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58:03 页码:13
最新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优质8篇)
2023-11-19 02:58:03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在总结中要注意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观点。以下是几篇经典总结范文的摘抄,以飨读者,也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一

弹指一挥间。

2018年12月3日。立冬已过,冬至未至,平静的一天。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正在湖北恩施的来凤县展开。在县人社局当班的信息采集员聂海波,接待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本地汉子。

本地汉子名叫张健全。他这次来,是替他老父亲提交材料。老爷子九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张健全知道父亲是个转业军人,但打他出生起,父亲就已经在地方工作。父亲的行伍生涯,张健全未曾亲见,也很少听说。这次带来的,也只是些最基本的证明。

聂海波告诉张健全:这次信息采集要详尽登录老兵们的功勋战绩,凡有相关证明,需一齐带来。兹事体大,张健全表示要回去跟父亲“汇报”一下。

张健全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红布包。这个红布包里的东西,远远超出聂海波的预料:

一枚奖章——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一份立功登记表——“48.6,壶梯山,五师,师一等功,师的战(斗)英(雄)”“48.7,东马村,十四团,团一等功”“48.9,临皋,五师,师二等功”“48.10,永丰,二军,军一等功,战斗英雄”。

“……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

“……带突击组六人,扫清敌人外围……”

“……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

“……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

聂海波震惊了。一个仿佛从革命故事里跳出来的战斗英雄,一个满载功勋百战而归的战场传奇,此刻就在来凤,鲜活而平静,几十年无人知晓。

张健全更没想到,这些硝烟中得来的非凡功勋,其主人就是他最熟悉的亲人——父亲张富清。

之后很长时间,张健全都会在默默注视父亲时,回味当时的心情。是震惊吗?对生于和平年代的张健全来说,“战斗英雄”四个字,像是历史教材上的措辞,和眼前熟悉而慈祥的父亲,难以联系到一起。他只能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与聆听中,像涂油画一样,一笔一笔、一层一层地为这画卷补回壮烈的色彩,品咂“九死一生”四个字的本味。

不止张健全。张富清两儿两女,身边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知道这段被张富清刻意尘封的往事。或许只有他的妻子孙玉兰是个例外:因为丈夫头顶的疤,因为他腋下燃烧弹的灼痕,因为他那一口被炮火震得早早脱落的牙齿……这些外人不得而知的伤痕,是张富清隐秘无声的另一份报功书。

一个疑问,在所有人心中盘旋:张富清,为什么将战功“隐瞒”这么久?

湖北当地媒体闻讯而至。记者到了来凤,提出采访要求,张富清却一口回绝。

无奈之下,只得出“下策”:让张健全“哄”老爷子,说是省里来人了解情况。张富清听说“组织来人”了,同意“公事公办”,几位记者终于得见老英雄。

报道刊出,张富清看到自己“见报”,怒问张健全:不说是省里来人吗?咋还见报了?张健全只得装傻:可能是他们回去讲给媒体的。张富清哼笑几声,也不多说。又过几天,媒体又来约做深度报道,张健全刚一张口,张富清早心里有数:“组织上”又来人?不见!

一筹莫展时,一位媒体人给张健全支了“高招”:告诉老爷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迹讲出来,让媒体宣传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给党和人民做新的贡献。

有时候,大实话就是最高的招。

老兵严守的“城门”,逐渐向媒体敞开。要采访,要拍摄,只要记者们站到他面前,各种要求没有半个不字——为党和人民完成任务,张富清从不含糊。

到了这时,更多的人才得见老英雄的真容:面色白净红润,轮廓柔和安详,是位和蔼的老爷爷;整洁的藏蓝色夹克,端正的深色鸭舌帽,依然透出军人的一丝不苟。他说话语速缓慢却坚定,词句如钢钉颗颗敲在地上。

也是到了这时,人们才终于了解张富清隐瞒战功的理由: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摆’自己啊!”

张富清哽咽地说出这段话时,在场的人震撼了。远在天涯,无数的观众和网友震撼了。这不同于“惊现报功书”时人们的讶异,而是如此纯粹、朴素的心灵,对人心深处的撞击。

永丰城头,无法再次得见的突击队战友,是张富清心里的痛。每一场战役中倒下的战友,都是他心里的痛。每每忆起,泪洒两行。但战友们更是他心中的榜样——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牺牲一切,死而后已。这份功劳,在张富清心中,远非一等、特等可以衡量。在这样的战友面前,张富清永远把自己看作一个无足称颂的“后进生”:唯有勉力,唯有奉献,唯有继续向前,此生不渝。

从永丰,到来凤,近千公里的距离,跨越数十年光阴,被张富清的传奇人生连接起来。

战场上的星,在来凤依旧默默照耀一方。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二

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是张富清转业后的5个主要工作单位,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他是参与者、建设者。“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富清说。

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在湖北省来凤县三胡区任职。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张富清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

为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张富清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最穷、最困难的家庭,和他们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认同,张富清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将党的声音传到了边远山区。张富清说:“干群关系密切了,工作就好开展了。”

上世纪70年代,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择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张富清决心给当地修路,他一边给粮田被占的农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社员一起肩挑背扛。张富清靠着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过硬的实干作风,给高洞修了第一条公路。

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当时建行只有几个职工,资金更是困难。单位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得借用其他单位的土瓦房,职工也没有住处,所有的业务只是发放贷款。摸清情况后,张富清一方面狠抓学习,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的实际困难,想办法解决职工办公室和宿舍问题。

当时正逢建行“拨改贷”改革,国有小型煤矿田坝煤矿是当时建行最大的贷款户,张富清经常去煤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常给企业出谋划策。建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说,当年建行放出的贷款,没有一笔呆账。

时光荏苒,离休后的张富清过着简朴的生活。一所简陋的屋子,几件普通的家具,张富清却甘之如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

张富清很普通,慈眉善目,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经过战火的洗礼、时代的淬炼,信念之光却愈发明亮。他的眼中,永远是脚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三

馒头、白开水,张富清一天的生活,是这样开始的。锅里蒸腾的白色水汽与微微熏黑的厨房天花板相映衬,在这间上世纪80年代的屋子里弥漫。

泛黄的窗台、剥落的墙壁,床、书桌、柜子等几件家具,这是张富清离休后待得最多的地方。早晨起来,他看看国际新闻,因病截肢后,他坚持下楼锻炼,和老伴一起买菜,中午带个粑粑回来当中饭。午休后阅读人民日报,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家里的拖把,是张富清把旧衣服剪碎后自制的,餐桌是他用一条凳子加木板拼成的。书桌上,两本翻掉封面的新华字典,被他用透明胶补了一道又一道。多年来,张富清坚持用字典学习,他笑称这是“无声的老师”。桌上还有一本____,在书的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他写下:“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他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么要求家人的。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在三胡区担任副区长,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公职人员。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从供销社下岗。孙玉兰回忆:“他对我说,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能开展好工作。”

当保姆、喂猪、捡柴火、做衣服……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副区长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把能想到的活,几乎都干了。

“你能理解丈夫吗?”记者问孙玉兰。

孙玉兰太了解丈夫了,这么多年,张富清的头上还留着疤痕,腋窝被燃烧弹烧伤,多年后还是一片焦黑,牙齿被炮弹震松,早就脱落。也只有孙玉兰知道,张富清有一把衣柜钥匙,衣柜里锁着他的赫赫战功。

永丰战役中,张富清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得“战斗英雄”称号。

永丰战役后,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到连队视察,他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激动。”

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中。报功书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四

李夏,男,汉族,安徽黄山人,1986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9月参加工作,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今年8月10日,受9号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宣城市绩溪县东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受灾最严重的荆州乡3小时降雨量达96.5毫米,山洪爆发、道路冲毁。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遇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李夏同志临危受命、抢险救援,在转移群众途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题教育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勇于闯出新路,省委决定,追授李夏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追授李夏同志“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

2019李夏事迹心得体会。

换得秋实一夏花——追记基层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李夏。今年8月10日下午,距离台风“利奇马”登陆中心仅300公里的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大雨如注。就在这里,为抗灾抢险,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33岁。

李夏舍小家、顾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夏有担大责,扛大任的担当精神。他选择工作需要的荆州乡,放弃了城市生活。这正是年轻人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李夏的妻子宛云萍泪水涟涟地说:“我和宛儿(女儿小名)的生日他没有一次在身边,这次他说一定回来,他答应得好好的。”母亲原以为儿子离家近了可以尽尽孝了,却没想到“他一头扎进了山里”。古言云:自古忠孝难两全,精忠报国效岳飞。

李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李夏的微信签名,也仿佛是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的答案。乡镇纪检是很多人眼里犯不着得罪人的“小事”,他却“小题大做”。涉及到工作问题,他总会铁面无私。在同事眼中,他出了名的“抠门”。为振兴乡村经济,他领导村民把闲田辟出来改种菊花,当地种植面积从400亩增长到1400亩,亩均收益达8000元。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永远不会忘记像李夏这样的“公仆”。

李夏热爱基层,乐于吃苦。他的座右铭:“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为了党的事业,共产党人一定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李夏建功立业之抱负怀于心中,仿佛一切有了答案。

李夏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将永留人间。在这脱贫奔康的关键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李夏”为榜样,立足岗位建新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继续添劲助力。

2019李夏事迹心得体会。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85后”基层干部李夏的微信签名,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网民熟知,更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中宣部23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他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李夏同志生前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208月10日,在抗击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时,他临危受命、一线救援,在转移群众过程中突遇山体塌方,以身殉职,年仅33岁。

事发时与李夏共同抢险的荆州乡人大主席王全胜如今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到各地参加事迹报告会,出山要经过“皖浙天路”的351道弯,每每走在路上,他都想起李夏,“他一直在路上”。即便李夏的事迹说了无数遍,王全胜觉得还不够,“只有把李夏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他才不会真正走远”。

扎根深山8年,把他乡当故乡,李夏的扎根精神为各界所称赞。同为“85后”的青年干部包文琪来到李夏曾经工作过的长安镇高杨村,成了该村第一书记。她与李夏素未谋面,只在电话里“遇”到过,学习完李夏的事迹,她更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斯人已去,接力棒在我们手上,我们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在深山里建功立业”。

为民鞠躬尽瘁,以磨炼作为礼遇,不少青年在李夏身上感受到坚定融入群众的情感自觉。“只有虚心拜人民为师,才能像李夏一样走到群众身边。”“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李夏前进的方向。”“走出校门的高才生更要做实践的小学生。”在安徽省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围绕李夏同志先进事迹,踊跃发言。

“过去‘穿凉鞋都嫌硌脚’,后来却能‘光脚走田头’,李夏同我们一样,又不一样。”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大名县税务局科员李源告诉记者,群众危难面前,李夏奋不顾身地“逆行”,这种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并转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

李夏执纪铁面无私,用行动彰显正义的感人事迹引发纪检干部的共鸣。安徽省明光市纪委监委年轻干部马贵玲表示,要以李夏为榜样,立足岗位,履职担当,奋力当好党规党纪“守护人”、政治生态“护林员”、群众利益“维护者”,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纪委监委审理室副主任科员石莹告诉记者,面对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李夏用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以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工作态度给纪检干部“打样”,“只有多当硬核桃,多到田间地头‘敲核桃’,基层纪检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我多想逆转这遗憾的时光,让洪水退回一座座山,让每一滴水落回一片片云……我只希望每一次重回家乡,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这是旅外的荆州乡人写给李夏的歌,名为《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如今正在绩溪县传唱。

连日来,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不仅在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热潮,也传遍了大街小巷和众多微信群。人们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亲友群悼念这位在抗台抢险中献身的好干部,在各大网站、微博上持续叙说着他的英雄故事。“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李夏短暂的生命镌刻了永生的丰碑。”“像李夏一样,不做精致的利己者,做干在一线的奋斗者。”网民们留言道。

2019李夏事迹心得体会。

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多种途径收听收看李夏先进事迹的报道和视频,深切缅怀他的先进事迹,深入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

在李夏生前的工作地安徽省宣城市,纪检监察干部组织起来,观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电视节目。大家用掌声传递敬意,用泪水寄托哀思,表示要以李夏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打铁人”。宣城市纪委监委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开展“学榜样找差距践初心”活动,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把认真学习李夏先进事迹与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结合起来。

“李夏的一生如夏花般绚烂,我们惋惜他生命的短暂,更敬佩他精神的永存,特别是他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动容。”江西省抚州市纪委监委干部黄红梅表示,要像李夏那样,增强担当意识,提高担当水平,锤炼担当作风,不折不扣把计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看到追授李夏“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时,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纪委监委干部李亮正走在前往信访群众家的山路上。“我之前已经与信访人见面沟通了五次,但当事人依然不理解,我也曾感到沮丧。”李亮表示,“当看到李夏一遍遍走访群众和受处分干部时,我又有了干劲,也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就一定能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因曾面临过相似抉择,当听到李夏的那句“我的根就扎在基层了”时,江苏省沭阳县纪委监委干部郭友旺感触颇深。,根据组织安排,郭友旺前往湖东镇新钱村担任第一书记。20,任期已满的郭友旺主动提出继续留在基层,后被派往更偏远的吴集镇范赵村担任第一书记。“和老百姓的心贴得越紧,工作开展起来就越顺畅。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能像李夏一样,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郭友旺说。

李夏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担当和不易,与李夏年龄相仿、职务类似的北京市通州区纪检监察干部李峰深有体会。近几年,下村入户成了基层干部的“家常便饭”。“工作头绪多、压力大,遇到过质疑,也有过委屈失落,但对照李夏事迹叩问初心、换位思考之后,思想‘疙瘩’迎刃而解。我愿像李夏那样燃烧青春化为群众心中的‘暖流’。”

“纪检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李夏常说的一句话。在湖南省永州市纪委监委开展的“从干净看初心”研讨座谈会上,大家为李夏面对“老熟人”仍然坚持按原则查清问题的事迹点赞。该市纪检监察干部陈卓韬表示,要像李夏一样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件事做好。

生如夏花,永不凋零。在重庆市石柱县某办案点临时党支部的集体学习会上,纪检监察干部何英结合参与审查调查的经历谈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对于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履职尽责是走村入户监督扶贫项目时,汽车颠簸在盘山土路上的怦怦心跳;是狂风暴雨中查看地质灾害点时,为保一方群众安全的舍身忘己。正如李夏所说‘被需要的感觉真好’,为了人民的幸福,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勇于担当、不惧风雨、冲锋在前。”

2019李夏事迹心得体会。

2019年8月10日,受9号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宣城市绩溪县普降大到暴雨,尤其是距离绩溪县城70多公里的荆州乡,3小时降雨量达96.5毫米,多处出现山体塌方、道路中断。救灾抢险中,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冲在了第一线,傍晚时分他在护送群众的途中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不幸牺牲。李夏在遇险前还拍了一组照片,发布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注意险情,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基层纪委书记,连日来我利用工作之余,在网上搜索了李夏同志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们一样,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面对险情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毫不退缩?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青春。

初心是什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初心就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尽责,提升执纪监督问责能力,做好反腐败工作。

初心源于信仰,我坚信李夏同志是一个对组织、对人民、对党有着无限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初心、对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层千千万万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优秀代表。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历经打磨后刻在内心深处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这样。他心中有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心中有群众,对贫困帮扶对象问寒问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心中有责,对纪检工作胸怀热爱、严格执纪,工作业绩突出;他心中有界,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对工作踏实尽责、对群众耐心细致,工作交给李夏很放心。我们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只要有需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担当,当组织安排李夏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时,他的爱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有为,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掉链子不推诿,关键时刻冲上去,危急关头站出来。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把尽职尽责当做是工作标准,把工作岗位当做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心中有群众,冷暖想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督执纪,在纪检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在纪检业务中,敢于较真。这就是纪检工作的标准和规矩,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李夏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他积极地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补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对家人太多,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三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李夏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危难时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精神已成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签名,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会续写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李夏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危险面前敢于冲锋,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五

多年前,卧龙谷村委会的村民还在置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科技素质全面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社会和谐稳定,这能做到吗?新型职业农民李文祥用智慧和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背景。

卧龙谷村委会是云南省开远市羊街乡下辖的一个村委会,位于开远市西南部,面临“三角海”水库,距昆河公路仅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国土面积31.7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33亩,海拔1294米,年平均气温19.00℃,年降水量714毫米,适宜种植稻谷、冬早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22户,有乡村人口7251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7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82元。

新型职业农民李文祥:男、汉族、1961年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主任;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开远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今年4—6月,省委组织部推荐,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安排,到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和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挂职学习,分别任太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杨王村村委会副主任;羊街乡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开远市统筹城乡发展讲习所特聘讲师;开远市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该同志任职以来,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云南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红河州劳动模范”、“开远市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开远市十大创业之星、”“开远市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荣誉;先后获州、市、乡“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被中共红河州委写入红河州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身边的楷模》学习材料;宣传他先进事迹的专题片《秋之获》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典型学习材料在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播放宣传,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核批准,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播放宣传。李文祥同志成为了开远市乃至红河州、云南省杰出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这与他个人多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分不开。

二、卧龙谷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乘势而上。

卧龙谷村委会是彝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李文祥当任村干部后,为了改变该村落后面貌,带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农业科教兴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争取政府支持、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

李文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争取政府投资近8000万元,重点抓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网络四通,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1、解决饮水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上,李文祥上下协调,建水窖、铺设自来水管网,使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2、解决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美化环境。

在改造乡村道路问题上,李文祥争取资金,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建有7米宽进村委会水泥路面2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山区5个,半山区7个)进村道路硬化35公里,村内外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建有4米宽田间车道16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还实现了村内道路路灯亮化。

3、整治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

李文祥发动群众,开导群众,整治环境卫生。12个村小组改造厨房、厕所、畜圈,房舍、环境卫生等,实现了人畜分居。全村建有公共卫生公厕17个,有10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砖混房和砖瓦房。建有篮球场12个;建有文化活动室10个。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

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小灌溉沟渠0余米,提高生产效率,使村民收入得以增加。卧龙谷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的1200元增加到20的7482元。

(二)发挥专长、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1、建村图书室、搞培训、组织农户参观学习。

李文祥多年从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深感农民对科学种田知识的渴求。在他担任村主任期间,特别重视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去的卧龙谷村,虽然有传统产业种植水稻和冬早蔬菜,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价值低,往往是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情况,李文祥同志用了大量时间,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农村群众在科技方面想什么、盼什么?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上下功夫。他想办法筹集资金,在村里开设了70平方米的科普图书室供村民查阅。村图书室各种资料齐全,通过各项宣传、培训、自学,使广大村民熟练地掌握了大棚蔬菜和优质稻的种植技术。每年还聘请省农科院、农大教授、市农业局技术专家和当地种植能手给村民授课2-5次。这些年来,共举办了50多期优质稻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同时他还经常利用广播、专栏、展板等形势,大力宣传无公害优质稻和蔬菜种植技术,农户中主要劳动力受训面达80%以上。并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10次,先后到通海、呈贡、蒙自、建水、石屏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使无公害优质稻和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兴旺发展。在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他还在本村培养了100人以上的专业种养技术人员。这些年来,在李文祥同志的组织和带动下,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卧龙谷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技致富的本领。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该村当初种植优质稻和蔬菜亩收入400元提高到现在的亩收入5000—15000元。

2、成立专业合作社、调整产业、打造支柱产业。

李文祥带头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分别于至年成立了13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全力做好土地有序流转,发挥规模效益。全村总耕地面积11533亩,流转面积达1000亩‚以地生财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村民担心优质稻和蔬菜种多了难销,价格低,影响群众经济收入。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文祥同志亲自领办了优质米加工厂,亲自找市场、跑销路,到昆明、上海、贵州、广西等省内外城市和各大超市联系销售业务,为优质米和蔬菜销售难打通了销售渠道,目前卧龙谷村的无公害优质米和大棚蔬菜供不应求,他还重视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自主开拓蔬菜市场,现全村已有了50多名农业经纪人。无公害高原特色优质稻和冬早蔬菜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优质稻和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现在全村7个村小组95%的耕地种上优质稻和大棚蔬菜,至2013年全村种植无公害高原特色优质稻7000余亩,无公害蔬菜6000余亩,复种面积10000亩左右,年产优质稻谷350万公斤,大棚蔬菜2000万公斤,产值9000余万元。

3、兴办企业、创建优质米加工厂。

为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周边的村子发展生产,李文祥同志毅然放弃年均20000余元的家庭收入和经商行当,带领村民引进和推广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品种“云恢290”,并于建起了属于村民自己的优质米加工厂--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省级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该厂生产的优质米被评选为“云南六大名米”。当时村里集体没有资金,还欠外账10000余元,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动员群众集资8000元钱,订做了10000余只包装袋,一台封口机,一杆小称,二把簸箕,三把筛子,在妇女主任家中加工包装“卧龙谷优质米”,一个原始而简单的加工厂形成了。经过精选包装后的特色优质米当时每公斤就卖到了7.4元,并且供不应求。就是这个原始简单的加工厂发展为今天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年加工中高档优质米4000余吨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客户已从开远、个旧、蒙自、曲靖、罗平、昆明等省内城市扩展到广西、贵州、上海等省外城市。几年来,以每公斤5.5—6.5元的价格累计向农户收购高原特色优质稻谷50000余吨加工销售,按每公斤价格高于其它优质稻品种1.5元计算,农户增加经济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全市10000余农户年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57000余亩,农户年增收10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地区农户30000余户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200000余亩,农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5亿元。带动了全州优质稻产业飞速发展,优质稻已成为全州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优质米厂已成为全州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结束语。

这么多年来,李文祥带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他所在村现在是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羊街核心区”、红河州“无公害优质稻和冬早蔬菜种植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如今的卧龙谷村,村民生活殷实,幸福美满。小别墅、太阳能、各类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移动电话、电脑等已进入村民家庭,不少农户家中购买了小轿车、农用运输车。全村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雏形。卧龙谷村的这种嬗变,除了市委、政府的扶持外,李文祥功不可没。李文祥在当地的老百姓心中有较高的声望。他常说:“三农工作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业”!他用毕生的精力坚守自己热衷的信念。

李文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杰出代表!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六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台江县民族中学,有一位来自杭州的校长,名叫陈立群,陈立群退休前是杭州市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年退休后,他婉拒了民办中学百万年薪的聘请,来到偏远的台江县义务支教,仅用两年多就改变了这所学校的面貌。

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更是当地的软肋。陈立群刚到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时候,这所学校是当地出了名的乱校。学生上课睡觉,老师迟到早退,来,台江县高考没有一个学生上过600分。

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当年)八百九十几个高三学生,起码五百个以上放弃高考了,无非就是在这里混日子。

面对现状,陈立群制定出台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辞退了不合格教师。在他的管理下,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起来,教师队伍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随着学校管理一步步迈上正轨,这所曾经的乱校差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校901名参加高考的学生,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黔东南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虽然已经看到明显变化,但陈立群觉得这里的制度还没有彻底完善,教师的队伍还没有成熟。于是在支教协议到期以后,陈立群继续留在台江民中。三年来,他还在贵州省举办了60多场报告讲座。陈立群说,在这里安安静静做个校长,用教育去改变大山的未来就是他退休后的新理想。

“给钱总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不让贫困传给下一代。”这是陈立群撰写的《我的教育主张》里的一句话,也是他从教40余年一直践行的理念。

今年高考,贵州省台江县民族高中二本以上上线完成率居黔东南州第一。901人参加高考,二本以上的上线人数达450人,其中8名学生考分突破600分,结束了学校十多年来没人考过600分的历史。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下子走出了数百位大学生,且大都是农家子弟,为下一代能摆脱贫困增加了足够的砝码。

该校取得如此佳绩,与生源无关,而和陈立群有关。在他2016年8月到任前,该校尽管是县里唯一的高中,但由于教育质量欠佳,生源流失严重,每年全县中考前200名学生中,只能留住十来个。因此,看到这份高考成绩单,台江县的老老少少都觉得是奇迹。事实上,这并不是他创造的第一个奇迹。

1977年,由于乡镇高中的师资力量紧缺,年轻的陈立群便在临安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和农民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当年底恢复高考后,陈立群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准备自己的高考,随后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恢复高考后首届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继续从教。

他在桐庐窄溪中学做校长时,有两位学生中考并列第一,但因家庭经济原因,想放弃读高中选择中专。陈立群觉得,两个好苗子只读中专太可惜,便再三做工作。在他的坚持下,两人最终选择了读高中,并考取大学,如今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另一个成为了杭州市某辖区的区领导。

后来,陈立群调到杭州主城区当校长,教城里的孩子,但心里仍放不下农村的孩子。“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遇上改革开放,一直坚持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顺利上学的孩子,我就想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说。

陈立群的“援助”,并非像普通好心人那样捐钱捐物,而是送给这些孩子三样东西:志气、志向和志趣。

20,他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宏志,寓意为“宏伟的志向”。“宏志班”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招收的都是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其中有许多来自农村。

首批“宏志班”参加高考,就成为当年杭州教育界最轰动的新闻之一——全班51人中,45个上了一本线,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6年,他从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拒绝了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选择到贵州省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且不要一分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他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我始终认为,‘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陈立群说,“‘寒门’学子从小就经历着生活上的磨难和历练,所以具有普通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里的孩子们很聪明,欠缺的只是教育氛围。我作为教师,有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的责任和义务。”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七

李文祥一个看似很普通的老人,但是他的故事却震撼到了我,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物事迹吧!

多年前,卧龙谷村委会的村民还在置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科技素质全面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社会和谐稳定,这能做到吗?新型职业农民李文祥用智慧和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背景。

卧龙谷村委会是云南省开远市羊街乡下辖的一个村委会,位于开远市西南部,面临“三角海”水库,距昆河公路仅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国土面积31.7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33亩,海拔1294米,年平均气温19.00℃,年降水量714毫米,适宜种植稻谷、冬早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22户,有乡村人口7251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82元。

新型职业农民李文祥:男、汉族、1961年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主任;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开远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今年4—6月,省委组织部推荐,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安排,到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和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挂职学习,分别任太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杨王村村委会副主任;羊街乡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开远市统筹城乡发展讲习所特聘讲师;开远市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该同志任职20xx年以来,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云南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红河州劳动模范”、“开远市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开远市十大创业之星、”“开远市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荣誉;先后获州、市、乡“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被中共红河州委写入红河州第三批。

先进性教育。

活动《身边的楷模》学习材料;宣传他先进事迹的专题片《秋之获》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典型学习材料在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播放宣传,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核批准,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播放宣传。李文祥同志成为了开远市乃至红河州、云南省杰出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这与他个人多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分不开。

二、卧龙谷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乘势而上。

卧龙谷村委会是彝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1997年,李文祥当任村干部后,为了改变该村落后面貌,带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农业科教兴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争取政府支持、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

李文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争取政府投资近8000万元,重点抓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网络四通,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1、解决饮水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上,李文祥上下协调,建水窖、铺设自来水管网,使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2、解决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美化环境。

在改造乡村道路问题上,李文祥争取资金,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建有7米宽进村委会水泥路面2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山区5个,半山区7个)进村道路硬化35公里,村内外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建有4米宽田间车道16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还实现了村内道路路灯亮化。

3、整治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

李文祥发动群众,开导群众,整治环境卫生。12个村小组改造厨房、厕所、畜圈,房舍、环境卫生等,实现了人畜分居。全村建有公共卫生公厕17个,有10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砖混房和砖瓦房。建有篮球场12个;建有文化活动室10个。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

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小灌溉沟渠20xx0余米,提高生产效率,使村民收入得以增加。卧龙谷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1200元增加到20xx年的7482元。

(二)发挥专长、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1、建村图书室、搞培训、组织农户参观学习。

李文祥多年从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深感农民对科学种田知识的渴求。在他担任村主任期间,特别重视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去的卧龙谷村,虽然有传统产业种植水稻和冬早蔬菜,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价值低,往往是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情况,李文祥同志用了大量时间,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农村群众在科技方面想什么、盼什么?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上下功夫。他想办法筹集资金,在村里开设了70平方米的科普图书室供村民查阅。村图书室各种资料齐全,通过各项宣传、培训、自学,使广大村民熟练地掌握了大棚蔬菜和优质稻的种植技术。每年还聘请省农科院、农大教授、市农业局技术专家和当地种植能手给村民授课2-5次。这些年来,共举办了50多期优质稻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同时他还经常利用广播、专栏、展板等形势,大力宣传无公害优质稻和蔬菜种植技术,农户中主要劳动力受训面达80%以上。并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10次,先后到通海、呈贡、蒙自、建水、石屏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使无公害优质稻和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兴旺发展。在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他还在本村培养了100人以上的专业种养技术人员。这些年来,在李文祥同志的组织和带动下,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卧龙谷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技致富的本领。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该村当初种植优质稻和蔬菜亩收入400元提高到现在的亩收入5000—15000元。

2、成立专业合作社、调整产业、打造支柱产业。

李文祥带头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成立了13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全力做好土地有序流转,发挥规模效益。全村总耕地面积11533亩,流转面积达1000亩‚以地生财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村民担心优质稻和蔬菜种多了难销,价格低,影响群众经济收入。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文祥同志亲自领办了优质米加工厂,亲自找市场、跑销路,到昆明、上海、贵州、广西等省内外城市和各大超市联系销售业务,为优质米和蔬菜销售难打通了销售渠道,目前卧龙谷村的无公害优质米和大棚蔬菜供不应求,他还重视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自主开拓蔬菜市场,现全村已有了50多名农业经纪人。无公害高原特色优质稻和冬早蔬菜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优质稻和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现在全村7个村小组95%的耕地种上优质稻和大棚蔬菜,至20xx年全村种植无公害高原特色优质稻7000余亩,无公害蔬菜6000余亩,复种面积10000亩左右,年产优质稻谷350万公斤,大棚蔬菜20xx万公斤,产值9000余万元。

3、兴办企业、创建优质米加工厂。

为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周边的村子发展生产,李文祥同志毅然放弃年均20xx0余元的家庭收入和经商行当,带领村民引进和推广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品种“云恢290”,并于20xx年建起了属于村民自己的优质米加工厂--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省级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该厂生产的优质米被评选为“云南六大名米”。当时村里集体没有资金,还欠外账10000余元,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动员群众集资8000元钱,订做了10000余只包装袋,一台封口机,一杆小称,二把簸箕,三把筛子,在妇女主任家中加工包装“卧龙谷优质米”,一个原始而简单的加工厂形成了。经过精选包装后的特色优质米当时每公斤就卖到了7.4元,并且供不应求。就是这个原始简单的加工厂发展为今天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年加工中高档优质米4000余吨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客户已从开远、个旧、蒙自、曲靖、罗平、昆明等省内城市扩展到广西、贵州、上海等省外城市。几年来,以每公斤5.5—6.5元的价格累计向农户收购高原特色优质稻谷50000余吨加工销售,按每公斤价格高于其它优质稻品种1.5元计算,农户增加经济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全市10000余农户年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57000余亩,农户年增收10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地区农户30000余户种植高原特色优质稻谷20xx00余亩,农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5亿元。带动了全州优质稻产业飞速发展,优质稻已成为全州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优质米厂已成为全州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结束语。

这么多年来,李文祥带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他所在村现在是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羊街核心区”、红河州“无公害优质稻和冬早蔬菜种植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如今的卧龙谷村,村民生活殷实,幸福美满。小别墅、太阳能、各类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移动电话、电脑等已进入村民家庭,不少农户家中购买了小轿车、农用运输车。全村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雏形。卧龙谷村的这种嬗变,除了市委、政府的扶持外,李文祥功不可没。李文祥在当地的老百姓心中有较高的声望。他常说:“三农工作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业”!他用毕生的精力坚守自己热衷的信念。

李文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杰出代表!

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介绍简短篇八

连日来,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的感人事迹在枞阳大地广为传颂,尤其是在纪检监察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无比宝贵,但纪检监察干部李夏在危险来临之时,想到的依然是群众的安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忘我、什么是担当!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日前,在枞阳县纪委监委党总支学习会上,县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号召大家向李夏学习时,深情地说。

章传泽同样是一位乡镇纪委书记,说起李夏的事迹,他几次红了眼睛,摘下眼镜。“乡镇干部,很辛苦,从李夏的事迹中,我能看到很多乡镇干部的影子。李夏是乡镇干部中的典范,他虽然走了,但他甘于奉献、无私忘我的精神会永存世间,时刻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县纪委监委党风廉政教育中心钱红林和李夏年纪一般大。他说,看到李夏的事迹,内心深受触动,虽然李夏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但他的精神永续。钱红林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我要以他为榜样,将他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用过硬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展示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吴钢说,李夏的事迹体现了他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更是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我们将广泛宣传李夏的事迹,弘扬他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情怀,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和崇高的道德风尚,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大威胁时刻,义无反顾,不惧生死,两进两出于狂风暴雨之中转移救助受灾群众,最终将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定格在了荆州乡抗台救灾的第一线。他是狂风暴雨中的逆行者、他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格。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就是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

学习李夏同志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分忧,为党尽职。

李夏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交给李夏就放心”成为领导和同事的共识。虽然我们都是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工作的基层干部,和平年代也许不需要我们为完成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们也决不能背叛“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词,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学习李夏同志务实为民,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不计个人得失。

李夏同志扎根基层为民办事随叫随到、随到随办,“有事情,找李夏”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李夏在看到群众有困难、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不假思索冲锋在前,是一种行动自觉,是源于内心的品质。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而李夏同志在危险面前首先考虑到的是群众的安危,没有掺杂一丝杂念。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我们纪检业务工作,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学习李夏同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李夏同志在任纪检干部期间查办多起违法违纪案件,是一名优秀的纪检干部。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纪检监察干部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敢于“得罪人”正是敢于担当的具体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

1、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扛起使命职责,让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成为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发展、维护人民利益的利剑。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拿出担当精神,深入研究思考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方式方法,苦练内功,提高本领,做纪检监察铁军,让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鲜明特征。

2、要在强化监督上抓住重点,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的监督。在审查调查上实现从查办案件到日常监督、教育提醒、执纪问责、问题整改一体化推进转变,切实做到“查办一个案件、纠正一类问题、建立一批制度、教育一方干部”。

3、要摒弃“老好人”思想,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规党纪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肩负着组织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更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待。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目的不是为了惩治干部,而是在关键时刻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教育提醒,能防止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一错再错,走向犯罪深渊,是真正的挽救党员干部。

对党忠诚,献身使命,赤子丹心昭荆乡。竭诚为民,赴汤蹈火,英雄肝胆映长安。最后借用李夏同志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我将在上级纪委和镇党委的带领下,与全镇纪检干部全力以赴协助党委推进我镇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