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06:42 页码:8
最新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精选11篇)
2023-11-12 02:06:42    小编:ZTFB

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是提高方案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其次,我们应该对相关的背景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以获取充足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一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们:

大家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已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感染易发期,疫情传播风险较大。为科学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以下倡议:

请多关注了解官方网站上推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有关内容,学习健康防病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要做到不懈怠、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做到不聚餐、不串亲访友,不打麻将、扑克等,尽量减少与外来人员接触,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不接触、不买、不吃野生动物。出门佩戴口罩,尽量降低感染传播疫情的风险。

要如实主动反映病情,如出现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要第一时间向当地指挥部报告,并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主动接受隔离,全力配合治疗。要如实反映出行情况,如自己是乘车、拼车、自驾、坐飞机从外地特别是从xx来xx返xx的,要主动向当地指挥部报告,并登记有关信息,配合做好相关事项。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锻炼、勤洗手、少出门、不熬夜、多饮水,不吃生冷食物。家里要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勤消毒,及时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疫情应对,重在预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

倡议人:

日期: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二

各定点医药机构: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相关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确保群众充分享受医保政策待遇,按照我中心工作职责,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保障“两个确保”工作要求,确保我市救治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影响救治。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医疗保险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救治保障工作,我中心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沟通协调、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收集梳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工作建议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领导组执行值班制度,严格按照值班要求,尽职尽责,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遇有紧急、重要事项要立即上报并及时快速协调处理。

三、工作任务。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充分发挥医保在联防联控的作用,共筑抗击疫情新堡垒,中心依法依规、有序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享受特殊报销政策,让患者放心就医。

1、对于新型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救助,实施综合保障。

2、对于异地就医新型肺炎患者,先救治后备案,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3、患者使用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__市新型肺炎定点医院要及时将药品和诊疗项目分组录入,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三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省中小学(含市县属中职学校、幼儿园,下同)秋季如期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省级统筹、地市组织、县级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指导各校秋季开学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坚持灾后重建、疫情防控、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宣传教育等工作相结合,一地一策、一校一案,一院一校、一院多校,分区域、分学校、分学段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确保全省中小学学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二、重点任务。

(一)科学研判开学时间。

按照教育部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学生暂缓返校。各地要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坚持把全省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落实“一院一校、一院多校”协作机制的,不能返校;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要确保医院和学校联防联控,每所拟开学的学校,都要由一所属地医院进驻,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应急处置。按照“市定省批”的原则,各地开学时间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后报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审批,经审批后方可开学。尚未进行新生入学注册的地市,要抓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生入学注册,确保秋季正常开学。

针对受灾学校,各地要加快改造和修缮,及时维修补充课桌凳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要联合当地住建、卫生、安全等部门,对受灾学校进行评估,确定校园无安全隐患的,方可正常开学。受灾严重,经评估达不到开学条件的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谋划、优先安排、优先投入、优先落实,“一校一策”制定专门工作方案,通过合并安置、就近分流、临时周转等方式,确保受灾学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同步开学,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生入学安置方案经当地政府批准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二)做好入学入校各项准备工作。

1、科学制定开学方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的主体责任,对照国家最新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我省有关要求,“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开学返校工作方案,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并报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同意后实施。对不能正常开学的地市,要提前做好网上教学方案,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现“停课不停学”。

2、全面整治校园环境。严格执行《河南省学校传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开学前对校园环境开展一次全面整治,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开展清洁消杀,对学校疫情防控、校园安全和开学准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3、错时错峰安排返校。开学前,全面掌握前14天师生行踪和健康状况,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要求,合理确定师生返校批次和时间间隔。中高风险地区师生暂缓返校。原则上,高三、初三的学生先返校开学,幼儿园最后开学。

4、精心组织开学前“线上家长会”。在明确开学时间后,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各校和班主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班级学生和家长召开一次“线上家长会”,将本地疫情防控形势、防疫知识、本校防控措施、教学计划安排等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宣讲,增强其对入学后学校疫情防控的信心,引导其了解并遵守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

5、认真上好入学后“开学第一课”。各地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省教育厅统一提供的“开学第一课”视频资料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用开学一天时间上好“开学第一课”。要聚焦“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主题,深入挖掘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中的典型事迹、人物,凸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众志成城,不怕艰险”的拼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

6、高度重视师生心理疏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灾情和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返校开学后第一时间开设心理专题讲座,指导各年级、班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构建起“家长、班级、年级、学校”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渠道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重大危机事件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对因灾因疫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残疾、单亲等困境学生给予重点关爱,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灾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冲击。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四

为统筹做好全区学期开学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学期正常、安全、有序开学,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秋季学期开学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服从国内大局、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系统联动、确保万无一失”的总体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防控要求,“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开学,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前、开学中、开学后各环节疫情防控。

1、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

2、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3、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二、开学时间。

1、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_月_日组织学生报名入学,_月_日开学行课,幼儿园参照执行。

2、高校按既定校历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并在开学前一周将开学工作方案报区教育局备案。

3、__级新生按照学校录取通知书通知的报到时间报到。

若国内、省内、市内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并进行全区统一调度。

三、师生返川返校要求。

1、总体要求。

中高风险地区师生暂缓返川返校。低风险地区的师生按“错时、错峰”分批次返校。师生返校前14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向学校报告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第一时间报告。高校师生员工和省外返川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校。

2、川内师生员工返校要求。

1)低风险地区的学校师生员工非必要不离川,不前往省内外中高风险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开学时持“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入校,高校师生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入校。

2)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四川天府健康通”黄码、红码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黄码、红码转为绿码后,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入校。学校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

3、川外师生员工返川返校及新生报到要求。

1)在川外低风险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应至少提前14天返回区内居家观察,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返(区)入校。

2)在川外低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员工和新生,按照学校规定时间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返(区)入校。到校后,学校应在第一时间组织返校师生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结果待出的师生进行妥善管理安置,并充分做好服务保障和沟通解释工作。

3)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四川天府健康通”黄码、红码的师生员工暂不返川返校。所在地风险解除后,须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返(区)入校,到校后第一时间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学校应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

4)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域内其他县(市、区、旗,直辖市为所在区)的师生员工,由学校会同区教育局、区卫健局综合评估后,按学校通知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返(区)入校,到校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学校应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

4、境外师生员工返川返校要求。

境外师生员工返校严格遵守外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经批准入境后方可返校,入境后按疫情防控管理规定,落实“14+7”隔离管控及各项防控措施。

5、其他特殊情况返校要求。

1)近14天内有本土确诊病例报告但暂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未返校的暂缓返校;已返校的应立即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纳入社区管理至离开疫情发生地14天为止。学校按相关规定做好师生健康管理。

2)返校前一周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师生及时向学校报告,治愈后返校。

3)教育培训类机构师生员工参照以上规定执行。

四、开学前准备工作。

1、健全机制。

1)学校要按照“一校一案”制定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开学工作方案。

2)提前与属地镇(街)、卫生、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系,落实“一对一”常态化协作专班机制,健康副校长主动到校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协同联动保障开学秩序。

2、健康监测。

1)学校要动态掌握师生暑假期间健康状况和行踪情况,完善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报备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台账,确保每名师生返校前14天的旅居史、健康史、接触史底数清、情况明。

2)学校严格落实相关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对暂缓返校师生员工要保持“一对一”联系,充分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3、疫苗接种。

1)_月__日前,完成12—17岁应接未接学生第一针的查漏补种。

2)高校要引导、提醒大一新生暑假期间尽早在属地接种疫苗。

4、门岗管理。

1)假期中小学和幼儿园一律封闭管理。

2)高校要严格门岗管理,未经允许非暑期留校学生不得提前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入校的,要核验身份、查验健康码、询问健康情况、开展体温检测,做好信息登记。

5、物资准备。

1)校验额温枪、红外线测温仪等防疫设备,确保开学正常使用。

2)对已经储备的物资进行全面盘点,清理过期、临期和损毁物品,并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数量储备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资。

3)在合适区域配备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准备肥皂、洗手液等用品。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免洗手消毒剂或其他手消毒设施。

6、场所准备。

1)统筹利用学生宿舍、教室、闲置场所,在校内设立医务室(或卫生室)、隔离观察室,校门口设立临时观察室。

2)隔离观察场所位置相对独立,并按要求配备相应防疫用品。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__年高考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铁岭市20__年普通高考安全有序组织,依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招考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市招考委的工作要求,统筹处理好普通高考与疫情防控关系,把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实现健康高考工作目标。

二、工作目标。

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市、县(市)区教育局、卫健委、招生考试机构、疾控中心和医院职责,明确部门人员分工,落实疫情防控任务,准确把握普通高考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加强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责任,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和预案,完善工作流程,搞好疫情防控演练,强化应急处置,确保考试期间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1、市、县(市)区成立疫情防控专家指导组。负责考区、考点的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对考点疫情防控组无法认定的特殊考生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只有一个考点的考区,专家组成员直接负责考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市、县(市)区卫健委统筹安排各考区考点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应对和处置考试期间各考点出现的疾病和疫情突发状况,如遇考生需在救治定点医院考试,卫健和招生考试部门共同组织并设立临时考场,考试全程要录像。

2、将我市学校“1+4”疫情防控包保办法落实到高考疫情防控中。由卫健委人员担任疫情防控副主考,疾控人员和医生为考点疫情防控组成员,对发热考生的情况进行研判。另外两名市场监管部门人员负责考点监食工作。疫情防控组协助考点主考负责考点疫情防控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

3、对考生的防疫要求。

本地在校应届毕业生要求。本地在校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负责从考前第14天开始(6月23日至7月6日),每日测量体温、记录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量记录以及出现身体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当地教育局和招生考试机构,并报市招生考试机构。

考前第14天和考前第3天,由市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卫健委对所有考生进行健康状态数据筛查。

除本地在校应届毕业生外的其他考生要求。从考前14天开始(6月23日至7月6日)由报名点或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考生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上报工作。

建议在外省的考生提前14天返回铁岭,按要求做好每日体温测量和记录,并每日上报报名点或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从境外和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考生,须提供属地14天集中隔离医学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所有考生要提早做好考试准备和疫情防控准备,以免耽误考试。

对考前考生为身体状况异常的;考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考生为已治愈未超过14天的、不能排除感染可能并发热的;通过筛查发现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非低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专家组逐一专业评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依据专业评估建议,在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正常参加考试的条件,是否需要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并启用备用试卷,是否可以在隔离或救治场所参加考试。不能正常参加考试的,由市招生考试机构向省招考办请示,为考生申请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并启用备用试卷或在隔离、救治场所参加考试。

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由考点主考和疫情防控组进行具体研判,确定其是否在本考场继续参加考试,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的,要逐级上报,由市招考办报请省招考办批准,方可启用备用试卷。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未出考点)所耽误的时间,经省招考办批准予以补齐。当科目考试结束时,由负责研判的专业人员当场分别向考生本人及所在考场所有考生进行解释和说明,避免其他考生恐慌。

4、对考试工作人员的防疫要求。

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要组织、安排考试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从考前14天(6月23日至7月6日)对所有抽调考试工作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量记录报告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存档备查。出现身体异常的考试工作人员要及时诊疗,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不得参与考试工作。

除必备的考试工作人员外,各县(市)区教育局、招生考试机构要预留一定数量的备用工作人员,以备临时代替因“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不能参加考试工作”的工作人员。同时做好备用考试工作人员的考前14天体温监测和记录工作。

根据疫情动态情况,各县(市)区招考委要按照“非低风险地区每考场20名考生”的标准预留监考人员,并做好预留监考人员的考前14天体温监测和记录。考试期间预留监考人员能够随时可以上岗执行监考任务。

5、对考点的防疫要求。

各考点要按照“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的标准进行考场布置,每个考点至少需要配备3个备用隔离考场。

各考点要设置体温检测点。体温检测由考点学校人员负责,体温检测点要设在宽敞的入口处或考点与楼门间指定区域。原则上我市各考点采用大通量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例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或检测门)检测的办法,并准备足够数量的手持式体温检测仪做补充。检测点要设立多条体温检测通道,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设置通风良好的临时隔离室,没有隔离室必须设置凉棚,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各考点负责体温检测的老师要提前上岗,对进入考点的考生进入体温测量,务必保证在考生入考场铃响前,已到考点的考生全部体温检测结束,不影响考生正常入场时间。

各考点要设立卫生防疫室并准备充足的防疫用品。包括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水银体温计、手持式体温检测仪等。各考点要按每人每半天1支的标准为考试工作人员配备口罩,并为考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要按照考场数准备充足的消毒剂。备用隔离考场除上述物品外,还需准备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各考点备用隔离考场要按照标准化考场的要求设置。要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教室,并设置专用防疫通道,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等,桌椅表面光滑易于清洁。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须一人一间。当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在不影响考生正常考试的情况下,经综合研判风险后,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

考点入口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普通考场监考员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员及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必要时可穿戴防护服。

考试场所要及时通风和消杀。考前,考点要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指导下,指定专人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同时要进行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每天考试结束后,要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6、运送、保管、整理、分发试卷疫情防控要求。

要完善试卷运送、保管、整理、分发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前14天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参与相关工作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不得参加。对试卷运送车辆、试卷保管场所进行彻底消毒,试卷保密室存放试卷前开窗通风,没有窗户的保密室可采用风扇等设备加强机械通风。领取试卷需在外住宿和餐饮的,要选择卫生条件达标的宾馆和饭店,采用分餐制用餐。试卷进入各考区保密室后,试卷安保人员每天仍须监测健康状况并作好记录。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做好《铁岭市高考考生疫情防控十项提醒》、《致广大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宣传,提高考生及家长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告知考生和家长所采取的有关措施;对于考生出现的焦虑、焦躁情绪,各地应在考前进行心理疏解和辅导,缓解压力,消除顾虑。

2。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在考务培训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考试工作人员应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考点内处置流程。

3。考前,考点要组织考试工作人员、考生进行包括入场体温检测、突发异常情况处置在内的全过程模拟演练。调试设备,熟悉检测操作;为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可将考生进入考点时间适当提前,设定合理的进入考点、进入考场开始时间,控制入场、离场进度。7月3日前各考点要组织一次有考生参加的入点测温实战演练。7月6日下午各考点主考组织一次疫情防控和突发状况演练。

4。提醒考生赴考点出行时提前准备好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如考生乘坐私家车、步行、骑自行车赴考点途中,可不必佩戴口罩。如考生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赴考点,提前预约车辆,乘坐时在后排落座并全程佩戴口罩,下车后应及时做好手卫生。如考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赴考点,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途中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与周围乘客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如考生乘坐班车赴考点,宜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开窗通风、分散就座,途中避免在车上饮食和用手接触其他物品,下车后做好手卫生。进入考点时与他人间隔要保持1米以上,不扎堆、不聚集。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五、以上内容视疫情发展情况,适时研判并调整。中考、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参照此方案执行。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六

为认真贯彻__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认真研判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总结前期节假日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梳理近期我国多起聚集性疫情处置经验教训,制定了《20__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意后已印发各地,切实指导各地做好20__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方案》指出,20__年元旦和春节期间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工作方案》从强化疫情源头管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强化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强化疫情源头管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包括严格做好境外远端防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严格入境高风险物品和口岸环境检测消毒、加大口岸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力度、加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防控、从严防范奥密克戎等新变异株输入等六项措施。二是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强调严格人员出行要求,强化春运疫情防控,加强重点返乡人员排查。三是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强调严格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建立核酸检测结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四是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加强旅游景区和公共场馆疫情防控,加强重点单位和场所疫情防控,加强个人防护,积极推进疫苗接种。五是强化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强化应急响应速度。六是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强调国家层面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地开展自查,加强日常监督执法检查。

同时,强调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和北京20__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若发生局部较大规模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并存在异地扩散的风险时,要在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的基础上,对人员跨区域流动和风险人员排查等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工作方案》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起到20__年3月15日。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七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部署,做好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营造健康安全环境,根据《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元旦春节和寒假期间疫情防控的通知》(浙教防控办函〔20--〕5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寒假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补充通知》(浙教防控办〔20--〕1号)和丽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及浙江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现就加强丽水市校外培训机构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01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明确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校外培训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02加强分类筛查。

1、严格学员健康审查。所有学员进入培训机构必须测温、亮码、戴口罩,寒假新学员和春季继续参加培训学员均要提供丽水市师生健康信息报送系统生成的健康报告单。

社会其他学员严格执行身份核查、健康码核验和体温监测。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构,确因防控和管理工作需要进入机构的,要落实访客登记、健康询问、健康码核验和体温监测等要求,严格控制时间、范围、地点和接触对象。

2、严格员工健康管理。机构要倡导员工非必要不离丽,如确需离丽的,应提前查询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

鼓励员工留丽过春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要建立“一人一档”离丽员工信息台账,确保离丽员工底数清、返乡行程可追踪。

按照“知情同意、应接尽接”的原则,员工要在属地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3、严格重点人员管控。凡有境外旅居史的员工,在严格执行“14+7+7”管控措施后方可申请返岗。

对于返岗前14天有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地区、中风险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旅居史的员工,在严格落实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来丽返丽管控要求后方可返岗。

处在健康监测期间的员工,不得从事机构管理、线下教学和参加师生集体活动。不得接收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城市的.学员参加培训。

03加强防控管理。

1、严格控制培训规模。按照学员培训不聚集的要求,机构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适量减少课时,减少培训频次和人次,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同一培训教室内学员之间至少保持1米距离。

2、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倡导机构开展线上培训,如开展线下培训的,要由专人负责学员出入管理,严格核对当天每一时段培训学员名单,不属于该时段培训对象的拒绝进入。

专人负责学员健康问询、体温监测、口罩佩戴、手部卫生等工作。学员报到不使用同一支笔签到,由学员自行携带签字笔或刷卡签到。

3、严格控制聚集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大规模集聚性活动,不组织机构团拜、年会、慰问和联欢等活动,不组织学员参加线下的各类比赛、评比、展示、研学和冬令营等聚集性活动。

4、严格动态健康监测。机构要做好寒假培训期间的员工每日考勤管理和早、晚健康监测。做好每日缺勤员工和学员原因动向记录,严格落实因病缺勤员工和学员病因追查与登记报告制度。

机构一旦发现员工和学员有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要及时报告属地乡镇(街道)、社区,做好应急处置。

04加强卫生防疫。

1、严格落实环境消杀。培训机构要建立清洁消杀机制,配齐充足的疫情防控物资,规范保洁清单及工作流程。

严格按规范对机构内传达室、扶梯、走廊、教室、卫生间、会议室、教玩具、图书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杀记录。教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要定时开窗通风。

2、严格管理饮食卫生。加强机构食堂疫情防控,除员工就餐外,原则上不提供学员就餐服务。

杜绝进口冷链食品,尽量不从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网购、海淘物品,接收拆封快递包裹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教育引导机构员工适度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用公筷等良好习惯。

05加强监督查处。

1、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落实属地责任,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坚持谁审批、谁主管,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落实培训机构主体责任,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落实机构员工学员个人责任,做好自我防护,落实个人报告责任。

2、严格查处整改。

各地各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或者存在漏洞的机构,立即停止培训活动直至整改到位;。

情节严重的,将机构纳入“黑名单”,并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岩教安【20__】27号《关于做好20--年今冬明春校园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杭教安【20__】80号《转发关于做好20__年今冬明春校园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并深入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切实做好我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增强学校防御火灾的能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我校决定自20__年12月起至20__年3月底,在全校集中开展冬春季火灾防控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一系列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冬季防火工作,全面排查学校的火灾隐患,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点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积极开展冬春季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师生火灾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预防和控制较大以上火灾发生,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的消防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冬季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常务副组长:

成员:各小学、教学点行政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专项行动的组织部署和协调督促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广大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责任部门:各校德育处责任领导:各校德育主任。

责任人:各校德育主任副主任各班主任。

在11月份开展“119”消防宣传日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查火灾隐患、保家校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包括:

1.开展以“防火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

2.开展消防主题班会;

3.举办消防安全学生手抄报并进行展评;

4.在部分年级组织学生观看消防题材影片《烈火男儿之了不起的消防兵》;。

5.持续做好每天一分钟安全教育,突出防火教育;

6.制定并按时报送防火工作实施方案,明年3月底上报学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总结。

(二)深入开展校园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责任部门:各校后勤处责任领导:各校总务主任责任人:各校总务主任。

今冬明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一直延续至20__年3月底。期间,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冬季安全的系列文件要求,在全校持续组织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教学楼、重点部室等为重点,以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运行情况和建筑使用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消除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

1.组织开展可燃物清理活动;

结合冬春季风高物燥特点,全面组织开展可燃物清理活动。对库房、房前屋后大力开展清理可燃物行动,加大值班巡逻力度。

2.排查全校电路是否规范或有无破损;

3.排查全校灭火器、应急灯等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4.排查和清理各办公室电器使用情况;

5.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消防安全保卫;

(三)夯实教师课堂消防安全监管责任。

责任部门:各校教务处责任领导:各校教导主任责任人:各校教导主任。

加大巡课力度,切实夯实教师的一岗双责,确保课堂、室外课、电脑课、实验课的学生安全。

1.严格做好实验药品、用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2.严格做好课堂电子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3.严格做好室外课、活动课的安全监管;

4.加强对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易燃部室的。日常管理。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2月1日至20__年12月10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12月11日至20__年3月20日)。

突出重点时段、突出重点部位,逐一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切实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三)验收阶段(20__年3月21日至3月28日)学校对各部门的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进行督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各校、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冬季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周密部署,全力抓好火灾防控工作,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二)全面排查严格整治。

各校各部门组织人员对校园内的教学楼、重点部室等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治。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严格落实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九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处于高位运行,新型变异株不断出现,国内多地先后出现本土疫情。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x市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强化防境外输入各项措施、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强化重点环节防控、强化应对准备、强化责任落实,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二、强化防境外输入各项措施。

(一)严格做好境外远端防控。动态监测评估入境航班输入风险,及时提出调整或熔断建议。强化对机组人员的防疫管理,细化旅客和机组人员个人防护、客座率控制等机上防疫措施。严格落实入境航空器消杀相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再使用。全面落实“客停货通”政策,督促跨境交通企业落实“人货分离、分段运输”要求,确需入境的货运驾驶员严格闭环管理,不得与境内人员接触。

(二)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从口岸入境、检疫、核酸检测、转运分流、隔离观察到居家健康监测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对陆路、航空、水运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在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工作的高风险岗位人员,按照底数清晰、人员固定、规范防护、全程闭环、高频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做好岗前培训、岗中管理和岗后监测。有关区县和相关部门要釆取有力措施,保证机场口岸等重点环节闭环管理的力量配备,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相关工作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

(三)严格入境高风险物品和口岸环境检测消毒。强化监管首仓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入库要统一消杀、统一检测。海关、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商务、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按职责督促相关企业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各环节疫情防控要求,口岸物流部门要强化对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新冠病毒监测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对候机楼、候车室、港口客运站环境、机场廊桥和入境旅客使用的设施等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对旅客和行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加大消毒频次,对入境交通工具严格消毒,对运输感染者的口岸交通工具严格终末消毒,及时开展消毒评价,对入境交通工具产生的固液体废弃物严格规范处置。

(四)加大口岸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力度。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陆路、航空、水运等口岸防控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江北国际机场口岸防控专班,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人员安排,每周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2021年12月组织开展1次模拟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流程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防控专班和进口非冷链货物防控专班,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定期研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派出工作组,定期进驻口岸监督指导,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扎牢防范口岸疫情输入防线。

(五)加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感染防控。对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人员封闭、物品和环境消毒、垃圾污水处理、个人防护、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方面进一步严格管理,堵住漏洞,坚决防范交叉感染。对出现可疑交叉感染的集中隔离场所,立即回溯流调,全面排查评估风险,对所有风险人员重新计算和延长隔离时间。严格隔离人员解除标准,满足人、物、环境三样本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督促解除隔离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对解除隔离后应居家健康监测的,须点对点闭环管理返回居住地,按照要求落实后续管理措施。严格发热门诊规范设置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做好人流、物流管控,落实全员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陪护、探视管理,在接诊新冠肺炎可疑患者后立即实施环境和设备消杀,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在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派驻感染防控监督员,加强驻点指导。

(六)从严防范奥密克戎等新变异株输入。加强病毒变异和疫情趋势研判,针对病毒变异及传播特点,评估各类从业人员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完善本地区本行业防控措施。要密切关注变异株检出情况,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对来自奥密克戎毒株流行国家(或地区)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入境人员,适当延长集中隔离时间。各检测机构发现的所有阳性样本要及时送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

三、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

(一)落实常态化监测。严格按照最新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监测方案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口非冷链货物从业人员、国际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医疗机构人员、农贸(集贸、海鲜)市场从业人员、快递从业人员、隔离场所服务人员、药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进口环节、医疗机构、农贸(集贸、海鲜)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及物品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其中,对入境口岸通道、隔离场所、定点医院、进口冷链相关企业、进口非冷链货物企业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加强核酸检测频次,对其他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家属加强核酸检测,均纳入应检尽检、免费检测范围。所有零售药店严格落实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4类药品实名登记报告制度。

(二)扩大“两节”期间监测范围。根据节日期间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特点,在常态化监测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跨省(区、市)客运一线服务人员、景区一线工作人员、住宿行业一线接待人员等加强健康管理,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对重点环境、物品加强核酸检测。春运结束后,在全市开展为期14天的应急监测,具体监测范围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以下简称市疫情防控组)确定,各区县和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按时报送数据。

(三)严格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所有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4—6小时内反馈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反馈前全部留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配备核酸快速检测设备,减少发热病人等候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可疑病例严格闭环管理,不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得诊治具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患者。

(四)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各区县要指定专人定期上报常态化监测数据。市疫情防控组要定期汇总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相关重点场所从业人员,以及药店、教育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物品的核酸检测数据以及网络媒体等多渠道预警信息,每周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监测信息,评估疫情传播风险,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五)建立核酸检测结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动态收集和监控进口物品、入境火车(货车)驾驶员、入境船员、口岸从业人员和入境旅客等核酸检测信息,建设完善核酸检测数据库,依托疫情防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出现进口物品的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增加,或入境航班出现旅客核酸检测阳性等情况时,机场口岸等防控专班立即启动风险评估研判机制,对有关人员主动开展强化监测,及时排查本地感染隐患。提高信息研判和预警响应的及时性。

四、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一)严格人员出行要求。

1.减少跨省(区、市)人员流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严格执行人员外出审批制度。

2.非必要不前往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

3.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重庆市内高风险岗位人员出行,所在单位要通报单位所在辖区村(社区),由单位所在村(社区)通报目的地区县。

4.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高、中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来我市以及我市前往该省(区、市)的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5.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村(社区)和所在单位要督促落实。

6.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时间,错峰安排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具体安排由市教委组织研究确定),做好“两节”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

7.各区县、有关部门要合理调整企业放假和复工时间,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

8.学校师生、人员密集型企业务工人员跨省(区、市)流动后需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或返岗。

9.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人员,要严格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要求。

一旦我市发现本地疫情,相关区县人员原则上不跨省(区、市)、区县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划定的管控区域和风险区域人员要严格执行出行管理规定。宣传、卫生健康、国资、教育、经济信息等部门要联合做好宣传引导,及时对外发布我市人员出行要求。

(二)强化春运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单位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运组织保障工作,区分疫情不同情形,制定防控方案和分类应对预案,加强培训演练。交通运输场站要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增加开放进站和安检通道,严格按规定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健康码(含行程码)等扫码或查验通行;强化站内客流组织,有序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增加口罩、消毒液储备,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方便旅客购买使用。增加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通风、消毒等措施频次。严格控制高铁、列车、长途客运汽车和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载客率,减少交通工具内人员聚集和走动,提醒旅客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佩戴口罩、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加强对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督促引导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三)强化境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排查管理。根据来渝返渝人员近期旅居史和感染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管理:

1.对高、中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和外省(区、市)确定的特定时段、特定空间高风险人群,施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2.对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施行7天居家隔离+7天健康监测(第1、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3.对中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和外省(区、市)高风险岗位的来渝返渝人员(自行申报),实施14天自我健康监测(第1、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前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4.对高、中风险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来渝返渝人员和未划定高、中风险区但出现本土病例的所在地市来渝返渝人员,实施7天自我健康监测(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高、中风险区所在地或出现本土病例所在地为直辖市的,该直辖市所有来渝返渝人员参照上述要求进行健康监测。

5.对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来渝返渝人员,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做好7天自我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6.其余市外来渝返渝人员,引导其24小时内主动做1次核酸检测。

自我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餐、不聚集、不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乘坐出租车、网约车)。

(四)加强返乡人员排查。所有外省(区、市)返乡人员及本市高风险岗位人员返乡后要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报备。村(社区)要做好14天内境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口岸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在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等工作的高风险岗位人员等重点返乡人员的摸排和网格化管理;按照规定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我市高风险岗位人员返乡后实施14天自我健康监测(第1、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前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其他非境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要在24小时内尽快完成1次核酸检测;结果未出来前不聚集、不聚餐、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五)落实全方位排查。依托疫情防控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响应跨省(区、市)协查任务请求,第一时间开展排查,按需发送提醒短信、进行健康码转码;完成协查任务后,及时反馈排查结果。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跨省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要进一步完善专用通道设置,加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码(含行程码)查验,要引导有重点地区旅居史、高风险岗位的来渝返渝人员利用“社区报告二维码”填报个人信息,目的地区县要及时排查,按照健康管理要求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加强社区排查,落实网格化管理。村(居)民委员会要利用小区登记、社区居民报告、外来人员主动报告等方式,掌握所有市外来渝返渝人员信息。酒店、宾馆和民宿经营主体要严格落实住宿登记、查验健康码(含行程码)等措施,要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报告市外来渝返渝人员信息。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报告本单位市外来渝返渝人员信息。市通信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对市外来渝返渝人员推送健康提示信息,引导其第一时间主动向村(社区)和单位报备,按有关规定接受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健康监测等管理。

五、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

(一)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控制人流量,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举办会议、聚会等活动应当控制人数,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50人以上活动应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查验健康码(含行程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做好餐厅的通风消毒工作;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村(社区)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二)加强旅游景区和公共场馆疫情防控。旅游景区和剧院、娱乐场所等公共场馆要加强防疫物资准备,完善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日常监测制度,做好游客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含行程码),加强密闭区域或相对密闭区域通风换气,做好公共设施以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鼓励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及时疏导客流。强化旅游景区的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工作,保证群众旅游活动正常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14天内有市外旅居史的人员进入室内旅游景点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强化医疗机构和隔离场所防控。要严格落实院感防控工作各项措施,每日开展院感巡查。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重点部门环境的清洁消毒。定点医院严格执行“不陪护、不探视”规定,非定点医院实行“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做到“一人一护”、固定陪护。集中隔离场所设置要符合规范要求,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合理分区和设置通道,预备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康复期患者及其他重点人员要分楼层或分楼栋隔离。集中隔离对象应当单人单间居住,不得随意外出走动,不允许与其他隔离对象接触;解除隔离前核酸检测必须双采双检,确保检测质量。落实物品分区管理,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内物品不能随意交叉使用;相关使用的物品要严格做好消毒措施。隔离场所要至少设置“点长”1名,配齐各类工作人员,确保服务保障和管理到位。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实行轮班制,工作期间一律在岗集中封闭管理,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点对点闭环转运,加大核酸检测频次,离岗后要实行“7+7”管理和核酸检测。

(四)加强重点单位和场所疫情防控。做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餐馆、民宿、学校、建筑工地、工厂车间、学校、托幼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和监管场所等重点单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督促落实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强化健康监测和核酸抽检,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工作人员、来访人员应佩戴口罩,落实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含行程码)等措施,避免发生场所内聚集性疫情。落实餐饮单位防控责任,常备防疫用品,员工佩戴口罩,严格扫码测温,倡导控制就餐人数和餐位距离。

(五)持续做好健康教育。各区县、各部门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行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新闻发布、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引导公众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六)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压实属地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加强免疫接种目标人群的摸底统计和组织动员,做到重点人群应接尽接,确保有接种需要的人群及时获得加强针接种服务。积极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做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

六、强化应对准备。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各专项组始终保持激活状态,24小时值守,做到组织体系不变、人员在岗。各区县健全防控指挥工作体系,保持人员在岗在位。要完善一触即发的平急转换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及时有效应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指导和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做好本行业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管理。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个人和家庭自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二)做好人员准备。各区县要建立卫生健康、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流调队伍。市级流调队伍要加快建设,落实相关保障,完善工作制度。要持续加强流调、核酸检测、救治、社区管控、消杀、监督等队伍的培训演练,做好备勤安排。要按照常态化培训和演练要求,定期开展多行业、多层次全员培训和演练,及时查补短板漏洞,着力解决防控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做好物资和设施设备准备。加强设施设备改造及维护,规范发热门诊设置。改造储备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离场所,建立备用集中隔离场所清单,集中隔离场所原则上按照每万人常住人口不少于20间规模来储备,原则上每个集中隔离点规模在100间房间以上。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各区县要以应对全员核酸检测为核心,强化区域统筹、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核酸采样套装要按照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多人份和单人份套装比例;核酸检测试剂和提取试剂要确保与检测设备匹配。各采样台要按照相关物资3天的用量备足基础储备。要强化防护物资等物资储备,各集中观察场所要在基础储备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观察人员数量和观察点使用时间,及时补充相关物资。医疗机构储备床位数要以按照满足45天满负荷运转为目标,做好相关物资储备。

(四)快速有效处置疫情。按照“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先管后筛”原则,同步启动结果复核与应急处置。一旦发生疫情,要严格落实《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和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方案要求,指挥体系迅速转入应急状态,分管市领导和工作专班第一时间赶赴疫情所在地,实行提级指挥、扁平化运行。精准划定和管控相关风险人群和区域,边流调边管控,适当扩大密切接触者追踪范围并加强管理。尽早划分社区管控区域,实现分区分类管控。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并对外发布,落实相关应急处置措施,严格限制风险人员流动,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加大区域协查力度,对收到的协查人员信息,要综合利用多部门信息,精准判定风险人员。迅速组织核酸检测力量,提高日采样、检测能力。坚决做到集中隔离、尽隔尽隔。严格落实“四集中”要求,对所有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统一转运收治于集中收治定点医院。

七、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

(一)开展市级层面专项督查。“两节”期间,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聚焦口岸、集中隔离场所、进口冷链企业、进口冷链食品监管首仓及入渝首站生产和餐饮企业等疫情输入风险高的场所,以实地暗访为主,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区县反馈并督促立行立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要向全市通报,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问题多的单位,要蹲点督查,督促整改到位。要针对涉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个人、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等的责任。

(二)全面开展自查。各区县要在节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自查,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认真查找防控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方面整改落实。对于典型问题要予以通报,以案示警,举一反三,汲取教训。

(三)健全强化常态化督导机制。各区县至少每两周组织1次对辖区重点场所(口岸、隔离场所、发热门诊等)的重点环节开展疫情防控风险专项督导,确保每季度实现重点场所全覆盖;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各环节系统排查。一旦发现漏洞和薄弱环节,应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到位,并进行“回头看”检查。卫生健康、口岸物流、商务、交通运输、民政、教育、文化旅游、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落实情况。突出公共场所、餐饮单位、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针对宾馆等住宿场所,影剧院、网吧、棋牌室等密闭场所,商场等人员流动密集场所,监督检查国家卫生标准和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本方案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要根据本方案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细化本辖区、本行业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本方案的措施是基于当前总体平稳的疫情形势,若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或国内疫情出现新的变化,输入风险显著加大,要在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的基础上,对人员跨区域流动和风险人员排查等釆取更为严格的措施。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十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工业企业将陆续进入复工期,为做好我市企业的防控,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企业做好准备工作。

(一)进行企业复工备案登记。

企业有复工意愿的,必须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提出复工的申请备案,审验批准后方可复工。

(二)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按照法人负责和“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企业对本企业疫情防控负主体责任,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每项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

(三)制订应急处置措施。

制订应对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应急处置措施,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有独立通风系统的隔离房间以及防疫应急车辆。要与附近的医院建立沟通,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送医就诊和住院治疗。

(四)备齐疫情防控物资。

复工前要做好充足的消杀物资准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红外体温计、杀菌洗手液、消毒液、消杀喷雾器等。

(五)提前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

复工前,安排人员对工作场所、作业场地、食堂、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及环境清洁,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及临时隔离室。员工进入工作场所前必先进行健康检查,相关信息必须登记在册。

(六)加强复产安全管控。

加强节后复产安全管控,做好重要设备复产方案,排查事故风险,及时消除隐患。

二、督促员工做好返程及上下班防护。

(一)进行人员核准。

企业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情况,提前做好疫情重点区域人员的疏导劝返工作,对14天内有湖北等重点区域旅行史、生活史、与当地人接触史或与其他区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劝其暂时不要返岗。

(二)指导工人做好返程防护。

对于返岗员工,倡导员工错峰返程,分批、有序出行。需全程佩戴口罩,乘坐火车、公交、地铁时,可以用携带的消毒用品(比如消毒液、消毒湿巾),对扶手、座椅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三)优化上下班方式。

提倡员工上下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叉感染,优选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抵达公司或居住地后第一时间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下班后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不去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抗击新冠疫情措施方案范本篇十一

为指导建筑工地做好疫情监测、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制定了《济南市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各用工单位必须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与辖区指挥部、街道、社区建立畅通的联防联控机制。工地所属辖区疾控部门要做好卫生防疫相关技术指导。

方案指出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准确掌握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动态信息。要“一人一档”做好建档筛查,全面排查务工人员流向,准确掌握务工人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去过武汉、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是否接触过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是否接触过确诊或疑似病例;对近两周有湖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旅行史、居住史的人员,未返回济南的要劝其暂缓返济,已返济的按要求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14天;来自其他省份的务工人员进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

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制度。复工前要对厂区、门厅、楼道、电梯、会议室、车间、卫生间、生产设施、营业场所、职工食堂、员工集体宿舍等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消毒。对务工人员工作场所、集中居住区实行封闭管理,设立疫情防控监督员,严格检疫查验和防护,实行入口管控,对每一个进入工地人员均需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不得进入;对所有外来人员一律进行实名登记。大型建筑工地要在进出口处设置红外线体温监测仪或体温测量设备。开展对工程复工人员的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2次,并询问健康状况,对缺勤员工及时掌握其原因。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可疑症状者(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社区防控部门,及时转送医疗机构诊治,并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做好工地疫情处置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