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音乐教学课后反思(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4:20:20 页码:8
2023年音乐教学课后反思(汇总15篇)
2023-11-19 14:20:20    小编:ZTFB

总结需要真实客观,不回避问题,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总结要有系统性,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叙述,确保思路清晰。在写总结时,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借鉴一些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一

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批评、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丰富了艺术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师:是呀,老师上网下载了蒙古这块美丽的草原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让音乐课成为“快乐老家”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二

《长大要当宇航员》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们“长大要当宇航员”的理想。全曲仅四个乐句,富于乡土气息。歌词中的衬词,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轻快、活泼的特点。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的优秀教案思路是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身,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自身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示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考虑,充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体表示如下: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强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发明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就是以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带领学生一起律动,给学生们发明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发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

哼唱旋律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教学手段,而且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用具,学生能够张嘴就来。因此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哼唱中让学生自身去发现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和点节奏、四分休止符、切分节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第一遍由老师带领哼唱,第二遍老师不带唱,学生自身听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时在学生每一次的哼唱后都作出相应的评价与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这样,通过哼唱旋律这个保守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后面的歌词加入作了有效的铺垫。同时,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连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都乐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的范唱有着磁带、光盘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对比。声音的对比、表情、动作、情绪的对比等等。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模仿力强,假如光听声音,也许只能模仿其声而难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师不同的演唱中学生才干获得审美的体验,逐步意识到怎样才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学歌曲环节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外还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多篇与对比,这样做不只能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轻松地解决一些难点节奏的学习。例如教学“225︱255︱26︱10︱”这一乐句时,学生很容易把“|22|”这一八分音符唱成两个四分音符|22|,因此我在范唱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怎样表示的。有了老师动情的范文,准确的音准掌握,学生也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极力地去模仿老师的歌声,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把它表示出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通过情感体验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完全进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主动地像小朋友一样天真烂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小朋友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天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多篇、发现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课堂气氛逐渐高涨,始终充溢欢声笑语。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三

0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写景“引子”)。

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抒情“爱的主题”)。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协助、合作”之意,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3、开始欣赏音乐。

在欣赏每个音乐主题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标明确。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听觉感受并结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的画面。

在听赏“爱情主题”时,也是先给出问题“这一主题跟我们前面听过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复了几次?是连续重复还是穿插重复?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倾向。如能委婉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听赏连接部和副部时,先把问题摆出“这一部分的速度、节奏、旋律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表达《梁祝》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到听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故在最后设置了3分钟的互动。

从头欣赏完整的呈示部音乐,“请同学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来即兴创作一段舞蹈。”但因时间已到,临时把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听歌曲《梁祝》并跟着哼唱。使学生更深刻记忆《梁祝》“爱的主题”,起到深化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用。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四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五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六

《猫虎歌》最具有特色之处是符合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故事改编的,有情节有鲜明的形象。本课我揣摩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以故事带领孩子快乐游戏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情境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歌曲《猫虎歌》本来就是由一则儿童故事改编创作而成的.,于是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猫和老虎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计了悬念,让学生联想、回答并模仿猫和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很快就掌握了猫和老虎的个性特征。

歌曲中的结尾两句“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是本课的难点句。在朗读歌词时就让学生配上动作,“弄”字处用画圈表示疑惑,“哎”字摊手,表示老虎还在思考解决。“王”字用猫师傅给自己的3个大拇指,并在树上向着老虎得意地语气来说这句话,编创这些动作来帮助解决难点。

学完歌曲之后,因为有前面对歌曲演唱和情感的认知作铺垫,学生对猫和老虎的个性特征都把握的很好,创编的动作也非常到位,表演很有创意,很形象生动;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他们对歌表演就丰富多了,情感也激发出来啦。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学生双手叉腰,然后用手指往前一指,唱得特别起劲,特别有表情,把小猫得意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还请出串铃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来,就这样孩子们边唱边伴奏,沉醉在自己创造的美妙而又悦耳的乐声中。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七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八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如在设计“民歌”课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笔者事先考虑到学生喜欢扮演动物角色的心理制作了一些头饰,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两名学生扮演狮王,其余学生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不料一个班级的小朋友竟无人愿意演“可怕的大狮子”,最后只好由我自己戴上头饰张牙舞爪地演了一回狮王才得以收场。而另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却争先恐后地要求演狮王,还有模有样地表演了狮王出场,小动物们四散躲避的场景。演了一遍不过瘾,要求再来一遍。两个班级的天壤之别让我领会到了反思的重要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是教师引导的方法不同引起的,还是学生的个性不同造成的?这都是反思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往往能够最迅速地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堂小结最有效的写作时间是在刚上完这节课时。因为此时的感触最为鲜明,要趁热打铁,如果隔了几天,可能感触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而且每一个平行班的课程相同,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应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写课堂小结,我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感受到一班、二班如此之不同,我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引导的方式呢?对于平常就不太活跃的一班,我应该换一种导入,先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出威武庄严的狮王形象,或者用一段他们喜爱的动画片《狮子王》的录像来激发起他们对狮子的喜爱,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认为狮王凶猛可怕,就不会出现没人愿意演狮子王的尴尬场面了。”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九

猫虎歌》最具有特色之处是符合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故事改编的,有情节有鲜明的形象。本课我揣摩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以故事带领孩子快乐游戏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情境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

歌曲《猫虎歌》本来就是由一则儿童故事改编创作而成的,于是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猫和老虎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计了悬念,让学生联想、回答并模仿猫和老虎的声音与动作,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很快就掌握了猫和老虎的个性特征。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一

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唱的很有表情,把小猫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二

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三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头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到达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欢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进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所以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经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本事。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本事。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本事。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提高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本事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进取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本事,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期望音乐课能给他们供给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欢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欢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四

上这节课我虽然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可是实际教学却没有按即定的教学思路进行,因为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我发现学生与我原教学设计所要求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1、孩子们对节奏没有概念,使得节奏创编这个环节不能如期完成;

2、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能充分地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拘谨。

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就把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并且感受舞蹈的快乐、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三、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我在欣赏《霍拉舞曲》时,与学生们共同围成圆圈舞蹈,并且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感受乐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课教学达到了高潮。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篇十五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