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06:20 页码:10
2023年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11篇)
2023-11-17 21:06:20    小编:ZTFB

推理是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写总结时应尽量客观公正,避免个人情绪和偏见的色彩。大量优秀学生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几大特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2、 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 说学法

1、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初步认识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

3、 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认识,并利用课件传说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交流,拓展:

1、“说”太阳的博爱、无私奉献,感恩太阳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怎样让太阳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使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掌握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五、说板书设计

远 和气候的关系

大 太阳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和动植物的关系

热 和疾病的关系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二

首先,感谢进修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几位上课的老师献上这么精彩的七节展示课。 我们知道语文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质量”不是能够量化的语文考试,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轻松阅读,流利表达”。听了今天的七节课,我看到我们的语文老师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下同就我听的这几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我来说说海明的张丽颖老师《匆匆》这节课:

张老师抓住了语句训练为重点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在语言文字中畅游一番,学生深深地领悟作者的语言魅力,这时才会产生写作的动机,进行仿写,才会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仿写效果更好,具体表现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集思广益,择优组段,才会出现佳句连连的态势,同时对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也进行了训练,真是一举多得。课堂上,张老师在推波助澜中点燃了学生的感情之火,合理地发挥了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生动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了语文素养。

文化的贾忠楠老师《童年的问号》让我的印象最深刻,她的导入新颖,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汉字时贾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再理解文中的词语让学生熟悉课文,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让人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应该注重学生的多读来感知课文。

铁一的邢军老师讲的《秋天的怀念》 这篇课文十分打动人。邢老师在选择这篇课文时,肯定是被文本打动了。在她讲课的过程中,情绪饱满,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一直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容易进入课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并且,突破了本课的的难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课文。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不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学生的回答中,她能够随时抓住学生理解到的重点句和字词,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母亲的爱。从而让学生体会母爱对史铁生的影响。同时,邢师能够做到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有效引导。

海明刘桓旭老师精彩的讲读了《风》这一课,刘老师通过让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拿出笔划一划关键的字词句,写一写自已读到的感受。然后让先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进程中,刘老师抓住了三个“热烘烘”来品赏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能够用心去读,去感悟。刘老师及时地去点拨,去引导,去引领先生向文章更深处探究,把教材的情化作学生本身的体验。所以在品尝儿子反哺父亲的段落中,刘老师重点点拨了父亲的表现及文章为什么要以“风”为题?这样,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到位。 靖安刘扬老师讲的《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一课,在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通过读、画、品、交流来学习理解课文。随后,刘老师又相机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中那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行云流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特点,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

德顺郑铁刚老师讲授的是《诉衷情》一课教学重点突出:在授课的过程中郑老师将重点放在“哪些字词句最能表现陆游的壮志难酬”这一环节。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品读文章。这其中老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就是我听完课后的真实感受,真的是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以此为契机,为动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成长,我也真诚的希望进修学校真的能多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学习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最后用一句话来做结束语吧: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三

《白鹅》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的第四单元的13课,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再者篇文章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整篇课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

因为这篇课文中有好多的具有文言性质的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如不胜其烦,引吭大叫 窥伺 净角 侍候 供养不周等词都很难读正确,还很难理解,所以我们教研组研讨后决定首先在第一课时先处理完这些难读难理解的生字新词,读熟课文。今天所展示的是《白鹅》的第二课时。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重点: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

当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本文是讲读课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节课下来是老师引领着学生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最终对学文指导落实到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课文类型及现有的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扩大课堂知识容量。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首先让学生从回顾课文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

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作者是怎样把白鹅的叫声特点写具体的呢?"展开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因为"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所以老师及时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老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接着在教学鹅的步态的内容时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描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并演一演。这样设计一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并再次通过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最后一环节是总结写作方法指导写作

在课堂充分学习阅读的基础上缴是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写写我们身边动物的某个特点。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教学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体现出自渎自悟的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串讲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自渎自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积累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围绕鹅的图画老师适时的把鹅的特点进行板书,并把有关鹅 的 叫 声、步 态、吃 相 的 词语 如 "厉声大叫"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等词张贴 在鹅图片的适当位置,这样的板书能够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指导,这次习作主要是围绕父母的爱这个主题进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父母的爱,以小见大,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本节课我采用了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歌曲升华情感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

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2、习作内容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内容及要求。指生读

问:怎样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父母的爱呢?(板书:真情实感)

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描写来写这次习作,老师这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想欣赏吗?生欣赏片段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浓浓的父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也可以借助机会,与父母说说心里话,还可以给父母提建议。(要求:说父母爱的同学要讲清楚父母对你爱的一件事;说心里话的同学希望你敞开心扉,提建议的同学要把意思表达明白,语句要连贯。)

小组说,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给评价)

过渡: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把父母对你的爱铭记在心里,并且知恩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你们刚才所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佳作,写好这次习作不仅激励着你,而且感动他人。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写好?

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老师真为你们感

最后让我们在崔京浩的一首《父亲》中结束这节课吧!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五

这就好像珍珠原本就是一粒沙子,是蚌用自己的身体消融它,哺育它。经过千百次痛苦的磨砺后,才诞生了那温润的珍珠。孙奇奇老师,她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谦虚的态度和好学的冲劲儿,她上的这篇《太阳是大家的》一课,经过试教、修改、反思、再修改。经历了一次磨课的过程后,注定她要磨砺成那颗闪亮的珍珠,并在太阳的照耀下绽放光芒。下面结合听课的感受和对这篇教材的理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心存语文意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是吸收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基础。雷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题的导入中,不仅仅停留在激趣的欣赏图片,而是看图片积累描写太阳的词语,如旭日东升,金光四射,夕阳西下等。这样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存。又如,在教学“红彤彤的晚霞”时,不忘这经典的词语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这样描写颜色的词语,并搭配词语。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积累中运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又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火烧云图片是的解说词:“每一朵云似乎都在燃烧,金光染红了云朵”引用火烧云的金典文字;还是后面的引导品读“洒”在的过度话,“这一洒,洒向了河面,河面闪着金光,小河就像你长长的锦缎了”。多么精美的语言。老师这样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学生语言美的熏陶,让孩子喜欢上这样的语言,从而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心存语文意识,品味文本语言时,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而且要关注语言形式,关注语言表达的丰富多样和准确生动。《太阳是大家的》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的内容很简单,所以我们教学重点就要引导学生是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美。雷老师在组织引导第二节诗歌的学习是,理解太阳在一天中做了许多好事,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洒”“拔”。通过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这一洒,洒出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绽开笑脸,洒出了锦缎般的河面。这一拔,拔离了一株株玉米,拔高了一串串高粱……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太阳的伟大与无私,并以此为契机,这一拟人化了解,学生发现了诗歌中的“她”,感受到了太阳如母亲般无私奉献,如朋友般的亲切,学生品味到这些,就品味到了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着的东西了。更知道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心存语文意识。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过程。所以随着年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并要把写挤进我们的课堂。《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中指出;“课内书面作业一般不少于8分钟”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孙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诗歌语言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仿写第二节诗歌: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时,学生的语言较之课前已经有了提升,知道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而不是课前已有的零碎的语言。知道用精致生动的词,感受拟人化描写的精妙之处,知道这种诗歌的结构带给人的美感。这就是语言表达的丰富,这就是语言的增量,是孩子们通过这节课学习后语文素养的提高。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六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交际已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语交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是:“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很擅长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现在所教的是五年级的一个班,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十分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我以“平等、尊重、理解、”为口语交际的基础,以“乐于参与,乐于讨论,乐于思考,乐于求异”为口语交际课的质量保障。相对而言,我对学生的表现是满意的。

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互动性、规范性和综合性。五年级初,我自以为学生的口语能力已到达一定的水平了,于是做了大胆的尝试:把口语交际的课堂主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重点培养几个小主持人,把上口语交际课的注意事项一一交待,从开始的“扶”,到后来的“放”,学生过度很自然。每次口语交际课,在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每当一个学生说完,我都要引导学生或小老师对其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活动结束时,我要综合点评,每位参与的同学和小老师要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以便提高与参照。

这次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父母情深》,刚巧碰上教育局李督学听推门课。口语交际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口语交际的内容依次为“小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单元内容总结导入(父母的爱)——学生自学文中三个案例(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桌讨论(对与错)——学生点评(小老师引导:结合学过的内容评是与非)——创设情境,小老师读课外资料《珍贵的废书》——小老师提问,总结——联系生活实际讲自已与父母的故事——小组交流(小老师巡视)——代表汇报(小老师及时点评)——小老师和发言代表自评、互评——教师总评。一堂课下来,虽有学生说得不尽人意,但还算是紧扣主题,避免了“鹦鹉学舌”现象,且谈得比较深刻。小老师也算是训练有素,表现得沉稳大方,聪明机智,思维活跃,语言流畅。

李督学在评课时,充分肯定了本课的几大亮点:一、学生的课堂。在这堂课上,教师大胆创新,让小主持人代替老师的角色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虽然教师在本堂课上发言不多,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直接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二、文本的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始终没有脱离教材。三、生活的课堂。教师能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四、情境的课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体验与感悟,学生与教材编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五、合作的课堂。课堂上,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当,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口语交际课也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不要一味追求‘深、广、异’,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李督学这一句委婉的批评,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是啊!口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口语际更应重视学生“怎么说”。我顿感思潮起伏。大概整理了一下思绪,今后,对学生的口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1、要把一句话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2、说话有要条理,层次分明。

3、说话过程中,要充分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

4、说话时,自己的观点要十分明确。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几年的时间里忽略了这样的问题,我有些不能原谅自己。由于自己教学的疏忽,没能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能。因此我要加大训练力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品析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真。要充分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学科特点。

2、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说具体。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最终的显现。教师及时的引导,点评,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并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在平时的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班队会课等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在平素的点滴训练中,才能日渐提高口语能力。

4、教师要倡导学生畅流书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生活也恰似一本百科全书,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让学生畅流书海的同时,乐于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的知识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及时发现,诱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七

文中有三次“亲切、舒服”,体现了文章感情深化的三个层次:

(1)引入初进大兴安岭;

(2)描写“岭、林、花”及由此产生的感想;

(3)林场所见,顿悟“兴安岭”的含义。

全文以“引入”、“岭、林、花”、“感想”三块划分,设计为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以体会景为主,只渗透情感。也就是通过教学“岭、林、花”,体会大兴安岭的那种柔美,朦胧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一些真情实感。这种设计,也是符合本单元教学训练重点的考虑。

全课力求体现一种“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情感体会来替代老师对文章内容单一讲解”的主流教学思想。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读,整句整段的读,重于情感体会的读,来形成以读为本的特点,和学生由“读通—读熟—读懂—想读、想体会”的层次。

贯穿全文“岭、林、花”三方面的,是同一个问题“你体会到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这两个问连起来提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说出一段完整的话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要求。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最有力地措施、表现!

一.情景引入;

二.理清内容层次;

三.学2自然段(“岭部分”);

四.学3、4自然段(林);

五.学5自然段(花);

六.结尾总结。

教学一开始就是默读全文并思考,以此分清内容。紧接着齐读2-5自然段,理清层次。在学习2自然段的“岭”时,也是通过学生朗读体会特点,在回答中再读再体会这样来理解的。突破这部分难点后,又以老师的小结激情再读,更深一步体会。

学生创新,首先老师应有创新。因此在教案设计,教学细节处理的考虑上,颇下了一番功夫。

“创新从质疑问难开始。”于是本课采用了局部质疑问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处理问题。在第四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回答不求唯一,允许发表不同见解。老师对于问题的答案,是以尊重学生的各自见解为基础,进行总结定性的,而非事先预备。

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设计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读,一步一步地体会景中流露出或激发出同感产生的那种情。老师的讲解在文中安排所占比例仅有,屈指可数。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说感想,表达见解。

并且,此部分的教法和教学流程设计是灵活的:随学生而应变。采取以学生读“体会最美,最喜欢的句子”来引出三个教学点,相机对三个教学点作出不同形式的处理—有设问、有讨论、有朗读指导。学生的理解明显地轻松到位。

文章结尾部分设计了“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感想或者赞美林海”这一环节。既是在反馈学习情况信息,也是在创新思维,是设计的一个扩展训练——全课的高潮。

另外,纵观本课还设计了、包含了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在讲第三部分“岭”时,提出学习方法——1.读书;2.体会特点;3.批注特点;4.体会作者感受。再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引入时,有意地提到“同样的”用刚才的方法自学。最后,过度到第五部分自学。使学生通过本课学有所获。

实际上,整个过程主线就是:充分相信六年级学生的能力,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结合交流讨论,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理解文章的学习方法。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八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第4册第5单元“青青的山”中一篇主体课文。本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全文脉络清晰,结构明了。先写山之险峻,再写水之秀丽,最后写游之写意!字里行间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文章主要从山,水,游3个方面来表现武夷山的美。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是发展孩子想象,提升孩子审美的绝好散文。针对我班孩子语感敏锐,想象丰富,喜欢积累的, 善于模仿的学习特点,我把教学方向把握为想象品读,诗意感受上,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通过完整而形象的阅读过程,让他们在情境中朗读,在意境中想象,在揣摩中品味,在模仿中积累。

《课标》中指出:“词语的训练是本册阅读教学中一项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强调自主探究,交流感悟。”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上《美丽的武夷山》就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在情景中意境朗读;在想象中动情品读;在交流中自悟精读;在评价中点拨导读;直至达到形象再现深情表演读。力求让孩子感知内容与领悟意境,理解语言与积累词汇,以便让孩子欣赏文章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与神奇。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意境。

3欣赏风光图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定为:

1想象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定为: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形象再现的景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师:请同学们坐正,眼睛轻轻闭上,心情放松,内心一片宁静,随着老师播放的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 飞翔……(播放)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告诉老师你们跟着音乐到哪儿了?听见什么?看见什么?想到什么?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和感受。(交流)

生:我看见了……我仿佛……我觉得很……

师:真棒!大家听到的是同一曲子,可是看见的却不是同样的画面。知道为什么吗?大家调动起来我们的五员大将,并打开了我们的电影频道,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而每个人的心其实不一样的,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想象,所以大家获得的画面也不一样。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切的感受。这样的你们才是有希望的个性化的孩子!所以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和老师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打开心门,跟老师一起去感受哪儿的神奇与美丽。记住,一定要用心品味,不要人云亦云!

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大家说哪个是关键词?美丽。那武夷山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镜头去看看。(播放范读)

交流:武夷山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二品读课文,再现情景。

梳理脉络

文章共几段?

逐段游览

(一)第一段

1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位置)(山水环绕的总体印象)

2真切感受

出示地图,福建,江西两省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

3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环绕)(弯曲回转)

4体会到武夷山的什么?(神奇,秀美)

(二)第二段

1激情引导

2交流体会

师:主要写了武夷山的什么?(山)它有什么特点?请用书上的词语来概括。(险峻,奇特)

什么叫险峻?又高又险。那在这又高又险的众多山峰中,最险的叫什么?(大王峰)从哪儿看出?(出课件)

3意境品读(要突出它的高,险,难,累)

4情景想象

这么高,险,难以登上的`大王峰,如果你气喘吁吁地爬上了,站在最高点,看见四处云雾缭绕,满眼景色一览无遗,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平时积累的诗句也可以用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5具体回放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比喻)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延伸拓展

播发36峰图片,看看如果你看见了这样的山,你会怎么来比喻他们,描述他们?

7模仿说话

36峰造型奇特,有的象……有的像……有的像……

8回头看看第二段,这是总分描述,其实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样方法来说话,比如: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最有意思的是……。

9齐读第二段,把我们带入这36峰游览一番,(女读,男评)

10导:真是太神奇的多姿多彩的山峰呀!在这样的山峰脚下,又有什么样的东西环绕着呢?大家读第三段。

(三)第三段

1自己读,张开想象翅膀,看看能不能把这优美的文字转化为美丽的画面。

2读完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主要讲了武夷山的什么?发现这里水有什么特点?用书上的话来概括。(很清,很静)

3指导读,谁可以再现这水的清,静。应该怎么读/?

4指名读,(闭眼睛想象)评价。你体会到什么?

5拓展,假如你已经到了武夷山,站在溪水旁,或者坐在船中欣赏,你会看见什么?

溪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

溪水很静。静的像--------------------------------。-----------------------------------映入水中,就像-----------------------------------------------。

6真是美的恍如人间仙境……,这样的神奇地方怎不叫人吸引?难怪每年都要吸引( )的游客去那。那你们想不想去玩呢?大家读第四段,看看游客是怎么去亲身体验它的神奇与美丽的?读读。

(四)第四段

2交流。读(关键词: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轻轻地,徐徐地,)评议。

3游武夷山最大的感觉是什么?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入诗入画)

5齐读第四段

评:谢谢大家免费让我们到武夷山一游。其实老师在20xx年的时候自费游了一次武夷山。它的美丽真是名不虚传,可是课文只不过是截取了最典型的风景做了个简洁的介绍,其实它的美远比课文丰富的多,广大的多,饱满的多。它在人文,地理,自然,文化方面还有很都值得游览的地方。如果要看仔细,没有个7天八夜的真还是蜻蜓点水呢?走马观花呢?不过不必遗憾,老师当时已经把自己到过的武夷山用数码相机录制下来,想不想看看。播放课件。(武夷山风光图)

7改课题

看了这样多姿多彩的武夷山,你如果要给你心中的武夷山取个名字课题,你会把那个词献给它。比如奇山秀水的武夷山。青山绿水的武夷山。

三扩展延伸

1作业清单:背诵课文。当小导游。

收集武夷山的资料,全方位了解它。

找南丰的风光,看看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好山好水好心情。

2激情结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大家好好多学知识,将来有机会自己走遍中国,畅游天下,走个徐霞客一样的人物。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从热爱南丰的一草一木开始,从爱护实小的一花一树开始。做个环保小卫士。下课。

四 板书设计及教学特色

依据简洁,形象,重点,难点条理清晰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是:

美丽的武夷山

山----------------险峻 奇特

水----------------很清 很静

教学特色

回顾我整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读”为主线,以“情”为为主导,以“景”为主题,以“学”为主体,以“悟”为主轴,编织“美”的主旋律。让孩子达到欣赏景物美,揣摩语言美,感受意境美,使孩子全方位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期待“课以尽而意无穷”的美好境界!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九

听黄老师上的《太阳是大家的》一文,通过整堂课的教学看出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态大方、亲切、富有亲和力。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处理上及教材的驾驭能力,都较好,板书设计有特色,这节课主要优点是:

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不仅准备了音乐和文相关的资料、图片。,从听觉、视觉、感官上吸引了孩子,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课前一首欢快的〈七色光〉歌曲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太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课中,老师收集了许多战争给儿童带来伤害,痛苦的照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们生活的美好。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是帮助学生随机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独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相关的一,两个问题上,如:太阳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好事?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这些问题是文章的灵魂,在读悟中促使学生理解。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这首优美的小诗,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理解其蕴含的思想情感。课上,老师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小组读,范读等等。每次读都是有目的的指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理解去读,并说说读后的感受,尤其是第三小节的,蹦蹦跳跳的叹号,摇头晃脑的问号,使文章增添了情趣,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读书,体悟感情,实现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很有潜力的,这就看老师怎样去发现,引导。黄老师善于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如:第二小节中的“……”的拓展训练,老师设计得很有梯度,先是老师范说,接着大屏打出句子让学生试填写,最后放手让学生去拓展说,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说得非常好。课后老师出示世界儿童手拿和平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你想对世界儿童说些什么?使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情感再一次提升,学生们说(和平、友谊、快乐、温暖)并相机板书,再板书的过程中使课文的重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得以突破。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4课《荷叶圆圆》。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十一

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过程和方法: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竺可桢先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但五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习课文去学习和理解竺可桢先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并学习竺可桢先生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想,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它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为这一类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文本情境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同学们齐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去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同学们整体,全面的去了解了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来,边跑边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会更积极的思考问题,引导同学们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逐层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并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同时,去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和先从整体去把握而后逐层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从整体上去了解课文之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再提出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这样,同学们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并且使同学们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想去了解为什么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并且引导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接下来的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针对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提出全文的重点句:“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竺可桢爷爷是快步,又为什么是兴冲冲。在词语的分析中去体会和了解一个科学家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以及在学术问题研究中所得到的快乐。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主题的同时,启发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在研究中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接下来让同学们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讨论

1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2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会了解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增强表现力,也更真切而细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会恰如其分的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去表达情感,并学会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的方法。

在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之后,从细小处对课文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1 “大概”“也许”是什么意思?

2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 你认为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对整篇课文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激发内心的情感去思考问题,并 深刻理解科学家在对待科学的问题上的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精神。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同时,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学们学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细读悟理 精读悟情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们提供自学材料,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小组交流反馈。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使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解惑悟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轻松氛围中去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致关重要的阶段。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轻松的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大道理。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课后不断的思考和巩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报。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温习和巩固。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阅读竺可桢所写的科学文章。让学生在了解一个科学家在学术钻研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以后学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塌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