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5:45:41 页码:12
2023年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模板20篇)
2023-11-11 15:45:4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写总结时要完整地梳理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成长历程。小编希望通过分享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含义和写作要领。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一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二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3)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4)洋务派还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顽固派和洋务派各自的主张。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近代工业,雇用中国劳动力,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知识。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及其产生根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近代工业出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是,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它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三

3.h2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3: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制氯仿。

:雕刻玻璃,提炼铀,制氟化钠农药。

: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10.s: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_,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11.p: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制合金,制半导体。

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6.明矾:净水剂;。

4:制波尔多液;pcl3:制敌百虫。

19.消毒杀菌:氯气,漂(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20.石膏:医疗绷带,水泥硬化速度调节。

21.皓矾:医疗收敛剂,木材防腐剂,媒染剂,制颜料;。

4:制其它钡盐;医疗“钡餐”

23.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

24.k、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25.芒硝:医疗缓泻剂;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26.磷酸钙:工业制磷酸,制过磷酸钙等磷肥;。

27.水玻璃:矿物胶用于建筑粘合剂,耐火材料。

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制金属钠(电解)。

29.果实催熟剂—乙烯,

30.气焊、气割有氧炔焰,氢氧焰。

31.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32.甘油用于制_,溶剂,润滑油。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四

重要性: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

1.发展现代服务业。

2.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

3.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五

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中是否可以再分。

5、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

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

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14、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15、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

1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19、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

23、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变化,化合价一定会改变。

2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六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

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七

(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支持有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工具酶的发现,dna合成和测序仪技术的发明等。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1)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2)基因治疗不是对患病基因的修复,基因检测所用的dna分子只有处理为单链才能与被检测的样品,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杂交。

蛋白质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对先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八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

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九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一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二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一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的工业生产由70年代的世界第一位降至第三位;法国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美国由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一位;德国超过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种新的力量对比与当时势力范围的划分、殖民地的占领不相称,世界领土又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变得空前尖锐。由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的领土野心和殖民扩张对老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的威胁,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双方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在19爆发了一战。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在西线、东线、南线以及亚洲部分地区进行了交战。19德国战败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三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四

一上到高中,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学习变得很困难,其实只是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觉得生物变得很难,但是有的同学依然能考高分,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为学生们收集并整理了高二生物在复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口诀,分享给学生进行参考。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方法一。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方法二。

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赊了(缬)。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从上到下)胡黄ab。

前中后末由人定。

(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

(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光合作用两反应,

(光反应、暗反应)。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应为暗反应基础,同时进行)。

光暗各分两不走,

(光反应、暗反应都包括两步)。

光为暗还供氢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提供氢和能量)。

色素吸光两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解水释氧暗供氢;。

(分解水释放氧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

adp变at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能转变成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暗反应,先固定co2再还原c3)。

二氧化碳由孔入,c5结合c3生;。

(co2由气孔进入,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化合物)。

c3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又需氢;。

(c3化合物的还原需要酶、能量、还原剂氢,经历多步反应)。

还原产生有机物,能量储存在其中;。

(c3化合物被还原生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c5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不曾停。

(c3化合物被还原,分离出c5化合物,继续固定co2)。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五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

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4、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六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七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八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背景、主题、代表人物、评价、影响)。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

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善和教育。

3、柏拉图:《理想国》、分工、为理性主义奠定基础。

4、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级、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背景、表现、含义、内容、实质、目的、核心、传播、影响)。

1、文艺复兴背景: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贸易、文化遗产、人才。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著《歌集》。

3、影响:破天主教桎梏、资本主义制度、艺术、自然科学。

4、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压榨、_、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启蒙运动(背景、内容、人物、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_、自然科学、英国革命。

2、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_,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核心是权力的制衡)。

(2)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_,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_,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4)康德:倡导思想自由。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维护人的权利。

4、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法国_、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国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九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三阶段: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二十

想要学习好语文,书写语文是非常的重要的,为了巩固好知识,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归去来兮辞》。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

儿童。

小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安乐)。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

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

(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

4、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5、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5、《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

但以刘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5、使动用法。

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臣具以表闻(闻: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