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48:17 页码:1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汇总8篇)
2023-11-11 09:48:17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计划和行动的指导。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流畅,使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分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一

摘要:本文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为主要出发点,重点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途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更好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事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仍旧根深蒂固,某些教育者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所有忽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对此,笔者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旨在为高中语文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情感教育以新课程改革理念、素质教育思想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脚力的方式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具有极高的价值,具体主要为以下几点:

其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精准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充分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思想内涵,其中,人文性则要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得以展现,包括三观树立、道德品质培养、精神信仰构建等等[1]。通过具有人文性特征的情感教育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之间的相辅相成。

其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情感、身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中扮演引导教育的角色,使得学生在人生成长之路朝着健康的方向进步。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转变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落实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层面中,尊重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此为基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生本性特征,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对此,教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各项教学方案的制定要牢牢围绕学生这一受教育主体,与学生交朋友并且保持密切联系,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解决,切勿出现责骂、体罚的情况。只有通过这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存的沟通方案,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及现今状态,从而获得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高效整合,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借助这些情感因素来与学生的思想内心产生共鸣,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行路难》这一古寺词的讲解过程中,李白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景色之中,对此,教师可以讲课前搜集的有关蜀道的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借助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加深对“蜀道难”的理解,利用蜀道的蜿蜒曲折来解读作者李白此刻的失意。此外,在《行路难》的结尾部分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不畏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之路的名句箴言。

(三)创新方法,最大限度激发高中生的`内心情感。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变革课程教学方法,对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良,构建以引导、启发为主的课程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语文教材中所展现的思想情感、意蕴主旨,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高中生的内心情感,加深对高中语文教材文本内容的深层次解读[3]。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与构建给予高度重视,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积极营造宽松愉悦、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环境之中可以更好的开拓思维,与教师就教材内容进行交流与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也可以准确客观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完成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资料搜集任务,主要包括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经历、黑人运动、种族歧视等,形式可以为ppt、图片、视频或者文字等等,在课堂中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开展“演讲小能手”的课堂活动,学生以演讲的形式来体会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品质,并且对其中的语言、词汇进行揣摩。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树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考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理念转变、内容整合、方式创新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学生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和三观正确树立两方面的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许芳娟.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23):233.

[4]张春.立体感知无痕情感——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05):107.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二

虚拟情境教学主要起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对于《史记选读》学习,我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文言知识“填鸭”教法,师生准备共同表演课本剧,在虚拟情景下教学,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还能与随笔化写作相结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必定能成为古文学习教改的突破口。我将举行课本剧表演的消息在课堂内发布,并按照现成的组别,将学生们分成四个课本剧组,就地取材从课本里与同学们商量了四幕表演性强的历史剧目——《荆轲刺秦》《鸿门宴》《将相和》《霸王别姬》。接着,选拔演员、修改台词、道具准备等工作都放手交给各个“导演”去统筹了。在接下来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环节,同学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冲上讲台书写自己的观点: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知人善用,蔺相如的申明大义……整块黑板被同学们的各式字体填得满满的。这仅仅是在写文字吗?不,这是他们智慧火花的迸发!相信课后的随笔也同样值得期待。这完全与“随笔化作文”中随笔的深刻内涵不谋而合: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

对于《六国论》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诵读和背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地诵读,读出作者心声,做好课前预习的朗读布置要求,课中的朗读指导,课后的诵读和背诵安排和检查。事实证明,文言文教学运用诵读法教授文言文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读中可以认字,读中可以会意,读中可以悟情,读中可以明理,读中可以知法,读中可以鉴赏,总之,一切的教学任务都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完成。教师要对读的方式深入研究,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哪里,针对于不同的文本,都应该有各自最好的处理,读的天地大有可为。要求学生读好,教师要先读好,教师要读得洪亮,读得激情,读得自信。本节课,教师如果能领读一遍,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多种形式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如,齐读在整体感知上很重要,默读对于没预习的学生很有好处。还有,不同的段落要读出不同的情感所在,特别是最后两段的议论,要读出情感。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但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相关的联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鼓励学生在一定的积累基础上,针对某篇文言文,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与本文或作者有关名句和成语典故等方面进行整理,要求所有的例句内容都出自课本。

一是把握重点,确立教学目标。《祝福》是一篇老课文,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思想也很深刻,其中要讲的点可以很多,传统的讲法往往需要几个课时。但如果要一堂课解决这么难的课文,那就要求教师必须得把握重点,去掉那些细枝末节,所以我本堂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将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其他的问题,相信学生也就能自己解决了。从上课情况来看,这两个教学目标定的还是比较合适的。二是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找寻探究呢,因为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我觉得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导语是关键,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思维激情,还能为文本分析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本堂课,我采用邀请学生当一回侦探一起去破案这一导语,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准备。三是学生回答,需要教师肯定更需要教师指导。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称赞,这是可取的一个现象,但是不是学生所有的回答我们都该肯定呢?作为教师,是不是更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认识的误区予以纠正,在学生认识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时候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呢?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触摸到了问题的边缘,但往往不能更进一步深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机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三

上初唐诗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现代诗歌,感觉更加有内容可讲,针对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较显著,所以备课时内容更加充实。但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发现设置的问题并不是完全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时候问题太深,或者问题方式不对,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考瓶颈,课堂气氛也冷场。授课是提问的艺术,如何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到达老师所期待的彼岸,这是每一个新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备学生大概就是指这方面。

另外还有关乎教授内容方面的思考。我们老师很多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比较多地停留在文学史,古代汉语等比较专业的层面上,所以在授课时,不免会陷入学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劝学》一篇的讲授过程中,我对于文言句式,词语结构的讲解可能过于深刻,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语法层面,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不系统,也比较混乱,初中阶段的语法学习大多停留在听听而已,用不到也懒得深刻学习的程度,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听懂,讲解文言的倒装,在学生眼里,也只是难懂的文言知识,自己仿佛感觉到这些内容只是讲给自己听的,为了讲而讲,或许说到底还是对于学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认知,所以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说,虽然这些日子以来,自己精神上,身体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是与学生的交流也使自己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创造的快乐。学无止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经过课堂的种种,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或许也是幸运之所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四

摘要:

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的情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投入到审美教育的工作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得高中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地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技能,还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陶冶情操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感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十分重要。

由于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许多教学工作主要的重点总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同时,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所以,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十分不够。在大多数的高中生眼里,美往往就是指外表上的美丽,对于这种审美的人是十分片面的。但往往因为这种对于美出现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导致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于外表的华丽盲目的追求,对学生长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家庭因素。

大多数的家长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前程。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人大多把语文学习仅仅当作一个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重点也没有掌握。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文字练习,做很多的语文试卷,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拿到高分,使得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几乎不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使得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能提高,使得高中生盲目追求潮流,审美观念严重缺乏。

2.学校因素。

作为高中生教育的摇篮。学校必须承担着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培养高中生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和工作。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因为很多很多的原因,迫于社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的学校仅仅专注于分数和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也放弃了对于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挤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3.社会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的商品思想和经济观念的影响。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很好的重视,甚至对于这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方式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再加上在当前形势下,高中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日渐模糊,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诱惑和问题也不能阻止,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去追逐那些虚无的东西。

1.挖掘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材。

作为作者思想的结晶,如何读好一本教材就是意味着和一个人进行对话。从教材中那些经典的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启发,非常重要。教材的内容融合了很多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高中语文课堂的课本收录了很多国内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必须要在其中挖掘出作品的教材美。并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到课本的学习当中,明白作者在学习中的心情。同时,还应该在词句中得到审美的启发,培养审美的情操。

2.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科工具往往是粉笔和黑板,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显得非常单调,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大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文字生动形象地转化成图片和动画。同时,还应该使抽象的东西尽量具象化,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本上的内容,形象地感知到美好的景象,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理解到美的真实含义,就应该运用这种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美的境界。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项目,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当中去,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被学生所了解。另外,在一些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诵读的实践,并且传授一些诵读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诗歌的创作过程,体会到语言的美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对于高中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地把握好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分析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现状,总结出相关的问题,寻求审美教育的具体方式,通过采取必要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3]黄琪.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65-16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五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难题。

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实基础――字词句的抄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本学期一开学,在目标定位和思想动员课上,我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一个用来抄写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词,一个用来抄写名句美文及写作素材,每周要求学生交上来给老师捡查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其次,加强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从学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因此,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电。“一日不学则落后,三日不学则无知。”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学习显得优为重要。一位教师要会教书,首先要会学习,我深知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性,因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采取了多种不同途径进行学习。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及高考动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校视通”里的优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特别是对学校订购的“校视通”学习资源,不敢说我是用得最好的一个,但可以肯定,我是学得最多的一个。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我们开通“校视通”这一学习资源,让我们老师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齐。

学生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成为今后教学的工作重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六

首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笔者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看法等情况,进行搭配,保持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其次,设置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目标性。所谓“目标性”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合作学习应该达到的目的。比如必修三教材“文明的对话”专题,笔者放弃单篇教学而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先明确这样的目标:自读后掌握文中的生难字词,简要概括文章的思路脉络,感受文章的立意并学习论证方法,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或者议论文写作积累经验。

二、合作学习实施中的'开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适当合作”,顺利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成效,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

一是宽容对待有困难的合作学习个人或小组。合作之初,有些小组的个人可能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缺乏交流的“资本”,影响了个人也影响了小组的学习效果。这时语文教师要多给予鼓励,让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呈现错误”,树立克服错误就是进步、错得多反而容易进步快的思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鼓励学习个体到小组集体中去收获知识、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处理任务中的困难。

二是要对于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语文教师作适当点拨、提示,不要有批评之语和脸色上的厌烦,以免让学生紧张而坚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说话”,被合作学习边缘化。如交流讨论《荷塘月色》一文的主旨时,有的说是思乡,有的说夫妻感情的苦闷,有的说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笔者就引导他们比较这三种观点,再细读文章,通过讲解归纳中心的一般方法并结合现代文阅读的探究题型来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产生深刻印象。

三是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交叉运用,双向合作或者多向合作,增强合作的互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而获取信息传递,进入互动学习的动态,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笔者有意识建立以同桌为基础的合作小组学习法,通过共同商量、回答或相互补充,真正创造出具有活力的情境、紧扣学习目标从而圆满完成任务。或采用切接教学内容分工法,即:语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将学习任务切分成作业单块,并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部分任务去完成,通过成员间的相互请教,集中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结论。或举办探究的辩论法、竞赛法等等,不但培养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组织合作学习必修三教材“文明的对话”专题时,先给两节课让学生独立完成、明确目标,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商讨,予以补充完善,接着小组之间多向互动,轮流审阅别人的作业,看结果谈原因;教师巡视,个别抽看,有时借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小组的优秀者。这样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了往日的沉闷气氛。

三、合作学习实施后的总结。

及时对合作小组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是检验合作学习模式是否见效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促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应在课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组织学生自我陈述、组内和组间等互评与点评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在互评与点评过程接受理论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古诗教学中,古诗兴味的发生中发现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便纠正,从而得出正确的、总结性的知识或学习方法,使适当合作“有展示、有评价、有效果”。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让学习小组组内分析课文中烛之武、郑伯、晋侯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都要由本组的“发言人”综合梳理本组观点后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阐述,或者口头表述,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实物投影,或者直接放映相关视频资料,形式不拘,但求有理有据,表达简洁扼要。而后由笔者做总结性的点评。点评中,对选出的优胜小组进行鼓励,借助这种激励方式,让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这次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讨论烛之武的形象时,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中的虚词“也、犹、矣、也已”的表达情感的作用加深了认识。

四、小结。

总之,“适当合作”作为新的创新教学手段,关键在于“适当”、有效,一节课不能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效,哪怕是一点、“一得”。语文教师要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纠正缺陷,弥补不足,为今后的课堂高效教学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七

摘要:

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的情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投入到审美教育的工作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得高中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地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技能,还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陶冶情操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感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十分重要。

由于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许多教学工作主要的重点总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同时,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所以,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十分不够。在大多数的高中生眼里,美往往就是指外表上的美丽,对于这种审美的人是十分片面的。但往往因为这种对于美出现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导致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于外表的华丽盲目的追求,对学生长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家庭因素。

大多数的家长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前程。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人大多把语文学习仅仅当作一个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重点也没有掌握。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文字练习,做很多的语文试卷,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拿到高分,使得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几乎不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使得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能提高,使得高中生盲目追求潮流,审美观念严重缺乏。

2.学校因素。

作为高中生教育的摇篮。学校必须承担着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培养高中生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和工作。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因为很多很多的原因,迫于社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的学校仅仅专注于分数和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也放弃了对于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挤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时间。

3.社会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的商品思想和经济观念的影响。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很好的重视,甚至对于这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方式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再加上在当前形势下,高中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日渐模糊,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诱惑和问题也不能阻止,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去追逐那些虚无的东西。

1.挖掘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材。

作为作者思想的结晶,如何读好一本教材就是意味着和一个人进行对话。从教材中那些经典的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启发,非常重要。教材的内容融合了很多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高中语文课堂的课本收录了很多国内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必须要在其中挖掘出作品的教材美。并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到课本的学习当中,明白作者在学习中的心情。同时,还应该在词句中得到审美的启发,培养审美的情操。

2.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科工具往往是粉笔和黑板,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显得非常单调,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大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文字生动形象地转化成图片和动画。同时,还应该使抽象的东西尽量具象化,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本上的内容,形象地感知到美好的景象,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理解到美的真实含义,就应该运用这种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美的境界。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项目,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当中去,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被学生所了解。另外,在一些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诵读的实践,并且传授一些诵读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诗歌的创作过程,体会到语言的美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对于高中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地把握好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分析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现状,总结出相关的问题,寻求审美教育的具体方式,通过采取必要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3]黄琪.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65-16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如何写篇八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学困生。留心观察之后我发现: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讲时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回答问题很被动。批阅学生的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进入高二以来,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些课文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为什么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也较好。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以及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让学生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或许在正确理解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