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3:31 页码:12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优秀11篇)
2023-11-11 12:33:31    小编:ZTFB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类比使抽象概念更具体,让文章更生动有趣。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些正确阅读新闻报道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和指导,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媒体素养。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一

传统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进入20世纪,世界先进国家纷纷出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而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落后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得太不适宜了。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对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也谈一下我对该问题的想法。

首先,从学校角度方面: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通过建立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新办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没有更好或充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基地与教学相脱勾,使得教学基地形同虚设。

(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在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快引入发展迅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手段对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

(5)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学校对学生创造的成果或教师科研成果,应考虑其成果的价值或是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其次,从学生角度方面:

(1)个性化原则。教学方法改革应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具体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适应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因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

(2)自主活动性原则。学生的个性是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

(3)合作性原则。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2l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它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精神:二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通过充满合作精神和合作氛围的教育方法养成。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提升阶段。

面对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那么,如何去实现呢?下面提几点看法。

(1)要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学模式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模式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对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科学[2]。

(2)要根据需要来构建模式。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很丰富,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能只构建一种模式来适应各种教学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科,应该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学科。课时内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结构,不能什么课都套用一种模式,那样只会使模式僵化,失去构建模式的本来意义。

(3)构建模式要着眼于课堂,重在优化教学过程。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因素,必须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手段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材、教师、学生的相互协调,达到教学结构科学化和程序化程度,还要把掌握知识目标、操作应用目标、情感交流目标列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3]。

其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无模教育,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升华阶段。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一个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向质的方面发展,成为“自由王国”的主人,由此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也即是教育教学由有模到无模的跨越。

(1)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只是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去代替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一条相对宽广的发展道路。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向更高境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预测,那时的教学必然走向无模教学。

(2)实现无模教学是以学生高度自治为前提条件的。实现学生高度自治,是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无模教学的前提条件。

(3)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学习的主人[4]。

总之,现在的一切改革,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管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仍然控制在教师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的主宰。从有模教学变为无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进入一个很高的境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共同协作的社会,未来的无模教学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拥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学生一旦进入了无模教学的境界,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定仁:《教学论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二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高校英语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严肃高校英语教学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没有意识到对英语的要求也提高了。它们大多采用“为了教学而教学”的教育模式,单纯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而进行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学校甚至还把英语四、六级的通过情况,作为学生能否毕业、是否授予学位证的评定标准。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首先,目前高校大多把英语作为公共课程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一个大教室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在听课。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学生能学到真东西外,其他同学几乎都被“边缘化”了。另外,在大学管理普遍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了逃课,利用原本是上课的时间做很多没用的私事,更不用提利用课外时间自学英语知识了。

(3)机械呆板的讲课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现在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都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但是换汤不换药,老师只是把原本要在黑板上板书的东西放在ppt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工作的初衷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作为教学主体接连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把语法、词汇等作为讲课的重点,有的老师还专门研究英语考试的出题规律,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途径之一,完全忽略了教学工作的本质以及学生的接受心理。

2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了解了目前高校教学工作的现状后,就要对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工作学习的新思路。

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创新英语教学工作,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对学生而言,首先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英语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在课堂上,学生要主动和老师交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不能气馁,而是乐观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对老师而言,最主要的是要从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了解学生想要学到什么、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知识,改变传统的“唯我独大”的心理,与学生平起平坐,并和他们做朋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学方法的新突破。

1)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具有的感染力强、接受度高、画面感强烈的优势,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thepoliticaloffemalepolitician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时,先放几位女政治家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女政治家的风采,带着浓厚的感情学生更容易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文的学习过程,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件休息的时间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情境教学法的引入。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节的设置,把学生带入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英语口语有关讲价、还价的练习中,可以指定学生分角色扮演,或者直接把学生带入市场,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技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单词、语法等的幽默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害虫pest的单词记忆中,“拍死它”的解读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的英语教学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拔高、改进的环节,有关高校英语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扬弃”式运用,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大学生英语教育提出了很多新标准及新要求,教育学者们也纷纷重视起了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及重要性,各高校也不断作出改变,开始重新定位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

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大学生英语教育便越来越受重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教育目标逐渐遭到扭曲,导致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出现混乱。事实上,用人单位比较重视求职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多数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及社会能力三部分。因此,大学生英语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1]。如可创办英语角,每周定一个主题,学生围绕主题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英语进行交流。比如以进入公司第一天为主题,学生分别扮演部门主管、部门同事、后勤人员、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等,从进行自我介绍开始,以体验一天的公司生活为主,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可认清自己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通过与其他学生交流而学习到新的知识,这样就可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及社会应用能力。

2.大学生英语教育需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

进行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为此,大学生英语教育应走出知识型的学习模式,将技能性的学习模式作为教育重点,逐步新以基础英语为重心的大学生英语教育转移到eap及esp,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此外,因专业的不同,学生未来可选择的职业的不同,大学生英语教育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及目标。比如针对商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未来所选择的专业多数为外贸公司,虽说此类公司对于学生的读、写要求也比较高,但在实际的交际当中,其对于学生的听、说、译能力更加重视,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多锻炼学生的听、说、译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各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大学生英语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制定多元化标准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各高校还应改善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为引导,是一种双向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互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比如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景,如家庭派对,让学生想象并口述家庭派对时人与人之间会有怎样的交流、事情的发生是如何展现的,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在情景结束时,让学生对他人的口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之前的口述进行评价并总结,注意评价时的中肯及表扬,这样不但可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开口,真正实现“能说的英语”。

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评价标准决定了教学目标,因此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需完美教学评价体系。现很多高校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策略也比较简单、教学活动设计缺乏深入性,这样不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也让教师的教学慢慢机械化,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各高校在进行改革时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定位英语教育功能,制定适当的教学评价标准,确保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5.结语。

虽然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由于对新时期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认识尚不明确,导致其对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出现混乱,为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功能进行正确定位。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四

2.农村偏远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欠缺,民族学生较多。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将学习基础不错的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而留在乡镇偏远地区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欠缺。另外,民族生所占比例较大。比如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区,在广泛的农村偏远地区就存在着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汉语,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习英语,英语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第三门语言。

3.缺乏英语学习氛围。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生觉得英语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平时又不用英语也不说英语,根本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英语的说和写都是属于语言的输出,他们没有输入又何来的输出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确十分有限。

二、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言基础知识的缺乏。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要想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前提,准确理解词的涵义是基础,能写出语法正确、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是目的。

要写好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认知词汇量应达到16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应达到300个。高中毕业生的认知词汇量应该达到35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应该达到800个。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此,他们在写作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显然,词汇量不足已成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

2.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由于初学者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其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有很大差异。英语中的性、数、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死套汉语语法,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法和某些习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学生的作文中,见得最多的句式就是“汉式英语”。

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有限,在其写作过程中肯定会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语言规则,然后再译成英语。因此,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还有些学生用汉语拼音或汉字来帮助完成句子,有些民族学生甚至用他们民族语言的语序来翻译句子。完全没有使用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3.时态混乱,语法不清。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多半都是由语法错误引起的。学生在写作中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楚等情况屡见不鲜。学生在拿到一篇作文题目时总是不假思索地就乱写,如笔者要学生写一篇英语周记,要求他们写自己的周末生活,这很明显要运用一般过去时态来写,但许多学生却用了一般现在时态来写。虽然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要用什么时态,但对时态的结构掌握并不清楚。所以,语法问题是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4.不良的写作心理和写作习惯。目前有很多中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存在着紧张、焦虑、担心、惧怕和厌恶的心理状态。在写作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良习惯:

(1)忽视审题,文体不清,格式不对。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有认真分析所给的材料的重点和主干,忽略了重点情节的表述,而细枝末节的东西却大加渲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根据命题要求,用相应的文体来完成写作,如英语的书信、日记、招领启事、电子邮件、书写信封都是有一定格式和文体的要求的。

(2)盲目落笔,逻辑不清,衔接不当。许多学生在下笔之前没有构思好文章的结构内容就匆匆忙忙地,没有特别注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怎样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让人觉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不自然,段落内容的布置欠妥当。

(3)不讲规范,轻视书法。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文章段落的安排,整篇文章的整体布局,没有做出一个合理的布置。其结果就是,有些句子很长而有些句子又很短就几个单词。要么就是整篇文章就是一段,完全看不出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英语的书写也是一大问题,部分学生对英语书法的了解不深,对于24个字母的书写方式也理解的不透彻,其结果就是英语的书写很糟糕,完全看不出一点英语书法的美感。在英语文章中出现:涂黑点、划箭头、删单词、标点符号乱用等等各种影响文章整体美观的行为。

三、结语。

在中国西部广泛的农村偏远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配备不够完善,教育理念更新相对缓慢等各种因素,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英语写作方面。然而,有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发现困难。因为,认识困难是解决困难的前提,了解问题的原因,方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五

学习不能一味的读死书,新课程实施调整,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初中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显得这方面尤为重要。

1、培养认知方法。

1.1独立思考、联想、对比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情景,营造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对比分析,找出词、句、文以及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减少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负迁移,实现正迁移。

1.2勇于善于请教方法。学习英语难免会有各种疑难,而且疑惑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无法进行。现在大部分学困生是因此形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所致,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害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给同学们造成笑柄,或引起老师的抱怨与责备。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其次,对于学生的疑问,无论难易,学过与否,学过几次,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讲解,并在讲解之后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请教的勇气和信心。

1.3创造性学习方法。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语言规则(如句型、短语、词的构成规则等),经过替换、转换、扩展、合成,产生出无数具体的句子、短语和词,为语言活动提供基本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语言规则,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创造性学习。

1.4朗读背诵方法。读背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词、句、文;结构、功能、情景;语音、语法、语用;逻辑、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可实现现代化。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大声朗读和背诵。并指导学生读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背习惯。

2、培养调控方法。

调控方法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自主性活动。训练方法如下:

2.1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时要因人而异,目标的提出也要有适合性,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

2.2定期不定期地督查学生学习目标实施情况,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反思学习效果。

3、培养交际方法。

3.1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和交际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英语学习只有在不断地交际中才能得到提高。

3.2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提供交际机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点责备和纠错,增强他们交际的信心。

3.3鼓励学生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并多在语音语调及强弱音等方面给予指导,使他们的语音尽可能接近标准音,以提高口语表达兴趣,之外,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4、培养利用资源方法。

利用资源方法是指中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方法。随着中国的入世,英语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街上的广告,家电说明,还是电视节目,都或多或少地有英文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可避免媒体中的英文,而要细心观察,大胆地学习和运用。鼓励学生多看原声电影,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媒体进行学习,如英汉或汉英词典、网络资源、录音、录像等。

良好的认知方法、调控方法、交际方法、利用资源方法在中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英语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师报》3月23日第6版征文选登。

2、《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6。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六

摘要: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内化与提升。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语言操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操练;教学效益。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课,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操练。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运用的空间,学生才能不断地将所学过的词汇与语法用于日常的交流与交际之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展多样的语言操练,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朗读短文。

朗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法,是以模仿与记忆为主的控制性反复练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适用于低段英语教学。

1.齐声朗读。

在新授知识后让学生跟着教师或是跟着录音进行齐声朗读,在全班展开,这样可以形成相对活跃与宽松的教学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图文并茂地展现短文,再配以标准而优美的音频,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变化,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缺点在于会使部分学生混于其中。

2.个别朗读。

即实现教学面对学生个体。这样可以做到教学无遗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语言操练的机会,教师可以具体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以便于纠正,便于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可以让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展开,也可以开火车的形式展开,即让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逐个朗读。

二、即兴发言。

小学生虽小,但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有着独立的思想与不同的看法,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快节奏的灌输,而是要适当放慢脚步,利用教学的间隙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发言,这样才能让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学堂,同时这也正是进行语言操练的重要活动。例如,课堂导入可以由教师指定话题,然后让学生来进行即兴发言,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展开自由而轻松的会话,从而将教学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改变直接进入新知学习的枯燥性与突兀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进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中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突发来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与讨论,这样的教学顺势利导,动态生成,虽形式不同,但都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如一场雨、一场雪,或是学生课上玩玩具等,我们就可以设计成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就rain,snow等来展开自由发言,虽然偏离了预定的教学轨道,但又不得不说是一次很好的语言操练活动,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情景表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能力,开展情景剧的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创新思维与口语表达于一体,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在生动的表演中运用,可以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转化,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例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角色的不同立场,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相关的头饰,让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学习了小动物的相关词汇后,可以让学生带上可爱的动物头饰,进行相关的描述。这样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与表演剧本,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真正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在学完短文后,让学生围绕着教材上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展开自主创作,同时也可以选取学生所熟悉与感兴趣的话题,如聚会、旅行等,让学生来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创作出不同的剧本来,真正实现了语言的个性化教学。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剧本的表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这样的自主创编与表演,将学生的真实生活搬到了教学中,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角色配音。

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模仿正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选取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或经典影视剧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大多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配音、把握人物的性格、环境的变化等,会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一起积极地来观看相关的影视剧,以实现对角色的准确把握。这样在课堂中对角色进行配音时就不会再是机械地背诵台词,而是真正地融入剧本,融入角色,体会人物心理、情感对于语言的影响。活动后让学生听原音,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在发音、语气与语调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音。同时在学生之间展开互相评价,使学生对语言有全面的认识。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不仅要发音标准地道,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场景来运用不同的语气与语调,要把握好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使语言富于变化。

五、结束语。

总之,只有在丰富的语言操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语言的精髓,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将语言操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与运用中不断内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莱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英语听说习惯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5).

[2]徐伟.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几点尝试.吉林教育:教研,(9).

[3]乌德超.运用语言操练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学习,(10).

[4]芮梨.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新课程学习,2013(10).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七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红红.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梁雁.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23)。

[3]孙镭.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19)。

[4]蔡欣.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八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发展创造才能。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相联系的,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在教学中,我结合范唱录音深入浅出地分析歌曲内容、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等,使学生有一清晰的印象。如教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时,通过聆听歌曲范唱录音并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启发学生联想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草地上马儿在自由的奔跑,周围是鸟儿的翠鸣。体现了一种祥和、自由的牧民生活意境,在想象中勾勒出一种美好的生活图画。音乐的想象力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标题和有关知识到反复聆听作品的音响,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里,唤起学生对歌曲意境的联想和想象。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音乐课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认为对原有歌曲乐谱,不能多一个音符,不能少一个音符,让学生也要因循守旧。现在,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如在一堂音乐课中,我可以在黑板上写一段歌词,让学生在理解简单的作曲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任意谱曲,然后再拿到琴上弹奏,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曲子效果。然后,对于不恰当之处再指导修正。有时,可以拿出一个熟悉的谱子,在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填写音符、减少音符,看是否改变了音乐风格。这种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学具就是钢琴,在传统教学中,钢琴作用不外乎就是范唱伴奏,为学唱伴奏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我改革了教学方法,钢琴的`作用远不止于上述那些,我可以利用琴声巧妙地在为音乐课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一堂音乐课中,学生对于歌曲的学唱,既要注意歌唱方法,又要注意曲调歌词,还要注意歌曲所要求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被搞得四分五散,很难做到顾全大局。如何帮助学生用歌声表现好歌曲呢?我在教唱《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时,利用力度变化夸张,较明显的琴声来提示学生声音强弱的变化,琴声还可以提示学生演唱速度的变化,以及连跳音唱法等。另外,配合教学巧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领会教法,还可以让他们学到如何制作电教教材的知识。讲授理论课时,经常需要给学生补充、提供一定的材料内容,此时若用板书费时费事,如用文字投影片,则简便快捷,且容量大,可以重复使用,以增强记忆,这样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又节约了教学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九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都怀有一股好奇心,学习的兴趣高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加,教材难度的增大,农村中学英语学习掉队者越来越多。本文从环境的影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材、学习方法、学生的性格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一、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有直接的相关如果父母对其子女的英语学习较关心,与子女关系融洽,且家庭内英语气氛较浓,那么,子女往往对英语有较高的愿望和兴趣,反之亦然。

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忙于农活,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发展,有的家庭把教育问题都依赖于学校,放松了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素质低,自己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回来后,又让他们干这干那,无暇去看书学习。有的家长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认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用不上英语,学了也无用,因此不支持学生学英语,加之,学生也受传统的英语“难学”的思想影响,也不愿学英语。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让子女初中毕业就算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家长比较重视,他们看到知识有用,也看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方法。

师资不足。某些农村由于地点偏僻,条件艰苦,英语教师不足,质量滞后,兼课,代课现象相当严重,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一方面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由于师资缺,教室少,因而大多是“大班”学习。班级里学生人数太多,差距大。

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需要多练,多讲,由于人数太多,教室就照顾不到每位学生,使有的学生受冷落,再加上本身对学习缺少兴趣,很快学习就跟不上,而教师呢,一人兼三个班,根本没有办法找所有掉队的学生补课,这样掉队的学生更加多了。设备差。

由于经济落后,国家投入资金少,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不少学校甚至连必不可少的录音机都没有。至于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是少见,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堂课内教学单词、词组、知识点还有对话或课文,一项接一项,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所有内容犹如放电影似的过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将英语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教师通过大量习题加以巩固。由于教学方法机械,学生只是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使一些学生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

三、英语新版教材不适宜农村中学。

新版教材是在三年级小学的基础上编写的,对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犹如沙滩上建楼阁,其难度可想而知。“词汇量大,编排欠妥”。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通过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城市中学的初一学生学过小学英语,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新教材可谓循序渐进,而某些农村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面对新教材每课十几个单词,认读尚且犯难,何谈读句子,操练对话?按新大纲要求,初中生应掌握800个左右单词和200条习惯用语。

而初一上册课本就要求学生掌握324个四会单词和短语,占初中阶段的三分只一,因此,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词汇是原因之一。没有丝毫英语基础的学生,让其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不少学生起早贪黑,却因难度大而停滞不前,继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现在我校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继而失去学习信心。听力练习难度过多,学生得不到锻炼,更是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新版教材使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

四、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

没有认真学习语音。在语音学习的初级阶段,有的学生只是“鹦鹉学舌”学得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有一部分同学不是利用上课时间认真听老师发音,反复练习,而是在新学的音标,单词下标汉语拼音及汉字,到后来,不会拼读音标单词。

久而久之,上课不但单词发音不准,而且无法流利朗读。学生被动背单词。由于初学语音时没有很好掌握,只是靠死记硬背,造成背单词不按照音标拼读规律,很难记住单词。长次以往,背单词就成了负担,最后就会厌烦。

学习基础知识时分开对待,前后知识不连贯,只是死板地记忆当堂的内容,学了后面忘前面。以为学习英语就是记单词,不知道对英语要学些什么,语法概念零乱,缺乏理解与贯通。主观努力不够。上课能听懂老师的讲解,课后又不知所学,对所学短语句型只能机械操练、模仿,实际运用能力差。有些学生没有搞清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他们认为把今天作业做好就完事了。

根本没想到多听,多说,多读,这样学英语就不会产生语感,致使知识与技能上的缺漏越来越多,慢慢地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终于掉队放弃。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十

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流利的用英语进行交流,即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良好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社会能力。

所谓的社会能力是指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之下运用适当的词句进行交流。

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社会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

只是单纯的对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教授。

这一行为导致了学生仅仅能够造出一个符合英语句型的句子,而不能根据事件的背景以及环境的特殊性进行恰当的造句。

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再次作为一个重点,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2.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是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这都将地球上的各个国家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不是像以前每一个国家都是单独的个体。

在地球村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内在的不断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共有的大家庭。

然而,在不断的交流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不断阻碍着文化间的交流。

如何能够化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交际这一问题,已然称为世界各国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一国想使其产品能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需要高端技术手段和强大的经济,更需要了解一国的民族文化,从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更加符合该国人民的生活习惯。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的不断实践总结中发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teacher”的了解仅仅是老师的意思,因而在用英语称呼自己老师的时候往往会将其称为“teacherli”。

对于中国来说,“老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承载着对老师的尊重,视为一种尊称,然而在英语国家teacher仅仅是一种职业。

因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学生简答的将其理解为:teacherli=李老师。

此外,还将汉语中所经常用到的“王护士”、“张秘书”简单的称为“nursewang”、“secretaryzhang”。

这都是使用英语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称呼人的时候,在英语国家中一般使用“mr、miss、mrs”等等。

2.感谢和答谢。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家人的“谢谢”很少用到,但凡使用,一是听起来别扭,二是造成双方关系上的分离感。

然而,对于英语国家的人们来说,“thankyou”可以用到任意的一个场景或者对象,即使是父母子女。

准备一桌美食,送上一瓶水,对方都会礼貌的说一声“thankyou”。

无论别人帮了什么忙,一句thankyou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别人问起想要来点喝的或吃的什么的是(wouldyoulikesomethingtodrink?eat?),按照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如果想要可以直接会带“yes,please.”如果不想要,也可回答“no,thankyou.”。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通常回答“:别麻烦了”、“不用了”等。

这分体现了两个文化间的差异性。

3.赞美。

在英语国家中,赞美往往是开始一段话题的引子,其主要赞美对象有个人的能力、外表等方面。

而在赞美别人外表的时候,赞美的仅是其为外表打扮而做的不利,而不是对其外貌的赞美。

当在赞美别人外表的时候,赞美的往往是发型的,而不是头发的漂亮与否。

4.隐私。

英国人往往对涉及到个人婚姻、年龄、收入等问题是往往比较反感,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如在问道“howoldareyou,tom?”“it’sase-cret.”。

由于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希望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活力非凡的人,因而对自己的年龄方面有所保留,对于女性更是如此,因而tom不愿说出自己的年龄。

再例如,中国人会对对方去哪表示关心“你去哪?”或者“你在干什么”,这在英语国家中都是被认为这是涉及到对方隐私的问题而不被欢迎。

5.打招呼。

如果在英语国家中,见面打招呼的时候用到了“你吃饭了么?”,那么在对方眼里会认为你打算请他吃饭。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习惯是相悖的。

那么,对于英语国家来说,打招呼是以交通与天气为主要话题的。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方式多样,如何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社会能力,同时,使其能够自觉主动的接受新文化,这都是对现今英语工作这的一个全新考验。

首先,利用多种手段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体验并接受不同国家的文化。

例如对英语国家的电影、艺术、音乐等几个方面进行收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其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文化。

同时,为学生开展英语国家的主题报告,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面对课本的肤浅了解。

并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其能够在业余的时间中熟悉英语、感受英语从而快速提高其英语水平。

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分类、列表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差异性。

并且要对文化差异性的缘由以故事的形式,生动的教授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一个鲜活的画面。

总之,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传统的针对英语四大能力的培养已然不够,单纯的语法教学更是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不断发展。

只有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教育,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准确的语言。

本文作者:李颖工作单位:陕西省商贸技工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十一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入手,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保障,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达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新课标注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具体说来,要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对英语国家的国家概况、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二是要对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有所了解;三是要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文化与其他语言环境下文化相比的不同之处;四是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善于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五是从语言交流中发现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以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文化,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比如在讲授高中英语nodrugs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中外文化环境的不同和抽烟比例等方面的不同,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对于抽烟的不同态度,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年来效仿国外,加重抽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在公共场合设置non-smoking和smokingarea的措施,也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再如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在对待城市生活和乡下生活态度的不同,外国城市中的人常常到乡下去度假,有的在乡下建房生活,很多人由城市走进乡村,而中国城市中的人有很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们都是由农村走向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在文化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学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非常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以教材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很多的文章和语言背景知识介绍都反映了西方的文化,如教材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地理、文学、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到这些具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方面的差异,并且让学生理解这些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文化内容,并与中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拓宽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渠道。

除了在教师的讲授和教材中认识外国的文化,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外国文化。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能够反映出中外文化不同的语言与文章,再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介绍。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渠道学习英语知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在教授《死亡诗社》(deadpoetssociety)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死亡诗社》(deadpoetssociety)中的片段,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认识中外文化差异,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为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主要依托,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