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54:50 页码:9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优秀16篇)
2023-11-18 11:54:5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总结要明确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并对自己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进行评价。每个人的总结风格和写作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保持个人特色。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一

生产管理 在一个企业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管理者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那么该如何去做好生产管理呢?下面具体说一下:

1、决不让步

"老板这一辈子从来没让过步",老卢说这是他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他那时刚刚升任成一家韩国企业的部长,因为生产很忙,他也有大干一番之心,当时公司里是没有加班付双薪这一说的(我们不谈劳动法),于是新官上任的他告诉员工好好干,他向韩国老板要求加班双薪。他说,那时他太年轻,没经验,于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为由,要求给员工支付加班双薪,那位韩国老板给他说:卢部长,老板这一辈子从来没让过步。如果双薪带来的效果能有两个星期,老板把你的薪水翻番。老卢说,后来他在工作中也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内涵,今天你满足了一个要求,明天就会有更多的要求。人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做好一个主管,永远不要和员工谈条件,用一定的利益来换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只会刺激一时,最后的效果是适得其反。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把得到的或可能得到的都看作是理应得到的。

2、产量和质量

某位同事管-理-员工,要求他们质量第一,做得慢点没关系。老卢的观点是:这是扯淡。做生产的永远不能说这句话。产量永远是第一,产量的定义是合格产品的数量,本身就包含了质量。特别提及质量那是为了给员工持续的压力,如果告诉员工质量第一,那么员工就会散漫,效率降低,而且有顶冠冕堂皇的大帽子– 质量第一,你总不能要我们放弃质量来单方面提高产量吧?经过这样折腾后,生产就没法做了。

3、控制力

现在企业都讲究沟通,征求员工意见,老卢认为这些都是谎言,要高效率的管理工人,最有效的是命令,管理工程师和工人是不同的,这届的命令,清晰明了而直接的命令才能有效率,他举了个例子,他制定了一个到岗时间表,8:45分工人必须到岗(我们8:30分正式开始工作时间,给员工15分钟考勤,更换工作服等),他向员工征求一下意见,就有很多人提出来这个不合理,因为冬天时间不够,要换的衣服多,因为班车可能晚点,甚至因为早上来要上厕所,等等。老卢说话了,他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客气,给大家面子,体现民-主,不要当是真的听取意见来了,他在这儿时宣布规定,就是决定,谁违反,谁就要受处罚。要有效率的管理几十,上百人,不可能让所有员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来做事,对工人,要有控制力。

4、速度

谈及做事的方式时,老卢最强调的就是速度,速度快的好处是能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在快速的实践和反应中领先,而且能保持高度的执行力。很多时候大家没开始做事就先开会,罗列问题一大堆,问题一多自然要开更多的会,更多的问题罗列出来,最后做事就是起步不了,紧急倒没办法时,只能匆匆来做,结果所有罗列的问题全遇到,而却来不及改进。

5、主管和员工的关系

主管和员工的关系永远是对立的,老卢认为主管和工人混成兄弟,绝对是失败的主管,肯定做不好。"近之则不逊",作为主管必须有管理者的威严,只有这样才能在办事时有执行力,而且,相对地,主管的价值体现在完成指标上,是相对工人公司利益的维护者,因此永远不可能和工人在同一条线上,当然,主管本身而言,也永远不可能把老板当成兄弟。

6、激励的谎言和心理空间

7、立法和执法

立法不能执法,不如不立。定规章制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违反后有确实的措施,合理性在其次。老卢说,任何制度出来,去征求员工的意见总有不合理之处,总不能令每个人都满意,不要管合理性,首先要照章执行,有违反先处理,然后再审视合理性,作必要的改进,绝对不要轻易改变,除非确实是没考虑周全的严重不合理之处。制度老改,就是没有制度。如果每项规章制度都要完全合理了再执行,就永远也执行不了,合理性在次,违反后的反应措施是最重要的,如何处理,必须要可执行,如果不可以持行,那么相当于打自己的嘴巴,以后什么事都不好做了。当然,相对的确定目标指标时,施行奖励也是同样,要考虑到自己权利范围内的可执行性。此外,绝对不要轻易的以加薪作为许诺和奖励的方式。

“知识生产管理”指的是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利用知识生产的设施、技术、工具、人力(脑力),为了将原始的知识、数据等知识生产“原料”稳定、高效的“转化”为能够解决客户问题、能够为客户所接受并为此付费的知识产品,而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以及以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对知识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生产过程

(一)生产与生产过程

生产是人类社会人们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不进行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一个通过劳动,把一定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撑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施、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等,这些统称为生产系统。生产过程的运行,同时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出产实物产品的才算是生产,像商贸、金融、通讯、文教、医疗等不是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迅速成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运行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

生产系统

(一)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

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生产系统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通常是指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生产系统的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行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

用户的需求: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交货期、环保与安全。

相应地对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创新、质量、柔性、继承性、成本、按期交货和环保与安全。

(三)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

1.生产工艺专业化

2.产品对象专业化

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一)生产管理的目标

1.为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按计划要求高效运行,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货期和环保与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缩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应变能力),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统适应多品种生产,能够快速地调整生产,进行品种更换。

(二)生产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

1.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

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与实施的重要职能。

4.监控与考核是促使生产过程严格按计划进行,保证计划实现的有力手段。[1]

安徽人事资料网知识生产管理概念 

知识生产管理(knowledge production management) 随着“知识” 成为一种产品,企业的生产重点正由物质生产向知识生产转变,而知识生产管理也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所谓“知识生产管理”指的是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利用知识生产的设施、技术、工具、人力(脑力),为了将原始的知识、数据等知识生产“原料”稳定而高效地“转化”为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并被客户所接受愿为此付费的知识产品,而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以及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对知识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安徽人事资料网三要素具体而言,“知识生产管理”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1.“知识生产管理”所管理的“知识生产”必须是组织化的,“组织化”是知识生产管理的前提条件。这就与个体性的发明创造技巧、科学研究的艺术等等区别开来。

知识生产管理

2.知识生产的成果必须是可以交付给客户的。知识生产的成果必须是能够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客户所接受,并以客户直接或者间接地付费补偿知识生产的成本且为知识生产企业创造利润的。也就是说,“知识生产管理”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增值性管理活动。

3.“知识生产管理”追求超越个体知识生产的效率。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极大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

安徽人事资料网内容对知识的管理

知识生产管理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生产出解决方案之前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生产的“原料料”;

其二,是生产出来的知识产品,也就是只是知识生产的结果。

作为“知识产品”,是要销售给客户的东西,应该是“知识产品营销”(侯象洋设想,一个典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懂得“知识产品开发”、“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产品营销”三种相互关联的学问,才能够在“解决方案”市场上“玩”的游刃有余。这正是笔者试图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的对象之一,但是同时这些知识产品又可以转化为下一次知识生产的原材料。因此,知识生产管理的对象应当包括对这些知识原材料的管理和知识产品、隐性知识向原材料转化的管理。

对知识生产设施的管理

任何的生产过程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工具的支持,知识生产也不例外

知识生产管理

。如果没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系统及其附属系统组成的信息平台,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是不可想象的。这个信息平台就成了进行知识生产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同大机器是工业化的前提一样,计算机是知识经济,也就是大规模知识生产的前提)。知识生产设施,就象物质生产的基础设备一样,直接决定了知识生产的效率和知识产品的质量。应当说,知识生产设备管理是知识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知识生产员工的管理

目前的知识生产企业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人才的高消费。如果把知识生产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定位在博士、教授和研究员这个等级,那么不但人才的获取非常的困难,而且生产成本也会高的`可怕(国内最大的咨询公司和君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北大纵横因为其知识生产员工大都是专家教授,每年虽然有着巨大的营业收入,公司却不盈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成本过高。这与同为咨询业的麦肯西以普通mba毕业生为要员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侯象洋认为,绝大多数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其知识生产员工应定位为经过适当培训的相关专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对于知识生产员工来说,需要懂得知识生产领域中的那些“默会”的知识,也就是该领域内的那些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通大学毕业生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成为合格的知识生产员工。

对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

对知识生产环境的管理

其二,知识产品生产的目的与物质产品一样,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知识生产管理与企业中的所有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是市场环境中的管理活动。而市场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环境。理所当然,知识生产管理必须动态对市场环境进行管理,使得知识生产管理能够符合市场环境的要求。除了大的市场环境之外,知识生产管理还必须对客户环境进行管理,时刻监测客户真正需求的变化。

其三,知识生产的现场环境也需要进行管理。知识产品的无限可复制性,以及新颖性与其价值的强项关特征,决定了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管理的难点。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二

1、与员工之间共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2、共同排除影响工作中的障碍。

3、不必过细管理。

4、赋予员工的自我决策的权力。

5、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6、告诉员工清晰认识自己工作应该做到什么标准。

7、指导员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

8、让员工及时了解必要所需的'信息。

1、针对不同性格的员工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2、针对不同的场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3、员工对你的要求就像你对上司要求一样;。

4、一定要将员工工作表现及时反馈给员工;。

5、用数据来显示员工的成绩;。

6、调节好员工的内部矛盾;。

7、及时解决员工的合理需求,像薪资奖金之类的需求;。

8、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三

管理者代表的作用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对组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ms、ems、ohsms)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进行策划和管理。因此,管理者代表既是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的领导者、策划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还是效果的督查者、改进的决策者及处理各种关系的协调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组织体系运行的成败。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归纳起来有四项:

一是确保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

二是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绩效的需求;

三是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法律法规、顾客、相关方要求的意识;

四是负责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在深刻理解标准各项要求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管理者代表要充分结合本组织产品、生产、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策划:

1、  目标建立、展开和测量的策划。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突出重点,体现持续改进、预防为主的承诺;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具体,可考核,可测量;在相关职能和各层次分解展开;定期考核,测量。

2、  职能分配的策划。根据体系标准各要素(求)的内涵,结合组织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工作任务,将标准中各要素(求)利用矩阵表对应地分配到相关职能部门。一般而言,一个要素最好只有一个归口部门,以避免“真空”和“重迭”、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职能分配表》确定后,在各部门职责和权限中,对归口要素必须有相应的描述,即用文字准确无误地规定下来,避免《职能分配表》与文字描述相互不一致,接口不统一问题。

3、  资源需求的策划。要随时了解、掌握体系建立、实施、改进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情况,对缺口、“瓶颈”问题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建议、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

4、  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作业文件的策划。做好统筹策划,确定编制/建立哪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作业文件,严格审查把关,发放到有关部门、岗位人员付诸实施,并定期组织评审。

5、  重大改进活动/项目的策划。如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技术改进、技术改造、方针目标调整、管理职能变更、管理体系调整等活动/项目,管理者代表都应首先策划一个或多个具体方案,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6、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策划。一般相邻两次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组织和督促职能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内审员的培训与组织,各部门输入信息的提供,时间、地点的策划,输出结果处理的策划等。

体系文件制定后,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抓好体系文件宣贯、培训,组织实施、运行,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审,发现问题责成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跟踪验证。

在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中,管理者代表首先要对内审计划进行审查,包括内审员的资格与审核组的组成、时间及日程安排,审核部门与要素分配等;其次是组织或参加首、末次会议,树立审核组的威信;三是关注审核进程,掌握审核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审核中发生的问题;四是对审核中开出的不符合报告责成有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对整改效果实施跟踪验证。

在管理评审的组织实施中,一是抓好前期准备,即按标准或程序文件的规定将需要输入的内容及期限分别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或委托归口部门按期收集输人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特别是对各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的梳理汇总;二是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并最终作出管理评审结论和改进决定,但管理者代表应对体系运行的绩效、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作总结(综合)性发言;三是抓好后期改进措施实施的组织和效果跟踪验证/评价。

管理者代表还应对体系运行的重点过程进行监视和评价。

为保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者代表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发现其趋势和规律,确定改进方向和措施。这些数据分析包括合同履行情况、供方供货业绩、关键特殊过程能力、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产品等级品率、顾客满意度、顾客意见处理及时率和效率等,还要及时组织改进活动。

在工作方法上,管理者代表应注意4点:

1、  了解现状,掌握动态。要经常到管理体系的归口部门或现场,了解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现状,熟知运行动态,为正确策划、决策掌握准确的第一于资料。

2、  沟通疏导,落实职能。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要将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各项职能、任务落实下去,必须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交流、疏导,做过细的工作,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使人人各尽其责,按章办事。

3、  组织实施,监视评价。不失时机地对文件化体系及其实施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视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体系持续、健康、有效运行。

[摘要]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达到的要求是明确的——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军用标准规定的要求。其达到要求的标志是通过第三方认证。如何达到要求呢?本文试图站在管理者代表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明确管理者代表的任务;

二、对组织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前提条件;

三、对认证过程进行策划,即制定认证计划;

四、认证计划的实施,这是全文的核心。

其中,对体系实施阶段的策划和组织又是重点。文中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如“试运行阶段”、“建立和实施体系是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的变革”、“实行一把手工程”、“专项考核制度的制订和实施”、“高频次的检查、评价和整改”、“重视对内审员的实战训练”等等,都是作者的切身体会并被本组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方法。

管理者代表受最高管理者委托,负责以下工作:

1.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定期组织内部质量审核,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

4.就质量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络。

上述四项工作中,核心工作是第一项,其它几项工作是围绕着它进行的。一般来说,组织建立和实施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最终使顾客满意。管理者代表要完成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的任务,首先,应明确最高管理者给定的目标,即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时间要求。其次,要分析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第三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策划,并对全过程进行策划、控制和管理。

    最高管理者的态度是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的决定因素。以下几个方面会影响他的决心:首先,是他对建立、实施体系必要性的认识。他是否能正确理解顾客对体系的要求,是否有使其得到满足的迫切感;第二,是否确信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维持、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功能;第三,本组织资源状况和基础管理水平与体系要求的差距。总之,他是否已经解决“干与不干”,“真干与假干”的问题。

中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在建立尤其是实施体系过程中,中层干部是关键。首先,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否与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是否明确本人和本部门的质量职责和职能;第二,若明确了体系要求,是否愿意放弃旧的管理方法和习惯,而执行体系文件。总之,他们是否已经解决“肯不肯干”和“会不会干”的问题。

内审员的素质。他们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人数是否适宜。他们是贯彻标准、建立实施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由他们编写的体系文件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同时也将影响他们对体系运行质量的判断。总之,他们是否明确“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干”的问题。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首先,要明确组织处于体系的什么阶段,即是处于计划阶段、标准宣贯阶段、文件编写阶段还是实施阶段,所处阶段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与体系的要求差距有多大。第二,组织的基础管理处于什么水平。

第一,管理者代表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对系统工程的策划和实施能力,以及对组织有关资源的整合能力。第二,是否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经历。第三,对标准是否熟悉,理解是否准确。第四,是否认同认证及其目标的价值。总之,他是否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及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管理者代表,对上述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推行iso9000标准是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过程,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它贯穿于建立和实施体系的全过程,对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更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坚决的态度、坚强的毅力投入到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去,完成最高管理者的重托。

    制定认证计划必须依据最高者确定的目标,并以此作为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对相关的各项活动在时间上做出适当的安排。一般有以下一些活动:

1.iso9000族标准的宣贯;

2.体系文件的编制;

3.认证机构的选择及认证申请和签订认证合同

4.体系文件的送审和修改

5.聘请专家咨询;

6.体系的实施或运行;

7.预审和初审。

“聘请专家咨询”可根据管理者代表本对体系的把握程度、内审员的业务素质及他们在建立和实施体系方面的意见是否有权威性而定。“认证机构的选择和申请认证及签订合同”,主要是认证机构的选择,主要从机构的资格、专业优势和顾客要求几方面考虑。申请和签订合同的时机则宜早不宜晚。其他的几项活动将在下面表述。整个计划可安排在8至12个月来完成。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从“事后控制”到“事前预防”的转变过程,总之,是一个管理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巨大变革过程。因此,它应该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以下几个阶段来体现:思想转化阶段——标准的宣传培训阶段;标准的转化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实施和保持阶段;体系的现场审核阶段。

    宣传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iso9000族标准内涵,如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的相互关系、术语和概念、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本组织贯彻标准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等。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培训的对象应当是组织内部的全体员工。但应分层次和不同的方式进行。

内质员的培训。前面已经提到过内部质量审核员是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他们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具体的方式可以送到认证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班进行面授,也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举办函授班进行函授。重点是“质量体系要求”、“文件的编写”和“体系审核”。

最高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最好到认证机构举办的“领导学习班”学习。但现实中大多数的最高管理者都是通过自学或请专家来厂讲课来完成的,学习的重点是“质量体系要求” 和“管理职责”。

专业干部和中层以上干部的培训。可以聘请国家级审核员或者管理专家对标准进行宣讲。重点是贯彻标准的目的、意义、步骤、方法和要求等。各项管理活动或者质量体系要素的含义和要求。

其他员工的培训。可由内审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同上。

为了加强宣传和培训效果,还可以编写印发有关质量体系标准的“宣讲提纲”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知识问答”,以帮助各部门,各类人员学习和理解标准。同时还可以组织各个层次的质量体系知识竞赛,把学习标准的群众性活动推向高-潮。

这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最高管理层,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对认证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向全体员工表明最高管理层对质量体系通过认证的决心,为建立和实施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内审员真正成为“明白人”,掌握建立、审核体系的方法和技巧。其他各类人员掌握标准的基本精神,明确本人的工作与体系的关系,认识到组织建立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贯彻标准的自觉性。

    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编制或者修改其它第三层次文件。这是一个质量立法的过程。《质量手册》应重点描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和产品区域,表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表述组织的主要质量活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指出支撑《质量手册》的《程序文件》和其他文件以及对他们的引用。《程序文件》应具体规定某一质量活动的目的,即表明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活动;这一过程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中间又有哪些具体活动,它们的顺序如何;明确职责,即具体活动都由谁来做;过程的接口,即本过程与其他过程的相互关系;指明质量记录的名称和编号。《质量记录》是一种表格式的文件,其格式和内容应当能够表明过程或其结果的状态,同时也能反映对这些过程或结果责任者。其他第三层次文件,主要是有关的管理制度(如设备、工装、计量、标准化、库房管理等制度)和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等,它们的作用就是规定各专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及各岗位的具体操作方法。

文件化体系要达到的目标是,应能满足“符合性、适用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文件化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以上目标,也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并精心实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订。标准要求这项活动应由最高管理者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可以采取从下至上的方法。即可以先由各部门组织全体员工,结合标准的要求和工厂及其产品的实际情况,提出质量方针和目标草案,然后再交由质量管理部门整理分析后,交由最高管理层讨论决定。第二种则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方法。先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草案,经最高管理层讨论通过后再下发至各个基层组织征求意见和建议,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上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几个方案供最高管理层讨论决定。

过程的识别和确定。按2000版新建立一个体系,可以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评价改进”四大过程去识别和确定更小的过程。而从1994版(国-军标1996版)转到按2000版建立体系时,则过程的识别和确定的工作量就不大,过程在原有体系中绝大部分已经被确定,可以继续保留。新建立一个体系时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过程:

明确产品的类型。即明确本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

识别和确定。获得这些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过程(活动)。即明确需要通过那些过程或活动(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管理过程)来实现产品,把这些过程逐一列出,并将它们按因果关系或并列关系,用方框图或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图所反映的是组织为实现产品所需的一个大过程,它是由许多的小过程(方框中表示的)组成的。

识别和确定每一个小过程或子过程的输出、输入和活动。这一活动需要哪些输入,这一活动所输出的是什么,这些活动由哪些部门来完成,其职责是什么,各自的活动又是如何衔接的,对这些都要逐一识别和确定,尤其要注重对特殊过程的识别。

质量体系范围的确定。这里所说的范围包含二个层次,一是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二是实现这些产品需要的质量活动或过程。对于第一层次,顾客有体系要求的产品都要覆盖,在顾客没有要求时由组织决定。当然一个组织最好只建立一个体系,且覆盖所有的产品,认证时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至于第二个层次,则应当按照标准的要求,在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和责任的前提下进行剪裁。对以上剪裁,有必要与顾客可认证中心进行沟通,并对删减的情况在《质量手册》中加以说明。

制订编制计划。文件的编制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这一过程应加以策划。首先,成立编写班子,明确各个小组的职责。第二,制订编写计划,明确完成时间。第三,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确定文件数量,设计三个层次的文件总框架。为使文件的层次清晰,应列出每个层次的文件目录(《质量手册》列出章节目录),还要画出各个层次和同层次各个文件间的关系图(结合确定过程时形成的“流程图”)。文件的多少,应根据产品的形成特点和人员的素质而定,但是程序文件的多少必须首先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gb/t19001—1994规定 17个(gjb/z9001—96是21个),而2000版gb/t19001则只要求6个(国-军标2000版则是 7个)。但为了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可以不受这个数量限制。从1994版(国-军标1996版)转换到2000版时可保留所有的行之有效的程序。管理者代表应当着重抓好文件的符合性、协调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的审查工作,可以授权编委会来完成。

文件的编制。无论哪一层次的文件,最好都采用“过程方法”来结构。即按照每一过程的活动顺序,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展开、衔接及其责任部门、每个活动的过程和输出结果的表达方式(质量记录格式和内容)等,都要交代清楚。

文件的试行。文件的编制是一种认识的过程,遵循认识——实践——认识的规律。文件的初稿出来以后,最好先试行一段时间,以暴露其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只有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文件才算是好文件,当然前提是符合标准。

文件的送审。文件的符合性,协调性最终要经过认证机构的审查认定。认证机构主要审查《质量手册》。对认证机构提出的问题,应立即安排修改,并将修改稿送认证机构确认。

文件的修改。文件经过试行和认证中心审查后都需要修改,而且组织环境(内外部)若发生变化,文件也应当作相应的'修改。文件的修改过程是一个增值过程。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文件编制的效率,可参考通过认证的同类企业或组织的质量体系文件。但应当紧密地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组织结构、规模、流程和有效的经验等),进行取舍、补充和完善。亦可将文件编制外包给咨询公司。

以《质量手册》为龙头的三个层次的文件经批准发布,标志着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象征着认证征途上的一座里程碑,为实施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文件化体系建立阶段,我们做的是“该说的要说到”这一部分工作。而实施阶段则要完成“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记到”这一部分工作。

认证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关系到认证的成败。不少企业因其难而不得不延长这一阶段的时间,进而推迟初审,有的甚至放弃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最高管理者的决心不大;第二是体系文件不全或可行性差;第三,老的习惯做法和习惯思想观念形成的阻力太大;第四,对实施体系的策划不力。这个阶段的策划应当解决好上述问题。策划的内容包括如何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教育的手段来推动体系的有条不紊、高效地实施。

我们可以将体系实施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体系的试运行阶段,正常运行阶段和迎接体系初审阶段。要着重抓好试运行阶段的工作。因为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大量矛盾的产生、暴露和转化都要在这个阶段来表现和完成。或者说,“前提分析”中的所有“明确”或“不明确”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都会明朗化,管理者代表应勇于面对,坚决、正确且艺术地解决它。

试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文件的培训,试行体系文件,将体系转入正常运行阶段。

实施行政一把手工程是实施体系的组织保障。要实施体系,首先应当落实质量职责,而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各部门行政一把手的责任。为此,可以采取由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与最高管理者签订“责任状”的方式落实责任。但是“责任状”的签订只解决“干不干”的问题,而解决“干什么”和“怎样干”还要靠培训。实践证明,中层干部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对文件的理解和认同是体系实施的关键。可通过让他们“听”、“看”、“练”来克服思想障碍,提高执行程序的主动性。如对程序逐个进行模拟运行,即将某一程序的执行部门一把手召集起来,对文件规定的活动及顺序进行演练,也可以到活动现场进行实地演练,还可以带他们到通过认证的工厂学习考察,等等。

制定专项考核办法是推行体系实施的有效措施。应建立一个工作标准,作为考核的依据。这个标准必须依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来制订。首先,将“质量活动”作为考核对象,同时确定其合格的标准,即明确描述每项“质量活动要求”。第二,明确对每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第三、明确这些质量活动的“责任部门”。把这些内容以“质量体系检查表”的形式印发到各部门。其实这就是“表格化”了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同时又比这二者要细。它简单明了,大家较容易接受。第四、把“整改进度”列为考核内容。进度的标准则由审核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五,针对“质量活动”的“符合程度”和“整改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经济和行政的)考核标准—“实施质量体系考核办法”。

对体系进行高频次地检查、评价、整改和考核,是推动体系按计划实施的有力手段和有效的方法。检查由认证办组织,由内审员实施。检查和评价的依据是 “质量体系检查表”。检查,就是对体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价,对不合格项做出客观的陈述和评价。整改,要求责任部门对不合格项进行纠正或改进。对整改的结果要进行跟踪验证。考核,就是依据“实施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进行考核。检查的频次,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试运行阶段每天(有计划地)都可以安排检查,这样可以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持续的、紧张的气氛,有利于振奋全体员工的精神,推动体系实施。这样每经过一轮检查、评价、整改、验证和考核的循环,就使体系实施的符合性提高一步。而在试运行阶段,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循环,就能使体系实施质量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直至按计划转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借助第二方审核促进体系的实施。由于第二方的特殊地位,其审核意见对组织的各个层次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检查的方法,先按“块块”进行,即以部门为对象,对其所承担的过程或质量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逐项梳理。或以过程或活动为对象对各相关部门逐个梳理。

把认证办的检查和各部门的自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培养各部门自我检查(举一反三)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各部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组织形成持续改进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干部按照程序进行管理;内审员依据标准和体系文件进行检查和评价。质量职能部门尤其是最高管理者须按程序处理质量问题。

重视对内审员审核能力的培养,为内审打好基础。试运行阶段,其实就是对各部门和各项活动进行强化(强制性)管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也应对内审员进行强化培养和锻炼。在检查中要求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要完成”。即当天的检查计划当天完成,当天查出的问题,当天开出不合格报告,并帮助责任部门制订纠正措施。要求每个内审员认真作好审核记录,依据标准进行判定,等等。总之,要锻炼、培养和提高内审员的审核技能,为内审奠定基础。

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大量的信息能及时得到传递和处理。在检查过程中除了用不合格报告和纠正措施报告的形式进行沟通和处理,应建立体系运行协调会制度,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比较的突出问题,管理者代表应及时向各有关高层主管领导直至最高管理者沟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而对体系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更要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以不断增强他对体系建设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有必要对体系进行一次正式的全面的审核,以便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内审是标准规定的一个程序,是对体系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活动,同时又是一项涉及组织所有部门、绝大多数过程的,互动性很强的,大规模的质量管理活动。这项活动的质量好坏,对体系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管理者代表应抓好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在组织内部质量审核时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掌握好内审的时机。一般情况下,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3—4个月)后,

就应安排一次内审。太早了可能会由于实施不到位,存在的问题太多,审核结论会影响士气和信心;太晚了也不利。一方面不能给体系实施提出正式评价,导致管理评审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内审程序的可行性及内审员正式审核的能力不能及早得到验证。

审核的时间要相对集中,这有利于在整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为审核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对内审员的审核工作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审核前,抓好审核员编制的“检查表”的审查,保证要素和质量活动不漏项。审核中,抓“不合格报告”的编写质量,对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在审核后期,抓“纠正措施报告”的审定工作。这是内审容易忽视的问题。主要审查针对不合格项所作的原因调查和分析是否准确,提出的措施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切实可行。最后,检查验证情况。

内审应由工厂自己实施,首次若有困难,可以聘请专家协助进行。

管理者代表,应根据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和纠正措施实施报告,对体系建立、运行情况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书面报告,以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至此,标准规定的程序基本走完了。但管理评审还有待进行。当完成管理评审后,建立和实施体系活动完成了第一次大的循环。对管理评审的输出,则要抓好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如果试运行阶段抓得比较紧、比较实,尽管内审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一些区域性的不符合项也不可怕。因为体系及其实施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已初具改进的功能,在初审前,可将其列为整改的重点,并做好填平补齐的工作。随后适时再安排1—2次的内审。

    预审核是组织聘请与之有合同关系的认证机构对体系的一次非正式的审核。其目的,是使认证机构确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基本就位,能否迎接认证审核;同时使组织取得对认证审核的方法和审核气氛的感性认识。预审核不是认证的必经的程序,但为了克服对内审结论权威性的疑虑,使体系初审顺利进行,有必要安排一次预审。事实上预审核所作的权威性的“不符合”判断,对在初审前推动工厂作最后的冲剌,具有重要的作用。

预审核工作的接待和审核的配合都应该进行周密的安排。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使体系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初审。

初审是认证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次正式的审核,只要前面所述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位了,那么通过初审则是水到渠成的事。重点要做好不合格项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制订及其实施工作。

通过第三方认证,是建立和实施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管理者代表成功地履行其职责的一个标志。要想持久的成功,还有待于不懈地努力,在于保持、改进和创新。

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等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六段十二步”工作方法是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系统步骤,此方法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一、调查诊断,调整资源

二、培训起步,系统策划 

三、编写文件,发放运行

四、审核评审,纠偏完善

五、整顿改进,正式审核

六、总结提高,持续改进

一、调查诊断,调整资源: 

(一) 调查了解: 实地调查企业现况、产品现况,填制《调查记录》

1.管理层访谈

2.现场调查诊断

a.与现场人员交谈,了解情况;

b.现场观察

c.检查现场文件和记录;

d.如实记录体系运行现状

3.整理调查结果,总结确定工作思路

(二)诊断摸底: 了解企业现况与标准的差距,明确工作重点。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工艺要求、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运作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7.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三)调整资源

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职能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质量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一)全员iso9000基础知识培训

1.培训目的

a. 了解iso9000的基础知识及企业推行iso9000意义;

b. 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c. 了解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办法;

2. 学习内容:

a. iso9000基础知识(2h)

b. iso9000八项原则、十二项原理、四种方法、两个基本目的  (3h)  

9000术语(1h)

9001标准理解(9h)

e.如何编写质量体系文件(2h)

f.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改进(2h)

3.说明: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a.第一层次为决策层领导。主要培训:

通过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b.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c.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

(二) 建立推行组织

1.最高管理层重视

a.带头学习iso9000基础知识; 

b.积极推动公司贯标工作; 

c.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

2.成立iso9000推行委员会

a.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都应当参与; 

b.任命管理代表,负责标准中规定的职责: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还可包括就质量体系方面事宜与外部机构的联络。

c.制定《iso9000推行委员会及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三)系统策划,职能分工

1.  确定《组织结构图》

2.  确定《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a.各部门职责应覆盖标准要求。

b.各部门有清楚的职责。

c.各部门工作之间有合理的衔接。

d.职能分工形成书面文件,并经充分讨论。

e.应把有关质量的策划、控制、协调、检查、改进工作都反映出来。

3.  确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总计划》及《月度计划》

4.   确定体系文件清单,制定《体系文件一览表》

a.列出原有的文件和记录清单

b.明确哪些旧文件作废、哪些保留

c.确定体系运行所必须的文件清单

5.   确定分工负责编写体系文件的部门和人员,制定《职责分配表》

至此前期的工作基本完成。

三、编写文件,发放运行

(一)编写文件

1.按文件清单和落实的编写职责起草文件

a.质量手册:简明扼要说明组织如何实施iso9000的各个要素;

b.程序文件: 职责清晰, 清楚描述各个活动流程的过程、涉及的部门/人员,相关的文件记录.

c.作业性的文件:清楚说明操作步骤,控制要点,注意事项等.

d.质量记录表格: 设计科学合理,提供的数据有明确的作用。

2. 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各等收集在一起,与策划的《质量体系文件一览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

4.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满足符合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要求。

(二)文件讨论

1. 在顾问的配合下,进行标准符合性及内容适用性和充分性讨论和检讨;

2.  管理层对文件系统进行评审确认

(三)文件管制部门进行文件登录和发放管理工作,包括: 审核、批准

复印、装订、受控、登记、发效、签收等

(四)发放运行

1.体系文件培训、宣传工作

2.实施并检验体系的控制有效性,完善管理

3.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a.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 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c.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d.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四、审核评审,纠偏完善

(一)培训内审员:培训并考核,合格发证

(二)组织内部质量审核活动

1.  步骤:

a.策划内审活动,任命内审组长,组成审核小组

b.编制内审计划

c.文件审核

d..现场审核

e..总结会,报告审核结果

f.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g.跟踪验证实施的效果

h.完成审核报告

2. 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a.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   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b.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

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

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

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

c.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

(三)组织管理评审活动 ,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充分性。

(四)针对文件和体系运作进行再完善。

五、整顿改进,正式审核

(一)各部门对工作进行自纠自查,现场整理整顿

(二)迎审前准备工作

(三)配合审核,通过认证,获得证书

六、总结提高,持续改进

(一) 系统回顾,总结提高意识和管理手段

(二) 制度化运行,持续的教育训练

(三) 形成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体系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四

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认识和改造生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认同的安全思维定势、安全思想作风、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共同习惯和安全行为准则。构建安全文化,目标是从安全生产各要素出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有效协调和管理;其任务是通过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构建起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安全理念、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其宗旨是支配、凝聚、激励和约束员工,实现自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打造安全文化,企业要努力提高全员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强化“安全第。

要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安全理念融入到全体员工每一天的操作中,体现在作业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中,培育员工的“认知感”与“归属感”。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关心人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内容,通过《职工安全手册》、安全警示标识、培训、媒体等宣传手段,把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进行强化灌输,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之中转变安全观念,自觉地将安全文化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操作行为之中。

企业要通过行为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行为的安全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要建立健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工种的作业标准,建立职工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行为和习惯;企业必须用安全生产法和企业规章制度来强化、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大力开展“反违章、查隐患”活动,杜绝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要将安全生产的价值观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之中,建立起企业独具特色的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度。企业要建立起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行为,切实整治好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自上而下,层层履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网络体系,使安全管理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反映迅速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和完善,分解细化目标,不留制度和管理上的空档,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熟知和强化演练,提高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处置能力,使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均处于受控和可控状态,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供组织、人力、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

安全生产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足够的成本的。作为一个企业,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尤为重要。要不断充实安监人员,落实安全经费,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的升级改造;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测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加强对备品备件的质量管理,采取招、投标办法,制定多级验收制度,把好进货、运输、存储和装机前的各种检查工作,确保备品备件的质量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设备老化、安全设施欠缺与滞后是安全生产的致命隐患,要切实杜绝为了节省资金而降低安全成本。

总之,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基本准则,牢牢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五

加油站是中国石油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展示中国石油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阵地。加油站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几项工作:

1.用统一文化塑造人。

加油站员工绝大多数是市场化用工,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加油站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盈利能力。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团结人、凝聚人,用优秀文化塑造人,使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为立志成才的员工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营造“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和谐发展。

2.用制度管理约束人。

加油站是个小企业,加油站管理规范是加油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加强加油站文化建设,首先就要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按照“加油十三步曲”和“收银六步曲”的要求,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业务技能。其次,应强化“管理创造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入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细中出精,小中见大。特别是站容站貌、前庭、便利店、厕所、生活区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各个环节要重点关注,要细中求细,细致入微,细中出文化。

3.用真诚服务留住人。

加油站是服务窗口,尤其是在服务成为商品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建设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应该成为加油站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经营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关注细节、用心去做”的服务理念,把客户满意视为永远的追求,坚持一切为客户着想,创造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自己的企业文化,引导消费,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做到一次服务留住顾客。

4、以良好形象吸引人。

加油站是企业的形象窗口,所以应该注重形象建设。站容站貌要整洁有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各种商品定置摆放,站内设备整洁有序。员工的仪容仪表要整洁、精神、干练。应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反映企业和员工搏击市场、开拓领域、创新思维、打造品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提升企业形象。也可根据自身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展大型推广活动、文化营销、专项促销、媒体广告和赞助公益活动等多种宣传和促销活动。

5、以本质安全保护人。

加油站一般处于闹市区、集镇和交通要道,人员比较密集,经营的油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加油站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关注员工健康从健康时开始,注重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加油站建设,从设计到施工、运行,确保工艺科学,设备完好,没有隐患;引导员工树立“一切事故均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理念,教育员工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操作规程,严守岗位纪律,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失误。

通过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

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内化与固化相结合,文化与管理溶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合,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离开了针对性,就可能无的放矢,影响效果;缺乏可操作性,就可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只有同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文化竞争力”。

3、建设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既要注意继承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学习借鉴社会发展和管理进步的新成果,才能形成富有文化底蕴、时代特征、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

4、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更要着眼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制度既有约束力,又有向心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形成了蓬勃向上、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局面。

文档为doc格式。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六

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是管理者追寻的境界。现实中管理者不要做“晁盖”,而要学“宋江”。要赢得人心;要成就对方同时成就自己;要为自己及下属提供表演和成长的舞台;领导者要成为下属的导师、教练、朋友的综合。要强调:让资质平平的下属能超水平发挥。

所以,作者施耐庵只好让他在梁山事业高-潮到来之前,就牺牲在曾头市。相信,如果他健在,被宋江取而代之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宋江与之相比,眼光敏锐,洞察力很强,知人善任,肯于帮助落难的朋友,喜欢结交高水平的英雄好汉,“入职”前已经有了极高的美誉度,甚至赢得了业界的“崇拜”。更重要的是,他“入职”后,还在不断进取,延揽英雄,时刻想着把梁山的事业平台做大,想着为手下的弟兄们谋一个好的出身,与对方互相成全,最终成为梁山的绝对领导者。

管理者的领导力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很多管理者都在苦苦寻求如何提高领导力,成为卓越领导者。然而,现实中不乏有管理者会犯“晁盖式”的错误,习惯于依靠管理的职位来影响下属,只有管理者的职位而没有领导力,忽略考虑下属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忽略自身的不断进步,最终导致管理的失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委,是对领导力本质缺乏足够认识,没能区分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1.管理·领导,要区分清楚

提到“管理”,你想到什么?答案很多,职位,计划,组织等等。提到“领导”,你又想到什么?答案也很多:上级,控制,命令,权力,远见,个人魅力等等。由此看出,人们对“管理”、“领导”的理解是不同的,也是不专业的。

从学术角度来讲,管理是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在团体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能力、行为和过程。领导与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但二者并非等同的关系。在管理的过程中,仅有管理,仅仅基于职位影响下属,仅有组织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提高领导力,即提高自己不基于职位影响别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现在企业要求管理者会管理更要会领导。正如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别再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其表现是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是“领导”,应该是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

(1)管理与领导的不同。

(2)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领导者要比管理者更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的权威源于正式职务,而且可以把权威转授他人,处理事物注视着盈亏结算,强调以正确的方法做事;而领导者的权威来源于下属的认同和追随,无法转授他人,处理事务关注着改革、原创和广阔的视野,强调做正确的事情。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否不一定基于职位影响别人;是否共同目标和利益;是否双向互动,与下属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如果回答“是”,就是领导,回答“否”,就是管理。另外,领导要确定方向,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而管理要确定过程和步骤,决定怎么爬梯子。显然,只有先“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后面的工作才可开展。

领导和管理角色很少分离。当一个领导者不一定基于职位给追随者注入活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成长意愿,调动追随者的积极性和潜能以实现共同目标时,他们主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他们基于职位管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如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资源的分配,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以实现组织目标时,他们主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在管理的实践中,需要注意:

第一,习惯于依靠管理的职位来影响下属,只有管理者的职位而没有领导力,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失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

第二,在管理的过程中,仅有管理,仅仅基于职位影响下属,仅有组织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提高领导力,即提高自己不基于职位影响别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第三,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能领会到领导力的真谛,而领导力的真谛,恰恰是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独特内容。这不仅会制约领导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四,有些管理者之所以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关键是他们身上具备某些优秀素质,而这些素质是可以培养的。

2.领导力的真谛:满足共同利益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苦于无处寻觅领导力的真谛。实际上,管理与领导的区别,恰是现代领导力的本质,即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实现共同目标的影响力。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能领会到领导力的本质,而领导力的本质,恰恰是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独特内容。这不仅会制约领导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年三九集团的创始人赵新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业,把一个军队药厂缔造为一家庞大的企业集团,他掌舵这个集团长达19年,1999年达到了70亿的销售额,其中二十多家核心企业的销售额达到25亿,四十多家子公司销售额达到45亿。有3家上市公司。到2004年拥有超过200亿元的总资产,当时人称“企业教父”,他自己任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并且兼任着多家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集团不设副总经理,集团的中层管理者及核心企业和子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的任命都有他一人决定。

1993年,其中层管理者的收入可以高达3000—5000元,是业内的十倍,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激励。到1999年,其中层管理者的收入只有5000—7000元;在业内仅算中等水平,这已经无法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了。

一开始,赵新先确实赢得了下属的信任、信赖和信服,甚至崇拜。而且确实也把事业平台做的足够大。但他没有考虑为下属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没有继续提高自己,与下属实现双赢和共同提高。

2004年,企业经营出现严重的问题,欠款高达96亿。后来锒铛入狱,固然有别的问题,但他没有清楚地认识领导力的本质,不注意为下属提供成长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与之相比,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宁高宁与中粮集团的许多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做过交流,他对管理有独特、深刻的领悟,例如,他提出的著名的选经理人、建团队、定战略、管理运营、价值创造等的“五步组合论”,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他思路敏捷,大气磅礴,有着管理多家大型企业的经验,且善于从理念、文化上引导员工,是大家的导师和教练。员工对他的评价极高,提起他都充满了信任、信赖和敬佩。

因此,真正的领导力应该是不基于职务赢得下属的信任,同时互相成全、共同提高。下属因为领导者的能力、风范,而服从、忠诚于领导。具体表现为:

第一,领导者赢得下属自觉的追随,下属愿意提高自己。下属的这种追随是建立在自觉、认同、非制度化的的'信任。这是一种柔韧、持久、结实的关系维持方式,即所谓“赢得人心”。

第二,强调成就对方,同时成就自己。领导者与下属互相成全,这是一个双向良性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领导者要满足追随者更高的要求,为追随者提出更高的共同目标,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

第三,领导为自己及下属提供表演的舞台和进步、成事的氛围。领导者是下属的导师、教练、朋友关系的综合。尤其要强调的是,让资质平平的下属能够超水平发挥。

3高效领导力:从培养素质做起

掌握了领导力的本质,方可对症下药,提高领导力。研究发现,有些管理者之所以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关键是他们身上具备某些优秀素质,而这些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这种培养,包括了自我修炼与实践。这种实践,强调的是交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积累而非单一的工作经历。

(1)以身作则的成熟个性。

这种成熟个性主要指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括自我知觉,自我管理(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绝不轻言放弃,永不言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社会技能。领导者要培养足够高的情绪智力,才能以身作则,引领下属。

(2)直升机般的思维特性。

领导者要培养的思维素质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对事物的想象、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能力。此外,还应该包括直升机一般的特性,这使领导者高-瞻远瞩地看问题,并同时关注相关的细节,根据个人的不同视角分配相应的工作,把现实和所遇到的问题放在更宽泛的环境中考虑,而这些要通过迅速查明更大范围组织内的相关关系来实现。

同时,要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这不仅能联系,并能发现问题的驱动因素,还从更广泛的范围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系统思维能力能带来创造性行动,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知人善任的决断能力。

领导力素质培养也包括眼光,胸怀,胆识,用人,决策等。眼光包括选方向做决策与选人、用人,能够知人善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知人善任(判断力,激励)。正如福特的墓志铭所说:这里埋葬着一个人,他终生都在“发现比他更能干的人,而且为他所用。”

决断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重视的能力,“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对能否攻下孟良崮、打败张灵甫和国民党74师没有信心,唯有粟裕(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斩钉截铁地告诉前线指挥员,谁再提撤出战斗,提头来见。关键时刻粟裕的胆识、决断,是保证孟良崮大捷的重要因素。

(4)高效的人际沟通能力。

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研究表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70%是因为沟通不当引起的。在组织和群体中沟通的效能越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沟通能够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几乎所有的管理层次中,约有75%的时间是用在各类沟通中的。

沟通能控制下属的行为、传递信息、情感表达和激励的作用,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沟通能力,才能影响下属实现共同目标。

(5)领导艺术的提高。

领导力是可以培养的,领导艺术是可以提高的。要具备这些特质,培养领导力,提高领导艺术,需要学习,思考,感悟,实践。从书本中学习,从成功的领导者那里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深入思考、总结、感悟自己的管理和领导经历及经验,既要学习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领导素质的提高,是可以通过培养来实现的,这种培养,包括了自我修炼与实践,领导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这种实践,强调的是交叉的多样化的工作经验积累而不是单一的工作经历。

需要强调指出,领导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领导者不是终身的,当领导者进步变慢,或者不如追随者进步的快,这时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位置就可能颠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培养领导力和提高领导艺术,也是一个学习、实践、行动、感悟、思考的过程。

第一部分 怎样做好管理者 

首先,必须做到尊重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无论是新官到任,还是老官蝉联,绝不能染上“官僚”作风。要始终做到礼贤下士,虚心向被管理者学习。不但要学习下属的专业知识(不管自己懂不懂,绝不能自满),还要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学习他们身上的一切优点和长处。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朋友;通过虚心求教和广泛交友,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被管理者的优缺点和专长,把他们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赋予他们必要的权力,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企业)所用。

第二,要取信于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尊重被管理者仅仅是管理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好本单位(部门)工作的起码条件,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当一个称职的帅才,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以取信于被管理者。

1. 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作为管理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严格执行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遵法守纪(特别是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原则问题上,严格自节自律,绝不能越雷池半步!要部下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

2. 光明正大,不谋私利。作为管理者,言行举止必须时时处处为本企业发展大计、振兴民族经济事业着想,绝不能搞小聪明,谋一己私利,从而偏离一个合格管理者应运行的正确轨道。

3. 办事公道,赏罚分明。作为管理者,在面对被管理者进行决策和处理日常管理事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做到不偏不倚,经得起大家评说;特别是对被管理者兑现奖罚时,应严格依据本企业相应的规章行事,绝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感情用事。

4. 严守信义,不说空话、大话,不推诿。即要求管理者讲究信用,说到做到;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能只往自己脸上贴金,把错误责任推给部下,沽名钓誉。

第三,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共享集体智慧。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能,他的个人智慧毕竟有限。“个人英雄主义”是干不好市场经济大事的。要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经济中立稳脚跟,必须果断消除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能人垄断现象”,大力提倡“集体英雄主义”,依靠集体智慧去创业。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一个高级管理者,在制订决策和编制各项管理制度过程中,即使是自以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绝不能轻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被管理者,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挖掘部下的聪明才智,维护和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大量的工作是要靠各级被管理者去完成的。管理者的最终决策,只有变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才是正确的、有效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并乐意接受别人的善意批评,而不管部下的批评方式如何,是直截了当地在众人面前当面指正,还是通过“一传”、“二传”、“三传”……只要是实事求是、善意的,哪怕提错了,也不能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待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及时采纳,以便及时修正自己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绝不要因为部下的思维、智谋比自己高明,就有意压制,而延误企业发展大事。

对待部下的不足或失误、错误,也绝不能动辄上纲上线,把芝麻扩大成大西瓜声色俱厉地吓唬、训斥部下,必须心平气和地以理服人!

第四,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一个高级管理者,首先要是一个好伯乐。要善于发现被管理者的优点和长处,根据他们的能力,做好调帅遣将或调兵遣将的工作;要始终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在充分了解人的基础上,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量为被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也包括生活方面的,以消除其后顾之忧),为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当被管理者受到上级嘉奖的时候,应当感到同样高兴和自豪,而不是嫉妒;反之,当被管理者发生失误甚至重大错误,面临上级批评和处罚的时候,应当挺身而出,敢于承担领导责任,要吃亏(苦)在前,好处在后,绝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作为高级管理者,还要始终“宽宏大度,大智若愚”,对待部下绝不能像“管家婆买青菜”一样,为了一分钱利益,斤斤计较,争得耳红面赤!必须记住:你对部下信任和大方的程度和深度,就是部下反过来忠于和回报于你所领导的事业的尺度,但绝非不讲原则!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站得高、看得远、抓大事、定策略,轻易不插手属于部下分管的事务。但又不能“瞎子放驴”,而必须经常适时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全面的第一手真实情况;抓好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目标分块包干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和控制全局。犹如放风筝一样,只有牢牢握紧手中的长线,盯紧目标,及时施以必要的技巧,才能确保目标越飞越高,越放越好。

通过监督检查,及时表扬和奖励先进;对做得不足的部下,帮助分析原因,为其排忧解难,促使其尽快提高水平,早日完成任务;对渎职和屡犯严重错误者,按有关规定严肃惩处,做到赏罚分明。

第五,自我学习的同时,给部下全面提升的机会。我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残酷的各种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这种残酷竞争的现实,不能只盯在一处,要不断学习,全面学习;向上级、同级学习,向部下学习;向同行业学习,向管理先进、不断进步的其他行业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学习同事、同行的先进实践经验和管理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

正因为现实严峻,竞争残酷,才要求各级管理者负起时代责任,不但要不断提高和改造自己,更要对被管理者负责,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各种机会,要有培养部下全面发展的意识,而不是限制他们发展;对有前途,愿意奉献于企业的员工,要让他们定期轮换岗位,全面提高他们的才能。必要时,送他们去深造。

第二部分 怎样做好被管理者 

首先,要做到心态归零。即正确对待和服从上级的任命和工作安排,始终谦虚谨慎,主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干实干。个人的能力只有证明于他人(含上级)和社会,才能得以实现,而不能因时间、地点、个人地位的变更,而有丝毫保留。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像蜡烛一样,无论把你放在哪里,都照样充分燃烧自己。要充分相信你的上司是个好伯乐,相信企业是喜爱实干家的,特别是爱动脑筋,思维敏捷的实干家!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被管理者,绝不能事事照搬上级的规定和指示,这不是一个合格员工的作风;工作中发现上级的工作或指示有不足或错误,或有创新发明,要敢于及时用适当的方式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这样才是对企业,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第三,要有大局观念。工作中与上级或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从大局出发。绝不能因小失大,要把矛盾看作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必然会遇到的暂时困难。

第四,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多考虑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或难处),多找自己的不足,绝不要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

第三部分 结束语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必须始终牢记:我们各自的脑袋上都有道“金箍咒”。因为我们同处在一个面临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现代化企业环境里,都应受制于本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把“军事化管理”运用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所形成的“企业无情管理法”,已成为当代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秘诀之一!当然,这里所说的“企业无情管理”,并非高墙加电网管教政治犯:只许你老老实实,不准你乱说乱动,而是与前面二部分所阐述的理念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七

销售工作的基本法则是,制定销售计划和按计划销售。销售计划治理 既包括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销售目标,也包括实施 这一目标的方法。详细内容有:在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 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销售目标、回款目标、和其他定性、定量目标;根据目标编制预算和预算分配方案 ;落实详细执行职员、职责 和时间。然而,很多企业在销售计划的治理上存在一些题目。如无目标明确的年度、季度、月度的市场开发计划;销售目标不是建立在正确掌握市场机会、有效组织企业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的,而是拍脑袋拍出来的;销售计划没有按照地区、客户 、产品、业务 员等进行分解,从而使计划无法详细落实;各分公司的销售计划是分公司与公司总部讨价还价的结果;公司治理层只是向业务员下达目标数字,却不指导业务员制定实施方案;很多企业销售计划的各项工作内容,也从未详细地量化到每一个业务员头上,业务员不能根据分解到自己头上的指标 和内容制定详细的销售流动方案,甚至,有的业务员不知道应该如何制定自己销售方案等。因为没有明确的市场开发计划,结果,企业的销售工作失去了目标,各种销售策略、方案、措施不配套、预算不确定、职员不落实、销售流动无空间 和时间概念,也无销售过程监控和效果检修措施。这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的销售工作就象一头闯入火阵的野牛,东冲西撞最后撞得头破血流。

二:业务员治理失控

“只要结果,无论过程”,分歧错误业务员的销售步履进行监视和控制,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题目。很多企业对业务员的步履治理非常粗放:对业务员公布一个业务政策,然后,把业务员象鸽子一样地放飞到市场上,等得业务员给企业拿来一份份订单、开发出一片片市场。由此,而造成一系列题目:业务员步履无计划,无考核;无法控制业务员的步履,从而使销售计划无实现保证;业务员的销售流动过程不透明,企业经营 的风险增大;业务员工 作效率低下,销售用度高;业务员的销售水平不进步,业务员步队建设 不力等。

三:客户治理 粗拙

企业对客户治理有方,客户就会有销售热情,会积极地配合厂家的政策,努力销售产品;治理不善,就会导致销售风险。然而,很多企业对客房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结果,企业既无法调动客户的销售热情,也无法有效地控制销售风险。目前,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题目,如客户对企业不忠诚、窜货现象、应收帐款成堆等,都是企业对客户治理不当的结果。

四:信息反馈差

信息是企业决议计划的生命。业务员身处市场一线,最了解市场动向,消费者的需示特点、竞争对手的变化、经销商 的要求,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企业,对决议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销售流动中存在的题目,也要迅速向上级讲演,以便治理层及时做出对策。然而,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 的业务讲演体系,未及时地收集和反馈信息。

业务员的工作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二是市场信息。对企业的发展 而言,销售额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信息。由于销售额是昨天的,是已经实现的,已经变成现实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它对企业没意义;有意义的是市场信息,由于它决定着企业明天的销售业绩、明天的市场。然而,很多企业既没有向业务员提出过收集信息的要求,也没有建立一套业务讲演系统,以便能够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

企业销售工作出了题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不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营销 流动各个环节中发生的题目,并在治理上做出及时的反馈,使这些题目得以迅速解决而不至于给企业造成重大危害。

为什么有些企业客户档案长期不真实?为什么有些企业应收款不断发生而得不到纠正?为什么有些企业给公司造成的同类事件反复发生而不能根治?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营销方面的严峻题目长期不能发现?一旦发现,则已经处于破产边沿,无力回天!其根本原因盖出于对企业营销治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信息无监控治理,尤其是无及时的轨制 性的治理反馈。

五:业绩无考核

很多企业没有对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按期进行考核。企业对销售职员按期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包括考核业务员销售结果,如销售额、回款额、利润额和客户数;考核业务员的销售步履,如倾销员天天均匀造访次数、每次访问所用时间、天天销售访问的均匀收入、每次访问的均匀用度、每百次访问均匀得到的订单数、一定时间内开发的新客户数、一定时间内失去的老客户数、倾销员的用度在总销售额所占的比重等;对业务员进行定性考核,如考核业务员的合作精神、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忠诚责任感等。对业务员进行考核,一方面是决定销售职员报酬、赏罚、淘汰与升迁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临业务员的业绩进行检讨和分析,可以匡助业务员提高。销售治理 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业务员的销售能力,业务员不提高,就不会进步销售业绩。

六:轨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无系统配套的销售治理轨制和与各项销售治理轨制相匹配的销售治理政策一个企业的销售工作要想不出大的题目,先决前提是,在企业的销售治理轨制上要没有显著的缺陷和漏掉,销售治理轨制系统配套、互相制衡,并有相应的销售治理政策与之相匹配。有的企业对违背企业划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销售职员,从轨制上制定了严肃的处罚划定,但实际上,这些处罚划定无法实施,由于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轨制,致使一些靠吃回扣个人发了财而企业造成巨额无主应收款的业务职员,一旦事发,一走了之,企业在事实上无法对其进行惩处。

良多企业的销售治理轨制不配套,好象缺了一块板的“木桶”,盛不住水,其特征是:很多应当受到鼓励的没有受到鼓励,一些应当受到惩处的没有在轨制上做出划定;对应该鼓励的行为缺乏轨制上的奖励划定,对禁止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轨制;该奖励的不能及时兑现,该处罚的无法实际执行。

建立一套完善的销售治理体系

实践说明,无治理销售,已成为制约企业销售工作顺利开展的陷阱。要搞好产品销售工作,企业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销售治理体系。

1.销售计划治理。其核心内容是销售目标在各个具有重要意义方面的公道分解。这些方面包括品种、区域、客户、业务员、结算方式。销售方式和时间进度,分解过程既是落实过程也是说服过程,同时通过分解也可以检修目标的公道性与挑战性,发现题目可以及时调整。公道的、量力而行的销售计划,在实施过程既能够反映市场危机,也能够反映市场机会,同时也是严格治理,确保销售工作效率、工作力度的枢纽。

2.业务员步履过程治理。其核心内容是围绕销售工作的主要工作,治理和监控业务员的步履,使业务员的工作集中在有价值项目上。包括制定:月销售计划、月步履计划和周步履计划、逐日销售讲演、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要点 、活动销售猜测、竞争产品分析、市场巡视工作讲演、周定点造访路线、市场登记处讲演等。

3.客户治理。客户治理的核心任务是热情治理和市场风险治理,调动客户热情和积极性的枢纽在于利润和远景;市场风险治理的枢纽是客户的信用、能力和市场价格 控制。治理手段和方法有:客户资料 卡、客户策略卡、客户月评卡等。

4.结果治理。业务员步履结果治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绩评价,一是市场信息研究。业绩评价包括:销售量和回款情况、销售讲演系统执行情况、销售用度控制情况、听从治理情况、市场策划情况、提高情况。信息研究包括:本公司表现、竞争对手信息,如质量信息、价格信息(二批和零售)、品种信息、市场趋势 、客户信息等。

1、从您认识的人中发掘

您的日常活动不会在隔绝的状态下展开,这说明您已经认识了一大批人,这批人有可能成为您车辆或服务的潜在顾客。

不可否认,即便是一个社交活动很少的人他也有一群朋友、同学和老师,还有他的家人和亲戚,这些都是您的资源。一个带一圈,这是销售人员结交人的最快速的办法。您的某一个朋友不需要您的车辆,但是朋友的朋友您能肯定不需要吗?去认识他们,您会结识很多的人。告诉您身边的人您在干什么,您的目标是什么,获得他们的理解,您会很快找到您的潜在顾客,因为您身边的人都会帮您,愿意帮您。

如果您确信您所销售的.车辆是他们需要的,为什么您不去和他们联系呢?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时间限制,非工作时间都可以进行。向朋友或亲戚销售,多半不会异议和失败,而异议和失败正是新手的恐惧。他们喜欢您,相信您,希望您成功,他们总是很愿意帮您。尝试向他们推荐您确信的优越车辆,他们将积极的回应,并成为您最好的顾客。

与他们联系,告诉他们您已经开始了一项新职业或开创了新企业,您希望他们与您共享您的喜悦。除非您6个月的每一天都这么做,否则他们会为您高兴,并希望知道更详细的信息。您将利用他们检验您的讲解与示范技巧。

如果您的亲戚朋友不会成为您的顾客,也要与他们联系。寻找潜在顾客的第一条规律是不要假设某人不能帮助您建立商业关系。他们自己也许不是潜在顾客,但是他们也许认识将成为您顾客的人。不要害怕要求别人推荐。取得他们的同意,与您分享您的新车辆、新服务以及新的构思时的关键语句是:“因为我欣赏您的判断力,我希望听听您的观点。”这句话一定会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并愿意帮助您。

与最亲密的朋友联系之后,再转向熟人。如果方法正确,多数人将不仅给您一些,提出恰当的问题,他们还有可能谈到一个大顾客。

2、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刚刚迈入一个新的行业,很多事情您根本无法下手,您需要能够给予您经验的人,从他们那获得建议,对您的价值非常大。我们不妨叫他为导师吧。导师就是这样一种人,他比您有经验,对您所做的感兴趣,并愿意指导您的行动。导师愿意帮助面临困难的人,帮助别人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知识。导师可以从行业协会、权威人士、有影响力的人或者本地一些以营销见长的企业去寻找。

多数企业将新手与富有经验的老手组成一组,共同工作,让老手培训新手一段时期。这种企业导师制度在全世界运作良好。通过这种制度,企业的老手的知识和经验获得承认,同时有助于培训新手。

当然您还可以委托广告代理企业或者其它企业为您寻找顾客,这方面需要企业的支持。代理商多种多样,他们可以提供很多种服务,您要根据您的实力和需要寻求合适的代理商。

3、企业提供的名单

如果您在为一家企业服务,企业通过广告和营销的细节来获得最佳的业绩。许多企业向销售人员提供业绩名单,为了成为优秀的业务高手,您还需要从中找到自己的潜在顾客。这样,即使从企业的名单中毫无所获,您也有所准备。如果您一直在寻找潜在的顾客,您将遭遇最小的挫折,大踏步前进。

检查一下过去顾客的名单,您不但能获得将来的生意,而且还将获得他们推荐的生意。

4、展开商业联系

不论您是否刚刚开始接触销售,您都有可能处在销售中。商业联系比社会联系更容易。借助于私人交往,您将更快地进行商业联系。

不但考虑在生意中认识的人,还要考虑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协会、驾驶员培训学校、俱乐部等行业组织,这些组织带给您的是其背后庞大的潜在顾客群体。

5、结识像您一样的销售人员

您接触过很多的人,当然包括像您一样的销售人员。其它企业派出来的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熟悉顾客的特性。只要他们不是您的竞争对手,他们一般都会和您结交,即便是竞争对手,你们也可以成为朋友,和他们搞好关系,您会收获很多经验,在对方拜访顾客的时候他还会记着您,您有合适他们的顾客您也一定会记着他,多好,额外的业绩不说,您有了一个非常得力的商业伙伴。

6、从用车顾客中寻找潜在顾客

在旧车辆快要淘汰时,在恰当的时间接触顾客的销售人员将获胜。及早规划,您将取得丰硕成果。记住,尽早介入。

7、阅读报纸

寻找潜在顾客最有效的工具可能是每天投到您那里的报纸了。阅读的时候同时勾划出发现的所有机会。除非您做国际贸易,否则您可能喜欢看本地新闻版、商业版和声明版。对多数人有益的部分是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的部分。

学会阅读报纸只需练习几天时间,一旦您开始了,您将惊讶地看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应注意随手勾划并作记录。

拿来今天的报纸,阅读每条头版新闻,勾下对您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叙述。就如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努力与有关的人联系,为自己留一份相应的复印件,接着寄出简要的短函:“我在新闻中看到您,我在本地做生意,希望与您见面。我认为您可能需要有一份新闻的复印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并附上名片。

取消我的收藏

8、了解车辆服务及技术人员

企业里的其它人在听到有价值的信息时会想到您。比如财务部的某人知道银行可能买车的消息,这是销售中有价值的信息。您可以安排访问。

形成定期检查企业服务和维修记录的习惯。询问顾客服务部门您的顾客打过几次咨询电话。如果多次,您需要回访他们。也许他们处于增长阶段,您可以帮助他们赢得新的服务。

努力提供超过普通销售人员提供的服务,这将有助于您建立长期的关系、建立信誉以及获得推荐业务。

9、直接拜访

直接拜访能迅速地掌握顾客的状况,效率极高,同时也能磨练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及培养选择潜在顾客的能力。

10、连锁介绍法

乔·吉拉得(joe giard)是世界上汽车销售最多的一位超级汽车销售员,他平均每天要销售五辆汽车。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连锁介绍法是他使用的一个方法,只要任何人介绍顾客向他买车,成交后,他会付给每个介绍人25美元,25美元在当时虽不是一笔庞大的金额,但也足够吸引一些人,举手之劳即能赚到25美元。

哪些人能当介绍人呢?当然每一个都能当介绍人,可是有些人的职位,更容易介绍大量的顾客,乔?吉拉得指出银行的贷款员、汽车厂的修理人员、处理汽车赔损的保险公司职员,这些人几乎天天都能接触到有意购买新车的顾客。

每一个人都能使用介绍法,但您要怎么进行才能做得成功呢?

乔?吉拉得说:“首先,我一定要严格规定自己‘一定要守信’、‘一定要迅速付钱’。例如当买车的客人忘了提到介绍人时,只要有人提及‘我介绍约翰向您买了部新车,怎么还没收到介绍费呢?’我一定告诉他‘很抱歉,约翰没有告诉我,我立刻把钱送给您,您还有我的名片吗?麻烦您记得介绍顾客时,把您的名字写在我的名片上,这样我可立刻把钱寄给您。’有些介绍人,并无意赚取25美元的金额,坚决不收下这笔钱,因为他们认为收了钱心里会觉得不舒服,此时,我会送他们一份礼物或在好的饭店安排一餐免费的大餐。”

接收前任销售人员的顾客资料

您可从前任的销售人员手中接收有用的顾客资料,详细地掌握住各项资料的细节。

11、销售信函

如一位汽车销售员,列出将近300位销售信函寄送的潜在顾客,这些潜在顾客对车辆都有相当的认识,基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购买,但他相信他们一、二年内都有可能实际地购车,他不可能每个月都亲自去追踪这三百位潜在顾客,因此他每个月针对这三百位潜在顾客都寄出一封别出心裁的卡片,卡片上不提及购车的事情,只祝贺每月的代表节庆,例如一月元旦、二月春节愉快、……,每个月的卡片颜色都不一样,潜在顾客接到第四、第五封卡片时必然会对他的热诚感到感激,就算是自己不立刻购车,当朋友间有人提到购车时他都会主动地介绍这位汽车销售员。

12、电话

电话最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最经济、有效率的接触顾客的工具,您若能规定自己,找出时间每天至少打五个电话给新顾客,一年下来能增加1500个与潜在顾客接触的机会。

13、展示会

展示会是获取潜在顾客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前您需要准备好专门的人收集顾客的资料,顾客的兴趣点以及现场解答顾客的问题。

即使您的公司没有组织展示会,但您的顾客群体组织的展示会同样重要,当然您要有办法拿到他们的资料。

14、扩大您的人际关系

汽车销售员必须具备的几个重要因素如车辆知识、销售技巧、意愿、耐力、销售顾客基数等,其中销售顾客基数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经营也可以说是人际的经营,人际关系是企业的另一项重要的产业,销售人员的人际关系愈广,您接触潜在顾客的机会就愈多。如何扩大您的人际关系呢?您可计划这样着手:

?准备一张有吸引力的卡片:您要让您接触的人知道您是谁?您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名片能让您接触的人记得您。

?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参加一项公益活动

?参加同学会

15、结识您周围的陌生人

建议实践“五步原则”

在电梯里,在公共汽车上,在餐厅里,您有没有尝试着和您身边的人交谈过?无论是做什么生意,您会发现和走近您身边的人进行交谈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如何结识您周围的陌生人,这是专业销售人员必须训练的技巧。

当您碰到一个人,他走进了您的五步范围,您应该友好而热情地自我介绍,并询问他们的工作,以及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出现。善意的对话使对方积极回应。当他们问及您的工作时,您的任务是将名片递给他们。几乎没有人会异议您的热情和名片,接下来您会发现对方开始问您的工作和您的车辆等一系列问题了,您需要的不正是对方的这些问题吗?您微笑着告诉对方:“我猜想,可能某一天有为您或者是您的朋友服务的机会,为此事先致谢。”

准确地将这些话语和您当时的气氛配合起来。“我猜想”听起来一切都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事先致谢”说明您为人礼貌。“有可能”显示一种谦逊的态度。“某一天”使得您的车辆或服务不至于被搪塞到遥远的将来。“为您服务”把潜在的顾客置于重要的,他们觉得自己对您很重要,很可能采取行动帮助您。

通常出现下面三种情况,哪个行动都对您有利:

?他们同意打电话与您进一步讨论。

?同意让您打电话给他们,进一步讨论。

?他们不感兴趣,但将帮助您向感兴趣的人推荐。

现在您得到了什么?认识了一个您几乎没有可能认识的人,得到一名潜在的顾客并被推荐给别的潜在顾客。

16、更广阔的范围

如果您销售的车辆针对企业,就应该从当地的黄页电话簿开始。愿意投资让自己的企业列入电话簿中,说明他们比较严肃地对待生意。如果您的车辆或服务带给他们更多的生意或者让他们更有效,您应该和他们取得联系。如果您希望扩大潜在顾客的范围,就应该查找至少含有800个具有姓名地址的目录。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八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上)背景资料:有幸受邀与中山大学mba班学员一起到广东某企业(洗涤业知名品牌)进行了一次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为期2天的考察活动。事先我们得知的情况是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从抵达企业并与相关人员接触的最先一刻开始,我们便产生了对其文化成效有所怀疑的疑问。以下是此行结束后,以本次企业文化建设调研为背景,结合曾接触过其他一些企业的案例,而整理的一篇文章。

不可以跟基层员工去谈什么大道理,不能去谈理论,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是很难于他们达成一致的,因为他们极少有人会懂这些,也不关心这个。你需要做的,就是向他们兑现那些并非有多高多难的承诺,或者要不承认你说了谎,或者承认你没做到,以换得他们至少对你还有诚实的认识。

理解;但是后来该公司老总在很多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专门说高干楼那边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无形的加大了管理层与员工的等级壁垒。这也说明等级观念在他们骨子里就有了,嘴上说的只是口号而已,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后来在新建成的宿舍楼里分了员工住宿区和管理人员住宿区,并且在管理人员住宿区的楼道里面树了个“管理人员宿舍,其他员工止步”牌子。(当然,什么都绝对的公平那么是对人才的不公平,其实这与等级是有区别的,这里暂且不讨论)不患寡,患的是不均。道理似乎很简单的,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不是挂在嘴上,而得根植在心里。

这是对关于企业文化的提炼,提出要尽量简洁的要求。切忌不要把它搞得复杂化和抽象化,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所谓文化就难以让员工理解,更不用说正确的理解和达到理解一致的效果。如此,也就更不用谈员工对你所提炼和建设之文化的消化了,你只是一厢情愿,员工要不只是记住了代表文化准则的那几个文字,而无法对你所提倡的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要不即使有对文化的理解和消化,但是不同员工所理解和消化的结果却不一样。结果,任凭你如何努力,企业文化都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和内容落实到员工的脑子里和工作当中去,你所推行的文化也就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弄不好,搞得适得其反也并非不可能。不少企业总会习惯性的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目标、方针或原则揉捻到一起,相互拿来或各取所需,结果搞得员工不知所措——不清楚这企业文化、目标、方针或原则到底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又有何区别。于是,员工便也只能是稀里糊涂的以背书的方式来进行消化。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中)。

些伟大的目标和勇于承担责任不对,可问题是你毕竟只是一个企业,别光只顾着喊口号,更要切合实际的能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切实的做到。而且企业毕竟是个盈利组织,一个企业就只是一个企业,你不要以为你有多么的伟大,你不要以为你的文化可以跟行业、民族、政府或社会的责任来相提并论,更不要简单的以为这些勇于承担高责任的文化行为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企业就自然能够越来越壮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二十余年,企业真正的发展也就十来年的时间,比起发达国家的上百年的工业革命,和至少几十上百年积累的企业来说,我们实在还稍嫌嫩了些,需要更务实一些。更甚者,07年元月份我到广东阳山出差,看见当地的一信用合作社的门口挂着一“为实现党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横幅,好大的口气,试问,这你可能吗?所以,企业文化的正确标准就应该只是介于个人于社会责任之间。你如若将其定得过高,比如说“博爱”、“奉献”、“和平”等,稍有素质的员工在一开始就会产生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认识。你若真履行,结果只会使得企业为此而不堪重负;你若不履行,你的员工以及社会便认为你只是在打幌子骗人。

这说的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在做到一视同仁的基础上,面对内部不同的层级群体之文化需求,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好比文化本身在它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不同思想与素质的员工们,对它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是在统一的文化标准的基础上,员工和管理层对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其实,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是很容易满足的,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极少,要求也就只是“正当的薪水、吃饱和平等”罢了,而管理者则更多的倾向于“发展、学习和提升”。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针对管理者的需求,向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机会,这是合适的。但如果你拿着这些东西同样去面对车间的生产工人,他们便只会被你弄得云里雾里。在我们服务过的一家建材企业里,企业对车间的员工也搞什么一对一的绩效沟通,说是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可目前仍有员工的薪水还不能达到东莞市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员工对伙食意见也特别大,甚至于吃不饱的问题,居然一直也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个集体内某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所强加给大家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行者不应切断任何有助于员工于企业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比如同是上面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现在就已造成了企业与员工无法沟通的局面,导致其现在的企业文化只能说是管理层的文化。一是企业不能真正的关心员工的提议,或者是反映迟钝,不了了之;二是员工找到家门口了,还以自己很忙来推迟;三是既然搞了建议箱,就要把这建议箱成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真正桥梁来看待,而不是从不去打开;四是不要企业都开办大半年了,一次员工大会也没开过;五是要尽力避免以职务级别、入职时间以及跟随帮带关系等因素为基准,随之而出现的小团体、小圈圈现象的产生。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下)。

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具备该文化所赋予他们的某种责任感和素质,进而让员工形成一些自觉自发性的习惯,最终在企业内部(包括其干系人群)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氛围。为此,企业必然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不只是人力物力,更是漫长的“等待”,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可纵观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行者们,动不动就说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得很不错,员工很满意,取得了实效。比如说我们在调研的广州那家企业时,企业才正式成立2年半,就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文化建设已达到较高的成就,以至于让我们事先还以为能够作为案例来学习。不过,可还别说,这么一整,确实还悟到了一些实料。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推行者们拿着这速成的业绩来向企业邀功请赏,比如之前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推行者就依据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高评价,便堂而皇之理直气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自评上给自己打了个满分。也有将企业的文化建设等同于老板的口号,企业所提供的游乐或者学习及公益活动,以及条条框框的福利制度的,这也大都是速成之类的范畴。这些文化推行者们,要不就是根本不懂文化,更不懂文化的执行,要不就只是借推行文化来打实现自己在企业的小算盘。更离谱的,还有企业甚至搞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考试,以此来衡量员工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执行的程度,我们曾服务过的一家本土钢铁企业就是这么干的。这种搞法,只会使企业文化的建设偏离轨道,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弄得员工对文化考试很看重,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理解和消化,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形而上学主义。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九

管理者要不要比下属强,当然,强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不强也不是就不能做。历史上的案例还少吗?汉高祖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过韩信,但都可以收放自如,建立大汉江山;三国的刘备,一样的情况,文不如诸葛、武不过关张,一样可以号令群雄、三分天下。显然是,要看人格的魅力和领导者的胸怀。大多数的管理者是做不了“领导”职位的,一旦去到这个所谓“一把手”的机会,就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了。其实,领导者不是职位决定的,而是威望、个人魅力、胸怀决定的。古语云:天要其亡,比令其狂。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团队激励管理就是充分认识到团队成员的潜力和优点,不断进行激励和鼓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继而发挥团队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工作当中,要讲究管理方法和方式,比如如何激励团队,这是一个可以长篇大论的课题。换位思考的话,我们的企业家、经理人可以问问你自己:

别人的哪种激励方式令我鼓舞?

我称赞某人时,是否曾令对方震惊?

我最后一次在工作中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

我以前可曾发现某些人需要激励?如果有,我给予他们了吗?

是不是有人会认为我只顾激励他人,而对他却漠不关心,或令其消沉呢?

十个失败的领导者,九个不懂得激励下属。十个失败的企业,九个忽视激励员工。一个人需要激励,一个团队岂不更需要激励!拒绝失败,请你从激励下属和团队开始!团队激励是企业的永恒话题,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但激励的技巧像一团云雾,很难掌握。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方法,使团队焕发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力气,全心全意为企业做事——大家对世界著名大企业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从风雨中走来,从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已形成完备的管理机制。在这里,因为篇幅原因,世界500强的团队激励案例我们就不赘述了。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写出享誉全球的名著《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等,成为《圣经》之后人类出版史上第2大畅销书。他指出为人处世基本技巧的第一条就是“不要过分批评、指责和抱怨”。第二条是“表现真诚的赞扬和激励”。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人们表现出来的现实能力仅占其能力的30%,还有70%的潜能未发挥出来。

事实上,激励别人是很容易的。简单地拍拍人家的背,表现出自己的友善,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同时还能让接收者受益无穷。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称赞别人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与用金钱激励的效果不相上下。所以,我们的领导层一定要认真学一学激励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说,各级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开发团队的潜能,这也就是激励,任何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知道,要调动下属团队的积极性,必须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

激励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罚分明。

对优秀员工一定要激励,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为其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有错误、有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员工,也要坚决的实施“负激励”,从而保证整个团队的责任感。肯定与赞美是最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而且不花钱。甚至,连拿破仑都震惊于肯定与赞美的效果,有人告诉他,为了得到这位皇帝的一枚勋章,他的士兵是什么英勇行为都可以做出来的。拿破仑惊讶地说:“这真是奇怪,人们竟然肯为这些破铜烂铁拼命!”

国内来说,我们来看美的集团,40年前只是投资5000元一个村办小厂,而今却实现了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伟业,在空调领域战胜了大佬格力、在洗衣机、电冰箱超过了海尔,在豆浆机赶超行业开创者九阳,在微波炉行业与巨头格兰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的给旗下的事业部以充分的授权,甚至上千万的营销预算分配也交由事业部掌握,老板何享健就订一个基础销售指标和盈利指标,多赚的钱完全归销售团队,这样大大加强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销售标兵年薪上百万,而对一些高水平技术研发人员,能够先给年薪100万,这种先把工资全给完的模式,并拿出750万重奖有关个人和团队,这样大大激励了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和热忱,使美的不断研发各种新的家电产品,在技术上不断获得核心优势。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制度下,正在向世界500强挺进!

团队激励的管理艺术在于“经”“权”之变。“经”是共识,是不易的原则。“权”是应变,是一种权宜的措施。中国人性内有一个“持经达变”的因素,"持经达变"就是激励的原则不变,方法却应该随机应变;时间变更,场合变动,被激励的个人变换,方式也应该合理变通!笔者强调,对团队进行成就激励的重要途径如下:

1、提供有效的个人培训

2、明确个人的责、权、利

3、挑战来自企业对团队的实践

4、工作细节决定来自激励感满足

5、构造公正、透明的业绩比较平台

我们还可以借鉴唐浩明写的《曾国藩》中,曾氏兄弟对湘军的激励方式,还是比较高明的。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有——曾国荃赤裸裸的物质奖励法:如进攻太平天国首俯江宁(南京)时,曾国荃明目张胆的鼓励下属,攻下南京城可以七天内烧杀抢掠奸淫、保举升迁(制造愉悦)。如攻不下,或有临阵脱逃者,则杀无赦(制造恐惧)。说实话,单从对底层将士的激励来说,曾国荃的效果要远远好过其兄曾国藩。当然曾氏长于用人驭人各有一套。相对而言曾国藩比较偏重于精神激励,制造荣誉感,如奖励腰刀、精神关怀、儒家论理说教等。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楚汉争霸时,投靠了刘邦的陈平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大意是:项羽表面上很爱士兵,士兵生病他也会因此落泪,但当他要奖赏将士时却特别吝啬,手里拿着发给下属的“印鉴”(相当于公章、任命书)连印鉴的角都磨光了,却迟迟不肯发下去。下属得不到应该有的赏赐,就会觉得他并不是真的爱惜他的下属,连看见士兵流泪的事也显得虚伪了。时间一长,英雄的“本色”会被下属看的很清楚,跟着他的人越来越少。

说起来,还是《亮-剑》的李云龙来的实在——李云龙为了让战士们练兵,叫人杀了猪让炊事班煮了,热气腾腾的,在当时那个吃饭都不饱的年代,那才叫诱-惑。

一、精选共同目标

精选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亲聆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望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它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要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充分体现团队成员的个人意志与利益,并且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另外这一目标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二、完善晋升机制

除了物质激励外的晋升制度也是很好团队激励,团队成员谁都想在工作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工作有个交代,所以很多上进的团队成员在不断的业绩突出的过程后,都期待主管领导给予晋升的机会。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建立公平考核、健全升迁制度。

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授权、激励与约束、考核制度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既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而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三、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比尔·盖茨认为,包括微软在内,许多成名的公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团结的、高效沟通的团队精神。

四、领导要善于表扬

表扬是对与物质激励来说是成本最低的,但是表扬的激励却在团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管对下属的肯定,特别是在大会上的赞许,会让上进的下属,得到满足感和荣誉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映射其他同事的警觉,向先进学习,所以主管领导,特别是带终端业务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善用运用领导艺术,适时的给予表扬较好的下属以口头表扬,或写通知表扬,短信群发表扬,大会表扬,私下交流表扬等多种方式,告诉你的下属,他做的不错,继续努力,下属不喜欢冷冰冰,只会训斥和骂人的领导,喜欢客观的领导,和蔼的领导,所以主管要善于用表扬来激励你的团队!

五、典型激励有妙招

树立团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经常表彰各方面的好人好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使全体部属向榜样看齐,让其明白提倡或反对什么思想、行为,鼓励属员学先进,帮后进,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作为主管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并运用典型(要用好、用足、用活)。比如可以学习保险公司,设龙虎榜;成立精英俱乐部;借用优秀员工的姓名,为一项长期的奖励计划命名;还可以给成绩优秀者放员工特别假期等等。

六、良好的团队文化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可以是松散的,如一盘散沙,甚至是互相排斥,斗狠,关系紧张,团队分-裂,组成派别。有的是团结有序,合作共赢,有团队意识,理解包容,甚至有的是兄弟文化,我们讲的团队文化需要的正面文化,团队能够体现基本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导向,知道荣辱,有凝聚力。团队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工作中能够肝胆相照,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取暖。

当然可能是有些理想化,但是对与团队文化的感恩、互助、协作、上进的正面文化,必须有销售领导进行引导和推进,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的推进下来。例如:某同事生病住院,公司领导带头带团队看望,捐款,问候等。让团队成员能够感受到温暖,以来团队。试想出现这样的情况,团队领导都不闻不问,整天和团队谈团队精神和文化,会有人信赖,会营造出真文化吗?所以团队文化的建立,需要主管领导的引导和推进,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带动你的团队往好的文化路子上走。

一、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当今我国教育界改革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校管理方面,更要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我想不仅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以教师为本,以家长为本,以各个方面人的需要为本。作为学校这个机构的管理者,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真研究学生、最大绩效地管理学生,满足学生,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当然也要考虑教师职工的需要,最大程度上满足教师包括精神、物质上的需要(工资、福利);管理者还要考虑到家长、社会的需要,家长将孩子送到这个学校来最希望孩子获得什么,社会需要未来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    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是管理制胜的法宝

一个学校要想在众学校众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而校长要想带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气氛,走上具有特色的道路,就要需要他的人格魅力。北长给毕业生的话中,强调未来的世界,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对于领导者而言,是异常重要的,就相对于花香对于一朵花的重要性,既是他修养的体现,也吸引游人、蜂蝶的喜爱,其重要性我不再做出过多的阐述。我想说的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和如何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

1、  人格魅力的体现

人格感召力:人格感召力,是指由个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进取精神所形成的使命感、责任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对众人的影响力。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举止谦恭、不畏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形象。校长的领导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管理,其个人魅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生产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如果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效的处事魄力,使教职工感受到他那强大的感召力,那么,这将是学校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亲和力:亲和力,其实也属于人格感召力,是个人影响力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想着重提一下,因为亲和力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异常重要。很多人仗着自己手里有点权利,就不把下属当人看,整天就摆着一副像冷面阎罗一样严厉的样子,这样的领导者多半是失败的领导者。亲和力,是一个人宽容、接受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要微笑着对待身边的人,宽容的接受别人犯下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求同存异。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体现为会沟通,要善于让别人接受你中肯的建议和批评,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教师和他人的身上。大家在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中工作,比在紧张严肃的环境下工作更有效率,身心更健康,所以,管理者们,请收起你那绷紧的脸吧。

务实:务实,是针对于那些做表面文章,只喊口号说空话的领导者们,当今这样的人真的很多呢。号子打得多高,业绩说的多好,可就是不见真实的业绩,被愚弄的是上级和下面的底层人员。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它既是一种正直的品格,也是我们求真求是的基石。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从学校到上级教育部,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出多少好政策、好措施,可是,很多提出后热闹一阵就息事宁人,没有真正落实,像这种有头无尾的事情太多了。很多改革,并不是因为反对势力阻挠而夭折,而是执行者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把计划具体落实,而是流于形式,摆着花架子导致夭折。当然务实不是让领导者事必躬亲,而是建立在合理的奖惩措施、深入群众、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上的。

清廉守节:这个不用说了,真的是中国的一大弊病,腐-败一向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至今已经深入每个中国的肌肤。在这个人际关系、裙带关系复杂的中国,能出淤泥而不染真的很令人敬佩的。其实,在这个社会,没有一点裙带关系那是不现实的。关键是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既不损人,又能利己,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像许衡一样“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懂得自我约束。关于自律,我将在下文提及。

统揽全局的能力:这是一个管理者的必备能力,是管理者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全面掌握局势、领导工作的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负总责、抓关键。全局性思维能力,是让管理者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未雨绸缪,抓主要矛盾,长远地看问题。

决策能力:我将这个人格魅力放到最后,并不是这种能力不重要,而是相当的重要,最起码我的亲身体会是这样的。一个领导者的果断和非凡的决策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最重要的。管理就是决策,这是美国学者马文得出的结论。一个不能做出正确、果断决策的领导不能称之为领导。一个犹豫不决、随着众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领导,没有自己的正确主张,他只能成为别人的傀儡。因此,有些时候,雷厉风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该你拿主意的时候,请不要迟疑,该显示你魄力的时候,请不要犹豫。朝令夕改,不仅让你的威信丧失,失去众人的信任和支持,更让教师和学生辗转反复受苦。

2、人格魅力的培养

提高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善于预测未来,站在时代的前沿,客观、冷静、长远地思考对学校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在认真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 思考未来,保持一种开阔的工作思路。

学会沟通——通过高水平的沟通,多方位的沟通,维系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同时维系你的管理。沟通源于理解,理解源于倾听,所以领导者多倾听。其实,不管你是不是一个领导者,都需要学会沟通,与你身边的或者不是身边的人、社会、自然、心灵进行沟通。

学习,学习,再学习——永远不要停止学习,不然你会被淘汰的,尤其在这个知识迅速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信息几乎爆炸的时代。

敢于放权,懂得授权——《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这么一句话:“要让比你更聪敏的人替你赚钱。”同样,“管理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管理最少的校长才是最好的校长。”管理者要懂得放权,而不是事必躬亲,这样的管理者不仅效果不好,扼杀下属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会被自己所累死的。

摒弃纸上谈兵,增强实践能力——想到做不到,那是空想。请将你的开会、文件,都付诸于行动吧。一个真正的校长,必须能够脚踏实地地深知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认清问题所在,然后勇敢执行既定策略,并能够根据执行的情况随时调整策略。

强化自律能力——面对这个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的诱-惑,拥有权力之人一定要学会自律、反省。懂得自爱自律,学会自控,经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职业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提高自身的专长力——校长的专业化,就是校长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校长工作的职业化。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管理,是门专业的艺术,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提高这门专业知识,做一个专业型校长。

立大志,心头永存使命感——“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要永存使命感,立足于长远的志向和使命。学校管理者,要与社会、与国家同行,充满无限的使命感,实现学校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三、    紧跟时代、开阔眼界是管理的活水

1、创新  

创新,不仅是追求个人成功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在学校管理上,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观念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教学技术装备上的创新。在教育观上,要将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变单一的传授学习为探究学习,变单一的课本学习为综合能力培养。管理体制上,我们可以从学校物业管理、学生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用人机制等方面创新,可以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移植加工到教育上,如“能者上,庸者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用人机制。

2、  竞争意识

我们李梅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不可代替性与你的价值成正比。”我想,在学校的竞争力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学校的竞争力在于它的与众不同。我国正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学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此时,校长,必然成为这场变革中的领军人物,要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名校,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支撑其现在和未来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又结合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竞争力,是管理者最需要做的。给大家提供了三个提高竞争力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家长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将市场经济的法则适度引到学校管理中。

3、  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正深入人心,当然依法治校也应深入校长的管理艺术中。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增强法人意识,学法懂法,依靠法律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4、  信息化建设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在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学校,要抢占现代化的制高点,大力推进校园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实施信息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管理效能。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

适应多元化的市场,与时俱进,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是因企而生,所以企业文化也要因企制宜。作为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先清楚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把握企业的特点、员工的特点、施工的特点。只有看清了本质,形成的企业文化才会富有新意和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仅是精力的投入,而且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而作为工程施工企业,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职工群众,在外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现场施工等方面均承受很大的压力。正是市场的压力和经营的困难,使得某种程度上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工程项目地域分散,周期短,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这些因素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分包队伍多,现场施工人员还有一部分为外雇民工,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较为落后,综合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

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像公路、桥梁等,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且整个施工过程是多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工程特性和施工环境的制约,大量的隐蔽工程只能进行有限度的检查、表面的检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施工工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及“对工程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消除“责任与己无关”的想法。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对于工程施工企业的员工,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且一年有大部分时间从事野外施工。鉴于人的因素占有如此大的比重,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人”这一重要因素。针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低等特点,企业必须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职工,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让企业与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险作业。桩基施工、梁板张拉、吊装等工作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随着周围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企业、职工已经普遍认为安全高于一切,对安全的认识、对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让职工能够安心、放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创建和谐的安全文化。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

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随意的去做,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并着力突出企业的特性。只有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重点,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工作宗旨和经营理念。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确立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有的企业甚至有特定的口号、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多种文化元素。但是,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同行领先地位,必须在打造精品工程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企业宗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竞赛能力等具体标准,检验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更生动、更真实、更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内涵演绎出极具说服力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升华为企业职工容易理解和实行的企业文化。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一

服装招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他是服装企业对市场占有率有效方法,正是如此很多企业都会忽视其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就是这些管理不完善影响了招商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管理着如何规划才能真正做好服装招商管理工作呢?对此i 衣尚 服装招商 网为管理者汇总如下几条:

1. 现在服装品牌经营,规则的制定已不是问题,关键是服装品牌经营者要重视对加盟规则制定的认识和加盟管理人才的合理使用,这些都是规则制定过程的关键,针对某些地区的品牌服装加盟商方式发展速度快、时间长,这就需要一些管理人才去疏导招商过程中的一些工作。

2. 品牌企业应定期地委派经验丰富的督导人员定期探访加盟店,并做实质性支援,纠正加盟店的不良做法,现场指导并解决营运上存在的问题。

3. 作为服装招商的管理者一定要保持总部与服装加盟店的有效沟通。如定期报表及信息的反馈,现在许多品牌企业连定期报反馈表都难以做到,这就是加盟商没有接受过培训和终端没有管理系统和制度问题。

4. 帮助加盟店订立营业计划和改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的市场及营业分析。有些企业目前使用的pos 系统因为非行业性统计特征,导致产品销售后数据的类别、款式、码比、色比、地区差异、排行、累积预测等重要数据难以统计分析,这些pos 系统不仅几乎没有给销售部门和生产下单带来有影响决策价值的信息,反而统计部门打出厚厚的报表让经营者看得眼花。所以,一个完善的营业计划是服装招商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 给予加盟商广告宣传及品牌形象的支持,并及时提供新产品及新的改善业绩方法。同时,加盟店也要学习一些经营管理要点。以下是美国公司连锁加盟管理中重点的要求:

1. 投资成本如何? 其中包含哪些费用?

2. 除了开业成本外,还要在哪些方面投入资金、支付什么费用?

3. 支付多少加盟费? 是否收取权利金? 如何收取?

4. 需要多少流动资金? 其依据是什么?

5. 开店前及开业初期,总店可提供哪些支援与服务?

6. 开业训练内容是什么? 谁负担训练费用( 包括交通食宿费用)?

7. 总部可否提供管理手册、操作手册?

8. 总对卖场物料设施的购置有如何优惠? 会否强迫性订货?

9. 开业后,毛利如何? 如何达到盈亏平衡点?

10. 督导人员如何帮助改善业绩与管理、服务水准?

11. 总部如何提供广告宣传支援? 是否要额外承担促销费用?

12. 对加盟店培训的方案。

综上所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服装招商管理是整个招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服装企业与加盟代理商是否能开展长期合作,最关键的是企业应该提前做好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规划,为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个服装店的运营,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盈利,人员的培养和任用、资源的合理运用等等,都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

大家都知道,服装店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就像一个大脑一样,指挥着整个服装店的所有运作。如果服装店管理做的不好,那服装店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服装店管理做的好,服装店才会日益壮大。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服装店的管理呢?下面,i衣尚就和大家分享做好服装店管理的五个小妙招,希望对大家管理服装店有帮助。

一、服装店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出色的经营者。一间出色的服装店,服装店经营者必须具有充分的细心和耐心,此外还要有灵敏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灵活多变的营销思路和想法。这样的服装店经营者,才有可能做好服装店管理,为服装店创造巨大的财富。

二、服装店经营者要学会做好预算,最好准备一个专门做预算的本子,从服装店的店租、装修、进货、陈列、天卖出多少、盈利多少等,都要一丝不苟地认真记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认真的清点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可以通过账本知道之前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从而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做好服装进货是整个服装店得以正常发展的前提,所以服装店管理一定要做好服装进货工作。服装进货,首先要明确自己服装店的定位,然后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各个年龄段对服装的需求,接着要了解各类服装品牌的特点,大致确定好哪几个品牌的衣服风格符合本店的定位,然后才可以进货。服装店经营者一定要牢记自己店铺的定位,因为店铺的装修、店名、促销等等,都是从本店的服装定位出发的。

五、服装店管理的最后一项是要做好售后服务,处理好售后服务问题,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让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这样才能留得住客人,有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做好以上这五点,一个服装店在管理方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开了服装店,就一定要重视服装店的管理,这样才能让服装店创造经济效益,日益发展和壮大。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二

标杆作为进步积极的榜样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标杆的力量,是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

行业中诸如排头兵、领头羊、领头雁等称谓,均是通过自身努力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在群体中受到敬重,起到榜样的坐标和向导作用。不但影响并培养着群体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带领着群体朝向既定目标,由“一马当先”开创促成“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标杆作为进步积极的榜样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标杆的力量,是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

一、标杆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标杆,《现代汉语词典》的主要解释是喻学习的榜样,是某人、某物、某领域或某个企业团队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标杆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俗话说:“鸟随凤凰飞得远,人遇良才品质高”。标杆管理是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不断自我提升,取得成功,扬长避短、追求优秀、走向卓越的道理是相通的。而进行标杆管理,不仅体现的是一种优秀,而更要成为一种被公认的优秀,面对优秀,比学赶帮超样样不可少,要优秀,就必须为优秀者所为,要卓越,就必须实实在在走卓越之路。

标杆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目前,在各项建设和管理上,形式多样的标杆导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标杆管理已经在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活动中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理念上和战略上趋势亦更加重视标杆管理。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标杆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标杆管理中需要处理解决或存在的问题

(一)标杆管理理念缺失。

许多企业只讲低头干活,组织内部相互不清楚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不明白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不能客观全面地正视自己和他人,由于认识不到位,整个企业的管理中,从决策到执行,上上下下,没有努力再提高的方向感,造成企业思想贫瘠、狭窄或懒散,这充分说明企业内部标杆管理理念的缺失。有的企业标杆理念或务虚敷衍,或所树立的高度不够和力度不强。

(二)选择标杆主体的缺陷。

1.内外标杆部不能综合兼顾。有些企业对内部标杆主体没有自己的思路,不考虑单位性质、阶段工作,思想上和管理上“灯下黑”,一味贪大求远,只认为外部和尚念经好,对于自身的成长和突破不能察觉和重视,放着内部出现的标杆榜样不要,一味奉行“拿来主义”,偏心于企业外部“现成”的标杆,不管对不对路,生搬硬套。相反,有些企业则目光短浅,仅局限内部一亩三分地,不能开阔心胸放眼量,明明内部不足,还自我吹捧,为了装装门面,打肿脸充胖子,非要树个不伦不类的内部标杆。

2.标杆主体该树不树。有的企业管理中需要标杆指引和提升,却懈怠于标杆管理,不求上进,醉心于现状,对需要引进的标杆熟视无睹。有的企业内部不缺总结,但缺少精细梳理,企业积累着经验,但没浓缩出精华,企业有不错的先进典型,创造着内部标杆,但企业往往患有“盲疾”不善于发现。

3.标杆主体树而不实。标杆代表性不强,要么标杆局部占优,整体偏弱,要么整体有优势,但并不明显。还有的标杆名不副实,华丽外表,光环耀眼,却内在虚空,甚至问题百出,令人嗤之以鼻。现实中的标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君不见很多炮制的榜样企业和企业家先后倒下的不在少数,沦为标杆的反面教材。

(三)标杆管理执行偏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树而不学,有些企业在标杆管理上,“形式主义”作怪,往往看流行,盲目跟风,作表面文章,或者走入形式化的误区,内部不主动提倡推广,企业内说说而已,然后置之不理,把标杆理念挂在墙上,把标杆扔在一边,往往是一阵风刮过,痕迹全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树而不护,标杆者被束之高阁,漠不关心,缺少激励支持,包括精神、事业和物质激励,达不到预期榜样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标杆的认同仅仅停留在精神或口头层次,晋升激励和物质激励休眠。

缺少长效机制。标杆的情况好坏,实际执行的新情况,管理促进的情况,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想起来风风火火一阵子,或干脆抛之脑后,任其自行发展,大家都随波逐流,更不用说要顺应企业战略发展变化的需要,长期作为标准持续地去落实了。

三、做好标杆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企业树立标杆理念。

企业决策层要重视标杆管理,首先要足够重视标杆理念建设,企业要把握全局,通盘考虑,以人才意识和思想精神的高度,企业要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标杆,充分权衡进行比较分析,优中选优,设定标准进行判断和界定。企业还要树立“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标杆管理理念,不论是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还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所有个人和集体皆可为标杆,都能找到企业最需要的最适宜的标杆。

(二)正确选树恰当的标杆主体。

标杆是多元化的,内外部标杆同等重要。企业应拓宽视野,引进外部标杆,凡是可借可学的,包括业内外的品牌标杆、精神标杆、人生标杆,都可作潜移默化的素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借鉴。在善于引进外部的同时,更要关于挖掘内部标杆。内部个人和团队不但可以成长为标杆,也必须选树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内部标杆,包括岗位标杆、工作标杆、团队标杆。大力树立弘扬内部标杆的榜样作用,发挥内部标杆激励直接,带动性强的优势。利用网络、新闻、文件、专栏、会议等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宣传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强化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学有标杆、干有目标、争有方向的竞争意识。

同样的标杆不是对每个企业都是最为需要的,只有那些真正适合自身的才能说是最好的,对每个企业来说,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认真的分析。企业当前要解决的是什么,今后一个时期要提高的是哪些方面,阶段性目标是什么,长期愿景是什么,发展战略规划的调整,对标杆主体的选择,企业要有的放矢,权衡利弊,善于综合兼顾,进行客观地确定和实事求是的选择。当然,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企业倾力打造选树的标杆,尤其是内部标杆的'选树上,企业要善于过滤假象,严谨慎重,把握实质,去伪存真,不受误导,塑造的标杆是货真价实的精品,是拿得出手的金子,经得起检验的金子。

(三)有效激励标杆,创造一种环境导向。

“每一发愤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除了标杆者自身的收获、充实和提高外,对于企业内部标杆的有效激励,是标杆管理的重要方法。

不但为标杆喝彩,还应该切实关爱标杆,从资源分配上实际认可这种荣耀。物质激励上和收入分配上大力倾斜,让标杆的奉献和努力得到切实的回报,体现着优劳优酬。标杆既是好钢,给足成长和拓展空间,让标杆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扩大标杆作为中流砥柱的辐射面,真正发挥正向的激励助推作用。

(四)实行标杆管理要有自身特点。

企业标杆管理的推行,要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具有自身特色,结合企业文化。如果有着和-谐积极的企业文化,积极的信息能够引起企业各层面心理积极的反映,不断保持良好情绪的驱动力和动力源。结合企业定位,企业的层次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要客观看待自身,找准切入点,以适合未来发展为需要,制定有效的实践准则,以避免执行中的盲目性,推广标杆的经验和模式。细化标杆管理流程。可以根据需要,优化管理配置,梳理流程,寻找最佳实践,或整体性把握方向全面推进,或试点渐进部分分步实施,或有的放矢着眼于某个点某个面;或先同时发掘个人标杆和团队标杆,或个人标杆和团队标杆先后发掘等等。形式多样,增强落实和执行的效果。

(五)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系统过程。

成功的标杆管理在于持续落实。标杆管理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过程,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由标杆引路,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在推动工作开展中创造新局面,必会大有可为,其间也不必过于急于求成,标杆管理不会立竿见影,也不是一劳永逸,从“盆景”到“风景”,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持续改进、持续完善的模仿创新过程,这种有目的、有目标的、常态化学习是标杆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保证良性发展必然。

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有很大的难度,别看名片上印着经理什么的头衔,很多都是涂有虚名。要真正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思想观念、意识、心态和方法方面做足功课。

日本的稻盛和夫说过,“成功 就是能力*努力*态度”,从这个角度讲,能力和努力都是正投入,可以根据程度定位0-100%,而态度是-100%-100%,可见心态在人的成功方面显而易见。

优秀管理者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我认为管理的要义在于知行合一,不但要知道,也要做到。做好管理工作,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理论、实践和经验等的积累。总的来说,需要做到观念到位、心态积极和方法得当。从思想,到态度,到行为,到习惯,到性格,到命运,在优秀管理者身上是正循环,是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笔者从事多年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从事虚拟的载体管理,也就是信息,是文功;今年以来,我开始介入企业实体经济,从供应链、物流等角度介入管理工作,是武功。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能力是客观的,不会因为客观环境变化,管理对象转换而失去。所谓,有效率的人总是积极进取的,没有效率的人总是拖拖拉拉的,即心态决定将来能否把所有事情做好,正向强化的理念是管理获得成功的法宝。

第一,观念修炼。

真正的领导要有良好的观念,意识,明白自己的责任是始终围绕着为跟随者创造利益,而非扩展自己的利益。管理工作的本质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也就是管理应该“无为而治”。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取决管理者的眼界,没有意识到就不知道该如何做,知道了就会不断找方法去做。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不断复制自我的能力,提升下属的实力,放手授权。然而,授权不授责任,工作没有做好,永远是管理者的责任,不能让下属跟上自己的思路,未能有效启发下属,是管理者的错。

第二,心态完善。

管理者要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的反省,遇到问题要从根本上,治标更要治本。作为管理者要始终抱着主动积极地同下属分享的态度,构建高绩效团队。当然,包容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存在的价值就是提升下属的不足,所以,碰到管理问题要始终反省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打心底里积极地愿意去分享,同时,要有吸纳、接受、容忍不同声音的气度。

第三,方法得当。

1、管理团队要抓好四个关键点,即有效的愿景管理、建立工作标准、赏罚分明及时、人性化关怀。

2、管事理人,先理后管。管理工作先要有梳理,明确方向和目标,然后要有跟进,有检查,有管的动作。

3、学习标杆管理。管理者要善于寻求外部和内部标杆,找出差距,进行整改提升。

4、做教练型管理者。教练涉及四个过程,也即说给他听,他说你听,做给他看,他做我看。

5、让部属学会思考。下属遇到问题,管理者不要给出直接的答案,要启发下属的思考,培养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从员工内心激发热情和欲望。

7、坚定的工作信念 ,包括工作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了老板做、工作做不好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不好,在任何地方也会做不好、每个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工作价值,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

8、鼓励 并身体力行推进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三

一个企业的健康与否,跟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会计控制 的健全和全面有效有关。但财务问题 又是一个不断更新、改进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培训 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是一个初入门的财务工作者,在接受必要的财务培训之前,想请问您,现代企业在发展中,最受关注的财务问题主要有哪些?并请您对这些最受关注点一一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这些初入门者方便日后的学习。

现代企业发展中最应该关注的财务管理 问题,主要是企业如何做好内部控制的管理,特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诸多方面,如:

货币风险——货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

利率风险——利率的波动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借款费用和减少投资项目的产出;

流动性——如果资产变现能力差,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现金周转——现金的回笼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对现金的使用效率;

信用风险——客户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现金被大量挤占;

税务风险——缺少一个比较懂得税法的管理者。

这些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中,特别是资金流动性方面的风险最为重要。企业运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亏损,但亏损并不一定会使企业倒闭。可是,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不但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可能由于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而宣告破产。所以,企业应实时关注现金流。企业现金流主要的关注点是:企业亏损、应收账款、存货等方面。

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破产企业中的80%,破产时财务账面上仍显示盈利,而导致它们倒闭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不足。我国也不例外,曾是香港规模最大投资银行的百富勤公司和内地珠海极具实力的巨人公司,都亦是在盈利能力良好,但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时,引发财务危机而陷入破产境地。可见,良好的盈利能力并非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否拥有正常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己逐步成为一个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财务会计则是各项管理活动的信息支持系统,企业管理者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做出各项决策。财务会计的目标则是保证经营管理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和为投资提供有用信息,这凸显了财务会计的价值,表明了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计划作用、控制作用、监督作用和资本运营作用。人们对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两个误区:

一种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金,轻核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具体管理中,核算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内部核算,才能真正做到节支降耗,否则,“钱”是管不住的。

另一种则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财务部门,把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延伸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其实这种说法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如果一旦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那么财务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其作用得不到发挥,形成经营和生产“两张皮”。而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在企业管理上,则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要做好财务管理,除了与其他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之外,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 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在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财务管理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实际上,公司的非财务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财务管理技能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财务工作能按照公司发展目标顺利进行。用财务的手段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决策水平、增进公司价值、深入理解公司运营的基本观念,也是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非财务人员主要需要掌握财务管理技能,首先要从认识财务的重要性开始,了解财务的主要工作范畴,学会了解财务的一些报表并能通过财务报告(报表)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学会通过预算管理 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评。

“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中国的cfo 首先要职业化,中国企业最缺职业化的cfo”。这是国内一位著名企业的财务总监在一次峰会上发出的呼吁。毋庸置疑,财务领导岗位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财务总监cfo必须是一个高标准的职业化人士。所以财务总监的日常充电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cfo的充电培训,我认为:如果本次培训计划为一天,应主要从意识、观念及理解重要性等方面的培训入手较为合理,基本点为认识财务、了解财务、运用财务报告;如果是两天及以上的培训计划,除了上面三点以外,应加上财务规划(预算)及内部控制方面的设计。同时,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人员的选择,这样在培训上会有侧重点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粮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做好当前粮食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陈旧,不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目前有的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算补贴、算资金、管经费的微观层面上,财务管理的预测、分析、决策、监督等重要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取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人员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监督办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档升级。

2.个别企业会计信息有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粮油商品销售入账不及时,造成销售收入、商品库存和经营成果不能得到真实反映;二是对商品溢余和损耗不能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盈亏不实;三是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导致账实不符,管理失控;四是企业有时为了躲避银行、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人为做假账、报假表,隐瞒事实真-相。

3.企业资金使用效能不高。资金运作对于企业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关系重大。目前有的粮食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较大、账龄较长,缺乏控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还有的企业存货周转率不高,长期占用大量资金,支付保管费用和贷款利息,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4.粮食企业筹融资渠道单一。企业除了在粮食收购中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筹资外,开展其他业务基本没有资金来源。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导致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

5.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油政策时间较长,面向市场经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时缺乏周密的分析研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改进措施

1.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要在建立健全系统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内审机构除对企业年度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等进行审计外,还要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督促企业及时修正和改进,使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移到对企业管理作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上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另外,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在系统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检查活动,加强企业间在财务管理上的横向交流,推广经验,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取长补短,提升系统内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2.强化企业负责人的财务管理意识。《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签名并盖章。这就界定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为此,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学习《会计法》,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树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同时,企业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要明确划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出纳员、记账员、财务主管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实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业务授权、办理、检查、记账和审核相互分离、相互监督。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企业日常行为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2)认真坚持财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企业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财产清查活动,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查找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合理、节约、高效使用。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财产清查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有效运转。(3)落实费用管理制度。一是要合理控制财务费用支出。企业从农发行借入的收购资金,要坚持“钱粮挂钩”的原则,以收购计划或合同为依据,有计划借入。既要保证收购业务的实际需要,又要避免借入过量资金,加大利息支出,使借款利息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二是要适度控制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企业要严格落实费用开支审批权限和大额开支集体决策制度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杜绝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另外对某些费用项目可实行预算或定额管理,并层层分解落实,有效控制费用开支。(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年初由主管部门与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考核内容及奖惩办法,年终根据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主管部门审核结果兑现奖惩,使企业经营成果与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薪酬挂钩,与职工收入挂钩。(5)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企业在实行厂务公开时,对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费用开支等财务指标定期公布,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6)建立科学可行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制度。企业管理者要运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历史数据,对企业当期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或专项的分析对比,以便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和提高。

4.抓好资金管理,搞活企业经营。企业要搞活经营,就要把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日常欠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款的收回进度和出现的情况变化,积极主动上门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二是在预付款的管理上,要树立资金风险意识,财务部门对采购付款业务要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办理付款手续,除此之外严禁预付货款。三是加大粮食收购资金的管理力度。企业要按照收购资金管理规定,坚持专款专用,管好用好收购资金,严防挤占挪用,严禁向其他单位、个人违规借支资金,严禁资金体外循环和公-款私存,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强化存货资金管理。通过规范存货出入库手续,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堵塞跑冒滴漏,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有效避免存货损失。对存货要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吞吐,加快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五是拓宽筹资渠道。在粮食收购和其他业务中除了从农发行贷款外,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向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融资,还可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另外,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按规定程序处置闲置资产,盘活资金。

5.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要树立风险意识,在行为上坚持谨慎性原则。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6.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决定着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一要按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抓好财会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岗前培训、岗中转训等办法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企业财会人员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使之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二要在保持财会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财会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增强财会队伍的整体功能与活力,确保财会人员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三是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稳定财会队伍,必要时可面向社会聘用、吸纳优秀财会人才,以点带面提升财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四

“言”是指相关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之规定,“行”指具体操作。在产品的关键制程中,必须管制的制程参数或产品特性,我们必须要将之写入作业指导书中,即“应该做到的要写到”;接下来就是行,不落实可能造就品质的严重不符合,也违反了“写到的要做到”这一准则。而在非关键过程中,“言行不一”的错误通常体现为:没必要写的却写了,写了却又没落实或没必要也没办法落实,总之是“言行不一,只说不练”。“走出实验实,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一方面要端正执行者的观念,严格按照标准书的要求作业,避免重覆制造问题;另一方面,标准书的制订单位,也应该依照实际不断检讨和完善我们的“相关程式或作业指导书”,使之更利于指导作业,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二、 只做不记

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记录或不注意保存“原始记录”。这样做也许一两天没什么问题,可以凭着记忆去处理一些问题,但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过去后,我们很难再回忆起,至于做的好坏程度就更加无法判定。所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进步,需要借鉴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需要做持续改善检讨,没有了这些记录,要去谈借鉴,谈检讨,谈改善等就缺乏了基础,只能是空谈,坚持要去谈去做的也只能是玩形式。

三、 用行政命令代替程式

用行政指令代替既定的程式,其做法源于某些负责人对工作程式实质理解不够。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会逐渐使品质体系运作日趋困难,最终导致品质体系的“名存实亡”。错误发生时,当事人往往还会振振有词:“这些规定太烂,束缚了我们的运作”等等,甚或以一言行政命令来取代系统规定:“就这样了,我说了还不能算?”于是惊动了主管的部属很惶恐,此事看起来不太妥??与系统规定不符,但迫于主管的压力只好照做。品质系统作为一种规范,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各单位的沟通协作顺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此被一言而废,上行下效,很快系统就会“名存实亡”,陷入混乱状态。

正确的作法是:作为主管应为部属树立按程式作业的标竿,并协助指导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检讨修订,如此品质系统的作业才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四、 忌随意性强

主要是指随便改变操作程式,而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签发变更通知单。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工程文件或图面制作人员身上,其结果是:因无预知,相关单位机能有时难以或无法协调配合作业,造成产品品质的波动,破坏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a.来自主管人员的错误示范;b.该员或其身边同事类似错误没有得到主管的及时纠正;c.作业者对相关程式不了解或认识不清。因这些错误导致的结果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源着手?底清除这种人为隐患!

五、 忌概念模糊

对概念认知不清,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的现象,也是阻碍品质体系有效运作的一种因素。品质体系强调检讨与改善,在内审中时常会发现某些部门在执行相关程式文件时理解不够或图省事,错误地把“甲”当成“乙”,以至于无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因,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例如,发生品质问题,很多主管喜欢用“品质问题”来模糊的描述它,导致品质保证部门的人去穷折腾,而相关部门甚至连配合都懒得动。如果我们能弄清品质概念,学会用“出处”来为问题命名,如供应商问题、制造问题、设计问题等等,应该可以有助于避免“品质保证部门的人员常被责成去解决一些非他们所能控制的问题”;实际上,概念模糊除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外,更是真因的帮凶。解决它需三头并进:主管注意避免出现错误暗示及注重引导释疑,端正观念;组织提供必要的训练,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个人则要积极参训并动学好问。

六、 忌对品质讲前提

对品质讲前提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组织面临交货压力或产品俏销时,认为“反正现在客户等着要我们的产品,品质放松一点不会有问题”。也许在当时客户不会抱怨我们,可怕也就可怕在这里,正因为我们的产品很俏,有很多客户在使用,如果发生品质问题我们也许不知,但客户却很清楚,这就如同在为公司做负面宣传:恃宠而骄,有错不改。卖得越多影响也越坏,一旦竞争对手此时杀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对品质谈条件都是不合适的。

七、 忌以偏概全

以片面的事实作为基础或因个案的成功而得出结论,不愿再做更多的实际验证,甚至因此而坚持认为该结论或规定之正确性,即使有人建议修改也不做检讨。发生这样的错误一方面与组织文化或工作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作业者本身对事物的认知有限。

八、 忌系统与组织脱节

一日偶听某公司品管主管高谈“品质理念”,曰:“一个从事品质工作的人如果功力够深,经验够丰富,即使公司处于组织整合变动时期,他一样可以成功推行品质系统并获得认证……”这段话让我想了很久,表面上看来很有道理,事实上拿证书或许可以做到,但如果要说成功推行品质系统则不大可能,成功的系统运作希望至少要能达成如下作用:

b)发生了事情,很清楚应该由谁来处理,不至互相扯皮;

c)无论总经理是否在公司,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井井有条地进行;

d)严格对分包商进行控制后,进货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堵住了不少漏洞。

试想,一个脱离具体组织,也即与实际组织模式和形态无法挂钩(因在整合,尚无组织可挂)的品质体系,如何能达成以上效应,如何去提升组织战斗力,又从哪里去谈成功?!我想要非要说成功,最多也只能算是表面上的。

九、 忌过分依赖于系统稽核

曾经听说有位从事品保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员在稽核其供应商时,查看某产品的品质履历,发现履历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当场对其供应商作出结论:“为什么你们的内部稽核不能发现,明显存在问题,须加强内部稽核……”且不说“所有稽核采用的都是抽样方式”,单从其产生的结果看这个结论显得很轻率或不够专业,因为它会让被稽核的供应商丧失一次寻找真因并做改善的机会,并可能因此而产生误解:品质系统作业是依靠内部稽核来实现的!但系统决不是依靠内部稽核能实现的,系统运作与维护是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需要组织内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按系统规定去作业,并能坚持自我稽核;同时除我们的品质保证人员外,作为单位主管,也应该按系统要求去稽核部属的工作,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落实系统作业。而内部稽核是我们维护系统的手段之一,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它,包括它的结论。

十、 忌品质就是品管的事

(总之,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并不能证明企业品质管理十全十美,也不代表企业的产品品质无可挑剔,它仅仅是企业达到了国际标准要求的最低起点的一个证明。它有很好的'思想,强调满足客户要求,提供了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企业更加贴近市场;提倡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倡部门间的团队合作。要贯?它的精髓,让品质体系得到有效运作,必须主管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支援),坚持全员按要求落实执行,通过日常稽核、内部稽核和管理评审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避免一些人为的、随意性的规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管理逐步达到合理化、制度化、透明化,才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莫大助益。)

一、做好品质要有三要:

1 、要下定决心:

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下定决心,提升品质。

2 、要教育训练:

有决心还要具备能力,能力则来自于不断的教育训练。

3 、要贯彻执行:

全体动员 , 进行品质活动。

二、几位国际品管大师及《日本工业规格》对品质管理归纳的结论为:

1 、品质管制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是经营的思想革命。

2 、品质管制将公司内尚未协调的各种管理活动综合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3 、品质管制是管理工具,藉此授予品质管制方面的职权与责任,以解除管理上的不

必要细节,而全力于品质保证的工作。

4 、品质管制体系指发展、维持及改进产品品质的管理范围。

5 、品质管制是集合全公司全员的智慧与经验,活用组织体系,促进企业内所有的人、

事、物之改善,而达到最经济之生产,满足客户之需要。

三、如何管理品质:

a 、重视制度,实旋标准化:

在公司组织内,应给予品管部门一级部门之位阶,并制订品管部门工作职责及运作系统。

b 、重视执行:

品质管理涵盖 4 个步骤:

1 、制定品质标准

2 、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

3 、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

4 、修订新标准

3 、重视分析:

近代品质管制应用突飞猛进,主要得力于统计分析手法之应用,企业的品质要做好,应配置对品管手法熟练的人员。

c 、重视不断的改善:

品质管制在于三个层次:

1 、品质开发

2 、品质维持

3 、品质突破

5 、重视教育训练:品质管制之成败在于品质意识及危机意识,品管人员及全体员工应经常有计划地接受品管训练,推行品管方能凑效。

6 、常用改善循环:常用 pdca 循环改善( p :计划 d :执行 c :改善 a :查核)

7 、执行 5s 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 是养成好习惯,革除草率,建立“讲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做好品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先决条件。

8 、高层主管的重视;

d 、防止不良品的要决:

1 、稳定的作业人员

2 、良好的教育训练

3 、建立标准化

4 、消除环境乱象

5 、品质统计

6 、稳定供应商

5 、善用 qc 七大手法:

a 、柏拉图 :

定义:将问题的原因或是状况进行分类,然后把所得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列后,所绘出的累计柱状图。

作用:在现场众多的不良问题中,找出关键的前几名,以便决定今后管理工作的重点。

b 、因果图:

定义:用树状结构画出因果关系图。

作用:将影响品质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形成因果对应关系,使人一目了然,对于确定正确的对策方案有帮助。

c 、散布图:

定义:以点的形式在坐标系上画出两个对应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图。

作用:用于确认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关系,有助于判明原因真假。

d 、直方图:

定义:对同一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并根据每一组所分析的数据量画出柱子状的图。

作用:弄清众多数据的分布状态,了解总体数据的中心和变异,并能以此推测事物总体的发展趋势。

e 、检查表:

定义:以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简单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作用:简便、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f 、层别法:

定义:按某一线索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统计的方法 ?

e 、公司各个环节怎样做好质量工作:

( 一 ) 质量管理、检验

1. 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把关。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

2. 制定各类质量标准,检查执行情况。

3. 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监促该计划的完成。

4. 清查客户抱怨事件的质量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

5. 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工艺审查及试制鉴定工作,进行可靠性管理。

6. 评价产品质量,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收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根据质量情报,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7. 做好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工作,规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8. 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减少因人而异而出现的检验失误。

9. 为提高检验效率并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开发新的检验工具,或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检验。妥善保管检验工具,测量仪器。

10. 进行工序检验。包括首件、巡回和检验站检验,随进统计不合格数,及进查明原因,迅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

11. 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接收检验,查验各类合格证明和检验凭证。

12. 出厂检验。主要是性能、安全性和外观性检验。

( 二 ) 产品开发、技术

1. 收集和分析技术情报和质量信息。

2. 对市场现有产品、消费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产品之不足之处。

3. 在设计中采用标准原材料、零部件,确定设计、制图、工艺标准公差和视觉检查标准。

4. 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可靠性、价值工程分析。

5. 对新技术、新材料先行试验,对样机、样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试验使用。

6. 形成设计、评审、更改设计和程序和规范。

7. 设计审查与工艺验证,对样机进行鉴定。

8. 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9. 编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装配工序计划,向操作工人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10. 设计、制造或购买特殊生产及检验、测理设备。

11. 新产品、老产品改进首轮试生产,调整工序计划,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12. 保管技术文件。对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妥善保管。发放、回收、修改、销毁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 三 ) 采购

1. 选择最佳供应商与外协单位,确保供应质量、数量和服务,价格较低。

2. 在供货合同中列明所有质量要求。

3. 考查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状况,可驻厂进行质量监督或抽查。

4. 催促履约,对进货进行检测,上报不合格品情况,与供商品交涉退货、索赔。

( 四 ) 制造

1. 生产监督和检验,在各关键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

2. 实施工序控制。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数据的波动是否合理,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出现偏离标准或异常状况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3. 维护生产和试验设备,检查各种仪器。

4. 标注原材料和产品,使之可追溯。

5. 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查明出现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6. 管好在制品,督促作业者对加工件实行自检。落实“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规则。

( 五 ) 业务

1. 记录顾客订货合同或购买中的所有要求,尽量满足之。

2. 负责从发运、收货、存贮、拆包、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一系列工作,保证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要时对产品功能进行试验。

3. 考虑运输方式和周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 注意产品证书随同货物发出,有关用户服务卡回收立档。

5. 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和纠正使用缺陷。

6. 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受理用户投诉

( 六 ) 仓储

1. 各类物料按储存备件,分区隔离存放。仓储要求和警示张贴于库区和物料上。

2. 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仓储区。

3. 采取适当措施,调节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保存物料,定期极查盘点,及进发现受损品并上报处理。

4. 建立严密的收、发货程序,按先进先出发货。

(七)动力

1. 负责制定设备动计划,制定设备更新计划,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设备。

2. 保证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注:其它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任务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制定。

10 、总结:品质管理不是那一个部门或那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公司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需要明白的是: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要从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要去考虑,综合起来才能做好整个产品的品质,要懂得:下一工序就是客户的道理。

11 、每个员工怎样配合公司做好品质:

a) 较强的反应能力与思维能力;

b) 明白下一工序就是客户;

c) 按规范标准作业;

d) 做好自主检验;

e) 异常现象及时上报;

f) 设备工具、检测仪器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

g) 物料管制与周围环境整理;

h) 热爱工作,有高度责任心;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五

一、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定义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2、由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什么?即管理的客体是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4、为何而管?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5、怎样管?即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在什么情况下管?即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管理。

管理思维的含义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就在于认识到管理的特性。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因此,不论下属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是主动性强的还是主动性差的,你都得用。人无完人,玉无足玉,谁都会有缺点,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不同人的特点,并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风格,以达到团队的最终目的。

简单的讲,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事,理人心,从而达到自己及整个团队的目标。

最终实现企业愿景的一个重要人物。

二、 管理者具备的基本素质:

1、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如诚信、孝敬父母、忠于朋友、为人正直、信心十足…….

3、思维敏捷,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和严格的执行力;

4、责任心强,勇于担当,能为自己做到事负责,知错能改;

5、会聆听,能洞察别人的心理;懂授权,给下属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巧激励,充分发挥下属的潜力;会用人,能知人善任,不错过每一个人才;勤沟通,让信息顺畅传播;做决策,展示管理者的大智慧。

三、 管理者如何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重:

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能当经理?为什么大家都听你的安排?

那是因为大家服你,你说的话做的事大家心服口服,愿意听你的领导,服从你的指挥!!!

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沉淀,并且确实有真实的效果,企业发展,个人受益!!!

1、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尊重别人,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短信,一个电话…..别忘了,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不要在下属面前摆出一副我比你强的那种气势,最后只能导致你越来越孤立,比如一个区域经理…..

4、管理者不是全才,他也有出错的时候,知错能改,并及时纠正,大家会更觉得你这个人踏实,而不是错了就假装不知道,也不说明,比如三鹿牛奶,苏丹红事件……….

5、承诺的事必须做到,要么不说不做;

7、在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帮助自己的下属解围以便使他们轻装上阵;

8、能替自己的上司分担工作,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让领导觉得把工作交给你放心,不用费心思去考虑…..

9、执行公司制度黑白分明,奖励要让员工心花怒放,惩罚要让员工胆战心惊;

10、人性化管理但不是人情化管理,没有磨凌两可的事情,只有行或不行;

12、懂得放弃,有时明智的放弃是为了有更多的收获,比如猴子偷米的故事。

以上简单列举了几点,当然还有很多,虽然一个好的管理者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是,我们有团队,我们能发挥团队中的力量,集众人之长,综合众人的智慧,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四、 如何管事?如何管人?

管理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楚根本原因,并立即处理绝不拖延,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并综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从而达到目标。

1、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自己的工作及自己的上司和下属出现了问题,须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给别人的答复永远都是“行”或“不行”,反应速度快我们才能走在别人前面,森林里俩朋友打猎的故事……..,作为企业中的管理者,尤其是销售型企业,市场销售上的事是大事,哪怕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大祸,比如送货问题,产品出现问题及时答复,配方需要调整急用……..

8、要会聆听,优秀的管理者其实是一个好的聆听者,谈话是一门艺术,听人谈话则是一门学问,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倾听下属的心声,管理者自然比下属高明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这一点,如果总是在员工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反而是一种不智之举,当你为自己的全方位才能和优秀表现沾沾自喜时,你可知道,你已经超越了管理者的限度,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说话,通过听别人说话你能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3个小金人的故事。

11、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把所有的力量凝聚起来,每个成员都要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比如,公司价格优惠,公司促销政策等,在做每件事之前首先要考虑公司整个团队的利益;精诚合作,利益共享,科学分工,团队制胜;用长勺子吃饭的故事……….

那么优秀,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有可能在他的领导之下,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眼里,每个人都能用,只是摆放的位置不同,避其缺点,发挥其优点,如何用好一个人是优秀管理者一生为之努力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 管理者最忌讳说的话和办的事

优秀管理者要有理智,不能动辄激-情万丈,要么垂头丧气,要能坚持自己的主见,但不能固执,不能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作为管理者要能以身作则,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因此,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

1、 遇到问题不能躲避,要积极主动面对去解决,决不能拖;避免说“这事不归我管”“你去找谁去办吧”“小事别管它”

2、 别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你,是对你的佩服和尊敬,不能显出不耐烦来,不能说“这问题你还不懂”“真笨”“一会再说”

结果却忘了,“我都重复多少遍了你还不会,你还能干什么”

3、 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时,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不能说“爱干成啥样就是啥样吧”“我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干不了拉倒”“我管不了那么多”

六、 总结

总之,管理是一门学问,学好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会的,需要我们再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失败,再尝试再总结,不断的完善改进。

管理的真谛:管人事,理人心,带领大家完成整个团队的目标,真正实现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

1.不吝啬赞美;不懂得赞美和激励,让他人做任何事情对你都是难题。

2.从不在大众面前吝啬赞美。在大庭广众下的赞美的功效是私底下赞美的10倍。

3.赞扬他人时,总是明确地赞扬具体行为,正如批评别人一样具体。一般情况下,批评总是具体的而赞扬总是笼统的。但是也许我们更需要详细的赞扬。

4.不断地告诉他的员工,他们对工作的结果是多么地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激励,它通常与接受,自我肯定,认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5.让他们的下属获悉公司的情况。尽量把员工纳入到决策过程中会让员工有不同的感觉。

6.让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他们知道那些隐藏信息的人是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人。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而阻碍信息流通。

7.许多事情告诉员工真-相,有许多事在公司默默的发生了,但是大家都是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原因,比如炒人,结果是人心惶惶。

8.确保每一位公司的员工,包括公司的高层,都要赞扬其他员工取得的成就。

9.鼓励他们的团队成员提出意见。这样员工才会觉得他们的意见是被渴求的和经常被采用,他们是受到重视的。

10.直截了当地和他们的团队交流,也要求他们的团队直截了当地反馈。总是间接的说一些事,会让其它员工感觉不好。人为的设置了鸿沟。

11.授权清晰。这样才不会有人为该负的责任负责。

12.把对团队成员的期望告诉他们,从而帮助团队获得成功。这不仅是告诉他们项目的目标,销售目标或销售额,而且是执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整个完成过程的技巧和实践。

13.给他们的团队和员工设定成功的目标,而不只是行动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员工看得更远,而不是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14.确保他们的团队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现状、目标和期望。然后,基于这些信息,他们要求团队成员制定他们的目标,如果你为你的团队制定目标,那是你的目标;如果他们自己设定,那就是他们自己的目标。我们要明确详细地描述什么是我们将要承担和参与的。

15.和他们的团队紧密相连。他们会常常出现在员工中间,高度地关注他们。然而许多管理者都假装关心,他们只会和员工假意说笑几句,而不是在那里倾听,谈话和帮忙。

16.必须奖罚分明,公正。只有在不用担心明天是否会被解雇的情况下,员工才能竭尽所能完成工作。

17.建立对员工家庭有利的奖励。只有这样,员工的家庭才不会对偶尔的晚归,意料之外的加班和深夜的会议产生反感。这一点我看很少有人做到。

18.关注提高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会赞助团体运动,健康俱乐部会籍等等,这些活动让员工充满活力,也充满活力地为公司工作。除此之外,这样的活动能够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公司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这一点好多公司做得都还不错,至少我们这样一个穷公司都做到了一点,尽管天天加班,但是周末有一次公费的球赛。可以玩自己喜欢的运动。

19.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展示的才能。让团队的一个成员教其他成员怎样做一件他特别擅长的事情,或让一个成员写一篇关于她最近如何成功而巧妙地克服困难或挑战的文章。

20.营造一个有着欢乐和惊奇的工作环境。一个欣赏电影的下午,一次开心的笑话大赛,一次婴儿相片竟猜活动等等。这些听上去可能是可笑的,但是经过证实,它的确是可以大大的改善工作环境。

21.不断地即时奖励员工的小成就。譬如说,奖励一周内做产品展示最多的员工或出售了最多-维修合同的员工,或者是让工程的花费少于预算的员工。这些都可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激励员工的最佳行为。

22.提供让员工自我提升的机会。

24、确保他们的团队知道冒险是值得赞扬的。有人说过:“今天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去冒风险。”

25.严守已建立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俗话说,上行下效,管理者都不能做到,员工自然有借口不做到。

26.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简短篇十六

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

2

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头抓住了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基础,另一头抓住了发展社会先进文化这个枢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员工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服务社会、服务员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指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3

励机制,使员工的执行力度最大化发挥。

学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建立相应机制,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岗位成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作风好、素质高、能力强、技能精”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员工队伍。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思维定型比失败更可怕。领导力训练之:沟通关。

团队沟通不畅,事业必定难旺,人际沟通是管理的浓缩。领导力训练之:魅力关。

影响团队众人,施爱收获感恩,领导是痛并快乐的成长。

(文章由中旭企业培训网:http:///提供!)。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