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02:48 页码:8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大全12篇)
2023-11-18 17:02:48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方式。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事实和效果,避免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一

花开到茶靡,只是远远望了一眼,便再也无法忘记你明眸笑颜。

也许我注定沦陷在你眼眸,至少,此生再也无法抽身逃离。

如雪一般净丽的容颜,素雅的抿唇微笑,安然伫立在一丛花海旁,多么迤逦的一处明媚。

不必开口,已让人深深醉迷,不必动身,已让人恋恋不舍。

你是如此纤尘不染的女子,为何被红尘埋没?

憾苍天,徒留红颜孤存世。

感俗世,独辟幽处径自居。

不被世俗所沾染半分污垢,存于天地间这一处幽境。

云烟缭绕,轻雾偷窥,举手投足间的那份自然,仿若一幅绝世画卷。

多么美好的女子,多么淡然的岁月,看得人的心境随之渐渐平和,身临其境般感同身受。

深林有佳人,不为红尘染。

一曲清箫吟,蝶恐惊仙籁。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二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古典君:这三首首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四

种个青春四季同,来年再赏小桃红。且将花雨溶澄酒,再把檀笺递隽雄。

不做香丘邻曲客,方知盛世信天翁。金陵一去难回墨,风月潮流问驾鸿。

注金陵:金陵十二钗,引申为红楼梦。

虞美人·落花赋。

桃源几度风华老,漫忆春怀妙。花间独酌小桃盈,谁晓竹君相约寄词呈?

闲将杏雨轻轻扫,还葬香丘好。一园红翠数檀英,只见娇颦遐渐远长亭。

江城子·雁书。

岛城海景醉君肠,夜微凉,意悠扬。几番回望,绮梦总成双。岁暮呈诗行处想。愁淡淡,路长长。

劝酒。

娇怜圆月照楼台,楼台月色映流水。

流水不歇舟难系,又至别离送君时。

请君登亭且安坐,听我直诉倾言词。

繁花旧事追风去,韶华似水人难留。

此酒堪情千金重,劝君对斟饮一杯。

此去前路多艰难,长路迢远露风餐。

只身孤弱力无计,相伴无与泪满裳。

他日相逢久未果,一去两别是何期。

长夜未凉暂得醉,此心对照月更明。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五

滴落在人群中。

不为人知的地板上。

一滴一滴地滴落。

行人没有注意。

因为她在角落。

那从笔具店偷来的小刀。

如此锋利。

血滴在衣服上。

她任衣服被吞噬。

她开始晕了。

眼睛有些模糊。

连九方格的输入法都模糊了。

血还在滴落。

终于在地上酿起了一片。

车票模糊了。

看不清是哪一列。

看不清是几点。

她擦掉血迹,车票居然也如同她的心一样不争气的碎了。

有人走过来。

看了一眼奇怪的她。

又走掉。

她是疯了。

还是幻觉。

耳边一直嗡嗡不停的响着。

有人尖锐的叫:啊...快叫救护车!

可她已经无力行走了。

她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但她还想知道。

此时,她多热爱生活。

她站起来,倒下了。

倒在那片血泊。

溅起的血喷在了她苍白的脸上。

是她的幻觉。

人们缓慢地捂起嘴巴、缓慢地行走。

人们走近,围成了个圈。

对着她,指指又点点。

但,她已听不见。

她笑了。

因为她终于听不见世人的纷争。

世界好安静。

沉重的眼皮再也支撑不起了。

她闭上了双眼。

她也终于舍弃了手中紧握的手机。

手机掉在了血泊中。

打好的短信,没了。

她看见了阳光照在她身上。

温暖、舒适。

她看见妈妈在家门口等着她。

心满、意足。

她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苍白的脸,定格住了最后的笑容。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4、《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上邪》。

两汉:佚名。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9、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1、《古艳歌》。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12、《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13、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崔颢《长干行》。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6、《断句》。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17、《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9、《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0、《吴孙皓初童谣》。

魏晋:佚名。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七

沙海无涯苦运舟,虚玄致笃碧中流。

抬头不见西窗雨,何故年年入仕洲。

运舟:犹行船。

陵苑孤闲敩隐沦,先春树色惹宫甄。

花开依旧当年态,只是楼高换赏人。

月光浮动书难写,未料茫云信上埋。

想得重阳花已病,空庭唤我诉乡怀。

题记如下:时间是暮春。内容关于一对桂林情侣分手,两人异地恋,都在上学,是彼此的初恋,迫于距离太远,而且双方年纪不大,不能保证长久地在一起,于是女方提出分手,男方答应。在小河边,二人背过身去,就此分手,同时表达对于逝去情感的'伤心和无奈,对于未来的迷茫!

泪别春舟轻宿雾,爱恨成灰,相弃漓江处。数点雨声无约住,天涯路远终难叙。

花落梦空休谩语,独自徘徊,忆遍来时路。鱼雁深欢愁万古,只应遗怨衷肠诉。

寒露来时红光退。渡口相携登起。庭园语密,笑浓杯器。

唱山歌,樵娟对,夜难止。醉后寻陈迹,九霄里。道是朝元路,叶荒矣。

数里烟云,默默飘花味。况自秋深,情如水。艳缘不遇,恐冬早、伤心泪。

忽叹幽,凭窗问、谁相寄。怀古求知己,笛琴配。天涯同归去,末也始。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八

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

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

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

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

宋-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现代-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近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平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唐-陆龟蒙。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近现代-李冰若。

毁誉人间任万千,怀贤念旧自凄然。

结邻数载和戎后,卧病同时处暑先。

此世难容真学者,来生忍堕有情天。

斜阳一抹红楼影,犹记深灯说太玄。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元-宋褧。

稻花香里过琳宫,一舸斜阳汉水东。

下马已辞山巀嶪,开轩仍见竹葱茏。

画檐不碍迎霜叶,玉宇频来处暑风。

童御无知友朋远,满襟幽思与谁同。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九

7、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程颢。

8、读书要玩味。——程颢《遗书》。

9、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11、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程颢。

1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13、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程颢。

14、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颢。

1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程颢。

16、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程颢。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别滁:告别滁州。

浓烂:形容鲜花灿烂。轻明:一作“轻盈”。

且:一作“只”。

离声:指别离歌曲。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庆历八年(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十一

翠峦风响异,天清云色奇。

曲肠车逶迟,气湿马寒鸣。

雾迷晓见路,林涛摧烟波。

闲卧浅草铺,醉梦魂远飞。

水涯曲深处,绿竹斩淇波。

岸草结根奥,华石风荡坚。

彩霞戏翠林,蓝天奔水游。

山涛织绢边,画廊百里延。

绿叶彼偃蹇,黄金临薆然。

香馥树行间,荣果箕难载。

烟岚袭青云,萧风破水滨。

晨出日曜景,下壁见彩沉。

经典英文诗词简短篇十二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迨至广德二年(764)三月,严武复任东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杜甫始携家人自阆州返回成都。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阆州返回成都草堂后。

从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乱蜀的始末及其严重后果,是对旧史的重要补充,是诗史。而众多注家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肯定这首诗的价值的。这无疑是杜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这方面而论,《草堂》的确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例如对徐知道乱蜀原因:“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准确把握;对汉、蕃相互勾结又相互火并的生动刻画:“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对乱象错综复杂情况的巨细不遗:“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以及对贼谋“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的揭露,其广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乱蜀始末记而有余的。

特别是“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虞”,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无比痛愤。当这位伟大诗人写到这里时,是站在审判台上,面对着毫无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们的罪行的。一个“尔”字,就维妙维肖地表明了他那种面对魔鬼,痛予呵叱的坚定立场。死者而有妾,马,当然不是等闲之辈。这似乎有点为互相残杀而死的贼徒,或者为殃及阔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实不然,这是文学上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深一层写法。对鬼妾、鬼马尚且这样肆无忌惮地蹂躏、糟踏,则对一般老百姓的残忍、凶暴,更不消说了。杜甫的同情,始终是在无辜而死的老百姓一边的。

然而仅仅看到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价值,尚不足以尽《草堂》的极致。《草堂》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除了上述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忆蜀乱始末的笔触上,融入了杜甫对严武最真挚的友谊,希望他面对“成都适无虞”、“天下尚未宁”的冷酷现实,认真思考“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原因;吸取祸生肘腋的沉痛教训,整顿纪纲,厉行国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覆辙。《草堂》诗主要是按这样的构思,艺术地再现当时的乱象的。

开头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他为“蛮夷塞成都”而去,为“成都适无虞”而归的心情,希望严武注意国家的治乱,同人心向背,息息相关,千万不能满足于眼前的“适无虞”。这是对严武的忠告,也是对当前形势的正确估计。论者多从它同下文的关系,许其为一篇之纲,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为了让严武清醒地记取“蛮夷塞成都”的惨痛教训,诗人接着写到:“请陈初乱时,反覆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请陈”者,请允许我(杜甫)陈于大将之前。“大将”者,剑南节度使严大将军武也。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严武陈情。而陈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须臾”间事,不可掉以轻心;是诗人把“群小起异图”,直接同严武赴朝廷联系起来。这固然可以说明严武举足轻重,国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诗》哀严武的诗句来说,就是“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严武治蜀还有严重问题,以至于前脚刚刚跨出成都,便祸生心腹。一句话,“群小起异图”,严武是不能完全辞其咎的。这是杜甫希望严武认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杨伦对“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加了“写出草草乌合光景”八个字的旁批。需要补充一句:岂止草草乌合,他们在歃血为盟之初,就有过激烈争吵呢。这消息,是“气已粗”三个字透露出来的。气粗就是喉咙大,出大声气,是提劲争吵的形象语言。它生动地反映出:叛乱集团从一开始就有冲突,其发展为分裂,为自相残杀,而终归灭亡,是必然的。

诗中“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这一句,也是很值得严武深省的大问题。布衣一般指老百姓。这就是说,除徐知道这股乱军,还有铤而走险的老百姓。当然,无论从组织,还是从性质看,其铤而走险的情况都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他们都是逼上梁山的。在当时,除了这条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严武这个人,《旧唐书》批评他,一则说:“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再则说:“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三则说:“穷奢极靡,赏赐无度,蜀方间里,以征敛殆至匮竭。”这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时也尽过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爱才心切,加以严武“骄倨”,多言未必见纳,所以平常相处,表扬鼓励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骚动,同严武上述缺点是有关系的。现在,再镇成都,不知道会不会认真总结“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血腥教训,改弦更张,防患未然。杜甫从“遣骑问所须”这件小事上,深深意识到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再不提出,严武个人成败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愤之馀,结撰至思,向严武表明了“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的态度,同时,又通过初乱的回忆,提示了若干值得严武虚心思考的问题,目的都在促使严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长,把两川的事情办好。

《草堂》,杜甫“穷年忧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怀抱尽”的'谏诤风范,都是令人仰之弥高,即之弥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