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散文名篇(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37:14 页码:10
最新散文名篇(优质9篇)
2023-11-12 02:37:14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梳理思路,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创作活动,可以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来不断提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散文名篇篇一

烟雨易碎,微风托起了黄昏的轻纱,吻着花,牵着笑,在一船枫叶中沾染了静美的秋红,蒲公英乘着沙沙作响的风,漂泊,流浪,安暖相伴,岁月静好;时光易碎,细细的雨在花中酝酿清香,匀散了几缕芬芳,薄薄的雨在流水中停歇了轻缓的脚步,随着风,随着云,放逐的清静在温茶中浓香。

听风吟,看风影。岁月慢慢爬满了窗台,回忆在星梦中蔓延,风的铃儿循环着花的轻声细语,静守时光,看风的身影在烟雨中变淡,是花落流水,逝去了春秋,是月出星河,洒落了皎洁,是墨染梅花,诗化了雅韵;风在吹,花落秋,闲云散去,微凉也清灵,目送着风的影子路过每一个角落,执一笔水墨丹青,勾勒了清浅的岁月,在一抹素色的流年里,静如水,清如风,一杯清茶,一曲高歌,一剪落梅,一树婆娑。

闲来听雨,安然清灵。细细的雨,成了我故事里的一个归人,在梦中与我相约,在文中与我相恋,雨的温柔在指尖满溢,雨的清灵在眉宇里流淌,一蓑清雨,大半时光,雨色中的两三红,点缀了青葱的背景,安恬的气氛里,花醉了千红,雨润了清梦。有雨的日子,我喜欢喝茶静读着雨的文章,在花深处看雨,在萧瑟里听雨,在清茶里品雨,在清风中悟雨,在文字中逢雨,相拥细雨,变得天高、云淡、风轻。

风来,雨到。站在繁花似锦的街道,踮起脚尖轻嗅蔷薇,风萦绕着淡淡的思绪,淡了时光,散了时光;墨染过的回忆,在无声中随风飘荡,在无言里随雨洒落,张开双臂拥抱自己,一抹微笑,一抹夕阳,拉长的影子在夜色中,淡了,睡了,静了。

在风中浅唱,在雨中静养。若晴天和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声;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时光逝却,就珍存过往;清浅岁月,风吹花落,雨来水波,花开安然,在自然中随风而去,随缘,随意,莫失莫痛,莫哭莫忘,在清闲里随雨而逝,润花,润草,润万物,心与自然相连,自己与自然相见。

看风看长风深情,听雨听细雨清灵。人生是一场梦的邂逅,总有一些经年的过往,值得流连;总有一些温暖,值得一辈子山水共长,深情陪伴;总有一些峥嵘的岁月,值得藏在心中,深夜温尝,一些故事不曾离开,也无法更改。

散文名篇篇二

雨,敲打着窗棂,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将我一时的渴望沉入心谷!

倚窗而立,透过玻璃,灰暗的天空像似有巨大的伤情,紧闭着双眼,它满目的泪盈而出,将委屈向大地啰嗦地述说着,完全不顾及万物被肆意的浸淫、被淋湿时的纠结和焦虑!

眼前的世界,是雨的世界,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似网,笼罩着心情!

虽说是暮春,可是,气温还是由于雨水的淋扰几度下降,蜷缩进被水泥钢筋包裹的暖居,竟然有丝丝寒意袭来。哆嗦着打开衣柜,那件桃红色的夹衣靓丽着双眸,心瞬间开始乞怜,拎起那一抹红温暖着身心,一股暖流慢慢涌上心头!

窗纱的幽绿,似乎被雨水揉浸,格外的醒目,十分养眼!柳丝随风飘逸,翠绿的曼影柔和着我的眼帘,一树树樱花被风雨飘零下的花瓣撒落了一地,花殇,心黯然!

灵魂驱使着心欲挣脱,雨飘,窗纱的幽绿筛撒着雨中的景物,似梦幻萦牵,思绪在飞扬!

走进雨幕,雨敲击着眼前的世界,单调而随和,萦思漫绪,漫步雨中,花雨伞柔和的美为我撑起一片晴天,雨滴敲打着雨伞奏起的音律明快而富有节奏,像是敲打着我的天空,却从来没有凌乱我的世界!

雨水溅起澎湃的水花,张扬在我的足边。走过的路,回眸一望,我看不到自己足迹。

像似空中天女撒下粉红色的花瓣,望着它们,静静的伫立,静静的叹息!

什么时候停止了脚步,我不知晓,只知道,此刻,江南的天空不会也和我的天空一样,正下着丝丝春雨吧!

此刻,那里的天空一定是湛蓝无比,阳光明媚,那一抹如棉的云朵,一定正悠闲地飘逸在蓝天上,惬意着我的心境!

渴望,春雨绵绵,敲击着心房,奏响一曲晴空恋歌,因为,我不想感悟眼前的花蕾,被风雨摧残后的怜惜和伤痛,我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春光明媚;我祈求,上苍一定要将我眸中残败飘零的花瓣抚慰!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变成一只紫蝶,在金秋季节,翩跹江南,去感悟那些花瓣演绎的锦景,去感叹时光将它们织锦梦萦,辉煌一世,待到来世,破茧成蝶时,轻轻地沐浴着春雨,缱绻在雨巷青石板上游移着的那把紫色油纸伞上,相信,雨伞下同样会荡漾着一颗温暖的心!

散文名篇篇三

夕阳在雨中变成图画,一缕缕轻风吹动着岸边的树叶,一只只蚂蚁挣扎着爬向高墙,一条条古老的舱船还冒着炊烟;夕阳雨来了,带着彩色的雨丝,带着闪烁的水珠,象筛滤细砂一样飘然而下。夕阳雨像细小的杼针,把天地间织成了丝绸般薄薄的红色帷帘。

我沿着熟悉的小路独自徘徊,早已等了良久,真希望能与你穿越时空相聚一起,渴求在雨中看到你温馨的影子和听到你亲呢的呼唤声,瞑想在空气中闻到你的体芳。彼此有一段一段时间未见面了,我胡子长得好快,胡子根部贮满了晶莹的雨点和雨的养料成份,又萌发着对你的遐思,以及对你的追恋,凭栏听雨,欣赏雨打风铃美妙旋律。在这个季节这个时候,我把雨天当成沐浴,我不怕风吹雨淋,仰卧在绿茵的草地上,任细雨轻吻我的脸庞,让雨水冲淡我的伤感与忧郁。只是这雨太瘦了,无法浸透我童年飘逸的憧憬,却更使我引出心中太多太多的惆怅和思绪。

雨中的夕阳好美,曾经,你的祝福;现在,我的思念,在朦胧的雨中弥漫着扩散开来。这断断续续的雨声,伴着夕阳,扯着嗓子,唱着刷啦啦的歌曲。一场雨一场激动,一抹夕阳一抹风光。回味我们那时在夕阳下,共撑一把红伞走在雨中世界,真有一份深深的欢愉,促使我脑海浮现出太多太多美丽的情趣和幻想。

绣线般的雨丝湿了这条小路,润了我的心灵,件件往事搧动着翅膀飞向记忆的天空,我用心感受那盛满甜蜜的时光,用情感化喃喃耳语般的夕阳雨,小雨淅淅沥沥下在地上,湿在心里;我拖着疲惫的孤单,沿着这条丝带般的小路,走向那曾经充满快乐的爱的小屋,我象小伞绽开的红磨菇傻傻地站在你门前,不敢按响门铃,柔风轻轻掀开窗帘,我欣喜若狂地望去,却不见你的身影;夕阳雨依然在下着,下着,我倚着夕阳,沉寂而落寞地守在门外,我想这薄薄的一扇门莫非隔着厚厚的问答?这段时间我好想你,好想向你诉说我如今的忧思。越想越想,猛然觉得我已在雨中,哭了许久、许久。

一阵吹风,一阵斜雨,一片落叶无声地飘落在我的眼前,我慢慢地走到树底下,轻轻地将她捧在胸前,一任愁绪之潮涌向心海,顿时已觉得自已在雨中等待了许久、许久。

散文名篇篇四

早上五点钟起床的时候,空气还有点闷热,天还没有下雨,阴得很重。我以为还早着,翻了个身就想再睡一会儿,可人过了50岁,生物钟就那么准,怎么也睡不着,再翻身看看台灯上的钟表,真还是五点,就起来了。

走进书房,开亮台灯,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小散文,时间就到了七点来钟,赶快做早饭。

最近,妻子身体不好,我得在外忙着,虽然有些累,但我愿意回家继续忙着做饭。如此,已经是一个多月了。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时候我不关心她谁关心她,谁让我们是夫妻呢!换位思考,她也会这样做。

走进厨房,系上围巾,插上电饭锅的电源线,搅面汤,摋鸡蛋,鎏昨天没有吃完的油条和水煎包子。腌的黄瓜菜是昨天吃剩下的,还有一个现成的油炸花生米,还有糖蒜和臭豆腐,拼了四个小菜。因此,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把早饭做好了。

在餐厅吃早饭的时候,先给妻子盛好饭,恭恭敬敬地递上筷子开吃后,还给妻子穷嘴花大舌地浪漫了一把,目的是让有病的妻子放松心情,她在家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地过上一天。

吃过早饭八点十分上班的时候,天开始下雨。雨下的不大,砸在地上像人的麻子脸,不过那麻子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后来就连成了一片。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到局里,四分多钟的时间,没有淋湿衣服,很是舒爽。路上的行人,为赶着上班,急急匆匆的,但相互见面了,都夸上一句,这雨下得好,酷热的天凉爽多了。

整个一上午天就这么下着雨,不紧不慢,不大也不小。没啥大事急事的人,走远路的人,若是二三里路,干脆也不坐车,打把雨伞兴高采烈地走路。走近路的人,几百米的路,也不打雨伞,雨点打在脸上,打在手臂上,打在身上,凉丝丝的,也淋不湿衣服,挺爽快的,挺惬意的,挺爽心的,慢条斯理地走着。他们都在充分享受这雨带来的惬意。路边的树绿得墨绿,小草儿绿得翠绿,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粉的花儿,笑嘻嘻羞答答,更加楚楚动人,也为这雨快乐着。远山近水,飘浮着乳白色的纱带,起着满溢着轻盈的雾蔼,也像在愉快地曼舞。

我在办公室坐着,也不开空调,干脆把窗子打开,任凭丝丝的凉意自由自在地走进来走出去,把室内太多的烟草味带出去,换成清新的湿润的凉爽的气息。这个做法,我很得意。工作上没多大事情,就先是浏览网页,看满世界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儿,看网友们新近发在网上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

这期间,我接听了两个电话。一个是老家大哥福成打来的,说弟弟福京他们最近在外边帮某局做了点活,没发票不能下账,钱支不出来,正经八百地要人付款,得等到猴年马月,若自己单独到税务局交税开发票,程序又很是麻烦,因为,偶尔几个人干几宗业务活儿,没法开办公司。他要我托熟人,借助熟人的私人公司想办法弄几张发票,能够尽快将钱先付给一些。我答应帮助大哥弄发票。

一个是市局办公室周主任打来的,说栾川县城伊水湾大酒店北边有个“某某大酒店”叫王某的人开了个大酒店,最近要开业,要我打听一下是不是真的。我从他的话中听出,他们中间有点什么,可能要借着这个开业搞点什么,作为我们在工作上相识多年的朋友,又是上下级关系,我就答应他去看看是否真的。

十点多钟,给办公室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我就骑着电动车离开了办公室,要到县城河南电业网点缴纳本月份的电费。雨仍是那个样地下着,红红的太阳偶尔还从云缝里探出身来,洒一把金光,那雨丝丝缕缕,晶莹剔透,很是美丽。因此,尽管我没有披挂雨衣,也不紧张着行走,围着伊水湾大酒店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周主任说的什么大酒店。我到电业网点交了340元电费后,给周主任回了个电话。周主任知道又上当了,电话里非常气愤地嘟哝了一句。我在心中感叹,现在的人究竟怎么啦,如此不讲诚信。

回到家中已经是十二点半钟,我给县城龙泉商厦家具城老板刘某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他答应月底前帮助开两张三千块钱以内的发票,当然,我给大哥回了电话,百分之六的税钱说好大哥出。见妻子有点饿了,心里有点烦了,一边给妻子调侃,一边连忙做午饭。

下午上班的时候,雨开始下得大了起来,能够听到清晰的滴滴答答的雨声了,雨滴也成了更加粗大透亮的珠串子,雨速也急切了起来,砸在地上,腾起灿烂的水花。不打雨伞,或者不披雨衣,上班已经不可能出行。整个一下午雨就这样下着。路上的行人基本看不见,大多都躲在屋里,没工作的人或扯闲篇、或打麻将、或猜拳行令、或睡大觉、或看书看电视剧,上班族没啥大事儿,也尽量不出门,窝在办公室里,或看书、或看报、或上网、或写点什么,也有人偶尔扯闲篇。

伊河水开始涨起来,变得浑浊起来,有了河抹,有力泡儿,形成了涡流,形成了旋儿,拍打着彼岸,发出“哄哄”的声音。宽阔的马路面显得更加宽阔,也湿漉漉的,变得明晃晃起来,急匆匆地满流着。间或有几个走路的人,勤快的将裤腿挽了起来,懒惰的雨湿了半条裤腿。路上即是相互遇见了熟人,骑电动车的,打着雨伞行走的,也都是急急匆匆慌慌张张地打个招呼就走远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几天甚至几十天不下雨,也不觉得怎么,只是觉得该下雨了,盼着下点雨才好。可刚下了一天雨,就又开始议论下得时间长了,出行不方便了,抱怨起来。但雨视乎听了,并不为他们的议论难过,乐观地笑眯眯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坚持下着,不为流言蜚语所动,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味儿。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我从孩子的门市部值班看电视剧《红色追击令》到第24集回家休息时,雨仍然是滴滴答答地坚持下着。

这一天的雨,还真能耐得住性子,按照自己的节拍,在天地之间扯上弦,风为抚弦手,自然而流畅地弹奏着自己独有的美妙音律,肆意地在天地间挥洒回荡。于是我想,人的一生视乎也应该像雨这样的。无论岁月多么沧桑蹉跎,多么坎坷曲折,多么艰难险阻,认定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不管你做得怎么样,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你做了,坚持做了,就问心无愧,就心底坦荡,就心无遗憾了。

散文名篇篇五

前行的路上,再没有你靓丽的身影,盈盈的目光,欢甜清脆的声音。你的音容笑貌,定格于昨天,留守于永恒的记忆中。思绪随雨滴落,纷纷扬扬,随水流淌。你湮没于层层的楼林之中,随秋风扫过,踏着一地的悲凉。

你消隐于秋花怒放的季节,看雨中朵朵的花儿,安静地盛开,很雍容,目光盈盈淡然镇定,让人流连;让人回眸。你如秋花,给人瞬间温暖,豁然明亮。

因为心中的梦想,共同的信仰、兴趣、爱好。我们踏上骑游之路,大伙如同守信的蜂蝶,从春天出发,迎来夏花,赶到秋天,只为与大自然有一个约定。为花起舞,直至秋霜满天,冬雪飞舞。迎花开送花落,曾经骑行在路上,身体与灵魂紧紧相随。牦牛山上有你屹立的身影;七里坝大草原现你欢快的奔跑;梨花丛里见你迷人的笑容。有你行走在路上,汗水与艰辛迸发;有你行走在路上,风尘与美景尽收。

都说骑游队伍像个大家庭,你的热心,细密周全的心思,让人时刻感受到体贴温馨。每一次路上大家互帮互学,相互有爱,对新手无微不至的照顾,时时铭记在心。在路上,我们并肩前行,一起健康、开心、快乐!

再见了,亲爱的小雨点,让我们最后一次与你作别。你如秋花,安静、雍容。昨日的时光,浓亦淡,淡曾浓。一路上有你,欢笑尽开颜,苦也愿意,累也心甘。也许轮回的世界里早已注定,今生只能梦里与你同行。可你执着的信念,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留下深深的烙印,时时影响着这一群骑游人。

你如雨,洗净我们的风沙与铅华;荡涤了我们的娇饰与浮躁。雨既像留下的泪,又像滴落的伤,昨日的欢颜随风而去,随你远行。

沉痛的心,明天又将上路,带上你永不失落的灵魂,去征服那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坎,触摸山的肌肤,感触水的灵动,听风儿幽扬,看云舒云卷。当一览众山小时,深深地怀念我们的小雨点。

散文名篇篇六

清雨淅淅,其意绵绵。乘风为浪,遇冷凝菱。

春雨养万物,生发在一时。如母亲般滋润大地,回复生机。一点一滴,皆是天地的恩泽。应是念与万物不易,方降之雨露恩赐。降之润天泽,落之养地物。于草木,如情人间的蜜语甜言,润发心扉。于厚土,如生之无望的人绝地逢生,喜极而泣。于人类,如阴云密布中透射的一缕阳光,奕然神采。当春雨丝丝,如母亲的爱意点点滴落在我的身心。千里不再是距离,远方也能触手而及。母亲也是爱护着我,如春雨助长万物一般。不过不及春雨的伟大,她的爱只是自私到我一人而已。

春有博爱,夏有广难。磨石阻之,踏落而行。当狂风卷携暴雨而来,枝桠低弯,激荡花叶。惟有无畏者方可矗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人合抱的古木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经历时光的洗礼,遭遇风雨的磨砺,更甚者会有人为的破坏。等到暴雨将其检验而成。也许暴雨是最后的磨难。如同疾风骤雨过后的风平浪静。树木如此,人也如是。生在万丈红尘,总遇诸多磨难。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是故难也不难,苦亦不苦。人活当世,无难者无路,畏阻者难行。无论有多大风雨,相信眼前的苦痛只是暂时而已。人终归是要活下去,终归是要继续前行。等前路坦途,再回头,多大的风雨都会幻有彩虹。百年而立的青竹注定被夏雨打磨,散落一生翠叶,换与一世挺立。夏雨的确是险阻,夏雨不过是磨石。成长路上总有坎坷,真正的爱是看着你受伤后学会成长,是施加磨难助你前行。

秋意洒然,风却萧萧。像极等待浪子的母亲,伶仃孤苦。虽疾也无力,纵狂也无声。携一卷相思情,走遍山河大地,寻那无处是家的浪子。又或年老,冲昏了眼芒,辨不得孰是孰非。爱子之切,以残力打落满国花叶。寻不得爱子,心也茫茫。老了的雨,便不中用。所念不得,其心也苦。所依无处,其身也渺。走遍天下也无处,最是难寻故人影。老了,便罢了,像一位失望的老妪,驼身而回。至此,便息了踪影。冬季也无风雨。

雨是慈母心,雨是浪子愁。雨是厚土情,雨是天恩赐。

淫雨霏霏,其心苍然。

散文名篇篇七

阵阵微风唤下蒙蒙细雨,一望无际的茫茫竹海,竹儿正伸着懒腰,舒展着身姿,迎接细雨的洗礼。雨儿也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发出“滴、嗒、滴、嗒”有节奏的欢笑声,恰似一曲巧夺天工的动听旋律。

丝丝竹中雨,枝枝雨中竹,融洽得竟是如此完美,如此和谐,如此扣人心弦。此情此景令我神往!我信步走进大自然,去感受雨中有竹,竹中有雨的仙境----竹·雨。

蒙密的细雨构成了如画的仙境,柔柔轻逸的雨丝为竹林挂上了一层丝质的窗帘。如一帘幽梦神秘韵味为竹林蒙上了迷人的雾岚,散发出那凉凉的,迷漫而淡淡的馨香。恰年少时无名的情愫播散的甜蜜动人的心弦;似婉转的鸟鸣悦耳动听;似流水细细时窃窃的私语。那般轻柔,那般素雅,那般情意绵长。

雨丝轻轻撒落在我的身上,释放着她们无言的冰凉;歌唱着她们柔美的旋律。是那样沁人心脾,叩开了我那紧闭的心扉。

茂盛的竹林将绵延大山的头顶包裹得严严实实,抬头望去,那一点一点的亮光似那夜幕中闪烁的星星,眨巴,眨巴......

看!枝垭上巢穴里的雀雀,不时探出小脑袋来,瞅瞅这,瞧瞧那,仿佛在说,来罢!雨儿......

竹叶儿流泪儿,泪珠儿滴打着竹叶儿,竹叶儿反弹着、亲吻着泪珠儿,呀,泪珠儿变绿了,变绿了,呵呵,绿宝石!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大小不等的绿宝石,随着韵律滑落......

枝尖儿受竹叶儿感染,频频向绿宝石儿招手,欢呼着,跳跃着......

如歌如泣的泪珠儿映着竹叶的青翠,依附在竹身上,用自身的晶莹折射出竹青翠欲滴的风姿,普写出一曲曲中国人战胜自然灾害的悲壮赞歌!

片片历经沧桑的叶儿耸拉着脑袋,感叹时代发展迅猛,明白自己该是让贤的时候了,极不情愿的摇晃着,老态龙钟的漫天飘舞。在细雨的精心呵护下,温顺飘落在漫山遍野,编织成了一幅幅纯天然的美不胜收的淡黄色地毯!

嘿嘿,松软湿润的地毯上,悄悄儿钻出了一只只毛茸茸的笋尖。呵呵,竹笋也终于禁不住诱惑,探出小小的脑袋,接受细雨的洗礼,亲吻!

枯黄的叶子退居一层,墨绿的叶子紧靠其后,还有那郁郁葱葱翠绿的嫩叶儿,一层接着一层,一片挨着一片,层层递进又相互包含,枝儿舞动着纤细的腰肢,露出浅浅的微笑,牵手的叶儿轻轻点头,说着悄悄话,不时发出“沙沙”的欢呼声。好美的景致!

感受这淡淡的韵味,以净化世间复杂的灵魂,为自己充满渴望的心找一个宁静的归宿。

拔开层层雨帘,寻着幽幽小径辗转来到后山。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望着眼前的茫茫竹海。飘渺的细雨轻洒在竹尖上,绿得透眼的茫茫竹海低头恭迎,露出一张张绿色笑脸!

大风起兮,敞开的衣角随着轻拂,竹浪更是此起彼伏,一层层,一叠叠,波浪前行,扰如绿色巨龙狂欢丝雨的到来而翩然游舞,翻卷.....

不知是哪位画家点缀出眼前这怡人的胜景?

不知是哪位闺秀刺绣出这如此自然的锦绣?

不知是哪位作曲家创出这和谐美妙的旋律?

我忽然想到:竹枝低头绿龙舞,山色空蒙雨亦奇!

竹雨撩拨着我的心弦,那诗意的画面,天籁的弦律模糊了整个世界!

我瞬间悟出了:竹·雨就在我的心中,我心中的竹·雨!

竹·雨,挥动着翅膀的精灵。

竹·雨,闪烁着光芒的繁星。

竹·雨,挥洒着动人的柔情。

我爱竹雨,爱她们的完美结合;

我爱竹雨,爱她们朦胧的意境;

我爱竹雨,爱她们的洁如水晶,绿如宝石;

我爱竹雨,真的爱到了我的心坎里!

散文名篇篇八

到了桂林,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着它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于是众心里,羡慕起住在桂林的人们来了。虽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半年多;但那时候,一来年青,二来也没有看风景的心情,除了觉得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岩里还可以躲躲空袭之外,于它的胜美之处,实在是很少领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刚好过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写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画给我看,标题是《桂林画山侧影》。一下子,我就被画幅吸引了,画面把我带了一种可以说是幸福的回忆中——不仅是桂林的山水,连同和这相关联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那些先前不曾领会的,如今领会了;先前不曾认识的,如今认识了。桂林山水,是这样逼真地又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惊叹于艺术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惊叹之余,还诌了这样四句不成样子的旧诗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无,墨犹剥漆笔犹斧;。

画山九峰兀然立,语意新出是功夫。

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间,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这幅画。于是就记忆,印证了画与山的关系,艺术与真实的关系;明白了它们怎样地从自然存在,经过画家的劳动,变为有生命的、可以打动人心灵的艺术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画,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诗人的意思,恐怕不止是说当时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少,还在说,即使李成、郭熙在,也还没有画出如桂林山水的这般秀丽来吧?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到清初的石涛,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带入山水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到了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便以能“遍写桂林山水”为生平得意,齐白石更说“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了。所以看起来,桂林山水的入画,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该是不无关系的。

至于在文学上,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种形象,为人所公认,并能传之千古,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他把桂林山水拟人化,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确是有独到的观察。虽然这种形象,在我们时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来的。这次到桂林,登叠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东一转,穿桂林市,绕伏波山、象鼻山,向东南而去。正象一条青丝罗带,随风飘动。而周围的山峰,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各各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正象美人头上的装饰,清秀淡雅。

概括一带自然面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过分刻画,就是失之抽象。难怪后来的诗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黄庭坚、范成大、刘后村等等,虽都到了桂林,写了诗,但却没有一个形象如韩愈的这般概括而生动。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极力状写桂林山水的奇异,结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画了图附去。可见用语言文字,表现一些人所不经见的东西,是需要一点艺术手段的。

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是早有体会的。所以山水画、风景诗,才成为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柳宗元的遭贬柳州为“摎人”,终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结果是写出了寻些意境清新、韵味隽永的散文来。试读众《桂州訾家洲亭记》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十来篇,在描写桂林一带的山水上,真是精美无匹。这些散文虽只记述一次出游,或描写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长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观察之细微,体会之深入,描绘之精确,文字之简洁,在古代描写风景的散文里,可以说是少见的。柳宗无在这些文章里创造了一系列前人所无的境界,到最后,却自己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对这样的山水得出一个“清”字的境界来,这于他那个时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确切的。但当他概括地写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八个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的真实性、具体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拟,但却忠实而详尽。读起来你不免要为他的游兴所动,为他的辛勤所感,为他的具体而生动的记游所心向往之。不过你要想从他的记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也不易。他自己就说:“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似也。”他是另一种游法,另一种写法的。他记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记,不独是好的文学作品,而且留下许多有用的科学资料。所以看起来,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个最会游历的人。他的不辞辛苦地游,倾家荡产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处,如实记载,即兴发抒,不拘一格,不做规拟,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胜的特色。

所以从古以来,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又创造了崇高意境的,则无论是绘画、诗、散文,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富丽山河,赋予了种种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启示了和发展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色扑进房子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当然,这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云里边。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这时,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在这层分明、重叠掩映的峰峦里,忽然现出一座树葱茏、岩石堎增的山峰来。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它象一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为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着,便可以看到,漓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太阳把漓江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

这时,你可以出去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时是坐在树下,透过茂密的枝叶,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你刚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如果站在湖边,它那粼粼波动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

这样,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如果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象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象在绿色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鲜艳的花朵。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象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错,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静极了。这时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这时,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着,“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就象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这些轮廓的线条,层次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所以画山又称“画山九马图”。九匹骏马,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漫饮,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画山侧影》,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

画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整个画面,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山岩象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而山岩石壁,直如斧劈斩一样,棱嶒峻峭,粗涩的石灰岩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于是整个画山,现出一种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时,在我面前,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和情感的物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坐在船头,我木然地沉思着,并且象是有所领悟地想到:人的劳动,人的精神的创造,是这样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神话中的桥梁;又象是一门神话中的金钥匙,打开了神仙洞府的门。人们通过这桥梁,走进这洞门,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蕴,自然的灵魂。

桂林山水,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不过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炭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区。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质上所谓的“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够美,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而这美丑的观念,正是人对自然界施加劳动和意识作用的产物。人对自然的这种劳动和意识作用,已经是历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阶级,不断地改变着人对自然美的观点,而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起来。

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从古以来就成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美,进而帮助人们“按照美的法则”,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深刻,而且描写具体;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结果,就使你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无论是雄伟,无论是壮丽,无论是种种可以使你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这时,你会感觉到,你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有力量的,是饱和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内的激昂奋发的情绪。于是,画家的劳动,也就在这时得到了报偿。

可染同志近年来画了不少写生作品,他把自己这种创作方法叫做“对景创伤”。在这些作品中,当然没有凭空虚构,但也没有临摹自然。他总是描写一个具体对象,并且把所描写的对象放在一个具体刻画中,去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这样,就在这些叫做“写生”的作品中,产生了那种人人可以看得见,感觉到的祖国河山具体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许正是在这一点土吧,《桂林画山侧影》成功了。它透过对桂林的石炭岩质的真实而大胆的刻画,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对观众,对我,产生一种能以根据自身经验去进一步认识生活的艺术的力量。

散文名篇篇九

昨夜的雨,不似几日前的倾盆大雨,仿佛将云层里沉淀的不愉快都要宣泄出来一般,只轻轻柔柔,不规则地敲打地面,仿佛叩开燥热与沉闷,心底有一份轻柔悄然而生。

魂儿也终是被雨声勾去了,放下拿在手中许久的笔,揉一团酸困的眼眸,该是给自己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了。

是夜,四周已陷入寂静,无色亦无影,雨滴落在树梢,又慢慢滑落,像多帧的老电影,在月光下折射出珍珠般的细腻光泽,跌落到小楼的青石台阶上,有如琴弦拨过的余音,留下淡淡的痕迹。

喜爱雨后,万物洗净铅华,空气中有树叶与泥土混合湿润的味道,让人无比安心。

细雨时,不必躲在伞下,而是去静静地感受雨的魅力,花盆里有棵小小的枝芽,那是今年才结的种子,迫不及待地落进花盆,前几天才刚发出来的,小叶片嫩绿嫩绿的,这场雨是它的第一场音乐会。

雨轻轻敲击窗,我想,我真的遗忘了许多,春的第一抹绿,便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成长,夏的第一株荷尖,便拥有清澈的雨珠在莲叶间流动,秋的第一垄庄稼便在斜雨中饱满成熟,冬的第一朵雪花,也是雨露不变的陪伴。

细雨唤清愁,饶是有故事的人都会唏嘘不已。还记得断桥旁撑着雨伞的白娘子吗?还记得当年雨巷里走出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吗?故事里的人物从细雨中次第走来。

细雨总会让人想起孤单寂廖,一生不短亦不长,却很少有人陪你走过天涯海角,所谓海誓山盟,有时也抵不过时间,雨水的冲刷洗去了岁月的灰尘。

滴答滴答,不仅是雨声,思绪也走进了心房,多像时间的记载,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改变季节,我们无法控制,却能用心灵去感知。

缠缠绵绵的雨,终是停了,留几滴在屋檐静静地缀着,如同一枚枚小水晶,月渐渐显出它本来的面目,不知是因了雨滴还是眼角的泪而变得越发朦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