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九曲溪写景(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53:26 页码:10
最新九曲溪写景(优质10篇)
2023-11-11 11:53:26    小编:ZTFB

积累经验是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在写总结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确定总结的范围和内容。总结是提炼经验、反思思维、总结规律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篇总结的前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九曲溪写景篇一

我虽然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但武夷山独具风格的碧水丹山也称得上是奇秀甲东南了。这里奇峰秀水,丹岩峭壁,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向九曲溪码头走去,准备乘竹筏游览武夷山的著名胜景――九曲十八弯。九曲溪边,排列着一排排整齐的竹筏,竹筏是由14根粗大的竹子绑成的,前端翘起,上面摆着6张油光闪亮的竹椅。“开船喽!”船夫用带着铜头的的竹竿熟练的在岸上轻轻一撑,竹筏便缓缓地离了岸,漂向下游。

九曲溪真是名不虚传,它清澈见底,溪底的沙石历历在目。溪流漫过竹筏,脚踩冰凉的碧水,眼观迷人风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离开石壁,我又饱览了“狐狸洞“玉女峰”“巨大的汉堡”等奇景。真是“泛舟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九曲溪写景篇二

暑假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浏览名贯中西,风景秀丽的武夷山。

我们乘坐竹篾从九曲溪的九曲启程,顺流而下。你瞧,两岸的岩石奇形怪状,有的像石笋,有的像雄鹰,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青蛙……九曲溪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溪水有的平如镜,竹篾徐行;有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有的微风吹过,荡起一圈波纹,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在五曲的水边耸立着一块神奇的石头,那块巨石犹如两只重叠的乌龟,人们叫它们水龟。它们仰着头,好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上面的那只水龟,背上有一个美丽的花纹,那深深的纹路似乎记载着它那远远的年代;下面的龟比上面的龟大,多么像一只水龟妈妈背着一只水龟娃娃啊!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上下水龟。传说,只要摸一摸水龟,就能长命百岁。

竹篾在湍急的水流中行驶,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曲。忽然,妈妈大声嚷着:“你瞧,多么壮观啊!”我顺着妈妈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玉女峰挺拔秀丽,高耸入云,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它的左下方镶嵌着镜台,上面井然有序的摆放着香梳石还有印岩。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到:“传说,镜台是玉女梳妆打扮的地方。”我用望远镜瞧了瞧,果真像玉女的镜台。再往溪观望,水中倒映着玉女倩影,真是美不胜收。

九曲溪之行真是其乐无穷啊!

九曲溪写景篇三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九曲溪写景篇四

武夷山不仅有清香扑鼻的茶叶,还有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诗如画的美景里吧!

在武夷山的各个景观中,最令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我们坐在竹筏上,用手轻轻地拨开水面,看着那波纹荡漾开来,然后慢慢散开。清晨的空气无比清新,阳光照耀着水面。

“啊!那是什么?”只见从水面上发出一道道银光,我低下身子,往水底看,原来是一条条银色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我从口袋里抓起一把鱼食,往水里撒去,鱼儿们一个个跃出水面,扑向鱼食。从远处看,它们好像舞蹈家一样,在那翩翩起舞;又像跳高选手,一个比一个跳得更高。

我又继续往水中撒更多的鱼食,可是却没有鱼儿游过来。“咦,这是怎么了呢?”我抬头往前看,原来在前面几米处有一段急流。我心想:“这儿不但有风平浪静的水面,还有水流湍急的激流啊!”当我想的入神的时候,溪水不断的从竹筏的缝隙里涌上来,拍打在我的脚上,那种感觉有趣极了!

九曲溪两岸郁郁葱葱,向上望去,只见天游峰巍然高耸,层峦叠翠,山路曲折,游人像一条长龙,盘旋山间;大王峰和玉女峰遥相呼应。这般美景,不由得让我想起郭沫若先生来到武夷山时候提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九曲溪写景篇五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竟仙姿;凌波轻伐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这是郭沫若在武夷山泛舟九曲时写下的诗句。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海拔400米左右,由红色岩层陆相盆地堆积而成,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武夷山被赋予了“奇秀甲东南”的美誉。在这秀水潆洄,风光绝胜的景致中,就有中国最美的溪流----九曲溪。

相传很久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家劈山凿石,疏通河流,终于制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流就是今天的九曲溪。

九曲溪的水温和而平静,全长60公里,共分为九个曲,因此而得名。登上海拔410米的天游峰,俯瞰九曲溪,只见九曲溪清澈见底,连绵不断,碧绿的溪流环绕于群山之下,它弯弯曲曲深深地切割着武夷群峰,形成了奇峰峭拔,碧水丹峰的美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坐着竹筏沿溪漂流,九曲溪那清流绕青峰的美妙景观尽收眼底。一曲的秀美,二曲的挺拔,三曲的巧夺天工,四曲的惊险刺激……沿途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相机的快门在我的手中不时地按下松开、再按下松开,我要把九曲溪的绝美景致定格在眼中、心中,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九曲溪写景篇六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8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九曲溪写景篇七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九曲溪写景篇八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九曲溪写景篇九

郭沫若曾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7我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但武夷山独具风格的碧水丹山也称得上是奇秀甲东南了。这里奇峰秀水,丹岩翠壁,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清晨,我们迎若朝阳,向九油码头走去,乘竹筏游武夷山著名的胜景一一九曲十八弯。

九曲溪写景篇十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