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44:24 页码:11
最新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通用11篇)
2023-11-11 18:44:24    小编:ZTFB

公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一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层面来展开对于很多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这是一种很值得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历史理解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学到的内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还原与重现,还能够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加客观,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去了解历史事件的实际情状,进而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很多教学内容,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往往会以今人的眼光与认知来进行解读,会以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主流价值为依托来展开对于一些历史认知的剖析,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在给学生就很多历史认知进行阐述时,应适当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背景进行解读,教师只有以这种模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于这些内容展开历史理解,进而真正剖析这些内容的实质。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要想让学生对于相关的历史认知有更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当以历史理解为突破口来展开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

如教师可以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历史剧,让学生扮演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让他们在课堂上深入和重演历史,让他们阐释治世之道的主张和理由,让学生“遥体人情,悬想事势”,体验儒家的醇厚运用、墨家的谨严、道家的超逸、法家的冷峻等思想特点。最后,学生会水到渠成地理解和领悟出这样的史实认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只有将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并且以历史理解来辅助知识讲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也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很多历史规律往往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些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理解的方式来展开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历史规律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解读,也可以结合很多具体的实例以及逻辑佐证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这些历史规律。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层面的一种丰富,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教学知识点。

当然,教师可以以某一重大历史史实为立足点,选择纵横相关的典型化的史料,按照唯物史观和认识逻辑规律来对历史规律进行论证。例如,对历史规律“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的历史理解,可以投影到有关工业革命史料辩证的逻辑佐证中,教师可以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来帮助学生对于这一历史规律展开认知。这不仅是历史理解的一种直观的体现,也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史实来对这一历史规律有更好的领会。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某一事件,这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考查。对于历史评价的方式以及切入点有很多,不同的展开形式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评价内容。在进行历史评价时同样可以结合历史理解展开。如可以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而综合地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更具说服力,也是历史理解的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形式。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v^时,可以运用“历史理解”的史料比较法来展开。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分析,客观地去看待不同阶级和时代对^v^评价的视角,进而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尤其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将^v^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对^v^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良好锻炼,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从多角度表达对历史人物看法的评价能力,这才是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加以重视的。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历史理解”往往能够为很多内容的教学提供积极的辅助功效。首先,在给学生就很多历史认知进行阐述时,教师应适当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背景进行解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客观而准确的信息。同时,在历史规律的阐述时,教师可以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解读,也可以结合很多具体的实例以及逻辑佐证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这些历史规律。此外,在进行历史评价时同样可以结合历史理解展开,这也是历史理解的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形式。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二

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往往会被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要点的特点所迷惑,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能力下降。再加上有些历史教师盲目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知识的反复简单演示,并未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导致学生很难具备创新能力及历史思维。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教师没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教师逐渐认识并改变这种错误观念。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当前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有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强制灌输知识的趋势。部分历史教师盲目响应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师应做的所有工作,忽略了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未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导致课堂单一无趣,没有个人风格,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中的情况。

2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教学。

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为了避免历史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出现,并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科学合理分配。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二是处理好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师需适当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

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三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历史学科的教育往往是借助课本和黑板,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就十分必要。

信息技术可以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转变,也就是在课堂中有效的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和准确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充分记忆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或是图片等多媒体设备,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过程中还能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画面,还原历史。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对一般历史现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历史事件中的内容和意义对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对现代信息进行应用也能方便教师对历史事件中的要点环节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记忆。

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产物,不仅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还应该被合理地应用在教学环节中,因此将这项技术合理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中也显得十分必要。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多媒体技术,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出积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也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放映一些和课程知识相关的影片或是资料,从而借助其直观性对学生的视觉和感觉进行冲击。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真实地感受历史,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比如教师在对“戊戌变法”这一环节进行讲述的过程中,为了更真实地感受改革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对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对两种对立思想进行表达,模拟当时的历史场景,并在课堂中播放关于戊戌变法的资料和视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理解。

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这一理念在高中教学上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现。在高中的历史教学环节中,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制定更符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趋势有着很强的一致性。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重要产物,所以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对实现历史课程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对其理念有着准确地掌握,确保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此外,广大教师还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准确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更有效的丰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全面提升其历史素养。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需要对这一理念和技术有着更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对历史能力进行提升。高中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部分。因此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创新,不断发展和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历史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四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作主导,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即是“主体性教育”——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然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言堂、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大行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推行为什么这么难?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意识?笔者从教多年,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探析,权作抛砖引玉。

一、主体性教育推行难在哪?

1.固守传统教法,难以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突破。近年来历史教材多变,但是变的只是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没变。很多教师从教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愿作改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尝试,但也多是增添一些多媒体内容,增加了观赏性,增强了课堂趣味,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况且,多数的中国高中生,课堂发言多不大胆、不积极,这也使很多老师不愿作这样的坚持,最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

2.应试教育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高考一考定终身,这种局面目前仍未改变,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历史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育特征很明显。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工作业绩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很难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动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考出好成绩。

3.历史课的地位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尝试。高中教育是为大学输送人才,为了升学率,各地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理分科太早,而且分科后,理科班历史只开一节,有的甚至不开,到了学业水平测试前突击加课。历史处于这样的地位,很难让教师有动力去做教学方法的尝试。

因此,受制于上述主客观因素,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教育拓展尤为困难,怎么办呢?

二、学生的主体性如何突出?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主体性意识,需要营造一个合理的教育教学环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从自身做起,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如何去除教育的功利化,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精神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怎么办?身为一线教师,我深有体会,没有饿着的教师,也没有代课发财的教师,只要我们投入精力去作探索,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成为有特色的教师。另外,也要注意对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引导与鼓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更加广阔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

2.围绕学生追求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所谓历史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配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好胜心是每个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认可而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的。再如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并不太新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需要,也使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诸如此类,只要我们用心教学,是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的。

总之,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要具有一颗去除功利的心,更要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选择教法,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提高历史教学。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五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意识到制约历史教育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目标的有待升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有待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对教学进行着积极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反应过去的人和事物的一种记录,当代人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眼光去分析当代的问题。因此,学习历史不应只停留在对史实的学习上,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历史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材的学习上,没有上升到总结历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层面。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容易使学生认为对于历史的学习仅仅是对过去的史实进行学习,学生容易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表现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仍未全面实现。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有着极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仍然是考试的分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历史学习效果的标准,而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是一门琐碎的学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以及时间,同时,历史也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历史成绩确实关乎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但正是因为历史学习的枯燥性,教师才应该改善机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提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年来,高中历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热点话题。通过观察不难发现,高中历史与初中的历史课程在衔接上十分地生硬。考虑到升学后的衔接问题,如此生硬的衔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通过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在初中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初期的历史成绩都不是很高。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教材的突然转变,这打乱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体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伴随着错误的教学目标,到时教学效率的低下。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熊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同时,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历史增添动力。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历史的分析。而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应当将历史观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当重视历史观念的灌输,使教学目标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此外,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分享历史典故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总之,对于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保证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六

1.历史图片是进行历史内容教学的最好资源。

2.看图叙史。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补充,同时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合理使用历史图片,能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单张图片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概况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张图片,让学生梳理相关历史知识的发展进程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看图叙史,既能让学生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有效结合地图进行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图片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图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把握;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图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2.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图片,不失为我们教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好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课本图片中蕴含的一些历史信息,让学生进行读图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内容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即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对此,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该课中的最后一张插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刻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头像”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华盛顿能够列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为什么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看书,自主探究。这样也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认同。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历史图片既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知识的必要补充。同时,历史图片又具有高度灵活和对历史信息高度浓缩的优点。这些都决定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不同的图片史料在历史教学的运用策略也会不同,所达到的教学或者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具体的图片和史料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图片史料,充分发挥图片史料应有的价值,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七

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在新课标改革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

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在认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文明史观要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称之为科学的,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如必修一对^v^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比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从文明史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题。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突出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在文明是关下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精神文明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成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3、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称之为科学的。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如必修一对^v^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比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4、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在教学常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关注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引导学生从更新、更具时代感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历史。对最新史学动态的关注,对一线的中学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之后,这都是我们必修的功课之一。在日常生活之中,更多地积累素材。要合理地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师和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资料,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已有的资源。如相关版教材的知识链接,这些内容应该是专家们精心选来的,价值不容小觑。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多元史观在新课程中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僵化的看待历史的态度,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历史,从而适应了新时期的要求。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八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九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期。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1期。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十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史料的运用不足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过度使用史料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按时完成,下面是对这两种问题的解读。

受到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导致在历史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注重于对历史理论的讲解,但是更多的忽略了利用历史史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降低,进而造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为了引导学生对历史充分的进行认识与理解,高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史料的现象,教师的目的是方便学生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中的人物,因此将史料作为他们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正是由于教师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运用史料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惜选择大量的为他们补充更多的课外史料,这样一来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难以达到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史料通常是由教师选取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史料的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在史料选取前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与难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选取史料,有侧重也有取舍。这样可以确保教学选择的史料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之间有着共同的知识与内容,方便学生快速的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题,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课本中的核心概念以及总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感悟历史的作用。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选取典型的史料,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史料导致其数量的过度。例如在高中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该课程的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史料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唐太宗治国的思想,可供选择的史料有《资治通鉴》、《盛唐气象》《贞观政要》等,其中《资治通鉴》中有唐太宗对大臣们说的话:“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v^愁,……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的负担,以至国危君亡,治国就需要以民为本。此外,《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天下大焾,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史料的记载更多的说明了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以及经济上出现的各种变化。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通过这些典型的材料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实,并且通过比较或者是归纳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材料进行思考,同时还能够防止过度运用历史材料造成的教学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世界反^v^的转折与胜利”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史料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各国的分歧说明了什么?国家之间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了解反^v^同盟国家的分歧与合作问题,并且达到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知识的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史料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充实历史知识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史料使用的意义,把握使用史料的量度,严格遵循使用史料的量度原则,有针对性的运用史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和把握历史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高中生历史论文参考如何写篇十一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让学生介入课堂、参与课堂,直至主导课堂,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青春蓬勃的精气神和热烈度来“炒热”课堂,这是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由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许多历史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多以单一乏味的知识记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效率。高中历史呼唤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就高中历史如何通过有效设计来“提升学生主动性,唤醒课堂活力”进行探析,我总结出如下三点建议。

我们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首先就要让学生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置轻松有趣的说史平台,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进行历史知识的随^v^流,以充满趣味的史实轶闻撬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为知识学习预热。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便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讲坛”的活动。让学生围绕“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v^成立”三个历史事件,通过预习课本,查找资料,沟通了解等方式,整理出一份“历史讲稿”。并参照“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由学生在说史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三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学生们都会卯足了劲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以便能够在“历史讲坛”上奉献精彩的讲演。通过开展这样的展示活动,有助于讲演的学生提前进行深入学习,有力促进后续教学开展,学生间也可相互取长补短。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纯粹地背书,其实不然。背,只能掌握历史的表面;悟,才能深入历史的本质。对于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出学习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他们之间的思维更贴近,通过合理设计合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能激发学生思想碰撞,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内容时,我组织了“亮出你的流派”的分组讨论活动。首先,让学生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一个流派来代表自己,比如可以选择主张“仁政”的儒家学派,或者选择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然后,让流派相同的学生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小队成员要对自己的学派进行深入剖析,列举出学派的种种优点,并尽力去规避该学派存在的缺点;最后,当各个学派完成自身分析总结后,就开展“百家争鸣”的流派大辩论了,流派不同的小队随机进行“对垒”,阐述自己的主张,碰撞双方的观点。通过这样组织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对于百家思想的基本主张、代表人物等都会有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掌握。

试题是检测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形式,传统的试题讲解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要打造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以学生灵动多样的思想点亮历史知识应用的星空,既提升学生课堂角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促进学生知识实践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课堂活力和教学效率双提升。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评题。首先,选择了多道与该部分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选题时力求知识覆盖面全,题型多样化,考点的重难点突出,并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评题课上,让学生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基本能自行解决错误率较低的题目。

第一阶段结束后,我让学生说出还不能相互解决的题号,并说出自己的困惑是什么。再由其他学生站出来为他讲解释疑,期间学生随时可站出来反对,但需说出理由。另外,我通过题目错误率的统计表,指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让学生讨论展示答案,说出解题的步骤依据等,并及时让学生翻开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内容信息量大,事件之间内在关系复杂,通过这次评题大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总之,打造活力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活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在整个课堂中做好设计工作,备好试题的选择,备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备好学生的学情。只有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和课堂引导,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手段有效发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