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34:47 页码:12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模板14篇)
2023-11-18 10:34:47    小编:ZTFB

不断总结的人,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和优秀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一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环境监测在监测内容、运行管理方式上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已经发布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发布;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1月发布,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发布《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科技应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加强顶层设计,重点解决环境监测系统管理体制、网络整体格局、装备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满足环境管理发展的要求。重点围绕水、气、土污染治理措施,提前规划,分析现状,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二

摘要: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推动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关键词:社会体育;现状;健康。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导致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良。因此推广社会体育,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

1.1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不高。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小部分成年人一年之中只参加过一次或者几次体育活动,而大部分一年之中几乎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宣传和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意识依然比较薄弱[1]。而且就算将16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等当成体育人口的一部分,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依然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一般在50%~70%,因此,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体育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2社会各阶层不重视社会体育。

一般而言,普通老百姓不太关心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而且很少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在城乡居民中只有5%的人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30%的人稍微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并不深入,剩下65%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指导计划。这个结果与“一二一工程”所提出的“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尽管国家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种体育活动,但是大多数民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推广、发展。

1.3缺乏群众体育活动场地。

体育锻炼需要固定的场所和一些体育器材,但是由于人口压力较大,体育场地、体育锻炼器材难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不足,而且只有少数体育场馆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虽然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但是开放的总量很少,因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

2推动我国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2.1积极倡导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大力倡导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2]。国家应该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民群众,注意培养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改变人们轻视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合理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尽可能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体育锻炼、体育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资金、人员和体育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2.2不断增加体育人口。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且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映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我国的体育人口结构不完善,青少年学生和离退休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较多,而中青年人则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措施,带动起薄弱群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努力做好体育服务工作,积极优化体育锻炼环境,以扩大体育人口的范围。同时可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中青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育人口结构,从而逐渐推动社会体育的进步。

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社会体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力度,全方位的支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居民居住、聚集区域,可以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以丰富居民的生活[3]。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住宅区必须配有体育设施,并且根据小区的面积,目前制定配套体育设施的标准,认真审核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4]。此外,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倡导各类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大力支持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行为,并且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补助,以维护学校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各类学校对社会体育的支持力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因此,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体育事业,积极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海波.广东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邓通.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3]苏珊.西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4]张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商丘市农村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三

摘要:橡胶生产作为基础工业,是我国较为重视的集中工业之一。汽车上除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基本就以橡胶制品为主。其中又以汽车轮胎对橡胶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最高。分析我国的橡胶产业和应用情况,对汽车工业和橡胶工业的结合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橡胶;汽车轮胎;产能。

除一些垫片、饰件外,汽车工业中最需要橡胶技术的即轮胎技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轮胎产量、质量的需求也逐步提升,这里面包含追求及低成本的低端车辆轮胎和追求最佳性能的赛车用轮胎,而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是轮胎制造水平提高的基础。

1乘用车轮胎对不同工况橡胶性能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对轮胎橡胶的技术指标要求也不一样。

(1)家用代步车、出租车追求低油耗,即低滚动阻力。轮胎胎体形变引起的轮胎材料迟滞作用是造成轮胎滚动阻力的主要原因。实际中,充气轮胎在静态压缩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并且回弹,并由于其内部的摩擦作用而引起能量损失。当车轮在力或力矩作用下滚动时,对轮胎胎面上的每一单元而言,其压缩与回弹的过程将重复不断地进行。当这些单元进入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印迹时,其弹簧和阻尼便能充分做功,并生成附加的摩擦效应,我们将其称之为弹性迟滞阻力。从橡胶材料来说,降低滚动阻力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轮胎的回弹性。

(2)对于追求性能和安全性的高端轿车、商务用车,则要通过提高花纹密度和深度来降低橡胶的回弹性。

(3)提高耐磨耗性。提高耐磨耗性的直接好处是提高轮胎的使用周期和降低轮胎的整体重量。

2各类橡胶材料的特性及现状。

我国的合成橡胶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主要有五种常见合成技术,即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已基橡胶和乙丙橡胶。

2.1顺丁橡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采用自主工艺实现了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采用镍系催化剂的配方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均具备强大的产能,66万t/a的产量可以向全世界出口。稀土顺丁橡胶的出现,更加奠定了我国合成配方的`领先性。相比镍系顺丁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的弹性、拉伸性能、耐磨耗性和抗疲劳特性有较大的提升。常用语汽车轮胎的胎面和胎侧。

2.2异戊橡胶。

异戊橡胶作为合成橡胶中最接近天然橡胶特性的一种,是天然橡胶唯一可选的替代品种。我国对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决定了我国对异戊橡胶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在20世纪研发出来的异戊橡胶虽然性能优异,原材料缺过于稀缺,影响了工业化进程。直到21纪初,我国的乙烯产能大幅提升,副产丰富的炭五资源带来了生产异戊橡胶丰富的原材料。4月,中国第一套异戊橡胶生产装置在茂名顺利投产,填补了国内异戊橡胶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异戊橡胶的历史。该装置产能为1.5万t/a。,青岛和抚顺分别建成了3万t/a的异戊橡胶生产装置,中国异戊橡胶生产能力达7.5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10%。未来几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山东鲁华和盘锦振奥共计18万t/a的生产装置将相继建成投产,而目前国外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扩产或新建装置的计划。

2.3丁苯橡胶。

乳聚丁苯橡胶(esbr)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产品,丁苯橡胶也是用量最大的橡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溶聚丁苯橡胶(ssbr)也已经成为轮胎橡胶的主要原材料。通过高分子合成技术,溶聚丁苯橡胶可以人为调节轮胎产品的耐磨性能、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之间的权重。把耐磨性、耐低温性、耐曲挠性和动态性能匹配到最佳状态,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汽车轮胎。ssbr也代表了丁苯橡胶的发展方向。由于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装置也可以用于热塑性丁苯橡胶、锂系聚丁二烯橡胶等公用一套生产装置,我国的溶聚丁苯橡胶产能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2.4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最大的特性是气密性良好,是轮胎内胎或真空轮胎内层的最佳原料。我国在丁基橡胶生产上的发力较晚,目前只有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具有成规模的丁基橡胶生产能力。而丁基橡胶的硫化速度无法适应真空轮胎的发展需求,卤化丁基橡胶是在丁基橡胶的基础上卤化而来,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对卤化丁基橡胶项目进行生产研发。

2.5乙丙橡胶。

乙丙橡胶的特性是耐臭氧性、耐老化性和耐化学品腐蚀性较为突出,且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在汽车工业中,除轮胎以外,各类雨刮、密封条、水箱软管和加热管都可以采用乙丙橡胶进行生产。一些非真空轮胎的内胎也可以采用乙丙橡胶。在乙丙橡胶生产方面,我国的技术和产能完全能满足需要。

3各类橡胶在车辆零部件中的作用分析。

整车系统中,橡胶制品必不可少,常见的用途和原材料分析如下。

3.1密封系统。

乘用车辆因其内部封闭的环境,一般采用全封闭设计。常见的原料即乙丙橡胶,一般为三元乙丙橡胶。但随着密封材料的拓展,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也开始广泛的进入制造商的选项里。相对于乙丙橡胶,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磨和摩擦性能均较优。

3.2气体、液体管道。

橡胶制管道在汽车中主要用于燃料胶管和热系统循环胶管,在耐热性上要求较高,一般内层采用含氟橡胶,外层采用氯醇橡胶。高耐热和耐油的特种橡胶是我国橡胶产业的短板,尤其是tpu、fkm等特种橡胶严重依赖进口。

3.3同步皮带和v型皮带。

目前,进口车辆的v型皮带主要采用氢化丁腈橡胶,而国内的还是以氯丁橡胶为主。在耐寒方面的参数尚未达到领先。

3.4减震元件。

橡胶制品在车辆中的另一个应用即各类减震垫,考虑到耐疲劳和蠕变性能,在没有油液和高温接触的部位,一般采取天然橡胶。而对于耐热和耐油性能要求较高的部位,丁苯香蕉和和丁腈橡胶分别是最好的选择,发动机部位的则采用耐热性高的三元乙丙橡胶。在这方面,我国的产能尚可。

4总结。

我国合成橡胶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为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缺乏高性能橡胶的生产,我国目前轮胎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载重轮胎为主。随着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等高性能橡胶生产装置的陆续投产,必定促进我国高性能轿车轮胎的发展。轮胎生产企业应审时度势,加大轿车轮胎开发力度,增加轿车轮胎生产能力,进而提升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晓莹.我国轮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崔晋东.广饶县轮胎厂海外市场拓展研究[d].兰州大学,.

[3]陈高宏.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省内40余家体育俱乐部、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就目前省内社会体育人才的工作印象、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旨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1.研究目的社会体育专业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目前,虽然综合类高校和体育类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点多,但办学目标不够清晰,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影响到社会体育专业的整体办学效益[2],直接导致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不高,学生跨专业就业甚至脱离本专业的现象非常严重。2.研究方法2.1调查问卷法对四川省内各企事业单位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2.22%和83.78%。2.2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从中国知网查阅下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研究的学术文章,参考省内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体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3.结果与分析3.1企事业单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认识现状3.1.1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对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印象的调查统计发现:认为四川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与认为其怕苦怕累,工作浮漂的各有17家,并列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认为社会体育毕业生能安心工作,从小事做起,有15家企事业单位;认为社会体育毕业生志大才疏,要求过高的仅有7家企业,排在第三位。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四川省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印象处在两个极端,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与怕苦怕累、工作浮漂并存、好与坏共存。3.1.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业务能力现状社会体育毕业生业务能力现状调查统计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虽然得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但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不能被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认可。这与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有一定关系,希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向被所有企事业单位认可看齐。3.1.3企事业单位聘用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对四川省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是否有社会体育毕业生的调查发现:18家企事业单位有,占58.06%,13家没有,占41.94%。通过分析可知:在四川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中还是可见社会体育毕业生的身影的,但管理人员中没有社会体育毕业生的也不占少数。相反,对四川省企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中是否有该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有的仅为10家单位,占32.26%,而没有的达21家,占67.74%。这说明四川省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数量偏少,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比例,四川省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需求对高校社会体育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未饱和,需求缺口还很大,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社会体育毕业生而言是一种好现象。但从另一角度分析,目前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中社会体育毕业生数量偏少是否跟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4.结论与建议4.1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现状存在如下问题: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存在极端: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与怕苦怕累、工作浮漂并存,好与坏共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得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但未被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认可;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中没有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不占少数;专业人才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才数量偏少,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比例,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未饱和。4.2建议4.2.1加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规划。面对四川省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印象的现状,各高校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实用型人才。4.2.2强化学生多方面社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应用性强、实务性强与操作性取向高的工作,这一点,国内学界已达成共识。[3]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认为应以通才教育培养为主,强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训,针对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特定的社会技能。参考文献:[1]王伟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2]刘兵,和光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j].中州体育,2009(6).[3]张贤松等.乐山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课题名称: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五

1前言。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了其应用积极效用的发挥,同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尤为关键。

目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理念的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着眼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尚且没有完全树立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次就是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同从现阶段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虽然也相继出台颁布了关于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立法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重开采轻保护和乱采滥罚等现象依然严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

2.2森林资源的骤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方森林的覆盖率日趋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林木的实际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保护的立足不够,导致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事实上,森林资源的骤减是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快以及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态质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土壤的'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的肥力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的种植以及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水平,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加大宣传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员参与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

3.2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关系到能否加快实现森林面积扩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林业绿色屏障积极效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明确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短期利益不显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和管理。

3.3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不仅仅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而社会其它部门也要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同时,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5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从长远的角度,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重点管理国有林区,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承担出资人的职责,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结语。

认清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头等要事,绝非政府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北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毛欣欣,王广利,朝克巴特尔.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8(5):1-5.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六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环境监测在监测内容、运行管理方式上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已经发布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发布;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5年11月发布,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2015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发布《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科技应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加强顶层设计,重点解决环境监测系统管理体制、网络整体格局、装备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满足环境管理发展的要求。重点围绕水、气、土污染治理措施,提前规划,分析现状,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七

摘要::本文详细解析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从多技术升级角度对此项技术应用、普及优势进行理论夯实,此项技术开发空间巨大,随着研究力度增加,成果的推出会加速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各个行业的运作效率,甚至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依托这种技术,人们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信往来也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形式,开始出现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扩展了通信形式的基础上还将为人们的数据使用提供更好的体验,侧面加速了时代的发展与运作。

1、5g通信技术的含义。

在本文中所论及的5g实质上是英文单词fifth-generation的简称,这个英语单词用汉字翻译过来的意思即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我们现在最常用的4g网络相比较,5g网络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全新的创造和发明,其本质是对2、3、4g网络的严谨,只是在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提升其使用体验,据数据表明,如果要用网速来衡量5g网络的作用的话,其最高峰的网速是我们当前使用的4g网络的高峰值的一百余倍,可见在网速体验方面带给人们的惊奇感。

2、5g技术的特点。

首先,5g移动通信技术与3g、4g通讯技术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其强大的连接功能,也就是说区内使用这技术的使用者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直接迅速地对网络进行连接;用户体验方面,5g技术运行速度更快,用户在点开视频时,不需更多等待时间,可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使用体验。其次,5g在能耗方面将会更低,就以往的3g和4g网络连接能耗占用上,4g网络将会需要更多的电能,这会使得用户的通讯设备电量相同额度下,支持4g网络运行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因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电能消耗效率方面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如果可以让智能设备运行时间更长,在更低能耗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待机时间,那么智能设备的使用硬性缺陷也将更少。再次,4g通讯技术在传输时会因流量需求大而拖慢传输速度,因此热点高容量将会是5g这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个优势一经推出,即使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使用这技术,同样可让传输速率平均分配,不再出现数据传输卡顿或是滞后问题。最后,端到端性能提升也是5g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客户个人需要,需要智能设备上的很多应用或程序同时且连续不断的运行,一般情况下,设备支持程序运行反应速度出现延缓或滞后问题,原因是设备需要连续不断地向搜索信息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保证时速连接,而这些程序的运行占用,直接了阻碍信息通话以及其他服务运行的反应速度。

3.1大规模mimo技术。

mimo技术是5g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这是让频谱得到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部分。此种技术是在4g最多8根天线基础上达到百甚至上千根服务天线使用的技术支撑,通过技术优化可让大量用户实现基站多客户同时通信。技术获得改革以后,更多的天线作用在于可将信号整合到更小的空间范围之内,调度大量的用户终端进而获取更大的吞吐量与能源效率。大规模mimo技术的最初设想是应用在时分双丁(tdd)的操作上,或是在频分双工(fdd)操作;同时此项技术突出优势是使用的元件更加经济且功耗低,并让设备反应延迟问题得到改善,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此项技术还让很多传统技术限制得到解决,在信息研究上有了更多的成果与方向定位。但是随着技术研究与开发后移,问题也逐渐显露,如终端面对大量部件结合,如何分配资源;额外的天线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如何让内部功耗也获得降低,进而提升总能源效率。

3.2毫米波通信技术。

毫米波理念与技术实践目标是促使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方向发展。基站天线规模的扩大让有限空间承载的天线数量增加,但是要求是通信波长的范围被限定。一些研究实验室在毫米波波段上使用大规模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让容量得到扩大并提升了效率。毫米波通信技术的实现使得为未来实现可触式互联网。低时延性的虚拟现实以及3d等未来应用的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3.3d2d通信技术d2d通讯简单来说就是5g通信技术中的设备间通信部分,其目的可以让用户体验以及数据传输使用质量得到提升。d2d技术良好解决蜂窝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造成的流量大幅消耗问题。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开始参与到d2d通信技术的国际学术研究谈论大会中,其已经成为了世界与5g网络通信技术的关键组成技术之一。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此项技术的发展也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初期需基站协调进行建立的运作模式直接转换为部分协调或是不需协调,面对这样巨大的技术进步,很多研究国家感到震撼并树立了更多的开发信心,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将研发眼光转向利用d2d通信作为中继,在基站覆盖范围之外进行设备上的蜂窝数据网络连接。相比于蓝牙与wifi等其他技术,d2d的技术可支持通信双方增加了通信距离情况下仍可获得较好的数据连接体验。d2d的`通信在数据传输速率上也高于其他设备,且时延性低,在功耗上同样比区域覆盖网络wifi低出很多。d2d通信的形式公可分为几种,包括广播、多播、单播等,这些通信形式让其与蜂窝移动网络技术相比更加难以调度,结构也更复杂一些,这些特征算是d2d通信目前急需得到解决的缺憾。同时与蓝牙通讯技术相比较,d2d通信的覆盖面积更大,数据连接也更为稳定,同时蓝牙需要用户进行终端配对密钥设置,连接步骤方面较为繁琐。蓝牙的工作频段属于非授权频段,通信质量不高且不够稳定,这就给d2d通信在5g时代的组成技术支撑奠定了更有优势的基础,可为大量的终端建立大规模移动网络与通信业务支持。

4、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各国会不断加紧研发进程。

5g技术属于新领域,很多国家虽然正在研发,但均未公开发行进程,虽然各国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开发方向存在很大差异,但很多国家似乎已经掌握了5g技术的核心。因此对于任何一种开发技术方向而言,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所以此项技术的开发研究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竞争点。同时,5g技术的提前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为国家模具商机和利益,甚至可以在国际竞争力上提供一定的辅助,因此各国都在不断地加紧研发步伐,以求在国际地位上能够获得更多关注与优势。

4.2性能会不断得以优化。

在数据传输体验上,5g与4g通信技术给予人们的将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就目前的4g通信技术来看,传输速度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而5g通信技术将会拥有更高的效率,在网络数据连接上也也将拥有更强的稳定性。4g网络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其他软件开启或运行占用传输效率,因此使用者正在运行的的软件会占用流量空间容量,进而导致运行软件越多,其反应速度越慢的局面,甚至出现手机卡顿现象。而5g网络的出现,可将这种现象进行完美避免,因其稳定和可靠性,5g技术的流量空间容量拥有更强大的网络能效,可支持更多软件应用的同时运行且不会出现卡顿、掉线问题。

4.3用户会不断增多。

5g技术的强大稳定性与低能耗性能将会让其一经推出就获得更多的用户。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就正在不断增加,加上移动设备的使用者也在不断增多,将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应用用户群体,而5g技术的强大功能也将吸引人们直接替换掉4g网络,投向5g通信技术的怀抱,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无线接入功能正使5g通信网络技术不断获得用户青睐。但需要人们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随着wi-fi网络的普及范围扩大,很可能会给5g通信网络技术造成较大冲击,因此这可能会给5g通讯技术的普及造成致命影响,但因5g通信技术还未在某个地区进行普及,因此现在就下定论为时尚早。

5、结论。

1g技术实现了移动通话;2g通讯则让短信和数字语音以及手机上网成为现实;3g让移动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扩展到了图片形式;4g网络一经推出立刻让移动视频发展获得了大跨度提升。而5g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将会成为物联网、车联网等万物互联的基础技术支撑。因此,5g网络通讯技术将会让虚拟现实之间的通融感更强,5g通讯技术提供的超大带宽张可支持时效更高的设备传输,这将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更大影响与改变。

参考文献。

[2]邢天伦.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7,19(11).

[3]刘清静.5g移动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7):247.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八

前言:板球起源于英国,主要盛行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孟加拉等英联邦国家,目前发展板球运动已达到100多个国家。板球运动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它的观赏价值,被人们称为“绅士运动”。板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国参与和从事板球运动的人数并不多,也不够普及。到目前为止,板球运动方面的资料十分有限,对运动员的训练理论也主要依赖于国外教练的帮助。本文是针对浙江省板球发展状况及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板球从引进中国,其中有浙江、沈阳、上海、山东、深圳、北京等省市的几个地区开始初期发展。目前浙江省板球发展得比较普及,现在大、中、小学已有8支板球队伍。在这8支板球队伍中,有三分之二的队员都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国家队及国家青年队运动员。本文就是对浙江省板球发展的进步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板球运动的相关文献,以及浙江省板球相关网站。

(2)数据统计法:对8所学校的板球队伍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研究要求进行分类。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参赛的七支球队里面有五支队伍都是浙江省的,成绩也是很出色。第一名是济南育华中学,因为这支队伍拥有国家青年队的队员。邵家渡中学里面同样也有国家青年队运动员,取得了第二名。竞技赛场就是强者相碰时,发挥好的一定会胜利。而之后的五所学校发展时间短,小雄中学刚刚开展,只在比赛前训练了一个星期,因此输了这次比赛。想赢得比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去研究。

名次学校。

第一名济南育华中学。

第二名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第三名温岭大溪三中。

第四名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五名深圳市育才集团。

第六名临海市桐峙中学。

第六名三门县小雄中学。

名次学校。

第一名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第二名深圳市南山区同乐中学。

第三名济南第三十中学。

第四名深圳市育才三中。

第五名椒江附属中学。

第六名临海市桐峙中学。

第七名温岭大溪三中。

第八名沈阳市第111中学。

从表1、表2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浙江省的板球发展在全国来说还是很好的。而且这些仅仅是中学组的队伍。男、女队比赛完全可以看出,邵家渡中学的成绩是很好的,因为他们队里有国家队员,即使其他队员不是,他们也会互相帮助努力训练。

3.浙江省板球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性比赛及比赛结果。

浙江省有15名板球队员代表中国队出去比赛。他们曾代表中国队参加过至亚洲青年锦标赛。其中男队宋洋洋、王景、侯斯峰三人还代表中国男子板球队参加了20广州亚运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同时他们也成为了浙江省体育风云人物的候选人。他们是浙江省的骄傲,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浙江省台州市的板球已经发展得很快。8支球队都参加了20的全国锦标赛,其中有6支球队都是乡村学校,这足以证明乡村学校比城市学校发展得好。因此想让板球在浙江省普及那就需要热爱板球的人努力。为了能让浙江省普及,为了让全国板球普及,需要学生、老师一起努力,让板球的成绩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了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浙江省在仅有一支板球队,而现在已发展为8支板球队。浙江省的板球均发展在台州市。

(2)浙江省8支参加全国比赛的队伍中有6支都是农村学校的。

(3)浙江省有15名国家青年队及国家队队员。其中男队宋洋洋、王景、侯斯峰代表中国参加了年广州亚运会男子板球比赛。

2.建议。

(1)在今后应在浙江省其它地区也继续发展板球,不要单一局限在台州市。

(2)增加学生们的比赛次数,让更多的人了解,输送更多的人进入国家队,为中国板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达叶斌解析板球运动[j].运动,2010,(02)。

[2]朱占府英国的板球运动[j].体育博览,1984,(03)。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九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水处理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充分体现,但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对于各行各业和各领域的生态性及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则为水处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将plc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在水处理当中,不仅有效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能源消耗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plc的简要概述。

1.1具体内涵。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的简称就是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作为存储器的具有一种可编程的特性。因此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但除此之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还能够完成其他众多功能,譬如说定时、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等等,用户通过充分发挥plc可编程的特性,能够通过在计算机当中输入数字编程命令,有效地实现对机械设备以及生产过程的灵活控制。

1.2程序设计。

一般情况下,由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器及投运、停运程控以及再生程控等共同组成plc电气自动化控制程序,系统在进入到工作状态之后,将首先清洗阴阳离子交换器,之后将进入到水处理工作当中。通过使用电导率传感器用于准确检测水电导率,在将其与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对比之后,如果电导率合格则将依次进入到过滤器与交换器再生的环节,之后对水正常进行过滤。如果电导率不合格则需要再次进入到清洗环节,直至其能够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

1.3实际应用。

水处理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以往企业生产过程中在控制程序方面主要是通过继电器实现这一目的,但由于安装继电器的过程的当中需要面临复杂的接线问题,而一旦确定程序之后难以对其进行修改,同时在维修和管理水处理系统以及设备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通过将可编程控制器运用在水处理系统当中,利用其适应性、可靠性强以及良好的可编程性,实现对水处理的实时监控管理,从而在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提升水处理成效。

2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處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控制精确性不足。

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譬如说其控制的精确性明显不足,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控制系统中的线路、机械等容易出老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控制的精确性,使其难以正常、精准地接受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尤其是接线和触点之间无法处于良好的接触状态或是未能彻底关闭操作车间现场的电磁开关等设备也将直接影响的plc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流程被迫出现中断,从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水处理工作。

2.2运行过程不完善。

在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的执行过程当中,由于负责对负载进行控制的设备发生故障问题,或是由于受到电磁干扰等影响,使得plc发出的动作指令在传输至执行端口的过程中出现中断或丢失,进而导致控制系统无法依照原有的动作指令执行相关操作。另外,由于电动阀和机械开关等出现的故障、接触不良等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行系统的正常运行。

2.3缺乏维修及管理。

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在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的长时间运行过程当中,其维修和管理的次数寥寥无几,而长时间的工作使得相关设备经常需要面临大负荷或是超压工作等情况,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管理人员对其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与管理,也为其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水处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完善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

3.1输入信号更可靠。

针对当前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当中存在的控制精确性不足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设备以及零部件老化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因零部件自身老化或是故障使得传送信号线出现中断或其他故障问题。因此在对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着重注意提升输入信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更新主界面控制功能模块,使其可以变得更加灵敏,有效地提高控制系统的精确率,使其能够正确分析系统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保障水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2故障提示及报警。

在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当中,还需要积极增设和完善故障提示以及报警系统,通过在系统当中安装可视化设备以及先进的监控系统和定位装置等,通过运用局域网将其与故障提示及报警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使用高清摄像探头等监控仪器对水处理系统各环节以及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进而保障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水处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通过故障系统获取的信息数据同预先输入的正常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信息以及问题的判断和处理,从而使得水处理系统能够始终处于稳定、正常的运行状态。一旦当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中的故障系统检测到存在故障或是异常情况时,将立刻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提示,吸引工作人员的注意使其能够尽快解决问题,只有当故障彻底排除之后警报才会消失。

3.3重视维修与管理。

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同样需要进行精心的维修与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其充分发挥应有效用。为此,企业不仅需要制定出专门的维修与管理制度,委派专人定期对plc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仪器等进行维修和管理,并将运维结果进行仔细记录、建档保管。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加强相关方面的人员培训力度,通过经常组织水处理系统的维修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专业的培训、宣讲会等,使其能够主动掌握更多该方面的先进维修和管理理念与方法技术,另外企业还可以积极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亲自进行指导教学,鼓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能够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注重提升维修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要求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水处理系统进行维修管理,使得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能够拥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可以为水处理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加工制造,其对于水质均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而通过将可编程控制器即plc運用在水处理系统当中,能够利用其适应性、可靠性强以及良好的可编程性,实现对水处理的实时监控管理,从而在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提升水处理成效。而针对当前在使用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当中,存在维修管理尚未落实到位、控制与执行精确性不足等问题,在日后对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提高输入信号的可靠性,在积极重视维修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大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等,使得基于plc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系统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水处理工作。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十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类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较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气候的全球性变暖,从而导致人类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低碳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但是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不是很均衡,从而使我国的低碳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低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低碳行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农民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低碳农业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我国的低碳农业不能够较快的发展。由于我国的低碳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主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所示:

(一)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而给我国的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土地及环境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经营方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农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对土地和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给予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并且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各级政府在财力支持上不能够做到均衡分配,从而导致当地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

(三)劳动群体的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并且在我的人口比例中,农民要占据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国农业的开发与改造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时,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全面,从而是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时,也不能够科学的使用,由于劳动群体的农业发展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的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分析。

(一)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在试行,这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制度创新,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土地流转方向上加强控制,对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加强政策倾斜,对流向高碳投入和高化学投入用途的土地实行政策限制。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建立和扶持各种农业生产协会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组织,是目前克服分散经营模式下主体众多难于实现低碳农业规模经营比较现实的方法。

(二)技术支持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且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要给予相应的先进技术支持,同时要有效提高能源的附加值,并且在对于能源的使用时也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有效的控制。将一些低碳能源进行大范围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立环保型农业的重要基础。

(三)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对农村低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广泛的招收低碳技术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低碳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形成发展低碳行业的良好氛围。

(四)生产方式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并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重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化肥和农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绿色有机的生产模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家产的粪肥等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含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其成产方式进行改革,还要重视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并且对秸秆资源还能够重新加工利用。

3.是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集热器的有效使用时低碳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对农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十一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77年,我国建立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到12月,—20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队我国环境工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髙等院校陆续设立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环境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然而,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同时国内外对工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又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技之长,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环境工程教育的一大难题。而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掌握一技之长的环境工程本科技术人员,其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所在。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十二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培养新型林业品种,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2014(10).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郭明,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2012(1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十三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范本篇十四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我国的力学计量标准实现了完善和发展。在力学计量中普遍能看到对信息处理技术、智能空翻理论等的应用。本文会将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同时还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力学计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发展现状。

从世界角度进行分析,力学计量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了,特别是在国外,力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建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筑结构中促进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力学计量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力学计量技术中,力学计量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力学计量的数据是以力学计量装置为工具测量出来的,只有不断精确计量装置,我国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才会比之前更加成功。

1、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发展的现状。

针对有所差异的测量内容,计量工作人员不能不闻不问,而是要高度重视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力学计量测试装置。在力学计量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因素,比如静力学原理等等,这些原则和各种各样的效应成为我们力学计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杠杆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装置从名称上进行分析就能看出运用的是人们熟知的杠杆原理,具体的过程为在作用力的帮助下完成计量标准装置的转动,在这一操作步骤的帮助下,若标准装置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相关原理的支持下测量物体的力值测量。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力值测量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1.2弹簧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是按照弹性敏感元件在相应的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变形,与此同时通过传动放大机构显示出测试压力的大小。这种装置有自身的缺陷,其测量压力范围确定性比较低,而且表现的很明显,一般而言是受大小、弹性元件等各种形式的影响。

1.3传感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对于这种装置主要是以一定形式的感应元器件和相应的附件组成的一个力学测试系统,并且按照接收测试的物体或者是使用标准砝码的质量对测试物体的弹性变形量判断元器件的变化程度,随后再采集信号输出的大小,并对测量物体的质量开展衡量或者是对比。

2、我国现有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推动下,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全面出现,并且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现在在实际的力值计量整个过程中,能够随地找到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身影”,目前为止,其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静态方向到动态方向的发展转变。

现在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工作发展方向有所改变,现在非常明显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动态的力校准测定信号,并且在这种趋势下,测量的精准度需要有效提升。当今社会,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运用已经不是之前单纯运用这种装置的状态,测量的相关技术人员也要逐步转变这种单纯依靠装置的方式,逐步意识到将信息处理技术运用到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付出行动,同时要对动态信号展开相应的数据采集,以动态数据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确定跟踪信号的大小和具体的'变化,这种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测量的主要方向之一。

2.2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的问题未来将会向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

关于力学计量装置测量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许多的猜测,但是毋容置疑,自动化操作和自动收取数据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不断提升校准速度,满足时代和人们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要将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各样的力学信息校准软件运用其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降低人工操作的时间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各类误差。截止到现在,我国的力学计量装置在自动化方向有了比较突出的表现,未来自动化模式将会运用的更好。

2.3量限逐步向两端开始延伸。

计量装置测量范围的大小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常见的因素是测试环境、测试要求。并且设计和研究力学计量标准装置超大力值和微小力值,现在已然成为对力值计量的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内容,相关人员不仅要意识到更要重视起来,逐步体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

2.4传感技术和激光基础应用范围将比之前更为广泛。

传感技术和激光技术是两种在力学测量标准装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按照其相应的电效应等原理,并和传感元件等全面结合起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不断结合力学计量装置的测试精确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激光技术的应用需要正弦逼近方法的帮助,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并改进工作人员所选择的型号,我们进一步的目的是有效提升校准比确定程度。

3、结束语。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力学计量标准的完善和发展水平都在不断上升。现在已经有太多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现在在智能化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的拖动下,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将会变得比之前更为精确。这是一种被人们所认可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变化,其对人们的服务也将变得比之前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

[2]任怀峰.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j].电子世界,2014(6).

[3]方剑.浅谈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j].活力,(18).

[4]张少杰,马铁华,沈大伟.基于直角应变花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测试及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l(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