爷生病直到病故,我都没在身边,等我回家时刚办完爷爷的丧事,家人告诉我,爷爷临死前喊了我的名字,我听了不禁伤感万分。

爷爷在我童年的岁月里留下太多的印记,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印记却越来越模糊了,仅以这些残存的记忆,纪念我的爷爷吧。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二

近年来,宫斗剧方兴未艾,红的刺眼。看罢宫锁心玉,又见甄嬛传。一时间,娘娘、小主充斥荧屏,时不时就看到这样的镜头:主子一声怒喝,一大群奴婢、奴才颤颤巍巍地伏地哭喊“再也不敢了”。

跪,在封建礼制中是一种常规的礼仪。臣跪君,子跪父,民跪官。皇帝作为天子,则受天下人的跪拜。可即便是皇帝那副最宝贵的膝盖,也有不得不跪的时候。

皇帝要跪天跪地,跪神跪佛。何以?求天地神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有求于天地神佛,所以屈尊一跪,跪表明求的诚意。佛殿上青烟缭绕,教堂里祝祈声声,人跪着,抬头祈求上天的庇护、命运的垂青。或碍于天命,或限于人事,双膝着地,讲自己矮小化、卑微化,只盼望一双援手。古来君子崇尚“贫贱不能移”,认为“求人不如求己”。那么,跪下求人是对是错?也许旁人无权批评弱者的让步,这本是一场生存和尊严的博弈。跪把人置于弱者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为所求而跪,也算跪的有理。

跪的无由,那便是侮辱了。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膝盖当属晚清的光绪皇帝,顶着天朝圣君的名头,却日日对老佛爷跪迎跪送。维新变法失败后,为惩治“洋鬼子”皇帝,罚跪成了必修课。呜呼哀哉!照亮大清的最后一丝光亮被顽固派只手遮挡。慑于强权,光绪帝感跪不敢言。苏格拉底说,权力的基础是暴力。诚然,中国百姓给皇帝下跪几千年,不跪就犯了大不敬之罪。要你跪便跪,要你死便死,如同被拳脚相加后跪地乞命,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古代西方人见了权贵是不跪的,仅是屈身摘帽;哪怕见了尊贵至极的国王,也不过单膝着地而已。而依中国传统,小小县令亦可耀武扬威地喊“堂下所跪何人”。扑通一声,双膝落地,人格便矮了一大截。

在民主法治的社会中,独立于世的人就不再跪了吗?德国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下跪忏悔,被西方媒体评论为“跪下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却是整个德国”。有时,跪并不意味着软弱。电视剧里,男主角跪求女主角不要分手,若他是为爱而跪,那么跪不是让步,而是坚持。年年举行的跪祭仪式,承载的是世世代代跨越生死的'思念。为何不能跪?我跪在沙滩上任由海浪吻湿我的双腿,我跪在草地上聆听蚂蚁们的絮絮低语。凝望泰山雄浑壮丽的日出,何尝没有在奇迹面前下跪的冲动?此刻,心亦跪下了。甘愿放下高傲的心魂,甘愿歌颂万物的神奇。

让弱者无需下跪,是体制应尽的责任。对于个人,若无关强权,无关奴性,跪一跪,也无妨。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三

今晚又看了一遍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好暖。

看到过有人这样感叹三毛的一生,没人与之共饮,没人与之同歌,竟也没人与之共老,本来对于别人的事情,所有本体以外的评论都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看到这样的话还是忍不住想要生气,因为我觉得,三毛最幸福的事,应该就是有荷西,因为这个大胡子男人,人生的最后一秒,都是自由的,幸福的。

在这样的时刻,隔着时间和空间,放肆的评论着人家的生活和爱情,好心虚,而羡慕,至少可以理直气壮一些了。

有些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意象,看着它,你就忍不住幻想,幻想那些震撼,亲切,空灵朦胧或者炽热的空气,幻想写出这些文字的'那个人的模样,刚毅,柔和,淡雅或者俏皮坚定,不管怎样,所有幻想出来的面孔都是美好的。

抛开现实已知的事实,看着三毛和荷西的日常,我总觉着,她有着清丽柔和的面庞,眼波平静,可嘴角的弧度却有着近似俏皮的任性,即使是义正言辞的反驳,也是娇嗔的模样。

而荷西,除了健硕的躯干,浓密的胡子,我能想到的就是一双固执却盛着水汪汪柔情的眸,他到沙漠的机场接到三毛时干燥的脸,有力拥抱,让我觉着身体一下子晾到了正午的烈日下,但他那句“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里了”又让我一下子泡进了温泉,即便现在为止还没体会过泡温泉的感觉,可这句话就是让我有这样的想象,全身暖洋洋的,包括眼眶。

生命蔓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或许,以后也不会有,因为觉着,所有一切,都只是一种触感,心能感受到的触感,经历的所有,好或坏,只要能触动到某个部分,就是有意义的,于是,生命的主旋律成了随遇而安,可是,总有些触动是为了让你不甘的,总想盼着点什么。

盼着思想多一点质感,盼着眼眸里多一分淡然,盼着亲临一场铺天盖地的炽热黄沙飞扬,盼着那场,粘稠娇羞的雪月风花,盼着能遇到那么一个人,爱着我的常态,能忍耐我不时的莫名其妙,心疼我的心疼,身处异地时会突然想要给我一个拥抱,开心时会想到我,心塞时想到我能会心一笑,谁也给不了谁誓言,可梦里我们就是天荒地老,能相拥时是一生,只能思念时,全世界都是你了。

心绪是小气的宠物,你晾着它,它就平静得无声无息,你稍微逗弄一下,就成了任性的娇儿,往往,文字里的伤心能赚到的是几行清泪,可文字里的你侬我侬,牵弄出来的却是一声接一声的叹息。

可总算是幸运的,还会期待,还能期待。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四

20xx年的中考,我们学校最高分652,文化科目具体成绩早不记得,体育考试是36分却很难忘掉,立定跳远扣一分,跑步扣三分。全校绝大部分的初三考生体育都拿了40满分,这个全校“第一”自然难逃嘲笑。尤其是他当时已经拔节到一米八多,当时还是根竹竿。

不过,他应该习以为常了,毕竟被嘲笑了三年,尤其在体育课。毕竟,他被全班级,全年级,甚至全校喊了三年的,“太监”。哪怕初中三年只有一次是全班第二的连冠记录都无济于事,连那个当教导处主任的班主任都以体育成绩不达标的理由在学期末只给他“优秀学生”,即使期末拿的是年级第一。他应当已经习惯。

往事,那么远。

那么远的往事里,马拉松,那么远。远到连幻想的范畴都到不了。

去年此时,经常在中山陵遇着一个跑山的大哥,那时竹竿的高度犹在,维度已加量不加价的有了饭桶的规模,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规模,饭桶。碰到几次后,对跑步带来的精气神的羡鱼,终于在五月底开始习渔。两三周后从散兵游勇进了悦跑,玄武湖就成了每个礼拜去几次的地方。

七月6号一哆嗦,刚跑了一个多月就穿了件一次性雨衣在紫金山兜兜转转跑掉了第一个半马。跑完撑着发软的腿给七月姐发语音,冲手机歇斯底里的嚎我跑完半马了。就因为这次,我更喜欢雨跑。

大半年的这个夏雨夜,这么近,犹在眼前。

同样近的,还有那次半马,这么近,迈开步就能跑过。

事不过三,厦门、无锡、武汉之后的`第四次抽签终于得中,4月24日在扬马赛道上,静待人生首赛的鸣枪。前一晚,我查手机软件的记录,加上另一个软件的记录,11个月跑了2000余公里。

一次一次,一脚一脚,已跑出这么远。

赛前的焦灼与紧张,让我顺利感冒和发热,更严重是几乎一夜未睡,5点45起来做准备时,一身细密汗渍。

跟着心率混进b区,现场的嘈杂与拥挤似乎跟我全然无关,闻着膝盖和小腿上不惜血本喷满的云南白药的浓烈气息,一夜失眠的我开始神游,想起无数或近或远的往事。鸣枪后的21公里,除了一路做算术题估测成绩,顶着两个黑眼圈和困意的我,脑海自行滚动画面。

中考体育跑步时,偷偷喜欢的那个女孩儿对我喊跑快点;

高中一帮热衷篮球的男同学屡屡笑我白长这么高个儿;

前几年职场的失败和颓唐;

一百九十多斤的身胚时那张怒放的饼脸;

第一次在城东跑步被领队的马特和高翔给震到,也给刺激到;

跑团悦跑时关伟凯文一众大神呼啸远扬的背影;

徐大哥对我说洪水我看好你半马进130;

马特说,你给我好好跑;

……

不受控的心猿意马跟着两条腿跑了一路,看着终点的计时器,1:31:05、06、07,我踩过了最后一块感应板。

远在意料外的半马130,收到短信通知成绩后,竟然那么近。

我,给了跑过的11个月一个交待,给了以往的自己一个交待。往后,就是心无旁骛的崭新的路途了。

因为,我已给了自己一个交待。用一场曾经很远如今很近的马拉松比赛。

对得住自己。

且回顾,历数来时路,已行如斯远;

再前瞻,仰止彼处峰,在望那般近。

目标,悬远方,依稀得辨。

实行,在近处,触手可及。

远和近之间,无非双脚的距离。

散文诗经典散文随笔篇十五

二两烧酒,一盒泡面,一根香肠下肚,精神恍惚,醉眼陶然,爱极这感觉。

酒不必琼浆仙露,菜无须鱼肉鸡虾,浊酒一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启盖,把瓶口近鼻闻上一闻,一股醇香袭来,身体先是酥了大截。且慢,咬口香肠,缓缓把酒液送到嘴里,当酒液漫过舌床,如水清洌,似泉甘甜。酒液挣脱舌根的纠缠,滑过喉咙,进入味蕾,五谷杂粮,酸甜苦辣,浮现眼际。而后一阵一阵的火辣,仿佛圈圈涟漪,于胸处蔓延开来,直至脑门,而后如堕云端,飘飘欲仙,爽!仆非太白,咏不出五花马千金裘。亦无东坡情怀,难唱千里婵娟。

无佳人诗词唱和,不是良辰美景。唯有二五人生,快意恩仇尽在纸上。唯有黄灯一盏,与吾独酌,微醉,开嗓唱罢酒中八仙:

知章骑马似乘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呼来不上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哈哈哈,混账,岂有此理……

加点老干妈,吃几口面,辣劲儿直逼家的味道。合上酒烈,哪管什么斯人憔悴,黄花卷帘?

生活这杯酒,且行且品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