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计算机发展的论文范文(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04:14 页码:7
最新计算机发展的论文范文(优质13篇)
2023-11-12 02:04:14    小编:ZTFB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类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中产生了无数思想和观点。完美的总结需要结构清晰,贯穿始终。阅读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总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实用性。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其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然而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不断地受到病毒的影响,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同时计算机系统也受到了破坏。为有效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采取相应防范策略。笔者对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根据划分原则的不同,计算机病毒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来说,有两种划分原则,第一种根据传染方式划分,计算机病毒有四类:第一类是引导区型病毒,传播的途径为软盘,通过引导区逐渐的延伸到硬盘中,最终使硬盘受到病毒的感染;第二类是文件型病毒,这是一种寄生性病毒,主要是在计算机存储器中运行;第三类是混合型病毒,这类型病毒具备前两种病毒的所有特点;第四类是宏病毒,此种病毒主要感染的是文档操作。第二种根据连接方式划分,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源码型病毒,在编写计算机高级语言时,需要用到源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之前,病毒就直接插入其中,编译之后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不过此种病毒的编写非常难,所以并不多见;第二类是入侵型病毒,一般此种病毒是有针对性的攻击,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很难清除;第三类是操作系统型病毒,此种病毒具备一些操作系统功能,可以对操作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第四类是外壳型病毒,此种病毒是感染正常的程序。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特点。

2.1破坏性大。

在计算机病毒中,往往融合着多项技术,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不仅用户私人信息会被窃取,还会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很严重的破坏,轻则网络出现拥堵、掉线的情况,重则计算机直接瘫痪,甚至有些计算机被侵入者控制,成为攻击别人的“网络僵尸”。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严重破坏。

2.2难于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病毒伴随网络而来,通过网络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攻击,而且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到计算机中,传播、蔓延的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很难控制,几乎准备采取措施时,计算机病毒危害已经产生,如果想要避免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可以选择关闭网络服务,然而,对于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来说,关闭网络服务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加严重,因此,计算机病毒传播难以控制与网络服务之间形成突出矛盾。

2.3蠕虫和电脑高手程序功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编程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由此,使得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多特点。在过去计算机病毒在侵入计算机之后,可以进行自身复制,从而感染其他程序,然而编程技术提高之后,计算机病毒具备了新特点——蠕虫,基于这一特点,计算机病毒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加大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另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电脑高手程序功能,也就是说当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之后,病毒控制者可以利用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获取用户私人信息,给用户带来严重影响。

2.4网页挂马式传播。

所谓网页挂马,是指将各种病毒植入网站中,将网页中内容更改,当用户浏览网站时,计算机就会病毒感染。现阶段,网页挂马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主要的传播渠道之一,一旦计算机通过网页挂马式传播途径感染病毒,那么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出现网络财产损失。

2.5传染途径广且隐蔽性高。

现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广,用户的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下载文件等操作都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同时,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非常高,用户很难发觉,很容易在无意中促进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进而使用户自身的合作伙伴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3.1管理方面的防范策略。

第一,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对计算机使用人员展开计算机病毒教育,让使用人员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进而自觉地养成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维护计算机安全。第二,建立快速预警机制。实际上,对于计算机病毒并无法做到彻底的杜绝,因此,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十分重要。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发现入侵计算机的病毒,并对病毒进行捕获,随后向用户发出警报,给用户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快速预警机制的建立除了依赖于相应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完善的防治机构及人员的支持,在建立防治机构并选择防治人员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同时保证选择的防治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有效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管理与防治。第三,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时,要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从制度上来保证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有效性。制定技术规范时,要坚持合理性及规范性原则,同时,制定完成之后要认真的落实和执行,真正发挥技术规范的重要作用。

3.2技术方面的防范策略。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络病毒防护体系。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不能是只针对单台电脑,必须要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将网络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有效地病毒防治。因此,要针对网络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病毒防护体系,真正的实现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不过,在建立病毒防护体系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病毒查杀能力、智能管理、病毒实时监测能力、软件商的实力等,这样才能保障病毒防护体系的完善性。第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病毒种类不断地产生,这样一来,原有的防毒、杀毒软件就会无法进行全面的计算机防护,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以便于受到病毒攻击时,将产生的损失降低。

4结语。

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传播途径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也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窃取。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二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较大,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侵袭便会产生信息泄露、系统崩溃、设备损坏等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有效防御不仅能够减少计算机病毒的侵蚀,而且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

1.1非授权可执行性。

计算机用户在执行合法程序的时候,会将系统控制权交给这个合法程序,并为合法程序分配相应的资源,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而计算机病毒虽然不合法,但是却拥有合法程序的所有特征,隐藏在合法程序中,当用户调动合法程序的时候,计算机病毒会先于合法程序运行,取得系统的控制权,之后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违法操作,损坏计算机系统。

1.2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较强,通常隐藏在其他程序和软件之中,甚至会以隐含文件出现。并且,如果计算机不对程序进行代码分析,很难将计算机病毒与正常的程序区别开来。另外,计算机病毒在取得系统控制权之后,会在计算机系统中大量传播病毒,而计算机系统仍会正常运行,导致计算机用户感受不到病毒的存在。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1.3传染性。

传染性特征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计算机病毒能够将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其他计算机程序上。并且,如果一台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之后,其他设备只要与这台计算机相连便会受到病毒的侵袭。另外,计算机病毒还会隐藏在一些软件中,只要用户下载了这些软件也会受到病毒侵袭。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1.4破坏性。

破坏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目的,而且计算机一旦受到病毒入侵便会遭到破坏。有些计算机病毒会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还有些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系统数据,盗取系统信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强。

1.5潜伏性。

很多计算机病毒在进入系统之后不会马上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而是长期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传播和扩散,只有在达到特定条件之后,计算机病毒才会开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如果不采用专门的检测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计算机病毒会一直潜伏在系统中广泛扩散。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潜伏性。

1.6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都具有出发条件,当系统满足了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就会被激活,进而开始传染破坏。例如,有些计算机病毒的设计者将某个文件、字符指定为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当计算机用户在无意中输入特定的字符或使用特定的文件便会激活计算机病毒。

1.7不预见性。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其代码也千差万别。虽然,杀毒程序利用代码能够进行病毒查杀,但是,仍有部分计算机病毒无法识别。另外,还有部分程序运用病毒的运行方式开展清除病毒操作,而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系统误报情况,病毒检查出现错误。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

2.1服务器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基础,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计算机病毒侵袭,那么整个网络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服务器防治技术,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服务器防治技术主要在网络服务器中安装防病毒可装载模块,进而对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病毒扫面,起到防范病毒的作用。并且,计算机病毒防御还可使用防毒卡加强对网络边界的通信监控,确保数据传输合法性与安全性,将非法数据截留在系统之外。另外,计算机病毒防御还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作为最基本的计算机防护手段,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监控,避免计算机病毒进入网络。

2.2工作站防治技术。

工作站相当于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做好工作站防病毒工作,才能够有避免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目前为止,工作站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软件防治技术、防毒卡技术、防毒芯片技术。首先,软件防毒主要指对运用反病毒的软件对工作站的网络环境进行监督侧,查看工作站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根据病毒感染采取相应的杀毒措施;其次,防毒卡技术指在工作站插防毒卡,实时监测工作站的病毒入状况。但是,防毒卡也存在着升级不方面、影响工作站运行速度等缺陷;最后,防毒芯片技术指在网络接口卡安装防毒芯片,防毒芯片既负责工作站的存取控制,又负责工作站的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够有效保护工作站与服务器的连接。

2.3提高防毒意识。

计算机病毒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直接损害计算机用户的利益,因此,不断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以及计算机用户的防病毒能力。首先,计算机使用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查杀,及时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修补计算机系统漏洞,确保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其次,计算机使用人员应增强网络的安全意识,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邮件,也不要随意浏览来源不明的网站。

2.4加强法制管理。

很多计算机嘿客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犯罪而不受惩罚,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积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法治管理,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网络法律体系,采用立法手段强制规定计算计网络的使用行为,明确计算机使用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计算机网络法律,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介向社会群众宣传我国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政策和法律措施,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的了解,进而增强人们网络使用的合法性,减少网络中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现象。

引用:

[1]杜彩月.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特征与防治[j].河南气象.20xx(01)。

[2]路志平,田喜平.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09)。

[3]王晓刚.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对策与方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04)。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三

摘要: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审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它涵盖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工作方式、审计程序、审计质量和审计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它是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工作面貌的深刻革命。计算机审计对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等方面阐明观点: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单位都在使用算机进行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处理,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采用计算机作为审计辅助工具势在必行。

(一)审计对象电子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工作由手工处理为主转为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财务软件趋于大型化、网络化。仅用手工审计方式已无法对日益严重的计算机舞弊、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检查,传统的审计工具己很难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

(二)审计范围广泛化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范围不仅限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包括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和规程。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使得审计范围大大拓宽。

(三)审计的变化。

1、审计方法的变化。

在手工系统中,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和磁带,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的痕迹,因此,审计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了,而审计风险增加了。

2、审计人员的职能发生变化。

传统审计是围绕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计算机审计职能将更关注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及信息质量。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急需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鉴于以上发生的变化,审计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必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计。

信息化的深化有一种趋势,即消除信息孤岛。财务和业务部门的壁垒被消除,财务数据系统与业务数据系统的整合。计算机审计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一)对计算机管理的财务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进行检查,是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的重要环节。它与手工审计相比,基本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相同,只是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双方都利用计算机作为作业工具,审计机关对计算机管理数据的审计,一般不直接使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检查,而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数据引入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上,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分析,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规避审计风险。

(二)对被审计单位管理财务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审计。

计算机不仅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信息化条件下运行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部位。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出现的错弊,是十分重要的错弊,甚至是其他错弊产生的根源。计算机审计如果仅仅限于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而忽视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系统的检查,极有可能造成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假账真查”现象出现。对被审计单位用于管理财务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检查,是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的新内容。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审计,专业性很强,有一定难度。

所以,只有了解清楚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是否通过国家财政机关的认证,机关财务内控制度是否建全,财务人员是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等一系列情况,才能确定能否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如果机关财务内控制度不建全,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这样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也比较大。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笔者认为,计算机审计将有以下的发展趋势,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

目前,众多商品化会计软件程序是企业自行编制的,采用的语言、数据存放的格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而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

目前,计算机审计还主要是对电子财务帐表进行传统审计,今后,势必拓展到对非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主营业务和重大支出方面。随着计算机审计的深化,这些都会逐步完善起来。

(三)从计算机辅助的传统审计走向审计的领域。

随着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提高,我国计算机审计一定会从现在的主要开展计算机辅助下的传统审计向信息化审计的领域迈进,成为审计部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职能的新部分,甚至可能审计会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普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形成有利审计信息化实施的好环境。

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认识。要使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知识和原理;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计算机审计难以长远、深入地发展下去,也难以在审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对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

(三)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

对于计算机审计风险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计算机审计毕竟是审计领域的新生事物,在各领域、各单位实施的程度不同,因此,很多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可能产生的风险认识不足。而这方面的风险已经日益凸显,对此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计算机审计的审计队伍。

计算机审计的执行者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计算机审计发展和成败的关键。虽然计算机审计在处理数据的数量和速度方面有传统手工审计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即使在计算机中,机器永远不可能替代人去进行各种专业判断。目前审计从业人员有这样的特点,即较年长的同志经验丰富,判断准确而计算机知识欠缺,而较年轻的审计人员则相反,往往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较快,应用水平较高但缺乏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所以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取长补短,多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复合型计算机审计人员。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四

在20世纪的80年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类型是dos引导型病毒,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典型的两种病毒是小球病毒和势头病毒,在那个阶段,计算机硬件的种类不是很多,计算机本身也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对软盘进行启动处理之后才能启动的。引导型病毒是借助软盘当中的启动原理来是实现其目的的。它们会对系统启动扇区进行全面的修改,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系统当中的内存,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导致软盘读取中断,这样也就使得系统自身的运行效率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2dos可执行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病毒叫做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dos系统文件运行的模式对文件进行执行操作。这种病毒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耶路撒冷病毒和星期天病毒等等。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强的控制权。dos系统修改也被迫中断,在系统进行调整和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感染现象,同时还将病毒本身加入到文件当中,这样一来,文件的长度以及所占的内存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

2.3伴随、批次型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兵雕塑通常是利用dos系统加载文件的程序予以运行,这种病毒通常被我们乘坐是伴随性的病毒。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金蝉病毒,它在exe文件当中会形成一个和exe非常相似,但是其扩展名为com的伴随体。。这个时候文件的扩展名就会变成com,在dos系统对文件进行加载处理的过程中就能够取得一定的控制权。这类病毒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文件内容和日期属性等都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只要对其进行删除处理就能消除所有的病毒。在其他的操作系统当中,一些伴随性的病毒可以借助系统自身的操作模式和操作语言进行操作,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海盗旗病毒,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用户的户名和相关的操作指令进行询问,之后再反馈出一个错误的信息,再将其本身做删除处理。

2.4多形阶段。

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些看似不同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文件就产生不同的代码。例如“一半”病毒就是产生一段有上亿种可能的解码运算程序,病毒体被隐藏在解码前的数据中,查解这类病毒就必须先对这段数据进行解码,这就加大了查毒的难度。多形型病毒是一种综合性病毒,它既能感染引导区又能感染程序区,多数具有解码算法,一种病毒往往要两段以上的子程序方能解除。

2.5变种阶段。

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地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内生成器生成,当生成器的生成结果为病毒时,就产生了这种复杂的“病毒生成器”,而变体机就是增加解码复杂程度的指令生成机制。这—阶段的典型代表是“病毒制造机”vcl,它可以在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查解时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特征识别法,需要在宏观上分析指令,解码后查解病毒。

2.6网络螟虫阶段。

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前几代病毒的改进。在非dos操作系统中“,蠕虫”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个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2.7视窗阶段。

随着windows和wm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机制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解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2.8宏病毒阶段。

19,随着windows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dqstc语言、编写容易,可以感染word文档等文件,在excel和amipro比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由于文档格式没有公开,这类病毒查解比较网难。

2.9因特网阶段。

以后,因特网迅速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或登录了带有病毒的网页,计算机就有可能中毒。结束语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计算机方面发展也非常的明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计算机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从而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五

一、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自从194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传统计算机的性能受到挑战,开始从基本原理上寻找计算机发展的突破口,新型计算机的研发应运而生。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

超高速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改进计算机结构,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超级计算机通常是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能完成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计算的大型复杂任务。从超级计算机获得数据分析和模拟成果,能推动各个领域高精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最大的超级计算机接近于复制人类大脑的能力,具备更多的智能成份.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很多耗巨资拍摄的电影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都是在超级计算机上完成的。日本、美国、以色列、中国和印度首先成为世界上拥有每秒运算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已在科技界内引起开发与创新狂潮。

三、新型高性能计算机问世。

硅芯片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看硅技术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都将产生一次量与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计算机的pentiumdi晶片快10亿倍。除具有高速并行处理数据的能力外,量子计算机还将对现有的保密体系、国家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冲击。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论文选题,应该适合“系统分析”,这种“纯”和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专业)。他们有不同的侧重点。研究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中,即既重视组织,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门“管理”、“技术”两个专业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和“管理经济学”在我们的专业课程。所以我们选择论文的标题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的要求。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1、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2、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3、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4、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一般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是让同学们选择某一企业、机构等等,对其中的实际工作和业务进行分析,建设开发出一个适用于此单位的信息系统,由此生成的文档、程序就是你的计算机毕业论文。所以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原则,选定适合自己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与指导老师商讨后,最终确定选题。

在确定了计算机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单位、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计算机学术论文选题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可以说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既然专业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分析员,那么毕业生又怎能在“系统分析”的部分,因此,粗心的漏洞层出不穷。为了做系统分析,准确的分析一个业务单元,我们必须收集在工作单位的相关信息,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和法规文件、报表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更全面和详细的单位的了解,做出准确的分析。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

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的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计算机学术论文选题、写作技巧,如前所述,计算机毕业论文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系统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表达要准确定位,他们可以说是工作的“图片”,是设计的一部分,实施的基础,也是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准备”为了确保天衣无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的精度,合理的布局。否则,这将会产生毕业论文严重后果。学生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1.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

2.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必看)。

3.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教学。

4.学术论文写作技巧。

5.大学生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技巧。

6.学术论文的写作。

7.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10.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七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较大,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侵袭便会产生信息泄露、系统崩溃、设备损坏等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有效防御不仅能够减少计算机病毒的侵蚀,而且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

1.1非授权可执行性。

计算机用户在执行合法程序的时候,会将系统控制权交给这个合法程序,并为合法程序分配相应的资源,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而计算机病毒虽然不合法,但是却拥有合法程序的所有特征,隐藏在合法程序中,当用户调动合法程序的时候,计算机病毒会先于合法程序运行,取得系统的控制权,之后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违法操作,损坏计算机系统。

1.2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较强,通常隐藏在其他程序和软件之中,甚至会以隐含文件出现。并且,如果计算机不对程序进行代码分析,很难将计算机病毒与正常的程序区别开来。另外,计算机病毒在取得系统控制权之后,会在计算机系统中大量传播病毒,而计算机系统仍会正常运行,导致计算机用户感受不到病毒的存在。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1.3传染性。

传染性特征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计算机病毒能够将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其他计算机程序上。并且,如果一台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之后,其他设备只要与这台计算机相连便会受到病毒的侵袭。另外,计算机病毒还会隐藏在一些软件中,只要用户下载了这些软件也会受到病毒侵袭。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1.4破坏性。

破坏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目的,而且计算机一旦受到病毒入侵便会遭到破坏。有些计算机病毒会占用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还有些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系统数据,盗取系统信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强。

1.5潜伏性。

很多计算机病毒在进入系统之后不会马上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而是长期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传播和扩散,只有在达到特定条件之后,计算机病毒才会开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如果不采用专门的检测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计算机病毒会一直潜伏在系统中广泛扩散。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潜伏性。

1.6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都具有出发条件,当系统满足了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就会被激活,进而开始传染破坏。例如,有些计算机病毒的设计者将某个文件、字符指定为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当计算机用户在无意中输入特定的字符或使用特定的文件便会激活计算机病毒。

1.7不预见性。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其代码也千差万别。虽然,杀毒程序利用代码能够进行病毒查杀,但是,仍有部分计算机病毒无法识别。另外,还有部分程序运用病毒的运行方式开展清除病毒操作,而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系统误报情况,病毒检查出现错误。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

2.1服务器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基础,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计算机病毒侵袭,那么整个网络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服务器防治技术,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服务器防治技术主要在网络服务器中安装防病毒可装载模块,进而对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病毒扫面,起到防范病毒的作用。并且,计算机病毒防御还可使用防毒卡加强对网络边界的通信监控,确保数据传输合法性与安全性,将非法数据截留在系统之外。另外,计算机病毒防御还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作为最基本的计算机防护手段,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监控,避免计算机病毒进入网络。

2.2工作站防治技术。

工作站相当于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做好工作站防病毒工作,才能够有避免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目前为止,工作站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软件防治技术、防毒卡技术、防毒芯片技术。首先,软件防毒主要指对运用反病毒的软件对工作站的网络环境进行监督侧,查看工作站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根据病毒感染采取相应的杀毒措施;其次,防毒卡技术指在工作站插防毒卡,实时监测工作站的病毒入状况。但是,防毒卡也存在着升级不方面、影响工作站运行速度等缺陷;最后,防毒芯片技术指在网络接口卡安装防毒芯片,防毒芯片既负责工作站的存取控制,又负责工作站的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够有效保护工作站与服务器的连接。

2.3提高防毒意识。

计算机病毒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直接损害计算机用户的利益,因此,不断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以及计算机用户的防病毒能力。首先,计算机使用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查杀,及时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修补计算机系统漏洞,确保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其次,计算机使用人员应增强网络的安全意识,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邮件,也不要随意浏览来源不明的网站。

2.4加强法制管理。

很多计算机嘿客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犯罪而不受惩罚,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积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法治管理,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网络法律体系,采用立法手段强制规定计算计网络的使用行为,明确计算机使用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计算机网络法律,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介向社会群众宣传我国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政策和法律措施,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的了解,进而增强人们网络使用的合法性,减少网络中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现象。

引用:

[1]杜彩月.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特征与防治[j].河南气象.20xx(01)。

[2]路志平,田喜平.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09)。

[3]王晓刚.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对策与方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八

进入新世纪,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本报告分别就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六方面介绍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创新。

作为近代科技革命重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对我国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正视在信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差距,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重视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一直如影随形。信息技术问题,也包括了各种管理、人员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方法、技术和方案。现实生活的很多事务,逐步在网络上进行,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和信任问题,已经在网络上暂露头角,如何面对,也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普遍使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将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效的利用和处理个人数据,降低在不经意间违反隐私条例的风险,同时加强对隐私违规的认识,都可以有效的保护个人隐私。

现代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可能会加剧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选择居住地标准从重视城市空间区位转向重视生活环境,这要求政府加强对环保的管理。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否少于其取代的就业岗位还有争议,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就业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却是共识。因而至少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结构性失业。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在于人们要“终身学习”,这要求城市教育信息网提供方便。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地域的空间差别缩小到最小,但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有时序性的,其到达的地域有先有后,这就造成了地域之间的信息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差距有可能扩大。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全盘考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三、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教育意义。

我们知道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然而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要我们真正理解、掌握了它的应用,就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对自身未来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前景。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灵魂。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然而,现在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如何,关系到他们自己甚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

信息技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市场中数据的处理和汇总,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生活中的娱乐,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信息海洋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帮助都明显体现出来了。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对生活,面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实际,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延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触角,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更深、更广的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的未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放性价值,对于完善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人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其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过程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手段的多媒体形式更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五大神经系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意义。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信息素养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其教育的对象是所有自然人;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终身学习、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逐步普及的今天,在中小学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的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中小学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结束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论述了其所带来的教育意义,这使我们重新的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也反映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向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九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构想了一种能够独自完成复制,同时利用信息传播对计算机造成破坏,他将这种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这也是人类构想出来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在这之后,人类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发明和处理,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也是通过这本书才开启了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之旅。

1.2游戏程序起源说。

在20世纪的70年代,计算机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美国的程序员在实验室当中编制出了能够吃掉对方的程序,这样就可以知道到底能否将对方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全部吃光,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就是第一个病毒,但是这也只是一种假设。

1.3软件商保护。

软件起源说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知识指向型的产品,因为人们在应用的过程中对软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合理性,所以,也就出现了众多软件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就被随意复制,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软件开发商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十

“蒸汽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良为典型代表,将机械动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减轻了人力负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力技术革命”以新能源的开发为最主要特征,实现了电气化、自动化,将电能等新能源应用于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自计算机技术被发明应用之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短短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带动了整个工业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技术,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目前,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代微型处理器。总所周知,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此对处理器的技术改进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向着越来越小的体形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处理器已经相当小,但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微型化处理,受一些量子效应的影响与限制,目前处理器中所采用的紫外光源由于波长过短,已经不是适宜再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中,为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研发技术。

2、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使得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处理信息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仍然是采用电子元件作为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元件,而电子元件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纳米元件,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元件的集成度,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3、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将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使其成为长度相等的数据段,然后再每段数据的前面加上相应的信息,来对数据发送的位置进行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逐段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使用,使得通信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按照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还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在此,笔者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计算机技术会向着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

1、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的打破当前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纳米技术不受计算机集成以及处理速度这两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产生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无论它们的运算速度,还是它们的存储能力都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

2、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当前计算机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进行多任务的并行计算,这样可以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为了提升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应该重点发展集群性的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3、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再加上各种软件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更是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目前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提供服务。

4、多媒体性能。多媒体性能的开拓与进展把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转换器诸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的技术明显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户端、内存、图形片诸多硬件性能。互联网使用人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接受解决信息的形态,而是更加以踊跃主动的形式来进入现在的互联网空间。除此以外还有蓝牙技能的发明运用,令多媒体通信技能无线电、数字信息、个人区域网络、无线宽带局域网等快速更新。基于新一代的互联网络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以前的各类多媒体工作,便可以令pc无线网络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起互联网新时期的潮流。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促使将来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数字多媒体芯片性能就会变成将来多媒体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永不衰竭的源泉,那就是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下,才促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相关的产业技术不断发展,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巨大的转变。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并注重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缔造发明许多有关计算机科技用品的假设都是因为受到社会需要而产生,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组织的规模等也会对计算机科技的缔造产生阻碍。另外,传统、专有、封闭的科技体制的文化、构造、机构产生了与计算机科技体制相似的由专有发展到开放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科技的缔造基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也带动了计算机科技的缔造,是协调合作的。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比起人们需求还要多的有效科技。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互联网、纳米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必将会实现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计算机技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采用的技术很多,比如安全免疫技术、防火墙、web安全服务和杀毒软件,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型网络的诞生,越来越多新型攻击诞生,以往的防御系统无法实现主动式杀毒,因此不利于计算机杀毒,本文分析了基于主动模式的网络防御系统,以期能提高计算机病毒防御能力。

关键词:主动防御;安全免疫;风险分析;安全评估。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诞生了智能旅游、在线学习、手机银行、手机网游、工业监控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便捷性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水平[1]。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传统的防火墙、安全免疫和杀毒软件无法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因此亟需引入网络数据采集、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安全防御等技术,构建主动性的防御模式,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病毒防御能力[2]。

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包括安全免疫技术、防火墙技术、web安全服务技术、杀毒软件等,详细描述如下:(1)安全免疫技术。安全免疫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其主要思想是采取安全隔离技术,能够将不安全的信息隔离起来,为硬件设备设置一个密码认证步骤,并且逐步地硬件密码操作技术,实现计算机病毒接入的可信计算,阻止恶意代码攻击计算机,提高通信的免疫能力[2]。(2)防火墙。防火墙是计算机主流的防御技术,其可以设定一些安全访问规则,阻止非法访问侵入网络,破坏网络数据安全。但是,防火墙设置的规则是静态的,不能实时根据计算机安全需求改进防御性能,一些病毒或木马变异之后就无法识别,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3)web安全服务。计算机最为关键的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解析操作服务,能够实现web互联网通信协议,因此可以利用web技术自带安全协议进行操作。web安全服务关键组成部分为表单密码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https进行安全加密,引入了128非对称加密技术,当用户输入web内容请求之后即可将信息加密发送给目的方,互联网通信无法识别加密数据[3]。(4)杀毒软件。互联网在运行时难以避免一些病毒通过漏洞侵入系统,因此这就需要安装一些杀毒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实现对病毒、木马进行查杀,这些软件包括360安全卫士、腾讯安全管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

3.基于主动模式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设计。

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关键功能,分别是数据采集、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安全防御[4]。每一个防御功能都可以引入先进的防御技术,比如深度包过滤、风险等级评价、风险矩阵等,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病毒识别、判定能力,保证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作用。(1)数据采集计算机病毒来源非常多,主要分布于应用程序、数据库等;数据传输的通道也很多,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因此,数据采集的环节也非常多,可以利用深度包过滤技术、包抓取设备等,从硬件设备、软件中抓取数据包,并且针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日志数据、设备数据、用户数据等,采集完毕之后可以将其保存在病毒数据库中,这个数据库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设计,可以将最新的数据保存在最优先访问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实时地、快速地访问采集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发送给风险分析模块。(2)安全风险分析计算机数据采集完毕之后,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针对互联网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构建一个互联网风险数据矩阵,划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互联网数据来源,第二个维度就是互联网安全风险考量指标,按照风险考量指标进行度量,判断互联网中是否存在攻击威胁。安全风险分析采用的数据挖掘技术有很多,常见的有bp神经互联网、支持向量机。(3)安全评估功能计算机病毒数据评估风险之后,因此可以将这些结果发送给安全评估模块,针对软硬件资源进行安全等级分析和评估。安全评估的结果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轻度、严重。优秀是指软硬件资源中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风险,可以保证互联网的正常运行;良好等级说明软硬件资源运行的状态也非常良好,只需要偶尔进行监控就可以;一般等级是指软硬件资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实时地进行监控,以便能够及时地发现互联网是否存在风险;轻度等级说明互联网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产生了不正常的数据流量,也可能是检测出来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些都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严重等级是指系统已经检测出来明显的漏洞,并且系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病毒、木马,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互联网正常运行。(4)安全防御功能计算机主动防御最为关键的功能就是安全防御,安全防御系统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防御体系,第一层为访问控制列表,其可以限制一些黑名单用户访问服务器,避免这些用户非法盗取互联网中的数据资源,访问控制列表可以限制一些已经检测出来的非法访问地址或用户;第二层为web安全服务器,该服务器集成了深度包过滤功能,分析数据包中的每一个协议字段,发现数据包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及时地将其报告给杀毒软件;第三层为木马查杀、病毒查杀软件。

4.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主动防御系统具有数据采集、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和主动查杀等功能,其可以大大地提升计算机病毒安全防御能力,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性能。

参考文献: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对计算机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病毒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互联网。

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威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造成了算机病毒的入侵,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防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1.1计算机安全。

所谓的计算机安全包含这4个层面:计算机运行的安全、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安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要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管理措施来管理和保护计算机的相关数据,避免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电脑硬件、电脑软件受到篡改、损坏、存储和调取。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影响,主要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病毒威胁、技术操作、机身原因和自然原因,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当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时,不仅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计算机病毒事实上就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往往是经过专门编制的,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仅会对计算机的系统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当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时,计算机病毒就会干扰和阻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由于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中的病毒一样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将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1]。人为操作是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根源。以常见的蠕虫病毒worm为例,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系统漏洞和网络进行传播。一旦计算机感染蠕虫病毒,就会自动地发送带毒邮件,对网络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计算机中毒之后会产生冲击波,并发送小邮差等带毒邮件,对病毒进行扩散。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方面而言,蠕虫病毒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危害。如果计算机遭受了较大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内部文件资料就会出现丢失和损坏,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崩溃,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和稳定地运行。如果受到攻击的计算机是银行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的保密资料就会外泄或者丢失,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计算机的病毒程序往往是隐藏在一些软件之中,不法分子引诱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对这些程序进行刺激,使其开始运转,从而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威胁。在互联网用户之间也会互相传播带病毒的程序或者软件,使带毒程序和软件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扩散。这也说明了计算机内部信息和计算机系统不够坚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内部信息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并使用技术措施来降低计算机软件受到病毒的影响程度,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医学病毒一样,都具有很大的传染性。但是计算机病毒又与医学病毒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计算机代码,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传播。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点。

2.1传播媒介。

作为一种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进行传播。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中大部分是主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例如troj_mtx.a、w97m_melissa、pe_cih等,特别是troj_mtx.a、w97m_melissa为宏病毒,能够对编辑的文档进行感染,从而通过邮件的方式来传播病毒。pe_cih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下载和邮件传播两种[2]。

2.2传播速度快。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地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程序代码,当一台计算机上感染了计算机病毒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机病毒传至各地。以网络病毒“爱虫”为例,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各国的互联网都陷入瘫痪。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能够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进行传播,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计算机病毒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用户的电脑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之后,内部文件和数据会遭到破坏,造成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的危害将不可设想。

2.3控制难度大、种类多。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要对其进行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病毒是程序代码,可以使用计算器语言对其进行修改和读取,从而使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样化。仍然以“爱虫”病毒为例,经过计算机语言其程序代码进行编程之后,一个计算机病毒就可以演变成为数十种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其仍然会按照相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尽管这些演变出来的计算机病毒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代码不同,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病毒的控制难度。当前的技术水平往往是在计算机遭受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只有关闭网络服务,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3]。

2.4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相关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计算机病毒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拷贝自身再对别的软件程序进行感染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蠕虫成为了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的新特征。也就是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通过下载带病毒的网页文件和传播带病毒的电子邮件等等。还有一些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强的病毒性,甚至带有骇客程序功能,通过向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这种病毒,骇客和不法分子就可以随意进入用户的电脑系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窃取,甚至远程控制该计算机。

3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3.1自然因素。

对计算机网络而言,必须有稳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其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就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会受到振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机房中设置防电子泄漏、防震、防火的设施。这样一来,既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能够尽量避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3.2软件漏洞。

一些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本身就存在一些高危的严重漏洞,给了病毒和骇客可乘之机,使骇客和病毒能够侵入计算机的系统。出现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原因有很多,编程者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疏忽,甚至一些编程者监守自盗,故意为不法分子留出了后门。软件漏洞给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留下了方便之门,而且这种入侵往往难以预防。

3.3骇客威胁。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会受到骇客入侵的威胁,正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存在,给了骇客入侵的机会。信息网络中的不完善和缺陷会加大骇客入侵的风险。

4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4.1防火墙技术。

作为一种对外保护技术,防火墙技术能够对内网资源的安全进行保障。其主要任务在于阻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网,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在工作时防火墙能够有效的检测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目标端口、源端口、目标地址、源地址等等,并进行相应的算法匹配。如果数据包不能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将数据包丢弃,避免软件程序受到非法入侵。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当前用的最广泛的防火墙技术,然而防火墙技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对内[4]。

4.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算法,其能够加密数据,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劫持,保障数据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从而使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安全。当前使用的加密算法主要有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对称加密算法也就是使用相同的加密和解密钥匙。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往往应用于重要文件的传输。

4.3物理隔离网闸。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以使用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主要是对固态开关进行控制,从而读写分析相对独立的主机系统,避免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防治骇客的入侵。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计算机病毒,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防范计算机病毒。

4.4.1管理技术和反病毒技术。

除了要对windowsnt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进行保护之外,还要将服务器设置为ntfs分区格式,对dos系统的缺陷进行弥补,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感染而无法运行。要对外来光盘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控制文件和用户权限的读写属性。用户要使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要安装服务器杀毒软件,能够进行实时杀毒和检查。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以免误删重要文件。要保障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避免在dos下的ntfs分区被直接读写[5]。

4.4.2使用还原卡技术。

还原卡作为一种硬件,能够对已经受到病毒感染而被更改的系统进行还原,从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修复,使之能够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当前已经出现了智能保护型还原卡,并向网络型发展。通过网络卡和保护卡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还原卡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硬盘的读写速度。

5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更是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使用各种防范手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xx,(31).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0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6).

[4]夏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

[5]秦鹏,李红.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性态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篇十三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得以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市场竞争以及国内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与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国家在拉动内需和加大投资方面,相继对诸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加以实施,这便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的投资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内部审计提起高度的重视。我们相信,未来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不良因素势必会不断减少,而企业内部审计必然能够将各种制约因素所造成的羁绊摆脱,并且进入全新的一个发展时期。

目前,面对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面对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经济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内部审计所起到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但是以往传统的内部审计也暴露了一系列弊端,因此,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便随之出现了诸多全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应用手段――计算机审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得以大普及,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处理会计数据、核算工资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诸多方面均对电算化加以实行,并且计算机还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诸如建设生产、管理经营等得以广泛应用,这便使得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得以大大加强,极大的冲击着企业的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标准、对象和内容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中。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手段,准确程度相对较差且效率相对较低,而电算化会计在会计信息提供及处理的可靠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上,展现出了尤为突出的优势。借助于计算机对电算化会计信息内容进行审查,能够极大的将企业审计工作的速度加快,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然会成为计算机应用专家,而以往传统的手工财务审计势必会被高效而又先进的计算机所代替,其发展趋势具体体现于以下几方面:审计档案与审计证据电子化;由部分审计工作逐渐向全面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化转变;从定期的现场审计向在线定时网络审计转变;审计重点由以往的事后静态审计向事前动态审计及事中动态审计转变;财务报表单一审计向整个信息系统审计转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将更为深入、普遍和广泛,势必会对企业审计水平的提升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措施,在企业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将逐渐的得以推广。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风险审计。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均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及影响,所以,这便更需要企业对风险管理予以密切的关注,将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将系统化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指的是在企业管理当局及内部相关管理层风险管理履行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评价及证实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同时将与之相应的管理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的建议所提出的一种活动。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实现目标与战略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行为及事件所实施的管理。众所周知,企业随时随地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在很大范围内使得企业面临一系列风险,而企业内部审计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在控制风险与评估风险中能够将重要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将所存在的风险加以确切的指出,还应当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在风险发生前予以有效的防范。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效益审计。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指的是分析和审查独立单位或者独立机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根据相应的标准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将有着较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促使被审计企业能够提高效益,改善管理。虽然国内外尚且未提出“经济效益审计”的理念,但是企业的审计业务中却有着经济效益审计这一重要环节,比如美国的经济效益审计被称之为经济、效果及效率的审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三e审计”。恢复在审计监督制度的初期,我国就把经济效益审计放置在尤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健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得以不断加剧,企业在追求竞争优势及赢利方面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强烈。所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当尽快实现财务会计领域向管理领域的转移,这样便会使得经济效益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一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高层次且多角度的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才能够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转。应当明确的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得以长足发展,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将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则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这便会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并且更加强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将强化效益审计的工作开展。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动向――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

现阶段,国内外均纷纷出现诸多企业把部分乃至全部内部审计职能委托给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外部有关单位予以实施,也即是人们常说的“内部审计外部化”。企业对外部审计人员加以选择,使其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有助于企业财务预算开支的节省,与此同时,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可以将优质且高效的内部审计服务切实的提供给企业。因此,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必然会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企业当前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所承担着双重角色,也就是“裁判者”与“参赛者”,因而无法从源头上将委托代理关系下所构成的道德风险问题与逆向选择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而只有真正的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外部化,才能够从根本上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独立性问题解决。企业对外部审计人员进行选取,使其切身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当中,还能够大大的节省企业财务预算开支,并且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可以提供良好的内部审计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将成为企业内部设计的发展趋势。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外部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已经有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供需市场的存在,国内外的诸多审计组织也不断的向服务领域拓展,将内部审计服务提供给企业,并且有着尤为夏津的审计技术以及较高的审计水平。另外,国外审计人员与审计组织也开始向我国的经济市场涌进,使得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趋势在客观上得以加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将审计独立性提升,将最大化的企业价值实现。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企业有着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机构极有可能间接亦或是直接受到企业管理层的不良影响,无法真正的具备应有的独立性,甚至还会共同与管理者欺骗所有者。而企业内部审计当中的外部机构并不存在较大的利益关系与企业的管理层,企业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加以实施,有助于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陷的克服,并且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均有助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强化,能够切实的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审计企业组织管理运行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审计结果客观的进行报道,将有效的审计意见提出,帮助降低雇佣成本、节约财务开支,进而将最大化价值的目标实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产物便是企业内部审计,旨在增加组织价值目标、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实现成本降低,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有助于内部审计方式的转变及领域的开拓,从而集中精力对具备战略意义的目标加以追求,从整体上促进竞争优势的提升。因此,现代企业应当切实的立足于自身管理及发展的实际,紧紧的抓好市场发展的方向,把好时代的发展的脉搏,并且顺应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以便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