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05:35 页码:7
最新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汇总18篇)
2023-11-18 08:05:35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负责,也是对他人工作的一种尊重。好的总结需要提炼出关键信息,排除多余的干扰。在阅读总结范文时要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追随,注重个性化表达。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摘要: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potala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构建,重叠而上,层层递进,殿宇覆盖了整座山,形成巨大的梯形建筑群,雄伟而壮丽,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关键词:布达拉宫,西藏,宫堡式建筑群,佛教圣地,政教合一。

一、布达拉宫的雏形。

布达拉宫的建造与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密不可分。相传13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布达拉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白宫逐渐废弃。公元9-17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高都拉萨,白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藏传佛教噶当教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教派楚布噶玛巴德辛协巴,格鲁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等佛事活动。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公元1642年,由五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五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二、布达拉宫的重建与增扩。

十三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作代**喇嘛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喇嘛的佛事活动。

布达拉宫在建成后又进行过多次扩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59年,十四世**丹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

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三、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现存布达拉宫的设计、布局、材料、工艺、装饰等均保存了自公元7世纪始建以来,历次重大增扩建和重建的历史原状,真实性很高。布达拉宫的建筑成就与其建筑一样举世瞩目。

布达拉宫依山建造,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它各宫殿的修建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布局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其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二十世纪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古代藏族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干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独特的布达拉宫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

(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

(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

(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

(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

(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2.1重视因材施教:教育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首先,中职音乐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就认真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学情状况,只有先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现状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其次,对中专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予以重视,并且要设法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让学生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最后,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要设法将学生的个性和音乐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不断督促其发展朝向更高的层次。

2.2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音乐教师要在开始教学活动前,就需要先综合考量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便使制定的教学方案能成为最佳方案,再据此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从而使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对音乐课堂的走向进行很好的把控,教学方法方面可以侧重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等,以便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音乐教学决不能孤立地进行,应该紧密联系起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职音乐教师必须要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做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择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导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出来,加强并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的知识与内容,这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他们就会投人地更加专心。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作为美育的重要一部分,音乐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创造美的能力。中职音乐教材选取了很多经典作品,教师善加利用和引导的话,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陶冶其情操,升华其精神世界。

2.4改进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改革也在同步地展开。教学评价作为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其一般是借鉴或者依靠我国已有的学科教学评价模式,往往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结果,这种只注重书面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的效率无法有效提高,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改革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很重要。教师可以综合学生日常考核成绩以及学期末成绩,并且及时转变以往考核的内容,把学生在音乐教学综合的学习态度放到最终考核中。唯有采取这样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2.5教师要借助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有音乐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艺术家在创作音乐时就已经将自身的联想因素渗透到其中,学生们作为学习、欣赏音乐的主体,理所当然的要调动自身的联想能力。教师可尝试请大家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散文、诗歌和感想的新形式将所听到的内容以及个人感情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学生们从这首标题乐曲中会觉察到“悲怆”的心绪在其中,并且在领略优美旋律的同时,不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经过大家的探析,不难发现这首曲子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人民被沙俄所压制,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通过聆听世界名曲,学生们的情绪无疑会随着节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锻炼。

2.6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职音乐课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空间也逐渐增大。教师利用好现代化的音乐教室,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乐器,比如手风琴、脚踏琴、钢琴和现代电子乐器等,增长音乐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要欣赏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欣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欲望。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专的音乐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在教学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最终提高中专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设计是实现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教育价值的有效前提。在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设计的研究中,科学、合理地规划音乐活动课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出相应的类型结构,应该站在现代课程理论的大背景下,结合活动课程设计的思路,基于普通高校学生特点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各种普通高校音乐活动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进行分类。

分析当今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对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活动现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还是以老师的课堂教授为主要形式,学校团委组织的学生音乐活动和学生自发的音乐团体具有非教学目的特性。而伴随着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笔者分析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并对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更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普通高校学生亲身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音乐活动,实现以普通高校学生获取与音乐相关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普通高校学生主体学习活动和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高校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而设计课业和其进程,这就是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

(一)笔者经过仔细分析后,将普通高校各种音乐活动归为三类:按主题纪念日进行的分类;按照活动的组成方式进行的分类;按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各类课外音乐活动项目进行的分类。但是不难发现这三种分类并不十分健全,还缺乏整体性。第一种分类的缺陷在于,不可能将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进行归纳,不可能概括所有音乐活动现象。第二种、第三种分类的缺陷在于,活动项目之间出现相容现象。因此,明确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不但要借鉴各种活动现象,而且要依据合理的设计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在总体上是双重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此理论可分析出五种人的活动形式:以变革客体为主的改造(创造)活动;以反映客体为主的认识活动;以占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欣赏(审美)活动;以检测客体为主的评价活动;以“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构为运作机制的人际交往活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作为我国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分类基础,解决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问题。

(三)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不同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分类大体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侧重人际交往的活动课程;侧重认识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体验对象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欣赏(审美)活动课程;侧重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评价的活动课程。第二种,活动――学科辅助课程;活动――经验中心课程;活动――素质发展课程。第三种,常规活动;联科活动课;科技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

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以参照以上分类和理论,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的特点,将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1。校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2。音乐综合活动课程。第二类,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1。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课程;2。各种音乐社团活动课程;3。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课程。第三类,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1。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2。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3。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第四类,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1。听取各种“直接面对作曲家、演员、大师们”音乐讲座中的音乐活动课程;2。亲临现场演出中的音乐活动课程。

(一)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联科活动,与学科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特长,并可以深化、补充和应用学科课程内容,因此它类似于学科活动。联科活动的内容远远比学科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它既可以与某一门学科配合,形成单科活动课程;又可以同几门学科配合,形成综合(合科)活动课程。体现在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中的联科活动可以理解为,与普通高校音乐学科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的音乐活动。根据音乐活动所配合的学科数量,可将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划分为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和综合(合科)活动课程。

总体上是通过专题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它有着只分专题不分年级的优势,可以促成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各方位的交往,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交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凝聚力。普通高校中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是该课程的理想模式。

(三)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课程,更是带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的课程。社会活动包括交往活动、欣赏(审美)活动、甚至还有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通过社会活动,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增添新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该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有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有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有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

(四)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主要指在校园内,利用大学生业余时间所举办的各类名家、演员亲临现场的各种讲座和表演活动。学生通过与演员、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较之通过教师讲解、各种媒体播放等的音乐信息的体验,更容易与音乐交融,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被震撼。这种“直接”的力量,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

(注:本文为“素质教育专题研究――普通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06tg029已获批为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的一篇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活动课课题组。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4月。

[2]靳玉乐。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9月。

[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月。

[4]钱焕琦。大学班(团)全程系列活动。南京出版社,1993年。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作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音乐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职音乐教学要紧密抓住新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推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学的目标尚未明确:多数高、中职学校在制定音乐的教学目标时,并不明确,造成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此外,多数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和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最终导致音乐课程流于形式。

1.2音乐教学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高、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采用以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再有,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适应教材内容的设置,导致出现严重脱离教材的现象发生。此外,通常多是教师按照每节音乐课的内容安排来进行教学活动,没有贯彻其它的内容,这严重违背了我国教改要求的生本教育。

1.3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存在普遍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日常表现的现象。考核成绩往往只注重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成绩,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相背离,不仅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摘要: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包括:1.设计明确实用的学习目标;2.大量鉴赏音乐;3.培训及评价学生;4.良好的教师基本功。

关键词:三维目标培训评价教师基本功。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我认为在新课改下要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必须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一、设计明确实用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学习线索,是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的明确要求,要从三维目标出发。如鉴赏外国音乐的学习目标可以是:

1.学习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了解音乐家、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2.小组成员积极合作,鉴赏、体验,探究鉴赏外国不同时期音乐的方法。

3.听赏音乐作品,感受外国音乐的魅力。

二、大量音乐鉴赏是课堂的重要环节。

高中音乐课程中明确说明: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大量的鉴赏是一节好的音乐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1.精选音乐。

如鉴赏外国音乐,各时期的经典音乐多如繁星,如古典乐派可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乐圣”贝多芬的经典之作,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代表着贝多芬的最高成就。这部作品能让学生准确了解古典乐派的音乐,又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2.鉴赏的内容必须是乐曲最有代表性的主题。

如《命运》交响曲中阴森恐怖的“命运”主题和明亮坚定的“胜利”主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在面临苦难的命运时,要勇于斗争,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

3.鉴赏可分为初听、复听和再听。

初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最直观的感受;复听可以结合文字材料、老师的讲解聆听;再听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感受乐曲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与乐曲产生共鸣。要让学生真正在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等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美国音乐家艾伦.卡普阿)。对于鉴赏音乐,仅听一遍,既不能完整地感受音乐形象,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培训及评价是上好一节课的有力保障。

对于一节好的音乐课来说,班级学习小组的培训及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1.培训方面。

每个小组要有学科小组长,即有一定音乐基础或者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

2.培训内容。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2)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让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主动推进课堂进程。

(3)学科小组长带头营造高效激情的学习气氛,督促小组成员积极投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展示,如“民族音乐”一课中,可以培训有民族舞蹈基础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5)培训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进行课前培训,也可进行课中培训。

3.评价方面。

小组评价包括即时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即时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和表现质量、社团活动及兴趣小组的参与度。

(2)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音乐鉴赏测评,用计算机测试的方式,如听辨乐器音色、音乐情绪、经典主题辨析等等,考查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结果折合成学分计入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中。

四、良好的教师基本功是上好一节的前提。

1.一节好的音乐课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

如在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十面埋伏》时,教师要把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作品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首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一把小小的琵琶形象地再现了垓下之战从列营、点将、排阵、埋伏到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乌江自刎、得胜回营等情景,营造出古代战场金戈铁马的肃杀气氛。

2.小细节决定成败,优质课堂从细节做起。

(1)导课:开门见山,精练、点到为止,形式多样。

(2)预设问题:听前必问,有问必答,有答必结。

(3)环节:没有环节痕迹,过渡语言精练。

(4)知识传授:知识传授可以在体验感受中穿插,让学生理解总结。

(5)语言:教师语言生动形象(肢体语言、表情)、激情投入,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展示。

(6)驾驭课堂能力:教师引导、点拨、评价及时到位,赏识鼓励,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7)学生素养构建: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多让学生在鉴赏、体验中感悟,从而培养音乐素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相信经过我们音乐同仁的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和无数次实践后,一定能够上出学生喜欢的音乐鉴赏课,为学生音乐文化的终身发展奠基。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育动漫教学更新培养参考文献:

[1]拾荒(田易新).动漫艺术家:传统动漫片与flash实践.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2]李铁,张海力.动漫角色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丁海祥,姚桂萍.动漫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浅析中学美术中的动漫教学。

在我国,动漫是一项具有辉煌前景的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对动漫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目前在我国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动漫已经成为了课堂中经常被提及的词汇。本论文将就动漫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进行浅析。

在中学动漫的教学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一说到动漫,学生无一不表示极大的兴趣,但是细细地与学生讨论起来才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动漫的认识仅仅处于“好看、好玩、有意思”的层面,对动漫的历史和知识确实知之甚少。漫画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艺术门类,无论是在中国或者外国,都是经历了数百年演变历史的,对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动漫进行学习和赏析,更要对其本源的历史进行深刻的讲解,转变学生对动漫“娱乐性”的观念,带领学生学习动漫的历史,并由此引申到相关的美术类别上,如与动漫人物造型中相关的速写、素描、色彩搭配上,让学生对动漫的认识上升到艺术赏析和学习的层面。

动画是一种令人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但如果带领学生对其进行研究和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结构的培养,良好的美术基本功必不可少,同时还应通过大量练习,训练对角色形态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概括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何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思考。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都偏向于电脑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大脑”。将电脑三维技术运用到影片中,使真实感和空间感大大加强,的确能给影片增色不少,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动漫初级人才,而是可以进行独立创作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在动漫市场的激烈竞争下挑起大梁。因电脑舍弃创意,这就如同为了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也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多多互动,注意培养发散性思维,思路要清晰自由,不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所拘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国的动漫事业可谓刚刚起步但也潜力无限,挑战同时蕴藏着无限机遇。而我们在中学中的动漫教学也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教学中肯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多思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合自身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那么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的动漫教学模式将会慢慢地走向成熟和完善。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一)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形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二)是激发《酒吧经营管理》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酒吧经营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重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计的,对于培养熟悉酒店各项主要业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酒店酒吧服务岗位需求数量有限,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学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实战演练机会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酒吧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不扎实,技能不娴熟,《酒吧经营管理》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激发课程活力的一剂良方。

(三)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当前酒店人才市场最紧缺的是专业类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酒店企业中、高级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就业薪酬、福利待遇等也远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喜人,但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持续走低。

二、《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酒吧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也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那么《酒吧经营管理》如何融入创业教育呢?我认为策略如下:

(一)以任务为驱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专业能力结构。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酒吧经营管理》是围绕酒店大堂吧、行政酒廊等酒店相关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设置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往往由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两大部分构成。然而,当课程缺乏必要的酒吧服务和酒吧管理的实践条件,没有了真刀真枪的实战,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定了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很难全面实现。

(二)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应变是创业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能力之一,而市场是始终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就要用市场的眼光衡量课程教学的成果,因此在课程的项目实践考核评价中,需要引入企业的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专业人士对学生的项目策划案等学习作品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考虑把优胜作品或方案纳入合作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用市场的反映去检验课程学习的成果。

体系作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实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近几年,许多高校都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评选创业之星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希望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然而遗憾的是,在“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上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心态调查”的选题“假如你即将毕业,你有何打算”中,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学生数竟然为零,与其他专业相去甚远,与当前大众创业的局面也格格不入。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在专业领域内创业的认知是一方面原因,但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当前的这种良好氛围,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创业讲座,夯实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专业教研室也可以要求本专业的创业典型学生回校开设讲座,向在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享创业的心路历程,以自身的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作者:黄新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摘要: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导向作用。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而且测试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方法之一。包括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部分,测试要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同时通过讲评试卷来实施测试效果,完整的体现测试价值和意义。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那么,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呢?测试,是一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并运用教育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教学考查模式。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一次成功的测试,首先取决于一套好的试题。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评价目标能否达到。其次是对测试和讲评的方式,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次成功的测试,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和检测一次成功的政治课的测试。

一、明确测试的目的。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依赖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进行测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态的途径,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方式中创新评价的机制和方式,精心设计每一道试题,结合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板块,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试题的选择编排,从而实现测试的现实目标和发展目标。

二、科学的选择试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试题也由知识立意转向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立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所以在政治课的测试中要注重从多角度,多途径的创造性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检测,结合社会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还有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来组织政治课的测试。特别是选修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如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来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和顺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对平时每次政治试卷中出现的探究题,都应充分重视,并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的训练,使其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高考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命题将越来越凸现和回归教育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综合探究题的出现。探究题,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类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认真实施测试效果,以发展性的评价来体现检测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了从传统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到发展智能,关注学生兴趣、情感与意志,更鲜明地突出过程和方法的突破。思维是目标,方法是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贯穿政治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测试效果的检验应该也是具有发展性的,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性测试主要由课堂知识能力测试、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测试等方式组成。测试的形式可以有政治小的写作、研究性学习、主题演讲、时事政策学习、学习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情景模拟、提出议案、角色扮演、社区义工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某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检测。研究性学习的测试和评价应结合每个模块的单元“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一个单元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只要递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即可。学生知、情、行、意的发展目标才是测试的目的。另外,在学校的常规测试中,教师应该也应以发展性的讲评对测试进行创新,古语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试题的讲解,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才能真正把握整个答案的来龙去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测试和讲评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测试如果没有讲评这部分工作作为补充,就无法完整的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学生测验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测验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考试测验不仅要正确认识测验发展性的价值,更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测试,充分发掘传统题型的功能,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把主观题测试与客观题测试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测试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z]。教基[]5号。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听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十七年》,使学生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唱京剧。

参考教具:

多媒体、锣、鼓等。

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互动。学法:欣赏、记忆、听辨。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介绍剧情,提出问题:演唱者在京剧的行当中属哪个行当呢,与上节课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相同吗,(学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2、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生:男性人物,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图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视频。)旦:女性人物,可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等。(举例、展示扮相图片。)净:俗称“大花脸”,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架子花脸等。丑;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展示扮相图片。)。

3、介绍脸谱,播放《说唱脸谱》。(展示扮相图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十七年》视频,让学生分辨角色属什么行当。复听《雄心壮志冲云天》,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5、京剧的唱腔和伴奏(见书p64页)。

(1)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举例说明)。

(2)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3)展示锣、鼓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感受鼓、大锣、小锣、拨,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走男女台步,自创亮相动作。

6、念白。

(1)念是指人物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吟诵诗句,音乐性较强。白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生活用语,口语性强,生动活泼。韵白有声调,有节奏、无韵律的长短句。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与《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帮助。

(3)节选《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让学生听、想、学、演。

7、现代京剧。

今天欣赏的京剧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狭义上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表现在“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引进交响音乐”等。

8、播放中西混合乐队演奏《雄心壮志冲云天》。(出示现代京剧乐队照片)。

9、学唱京剧,体会京剧的唱腔、行当、伴奏、韵味以及表演艺术。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

10、结束语。

京剧作为从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流行音乐”,在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武打技艺、服装设计、化妆等多种艺术门类。然而,我国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频频提速,各种“快餐文化”应时而生,冲击着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如何使京剧艺术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让我们的“国粹”变为流淌的音符呢,请同学们听过《说唱脸谱》、《粉墨人生》、《苏三说》、《onenightinbeijing》、《刀马旦》、《折子戏》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以文字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论文摘要:中学生学业评价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业评价就应遵循整体性、教育性、差异性、动态性及多元性原则。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较以往的评价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是理念的更新,即“从精英主义的评价转向大众主义的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转向终身性评价;从实证主义的评价转向人文主义的评价;从目标取向的评价转向主体取向的评价;从工具论评价转向生长论评价。”

一、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反思。

反思过去的中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不难看出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

评价取向的迷失与异化。我国中学生学业评价是为升学服务的,低年级的学习是为了升人高年级,而高考则成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目标。这种评价取向,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亦被简单趋同。而所谓个性化的教育,只不过是在学生的学习进度上有所变化而已,根本无视学生个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充其量也就是“把丰富的质还原为量,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而已,因此而丧失了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等更为重要的东西,进而影响到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评价对象的片面、狭隘。由于升学成为评价的唯一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简化成为智力的发展,其学业评价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等普遍被忽视。对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演变为只是对学生记忆力、简单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最后就是考试能力的竞赛。这种评价概括而言就是以知识代替能力,以成绩代替一切。众所周知,不同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考试只能评价很有限的人的素质,只能测验记忆。中学生学业评价对象的这种片面性、狭隘性,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有效的心智锻炼过程,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许多变通途径,失去了对知识技能以外的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的关注。

评价方法的单一。中学生学业评价主要采用考试一种评价方法,笔试代替所有方法。一般每所学校一个学期要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平时的测验也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很多学校还仿效高考的形式出现了统一的考试。评价方法的单一导致评价功能的偏离,即不是为了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而是为了甄别、衡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是为了层层选拔,其宗旨是看评价结果而不是过程。这种未经过合理性论证所得的分数,被当作对学生分等划类的依据,甚至不乏“一分定终身”的现象。

评价主体的少数化、非专业化。中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由与教学无关的人控制,而对学生的道德、社会活动以及综合能力等的评价,特别是学校中各种“先进学生”的评选则主要由少数管理学生的干部控制。从而出现了不了解教学的人评价教学,不了解学生的人评价学生的现象。评价后无法确定学生的基础、特点及努力的方向。

为了打破以往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需要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育人。为此,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所以,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但在当今这个社会,要完成中学阶段的育人任务仅靠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并使其成为中学阶段育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是中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整体。

教育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教育性原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只有贯彻了这个原则,才能改变以前评价中单纯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或者说评价就是给学生简单地定性和分层的功能。

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从而“成为一个既具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和高尚道德的人,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能再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业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来对之进行评价,突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公正,那种认为评价结果是由终结性测验得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关注结果只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关注过程,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因为,客观、公正评价的做法不应该是单单给学生评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所以,我们应当把评价当作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或者说应当仔细地检查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以便确认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针对评价目标、评价材料或是评价计划提出调整的方法,以便寻求持续的改进。

多元性原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不能划一性地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智能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应当坚持多元性的评价原则。它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主体、标准、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多元性。

(一)评价内容和对象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多样化主要包括:第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包括已有知识、记忆与理解的评价,关于分析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评价,关于综合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评价,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关于应用与表现技能的评价。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情感包括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爱心、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包括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第三,关于自我意识、学习及研究技能、策略、行为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学反应的评价等。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对象要由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形成的评价转变为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评价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其学习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通过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机会多样化、评价形式灵活化来进行。

(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既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趋势。影响学生学业评价的因素是多样的,参与教育体系的人员(教师、家长、学生)及其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单纯是校内进行的活动,应该由传统的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尽可能地把个人的力量、学校的力量、社会的力量都发挥出来。

这些评价主体在中学生学业评价领域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作为拥有最丰富学生信息的人,应当最有资格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当通过揭示学生学习成就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也可以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从而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二是学生,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将会改变他们以往被动地接受以及不能对评价过程提出任何质疑的状况。从评价方式上可分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三是家长,家长通过参与评价,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子女的实际学习水平,并由此作出正确的相关的教育决策。但他们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指导。通过不断地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行为和方法等,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四是社会有关人员,他们通过参与评价将会带来新的评价理念和技术,并以非教育的视角审视评价给学校评价者带来很多启示。

(三)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与工具(样本)是多种多样的。从取向上分,有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从功能上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从性质上分,有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从方法上分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从维度上分,有横向的评价与纵向的评价。这些评价能够使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学习动机、过程和结果三位一体的评价。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包括前期的预备状态,学习中的各种思考与活动的过程,学习后的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多样的。我们重点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由于纸笔测验在信度和效度上仍有其它评价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它仍然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但纸笔测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把握试卷的难度;注意考察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注意设计一些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题型结构口试。口试是指主考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评价方法。可选择描述、角色表演、情景交际、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命题。

档案袋评价。它指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它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学生作业评价。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作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展现。但作业评价的目的不应该仅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还更应该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品格的手段之一。

行为观察评价。它是指平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并由此确定学生达到哪一种水平的方法。由于学生的非认知领域评价没有标准答案,影响因素又比较复杂,因此比较适合行为观察的评价。

活动性表现评价。它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表达交流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全方位的评价。活动性表现评价既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结果。

(四)评价工具的多样化。

评价工具是评价意图真正落实的载体,因此,选择制作适合多样的评价工具能够有效地体现评价意图。新课程理念下常用的中学生学业评价工具有七种:调查表,它指学生学习某一单元、某一课程之前所进行的简短调查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评价量表,它是学生在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所进行的综合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由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及评价者四部分构成。它能够使评价者对学生所做的判断具体化。适用于测定一个班级、一个组或个别学生的考察。概念图,学生学习完一个或几个单元以后,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归纳和总结阶段性学习的重点、难点,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记忆矩阵,它是一种长方形的平面图表,用来组织信息、表述某些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内容的记忆情况,以及他们快速将这些信息加以归类的能力。兴趣调查问卷,它是由选择题、排序题、问答题等题型组成的关于测评学生兴趣方面的问卷。它可以获得学生对某个方面的兴趣信息。语义分化表,它要求学生用符号(例如“对号”或“错号”)记下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不同词汇的反映强度,从而获得关于学生态度方面的信息。双条目解释录,这是评估学生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工具,学生将他们任务中最有意义或最有争议的观点、解释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条目;将自己对所选定文本的观点记录下来作为第二条目。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自我构建,并且在存在他人解释的情况下,依据已有的价值体系进行重构。

(五)评价结果利用多样化。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评价结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利用。

第一,对学生来说,一是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依据。二是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使学生判断自己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适宜向什么方向发展。

第二,对教师来说,评价结果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对学校来说,评价结果有助于学校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而调整学校的课程计划。

第四,对家长来说,评价结果能够使他们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上课伊始,同学们的注意还停留在课间欢乐的氛围中,如何让他们的注意力尽快完全转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有趣的刺激物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运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寻找行之有效的导课法,努力创设生动而适宜的.学习情境,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自己切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的导入方法,不足之处望广大同仁不吝指教。

一、引入新闻事件导入新课。

新闻事件是联系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学们可通过新闻媒体、报刊、互联网等迅速了解到,这些事件特别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最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要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适时引用一些与此节化学知识相关的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使他们在情感共鸣时,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中。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联系到“神七”和“嫦娥一号”的发射情况,它们升空的动力是什么?燃料的燃烧这类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之时,水到渠成,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得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二、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自己身边的化学知识最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有兴趣,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便会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如学习“乙醇”时,学生对酒并不陌生,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历来的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因此我引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诗词引入新课,利用这些诗句的韵律美、和谐美、语言美、意境美,在情景交融时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求知思维,很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新课中,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科学史实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教授曾说:“科学给我们以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科学的每一步发现都凝结着几代科学家的智慧和结晶,化学发展史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因此在上课之始,教师可讲述一段与所学新课有密切联系的化学史或介绍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理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和化学家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迅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豪感。如学习“苯・芳香烃”这节课时,可向同学们介绍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过程,他们被凯库勒的执着精神所鼓舞,特别是通过梦的启发而最终得出了苯的结构,他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急于了解苯的结构怎么书写、苯有哪些性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顺乎情境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引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

波义耳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可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可通过探究实验导入新课,学生易被新奇美妙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奇能激疑,疑能激趣,趣能激发探究欲望,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使新知识的直观形象进入大脑。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先设问:“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呢?通过什么方法可验证?”经过思考学生得出了两种验证方案,即可通过ph试纸测定和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验证。于是,我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案选取了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进行探究实验了得出了结论: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当然,教无定法,课的导入方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章法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尽快使新课程理念深入到导课中来。

参考文献。

[1]黄希庭等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57~159。

[2]李远蓉化学教学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26~128。

[3]秦才玉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25。

[4]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27~32。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应立足音乐本身特点,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客家山歌、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特点,笔者尝试着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教学走出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首先是教学材料的选择。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从胎教音乐到妈妈的摇篮曲再到老师教的童谣、歌曲,以及社会音乐的涉入……音乐不仅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而且更是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教材的选择一是具有地方特色,梅州是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人的祖先把中原的深远文化带到了现在的客家地区,并和当地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就是客家文化中的其中之一,适当选取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客家山歌作为教材,如:客家山歌中最为常见的五句板,五句板的歌词,一般是五句为一段,每句七个字,几乎每句都押同声韵或者相近韵,唱出来显得平顺,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创作;二是贴近生活,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都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他们喜爱、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新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如:在《民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民歌”这一特点为切入口,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客家山歌,将表现本地区人民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俗习惯以及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的山歌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加以评论,然后再采取相同的方法由图画或片断等形式辐射到其他一些具有典型地理、人文特征,民歌风格迥异的地区,如《茉莉花》、《小白菜》、《孟姜女》等词同而曲不同的民歌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到日常中去找寻与音乐要素相同的生活原型。

这种教材组织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将审美的兴趣培养成真正地从课堂走向生活。这也正是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曲朴素的音乐时,从高亢的引子开始,配以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青藏高原的图片,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域、雄浑壮丽高山、绵延起伏的铁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高原独特的魅力,最后,播放一段《青藏高原》的视频欣赏。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带来的陌生感。再借助地理知识,老师精辟的讲解,使音乐作品的悬念环环相扣。乐曲结束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余音的回响中,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

[1] [2] [3]。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永恒课题。教师应该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争当创新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要培养学生三种综合性能力:

1、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

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

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

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成为多才多艺教育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3、反思教育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4、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5、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设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们一方面要上好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开设选修课,不断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量,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学习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不仅要创设课内的学习环境,更要创设课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要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或合作伙伴,建立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广播,创办英语小报和英语角等,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空间。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某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的种类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四、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不仅高一教师要学,高二、高三的老师也要认真学。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有无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渗透着“爱”,倾注着“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赞美。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才能赢得每个学生的尊敬。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设法使学生loveenglishandloveyou。

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7、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里,那些学了十多年英语,获得了较高级证书的学生,却仍然听不懂,也说不好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教师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传授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旁观者和裁判的地位,一改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八

摘要:实施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数学课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管理层面;研究工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指导思想,让我们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开始。

一、管理层面。

主要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研究教学环节的实效性评价策略,这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即教学管理者要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根据操作程序,使日常管理工作深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彻底改变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形式化、表面化,负载型管理环节,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二、教研组操作层面。

要把单元教材研析、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作为教研组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研组长,每学期制订教研计划时,要把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为重点列入工作日程,在组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备课组长,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配合教研组抓好备课组内的教材研析和教研活动,要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内形成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的浓厚科研氛围。

三、个人操作层面。

每位参研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的操作程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并把探索研究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列为个人课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每学期每位参研教师要研究一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写一篇成果报告。总之,学校行政、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广大参研教师要分层实施,各司其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错误,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意识,这是数学课堂努力的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的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