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43:59 页码:8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精选8篇)
2023-11-11 14:43:59    小编:ZTFB

总结不仅仅是对成绩或者经历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其中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总结要明确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并对自己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进行评价。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好一篇总结。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一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我是厦门的导游。

到鼓浪屿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还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壶酽酽的`乌龙茶、学几句地道的闽南话、找条喜欢的小路、站在海边发发呆、听场音乐会、吃个名小吃“麻糍”、逛逛玲琅满目的海鲜市场,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谒一处名人故居。别看这只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岛,这可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孕育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有毕生都献给我国妇产科事业的医学大师;有新中国杰出的体育教育家;有名扬海内的文学巨匠;有以音乐陶醉人心灵的钢琴诗人,他们都是谁?他们又曾在鼓浪屿哪座宁静的小楼留下生活的足迹?让我们沿着幽静的小路,一起来寻访答案。

看!晃岩路旁的这座八卦小楼就是被尊为“万婴之母”的我国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终生未嫁,然而她用温暖的双手,迎来了五万多名婴儿生命中第一声啼哭,她没有儿女,却将她一生的心血,她伟大的母爱奉献给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愿意一辈子做值班医生。

再看看这座两层的别致小楼,20年代,一位热血青年从这里走出,为了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他毅然从理科改学体育,1936年,他以总教练身份率中国队参加柏林奥运会,在清华任教52年间,培养了一批批学有所成兼具强健体魄的人才,76岁高龄仍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这个人是谁呢?对了,就是马约翰!被毛主席誉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如今这座楼虽已易主,但马约翰倡导的积极、健康、进取的体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乡鼓浪屿。

大家都知道,“鉴湖女侠”秋瑾曾写过“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她诞生在美丽的鼓浪屿,就是我们眼前这座看上去极其普通的红色楼房,这位中国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她那种为了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听,随风传来一阵悠扬的钢琴声,没有吗?再听听,那旋律多么优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走,我们去看看!

这里是鸡山路16号,是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的旧居,这是一座法国式乡间别墅,鼓浪屿人称它为“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这座别墅,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上天赋予了他超人的音乐天赋,9岁就举办了“幼童殷承宗独奏音乐会“,20岁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的二名,请注意!当时这场比赛可是没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气势磅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周总理听完后兴奋地说:“冼星海复活了!”。这座别墅诞生了殷承宗,而鼓浪屿还哺育了许许多多非常有造诣的音乐家:陈佐湟、林俊卿、许兴艾等等。而今,鼓浪屿拥有由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亲自执棒的爱乐乐团;拥有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拥有国内音响效果一流的音乐厅,这些都使鼓浪屿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岛。

朋友们,看了这么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这个小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鼓浪屿的每个角落,无不散落着光辉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语堂,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等等…有机会大家还可以到岛上来串串门,没准儿还能碰上一个你仰慕的名人呢!

(看表)哟!6点了,我们也该结束今天愉快的旅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在这幽静,祥和,温馨,浪漫的鼓浪屿漫游,是不是更有一番韵味呢?走吧,让我们在返程的路上,用心品味这名岛、名宅,名人、名曲,再次聆听涛声、琴声,歌声、笑声......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你们鼓浪屿之游的导游李昕颜,大家可以叫李导。首先,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鼓浪屿这个名字的来历,让导游来告诉你们,这是因为鼓浪屿的浪花打到岛上岩洞的声音就像在拍打鼓的声音一样,所以名为鼓浪屿。大家顺着小路向前走,没看到一辆汽车,一点儿都没有汽车的尾气和鸣笛声。沿着小路继续向前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琴声。据称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钢琴,因此,鼓浪屿又被誉为琴岛。在小道上,轻快的步子,加上优美的琴声,真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接着来到居民区,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和白色的墙壁,促成了高大的房子。许多房子连在一起,就像成排的树林。

刚才大家欣赏了鼓浪屿的景色,接着大家去品尝鼓浪屿的小吃。鼓浪屿有几个有名的小吃,现在大家先品尝鱼丸汤。鼓浪屿的鱼丸里面有碎碎的肉,再加上一些葱花,还真是香甜可口呀!喝完鱼丸汤,继续走,老是觉得少吃了些什么,当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立刻想起来少吃什么了?“卖芝麻饼喽,卖芝麻饼喽,一个三块钱哟!”。是芝麻饼!鱼丸汤和芝麻饼都是鼓浪屿的名小吃呢!

听啊!这是什么歌呀。“鼓浪屿四周海茫茫.......”,嗯,是鼓浪屿之波呀!这是一首经典的老歌,也是一首有歌唱鼓浪屿的歌,相信大家应该都会唱吧。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傍晚时分,应该去看日落了。电瓶车嘟嘟地响着,不一会儿电瓶车就到达了海边。享受着海风吹拂脸颊,听着大海拍打出优美的歌曲,看着太阳慢慢地落下西山,啊!鼓浪屿的海景多迷人呀!

眼看着时间也晚了,应该搭船离开鼓浪屿了,心里还是有一些依依不舍。不过没有关系,下次要是还想各地游玩的时候,记得叫上导游哦!让导游带大家一起各地游玩。李导和大家说声再见!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三

鼓浪屿就是厦门一处闻名的景点。它有着“钢琴小岛”的美誉,岛上约有钢琴600多台,走在绿树浓阴的小道上,不时会闻声幽雅的琴声,时而柔缓和慢,就像涓涓小溪;时而明快鼓动,如同众多的.大海拍击着岸边的礁石,真是让人贪恋忘返。假如你到了鼓浪屿还必然要到日光岩看看,由于在哪里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两岸的大担和小担,可以让你一饱眼福。

鼓浪屿尚有一处景点就是百鸟园,百鸟园里的鸟儿看起来很笨,着实它们很智慧,也很好笑。有一次,金刚鹦鹉带它的“小宝宝”逛街,功效走到一半,溘然想到吃对象,本身一个飞归去,竟然把婴儿车也扔了,要知道那婴儿车里还躺着它的“小宝宝”呢!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四

各位游客,我们将游览的是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日光岩称龙头山,它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俗称“龙虎守江”。

现在我们在日光岩脚下,大家看上面的三副摩崖时刻,上面只刻了“鹭江第一”的作者林箴题写,“鼓浪洞天”是明朝泉州知府丁一中题写,“天风海涛”是民国时期许世英题写。

我们往前走,这就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日光岩寺,原名莲花庵。这实际是一个天然的石洞寺庙以石为顶,又叫“一片瓦”,日光岩寺敬奉佛教云门正宗。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86年重建,日光岩的由来有两种,其一是每天清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背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沐浴在阳光中,所以名叫“日光寺”其二是民间传说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来到晃岩,发现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我们从这边走,这一条是不是像“一线天”风催来,有几分的寒意,就可以领略作者题刻“九夏生寒”的感受。在九夏生寒旁题刻的是“鹭江龙窟”,相传远古时代鼓浪屿曾经有龙的出没,现在日光岩仍有“龙头山”的说法。

我们继续往前走,寨门前有两个手执长枪、大刀的士兵铜像,他们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军士。这里是郑军当年安营吨兵的“龙头山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留下的遗迹。蔡延楷和蒋光仍陈铭岖等人再福建省成立人民政府,反对蒋介石黑暗统治。但由于蒋介石的势力强大,终未能如愿。他来到这里,为郑成功的英雄业绩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诗:心存只手补天共,八闵吨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蔡元培所写的:叱诧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赞扬郑成功英雄气概,后两句歌颂郑成功不朽的民族气节。

题诗的巨石顶上,是郑成功的水操台遗址。再另外的巨石题刻不少赞美经景色。

大家看,这几块巨大的石头,叠成天然的石洞。上刻有“古避暑洞“四个隶书大字、这是清末光绪年进士、台湾四大诗人之一施士洁题写。日本侵占台湾以后,施士洁避居鼓浪屿,与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素有交游,这个就是当时题写。避暑洞明亮、干燥、通风、清爽是避暑的好去处。也可称天然的空调,出了避暑洞左拐,有一座玲珑小亭,称为”伞亭“。上日光岩遇到下雨游客都到这里避雨。伞亭旁岩石顶有仙人洗脚的石盘,还有仙人留下的脚印,这只是传说。在遥远的地质年代,日光岩淹没在海浪之中,后来地壳上升,才产生这些海蚀地貌。

我们已经到了日光岩顶,海拔92。7米这顶峰是解放战争时留下的碉堡。1980年,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改建为现在这样。1931年名为光复台,还请国民党元老、广东省都督胡汉民题写,刻在东面,至今仍依稀可辨。这是观赏鼓浪屿和厦门城景的最佳位置,西望海沧大桥、国际货柜码头、海沧投资区等:往东是厦门大学、鸿山公园|、五老峰、金门、大担、二担。俯瞰鼓浪屿有罗马式、北欧式、哥特式建筑及星罗棋布花园。所以俗话说“不游鼓浪屿不算到厦门”而“不游日光岩不算到鼓浪屿。接下来我们往下走,坐索道到百鸟园。百鸟园将会有表演。

日光岩游览区是由日光岩和琴园组成.

日光岩又名“晃岩”。耸峙于鼓浪屿中偏南部,巨石峭壁,树木葱茏。登临俯瞰,厦鼓景物尽收眼底。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曾屯兵于此,现尚存水操台、寨门故址。石壁摩崖、历代文人题刻甚多。著名的有“鹭江第一”、“闽海雄风”、“古避暑洞”等,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

琴园通过缆车和日光岩相连。近年来对琴园的建设,增加了游客可游览的百鸟园、立体电影院、文化艺术长廊和缅怀先烈的英雄颂园。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五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六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厦门鼓浪屿。

我们现在到了码头,渡船差不多要6分钟。看,对面就是鼓浪屿,这条江叫鹭江,也叫厦鼓海峡,宽600米,鼓浪屿总面积1.78平方米,人口1.9万。为了解决乘船的拥挤为题,所以建了这个“钢琴码头”。因为鼓浪屿是“音乐之岛”,大家看,这像不像一台张开的三角钢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日光岩,这是日光岩寺新修的山门,我们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这好像是一个人写的,其实是“三人所书”。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

各位游客,这里是一间钢琴博物馆,里面有30台钢琴,听,里面还传出优美的钢琴声!鼓浪屿也有许多出名的钢琴家。

各位游客,我们来到了毓园。毓轩是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这里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七

我们去厦门的第二天是去鼓浪屿,在漫长的路上,导游对我们说这鼓浪屿名字的由来:厦门是个半岛,而鼓浪屿,则是厦门的一部分,靠海边,海水冲上来像鼓敲一样,就是鼓,浪,就是海浪,而屿,就是岛屿的意思。

到了鼓浪屿,人们陆续下车了,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日光岩。日光岩耸峙与鼓岛中偏南部,巨石耸立,树木葱茏,登临俯瞅,厦鼓景物,仅收眼底。沿着岛上的窄巷曲径坡道,走进“日光岩公园”。观看着园内的古树绿草,欣赏着园内的鸟语花香,沿着一级级的台阶,边向日光岩攀去,边观赏园内和巨石上的古迹。有为了减缓士兵想家思家之念的“中秋博饼”。还传说日光岩原为“晃岩”,郑成功见其景色远远超过日本的“日光山”,就将“晃”字折成“日光”,故称为日光岩,由此又将园内的莲花奄改名为日光寺。还有一些名人、文人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崖刻也吸引着游人,在几十米高的巨石峭崖上的“天风海涛”、“鼓浪洞天”、“鹭江第一”等崖刻苍劲有力,增添了日光岩的壮美。还有蔡廷锴将军的“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古今洞;当年石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以及与此意境完全不同,刻在巨石架叠而成的“古避署洞”外石头上的蒋鼎文的“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等诗篇,更增添了日光岩的古风异彩,文雅灵气。

在巨石上的“百米高台”石刻的指引下,沿着级级石阶的攀天梯,扶着不锈钢的扶手,向日光岩极顶攀去。望着上面在天空里的光溜溜的石头,看看下面如似万丈深渊,由于去的很早,上面还没有游人,心里不禁有些害怕起来,腿也不自觉的显得有些哆嗦,我一个劲地勉励自己,不要害怕,一定要攀上去。慢慢地扶着扶手,上到了两个石台的鞍部,我先去到了较矮的一个石台,把着扶手向百米高台顶上看去,在那四十多平米左右的高台上,有一个人造的如碉堡之类的建筑,台阶直通到他的顶上,扶手把他四周相围,那是人们一个最好的观景点。被那雄伟的高台所吸引,一鼓作气爬到了高台的极顶,顿时眼界大开:海上岸边,山水楼阁,看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一览无余。居高临下之快感,心潮起伏,豪情奔放,心情豁然开朗。

在日光岩极顶看鼓浪屿,鼓浪屿的全景尽收眼底。海边白沙碧浪,礁石鬼斧神工。岛上从英雄岩到浩月园,从燕尾山到菽庄花园,在一片绿树丛中,显现出座座别墅,低层楼房,那各式各样的房顶、窗户,各种颜色的墙壁,使人如在画中。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岛上分布着1000多栋18、19世纪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等各式别墅,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幽静别致,让人十分的欣羡,难怪说鼓浪屿聚集着万国建筑风貌,享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向岛的东南面看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巨形石雕高耸着,庄重威武,望着台湾诸岛!再看日光岩的西面,森林被一张大网高高的覆盖着,那里是有名的百鸟园,站在日光岩极顶就能听见那些鸟儿的歌唱!

走下日光岩,在“晃岩路”上绕着日光岩欣赏着近处的景色,真是一处一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鼓浪屿导游词范本篇八

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我是厦门的导游。

到鼓浪屿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还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壶酽酽的乌龙茶、学几句地道的闽南话、找条喜欢的小路、站在海边发发呆、听场音乐会、吃个名小吃“麻糍”、逛逛玲琅满目的海鲜市场,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谒一处名人故居。别看这只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岛,这可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孕育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有毕生都献给我国妇产科事业的医学大师;有新中国杰出的体育教育家;有名扬海内的文学巨匠;有以音乐陶醉人心灵的钢琴诗人,他们都是谁?他们又曾在鼓浪屿哪座宁静的小楼留下生活的足迹?让我们沿着幽静的小路,一起来寻访答案。

看!晃岩路旁的这座八卦小楼就是被尊为“万婴之母”的我国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终生未嫁,然而她用温暖的双手,迎来了五万多名婴儿生命中第一声啼哭,她没有儿女,却将她一生的心血,她伟大的母爱奉献给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愿意一辈子做值班医生。

再看看这座两层的别致小楼,20年代,一位热血青年从这里走出,为了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他毅然从理科改学体育,1936年,他以总教练身份率中国队参加柏林奥运会,在清华任教52年间,培养了一批批学有所成兼具强健体魄的人才,76岁高龄仍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这个人是谁呢?对了,就是马约翰!被毛主席誉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如今这座楼虽已易主,但马约翰倡导的积极、健康、进取的体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乡鼓浪屿。

大家都知道,“鉴湖女侠”秋瑾曾写过“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她诞生在美丽的鼓浪屿,就是我们眼前这座看上去极其普通的红色楼房,这位中国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她那种为了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听,随风传来一阵悠扬的钢琴声,没有吗?再听听,那旋律多么优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走,我们去看看!

这里是鸡山路16号,是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的旧居,这是一座法国式乡间别墅,鼓浪屿人称它为“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这座别墅,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上天赋予了他超人的音乐天赋,9岁就举办了“幼童殷承宗独奏音乐会“,20岁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的二名,请注意!当时这场比赛可是没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气势磅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周总理听完后兴奋地说:“冼星海复活了!”。这座别墅诞生了殷承宗,而鼓浪屿还哺育了许许多多非常有造诣的音乐家:陈佐湟、林俊卿、许兴艾等等。而今,鼓浪屿拥有由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亲自执棒的爱乐乐团;拥有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拥有国内音响效果一流的音乐厅,这些都使鼓浪屿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岛。

朋友们,看了这么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这个小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鼓浪屿的每个角落,无不散落着光辉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语堂,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等等…有机会大家还可以到岛上来串串门,没准儿还能碰上一个你仰慕的名人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