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 航天功勋奖章图片(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8:42:29 页码:8
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 航天功勋奖章图片(5篇)
2022-12-31 08:42:29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精选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推荐)一

让我们为神六的凯旋归来,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20__年10月12日上午9时,随着发令员一声“点火”,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火箭呼啸而起,直冲云天,把两位航天员费浚龙和聂海胜乘坐的神舟六号飞船送入了预定轨道。今天凌晨,神六飞船在绕地球飞行77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除俄罗斯、美国外,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瑞雪中成功启航的神舟六号,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从神五到神六,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短短2年间3位中国航天员相继翱翔太空,中华民族已经奉献给了世界一个自强不息的奇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中国人的自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诗仙李白的丰富想像而今已变成现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除了欢庆、除了敬佩、除了自豪,我们还应该思考些什么?我想,杨利伟、费浚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以及战斗在航天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所表现出的“航天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学习的。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那顽强的意志。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呼吸困难时紧咬的牙关,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质,无一不让人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他们应当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其次,我们要学习他们那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航天员必须经过近乎苛刻的选拔,算得上万里挑一。

更难的是,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剑。他们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再次,我们还要学习航天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杨利伟曾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

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在耀眼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奉献和牺牲。所以,他们应当是我们人生的偶像。所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或在你暂时还落后于别人时,请你想想这种“航天精神”我相信,你一定会把困难踏在脚下,把胜利握在手中!每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会引得我们无限神往,何时能到月球上尝一尝吴刚捧出的桂花酒?何时能亲眼一睹寂寞嫦娥舒广袖?

而今,希望将变为现实,20__年、20__年或许还要更早,或许那时,你们中的一位会坐在神舟n号上,带着全中国人的梦想飞向月球。努力吧,学子们,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会一飞冲天!

精选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推荐)二

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廉洁报国。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x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神七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一名生党员,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推荐)三

曾经有同学问:“雨晴,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笑而不答。

想知道我的梦想,还是先体验我的神奇之旅吧!(不说出梦想,留下悬念。)

一天,穿着银白的宇航服,驾驶着“嫦娥八号”飞上蓝天啦!

哇,好美啊!浩瀚宇宙,繁星点点,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等让我目不暇接。北极星,天牛星更是近在咫尺,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太空环境的白描,如临其境。

我先来到了木星上,本以为木星上面有许多树木。可没想到居然一棵树、一滴水都没有,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没意思,还是到其它星球上吧。

我计划去月球瞧瞧,可随后想到月球早被人类考察过了,没有挑战性。于是,我把目标转向了一个尚未发现还没有名字的星球。飞船徐徐降落在星球上,我刚下飞船,就情不自禁“哇塞!”叫出声来,你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湖水清澈见底,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花香。我沉醉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我在上面刻上“顾雨晴到此一游”,并取名叫“雨晴星”,因为它是我发现的。(环境描写及刻字、命名,充满大胆想象,让人拍案叫绝。)

随后我又驾驶着飞船在银河里转悠,而且意想不到的是还认识了许多外星人朋友,在他们那里我品尝了从未吃过的美味佳肴、参观了绝无仅有的名胜古迹。

同学们领略了我的旅行后,现在应该知道我的梦想吧!

可是我清醒地知道,这不过是梦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是我的航天梦永远不会破灭,而且坚信总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梦想成真。(结尾表明小作者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决心,画龙点睛。)

精选航天功勋奖章先进事迹范文(推荐)四

1970年4月24号,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正式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一员。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载人航天精神的提出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时任副总理聂荣臻的提议,经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这条方针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核心就是“自力更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一曲《东方红》唱响世界。在即将发表的《新闻公报》稿上,周恩来加上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字句,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志和决心。伟大的实践赋予了“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更为深刻的含义。

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在《关于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将30年航天事业伟大实践中创造的航天精神总结为:“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此后根据中央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最终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1990年5月,聂荣臻亲笔题写这24个字。

1992年9月21日,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汇集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新技术,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做支撑,还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在攀登这座现代科技高峰的征程中,传统航天精神被继承和发扬,铸就了新的载人航天精神。

1999年11月24日,江泽民参观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时说:“我所有的千言万语,都代替不了你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说,航天科技工作者身上表现出来了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航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航天科技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对载人航天精神作进一步阐述,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二、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6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面对这样的落后局面,毛泽东提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优秀的科学家,新中国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伸出了橄榄枝。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下,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40年代末的钱学森正处于荣誉的鼎盛时期。他37岁就在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下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被学界誉为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然而在祖国的需要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

那时的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笼罩之下,对于钱学森的回国申请,不但粗暴拒绝,还以莫须有的“间谋罪”将其逮捕。在移民的监狱里,钱学森遭遇了法西斯式的刑讯逼供,他们妄图用武力逼迫他屈服,可是在满腔的爱国热情面前,一切暴力威胁都显得那么无力。在洛杉矶移民局法庭上,美国检察官吉尔讯问其归国原因时,钱学森坚定地说:“我是中华民族子孙,我是钱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

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高扬的旗帜,报效祖国是他们毕生的理想和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体现在以国家至上的无悔选择。航天人把对祖国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干秋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奉献史。

三、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二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的航天工业起步晚、基础薄,相比美俄而言有着几十年的差距,选择一条适合中国的航天发展道路十分关键。是按照美苏所走过的路从头走起,还是瞄准当时的先进水平跨越赶超?勇敢的中国航天人坚定地选择了超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我们要横空出世,一起步就要赶超到位。

赶超目标锁定为俄罗斯“联盟-tm”号。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载人航天飞船,性能优越、技术成熟,从最初的两舱到后来的三舱中间经历了30多年的不断改型升级。选定此型飞船作为目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借鉴人类文明最新成果,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我们很快制造出了自己的三舱航天飞船,不仅如此,还针对“联盟-tm"号飞船的缺点做了重大技术创新:在轨道舱上增加连接附件,变单一功能轨道舱为多功能轨道舱。通过这项技术,原先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只能废弃的轨道舱现在可以继续留轨利用,其功能相当于一颗大型应用卫星,将来甚至还可以用于组建国际空间站。这项技术创新一次可以节约数以亿元计的发射资金还能大大缩短飞船的发射周期,加快载人航天实验的进程。俄罗斯飞控中心的技术主任巴丘卡耶夫看到这样的技术创新不禁感叹到:“都说中国人聪明,真是名不虚传啊!"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体现了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进,航天技术水平的每一点提高,都是航天人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地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精神的最好体现。

四、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三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科学求实就是要尊重实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把工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摆在首位,把政治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把开拓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结合,严格按照科学规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道程序、每一个部件、每一项操作,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国初期,国家物资极度匮乏,缺乏承担复杂运算任务的大型计算机,大部分的航天发射的公式计算只能靠专人手工完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航天工程师们从未放松过要求,每一项航天数据都必须经过三次验算,确保万无一失。在新时期,载人航天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总设计师王永志对大家说:“第一艘飞船的乘员应该是我们这些总设计师。我们什么时候敢坐飞船了,才能让航天员坐。”经过科技人员刻苦攻关,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堪称世界第一,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达到0.97,而安全性更是达到了0.997,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

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无论哪个领域,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何种岗位,都离不开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四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是航天事业的宝贵品质。

以飞船对接器为例,其中就包含了100多个测量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这些零部件结构异常复杂,生产线遍布全国,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外,还有很多的协作配套单位也参与了对接机构的研制和生产。他们有的在贵州,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哈尔滨,最后跨域千山万水,在总装车间汇聚在一起,携手共赴天际。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跨地域、跨行业的配合,困难极大、风险极高,没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根本无法实现。比利时空间信息中心资深研究员泰奥皮拉尔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这是欧洲和美国所无法企及的。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工程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创造震撼世界的辉煌业绩。

六、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五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淡泊名利,默默奋斗。这是中国航天人60年征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品质之一。由于航天工作的特殊性,航天工作者总是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加上严格的保密制度,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他们是否还在人世,他们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外界更是无从得知。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甘当无名英雄。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可佩的时代英雄。

奉献无言,付出无私。在飞船副着陆场训练了8年的搜救队员居然从未见过飞船,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手摸摸返回舱。飞船调试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调试的元器件最终会用在何处,他们却有时要为调试一个元器件,在北京工厂和酒泉基地间往返几十次。当问到他们是否值得时,他们总是笑着说:“只要飞船上有咱们的东西,就高兴。”一位航天幕后英雄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们有幸成了人们的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石子铺就的小道或大道,任由人们踩踏。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物质诱惑接踵而来,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和引导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具体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入到尽忠职守的方方面面。

七、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风雨兼程一甲子,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辉煌的业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也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对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的航天人,年轻、朝气、充满活力。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例,院内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型号研制一线人员,青年比例超过70%,45岁以下的型号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占46.8%,35岁以下的主任设计师占28.3%。这些年轻的航天工程师们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着伟大的航天精神,担负着当代航天事业的艰巨使命。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如“交会对接团队”“嫦娥团队”“北斗团队”“余梦伦班组”以及新时期扎根三线的“大巴山八百壮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

航天精神在继续我国航天事业奋勇向前的同时,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厚民生福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以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传承中国航天精神。一系列以航天英雄为题材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其中电影《钱学森》被评为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天魂》、电影《太空侠》被评为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军工文化示范单位”在各地兴建和命名。

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文化载体对航天精神的广泛传播,唤起了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激发起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培育出尊重科学、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青年一代融入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十二五”乃未来一段时期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形热下中国航于人将继绩发场航天精神,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让中国梦与航天梦相互激荡,凝聚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