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00:38 页码:12
2023年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大全14篇)
2023-11-09 20:00:38    小编:ZTFB

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写报告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背景调研和资料收集,以保证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和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写出一份出色的报告。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一

为全面了解__市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农村贫困儿童帮扶助学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妇联《关于开展儿童慈善需求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妇联利用一周时间,专门深入各县(市、区),村组、学校进行调研,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贫困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辖11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540万。我市的困境儿童共有115328名,主要包括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患大病儿童以及因父母残疾、家庭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父母患大病等原因导致的特困儿童等6个群体类型。这些儿童在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多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62.8%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生活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需求。

困境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市妇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

1、广泛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作为加强困境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每一个困境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一是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形成了四支关爱工作队伍(即“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五老”关爱队伍、代理家长关爱队伍、家教指导服务关爱队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形成了四种关爱工作模式(即结对帮扶式、学校托管式、站所服务式、项目运作式);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关爱救助。妇联利用妇联组织机构健全、联系领域宽泛的优势,充分发挥“红凤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托幼园所补助等各类项目资源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们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帮扶救助贫困儿童。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市范围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__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困境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教育工作,仍将是__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困境儿童生存提供制度性保障。

4、村级组织也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村组干部应对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哪些地方需要帮助。另外,村组干部要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学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可以号召年轻党员行动起来,让他们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5、家庭的作用也至关重大。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然后这些父母也需要定期和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反映情况,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健康成长。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二

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吴江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吴江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院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10家中、小型企业,毕业生选取20xx、20xx届30名学生。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一直以来,在热门职业排行榜里很难找到会计的踪影,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会计了吗?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图5所示: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岗位需求情况如图6所示: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法,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些已经十分明确的显示出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一)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知识能力被企业会计内容覆盖,技能方面与企业会计没有区别,所以决定去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门化方向。最近的从财经网和一些相关的报道中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很缺乏资产评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后确定,会计专业开设企业会计、银行会计和资产评估师三个方向,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资产评估师重心是大专会计班的考证。

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

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会计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银行会计主要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核算,资产评估师要求执业人员既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专门化方向课程的依据。

(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a在这些岗位群中,有些只适合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够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中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银行柜面出纳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工资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

(三)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会计证管理制度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大体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时间: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一年组织两次。

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包括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考核由上海市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近几年中每年约有3万人报名参加考核,合格率约40x~右。

具备条件:报考者应具有高中毕业(含技校、职校)及财经中专结业证书、专业证书以上学历。免试条件:其中具有财经类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者可免考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考试)。

考试分类: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和中级资格考试。

(1).初级资格考试。

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2).中级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b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c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d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e取得博士学位。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三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

此外,目前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已由评审制转变为考试制。

3.注册会计师考试。

报考条件:有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且具有会计、统计、审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资格的中国公民。

免试条件: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申请者应在报考期内填报免试申请表,经省考试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并报请上级考试委员会核准后,方可免试。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考试形式为闭卷。

4.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cpt)。

这是一种类似于注册会计师,但主要以税务相关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类资格考试,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税务相关工作规定年限者均可报名参加。

5.注册资产评估师。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学》、《经济法》、《财务会计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五门考试科目。

报考条件:

a.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下同)中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七年。

b.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五年。

c.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三年。

d.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一年。

e.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f.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会计、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六年。

以上证书中面向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书、珠算等级证书,还可以增加“点钞”、“账簿书写”、“传票翻打录入”等技能考核。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4个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三

(二)调研目的。

地方。

(三)调研方式局部抽样调查。

(四)调研时间20xx年10月12日。

随着网络购物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网购阵营,迅速激发起高校校园师生对快递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校园快递的迅速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外围和内部的快递企业的运营存在着许多问题,无秩序竞争、低质的快递服务等问题仍不能让师生满意,服务投诉日渐增多,快递业该如何改进?大学生对于快递行业的未来有何看法?根据调研部部门成员对校园周边的快递公司进行实际调查,进行情况汇总,校园快递现状如下:。

据调查得知,现今在学院内有快递业务的公司分为有固定代理点和无固定代理点两种模式。

1)代理点所在地申通快递公司:后街中段。

圆通快递公司:大校门口中国邮政、韵达:后街后段。

2)代理点单日收发快递件数(旺季)。

申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5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当日不取每天加收一元)圆通:单日收到快递大致100件(只能自己去代理点取还需交3元)韵达:单日收到快递约50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中国邮政:单日收到快递约10件(免费送到各个园区)。

校园快递市场特点1)代理点多而杂。

单个代理点由于现有的市场份额有限,所赚取的利润同样有限,而在租金和人工费等成本的开支下,净利润额就相对不高的情况。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代理点就会出现经常性换址或经常性更换代理人,乃至于更换营业业务的情况。

由图表反映出来为我们学校师生提供快递服务的公。

司还是很多,这样多的快递公司让我们同学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也说明了高校的快递竞争激烈,各个快递公司都想占有一定的校园市场份额。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申通、韵达、邮政这几个快递公司所占的校园份额较多,原因在于邮政、韵达这两个在我们学校设立代理点时间较长,有一定的信誉,再加上它们免费将快递物品送到学校各个园区,这是一个优势;然而中通、汇通也占有一定份额,是因为它们也将快递物品送到各园区,然而缺陷在于没有邮政、韵达在我校师生中影响力大;圆通是因为将同学们的快递只送到代理点并且还要收取同学们3元的附加费。这一系列的快递公司都在育才占有自己的校园市场,这样也给师生选择快递业务提供了便利。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洗脚进城,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我区这几年在部分街镇实施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开始整体向农业企业和大户集中,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男人多数外出务工,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大多留守农村,这些留守农村的妇女,她们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她们也面临许多生存发展问题和实际需求,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今年,__市妇联在我区启动了农村留守妇女调研工作,我们根据调研课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走近农村留守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我区10个街镇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具体如下:。

我区现有人口89万(除化学工业园),其中,女性人口45万,儿童16万,妇女31万。全区约有24万户家庭,据各街镇妇联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约0.8万人(统计口径:丈夫一年中累计有半年以上在__市外务工不回家),本次调研,发放农村留守妇女各类调查问卷超千份;召开座谈会十多场,走访360多人次。从调研情况反映:

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20-30岁的妇女占比14.4%;31-40岁妇女占比31%;41-50岁占比35.4%;51岁以上妇女占比19.2%。调查显示,31至50岁是农村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

2、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文化占比17.9%;初中文化占比49.1%;高中或中专文化占比21.1%;大专以上文化占比11.9%。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留守妇女家庭收入情况。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500元以内的占比18.3%,在6500-16500元的占比37.1%,在16500元-3万元的占比44.6%。家庭收入主要以丈夫外出打工为主,半数以上留守妇女有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主要源于自己的稳定工作、零散打工、务农、饲养副业等。

4、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区部分街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农村家庭土地向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农民手上基本没有土地;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部分地区被征地拆迁,男人外出打工谋生,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留守农村。通过调研发现,30岁以下妇女留守是为了生育、照顾孩子;31-40岁妇女留守是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儿孙辈,也有的是只求生活过得去,不想出去打工。而丈夫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家乡找不到收入较高的合适工作,也有的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求学等等。

5、留守妇女的婚姻状况。大部分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后婚姻基本稳定,夫妻感情和婚姻状况没有因丈夫外出务工而改变;但也有9.6%的留守妇女认为夫妻感情不如以前亲密了。半数的留守妇女家庭的丈夫外出务工都能在每月至少回家一次;92.3%的留守妇女家庭的丈夫会把工资交给留守妻子;39.6%的家庭的丈夫会每天与留守妻子联系,48.4%的家庭的丈夫会每周至少与妻子联系一次;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电话、网络等联系。这样,留守妻子对丈夫在外打工情况是基本了解的。

6、留守家庭的负担结构。从调查情况看,我区留守妇女家庭中,34.8%的家庭需要赡养、照顾1位老人,41.6%的家庭需要赡养、照顾2-3位老人;69.6%的家庭需要抚养、照顾1个孩子;大多数留守妇女与丈夫的父母共同居住,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小孩外,还需要护理老人,由此,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家庭义务理所当然的就由留守妇女来承担。

7、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接近半数的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5%的留守妇女参加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保、职工社保或其他商业保险,也有15%的留守妇女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接近全覆盖,群众医疗参保意识较强。

8、留守妇女家庭矛盾纠纷。留守在家的妇女遇到最多的困扰就是邻里纠纷,大家洗脚进城后集中居住,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容易产生邻里矛盾;其次是家庭纠纷,大部分儿媳不愿与老人共同居住。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农村留守妇女虽然留守在家,却承担了重要的家庭角色,既要承担农活(或上班)、家务活,又要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她们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

调研发现,当前,我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主要问题是:

1、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子女力不从心。调研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重呵护缺教育。同时,由于丈夫外出务工,个别孩子缺少父爱,性格敏感、偏执、叛逆,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差已成为留守妇女最愧疚和担忧的事情。

2、独自孤单持家,缺少文娱活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偏远分散居住的农村妇女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留守妇女精神空虚孤单,部分留守妇女沉迷于等不良习气。街镇集中居民区、万顷良田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丰富,据调查,她们生活悠闲,常常串门聊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最喜欢参加街镇、村(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热衷于广场舞,其次为打麻将;偶尔也参加社区或妇联组织的其它活动。

3、多数婚姻稳定,少数出现危机。虽然。

交通通信较为发达,留守妇女一般都能和丈夫经常联系,但也有少数家庭,尤其是年轻夫妻,由于夫妻分居,留守妇女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年幼子女上,而缺少对丈夫的关心与交流,导致一些丈夫在外打工出现外遇,婚姻关系出现危机,家暴离婚案件攀升。

调研表明,当前我区农村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帮助居家就业、参与技能培训、改善子女教育、减轻养老负担。

1、实现居家就业是第一愿望。农村群众在家乡就业选择面较小,留守妇女希望政府加快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找到早出晚归、收入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妇女希望居家找些零工,挣些零花钱。

2、加强技能培训是关键之匙。半数以上的留守妇女有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她们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就业技能培训最受欢迎,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3、强化子女教育是迫切需求。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难题,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妇女教育子女能力、强化农村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入手,给农村留守家庭予以实质上的帮助,以利于农村留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解决养老大病负担是最大期盼。调研中发现,中老年留守妇女(40—50岁)经济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她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没有任何养老保障,自己也是半数没有养老保障,或是养老水平较低,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仍会把一个家庭压跨,希望政府和社会加大扶持力度,使她们的负担进一步减轻。

关注妇女,服务妇女,促进妇女发展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今年,区妇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为区委区政府分忧解难,在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需求状况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尽绵薄之力支持巾帼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乡创业就业,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家庭。一是用好市级妇女创业讲堂资源。今年先后动员组织了4个批次的创业女性进修学习,让__创业女性定期充电,实现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__蔬菜合作社、众筹经营、互联网、来料加工)二是建立市级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争取省市妇联4万元资金对我区__街道“愉人农庄”农家乐基地的发展支持,要求带动周边3户农家乐和20名妇女实现就业。三是争取区扶贫开发协会对创业女性的无息贷款支持。帮助__和__两个妇女创业农业企业的发展生产,并带动当地农村困难留守妇女30多人实现就业。四是发挥区女企协帮困作用。倡议区内女企业家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农村大龄留守妇女、单亲贫困家庭妇女在农业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就便就业,并帮助女农户推销农特产品。五是用好村社区信息平台。在村社区妇儿阵地积极宣传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招工招聘信息,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打工就业。

通过调研了解到的农村留守妇女需求和市场需求,今年我们在全区重点开展初级月嫂培训。一是精心设计留守妇女培训计划。为了确保有人来,使培训对留守妇女有吸引力,我们精心设计课程;为了确保留得住,使留守妇女能全程参与,我们精心选优老师;为了能让留守妇女输的出,我们组织她们参加技能考试,联系家政公司现场招聘。使有条件想就业的农村留守妇女快速流向就业洼地。二是加强与区人社部门的合作。街镇妇联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先后在马鞍、龙袍等街道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共培训妇女200多人。三是主动向市妇联争取培训计划。今年积极争取了350个名额人均300元的妇女技能培训计划。四是跨界合作,整镇推进留守妇女培训。先后在__、__、__三个街道引进优质资源,实施整镇推进,免费培训月嫂(育婴员)380多人,使参训中的优秀妇女拿到技术含金量较高的资质证书,培训结束时,省家政协会、市月嫂联合会联合开展现场招聘会,8家家政公司到场与实训妇女面对面介绍就业行情,发布信息,解惑答疑,签订意向书,使受到培训的妇女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服务家人,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以服务他人,为家庭增加财富。

加强与教育、关工委、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注重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教育引导,帮助培养合格家长。一是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教育。加入__市家庭教育公益行动,信托村社区妇儿阵地,从网上家长学校起步,宣传动员妇女参与学习,掌握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维护、安全自护、心理疏导、健康生活等急需必备的知识(此项活动已启动)。二是开设学校家教课堂。与教育联手,引进__名师专家、科普专家走进学校,教授家长未成年保护常识、教授孩子新颖的科普知识,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养孩子追求知识的兴趣。三是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在母亲节、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联合共好培训学校开展__名校与我区学生手拉手亲子互动活动,互补交流育儿经验,让孩子体验农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四是开展伴成长公益活动。全区开办8个春蕾班,其中今年新办2个,援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建设__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建立爱心联系卡,开展一对一的伴成长公益关爱活动,弥补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五是开展城乡爱心探访活动。联系省儿基会、__音乐台、市妇联、__名校与乌石希望小学共同开展学生爱心探访活动,加强城乡孩子之间互动交流,开办爱心集市让城市的孩子了解农村的各类农作物,让农村的孩子玩会城里的手工,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真诚待人、感恩社会的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母亲。

位最美女性,10户最美庭院,10位最美少年,上报市妇联8户最美家庭,参加市最美家庭宣讲团,推荐市“十佳家长”,参加市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获市唯一的一等奖。通过宣传新风尚,弘扬了家庭正能量。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导留守妇女积极参与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等妇女文艺表演队,在“三八”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农村生活的文艺娱乐活动,自编融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的小品节目,丰富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立社区各类女性互助组织。组织农村妇女成立文化表演队伍100多支,成立家庭矛调队伍50多支,大家在生活上互相关照,精神上互相慰藉,闲暇时有共同话题,娱乐时有共同爱好,有效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对社区的归属感。四是认真接访调解家庭矛盾纠纷。配合公安部门在全区推行家暴法律告戒书制度,有效制止和减少家暴的发生;发挥巾帼法律援助中心作用,为困难弱势妇女提供咨询援助;坚持接访工作首问负责、维权工作接地气,区妇联与街镇部门主动对接,切实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0多起;引进了宁姐工作坊培训资源,对婚姻家庭关系调处工作开展培训5期,教会留守妇女处理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纠纷的正确方法。五是坚守母亲学堂、女性讲堂阵地。扎实开展妇女素质提升教育,培养新时代“四自”精神的新女性。

今年,__区妇联对留守妇女扎实开展了“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的系列关爱活动,积极守护农村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生活负担。一是发放“两癌”(子宫癌、)筛查券。向市妇联争取了500张“两癌”免费筛查券,每街镇50张,由各街镇妇联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单亲贫困母亲赴__恒安专科医院进行免费检查,呵护农村留守妇女身心健康。二是争取“两癌”大病救助。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救助,对全区9名“两癌”患病妇女分别给予每人1万元的慰问金,并为23名正在治疗中的“两癌”重度患病妇女搜集整理各类相关资料,录入中国妇女网,申报办理中央财政救助手续,努力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三是开展助医进社区活动。与市妇联联合邀请医护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义务咨询问诊,先后在__天一、__等7个社区开展了“家和万事兴”助医进社区活动。四是开展母亲节慰问活动。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对全区夫妻患癌的特困“双癌”家庭、特困单亲母亲、特困“最美家庭”妇女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开展巾帼助困送温暖活动。争取区级财政资金支持,春节前后,对全区筛选出的非低保边缘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并纳入政府惠民工程,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五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发出了《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另外,发展配送中心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配送中心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流通领域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建立高效低耗、通畅可调控的配送体系,正是构筑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通过发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促进工业项目的开发,促进国家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各方面的社会就业;同时也为大量闲置设备设施投人生产提供了市场需求。

当前,物资企业要想尽快摆脱困境,唯一的途径就采取国际通行的流通方式,积极发展配送中心。通过发展配送中心,改善企业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营销方式,使企业在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物流园区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物流园区是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缩影,也是整个地区物流活动的心脏。在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中,日本、德国是物流园区发展较快的国家,出现了像不来梅、东京等物流园区典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经验。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国22个城市中建成了20多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同时也形成了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中,其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以上,其中东京为疏解市区的交通压力,由政府组织在城市外环路旁规划建设了4个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园区,形成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级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

在欧洲物流园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但是却极大促进了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国政府从1980年开始建设物流园区,规划到20xx年在全国建立30-40个物流园区,如今己有20多个投入使用,其中不来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占200万平方米,也是德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国外有关资料,1998年德国物流市场总值近400亿美元,占全欧洲物流市场总值的28%。在1999年度的欧洲大物流服务供应商排名中,德国占近半数。

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欧洲特色,即较为注重物流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与先进性,重视物流服务企业与接受服务的目标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较为注重系统效率。德国物流园区建设由联邦政府统一规划,由州政府负责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物流园区的场地向物流企业出租,承租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建设相应的库、场,配置相关的设施设备。德国政府将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等统筹考虑,在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和日本一样,德国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的设施和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物流园区的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据国内外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后,找出制约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具体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以及制约我国配送中心物流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策略及思路。

本课题要从物流的相关理论出发,论述现代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配送中心的相关内涵,分析配送中心产生的理论基础,提出配送中心运作的要点,对配送中心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并且阐述。通过对配送中心发展现状的分析,要揭示我国配送中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需要学习的经验,探讨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根本和成功的关键点,再对配送中心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课题中会试着对我国发展配送中心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行盘点,分析我国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物流观念比较落后、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务薄弱、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配送中心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如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实施人才战略等对策,以促进我国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发展。

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就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课题的科学认识。从收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信息资料,对所获资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类编排加工。帮助了解课题的意义和地位,了解此前别人已做了哪些工作,达到了什么水平,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获得启示,帮助自己开展研究,并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供论据和支持,或者根据已被公认是正确的结论修正自己的认识。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本报告是把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比较,对比其异同,以把握课题,探索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吸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所调查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本课题利用网上资源,对某些省市及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六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仍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措施。鉴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投资项目和财政信贷政策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是由居民个人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导消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费和公共(政府)消费,既包括物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对于政府来而言,扩大消费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费太多成本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前我市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从产业导向、财政与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与开拓农村市场等多个层面着力,扩大投资和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消费需求,确保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活力,发放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城乡消费,强化信用消费促进全社会放心消费。

项目是扩大投资需求的载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解决金融危机下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消费需求提升。

从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投资性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重要项目的决策权在政府手中,随之就是配套的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到位实施,一经决策就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项目投资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效果来得更直接、更明显。同时,扩大投资需求,可以蓄积发展后劲,有效地间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不失时机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看,支持和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项目,可以使我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20xx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为纱、布、化纤、白酒、啤酒、能源生产总量、原煤、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15类产品,其中:日用消费品只有6种、能量6种、生产资料3种,而且价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据来自消费市场的判断,在我市较为优势的产业集群中,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消费性产品少,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促进政策对我市生产性企业直至全市经济的增长收效甚微,因此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十分必要。

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看,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市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制约了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知名商贸企业到我市发展找不到发展平台,使我市城市商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城市的接纳能力、消费能力因此受限。

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我市最终消费率多年徘徊在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全国居民消费率10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我市20xx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当年可以增加140亿元,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社会最终消费规模将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570亿元,这些都表明我市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巨大的空间,也表明扩大消费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提高社会贡献度,对保障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城乡市场建设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

新兴消费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促进就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开拓农村市场都具有现实意义,也表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巨大。随着生活节奏和商务活动频度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有新的消费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家政服务中心、经济型快餐业、婴幼儿护理、婚庆与家庭等有着良好的消费需求。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健身、观光农业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农业和无公害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而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对创意产业、3g业务、3c业务、信用评估、规划策划等中介组织、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市场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保就业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不有充分就业是不可能持续保持消费快速增长。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人均耕地不足0.7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时我市人口密度大于全国、全少平均水平,既表明我市有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又表明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形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处理得不好将激化矛盾上升。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30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60%以上,劳务人员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近70%,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元月25日(春节前),我市返乡农民工达110万人;截止目前,外出务工人员90万人,尚有10余万返乡农民工滞留未外出务工。可想而知,确保农民工就业,是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前提。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扩大内需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农民工回乡创业,不需要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还要吸纳劳动力就业,既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将在沿海地区务工收入转回家乡投资,带回信息、技术和市场,使大量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创业主体,又是扩大消费的主力。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十分有益。近年来,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喜人态势,据初步统计,已有2.5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经济实体4500多个,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实现就业。

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推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有条例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大量返乡人员参股,通过新的项目实现新的创业。鼓励企业将闲置的资产支持大学生创业。

消费券通过政府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以激活消费市场,保持最终消费持续增长。发放消费券是一个种政府行动,是运用政策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张,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起到“减震”作用。

从政府的立场看,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既可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振荡”,又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为最终销售价格的补贴13%给农民,农民受益了,也扩大了农民认识世界的视野,但从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上看,13%的补贴低于产品的17%增值税,相当于政府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只是将减税的部分让渡给农民,而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各企业、职工都还在持续缴纳税收,同时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就可以保就业、保增长,企业就能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开拓市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政府最终还是获益的,稳定了财源,稳定了企业发展。家电下乡虽不是直接发放消费券,由此可见发放消费券的功效。

消费券与家电下乡政策异曲同工,都可以起到点亮消费市场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电下乡是通过消费补贴的方式,发放农村居民,因此建议消费券发放给城市居民。

消费券不同家电下乡政策,在于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先转化为消费,城市居民的消费不完全局限于特定的商品。消费券的功效实质上同家电下乡政策一样,取决于政府的实际承受能力、发展对象和范围、使用领域和有效期限。

消费券的使用范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可用于困难职工购买日用消费品和餐饮、旅游业,特别是对餐饮、旅游业的指向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其发展,并对促进产业发展。我们主张消费券定点、有限使用,鼓励商业零售和服务型企业对使用消费券实行价格优惠,以增强消费券的扩张力。以旅游业为例,若消费券限于购买门票,就可以带动餐饮、交通、旅游商品等消费;如果用于定点酒店,若每桌限于一券,就可以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消费;若用于消费我市品牌生活用品,就能间接促进我市工业企业生产。

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原则上主张全民享用,视财政状况也可只对困难家庭。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家庭将消费券捐赠出来,支持城乡困难家庭,培育社会公众的爱心,发展慈善事业。虽然政府增加支出,但通过捐赠等方式,经过二次分配到困难家庭,又可以减少政府对困难家庭救助的补贴。

消费券的使用期限,我认为不宜集中消费使用,要有一个时间界限,时间过长,不利于达到公众所期待的社会效果,时间过短,会使居民盲目而集中消费,原则上以半年期为好。由于只有货币特定的支付职能,而没有货币的流通职能,居民在使用消费券时会更加审慎,会在经过比较后作出购买决策。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时间对其经营策略作出调整,吸纳持券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我们主张,有条件的企业购买政府消费券,发放给困难职工,或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也可以鼓励所有者购买其经营的产品和服务。

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态或者消费模式,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有助于扩大内需。以信用卡为例,根据国际经验,银行卡支付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充分挖掘信用消费的潜力,将其在消费者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提升60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3~4.8个百分点,以20xx年我国gdp总量25.7万亿元计算,将拉动gdp增长0.77万亿元到1.24万亿元。

美国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2/3左右,日本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1/3以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信用消费也非常普遍。据测算,我国信用消费比例不到2‰,20xx年中国人均gdp为2461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信用消费的条件。

信用消费的形式除分期付款消费之外,还有试用消费、赊账消费、“返本销售”等等。早有商家针对特定消费群推出“信用消费”,并和银行联手推出分期免息服务。信用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需要规范,引导发展。

发展信用消费,我认为,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加强与企业合作,研究制定扩大消费信贷的政策举措。鼓励居民扩大对住房、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信用消费。发展典当业,鼓励居民通过典当方式,扩大消费需求,拓展信用消费领域。对住宅、商铺、机械设备等重要商品实行分期付款、赊销等信用消费。支持银行与零售企业开展“刷卡消费无障碍”活动,组织大型零售企业、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教育等产业建立“银联”pos点,鼓励居民持卡采购、旅游、结算。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七

为全面了解__市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农村贫困儿童帮扶助学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妇联《开展儿童慈善需求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妇联利用一周时间,专门深入各县(市、区),村组、学校进行调研,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贫困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辖11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540万。我市的困境儿童共有115328名,主要包括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患大病儿童以及因父母残疾、家庭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父母患大病等原因导致的特困儿童等6个群体类型。这些儿童在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多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62.8%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生活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需求。

困境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市妇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

1、广泛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作为加强困境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每一个困境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一是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形成了四支关爱工作队伍(即“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五老”关爱队伍、代理家长关爱队伍、家教指导服务关爱队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形成了四种关爱工作模式(即结对帮扶式、学校托管式、站所服务式、项目运作式);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关爱救助。妇联利用妇联组织机构健全、联系领域宽泛的优势,充分发挥“红凤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托幼园所补助等各类项目资源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们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帮扶救助贫困儿童。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市范围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__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困境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教育工作,仍将是__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困境儿童生存提供制度性保障。

4、村级组织也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村组干部应对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哪些地方需要帮助。另外,村组干部要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学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可以号召年轻党员行动起来,让他们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5、家庭的作用也至关重大。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然后这些父母也需要定期和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反映情况,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健康成长。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八

为全面了解xx市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农村贫困儿童帮扶助学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妇联《关于开展儿童慈善需求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妇联利用一周时间,专门深入各县(市、区),村组、学校进行调研,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贫困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辖11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540万。我市的困境儿童共有115328名,主要包括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患大病儿童以及因父母残疾、家庭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父母患大病等原因导致的特困儿童等6个群体类型。这些儿童在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多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62.8%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生活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需求。

困境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市妇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

1、广泛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作为加强困境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每一个困境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一是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形成了四支关爱工作队伍(即“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五老”关爱队伍、代理家长关爱队伍、家教指导服务关爱队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形成了四种关爱工作模式(即结对帮扶式、学校托管式、站所服务式、项目运作式);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关爱救助。妇联利用妇联组织机构健全、联系领域宽泛的优势,充分发挥“红凤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托幼园所补助等各类项目资源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们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帮扶救助贫困儿童。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市范围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xx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困境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教育工作,仍将是xx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困境儿童生存提供制度性保障。

4、村级组织也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村组干部应对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哪些地方需要帮助。另外,村组干部要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学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可以号召年轻党员行动起来,让他们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5、家庭的作用也至关重大。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然后这些父母也需要定期和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反映情况,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健康成长。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九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贷资金支持,因此,研究目前农村有效信贷需求的差异性,对调整信贷政策,进一步适应农村信贷需求,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贷款额度上的差异性。在此仅以农户经营土地为例,目前农民经营土地不在是过去5亩3分田的规模,而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保持原有的经营面积;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小规模的扩大再生产;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向几十公顷或上百公顷的规模扩张。因此,农民经营规模的不平衡性带来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在具体额度上1-2万、3-5万、5-10万,还有几十万,仍至上百万各异。

2、贷款用途上的差异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打破了过去单一农业生产的贷款需求格局,形成养殖业、加工业、个体商业、服务业等用途多元化结构,同时,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贷款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这就带来农民需求贷款用途的差异性。

3、贷款期限上的差异性。由于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项目的不同,经营周期也各不相同。比如养殖业一般周期要在2-3年;与农业贷款期不同的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个体商业等,需求贷款期限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贷款期限的差异性。

4、贷款方式的差异性。在目前的农村,由于经营的项目和自身条件、环境的不同,在选择贷款的方式也就不同,一般经营土地的农户普遍选择5户联保方式;个体工商业户,养殖业户等有的选择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还有的选择有经济实力的法人、自然人或财政开支的担保方式。因此出现了贷款方式上的差异性。

5、贷款需求时间上的差异性。目前经营土地的农民贷款需求基本分为备春耕生产,田间管理和秋收三个时间段;农户品收购、加工的业户贷款需求时间要在11-12月到次年的4-5月之间;经营生产资料的业户贷款需求时间基本在春节前,开始储备种籽、化肥,到农民备耕,正是种籽、化肥等生产资料销售旺季,春耕开始时基本结束,致使贷款需求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信贷政策与信贷额度上不对称的突出表现。

表现之一:贷款额度上的不对称。目前农信社对农户贷款授信额度为3至5万元,超过3万元的需经主任审批,与目前种地大户贷款实际需求十几万元,或几十万元相差几倍。

表现之二:贷款用途上的不对称。目前农信社的贷款主要是满足农业生产单一的贷款种类,对农户高中档的生活消费,运输业、养殖业等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因此,导致在贷款用途上的不对称。

表现之三:贷款期限上的不对称。目前农村经济的多元化。贷款需求项目多领域。因此贷款需求期限各异,与当前农村信用社规定的贷款期限为年内到期存在明显不对称。

表现之四:贷款方式上的不对称。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方式基本为联保贷款,加之经营的时间和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农村个体工商业户,养殖业户自身条件和环境与经营土地农户的不同,单一的联保贷款方式难以满足上述贷户的需求。

表现之五:贷款时间上的`不对称。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延续传统的春放、秋收、夏不贷的管理模式,与农村个体商业、农产品收购加工、农业生产分阶段等贷款需求时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目前信贷政策与农村贷款需求不对称的原因。

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偏重于信贷风险管理,认为单户贷款额度越大,风险就越大。因此,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是区域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少竞争机制,目前区域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一家,处于垄断地位,导致重管理、重自身效益,轻服务,轻社会效益,使金融服务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三是农信社为了提高贷款利息收益率,人为的将贷款集中发放,延长贷款生息时间,使其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导致与农户贷款需求时间上的不对称。四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和贷款业务缺泛创新,导致单一联保贷款方式和单一的农业贷款产品,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对信贷需求方式和种类的多元化。

(三)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贷款授信额度小,而且一刀切,只能满足中小规模贷款的需求,对种地大户或个体工商业户得不到有效支持。

2、贷款期限虽然是执行一年期,但是农信社由于管理仍然延续过去多年的传统模式,全部约期在年末前到期,这就对养殖业、加工业、个体商业户资金使用期限上的差异而受到直接影响。

3、迫使顶名贷款的增加和参与民间借贷活动。一些贷款需求量较大的贷户,为了满足需求,便采取以他人名誉贷款,借给自己使用。另外,促使民间借贷市场活跃。

4、信贷产品单一,造成贷户在贷款的使用上串用和挪用,同时也给贷款用途的统计造成虚假、不真实,对贷款的真实用途没有反应出来。

5、贷款在时间上集中发放,人为的延长贷款生息时间、迫使农民一次性贷出,分次使用,造成部分资金闲量时间长达4-7个月。不但对经营者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

1、树立客户至上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是农民,因此,讲客户为上帝,就是要一切从农民需求出发,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农民排忧解难,要多一些服务,少一些索取,这才是农信社生存发展的关键。

2、按照客观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信贷政策。针对目前农村金融信贷政策与农村信贷需求不对称的实际,合理调整信贷政策。一是合理扩大授信额度,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现状,应按贷户经营规模和实际需求确定贷款额度,努力满足需求。二是实施灵活的贷款期限,改变目前单方确定期限为双方按照生产经营项目周期合理确定期限。三是要推行活放活收的贷款管理方式,改变目前集中发放为随用随贷的灵活方式。

3、加强。

业务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和竞争实力。针对目前,农村贷款需求用途和方式的多元化的实际。一是要改变目前贷款种类单一的现状,应根据需求,拓展新品种,除支持生产、经营项目外,努力开展住房消费、生源地助学贷款;二是按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实际状况,改变目前业务单一的联保贷款方式,办理信用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的贷款,以满足农村广大贷户的需求。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十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十一

就我县农村来讲,收入主要有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两大块。单纯靠农业收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民不到总数的一半。经济作物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是靠销售苹果、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没有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靠在当地或外地企业打工工资。

我县是山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农民在人口中占比达到70%,增加农民收入是增加我县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还是增加农民从土地上的收入。就我县来说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不错,有部分农民依靠勤劳吃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从整个面上来说,农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县是山区县,人均土地少;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生产效率低,经济作物效益还好,种植粮食基本是亏本;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没有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我县种植小麦不到5000亩,在没有发展经济作物的镇(街道),大批良田闲置或者荒废。

我县是山区县,通过近十几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种植农艺粗放,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并不高,作用也仅仅是替代了原来的镢头和锄头。

土地流转是改变土地分散的办法,但是目前由于土地种植效率不高、农民固有观念、流转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并不大。

以上情况都影响了农民收入,进而影响农民消费能力。

(二)农业机械方面拉动消费的亮点。

目前来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供需基本稳定,历年上级农机部门下达的资金任务基本完成,拉动资金投入约在*****万元/年,其中,20xx年剩余补贴资金****万元,应补未补的现象没再出现。

近两年,农机方面一个新的消费拉动点主要出现在无人机的购买和使用上。

从20xx年农机化统计年报上来看,我县无人机保有量仅为***台,自20xx年省里印发《**省20xx-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一年的时间,我县无人机保有量已增至***台,上涨幅度达到了***%,而且20xx年数字会继续攀升。

20xx年,已经先后有**家合作社、农机大户来县农机部门咨询无人机购买及补贴事宜,其中,位于**街道**村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购入益佳品牌yjnf―f16型号无人机***台,价格**万元/台,根据“先购机、后补贴”的政策,预计可享受农机补贴***万元/台,补贴比例在40%,可节省资金**万元,大大减轻了购买农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压力。

在我县之所以会出现无人机购买积极性大涨的现象,除了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之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归功于我县对现代农业的扶持,2月份,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县现代农业扶持办法的通知》,里面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农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条件及补助标准,即“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植保无人机,在县域内进行农作物飞防作业的,按照**元/亩次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县此项无人机飞防作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补贴的政策出台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助力农药零增长行动,使广大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农用无人飞机植保飞防作业的实施将会为全县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林果增产、农业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确保我县飞防作业的顺利进行,我县农机部门将专业合作社确定为我县的无人机试点合作社,目前,已先后为***名社员***余亩果园进行了飞防作业,为我县规模化开展飞防作业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山区飞防作业奠定了基础。

(一)无人机方面。一是增加无人机补贴额度。20xx年,上级农机部门对我县无人机数量补贴上限为***台,尽管有多家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咨询购机情况,但因补贴额度已经用完,购买意愿大减。植保无人机的出现以其高质量、高效率、高环保的作业方式,得到许多农户的青睐,但由于价格高,对农户来说,购买成本过高,建议增加补贴额度。二是加大研发力度。随着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和应用,建议国家引导各大农药生产厂家研发、出品与无人机植保结合的专用低毒低残留低污染药剂,通过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降低农药使用量,既能解决农药企业未来的市场转型问题,又能有效降低农作物农药残留和污染。三是严肃行业标准。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起步,但是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等,这不仅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出台确切的支持和扶持政策,阻碍植保无人机作业的发展。

(二)其他方面。一是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粮食产量、助力农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整合农业项目资金,规范地增加农业补贴,是改变种植粮食不赚钱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制定计划,完善政策,多管齐下,逐步增加土地流转,建立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服务组织,形成规模化经营,增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流转土地的农民也可以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可以通过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收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十二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出台实施了许多养老、惠老政策,多数老年人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基本满意。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程度稍低了些,结合有关材料和本人走访调研了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电视、收音机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绝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况,没有一天不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有的老人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从时间上秋冬两季更长于春夏季节。

(二)参加文体活动成为老年人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由于我盟目前为老年人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文化活动室等休闲场所,苏木(乡)镇所在地的老人们把打打麻将、扑克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项目和扩大交往的手段。旗县所在地由于老年人相对集中、娱乐设施相对不足,除部分热爱文体活动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结队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闲谈成为打发空闲时间、相互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参加知识性活动成为老年人重要选择。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学甚至文盲的比例占到七成以上。相当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学习知识,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

要填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与社会共同努力,结合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精准扶贫,不断地延伸、扩展和优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间”。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一是弘扬孝道文化。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文明创建任务,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健全宣传队伍,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宣传评比活动,让关注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敬老模范嘎查(村、社区)和孝亲敬老先进评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

二是发展老年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现有的教育条件,办好老年电视大学和老年进修学校,引导老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较多、有条件的苏木镇也可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

三是开展文化下乡。相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龄工作部门也可以积极组建老年艺术团,一方面艺术团成员可以自娱自乐,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编排节目送戏下乡,为广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粮。

(二)开展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近年来,我盟在体育健身设施上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够完善,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建设门球等我盟传统老年活动设施的建设。同时要整合学校、部门、社区现有资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二要健全软件组织。各苏木镇、社区可成立老年人体育群众组织,积极组建广场舞队、歌唱队、棋牌队等各类文体团队,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

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要经常组织开展大型文体交流活动,如与周边盟、旗联合举办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动、广场舞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健身队伍中来,搞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要因地制宜、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诸如太极拳、抖空竹、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关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在心理上满足老年人。体现在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和尽量顺从老年人的意愿。比如帮助老年人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引导老年人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精神赡养显得更加重要,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一份回报。

四是老年人要自强。老年人要融入社会、融入社区、融入集体、融入自然,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做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要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丰富生活,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总之,要实现积极老龄化,老年人应该有精神寄托,但不要有依赖思想,不要过于依赖子女,应该自己动手做好自己的事。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十三

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实施3年多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对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乡各项事业得以长足发展。但近日来,我县境内连续发生“11.27”、“11.30”“12.2”自杀案件,给我县当前良好发展局面和全县农牧民群众正常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目前,我乡为确保辖区稳定,围绕农牧民生产生活、医疗、教育、就业、干部作风建设等做了深入调研。

“三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是社会环境得到优化。“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后,藏区青年通过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游牧民实现定居后,相对集中居住,各地始终把定居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引导牧民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路子,形成公共管理的强大合力,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随着农牧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逐步解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藏区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功能齐全的牧民定居点及与之相配套的公路、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定居点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藏族传统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按照精品旅游村寨进行规划设计和精心打造,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资源,为培育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创造了条件。随着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的实施,一座座崭新的乡(村)卫生院(室)拔地而起,一批批先进的医疗设备配置到基层,藏区医疗卫生保障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藏区长治久安,关键在人才。通过“三大民生工程”的实施,逐步培养起一批思想品德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强、职业技能掌握好的藏区青年人才,成为带领藏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牧民定居后,其生产生活由传统游牧粗放模式逐步向集约化家庭牧场的可持续模式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效益大幅增加,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进程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农牧民文明素质大幅度提升,基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激发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了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调研,我们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相对不高。因受传统观念、宗教氛围、学校软硬件等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地的牧民子女入学习积极性不高,给牧民子女接收文化知道和更新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很好的理财观念,外出打工的技能技术不高,导致大多群众无法外出打工。

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牧民群众收入渠道不多。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原因,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依旧存在,对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接受,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方式无法推广。牧民群众中75%依赖于传统的放牧来维持生计以外,15%依靠经商维持生活,还有10%牧民依靠外出打工过日子。20xx年该村牧民定居后,定有所居的问题得以解决,但仍有30%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产业发展。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和高寒山区,生产和生活的环境相对恶劣,近年来,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建设和改善,但仍然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特别是乡境内通乡油路,由于在牧民定居建设过程中,大型车辆过往频繁,加之今年内降雨量大,因此乡道损坏严重,目前乡道给全乡农牧民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成为全乡社会发展的瓶颈。

四是村两委会待遇不高,严重影响村两委会干部工作积极性。村支部书记每月工资为860元,村委会主任每月工资780月,民兵连长、妇干、团干每月工资286元,村组长每月为200元。村两委会每年办公经费为20000元。随着物价日益飞涨,村两干部所得报酬远与所付出劳动不相适应。加之地区物价飞涨,村干部也无时间进行其他创业增收,也将从先富的“领头羊”变成“贫困户”

(一)充分认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一是要破除各种形式的“等、靠、要”思想,教育帮助民族群众树立“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意识;二是崇尚科学,树立商品意识,科技意识;三是破除守旧观念,大胆创新;四是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并学习外地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牧业发展。一是加强暖棚建设,降低牲畜死亡率;二是优化草畜结构,加强畜种改良;三是加强沙化治理,改变生态环境,由过去的“靠山吃山”转变为“靠山养山”。

(四)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把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特长的少数民族青年,培养成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这样他们就能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走科学致富的路子;二是积极争取提高村干部待遇,提高村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村干部任用由“你来当”成为“我要当”。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十四

20xx以来,杭州楼市的走势主要分为2个阶段展开:1—5月是一个单边上扬的增长期,六城区一手成交量从1月的1344套飞升到5月的10058套。6—9月则是一个回落震荡期,其中6—8月一手成交量逐月下降,9月开始则出现反弹。第1阶段楼市的快速上涨建立在宽松的金融政策、税费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方面。从第2阶段开始,政策微调和信贷收紧的力度逐步加大,从二套房贷收紧到公积金暂停差额贷款,以及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要求,都反映出通过适度调控来降低金融风险的思路。

然而市场的热度并未就此减弱,从近期的新开楼盘的销售情况来看,大多数楼盘单日销售率都可达到八成,“日光盘”也颇为常见。与之相应的是一直处于低位的可售存量,目前六城区商品房存量不足1.2万套,而住宅更是在6000套以下。而令消费者感知更为深刻的便是价格的持续增长,进入三季度后,各个板块的价格持续上升的趋势似乎未见缓和的迹象。

市场趋势依旧,消费者的心态如何?带着这个问题,中原地产在本次房展会上组织开展了需求调研,一探个中究竟。

市场的最终趋势是供求双方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共同形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个合力会随着各个分力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而需求的变化是这些分力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心态决定行为,因此我们首先从需求心态入手,看一看这个构成最终行为决策的前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观展的目的来看,当前和未来会形成购买行为的客户比例占到81.2%,也就说超过八成的客户仍然会在当前走势下购房。我们与今年5月的需求结论比较发现,在5月份的房展会中,这部分客户的比例为七成。可以说,在楼市价格日益高企的趋势下,购房者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预期已经被完全确认,看涨情绪较高。

我们结合消费者对当前楼市的心态来看,目前继续持币观望的比例为42.5%,提高总价预算的占17.9%,降低购房面积的占21.3%,另择购房区域的占18.3%。持币观望与调整购买计划的比例大致是四六开。这部分持币观望的群体又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动观望型,这部分群体并非是真的不愿入市,而是在错过了上半年较佳入市时机,又被当前房价上涨所抛离的群体,由于错失了周期底部,又不甘在当下追高,因此继续观望。另一类是主动观望型,这部分群体对于房价高涨的可持续性抱有怀疑,认为周期性的高点已经到来,当下并不是适合的买房时机。在观望者之外的六成是行动者,这部分客户的购房意愿较为急迫,他们同样受到当下不断上涨的房价的困扰,但作法是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如提高预算,减小面积,改变选择区域。

自08年杭州市政府出台24条意见以来,楼市的反应基本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成交量的同比大幅增长以及价格的上行都反映出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然而随着09年年末的临近,交易环节税费补贴的截止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从需求的反映来看,63.9%的客户认为对自身有一定的影响,16.2%的客户认为影响很大,19.9%的客户认为无所谓。目前大多数客户的心态处于一个两难的选择当中,由于不能判断税费补贴政策是否有延期的可能,如果要赶在优惠期内购房,则必须在未来2个月内完成购房,如果明年再作购房打算,则很可能面对房价持续上涨,而税费优惠不再的窘境。但毕竟,能买到好房才是客户的核心需求,税费的优惠能激发需求,但停止后未必直接造成抑制作用。购房者主要的困境仍在于当下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下,选到好房的不容易。

在对未来楼市走势的判断上,当下的客户心态准确地诠释了当下市场继续火爆的原因。45.6%的购房者认为房价将持续上涨,21.3%认为将保持稳定,17.6%难以判断,15.5%认为将下跌。结合今年5月的情况来看,当时33.7%的人认为房价已经调整到位,34.7%的认为还有下调空间,31.6%难以判断。与5月相比,看跌的比例大幅降低。看涨的大幅上升。当预期成为一种主流倾向后,带来的就是行为的趋同,因此房价未来上升的预期十分强烈,而需求的分歧缩小也再度证明了这一趋势的必然。

房价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单边上扬的态势,以及信贷政策的宽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共同构建了一个投资者所喜好的环境。在购房群体中,投资者一直较为活跃,从本届房展会的观展客户来看,频频出现外地投资者的身影。中原的需求调研结果来看,购房目的中有投资倾向的比例总和达到47.2%,其中纯投资的比例在25.1%,投资兼自住的在22.1%。而在今年的5月份,纯投资的比例为12.7%,投资兼自住的比例为16.2%,二者合计为28.9%。投资需求的持续升温是当下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自住需求方面,改善居住条件和婚房的需求是主流。在楼市交易的活跃期,改善性的需求往往在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置换行为中体现,二手房市场持续活跃的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特点。改善性的需求在今年二三季度中的释放比较明显,而婚房需求一直是市场上较为稳定的刚性需求。

在购房类型的选择上,普通住宅的比例占76.3%,别墅排屋类占10.5%,商铺、酒店式公寓和写字楼共占13.3%。杭州楼市的主要增长点一直都在住宅领域。同地段的住宅的价格往往都会高于写字楼的价格,且近年来高端住宅的发展非常快,大户型的高端公寓大有与别墅排屋类物业一较高低之趋势。

购房者在区域板块选择上的倾向与今年5月相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政府规划明确,区域建设日新月异的板块都陆续进入一个需求持续增长的时期,如滨江区、九堡、城东、三墩、申花等。而拥有稀缺资源的板块,也因其独特的板块价值而被购房者所认同,如钱江新城、蒋村、西溪板块等。与之相应的是今年以来各个板块推出的土地成交地价相继创出新高,地价的上升迅速推高了购房者对同板块内房价的未来预期。曾经的主城边缘板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和提升其居住价值。在城市外扩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板块从价值洼地变成了价值高地,而不断涌入的购房者也为这些板块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房源的选择依据上,地段和交通的重要性依旧排在前列,占20%,而小区环境同样占20%,总价、停车和配套分别占14.4%、12.2%和11.2%。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在本次调研中比例降到了第五位,而在5月份则高居第三位。位次的下降反映出了当前需求的一些特征,简单来看,对于投资性需求而言,当下配套的完善程度并不构成对其购买的直接影响,而对于自住需求而言,在选择主城周边的板块时,已经清楚了解到配套升级尚须时日的现况,但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显然被置后了。而在5月前,房价处于回升期,投资比例不高,自住者的需求尚能从容地考虑,故而配套的重要程度尚能排在第三位。可以说,在价格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价格之外的因素影响决策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削弱了,购房者的妥协事实上正反映了其心态的无奈。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购房者在户型选择方面与5月期间比较类似,比例较高的仍是2房的户型,其中2室1厅1卫占31.5%,2室2厅1卫占23.4%。3房户型中,3室2厅2卫的比例最高,占14.7%。与5月相比,房价继续上涨,购房者的计划也须相应调整,2房户型属于家庭用房的基本配置,讲究的是经济性和实用性,对于首次置业者而言,2房的需求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改善性的需求而言,3房户型中的3室2厅2卫是舒适性住房的标准化体现,在功能和尺度方面都能满足舒适性的要求,因此这部分的户型所占比例是3房户型中最高的。

面积方面,由于9070政策的适度放宽,从供应面来说,开发的户型不再大量集中于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设计限制有所放宽,使得供应的中小户型的格局有更多变化的余地。从需求方面来说,81—90平方米,91—100平方米以及101—120平方米的比例位居前三,分别为20.9%、18.6%、15.9%。户型反映的是功能空间上的需求,而面积往往是与总价预算紧密相关。总体来看,中小户型占主流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而各个面积段的比重差却下降了,这是供应和需求结构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

价格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反映购房者自身承受力和未来预期的有效指标。对比5月的情况,我们发现随着房价的上涨,在单价承受方面也呈现出同步上扬的趋势。本次房展会上需求方对单价的可承受空间主要分为2段,一段在10001—15000元/平方米,占32.4%,另一段在8001—10000元/平方米,占29.7%。而在今年的5月,这2个区间的比例的位次正好相反的,前者占25.8%,后者占30.8%。可以说,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各个区域内的楼盘售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二季度的单价预算在三季度末已经无法找到匹配的产品进行购买。同时,我们也注意到6000—8000元/平方米区间的比例从5月的26.3%下降到14.9%,低单价区间比例的缩小也是当下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的有效佐证。

总价方面,主流需求集中在80—100万元,占25.6%,其次是100—120万元,占17.4%,再次是150—200万元,占14%。总价预算的分布形态基本符合单价和面积对应的逻辑结果。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如此的总价预算才能基本匹配当下各个板块的楼盘供应价格。在这样的市场走势下,从需求面反映出来的是预算的同步上涨,事实上落实在群体内,我们会发现具体的客户对象一直在发生位移,而投资者的不断加入在成为新增需求的同时,也挤压了部分购房者的需求,在数据的背后,是消费群体种类的不断演变。

与5月的调查结果相比,首次置业的青年群体的比例有所减少,而有多次置业经历的中青年有所增多。反映在数据上虽然只是几个点的比例,但结合现场观察结果来看,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事实上,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年龄分布和置业经历的区间段变化都比较有限,大致呈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目前的财富积累方式,已经在局部领域跨越了年龄的限制,多元化的从业途径使得年轻群体在一定时间积累大量财富成为可能,而房地产本身所具有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属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单纯将之作为居所,而是从产生收益的角度来对待。因此,背景分析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用家的角度,必须充分且完全的考虑投资者的视角,金融和地产炒家在未来楼市中产生的影响将更大,而这些都不是能以年龄和置业经历的划分而予以区别的。

从需求者的职业分布来看,城市群体的中坚力量,公司一般职员无疑会延续主流地位,其比例为22.1%。而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分别占14.5%和13.7%,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达到11.5%。这里的自由职业者事实上背景是非常多样的,但其共性也非常鲜明,就是具有比较敏锐的投资意识,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地产领域,当投资环境不错的时候,都会成为投入资金的力量之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常规收入+投资理财将成为一个家庭非常普及的积累财富的方式,因此,一个家庭的收入高低将不完全地体现于其所从事的职业上,这也是分析购房者的背景时必须予以考虑的。

从家庭结构来看,单身的消费者比例占到32.8%,其次是父母带未成年小孩占19.9%,再次是新婚夫妇占15%。本次调研所形成的序列和5月相比基本一致,其中刚性需求比例较高的群体往往在这三类,随着自身境遇的不断变化,买房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从无房到有房,从小房到大房,从旧房到新房,在这一过程释放出的需求正是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有生力量。

从居住现状来看,租房的比例为39.8%,自有公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分别是24.8%和27.6%,在自有住房中,有相当一部分事实上是与父母同住,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真正的有房阶层。租房群体和无房群体在未来随着自身条件的改变,必将陆续成为有房群体,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身资金积累和市场供应的匹配,这部分需求具有庞大的基数,是值得广为关注的。

从客群的来源来看,主要还是在杭州居住、从业的购房者,其中以住在城西和城北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23.6%和19。3%。这两块区域是新老小区比较集中的板块,在租赁和买卖市场上都是相对活跃的板块。因此,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租房群体和待改善的置业群体。此外,来自省内其他地区的客群比例有7.4%,较5月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杭州周边的几个板块,来自省内的客群事实上在本次房展会上较为活跃,各大楼盘展位都有其身影。

本次房展会,一部分购房者的心态是矛盾的,既担心房价持续上涨所导致的继续被动的局面,又不甘心今年以来错过房价低谷的现实。另一部分购房者主动调整了自身心态和购房计划,量力而为。当然还有投资群体继续着博取市场收益的机会。楼市未来继续上行的几率非常大,由于投资比例的上升,未来的成交量波动的幅度可能也会加大,对于购房者而言,仍然需要明确自身所求,量力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