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03:39 页码:10
最新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汇总8篇)
2023-11-18 12:03:39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我,追求更好的未来。总结需要客观、真实地概括自己的表现和收获。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示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一

日前,两则社会新闻不胫而走。一则是,广西钦州一位农民连续10年义务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因没有取得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被主管部门叫停;另一则是,四川泸州一位女城管以帮助卖菜取代处罚,“就想让老人卖完菜早点回家”,在冬日里温暖了无数人。两条消息,虽然看上去都是不起眼的“芝麻事”,却折射着治理与改革的大命题。

无证放映,自然不合规定,但既出力又贴钱、一直坚持做了10年的好事,为何突然被阻止了?城管与小贩本是“冤家”,无照摆摊理应取缔,又怎会演绎出温馨的剧情?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既照见了“小人物”迥异的命运,也促人思考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的确,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阔背景下,凡事都应被纳入法治和规则的轨道内运行,这已经是社会共识。然而,在政策规定的细节裁量和具体落实过程中,特别是当生硬的条文遭遇柔软的民生时,治理者难免遭遇现实选择上的“两难”。

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自己骑车时,遇到电动自行车也“经常感到非常害怕”;而xxx副部长李伟坦言应该承担交通秩序的管理职责,却常被老百姓问住,“如果不让我们骑,你们为什么让卖?”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可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但80%的电动自行车车速快且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对行人、自行车构成安全隐患。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有责任参与国家标准的修订,也要照顾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整治交通秩序责无旁贷,也确需考虑便民效果,难以对电动车一禁了之。更何况,各地对电动车的具体规定还不尽相同。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有些治理问题虽“小”,牵扯的部门协调和群众利益却很复杂。

矛盾,堪称基层社会治理永远躲不过去的关键词。面对那些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究竟该秉持怎样的认识论、方法论,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心态与智慧。很多时候,因应难题的办法,就在基层之中,最重要的是心中常想着群众。从这个意义出发,可否学习一些地方的经验,将义务电影放映员纳入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让好人继续发挥热量?可否借鉴一些城管干部手绘“水果地图”的方法,在减少占道经营现象的同时,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机制化”帮扶?任何改革的落实,都是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丛林中探索权衡,治理就是要寻找到一条以最小代价通往远方的林中之路,抵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至高境界。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当然不能因为利益的羁绊而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情感的纠葛而长期“一事一法”。否则,一些问题可能会积重难返,失去改革的最佳“窗口期”,最终损害的还是群众的利益。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真正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方案,尽可能多地呈现改革的含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

谋划改革,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要去民生现场捡捡“芝麻”,真正站在群众角度、市场角度,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跳出狭小的办公室、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勇当改革的实干家、矢志完善各项制度,就能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求解好一道道现实问题的答案。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二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意外夺得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后总结说,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赛前,他会把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并记下标志,比赛开始后就奋力向第一个标志冲去,再坚持以同样速度冲向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如此一直坚持到终点,竟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

干事皆须有目标。目标不明确,很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然而,实现目标却难以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长期的、远景的目标,如果不将其分解成若干具体指标,很可能会因无序而走走停停、精神懈怠,或因无望而悲观消极、轻言放弃。合理分解目标,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保持自我激励、自我加压的态势,把初始阶段的劲头延续到最后。也许,“冠军的智慧”即在于此。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一次次成功不仅验证了“方向对头”,还能助人累积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念、积小胜为大胜的实干精神、扬长避短的科学态度,激发“胜利者心态”。青年科学家颜宁每天10多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专心求解自然的奥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与农为伴,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燕赵大地上。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目标明确,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不断从平凡的日常中找寻成就感。“撒上一把土,夯实,再撒上一把土,再夯实”,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化种种不可能为可能。

应当看到,现实中,有的人重结果、轻过程,在完成目标方面存在一种“蛙跳心理”。他们确立方向后,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而是集中搞几个标志性大动作,做几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而后即宣布“大功告成”。热衷于“造势”,结果却往往虎头蛇尾,甚至不得不一再回头补课。上世纪30年代,有人问郭沫若:为什么难见伟大的作品?他回答:“早产的胎儿太多了。”这从另一面提醒我们,分解目标不等于急功近利,更不能把跑马拉松简单异化为百米冲刺。

在纪录片《大国工匠》中,錾刻工艺师孟剑锋总结:錾刻是个精细活儿,有熔炼、掐丝、整形等多道工艺,每道工艺要求都非常精细,不允许有丝毫闪失。对于工艺品而言,唯有在各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精品。实现宏大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抛弃走捷径的心态,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以最佳状态完成每一项具体任务;不忘初心、不染杂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惟其如此,方能以完美过程保证理想结果,最终攀登胜利的高峰。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美好的硕果永远在奔跑的过程中孕育。汲取“冠军的智慧”,理性看待目标与奋斗,向着理想的终点顽强进发,定能一次次点燃成功的火炬,照亮奋进者的天空。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三

时事新闻是高中生们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通过关注时事新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刺激我们思考的新闻事件。而对于这些新闻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去评论呢?在我看来,对于时事新闻的评论,首先需要客观公正,其次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事实核查和信息来源可靠。在我参与评论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时事新闻的评论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人们的背景、立场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评论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要尽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不要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尽管作为高中生,我可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问题了解有限,但是我会尽力通过收集更多的信息来获取一些客观的判断。这样,我就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其次,对于时事新闻的评论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虽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人的观点来进行评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当我遇到一些新闻事件时,我会尽量不受到他人观点的干扰,先独立思考问题,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进行评论。当然,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发表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评论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

最重要的是,在评论时要注重事实核查和信息来源可靠。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新闻事件的报道经常会出现偏差和错误。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应该有判断新闻真实性的能力。当我听到一条新闻时,我会去核实多个信息来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尽量避免受到传言和谣言的影响,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只有准确的事实作为基础,我们才能给出更准确、客观的评论。

通过参与时事新闻的评论,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每次进行评论,我都会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样一来,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与他人互动和讨论,我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到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这样,我就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总之,时事新闻评论是高中生们培养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客观公正、独立见解和注重事实核查,我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时事新闻的评论中去,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将继续关注时事新闻,并在评论中努力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四

时事新闻是指时下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有关社会热点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时事新闻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也不可小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需要高中生们关注时事新闻,通过评论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我对时事新闻评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时事新闻评论可以开阔视野。我们只有了解和关注各领域的时事动态,才能够真正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比如,通过新闻了解到环保议题的重要性,我们就会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倡导绿色生活。通过关注国际新闻了解到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总之,通过时事新闻评论,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其次,时事新闻评论可以提高分析思考能力。时事新闻并不是单纯的事实陈述,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只有通过分析思考,我们才能对一个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止于表面。比如,关注经济新闻和政策变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评论新闻,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再次,时事新闻评论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高中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时事新闻,不仅可以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当中。通过评论新闻,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声音,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贫困、教育不公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培养和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唯有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时事新闻评论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评论时事新闻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评论时事新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锤炼自己的表达技巧,提高表达清晰的能力,使我们的观点更加准确、有说服力。同时,时事新闻评论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培养我们理解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时事新闻评论对高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关注时事新闻并进行评论,我们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分析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时事新闻评论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现象,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参考。因此,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时事新闻,并通过评论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五

时事新闻是指反映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新鲜事的新闻报道。在高中生活中,关注时事新闻和进行相应的评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思考时事新闻,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对个人思维观念的影响,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评论时需谨言慎行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新闻观与个人思维、评论技巧与道德责任以及积极影响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时事新闻对个人思维观念的影响是无可避免的。新闻报道的选题、立场以及呈现方式等都对读者的观念产生影响。例如,某篇新闻报导可能对某个事件持一种立场,这将引发读者对该事件有所倾向,影响个人的观点。在高中时期,我们正处于一个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观的多元化和不同观点的挑战,我们应当学会独立思考并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深度分析,避免被新闻媒体的立场左右。

其次,评论技巧与道德责任同样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的评论不仅要有声有色,还要有话语的分寸,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对于时事评论来说,金字塔原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首先是明确核心观点,然后以此为基础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保持逻辑清晰、论述有条理是文章评论的关键。同时,我们还要承担起道德责任,避免在评论中涉及非法或冒犯性言论。

最后,时事新闻评论有助于积极影响社会。新闻评论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个人意见,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影响他人。社会身处变革当中,各种问题此起彼伏,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和解决。在评论时,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行动,我们可以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起来,高中生们应当对时事新闻持有独立的观点,避免受到新闻报道的影响。此外,在撰写评论时,我们还应当注重评论技巧和道德责任的培养。通过积极参与时事评论,我们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高中生们应该时刻关注时事新闻,并参与到有益的时事评论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六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区偷倒等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某种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面临的窘境。事实上,垃圾处理已经不单单是环境问题,更是治理问题,措置不当会引发“邻避困境”。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保护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既是“暖心工程”,更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较城市,在乡村,垃圾围村、垃圾围镇的现象也在加剧。笔者在武陵山区等地的调查发现,乡村地区的工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激增,原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有的县一年需要处理的生活固体垃圾为万吨,垃圾厂处理能力却只有万吨,处理率仅为。大量垃圾不经处理直接进入到自然环境当中,露天垃圾场比邻居民生活区和农田,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的乡村尽管设置了垃圾转运点、建了固定的垃圾存放设施,但是由于后续处理环节缺失,一到傍晚就“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垃圾焚化场”,严重污染空气。

垃圾分类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也是治理能力升级的体现。然而,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试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十多年来进展不大。各地广泛设置的分类垃圾桶,也大都成了摆设。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这也是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清洁队每天下午5点或者晚上9点到固定地点运输垃圾。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七

小言论亦称袖珍评论或小评论,它论题单一,分析简明,篇幅短小,从立论到写作,既不同于一般评论,又不同于杂文,常常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实例》珍爱北京西站金采薇北京西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大最好的公共设施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建造这么一座高水准的火车站,是很不容易的。看着那平坦光滑的地面,我甚至不忍用力踩上去,生怕蹭上划痕。我甚至想恳请那些重手重脚的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车站的一切设施。北京西站刚刚启用,似乎很有必要在广大旅客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人说建筑是一半的成功,还有一半是管理。一流的建筑配上一流的管理,那才是90年代的北京西站。面对这被称为亚洲第一的火车站,我能感觉到管理工作的繁重。因而我希望,车站大厅无论如何要保持一尘不染的洁净,保持所有的设施完好无损,若干年后还像现在这样亮丽整洁。同时也希望上岗的工作人员、商店的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北京西站一样的优质。总之,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建设者在北京西站倾注了那么多心血,交给我们那么好的一座火车站,有关方面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使用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科学管理的典范。但愿我们能为北京西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感到自豪。(7)论文带有时评性质,是讨论专门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属于政论文章,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实例》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程维高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从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这一指导原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前经济和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实现今后15年的宏伟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同志多次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在,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是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我们党内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现在的中心任务既然是发展经济就不需要怎么讲政治了,甚至把经济与政治对立起来,以至埋头经济工作,不重视党风和廉政建设,不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有些领导干部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权增大了,可以不讲政治纪律,以至各行其是,对待中央和上级的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滋长了本位主义、地方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了,追逐名利、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等脱离群众的现象有所发展;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缺乏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甚至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迷失方向。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已经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和损害,如果再不认真加以解决,其后患将是无穷的。我们强调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因为从来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我们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护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而也就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当前,在国际上我们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竞争中占优势的压力,而且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在国内,我们不仅经受着执政的考验,而且经受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意讲政治,讲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讲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和目标是难以如期实现的。高级领导干部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讲政治,最重要的是对上要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对下要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前提下,提出了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着重阐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是防止我们在经济工作中产生绝对化和片面性的有力思想武器。当前,我们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强调的“三个基本”、“九条方针”和正确处理“十二个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改善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党的建设中,特别要重视加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归根到底,是党的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的结果。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克服那些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把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我们“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河北省正在组织实施“鱼水工程”,力图使这项“工程”真正成为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工程,成为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工程。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上如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既做一个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又做一个会抓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实干家。

高中政治新闻评论简短篇八

首先,这篇报道的“吸睛度”高。在“反腐战争”打得越来越激烈、人民群众当家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官员的作风,直接影响着每一位人民的生活。群众愿意看贪官被抓的新闻,因为这是和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因此,这个选题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其次,“民与官”的选题向来具有争议性。在官员贪污的大背景下,报道主要阐述群众与官员的关系,使一个政治话题迅速地成为一个民生话题。而且这里的群众指的是小偷,将小偷形象上的“暗”与官员的“明”联系在一起,让人颇感冲突矛盾。报道有了冲突性,就容易引起群众的疑问与好奇,进而继续往下读。

更重要的是,选题折射出许多重要的却少有人说的社会问题。第一个是群众的是非观问题。文中提到,“有人拿‘小偷立功’说法为小偷开脱”,认为小偷“牵出”了贪官,对社会的作用利大于弊——诚然,这种是非观是有问题的。小偷的行为无论从动机还是结果上来看,都是恶意、有害于社会稳定的。盗窃属违法行为,群众这种“赞许”的态度间接地认同了盗窃行为,也就是群众认为某些盗窃行为可凌驾于法律之上——而这恰恰违背了法治社会的原则。第二个是,官员腐败的制度性问题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官员对财物过度的贪婪,为躲避审查“主动”为小偷“减罪”,这些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是整个官僚体制的问题。文中提到,被盗官员的行为恰恰“折射出目前官员财产尚未‘阳光化’的现状”。是的,我们为抓到一个贪官欢呼,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不完善的制度为贪污行为开了一条“阳光大道”。第三个是小偷的作案心理映射出社会价值观的问题。报道在最后用157个字叙述了小偷爱盯贪官是因为他们“发现官员财产明显超过他们的收入,料想盗抢后官员也不敢报案”。这句话不仅反映社会上有一种“仇富”的心理,还认为这种心理所导致的行为是正义的。

这篇报道虽不到2000字,但它的选题折射出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

二、语言分析。

这篇报道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准确。它基本不用形容词,而用了大量的动词。如在再现周春红盗窃团伙的盗窃过程中,报道这样描述:“在徐立新住宅楼地下停车场通往住宅的过道中,挟持其妻子,捆绑后带到地下车库塞进租来的轿车内,一人看守,另三人用取得的钥匙入室,抢走现金90余万元”,在这个句子中,“挟持”、“捆绑”、“塞进”、“看守”、“抢走”等一系列的动词使盗窃场景生动客观地再现,让读者信服。

其次,记者只描述现象,文章的结论性语句基本都是专家的话语,这不仅使文章的可信度加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记者的感情色彩。每份报纸因为定位和受众,在刊登新闻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性,因此,对待人人憎恨的官员贪污、小偷盗窃的新闻时,怎样才能更客观的叙述呢?本文做得巧妙的一点是,新闻现象由记者描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个人行为的动机又专家来定性。如在说到有群众认为应为“小偷立功”现象的时候,记者引用了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韩友谊的观点来评价这一行为,这样就避免了记者掺杂自己的道德评判在报道中,使报道更加客观、严谨。

然后,不得不说的是报道的标题。“被盗官员为小偷‘减罪’”,如此具有戏剧性、冲突性的标题,成功地完成了作为一个标题的最大作用——吸引读者兴趣。

三、结构剖析。

报道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再现周春红及房云云这两个盗窃团伙的作案过程,其次解析了盗窃团伙专偷官员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补充了几例官员为小偷“减罪”的案件。从逻辑上来看,文章的结构讲明白了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咋一看少了“怎么办”,但细想这又在常理之中——因为像贪污、社会价值观这类问题,并不是一个记者所能解决的。

其实细读文章,我们还是能发现,报道中有提到“怎么办”。记者在叙述完为什么官员愿意为小偷“减罪”后,紧接着有这么一段话:“新加坡在廉政方面的做法可以借鉴,其中公务员超出合法收入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时,往往会进行有罪推定。这是因为其有比较完善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专家表示,推进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将从一定程度上纠偏‘小偷反腐’这种‘歪打正着’。”这一段话,有国外的先进做法,也有专家的建议,但篇幅不长,也没有独立拿出来分析。但我以为,这样的安排符合文章的实际需求。

因为文章从标题开始就向读者抛出了一个“疑问”,也就是读者是带着疑问去找原因的,所以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原因而不是结果,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动机;其次,文章篇幅有限,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内容,报道舍弃讲述“怎么办”,而把主体放在“为什么”上,恰恰做到了突出重点,使文章的主次分明;再说,记者对“怎么办”的一笔带过是对职责的坚守——记者的天职是描述事件,而不是替读者解决问题。

从宏观上来看,文章算是逻辑分明,条理清晰;从微观上来看,报道最后也做了一定了延伸,即简单解析了小偷专偷官员作案心理,对文章整体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使文章更加饱满。

原文:被盗官员为小偷“减罪”

官员遭窃案日前曝出从入室盗窃转为挟持抢劫的“升级”版本:大连市相关部门证实,一盗窃团伙通过挟持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立新妻子进入其家中,抢走价值120万元财产。

从歪打正着到蹲点守候,小偷愈加胆大妄为的背后,暴露的是官员遭窃“难”报案的怪象。“多偷少报”的荒唐背后,揭底官员的隐匿腐败财产,显然并不能靠小偷“光顾”这一小概率事件。

暗偷变明抢,官员遭窃案“变本加厉”

大连市去年底到今年初破获一个8人盗窃团伙。该团伙供认,先后盗窃大连市两名局长住宅,被盗的分别是大连市财政局局长李圣君、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立新。

大连市相关部门日前证实,此前披露的上述两名局长家中被盗百万元案已经进入法律程序,二人被盗现金及财物总值均超过100万元。大连市纪委表示已对二人立案调查。

据大连警方最新透露,2013年12月18日16时许,周春达等4名犯罪嫌疑人,在徐立新住宅楼地下停车场通往住宅的过道中,挟持其妻子,捆绑后带到地下车库塞进租来的轿车内,一人看守,另三人用取得的钥匙入室,抢走现金90余万元以及玉器、手表等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20余万元。

随后该团伙将徐家中监控设备搬走,还在车上用其手机给徐立新发短信称有事晚些回家,后将被害人及作案工具丢弃在大连市金州区。徐立新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怀疑妻子被绑架而报警,警方随后展开侦查,抓获相关嫌疑人。

警方在深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又供述了2013年3月7日破窗盗窃大连市财政局局长李圣君家中120余万元财物的另一案件。

从暗盗升级为“明抢”,犯罪分子的盗窃越发胆大妄为。参与大连两起案件的策划组织者表示,曾对被盗官员进行过长时间跟踪并掌握行踪规律。而合肥房云云盗窃团伙也是盯紧官员财产,精心策划、分工明确。

现金、购物卡、金条、玉器,各种形式的财物都被小偷收入囊中。合肥的房云云在安徽一副厅级官员家中盗窃时,偷走面值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各类购物卡多达约600张。河南正阳县破获的一犯罪团伙,从几个县级领导家中除了盗窃现金250多万元外,还包括金条、高档礼品等贵重物品。

专“盯”贪官,折射官员隐匿腐败财产现状。

小偷频繁“顺手”牵出贪官,这种现象受到舆论关注,还有人拿“小偷立功”说法为小偷开脱。对此,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韩友谊认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线索不仅不属于立功,而且应依法惩处。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把财产损失拼命往低里报,但贪官偏偏与众不同。他们的虚报、作假、回避,都是为了遮住黑幕,维持官位。官员被盗“难”报案,折射出目前官员财产尚未“阳光化”的现状,对于贪腐官员家中现金无数、遭窃不报、资产转移等隐匿腐败,纪检部门仍需保持高压态势。

新加坡在廉政方面的做法可以借鉴,其中公务员超出合法收入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时,往往会进行有罪推定。这是因为其有比较完善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专家表示,推进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将从一定程度上纠偏“小偷反腐”这种“歪打正着”。

官员被盗背后有三“怪”

1怪:家中被盗不报案。

在大连市财政局局长李圣君家中被盗走人民币现金95.7万元、5万美元及其他物品后,李家并未报案,至2014年1月警方找到其妻子核实时,才承认被盗,至于所盗现金,则称是李圣君的哥哥暂放在其家准备购房的款项。大连市纪委9月15日表示,已对李圣君立案调查。

2怪:报案财产“大缩水”

在2011年轰动全国的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培中家遭抢劫案中,其妻报案称被抢财物300万元,随后还有人称白培中家被劫近5000万元。而最终法院确定被抢劫财物价值为1078万元。有关方面查明,白培中家被盗财产中有84万余元财物涉及违纪,白也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3怪:“笔录游戏”为小偷“减罪”

在河南省正阳县公安局打掉以县处级领导为盗窃目标一案中,出现正阳县原县委书记赵兴华指示“多偷少报”的荒唐一幕:当地4名办案民警受到领导指示修改小偷笔录,将赵兴华家中原本失窃的100多万元金额大幅减为6040元,为此其中两名警员已被刑事拘留,而赵兴华也受到组织调查。

官员被盗背后的作案心理。

从一些官员财产被盗案中可以发现,小偷爱盯贪官,是因为发现官员财产明显超过他们的收入,料想盗抢后官员也不敢报案。如白培中家被抢案中,原是小区保安的犯罪分子,发现白家经常收到贵重物品,有的茶叶、月饼甚至搬起来很重,怀疑其中夹带钱财,于是心生歹意。在抢走上千万元财物后,两名犯罪分子甚至大摇大摆开着白家的汽车将财物运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