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名人事例(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7:04:20 页码:7
语文名人事例(优秀15篇)
2023-11-11 07:04:2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可以从总结中受益,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总结要有层次感,结构清晰,避免内容杂乱无章。总结范文所展示的案例和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

语文名人事例篇一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没有结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科学事业上,冒着巨大的危险从事炸药的研究。他一生艰苦创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并没有把这笔财富据为己有,也没有留给亲属,而是用他的全部财产(约920万美元)建立了一项科学文化基金,将其每年的利息(约20万美元)用于奖励当年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迄今已有400多人从中受惠,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语文名人事例篇二

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200吨垃圾很快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别出心裁的他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语文名人事例篇三

都说,他们是坠入凡间的天使,他们脱下华丽的羽毛,换上粗衣麻布,含辛茹苦的把软弱的小生命养育成人。这是父母生前欠的债。为了还这笔债。他们任岁月染白了长发。任艰辛雕刻了皱纹。因身体透支而过早的燃尽了生命的蜡烛。尽管如此他们却从不后悔,这是爱的债,是无悔的债。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抚养我长大。在我受到打击后,担心我,替我操心的是他们;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默默开心的是他们;在我劳累的时候,给我做可口菜肴的也是他们。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是他们用心在哺育着我,我一天天长大,他们却一日日变老……父母脸上的皱纹,是我刻上的,在这其中的辛酸与汗水,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对待父母,多一点孝敬,多一点体贴,用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着我幼小的心灵。忘不了,忘不了他们谆谆的教诲。是他们告诉我:爱拼才会赢。于是便有了我在理想道路上的拼搏进取;是他们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便使我宽容谅解他人,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是他们告诉我:用微笑面对一切。于是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它,勇往直前,决不认输。对待老师,多一点尊敬,多一点服从,用成绩报答他们的付出。是谁三尺讲台,一生守候;是谁兢兢业业,不辞劳忧;是谁播撒知识,传承文明;是谁灌溉桃李,放飞希望;蜡炬春蚕,不管我们人生的峰峦如何巍峨壮观,奠基的,总是恩师的教诲恩师的箴言。感谢朋友。是谁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是谁两肋插刀,共苦同甘;是谁心心相惜,不离不弃;是谁促膝而谈,真诚相伴,高山流水,不管我们人生的舞台如何绚丽多彩,谢幕的,总是朋友的掌声,朋友的呐喊朋。友是箭头,是岔路口中指引方向的箭头;朋友是扶持,是困难面前硬挺我们的扶持;朋友是朵花,是只会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鲜花;朋友是太阳,给我们以温暖,以光明……?学会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的课程。感恩之心长伴你我,感恩之歌长萦耳畔,感恩之念常驻心田。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精彩。

语文名人事例篇四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语文名人事例篇五

最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一批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档案,其中1911年12月14日至1912年4月7日总统府电报房往来的颇多电文,是今天人们了解认识那段中国历史的最难得的原始资料。

随意翻阅这些珍贵的历史电文原稿,竟看到其中有当时广东省各界举荐孙中山哥哥孙眉担任广东都督的一些电文。一份收于1912年2月13日晚9时的电文,是这样写的:“……陈督(陈炯明)退志已决,众举孙寿屏(孙眉)先生继任……中山先生俯念众情,即加委任,大局幸甚。”此份来电文字共用了三页纸,由广东省地方人士与52个社团联合署名。

据史料记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广东都督一职由谁担任一事久决不下,广东地方人士与社会团体于是致电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提议选举孙中山长兄孙眉为广东都督,这使本来就很棘手的广东都督举荐风潮平添了一个插曲。

孙中山胞兄孙眉(1854~1915),与孙中山之间兄弟情谊相当厚重,早年曾不断汇款资助孙中山的生活和求学费用,后来加入同盟会,不惜倾尽家财支持资助革命活动,并给予孙中山精神、物质和经济等方面的鼎力支持,不仅对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当时的广东省和海内外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仅就当时历史情况而言,孙眉作为孙中山长兄,也是同盟会南方支部的负责人,论其威望,论其能力、经验等各方面,确实有资格担任广东都督。如若孙中山采取“顺水推舟”的态度,或是以让别人代替自己说话的方式,孙眉担任广东都督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革命阵营内部赞同的声音肯定不少,外界舆论也许不会太多。

然而,面对广东省各界一致举荐孙眉担任广东都督的电文,孙中山却没有“顺水推舟”,而是亮明态度坚决予以反对。1911年2月21日,孙中山致电广东各团体,称“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于政治,一登舞台,人易欺以其方”。在电文中,孙中山首先承认其兄孙眉确为忠厚老实之人,但又指出其“素不娴于政治”,易于被政客欺骗和利用。由此足以表明,孙中山对于利用孙眉者立即洞烛其奸。

随后,孙中山还专门致电其兄孙眉,劝其不要担任广东都督,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解劝工作,“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

当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能够以身作则,力排众议,坚决不让孙眉担任广东都督,在今天某些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历史档案资料却足以印证,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确实是在以他个人的实际行动,一改封建王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陋习,坚持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由此而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注入了一缕难得的政坛清风。

令孙中山遗憾的是,由他所开创的国民革命以及那缕清新的政坛新风,不仅在继任者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的手中渐渐被败坏得荡然无存,而且加剧了政风的腐败堕落,直至国民党反动派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革命赶出历史舞台。

语文名人事例篇六

感恩,是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所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激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十几年,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对父母要有一颗孝心,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顿饭、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对父母感恩的表现,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快乐。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为了我们早日成人,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的鬓角又多了许多银丝,额头又多了几道皱纹。对老师,我们要有一颗尊敬的心。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我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对老师最真诚的感恩。

让我们学会感恩,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丽的人。

语文名人事例篇七

亲情,一股脉脉清泉从心田涌出,润遍全身,犹如如酥的小雨滋润大地,唤出一片初春的生机勃勃。

亲情,虽无“山中发红萼”的娇花般雍容华贵,韵秀多姿,也无“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般倾泻而下,雄壮瑰丽,更无“列缺霹雳,丘峦崩催”的巨雷般石破天惊,震撼人心。但她温柔如水,温暖如春,带来的是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动。

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感动于亲情,沉醉于亲情,迷恋于亲情。

语文名人事例篇八

阮元是清代有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汪容甫是一位狂放的学者。有一天,汪容甫决定捉弄一下考古学家。

汪容甫听说阮元正在编著《金石志》,搜集各种金石文物,于是他带了一块石头给他,那石头古色斑斓,细辨之下,隐约似有字迹,篆法奇古。阮元问:“此物何处得来?”汪容甫道:“此即您所要购买的那类石器啊!虽有点残缺,价值还超过千金,我竭数月之力,才得到这一块。”阮元把玩再三,说,“对!对!”便拿出千金给汪容甫,把这块宝石收藏起来。

不久,《金石志》刊印出来。汪又问阮:“我上次代您搜集的那块石器好吗?”阮答:“好!好!”汪容甫笑了起来,说:“我再为您去找找。”于是拉着阮元来到了一条河畔的一家小茶楼上。汪指着临河的乱石给阮元看,并说:“请公过目,这些比过去的那件如何?”阮元大惊:“为什么戏弄我?”汪容甫却道:“偶然博得金石家一笑,又何必动怒?”

阮元可是哑巴吃黄连了,不但不敢声张,而且另外掏腰包,嘱咐汪容甫千万不要泄漏这一秘密,生怕传出去有损自己的声誉。

语文名人事例篇九

一个记者做一个市场调查,专门到商场里挑东西,一般不买,临走时就想看看营业员是否会说“谢谢”,但是一个也没有,有的人甚至表现出厌烦、不满,在记者的提示下有的人会说下次再来,但是没有人说谢谢之类的话,记者很失望的在路边走着,忽然听见有人说“谢谢您了,下回再来”,循声找去,发现是路边的一个卖报纸的老头,记者惊喜极了,故意上前去问路,观察发现老头很讲礼貌,记者高兴地给了他一个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并感谢他为北京的城市文明作出了贡献,老头也很意外,自己说了几十年的习惯用语怎么突然间得到了奖励,觉得是意外的收获。他并不美丽,但是他却会让和他交流的人感到温馨,这样的人我们说就是有修养的人。

学会感谢,也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别人,善待别人,珍惜别人的给予,并用发自内心地感谢作为回报。

感谢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它能容纳人生路上的坎坷不平。感谢高山的险峻,山巅之上我们才能会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无限。感谢电闪雷鸣,风雨之后可见彩虹飞架;感谢贫穷,生活的磨难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感谢顽强的对手,激烈的竞争中才能让我们迸发出耀眼的成功。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

作文。

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对于作文教学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写作文来说,是最常态最基础的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人事例的小学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我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名医。扁鹊便是其中的一位。

扁鹊年轻时跟随师傅学医,非常用功。他学成后医术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神医”。

有一次,扁鹊到齐国见到齐桓侯,通过观察,扁鹊知道齐桓侯生病了,就对他说:“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肤里,如果耽误了,病情将会加重。”

齐桓侯不相信扁鹊的话,说:“我没病。你们医生贪功好利,总想靠医治没病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医术。”

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齐桓侯,他真诚地说:“您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疗会加重。”

齐桓侯不高兴地说:“我没病。”

又过了五天,扁鹊对齐桓侯说:“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再不治疗后果会很严重。”

齐桓侯仍觉得扁鹊在骗他,没有理会。

五天后,扁鹊再见到齐桓侯,他转身就跑开了。齐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边的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以前齐桓侯的病我能治好。可现在病已经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赶紧跑开了。”

不久,齐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没一个医生能治好。

临终前,他后悔地说:“要是听扁鹊的话该多好啊!”

扁鹊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望气色、闻气味、问病情、把脉,为祖国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0xx年9月某日,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于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

“呀!这不是胡洪骍(胡适的原名)呀?”

“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

“这还得感谢你!想当年,你说我活不过20岁,弄得我天天游泳、跑步、练操,而且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得比你长,将来谁先死还难说呢!”

在此邂逅的两年前,竺可桢和胡适一起在上海澄衷学堂念初中。那时,竺可桢身材矮小而瘦弱,一副病态,所以胡适曾说他活不过20岁。

这次在邮轮相遇,竺可桢已活过20岁。

可胡适不肯认输,又说:“你虽活过20岁,看你的容貌,无论如何活不过花甲,更不可能比我长寿!”

竺可桢听了不吉利的话,知道是在开玩笑。他知道胡适才华横溢,口无遮拦,争强好胜,而自己为人低调,喜欢做老好人。但对于胡适的短命预言,竺可桢从来不服,深信自己的先天瘦弱可通过后天的锻炼来弥补。

两年后,两人又相遇,竟打起赌来。竺可桢问:“我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

胡适爽朗地回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筵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

“行。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竺可桢说。

竺可桢出生于1890年,比胡适大一岁。从打赌以后,他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定期游泳、远足和练拳的良好习惯。而且他生活规律,不吸烟、不喝酒,早起早睡。即使颠沛流离、丧妻失子,也丝毫没放松过体格锻炼。

他的夫人回忆:“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一天来的睛、雨、风向、气温、气压,要是下了雪,还要量一下雪的厚度,然后做体操、打太极拳,锻炼身体。饮食俭约有节制,不管饭菜好坏,从不挑剔和过量。”

后来,竺可桢活到了1974年,享年84岁,在北京溘然去世。直到去世的前夜,他还在坚持写。

日记。

而胡适仅活到1962年,享年71岁。

但由于两位朋友,一位在大陆,一位在中国台湾,所以竺可桢60大寿时,胡适没有机会给他磕那三个响头。而胡适逝世时,竺可桢也没有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一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2、《劝学》。

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

3、《过秦论》。

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

4、《鸿门宴》。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5、《兰亭集序》。

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善于发现”等话题)。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二

现在不少学生一提。

作文。

就喊头疼,究其原因,乃缺少生活、缺乏素材。名人事例适用于很多文体,是最应该积累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人事例的简短初中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左思立志坚韧不拔。

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达芬奇画盾牌。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你一定很熟悉吧?这里再讲一个同样有趣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达。芬奇的少年时代。

有一次,有个农民拿来一张盾牌,请达。芬奇的父亲披耶洛在上面画些凶恶的东西。披耶洛虽然绘画技艺不错,但不如达。芬奇画得更好。于是,他就让儿子为他代劳。

画什么呢?达。芬奇决定画希腊神话中的女妖麦杜萨。麦杜萨是什么模样呢?谁也没见过呀!可这难不住达。芬奇。他捉来好多蜥蜴、刺猬、壁虎、蚂蝗、萤火虫,把它们统统放在一间谁也不去的旧屋子里,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几天后,他开始动笔了。他把这些小东西的丑恶特点加以综合和改造,画成了一个口吐毒焰、浑身冒火的妖兽。为了检验效果,达。芬奇把盾牌安放在画架上,拉开窗帘,使盾牌的面上微显阴暗。一切布置好了,他大声地叫道:“爸爸,盾牌画好了,您来拿吧!”

披耶洛正惦记着盾牌的事,心里暗暗嘀咕:“这孩子几天来老是不见影儿,大概把画盾牌的事给忘了吧?”一听达。芬奇的喊声,连忙向那间旧房子跑去。他推开门,刚要迈进门坎,突然惊叫一声:“妖魔!”一连倒退了十几步。

达。芬奇疾步出屋,拉住父亲的胳膊说:“别怕,这是我画的呀!”

“哎呀,我还以为……”披耶洛摸着额头,心还咚咚跳得厉害。“爸爸,”

达。芬奇高兴地说,“从你惊恐的表情和动作看,说明这盾牌确有震慑的力量,达到预想的效果了。你拿去吧!”“真好!”披耶洛赞不绝口。

居里夫人和她的中。

国学。

70年前的一个初冬,中国核物理学奠基人施士元先生在法国巴黎大学成为居里夫人的学生。居里夫人是镭研究所的所长,她一再试图使施士元明白,他所从事的,是一项有趣的但又性命攸关的工作。

施士元做实验时,她经常站在旁边,反复地提醒他必须注意的事项: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否则手指会被灼伤;接近放射源时,要用铅盾挡住自己的身体,要屏住呼吸,以防把放射性气体吸入体内。有一个法国青年,身体强壮,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但因为没注意安全事项,吸进了相当剂量的氡气,患了急性肺炎,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这在巴黎科学界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一阵子法国青年无人敢到镭研究所工作了。

施士元的实验课题正是那位法国青年未完成的。施士元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是个游泳好手,屏气并做好防护工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在镭研究所的四年中,由于不断得到居里夫人的指导,他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那时候,要想在法国《科学院院报》、《物理年鉴》等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是很不容易的,首先须经国家科学院院士推荐。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与推荐下,施士元的研究文章分别在这两个刊物上发表。

1932—1933年,施士元出色地完成了锕c元素的核谱测定工作。当时这项实验只有居里夫人的研究所能完成,而施士元是第一个完成这项实验的人。

1933年,施士元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居里夫人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朴素的酒会。居里夫人用她的微笑扯起了这个中国年轻人归航的风帆。也许是归心似箭,也许是太年轻的缘故,当时兴奋之极的施士元竟没有留意居里夫人眼中的湿润和脸上的一丝淡淡的伤感。

时隔一年,居里夫人去世。施士元未曾料想,巴黎一别,竟成永诀。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三

傅聪七岁半接触音乐,十岁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开始正式学钢琴。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7、8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休息。1953年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在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终于获三等奖。

正能量人物: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四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国的齐湣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主张合纵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乐,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菑,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齐湣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上,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名人事例篇十五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清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伤员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0·3%。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正是她对医护工作的尽心尽职,才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时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这样一则人生信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低贱,只要做好了,就是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低微且工作条件恶劣,但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好了,就是机会。

后来,他成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

再后来,他又成为年薪150多万美的首度执行官。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的饥荒,经济学博士尤努斯来到这里试验高产种植的办法。1976年,在一次调查中,他碰到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这位妇女因受到放贷人的盘剥,一天连两美元分都挣不到。他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希望她们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运。1979年,他以此为目的成立了格莱珉银行。1998年,受洪灾影响,格莱珉银行陷入困境,但在尤努斯的不懈努力下,银行于2004年完成了从“经典模式”到“格莱珉二代”的转型,尤努斯的默默奉献造福了无数穷人,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