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24:31 页码:7
2023年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精选9篇)
2023-11-12 05:24:31    小编:ZTFB

每一次总结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确定总结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要达到什么效果。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坚韧和毅力,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文章。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一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到村里孩子上学的“五王庄中心小学”进行走访。与该校的丁校长和教务主任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学校目前的年级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生源情况。得知该校的硬件设施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学生生源不足,仅有一百多名学生在该校就读。农村的孩子何时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呀?农村真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帮扶的对象。

晚上,村里要召开两委会,我和工作组其他成员列席了该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水电费收取以及村机动用地承包问题。两委会的同志都积极发言,场面很激烈,可是总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被村民所接受。最后,我希望村里今后的事务也像今天一样能够先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讨论形成决议,并做好会议纪要,随后在公告栏公示,向村民公开。能为村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感到特别高兴。此时,我又想起我们的工作要求,更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此次入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的村务公开制度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了,但真正做到村务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一步一步把村务透明化,议政日常化,让老百姓真正享有知情权。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二

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

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下午,我们来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断村组公路的排危作业现场(该路断位于双河村委会老街安置点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处),因下雨路滑推车溅了一身泥的蒋支书指着工人正在破碎的石头对我们说:9月14日,我们接到村民险情报告,当天就组织人员安全转移了涉及危险威胁的5户18人。同时还在在公路两头加设了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这几天,虽然天天都是秋雨,险断边坡还不时有石头、泥土滚落,但是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险情处置及时,险情预警预报有力,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大关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齐步康庄大道。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三

去符山圩走访农户的路上,正碰上村小学放学回家,只见沿途红红绿绿小花朵似的学生排着二个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大路旁边缓缓行走。突然有一清脆的声音叫着阿姨,在我还来不及看清是否叫我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已经走到我面前对着我笑和招手了,原来是她——龚慧玲,接着有一帅气的小男孩也跟着甜甜地叫我阿姨,我的心里顿时溢满了甜蜜。说起来我这才是第二次见到小女孩,第一次是前天晚上,队员小黄想去走访一个叫龚贱来的联系户,但他家周边农户养了几只狗,他有点害怕,不敢晚上一个人去走访,于是我们相伴壮胆来到了龚贱来家。

刚到时发现其家门没锁,进去房子无人应答,后询问周边农家,得知其带小孩去公共浴室泡温泉了,致电龚贱来,说一会儿就回家,远远的,我们看见他骑着摩托车载着一男一女2小孩回来了,小女孩一进家门,看见我坐在她家,就象久违的.熟人似的甜甜地喊阿姨,当我感动地说她真乖时,其读托儿所的小弟弟也跟着靠近我同我打招呼,并问我挂在胸前的岗位牌写的名字怎么念,我询问了姐弟俩的姓名、年龄,得知小女孩慧玲读小学二年级了,长得伶俐可爱,眼睛圆圆忽闪忽闪的。我和她谈了一会儿的学习生活,得知她母亲病了躺在床上,她家就这一间简易的房子住宿和会客,另一间老房子做厨房和饭厅,但是从小女孩和其弟弟的脸上,我们没看到一丝的贫寒人家小孩的那种胆怯和怕生,想必父母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活动空间,小女孩很活泼地说:阿姨你人真好,我好喜欢你。这样的贴心话,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女儿小时候每天一放学就向我汇报学校一天发生的趣事的情景,心里不禁涌起阵阵的暖意。由此看来,“三送”的过程不单是我们在“送”,也有细物润无声之所“得”,这样的感受,没有亲身下基层的经历,就不会有如此深切的体验。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四

为了提高通木村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加快贫困农民脱贫奔康,结合通木村实际,5月17日,驻村干部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在村委会会议室对贫困户进行技术专业培训,为其培训高粱、花椒、青蒿、金银花种植等方面知识,共60多人参加了这次农业技术培训班。

针对当地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民对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在高粱、花椒、青蒿、金银花种植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期培训班非常有意义,非常及时,培训内容丰富详尽,语言通俗易懂,引起了农户的.极大兴趣,许多学员都认真做好笔记,在课堂上与干部们互相互动交流,询问种养技术和难题,大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让贫困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驻村工作组及帮扶部门给贫困户发放生产启动资金,帮其购买化肥、农药、等,同时制定鼓励机制,扩大种植规模,还联系有关销售大户,解决产品的销售途径,同时也结合通木村帮扶部门,帮助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五

“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各方面的艰辛和努力,但是我们也获得很多东西,获得快乐、获得友谊、获得能力、获得经验等,是我们人生阅历中主要的一笔。”

如果站在文艺批评的角度,刘佳强的“诗歌”实在算不上是诗歌。他的创作基本上就是把会议纪要一样的文字配上感叹词分行排列出来,很难判断究竟是学生腔,还是文件体。

就像这类:

解决住房难问题,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走访慰问贫困户,带去政府关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晶啊!

……。

散文。

三句半。

”等等作品发表到印数400份,抄送广州市各扶贫单位的《扶贫简报》上。

在跟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时常也扭转不过来这种语言风格,冒出一句:“我们尽力帮忙,你们也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听得老农一愣一愣的。

这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是国企上市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派驻从化市鳌头镇岭南村的扶贫干部。

从20xx年3月8日到现在,他已经当了半年“知青”。

“80后”的写作狂。

刘佳强,生于1982年,自小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珠江啤酒集团做企业内部的宣传工作。

他有着澎湃的文字热情,每天,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情况、新闻新知、心情感受记录下来,就随手写在手机上,还配上当天的照片。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记录着自己扶贫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他也乐于帮岭南村年少时没好好学习的村干部写一些文书纪要;作为一名意气风发的扶贫干部,他更是义务承担了整个广州派驻从化扶贫开发工作队的简报编辑工作。每周花两个夜晚编辑修改几十页的《工作简报》。

每期十多篇的简报文章,多是来自于四个乡镇各扶贫单位干部的报告总结、

心得体会。

或者文艺创作。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些人写的东西真的很难改,文字都不通顺,编得我很吃力。”刘佳强骄傲地说,“但是几十期编下来,我现在手起刀落,已经能很麻利了。一本刊物很快就能编好!”

从化“双到”工作的大事记,在他精心的编撰下一本一本成册。同时,一个年轻驻村干部的成长历程,在这些文字之间,也点点滴滴地浮现。

“难忘三月八,难忘的是今天我们踏进从化的一片净土,176名精兵强将风尘仆仆,光荣地前行着,但我们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茫然,我们要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了!”

“跟随村干部到每个贫困户家进行走访和慰问,将政府开展扶贫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告之贫困户,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贫困户眼中看出一种发自内心脱贫的需求和渴望,也可以看出农民身上的朴实气质,他们不是甘贫困、怕吃苦,而是怕没有出路,没有平台。”

“8月份,一共走访慰问了25户贫困户家庭,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制定详细的‘一户一策’帮扶办法和措施,涉及就业帮扶、养殖种植帮扶、医疗帮扶、学业帮扶、政府救助、危房改造等等方面。”

“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各方面的艰辛和努力,但是我们也获得很多东西,获得快乐、获得友谊、获得能力、获得经验等,是我们人生阅历中主要的一笔。”

……。

68份脱贫方案。

根据广州市“双到”扶贫的任务要求,刘佳强需要代表珠江啤酒集团,对岭南村68户贫困户进行摸底,并且将他们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整理备案,并基于此,拟定和汇报每一户的具体帮扶方案。

这对他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社会研究实践。因为有组织作为后盾,刘佳强拟定出来的帮扶计划并不算太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利用自家的捷径。

贫困户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总能找到帮忙的方法:

57岁的水泥工张浩明,因为太穷,7年前,老婆丢下他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跟人跑了。他一人靠每月一千块的工钱供两个孩子吃饭、读书,到现在已经是家徒四壁,自己也逐渐衰老。所幸,大儿子已经19岁,可以工作了。今年珠啤集团对他家的帮扶计划,就是将他的儿子推荐到旗下的珠江啤酒从化分公司去上班,工资2800一个月,年收入3万多,马上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48岁的张煜祥,情况跟张浩明有所类似,他也是一个建筑工人,20xx年的时候老婆因病去世,留下他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现在都还在上小学。家里还有个83岁的老母亲,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因为张煜祥曾经有过养殖经验,珠啤集团对他的帮扶计划就是帮他买猪苗,让他重新开始养殖以增加收入。因为小孩也大些了,在家里也可以帮个手。

真正帮扶起来比较困难的,是那些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又不够低保标准的村民。比如说三级听力残障人士张卫权,一直跟老母亲一起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住,没有低保补贴,也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对于这一类帮扶对象,他们目前只能采取慰问补贴,帮忙买保险之类的帮扶手段。

而对于整个村集体,他们计划了啤酒糟销售项目等可以长期增加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对于一些困难较大的贫困户,可以帮他们入股村集体经济分红,这样来解决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

在初到岭南的半个多月里,刘佳强从早到晚,以每天跑四五户的速度,做完了68户贫困户的摸底和登记工作。

岭南的机耕道、荔枝林,他都已经走遍,雷厉风行风雨无阻,唯独到晚上的时候,会害怕四处行踪不定随时可能窜出来挡住来路的大土狗。如果手上没有带棍子,他会被吓得腿发软。

刘佳强说,跟他一起来的驻村干部,有很多人初到的时候,都不习惯。但是他因为生于农村,感觉就跟回家一样,很快能够适应。并且因为能够像做志愿者一样亲手帮助很多人,相当的骄傲和有成就感。所以那些诗句,全都是有感而发。

他每次讲起岭南,都很自然地用“我们村”。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六

7月19日:在甲寅村委会,与龙普村委会驻村指导员郭正云一起,到龙普村委会交流学习,并到龙普村委会甘蔗地及山林边,查看是否有适合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与当地养牛户交流,探讨如何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问题。通过了解,要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不容易,特别是要求必须有扶贫户参加时,好多村民并不乐意,怕不会成功。主要原因是,扶贫户要钱没有钱,要人也没有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怕养不好牛而拖后腿,不单赚不了钱还会倒贴,失败在所难免。在村委会吃饭。

7月25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洛玛坝、作夫查看养鸭过渡房建设情况。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计划养殖10000只的简易过渡房主体已建设完,再需5-6天左右的围边铺地就可以进鸭苗过渡养殖了。发展稻田养鸭,确实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大量发展后鸭子及鸭蛋的销路问题。还有“稻鱼鸭”发展模式其实是很矛盾的发展模式。稻鱼鸭不能同时养,稻鱼可共生,稻鸭基本可共生,但鸭鱼确不能共生,鸭天生就爱吃小鱼、泥鳅、黄鳝、螺蛳等,可说是鱼的天敌。目前,发展种养殖业,老百姓种养技术基本过得去,不怕养不出来,最怕养出来后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

8月4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村委会干部一起查看洛玛坝养鸭过渡房里的鸭苗。进苗10000只,暂时还行,勉强养得下,养上1个月左右,肯定很拥挤,也容易出问题。听说,进苗时供鸭苗商没有认真交待清楚如何防疫等问题,特别是刚进苗几天需要冷开水饲喂,要做好防疫措施,否则会引起应急反应,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而死亡。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就有大量的鸭苗死亡,只少每天死亡200只左右,很不正常,产生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说是供鸭苗商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8月29日:经甲寅村河谷土地流转的香蕉基地、本那养鸭场,到甲寅村委会。经过一路实地观看后,见到香蕉长势喜人,说明土地流转很成功,也看到好多良田还荒芜。土地荒芜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又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只种自家的一小点田也确实划不着,入不敷出。虽然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部分领导并不赞成把梯田变成香蕉地,但是比起大片大片的梯田荒芜来说,应该算是很成功的了。下午到扶贫户家中,查看猪圈建设情况,大部分扶贫户都已经建设好猪圈,等待政府发猪苗。实际上政府是不会发猪苗的,只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以免被说闲话,给猪苗不得还会说政府给的猪不够值或是有问题等等。因此正式告知扶贫户,要养猪,自己到街上买,见猪见鸡就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见猪不见鸡鸭不发钱。通过了解,部分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好多没建档立卡的农户也想要。要政策可以向领导汇报,要技术可以随时给,要观念也可以探讨,但是来不来就要钱,无法给以满足,很是无奈。更有甚者发给20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觉得不够多,发10000元以上才觉得基本满足。

9月1日:深入扶贫户家中,进一步核实地震局挂联的21户扶贫户需要发展产业情况。经过实地了解,符合产业发展的有16户,绝大部分已经购买了小猪、小鸡等。其中有5户,没有产业发展条件,只能加入专业合作社或是其它。由于甲寅村委会处在集镇中心,大多数农户远离梯田,因此绝大多数扶贫户,不适宜发展养鸭产业,而只能要求其发展养鸡,并要求发展不少于30只鸡,关键是养母鸡两只以上。只少养猪不赚钱养鸡赚钱,保证其一。

9月9日:从镇政府杨副镇长处领取了扶贫户产业发展资金36000元。晚饭后深入到扶贫户家中,一户一户兑现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交流了产业发展经验。群众领到钱后,大家都很高兴,感觉生产生活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在发放产业扶贫资金过程中,也看到还有很多需要扶持的贫困户,他们见到给建档立卡户给予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很多贫困村民也提出,能不能给他们也发一点,但是名额有限,资金有限,除自己单位挂联的扶贫户外,无法满足其它贫困村民的要求。

9月20日:为刻录农村实用技术光盘,发给扶贫户在家中以碟代训学习,自己购买了刻录机和空光盘,并安装在甲寅村委会电脑上。局里没有项目,资金也有限,拿不出多余资金帮助扶贫户开展脱贫工作,不管贫困群众高不高兴,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刻录些农村实用技术,以增强扶贫农户的脱贫致富技能。精准扶贫工作中,上策是给致富理念和点子,增强内生原动力;中策是给技能,增高致富本领;下策是直接给钱,提供临时基础保障。经过半年多的驻村了解,不管领导干部职工也好,还是贫困群众也好,大家的想法基本一样,希望得到的却是能提供临时基础保障—给钱,对长久性的致富理念、点子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一顾,不会讨要项目资金就谁也瞧不起,也可说几乎没有人理会,驻村白驻工作白辛苦,也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的表现。也许是制度造成的,上级组织或领导关心又会讨会要,就能把工作干得顺顺利利,活得潇潇洒洒,否则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工作也是不敢担当的无能之辈,顶多给你死不了也活不成。要求一两年就把贫困户的贫困帽摘掉,欲速则不达,也可说是异想天开,太天真,临时基础保障性的脱贫方式,脱了贫还会返贫。要想长久脱贫,一要靠政府主导,给理念、点子、技能和政策项目资金,多管齐下;二要靠群众自身,提高生产生活积极性,发挥自身内在动力。

9月28日:与县农科局培训人员一起,在甲寅村委会开展扶贫户农村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有60余名扶贫户参加。培训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本人讲的内容主要是理念性的,简明扼要地讲一些农村实用技术,主要的农村实用技术内容刻录成光碟,发放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到各自家中,与其他村民一起以碟代训自学。中午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甲寅委会的梯田,查看适合发展泥鳅养殖的地块。梯田很多,适宜发展泥鳅养殖的也不少,高投入高产出,三分养殖七分管理,但关键是管理问题。离村寨那么远,泥鳅放养后怎么管理是个大问题,有人为的偷盗问题,也有泥鳅的天敌,如鸟、青蛙、蛇等。还有老百姓害怕,泥鳅养出来后,担心回收问题,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实在话。跟村委会干部及群众探讨,甲寅村冬闲田地那么多,收完玉米后,为什么不种冬洋芋或是红薯等冬季作物,都千篇一律回复说,种出来后,怕卖不出去。但有什么总比什么都没有好,怕就怕什么也没有。卖不出去可以自己留着吃,吃不完可以喂猪,出口创收总比进口消费好吧,总比什么都要进口,辛辛苦苦打工赚点钱回家,留不住几天就没了,忙活了大半年等于白辛苦。

9月29日:早上,与镇政府职工一起到甲寅村11组其它精准扶贫户家中,查看扶贫户自己家中没有饲养条件要寄养在亲戚家中饲养的情况。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自身积极主动性不够、无技能而动力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土地缺乏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也是贫困原因之一。自家没有条件饲养也就只能寄养在亲戚家中饲养了,否则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就难以领取。同时看到,有一定小规模的稻谷玉米烤酒,酒渣喂猪鸡,猪粪施肥种农作物稻谷玉米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确实是可当作精准扶贫发展模式之一。再后,到甲寅村二丙丁,与乡村干部一起查看二丙丁群众自发组织抢修进村公路情况。有个别人为自己私利阻碍群众修通公路,打击群众修通进村公路的积极性,以讲道理的名义无理取闹,满足过份提出的要求才肯允许修通,要不然谁讲道理就赖谁,恶语相加实在是无赖,也许是有点能耐和实力,对当地群众欺压惯了。在乡村组干部多方做工作无果的情况只好强行拉开,最终还是顺利修通,方便了群众出行,路通了思想观念也随之通,万事通,皆大欢喜。有时候,在农村谁霸道谁有理,欺善怕恶一点也不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七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来到了胡白庄村北边一户农民张吉鹏的大棚和他一起干农活。这个大棚种植的都是绿油油的茴香,我们三个人分好工,一个人在茴香地里拔除杂草,一个人给茴香浇水,我和张吉鹏同志一起拔长成的茴香。大棚里湿度很高,刚进大棚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用眼镜布擦一下眼镜,一抬头碰到大棚的支撑上,汗水和露水混在一起洒落在头上。快到中午了,我们才一起走出了大棚。

一上午蹲着拔茴香双腿都麻了,但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同时,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加深了和村民之间的友情。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菜农很辛苦,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很少有时间闲下来,常年累积下来,都落下了一身的病,特别是腰和膝关节疾病。我们应该从健康方面多关注和帮扶农民,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希望国家还能从农民的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八

今天是2月的最后一天,呼吸着胡白庄村的新鲜空气,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空气的`新鲜和路边的高低不平形成巨大反差。修路是全村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自己越来越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巨大,资金如何筹措,难呀!正在冥思苦想中,县委组织部颜部长来电话了,下午两点半到县里开扶贫电视电话会议。

会后,我又想起了修路,这是每一位村民期待的事,真希望能够得到各级的支持,完成老百姓的心愿。我对自己说:如果今年村里的路修不完,我明年还会来,长期关注胡白庄村的发展是我的责任,我就是村里的一分子。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范本篇九

20xx年9月12日,中秋节,在遂溪的几个驻村干部相约晚上到县城聚一聚。虽然同在一个县,但大家分散在不同的镇区,平时难得相聚在一起,有这么个活动自然很高兴。我所负责帮扶的草潭镇东港村离县城有70公里,下午3点多,我便出发往县城赶。当到达离县城还有16公里的岭北镇时,手机响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先到达县城的驻村干部的“催命”电话,看号码后方得知是村里养猪场一名饲养员的来电。电话里头传来急促的声音:“喻科,不好了,有一头猪病了,麻烦你快过来看看。”简单几句询问后,我立即开车沿线折返。

回猪场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村干部和饲养员都在。大家一起反复检查。接着,我们在猪场开了个短会,把这批猪出栏前的注意事项梳理了一遍,重申了猪场的各项制度,要求相关人员打醒精神,严控各种疾病发生,让这批生猪健康顺利出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

回到宿舍,天色已暗下许久,身心俱疲的我爬到电脑前,悄悄地将自己的qq签名更新为“猪快乐,我快乐”。

这是深圳驻村扶贫干部喻强一篇普通的。

日记。

主持修建水塔、修乡道,来回奔波为农村贫困小学聘请支教老师、赠送电脑,还主动联系外地客商,帮助当地农民高价卖出番薯、火龙果等作物……虽然远离城市的繁华于喧闹,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但他无怨无悔,他常对身边人说,只要当地百姓生活改善了,对他们工作满意了,在这里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他的“猪快乐、我快乐”的口头禅一直在深圳驻遂溪的扶贫干部中广为流传。

20xx年5月,38岁的喻强从深圳来到东港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异地他乡的偏远农村,一呆就是1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东港村发生了可喜变化:通过建立农户北运蔬菜基地、建设养猪场等24项措施,这个北部湾畔乡村的174户贫困家庭实现100%脱贫。

在扶贫活动中,喻强坚持写“扶贫日记”,将自己在帮扶工作的过程、效果和感受一一记录下来。通过他的日记,我们认识到到这个曾经整体较为贫困的乡村。

深圳扶贫单位因地制宜,筹建良种猪生产基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番薯、辣椒种苗,赠送化肥、农药,捐献电脑、桌椅、书包、文具,修缮学校窗户设施等,兴建水塔解决1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贫困村庄发生可喜变化的过程中,喻强的身影紧紧相随,他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经历了一年多的基层扶贫工作,喻强对扶贫工作也有了自己思考和认识,他说,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工程,而是应投入责任和全部的感情,用心感受扶贫工作和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