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5:55:09 页码:9
最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汇总11篇)
2023-11-11 15:55:09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总结要准确客观,不夸大也不低估自己的成绩和表现。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一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小平爷爷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1)主要障碍: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三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0.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1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3.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1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

18.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9.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20.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3.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9.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0.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3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

3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38.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3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41.弘扬和我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42.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3.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7.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48.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5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54.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5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56.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58.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5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61.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四

(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五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六

1、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2、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3、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4、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5、文化的继承性(识记,小题)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6、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要)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猜你喜欢:

1.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2.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3.2017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

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5.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知识点归纳

6.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七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八

高中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背熟课本,文科类科目把书背透了才能得高分,尤其是政治主观题目特别多,背会了题目就会做,背不会连蒙都不知道从何入手。政治从高一到高三的选修和必修课本都要背下来,而且是灵活的去背书,把各章节知识点融会贯通。

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回忆的形式检验记忆的程度,哪里存在知识盲点就再背一遍,巩固扎实,直到记牢为止。

2.政治选择题答题要有技巧。

政治选择题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去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灵活解题。可以用直选法,也可以用排除法,大家读题时一定要读好题干问什么,题干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陷阱;答案里哪些是无关选项,什么选项是干扰性,可以直接pass掉。

政治选择题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只要找到题眼,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把题目一字不漏的读完就能选出正确答案,有时候正确选项是很明显的。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九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与无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关于实质的说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关于决定的说法: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关于宗旨的说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于本质的说法: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关于灵魂的说法: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于根本的说法: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关于主题的说法: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关于绝对、无条件的观点: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关于相对、具体、有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关于“三个代表”的说法: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关于出发的说法: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关于精神火炬的说法: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关于原则的说法:

wto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关于方针的说法: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于战略的说法: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治本之策的说法: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关于政治制度的说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关于基本要求的说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关于集中表现的说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表现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物质性上。

关于基本国策、(政策)的说法:

促进社会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关键词:知识点大全高中政治,开头怎么写,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为你提供更多创作灵感。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

教育。

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么办?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大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与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短篇十一

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

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x。

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片面了)。

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说反了)。

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

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

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

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

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

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3、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前面加“先进的”)。

24、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25、艺术家的文化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改为“实践”)。

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27、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28、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预先设计的。)。

29、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x。

30、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

31、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改为“经济建设”,此说法缩小了范围)。

32、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33、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目前还没有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34、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x(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5、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6、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不能制约经济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37、不同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可以说“强弱”,但不能分“优劣”)。

38、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9、文化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唯一因素。(文化并非影响人的唯一因素,像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

40、文化决定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改为“影响”,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发展)。

4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人的终身发展。(“决定”用的太绝对了)。

42、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43、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改为“影响”)。

4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强制性。(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有形的)。

4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前面加“优秀的”或“健康向上的”)。

46、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天生的。(改为“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47、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改为“核心和标志”)。

48、人们的“三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三观”也会发生变化)。

49、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一个不自觉的感悟过程。(改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50、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改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51、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52、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前面加“优秀”)。

53、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前面加“优秀”)。

54、人的全面发展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5、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相同的内涵。(“不同”)。

56、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大,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太绝对)。

57、人的全面发展是受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受文化影响不一定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受不良文化影响,人的发展也不会好)。

58、文化作品都能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在前面加“优秀”,不良文化不会催人奋进)。

59、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文化素质。(改为“影响”)。

60、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太绝对了)。

61、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角度来说的,从性质上还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改为“部分内容”)。

3、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

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改为“民族节日”)。

5、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的)。

6、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能说“高于”)。

7、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单纯指当前的文化生活。)。

8、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强制性地统一。)。

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多样性)。

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

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改为“口语”)。

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太绝对了,有的文化就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19、各民族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去掉“同样的”)。

20、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改为“口语”或“人际传播”)。

2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x)、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传媒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传媒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其他传递、沟通、共享都对)。

2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改为“并不意味着”)。

2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主要)。

24、两国文化的趋同。(两国文化之间不能用“趋同”,因为各有特色,另外,做选择题时,一般来说,“趋同”都是错误的说法。)。

25、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这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26、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作用)。

27、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我们应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这种说法否定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9、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抛弃传统,全盘西化。(太绝对,应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中华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1、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积极向上的内容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32、端午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为“习俗”)。

33、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改为“传统建筑”)。

34、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应去除)。

35、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不能全部抛弃)。

36、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太绝对)。

37、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并没有消失)。

38、我们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抵制”都是错的,对外来文化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9、对待传统文化应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这两种说法太绝对了)。

40、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否定”“抛弃”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1、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前面加“优秀的”)。

42、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43、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44、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反了)。

45、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和发展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正确的说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6、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去掉“最好”)。

47、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改为“社会实践”)。

48、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太绝对了,教育只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49、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是有益的。)。

50、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51、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改为“社会实践”)。

5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3、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5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双向制约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而文化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多样性)。

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

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改为“口语”)。

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太绝对了,有的文化就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19、各民族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去掉“同样的”)。

20、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改为“口语”或“人际传播”)。

2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x)、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传媒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传媒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其他传递、沟通、共享都对)。

2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改为“并不意味着”)。

2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主要)。

24、两国文化的趋同。(两国文化之间不能用“趋同”,因为各有特色,另外,做选择题时,一般来说,“趋同”都是错误的说法。)。

25、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这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26、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作用)。

27、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我们应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这种说法否定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9、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抛弃传统,全盘西化。(太绝对,应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中华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1、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积极向上的内容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32、端午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为“习俗”)。

33、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改为“传统建筑”)。

34、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应去除)。

35、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不能全部抛弃)。

36、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太绝对)。

37、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并没有消失)。

38、我们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抵制”都是错的,对外来文化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9、对待传统文化应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这两种说法太绝对了)。

40、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否定”“抛弃”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1、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前面加“优秀的”)。

42、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43、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44、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反了)。

45、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和发展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正确的说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6、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去掉“最好”)。

47、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改为“社会实践”)。

48、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太绝对了,教育只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49、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是有益的。)。

50、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51、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改为“社会实践”)。

5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3、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5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双向制约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55、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55、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56、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57、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去掉“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5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

59、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是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取代它)。

60、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说反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61、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为“社会实践”)。

62、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作的主体。x(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4、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x(改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65、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6、我们应拒绝接受外来文化。(这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67、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弘扬的。(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弘扬,而应是优秀文化,且要有鉴别地吸收。)。

68、文化是无阶级性的。(文化是有阶级性的。)。

69、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时,应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应以我为主)。

70、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改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71、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72、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说反了)。

73、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改为“社会实践”)。

74、文化竞争排斥文化合作,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水火不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

75、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反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有影响,但这个时期中华文化尚未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v。

3、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v。

4、相传我国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没有史官。(改“夏商时期”)。

5、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的发明”)。

6、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

8、汉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的延续。x(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

1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改为“占有重要位置”)。

12、滇黔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吴越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说反了)。

13、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改为“渐趋融合”)。

14、各民族文化具有趋同性。(不能用“趋同”一词,一般用“趋同”都不选。)。

15、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16、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改为“中华民族精神”)。

17、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文化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1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v。

19、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民族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0、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去掉“最”。因为民族精神也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1、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面临危机,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2、团结统一的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产物。(很早就形成了)。

23、中国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主张放弃使用武力。(太绝对了)。

24、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改为“各国人民”。)。

2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改为“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6、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说反了)。

27、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抹杀了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爱国有不同的内涵)。

28、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改为“经济和科技”)。

29、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夸大了爱国主义作用)。

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的职责。x(人人有责)。

31、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具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

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应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33、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范围)。

34、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改为“马克思主义”)。

3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6、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开放性。(没有“开放性”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市场低俗化是市场盲目性的结果。(自发性)。

2、文化市场需要文化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不能直接管理,只能宏观调控)。

3、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4、流行的文化,通俗的文化、高雅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流行、通俗的文化在形式上可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不一定是人民大众真正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对此要具体分析,高雅的文化在形式上很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5、发展大众文化必须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在当代,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商业性,不能限制商业化。)。

6、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加强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流行性娱乐文化也有健康的和腐朽的之分,不能笼统地说“打击”“取缔”)。

7、时尚的、流行的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时尚的、流行的文化不等于经典文化)。

8、淫秽色情文化是落后文化。(改为“腐朽文化”)。

9、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大众喜爱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它不等于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抵制通俗娱乐文化。(通俗娱乐文化中,有不少是先进的,积极的,不能笼统说“抵制”)。

1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提供不同性质的文化产品。(落后、腐朽文化坚决不能提供)。

12、我们应该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不一样,对落后文化要通过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而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3、各种文艺创作都应跨越观赏者的年龄界限。(不一定)。

14、电影创作应把满足各类观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太绝了)。

15、淫秽色情属于落后文化。(腐朽)。

16、清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冥用品,如纸钱、元宝等属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17、大众文化就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大众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低俗的区别,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文化。)。

18、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不等于,因为传统习俗中既包括精华,也包括糟粕,而落后文化仅仅是指糟粕。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19、落后文化都是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常常”)。

20、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都是落后文化。(改为“并非都是”)。

21、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落后”)。

2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文化属于精神范畴,不是物质范畴)。

2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为“共同富裕”)。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始终科学的体系。(太绝了)。

25、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元化)。

26、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8、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是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29、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改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改为:共同理想)。

31、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外来文化)。

32、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度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出发点。x(当代中国国情)。

33、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

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把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改为“社会效益”)。

3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改为“灵魂”)。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改为“主题”)。

3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改为“精髓”)。

38、我国经济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

3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基础)。

4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基础)。

41、传统道德是先进文化。(不一定)。

42、传统道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加“优良的”)。

43、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4、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改为“解放发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45、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改为“传统美德”)。

46、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改为“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47、所有的科学文化修养都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

48、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都重要,不能比较)。

49、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就能提高。(太绝对了)。

50、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二者相互促进,但不一定同步)。

51、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坚持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中心。(改为“经济建设”)。

52、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学文化修养。(二者相互促进,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3、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或: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x(两者都重要,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重要)。

54、道德冲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能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产生道德冲突”)。

55、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改为:“为人民服务”)。

56、只有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分割,不能有先后之分。)。

5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该观点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58、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夸大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