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00:39 页码:8
2023年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汇总9篇)
2023-11-18 09:00:39    小编:ZTFB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引用相关资料或亲身经历来支撑总结的内容。总结范文作为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一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4月2日上午,“武夷书院讲坛”首场讲坛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旨在弘扬普及朱子理学与福建书院文化。

本次武夷书院讲坛由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清华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福建省社科联主办。

据了解,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6讲,每讲为期1天,邀请2名海内外朱子高层次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首场讲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讲授主讲“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朱杰人主讲“《朱子家训》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家。他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从14岁起,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学在武夷山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在数十年的治学传授历程中,朱熹始终坚持以书院作为重要基地大力弘扬儒学思想,推动修缮并亲自创建一批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与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知名书院。在朱熹影响下,历代理学家在闽北特别是武夷山建书院,设学堂,使得福建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二

朱子是我中华民族自孔、孟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述宏富,思想博大精深,他所编著的《四书集注》自元朝以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的政治、思想、学术及教育乃至一般社会文化之发展,产生了全面性深远的影响。1175年,朱子与吕祖谦合编北宋四子之言论选辑为《近思录》,并以《近思录》为《四书》之阶梯。由于朱子对教育的.重视与身体力行,才使得他的学问能感召众多弟子,而终能大行于其身后。

儒学在明郑时期传入台湾,主导明郑历史的延平郡王郑成功与晚明儒学有深厚的渊源。因此,明郑时期的台湾儒学,虽刚萌芽,却是上承有明一代儒学,下启清代台湾儒学。延平王郑成功军旅中的一批儒者,则是把中华传统儒学和福建朱子学最早传入台湾的开拓者。台湾儒学的另一来源是清康熙以及此后的理学家。他们在台湾建造学校,开办书院,把福建朱子学即闽学全面系统地传入台湾。闽、台仅一衣带水之隔,荷据时代台湾之汉移民以闽人为主,明郑之时自郑成功以迄下属亦多闽人。清代台湾在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省之前,也一直是福建辖区。因此,闽学传入台湾乃顺理成章之事。

由于康熙皇帝是朱熹的崇拜者,清代成为台湾儒学的重要发展期。康熙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经过200多年的垦殖,儒学已在台湾的土壤里生根,并开花结果。此期的思想主流是福建朱子学,程明道曾视其大弟子杨龟山归闽为“道南之传”,则朱子学入台可称为“道东之传”。就思想的原创性言,台湾儒学系出福建朱子学;但是就思想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而言,台湾朱子学所浮现的问题,诸如与异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邂逅,与民间信仰(如文昌帝君的信仰)的遭遇,与移民社会的互动,都使台湾朱子学展现奇异缤纷的多元色彩,并彰显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媒体的发达,两岸交流的频繁,促使朱子文化的流布更加普及,相关活动的举办成功见证朱子思想的魅力不分古今。新竹鹅湖书院的落成及经典读书会的举行,象征中国哲学史上精彩的朱陆心性论辩,其理性精神的再度弘扬。2013年新春,台湾举行了为时半个月之久的颩灯会系列活动,“2013台湾颩灯会系列活动——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暨书院文化论坛”,是台湾颩灯会的卫星(satellite)活动。新竹朱子学堂代表象征新竹之人文特色,更成为推广在地人文、传承朱子文化之重要交流平台。“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以“儒家与庶民生活”为主题,扩展朱子文化的社会普及,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与社会关怀。

朱子的许多诗词格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民本思想、治政理念、和谐追求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中,为使其广布流传,特敦请福建省歌舞剧院专业作曲家骆季超教授为朱子诗词格言谱曲,融合古乐今声,以合唱、独唱、声乐、演奏等表演方式进行,结合两岸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打造两岸同声之经典画面。2014年10月在台北中山堂演出的“朱子之歌·道东之传——光复节闽台文化交流音乐会”由南平南词艺术团、台北国乐团及附设合唱团携手合作;在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演出的“朱子之歌·两岸同声”则由南平南词艺术团、新竹市立国乐团、新竹县教师合唱团、新竹市立混声合唱团等艺术团体联合演绎,共同谱出朱子心曲,再现圣哲古风!

朱熹的思想理念极具“融旧铸新”之内涵,其融合前人智慧之结晶,以开拓新时代之需求,富有温故知新之效果。朱熹认为读书应“少看熟读,反复体验”在于重视实践之哲学,主张将所学融入并实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这与邓小平所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为贴切。

世界朱氏联合会(世朱联)于1993年成立以来,以促进全世界朱氏宗亲之间的亲睦团结、贡献国际亲善及世界和平,承继发扬以朱子为代表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朱子遗迹为宗旨。世朱联作为全球朱氏族裔唯一的世界性组织,自首任会长韩国朱昌均先生创会迄今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2008年10月在婺源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朱茂男被选为会长后,力图以三个层次实践推广朱子文化:“一以学术研讨学习为视野,二以经典论坛对话为核心,三以文化教育推广为脉络。”

世界朱氏联合会在2010年欣逢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举办一系列的庆典活动,获得广泛的回响与关注。于一系列多元文化的活动中,包括海峡论坛暨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韩国朱子庙大际。东南亚六国联办庆典活动,以朱子家训中英文版的碑文揭牌仪式,及近500位学生默写朱子家训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台湾方面则以新竹朱子学堂的揭牌仪式,开启两岸书院合作的新起点,又以嘉义朱子公庙依照朱子家礼举行的祭朱子大典,最为经典。而接续下来,在大陆南宁举办庆祝活动与北京成立全国朱熹研究会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闭幕式(涵盖:邮票首发、朱熹铜像落成典礼、朱子文化园启用典礼、朱子林的兴建等重要的仪式)。在学术活动方面,除了大陆安徽主办的两岸四地朱子学研讨会,更特地在海外的日本及台湾举办朱子学学术研讨会,足见朱子学不仅促进东亚文明,更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价值。促使朱子文化之精神延续到2011年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而达到高峰,亦为传承朱子文化揭开了新的里程碑。

2008年“朱子之路”的首航,由杨儒宾教授担任领航者的角色,得到了热烈的回响与鼓励,使我们感到这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文教志业。“朱子之路”即走访一遍朱熹出生成长、求学、讲学、终老的地方,行程中借由学者及学员们读朱子书行朱子路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累积对于经典中知识的体认,进而发扬朱子学,达其永续传承朱子文化的愿景。2014年“朱子之路”参与人员,除了两岸硕博士师生团,还有台湾新竹博爱、关西、新埔国中书法团学员参与此行,并与南平书画社成员于南平市玉屏阁,举办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书画交流笔会,以朱熹诗词格言为主轴,于活动中挥毫落纸,借由书画墨宝以增进两岸朱子文化的交流,寓朱子诗文于芳墨之中,为此届“朱子之路”增添书香雅韵。

未来朱子之路将规划三条不同路线,分别为闽北遗迹之旅、闽南海洋之旅、书院文化之旅。我们的目标,一是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国际品牌。从纵向扎根的薪火相传,到横向拓展的精神发扬,结合学术教育、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融合多元文化,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一环,继而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二是建立以“朱子之路”为主题的朱子学院。整合地方社科研究团体、研究会及各级文化部门的人力,并在各地书院及紫阳楼等地设置研究员。平时从事朱子文化之研究和古迹维修之监管。朱子学院可于春、夏两季举办朱子文化夏令营、研习营之活动,或协办海内外之朱子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以发扬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志业,其活动成果,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开拓注入一针强心剂,更见证灿烂的朱子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三

仰望朱熹,那是一座山,壁立千仞。

出身于儒学世家,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朱熹在十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古人云:“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朱熹正是有了“立志做圣人”的目标,才能有他日后“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成就。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是他孜孜以求的这份执著,感动了清印溪畔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四处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成就非凡。他亲手创办了同安县学、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并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制定了学规,编写了“小学”、“大学”的教材。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透过历史的尘烟,我看到了一个“诲人不倦”的朱熹,一个“忝我师儒真不负,长歌喜极为重编”的朱熹,一个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朱熹!故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书香墨韵永泽后世。正因如此,南溪书院畔的琅琅书声,越汇越响亮;正因如此,文公山脚下的浓浓墨韵,越积越厚重。

唯有朱熹言出必行,这种志在行志在得的见识,影响了文公山山脚下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官,他们励精图治,造福百姓。

他是客观唯心论者,陆九渊则是主观唯心论者,两人在学术上的分岐很大。鹅湖之会后,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他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互相表现了仰慕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九渊的请求,同时还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九渊也欣然同意。是什么让争锋相对的二人握手言和,互相仰慕呢?是宽容、是豁达、是风度、是坦荡的胸怀,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朱熹精神,数百年前就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奏响了最强音。

……。

仰望朱熹,那是一座山,风光无限!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四

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珍视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对朱子的学说必须详加研究。我也有幸学习过朱子的文化遗产,今天我要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朱子文化的起源与准则。

朱子文化起源于中国宋元时期,以宋代学者朱熹的思想为基础。朱子的文化体系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主张通过对万物的研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通过诚实、正义的态度树立自己的品德操守。这个准则是朱子文化的核心,因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今社会,朱子文化不仅流传至于学术领域,而且向广大公众传递积极、正面的思想。例如,在以诚实守信为美德的市场中,朱子思想也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此外,朱子文化的思想也适用于现代教育,教育者可以通过朱子文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质问精神,强调品德教育,提升学生人格素质。

我在学习朱子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朱子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的思想,这也是我深受其影响的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父辈的话:“凡事都要亲自尝试”,并在朱子的教诲下,认识到了与此相似的价值。朱子文化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的掌握,更需要践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

第五段:结论。

通过学习朱子文化,我认为,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包含在瑰丽的历史文化中,更是在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中体现出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对知识的敬畏,以及在自己身上树立起高尚品德的目标。朱子文化也是一个良好的价值体系,它帮助我们坚定对心灵追求的方向,促进人性的发展,更主要的,朱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带给我们了积极、健康、平和的人生态度!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五

今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中国一代儒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韩国、日本、台湾及大陆等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首朱熹曾长期生活、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的武夷山市,探究朱子文化对于东亚文明的影响力。

“在中华文化中,朱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朱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首先表示,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现今道德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宝库,血脉相承的两岸同胞更应在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则指出,朱子文化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切。“前几个月我带了一些台湾学生到武夷山重走朱子路,很多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到大陆,但是他们跟大陆同胞没有隔阂,一路走一路探讨朱子文化,彼此增加了解、增进感情。”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朱茂男说道:“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两岸在共同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的同时,也为两岸交流交往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朱茂男认为,“理一分特、求同存异”的朱子思想是两岸现今必学的课题,也是不变的真理。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六

朱子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它旨在培养完美的个人品质,实现社会和谐。在研究和学习朱子文化的过程中,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那么下面就通过五段式文章的方式来谈一谈我对朱子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朱子文化是中国儒学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知行合一”等。其中,“格物致知”是其核心,旨在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人正直、事物真实的认知。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努力追求完美的个人品德,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朱子文化的一大启示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这种态度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诚信是朱子文化的核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只有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尊重。第三,朱子文化要求我们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我们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的从理论上掌握和应用知识。

朱子文化在当代教育中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知行合一”也可以为今天我们建设美好未来的教育理念提供参考。具体来说,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中西文化相结合,推广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教育要以品德教育为核心,鼓励学生注重诚信和责任感的培养。

作为普通人来说,朱子文化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要注重发扬自我的优点,尊重自然、探究事物的本质,学会理清思维和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明辨是非,抵制道德声讨,实现自我升华。

五、推进“知行合一”目标的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和应用朱子文化,也有助于我们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掌握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让自己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朱子文化的指导思想,发扬创新精神,有助于我们不断迎接人生的挑战,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

总之,朱子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意义的文化,它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高度重要。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弘扬朱子文化的思想,珍惜人性与人本价值,实现个人的自我升华,为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七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八

我看了朱子《家礼》后,懂得了古代的很多礼仪,现在这些礼仪很多在生活中是看不到的,我们小学生应该要多学一些,不要让这些礼仪消失了。

“礼”是由礼仪、礼制、礼乐、礼教、礼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文化丛体,以礼治为核心,为中国所特有。“家”是由人们的个体以血缘和婚姻的形式所组成的一种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的单元。也就是说,家庭是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内部的和谐、健康与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机体是否能够正常动作。而孩子是组成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文明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学生,真正应该懂得做文明,以后才可能做祖国的栋梁。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不正当的行为的主动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为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我经常看到学校有很多文明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学帮别人扫地,比如有些同学主动捡教室里的碎纸,比如当有同学生病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予多方照顾等等。

生的素质。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让我们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一个文明之人,让我们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开满文明之花。

高中生朱子文化通用篇九

18日,海峡两岸朱子齐家思想与当代家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朱子后裔以及在家庭建设中承担主要工作和重要角色的妇联干部、武夷学院师生近200人参加了活动,共同研究朱子齐家思想,探讨当代家庭建设。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海峡两岸都将举办一系列活动进行纪念,而此次研讨会也是系列活动之一。一直以来,海峡两岸都在实践和推广朱子文化。台湾方面已先后举办了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六届的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三届的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等,并结下丰硕成果。

当日,参会的两岸人员在武夷学院师生的领诵下,齐诵《朱子家训》。两岸专家还分别从《朱熹的道德思想对家庭美德建设的价值》、《朱子对孝的诠释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修身是齐家之本,齐家是治国之本》等20多个角度,论述朱子齐家思想的社会价值和对两岸家庭建设的意义,让与会人员饱享精神大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