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4:45:20 页码:9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优质17篇)
2023-11-21 14:45:2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把握总结的重点和关键,突出重要信息。下面是一些保护环境的实用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一

3.1.1公共产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公共产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受益对象为社会大众,进行推广工作时存在一定难度,比如不可能完全杜绝“搭便车”的行为,另外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供给与消费的关系难以实现最佳状态,因此,公共产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以政府主导的模式为最佳。在机构设置时,应首先确立行政执法、社会公益及一般推广机构的属性,其后对其职能实施科学化设置。3.1.2私人物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因为私人物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排他性、竞争性,所以其推广模式应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构,应给予其宏观性的指导,同时提高对各种类型推广组织的督导与管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鼓舞企业、林业大户跨进林业科技服务行业领域,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加入到基层经营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当中,发挥高效作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及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运营。此外,积极培育与发展科技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平台,实现林业科技技术交易的公平性,由此促进科技的推广及应用[3]。3.1.3准公共物品属性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这种类型应考虑市场机制与政府半干预相结合的推广模式。从排他性的角度考虑,可严格遵循市场原则完成交易活动,然而这种科技的消费会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外部效应”。所以,政府机构应及时对其进行审查,并予以校正。对于有害的效应,政府应征收科技用户适当的费用,对受到有害效应影响的农户进行补偿;对于有益的效应,政府机构向除科技用户外的其他受益者征收适当的费用补偿技术用户[4]。

3.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优质的服务与示范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首先应加强各级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做好岗位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与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提高科技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还应加强科技推广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素质培训,培养并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的优秀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最后,建立健全的考核评比制度,以晋升考试为手段,激励科技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由此促进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3.3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资金的投入。

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促进林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切实提高林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在保证林业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切实做好科技推广资金的落实工作,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资金。此外,由于林业科技成果产出周期长,显示度不高,基层科技推广人员收入水平低,紧缺人才引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发展。因此,要切实提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水平,以推动林业科技推广的稳步发展。

3.4保证科技成果的顺利推广。

针对上文所述的因林业科研和生产的衔接缺乏紧密性与连贯性的特征,造成很大一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不到林业生产中的问题,林业主管部门应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指导林业科研与生产形成紧密结合,实现科研工作、培训工作及科技推广工作三者的有机统一,这样一方面能够达成科研工作服务于生产的目标,另一方面则实现生产助推科研开发的目标。基于此,林业科技工作人员应加强实践工作,深入生产一线,切实掌握林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了解林农的真实需求,以此进行目的性的科研与开发工作。此外,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中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涉及相关利益问题,所以各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以服务林业发展为中心,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有机协调,以此实现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林业科研工作取得了大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在退耕还林技天然林的保护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基于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现状来看,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良性发展。所以,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研究力度,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保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有序、稳定的实施,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2]陈金明.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03):112.

[4]陈宝昆.参与式林业技术推广方法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6):39.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二

摘要:橡胶生产作为基础工业,是我国较为重视的集中工业之一。汽车上除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基本就以橡胶制品为主。其中又以汽车轮胎对橡胶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最高。分析我国的橡胶产业和应用情况,对汽车工业和橡胶工业的结合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橡胶;汽车轮胎;产能。

除一些垫片、饰件外,汽车工业中最需要橡胶技术的即轮胎技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轮胎产量、质量的需求也逐步提升,这里面包含追求及低成本的低端车辆轮胎和追求最佳性能的赛车用轮胎,而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是轮胎制造水平提高的基础。

1乘用车轮胎对不同工况橡胶性能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对轮胎橡胶的技术指标要求也不一样。

(1)家用代步车、出租车追求低油耗,即低滚动阻力。轮胎胎体形变引起的轮胎材料迟滞作用是造成轮胎滚动阻力的主要原因。实际中,充气轮胎在静态压缩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并且回弹,并由于其内部的摩擦作用而引起能量损失。当车轮在力或力矩作用下滚动时,对轮胎胎面上的每一单元而言,其压缩与回弹的过程将重复不断地进行。当这些单元进入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印迹时,其弹簧和阻尼便能充分做功,并生成附加的摩擦效应,我们将其称之为弹性迟滞阻力。从橡胶材料来说,降低滚动阻力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轮胎的回弹性。

(2)对于追求性能和安全性的高端轿车、商务用车,则要通过提高花纹密度和深度来降低橡胶的回弹性。

(3)提高耐磨耗性。提高耐磨耗性的直接好处是提高轮胎的使用周期和降低轮胎的整体重量。

2各类橡胶材料的特性及现状。

我国的合成橡胶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主要有五种常见合成技术,即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已基橡胶和乙丙橡胶。

2.1顺丁橡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采用自主工艺实现了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采用镍系催化剂的配方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均具备强大的产能,66万t/a的产量可以向全世界出口。稀土顺丁橡胶的出现,更加奠定了我国合成配方的`领先性。相比镍系顺丁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的弹性、拉伸性能、耐磨耗性和抗疲劳特性有较大的提升。常用语汽车轮胎的胎面和胎侧。

2.2异戊橡胶。

异戊橡胶作为合成橡胶中最接近天然橡胶特性的一种,是天然橡胶唯一可选的替代品种。我国对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决定了我国对异戊橡胶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在20世纪研发出来的异戊橡胶虽然性能优异,原材料缺过于稀缺,影响了工业化进程。直到21纪初,我国的乙烯产能大幅提升,副产丰富的炭五资源带来了生产异戊橡胶丰富的原材料。4月,中国第一套异戊橡胶生产装置在茂名顺利投产,填补了国内异戊橡胶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异戊橡胶的历史。该装置产能为1.5万t/a。,青岛和抚顺分别建成了3万t/a的异戊橡胶生产装置,中国异戊橡胶生产能力达7.5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10%。未来几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山东鲁华和盘锦振奥共计18万t/a的生产装置将相继建成投产,而目前国外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扩产或新建装置的计划。

2.3丁苯橡胶。

乳聚丁苯橡胶(esbr)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产品,丁苯橡胶也是用量最大的橡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溶聚丁苯橡胶(ssbr)也已经成为轮胎橡胶的主要原材料。通过高分子合成技术,溶聚丁苯橡胶可以人为调节轮胎产品的耐磨性能、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之间的权重。把耐磨性、耐低温性、耐曲挠性和动态性能匹配到最佳状态,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汽车轮胎。ssbr也代表了丁苯橡胶的发展方向。由于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装置也可以用于热塑性丁苯橡胶、锂系聚丁二烯橡胶等公用一套生产装置,我国的溶聚丁苯橡胶产能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2.4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最大的特性是气密性良好,是轮胎内胎或真空轮胎内层的最佳原料。我国在丁基橡胶生产上的发力较晚,目前只有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具有成规模的丁基橡胶生产能力。而丁基橡胶的硫化速度无法适应真空轮胎的发展需求,卤化丁基橡胶是在丁基橡胶的基础上卤化而来,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对卤化丁基橡胶项目进行生产研发。

2.5乙丙橡胶。

乙丙橡胶的特性是耐臭氧性、耐老化性和耐化学品腐蚀性较为突出,且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在汽车工业中,除轮胎以外,各类雨刮、密封条、水箱软管和加热管都可以采用乙丙橡胶进行生产。一些非真空轮胎的内胎也可以采用乙丙橡胶。在乙丙橡胶生产方面,我国的技术和产能完全能满足需要。

3各类橡胶在车辆零部件中的作用分析。

整车系统中,橡胶制品必不可少,常见的用途和原材料分析如下。

3.1密封系统。

乘用车辆因其内部封闭的环境,一般采用全封闭设计。常见的原料即乙丙橡胶,一般为三元乙丙橡胶。但随着密封材料的拓展,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也开始广泛的进入制造商的选项里。相对于乙丙橡胶,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磨和摩擦性能均较优。

3.2气体、液体管道。

橡胶制管道在汽车中主要用于燃料胶管和热系统循环胶管,在耐热性上要求较高,一般内层采用含氟橡胶,外层采用氯醇橡胶。高耐热和耐油的特种橡胶是我国橡胶产业的短板,尤其是tpu、fkm等特种橡胶严重依赖进口。

3.3同步皮带和v型皮带。

目前,进口车辆的v型皮带主要采用氢化丁腈橡胶,而国内的还是以氯丁橡胶为主。在耐寒方面的参数尚未达到领先。

3.4减震元件。

橡胶制品在车辆中的另一个应用即各类减震垫,考虑到耐疲劳和蠕变性能,在没有油液和高温接触的部位,一般采取天然橡胶。而对于耐热和耐油性能要求较高的部位,丁苯香蕉和和丁腈橡胶分别是最好的选择,发动机部位的则采用耐热性高的三元乙丙橡胶。在这方面,我国的产能尚可。

4总结。

我国合成橡胶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为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缺乏高性能橡胶的生产,我国目前轮胎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载重轮胎为主。随着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等高性能橡胶生产装置的陆续投产,必定促进我国高性能轿车轮胎的发展。轮胎生产企业应审时度势,加大轿车轮胎开发力度,增加轿车轮胎生产能力,进而提升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晓莹.我国轮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崔晋东.广饶县轮胎厂海外市场拓展研究[d].兰州大学,.

[3]陈高宏.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三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四

摘要: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推动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关键词:社会体育;现状;健康。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导致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良。因此推广社会体育,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

1.1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不高。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小部分成年人一年之中只参加过一次或者几次体育活动,而大部分一年之中几乎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宣传和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意识依然比较薄弱[1]。而且就算将16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等当成体育人口的一部分,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依然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一般在50%~70%,因此,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体育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2社会各阶层不重视社会体育。

一般而言,普通老百姓不太关心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而且很少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在城乡居民中只有5%的人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30%的人稍微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并不深入,剩下65%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指导计划。这个结果与“一二一工程”所提出的“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尽管国家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种体育活动,但是大多数民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推广、发展。

1.3缺乏群众体育活动场地。

体育锻炼需要固定的场所和一些体育器材,但是由于人口压力较大,体育场地、体育锻炼器材难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不足,而且只有少数体育场馆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虽然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但是开放的总量很少,因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

2推动我国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2.1积极倡导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大力倡导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2]。国家应该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民群众,注意培养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改变人们轻视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合理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尽可能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体育锻炼、体育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资金、人员和体育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2.2不断增加体育人口。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且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映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我国的体育人口结构不完善,青少年学生和离退休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较多,而中青年人则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措施,带动起薄弱群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努力做好体育服务工作,积极优化体育锻炼环境,以扩大体育人口的范围。同时可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中青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育人口结构,从而逐渐推动社会体育的进步。

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社会体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力度,全方位的支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居民居住、聚集区域,可以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以丰富居民的生活[3]。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住宅区必须配有体育设施,并且根据小区的面积,目前制定配套体育设施的标准,认真审核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4]。此外,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倡导各类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大力支持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行为,并且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补助,以维护学校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各类学校对社会体育的支持力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因此,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体育事业,积极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海波.广东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邓通.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3]苏珊.西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4]张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商丘市农村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五

近代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我国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一些西方媒体至今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中国的孔子学院充满敌意,甚至从一些文化问题入手,妄想插手中国的内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推动文化平等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北京外国语大学在65周年校庆时,正式提出北外的战略使命是“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新时代,孔子学院肩负着重要使命,扮演着桥梁的角色,积极承担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使命,把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3月,孔子学院在美国启动运行,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合作办学,美国学汉语的学生人数仅为2万人,而到学汉语人数突飞猛进翻了10倍,突破20万,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截至6月注册学生近30万,而到年底,美国48个州成立了110所孔子学院和50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数量已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孔子课堂的数量更是全球的二分之一,是全球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汉语学习热潮渐渐向低年龄阶段发展,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一部分美国家长看到了汉语的发展潜力,鼓励孩子去报名学习汉语学习班,中小学开设的汉语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汉语学习人数成为汉语学习最重要的增长来源,很多美国私人幼儿园都特地开设了有关儿童的中文教学项目,使美国孔子学院的儿童教学非常具有特色,吸引的目光也越来越多。

整体来看,美国孔子学院分布很广,几乎全美都有,以东部为主,超过50%的孔子学院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紧随其后的是南部,西北、中部地区最少。毋庸置疑,中国文化和汉语以其磅礴厚重的底蕴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所接受,满足了美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热切心情。

美国的汉语学习者来源多样,有希望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工作人员,打算从事汉学研究的人,还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美国学生。这一现象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学习中华文化及汉语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新的机遇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来自各个社会层的学生自身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同,对汉语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在无形之中给对外汉语教学增加了不少压力。

2.1教师资源匮乏。

随着美国汉语学习者人数越来越多,汉语教师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时,汉语教师缺乏的情况就日渐凸显。有调查显示,在189名汉语教师志愿者里,男性占20.7%,女性为79.3%,占绝大多数,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人数最多,且本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71.6%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赴美工作少于一年,其中大多数人都没去过国外,由此可知,孔子学院的老师大多成员不固定,通常只待一两年,青年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刚刚适应美国的环境就回国。

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完全按照书本知识教学,生搬硬套,不能对不同国家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特点作出灵活多变的改善和调整。不同学院的教师数量和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只有一两名教师。师资问题不解决,孔子学院就像被缚住手脚,走不长远。

2.2教材编写不当。

教材也是绑住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汉语教材本土化困难重重,美国学生有的已经对本国语言的文字非常熟悉,会对其他体系的语言有点排外,对汉语的恐惧心理会阻碍他们的学习,这时如果教材过于困难,使学习者难于理解,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加重他们学习汉语的阴影,这就考验了汉语教材编写者对当地学习者的偏好了解,教材的及时更新也加重了汉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反馈汉语学习教材不适合学习者当前汉语水平,学习者如不能使用适合他们当前的教材,对他们的学习也会产生消极情况。虽然近几年来自中国的教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仍有改进的余地,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走出去”的文化代表,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更是中国“和谐文化”的新面貌。在新时期,新的文化战略,新的变化对教材的研讨开发、课程的设置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中小学和大学的高年级教学。

2.3资金投入偏少。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了解,孔子学院的资金投入一般由中外双方的承办大学承担,资金比例一般为1:1左右,但由于所处地区大学的重视程度不同,投入的资金和物资也不相同,加上孔子学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益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教学服务条件,没稳定的保障,没有经费来维持孔子学院的日常运行,资金短缺,难免出现不尽人意的现象。

当前孔子学院在美国就面对资金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教材老套、图书馆藏书量不足等难题。虽然每年教育部门都很会拨一笔资金给孔子学院,但相较于孔子学院迅猛的发展,还是显得有点捉襟见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拨给其本国文化传播学院的资金。资金链不完整,导致孔子学院的运营制度、反馈机制也出现断裂,为孔子学院的运转埋下隐患。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六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及三市下属的14个县(市)。三市均是较早进行沿海开发的城市:1984年,连云港、南通被列入全国首批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8年盐城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尤其是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近三年来,江苏沿海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沿海地区gdp总量达8262亿元,约为的1.44倍;政府规划江苏沿海地区人均gdp超过40000元,城市化率达到55%左右,而截至20,江苏沿海人均gdp已达到43650元,城市化率55.2%,提前一年达到了计划指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的12.6%、51.8%、35.6%调整为年的11%、50.6%、38.4%,以新能源和新医药为主的新型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下从沿海三市和与全国主要沿海城市比较做进一步研究。

以来,江苏沿海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持续快速增长,20到2011年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8%,18%,19.1%,由于连云港基数较小且具有后发优势,尤其在gdp增长速度高达26.8%,所以增长速度稍快于南通和盐城两市;但从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指标综合来看,南通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要远优于盐城和连云港,而且从人均gdp的发展趋势来看,南通与盐城、连云港两市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的拉大,但需要指出的是沿海三市的人均gdp均没有达到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并且盐城、连云港与江苏省人均gdp之间差距过大,连云港一直仅维持在江苏省人均gdp的一半左右。再从产业结构分析,目前沿海三市均处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类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南通要远高于盐城和连云港两市,2011年,南通、盐城、连云港第二产业所占比分别为54.4%、47.1%、46.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年至2011年大体在37%左右并呈现小幅度上涨的态势;盐城和连云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高,高于南通的两倍。

二、与沿海其他城市比较。

我国共有11个主要沿海省市,9个省和2个直辖市,本文取了9个省份中46个主要沿海的地级市,分析比较了这些城市2011年的gdp和人均gdp,,海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由于在某些指标上与其他样本不具有可比性,故未将其作为样本。

从gdp总量来看,南通、盐城、连云港分别在46个样本中位于第11位、第16位和第27位,江苏沿海整体处于中上水平;进一步分析沿海城市对本省经济的贡献,本文以各市占本省gdp的比重来衡量,其中海口、大连、泉州、广州、唐山、深圳、福州这6个城市超过本省gdp总量的20%,而超过本省gdp总量的10%有16个城市,江苏沿海三市中,占本省gdp比重最高的是南通,为8.31%,而连云港仅2.87%,在该指标排名第40位,是唯一没有沿海城市超过本省gdp总量10%的省份;在除江苏省以外的8个沿海省份中,均有沿海城市位于各省gdp的前三位,而广东、福建gdp排位的前三名更均为沿海城市。再分析各沿海城市的人均水平时,在原有样本的.基础上加入了上海、天津两市,从人均gdp排名来看,东营以130811元位居第一,深圳、宁波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南通、盐城、连云港分别位于第20位、第30位、第40位,48个沿海城市人均gdp均值为55273元,江苏沿海仅有南通市刚刚达到平均水平,盐城、连云港则离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故从人均gdp来说江苏沿海处于沿海城市的中下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应该意识到江苏沿海城市与其它沿海城市,江苏海洋经济与全国海洋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沿海地区的经发展水平普遍要高于内陆地区,依靠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显然江苏的发展并不是这种情况。长期以来,江苏主要把自己定位于沿江省份,重视沿江开发,生产力布局也以沿长江岸线为主,这导致江苏沿海地区不但没有成为江苏经济的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连云港、盐城的发展还远滞后于沿江城市,甚至达不到全省的平均水平。第二,江苏省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但是这种优势却没有同样显现在海洋经济发展这块领域,其实江苏不论在区位条件、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等各方面都有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只是由于以往江苏省对其发展的定位这些优势并没有被很好的重视与利用,这导致江苏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与其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地位及不匹配。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七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环境监测在监测内容、运行管理方式上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已经发布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发布;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1月发布,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发布《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科技应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加强顶层设计,重点解决环境监测系统管理体制、网络整体格局、装备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满足环境管理发展的要求。重点围绕水、气、土污染治理措施,提前规划,分析现状,解决问题。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八

前言:板球起源于英国,主要盛行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孟加拉等英联邦国家,目前发展板球运动已达到100多个国家。板球运动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它的观赏价值,被人们称为“绅士运动”。板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国参与和从事板球运动的人数并不多,也不够普及。到目前为止,板球运动方面的资料十分有限,对运动员的训练理论也主要依赖于国外教练的帮助。本文是针对浙江省板球发展状况及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板球从引进中国,其中有浙江、沈阳、上海、山东、深圳、北京等省市的几个地区开始初期发展。目前浙江省板球发展得比较普及,现在大、中、小学已有8支板球队伍。在这8支板球队伍中,有三分之二的队员都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国家队及国家青年队运动员。本文就是对浙江省板球发展的进步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板球运动的相关文献,以及浙江省板球相关网站。

(2)数据统计法:对8所学校的板球队伍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研究要求进行分类。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参赛的七支球队里面有五支队伍都是浙江省的,成绩也是很出色。第一名是济南育华中学,因为这支队伍拥有国家青年队的队员。邵家渡中学里面同样也有国家青年队运动员,取得了第二名。竞技赛场就是强者相碰时,发挥好的一定会胜利。而之后的五所学校发展时间短,小雄中学刚刚开展,只在比赛前训练了一个星期,因此输了这次比赛。想赢得比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去研究。

名次学校。

第一名济南育华中学。

第二名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第三名温岭大溪三中。

第四名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五名深圳市育才集团。

第六名临海市桐峙中学。

第六名三门县小雄中学。

名次学校。

第一名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第二名深圳市南山区同乐中学。

第三名济南第三十中学。

第四名深圳市育才三中。

第五名椒江附属中学。

第六名临海市桐峙中学。

第七名温岭大溪三中。

第八名沈阳市第111中学。

从表1、表2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浙江省的板球发展在全国来说还是很好的。而且这些仅仅是中学组的队伍。男、女队比赛完全可以看出,邵家渡中学的成绩是很好的,因为他们队里有国家队员,即使其他队员不是,他们也会互相帮助努力训练。

3.浙江省板球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性比赛及比赛结果。

浙江省有15名板球队员代表中国队出去比赛。他们曾代表中国队参加过至亚洲青年锦标赛。其中男队宋洋洋、王景、侯斯峰三人还代表中国男子板球队参加了20广州亚运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同时他们也成为了浙江省体育风云人物的候选人。他们是浙江省的骄傲,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浙江省台州市的板球已经发展得很快。8支球队都参加了20的全国锦标赛,其中有6支球队都是乡村学校,这足以证明乡村学校比城市学校发展得好。因此想让板球在浙江省普及那就需要热爱板球的人努力。为了能让浙江省普及,为了让全国板球普及,需要学生、老师一起努力,让板球的成绩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了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浙江省在仅有一支板球队,而现在已发展为8支板球队。浙江省的板球均发展在台州市。

(2)浙江省8支参加全国比赛的队伍中有6支都是农村学校的。

(3)浙江省有15名国家青年队及国家队队员。其中男队宋洋洋、王景、侯斯峰代表中国参加了年广州亚运会男子板球比赛。

2.建议。

(1)在今后应在浙江省其它地区也继续发展板球,不要单一局限在台州市。

(2)增加学生们的比赛次数,让更多的人了解,输送更多的人进入国家队,为中国板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达叶斌解析板球运动[j].运动,2010,(02)。

[2]朱占府英国的板球运动[j].体育博览,1984,(03)。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九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在社会的多个方面,如:交通行业、工业发展以及服务业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交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对于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形成流程化的生产,能够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减少工业发展的整体成本。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系统能够有效地为人们提供自动化的服务,提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整体质量。

1.2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迅速。

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十分迅速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能够大大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3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批量操作。

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很好的价值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其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多种数据、信息、工作进行批量操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够有效指挥设备进行批量操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会出现问题,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的类型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判断,排除故障。

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优势。

2.1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的精细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整体操作具有精细化这一优势,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人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相应工作内容。在传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还是半自动化,很多作业环节都需要进行人工的控制,在进行人工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新工人的生产操作技术不高,因此会影响到整体作业的质量。在操作和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差异,因此需要优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计算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作业的自动化。

2.2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集成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和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集成化的优势,集成化的发展优势能够采用集成化的方式进行作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集中监控和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地对环境和相应的生产设备进行监控,能够对火灾事故进行紧急的报警,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更好地提升工作和服务质量。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能够很好地提升服务质量,能够在工作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很好的效果。

2.3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的远程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远程化的控制特点,在传统设备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远离设备,这样会影响到整体操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会严重影响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用能够保证在工作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远程化的控制,这样能够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并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汽车企业的发展为例,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工厂和企业的分离,能够以网络的方式形成链接,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交通和工作成本,丰富汽车的生产模式,促进汽车企业的发展。

3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质量的方法。

3.1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传统工作的过程中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接口不统一、应用软件不统一,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能够运用这类设备完成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很难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的提升。

3.2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

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开发和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提升智能化,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在工业某些生产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进行全自动化的机械生产互动,这主要得力于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储存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有效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但是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智能化数据管理系统,目前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完成,因此目前急需研制一套智能化的数据管理系统,提升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3.3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对自身系统的运行进行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应当让电气自动化控制在运行的过程中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挥功效的过程中应当减少当前电缆通讯限制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速度、生产效率和智能的提升。因此,在目前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创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技术的体系内,促进系统的开发、应用与发展,更好地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结语。

研究过程中发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特点:系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能够进行批量操作等等。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以下运用优势: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的精细化、运行的集成化、控制的远程化,这些应用优势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能够適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

林业作为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随着我国林业各项工程的陆续开展,对林业人才总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林业产业发展缓慢,林业资源开发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可吸收的'劳动力有限,因此大部分林业人才聚集在林业行政事业单位。现以秦州区林业行政事业单位近十年的人才变化为依据,探讨西部林业人才工作的新重点。

一、人才质量。

西部林业经历了从过去的植树造林阶段、退耕还林阶段、防护林工程、公益林建设发展到现阶段的经济林建植扩大、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碳库储备、城市森林概念的广泛提出,作为西部偏远山区,土地可利用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城郊森林系统趋于破碎化,经济林分散,因此林业工作的重点倾向于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新时代的新发展对林业人才提出新要求。人才主观方面,大部分职工工作年限长,工作稳定,培训机会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低,电子化办公效率不高,工作动力不足,专业领域知识陈旧,职工个人职业规划不合理,机关职工工作倦怠等,不能有效带动林农致富,满足林业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本地区林业事业单位内高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逐渐增高,约为3%,但和湖南等省份相比,增长明显偏慢。在客观条件方面,林业系统人员总量逐年降低。基层林业站所职工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办公条件艰苦,交通困难,个人生活和工作矛盾凸出,使得大量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聚集在城市行政岗位,引起单位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虽然国家出台了针对乡镇人员的经济补贴政策,但仍然有很多人选择城区就业。林业单位职工总数超编严重与基层实用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加剧。基层林业工作者普遍缺乏职业培训机会。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制和聘用制的执行,对人才的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但这种人才激励机制在实际执行中仍显缓慢和不足。林业系统的权、责、利的分工仍需进一步细化。

二、人才数量。

通过图1可以看出,从到,林业人员总数呈减少趋势,减少比例约为20的13%,总体呈饱和状态。尤其是以来,降低幅度大。事业单位超编现象严重,以为例,实际人数达到了编制数的1.5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也逐年减少,与林业人才总数减少趋势基本吻合。截止到20底,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从50%下降到48%左右。图1.林业总人数和专业技术人数变化趋势图图2.林业不同系列人才数量对比图图2通过对比不同类型人员基数,可以看出行政类和事业管理类人员略有波动,相对稳定。而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小幅减少,工人减少更快。三针对以上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制度,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加强终身制学习。由于国内职业培训机制未全面发展,自费培训意识不足,公费培训机会无法覆盖到基层一线人员,因此需要单位安排规范的长期培训,供职工按需选择,更好的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2)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人才服务基层,搞活基层林业站工作局面。(3)改善基层办公设施和交通条件,为基层人才提供生活便利。考虑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使职工安心扎根基层,一心一意搞技术。(4)实行单位自主选拔人才,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现有的人才招聘制度依然实行分配到单位的方式,沿用旧的人才制度,未能匹配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并且非林专业人员偏多,职业和个人兴趣匹配度低。可以借鉴国外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林业人员的专业水准。(5)继续控制机构人员总量,挖掘现有人员工作潜力,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支持,提高职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团学习考察报告.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9—59.

[4]廖虹娅.加强林业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146.

[6]李作威,任湘郴,刘晓艳.湖南省林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湖南:中南林业大学.2010.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一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省内40余家体育俱乐部、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就目前省内社会体育人才的工作印象、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旨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1.研究目的社会体育专业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目前,虽然综合类高校和体育类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点多,但办学目标不够清晰,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影响到社会体育专业的整体办学效益[2],直接导致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不高,学生跨专业就业甚至脱离本专业的现象非常严重。2.研究方法2.1调查问卷法对四川省内各企事业单位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2.22%和83.78%。2.2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从中国知网查阅下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研究的学术文章,参考省内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体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3.结果与分析3.1企事业单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认识现状3.1.1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印象的调查统计发现:认为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与认为其怕苦怕累,工作浮漂的各有17家,并列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认为社会体育毕业生能安心工作,从小事做起,有15家企事业单位;认为社会体育毕业生志大才疏,要求过高的仅有7家企业,排在第三位。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四川省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印象处在两个极端,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与怕苦怕累、工作浮漂并存、好与坏共存。3.1.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业务能力现状社会体育毕业生业务能力现状调查统计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虽然得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但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不能被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认可。这与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有一定关系,希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向被所有企事业单位认可看齐。3.1.3企事业单位聘用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对四川省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是否有社会体育毕业生的调查发现:18家企事业单位有,占58.06%,13家没有,占41.94%。通过分析可知:在四川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中还是可见社会体育毕业生的身影的,但管理人员中没有社会体育毕业生的也不占少数。相反,对四川省企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中是否有该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有的仅为10家单位,占32.26%,而没有的达21家,占67.74%。这说明四川省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数量偏少,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比例,四川省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需求对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未饱和,需求缺口还很大,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社会体育毕业生而言是一种好现象。但从另一角度分析,目前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中社会体育毕业生数量偏少是否跟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4.结论与建议4.1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现状存在如下问题: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存在极端: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与怕苦怕累、工作浮漂并存,好与坏共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得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但未被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认可;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中没有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不占少数;专业人才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数量偏少,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比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未饱和。4.2建议4.2.1加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规划。面对四川省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的现状,各高校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实用型人才。4.2.2强化学生多方面社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应用性强、实务性强与操作性取向高的工作,这一点,国内学界已达成共识。[3]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认为应以通才教育培养为主,强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训,针对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特定的社会技能。参考文献:[1]王伟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2]刘兵,和光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j].中州体育,2009(6).[3]张贤松等.乐山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课题名称: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二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77年,我国建立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到12月,—20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队我国环境工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髙等院校陆续设立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环境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然而,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同时国内外对工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又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技之长,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环境工程教育的一大难题。而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掌握一技之长的环境工程本科技术人员,其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所在。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三

1前言。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了其应用积极效用的发挥,同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尤为关键。

目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理念的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着眼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尚且没有完全树立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次就是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同从现阶段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虽然也相继出台颁布了关于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立法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重开采轻保护和乱采滥罚等现象依然严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

2.2森林资源的骤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方森林的覆盖率日趋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林木的实际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保护的立足不够,导致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事实上,森林资源的骤减是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快以及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态质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土壤的'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的肥力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的种植以及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水平,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加大宣传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员参与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

3.2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关系到能否加快实现森林面积扩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林业绿色屏障积极效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明确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短期利益不显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和管理。

3.3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不仅仅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而社会其它部门也要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同时,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5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从长远的角度,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重点管理国有林区,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承担出资人的职责,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结语。

认清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头等要事,绝非政府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北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毛欣欣,王广利,朝克巴特尔.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8(5):1-5.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四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我国的力学计量标准实现了完善和发展。在力学计量中普遍能看到对信息处理技术、智能空翻理论等的应用。本文会将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同时还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力学计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发展现状。

从世界角度进行分析,力学计量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了,特别是在国外,力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建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筑结构中促进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力学计量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力学计量技术中,力学计量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力学计量的数据是以力学计量装置为工具测量出来的,只有不断精确计量装置,我国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才会比之前更加成功。

1、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发展的现状。

针对有所差异的测量内容,计量工作人员不能不闻不问,而是要高度重视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力学计量测试装置。在力学计量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因素,比如静力学原理等等,这些原则和各种各样的效应成为我们力学计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杠杆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装置从名称上进行分析就能看出运用的是人们熟知的杠杆原理,具体的过程为在作用力的帮助下完成计量标准装置的转动,在这一操作步骤的帮助下,若标准装置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相关原理的支持下测量物体的力值测量。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力值测量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1.2弹簧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是按照弹性敏感元件在相应的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变形,与此同时通过传动放大机构显示出测试压力的大小。这种装置有自身的缺陷,其测量压力范围确定性比较低,而且表现的很明显,一般而言是受大小、弹性元件等各种形式的影响。

1.3传感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对于这种装置主要是以一定形式的感应元器件和相应的附件组成的一个力学测试系统,并且按照接收测试的物体或者是使用标准砝码的质量对测试物体的弹性变形量判断元器件的变化程度,随后再采集信号输出的大小,并对测量物体的质量开展衡量或者是对比。

2、我国现有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推动下,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全面出现,并且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现在在实际的力值计量整个过程中,能够随地找到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身影”,目前为止,其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静态方向到动态方向的发展转变。

现在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工作发展方向有所改变,现在非常明显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动态的力校准测定信号,并且在这种趋势下,测量的精准度需要有效提升。当今社会,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运用已经不是之前单纯运用这种装置的状态,测量的相关技术人员也要逐步转变这种单纯依靠装置的方式,逐步意识到将信息处理技术运用到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付出行动,同时要对动态信号展开相应的数据采集,以动态数据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确定跟踪信号的大小和具体的'变化,这种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的主要方向之一。

2.2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的问题未来将会向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

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许多的猜测,但是毋容置疑,自动化操作和自动收取数据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不断提升校准速度,满足时代和人们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要将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各样的力学信息校准软件运用其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降低人工操作的时间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各类误差。截止到现在,我国的力学计量装置在自动化方向有了比较突出的表现,未来自动化模式将会运用的更好。

2.3量限逐步向两端开始延伸。

计量装置测量范围的大小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常见的因素是测试环境、测试要求。并且设计和研究力学计量标准装置超大力值和微小力值,现在已然成为对力值计量的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内容,相关人员不仅要意识到更要重视起来,逐步体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

2.4传感技术和激光基础应用范围将比之前更为广泛。

传感技术和激光技术是两种在力学测量标准装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按照其相应的电效应等原理,并和传感元件等全面结合起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不断结合力学计量装置的测试精确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激光技术的应用需要正弦逼近方法的帮助,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并改进工作人员所选择的型号,我们进一步的目的是有效提升校准比确定程度。

3、结束语。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力学计量标准的完善和发展水平都在不断上升。现在已经有太多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现在在智能化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的拖动下,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将会变得比之前更为精确。这是一种被人们所认可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变化,其对人们的服务也将变得比之前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

[2]任怀峰.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j].电子世界,2014(6).

[3]方剑.浅谈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j].活力,(18).

[4]张少杰,马铁华,沈大伟.基于直角应变花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测试及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l(6).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五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类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较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气候的全球性变暖,从而导致人类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低碳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但是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不是很均衡,从而使我国的低碳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低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低碳行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农民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低碳农业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我国的低碳农业不能够较快的发展。由于我国的低碳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主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所示:

(一)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而给我国的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土地及环境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经营方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农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对土地和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给予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并且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各级政府在财力支持上不能够做到均衡分配,从而导致当地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

(三)劳动群体的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并且在我的人口比例中,农民要占据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国农业的开发与改造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时,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全面,从而是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时,也不能够科学的使用,由于劳动群体的农业发展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的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分析。

(一)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在试行,这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制度创新,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土地流转方向上加强控制,对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加强政策倾斜,对流向高碳投入和高化学投入用途的土地实行政策限制。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建立和扶持各种农业生产协会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组织,是目前克服分散经营模式下主体众多难于实现低碳农业规模经营比较现实的方法。

(二)技术支持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且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要给予相应的先进技术支持,同时要有效提高能源的附加值,并且在对于能源的使用时也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有效的控制。将一些低碳能源进行大范围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立环保型农业的重要基础。

(三)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对农村低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广泛的招收低碳技术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低碳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形成发展低碳行业的良好氛围。

(四)生产方式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并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重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化肥和农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绿色有机的生产模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家产的粪肥等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含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其成产方式进行改革,还要重视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并且对秸秆资源还能够重新加工利用。

3.是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集热器的有效使用时低碳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对农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六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环境监测在监测内容、运行管理方式上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已经发布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发布;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5年11月发布,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2015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发布《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科技应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加强顶层设计,重点解决环境监测系统管理体制、网络整体格局、装备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满足环境管理发展的要求。重点围绕水、气、土污染治理措施,提前规划,分析现状,解决问题。

推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汇总篇十七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培养新型林业品种,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2014(10).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郭明,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2012(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