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0:59:41 页码:14
2023年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优秀14篇)
2023-11-11 00:59:41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回顾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得总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结是一种积累和沉淀,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一

吴蓉瑾爱孩子,希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特别是2004年开始担任校级干部后,她非常渴望借助技术手段来了解每一个孩子,并真正做到大规模因材施教。

2009年,吴蓉瑾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等信息,分析学生的学力,探索因材施教。她也因此被家长称为“云朵校长”。

如何通过“云课堂”实现因材施教?

吴蓉瑾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名四年级学生平时聪明活泼,课堂表现也很积极,但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老师们通过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他做题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原因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问题后,老师告诉这名学生,老师观察发现他很适合学射击,鼓励他去上射击课。

射击十分有利于注意力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射击课程,这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像这样被“云课堂”改变的学生还有很多。

吴蓉瑾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二

身为“钢二代”的严玲,早已把“钢铁情结”融入骨子里。儿时记忆中,鞍钢双职工父母在单位加班是常态,听着孟泰、王崇伦等鞍钢老一代劳模故事长大的她,渐渐深刻理解了鞍钢人的奉献及其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传承钢铁意志,赓续红色血脉。严玲萌生了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投身鞍钢建设、报效国家的想法。填报大学志愿,她选择的都是与钢铁相关的院校。1994年,严玲以优异成绩毕业,很多单位都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毫不迟疑地选择了鞍钢,因为“要像父辈那样扎根鞍钢,奉献所学,钢铁报国”是她从未动摇过的信念。

信念是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进入鞍钢后,严玲始终坚持将科研方向瞄准国家需求,一路向前,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系列精轧螺纹钢筋,用于三峡大坝岩体锚固、路桥建设等国家重特大工程;主持研发的易切削钢填补了市场空白。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三

“七月三十夜色浓,一大会议正进行,突然闯进一个人,惊得大家全愣神……”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在今年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卢湾一中心小学三(5)班学生黄业凯边打着快板,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声情并茂地描绘着一大会议的场景。

“最初我们希望孩子们的讲解能为更多同龄人服务,但事实证明,每当小讲解员‘登场’,各年龄段的观众都会目不转睛围在他们周围。”一旁的吴蓉瑾欣慰地笑着说。

16年来,这些“传承路上的小不点”,讲解足迹已遍布周边的孙中山故居、周公馆、韬奋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1330名学生不仅可以用普通话、英语、沪语等进行讲解,还能够通过立体书、绘本、信息化云剧场等开展讲解。

回忆这段经历,不少已步入大学的“小讲解员”依旧心存感激,“多年过去,但那一段段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吴老师的教导,早早在我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四

“我的家乡很美,蓝天、湖泊、雪山、牦牛,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看看。”可这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对木沙江・努尔墩“失约”了。当木沙江・努尔墩来到这片纯净之地,山水依旧,唯独缺少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鹰并未折翅。一身正气、赤诚爱国的拉齐尼・巴依卡,将被人们永远怀念。

“失去儿子我十分难过,但他是为了救人牺牲的,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就算同样的事件再发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结果,他还是一样会做的。”一生坚强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泪纵横,“我们会把他的事迹、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他不顾一切救我的孩子,这份恩情,我们全家始终都会铭记于心。”落水儿童的父亲说,“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齐尼・巴依卡,告诉他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诉他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担起照顾村中一位独居老人的义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给他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便是问老人的近况。

“心里装着祖国的边防、巡边的战士、村里的父老乡亲,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完。”麦富吐力・坎加说着捂起面庞,“我佩服他,以后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跟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样,拉齐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虽然年纪小,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已让孩子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护边守边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样。”拉迪尔・拉齐尼眼神坚定,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长大后我也要去部队锻炼,退役了去当护边员!”

将时针拨回到送别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笼罩在洋洋洒洒的雪花中。人们默然肃立,静静地想着他,念着他,永远地记住他。

雪山之巅,雄鹰正在翱翔。

英雄未曾远离,山川河流间,拉齐尼・巴依卡的守护一直都在。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五

“吴校长去过这么多地方出差,但一个当地景点都没去过。因为每次出差授课,她都会选择坐晚上的飞机去,让对方安排上午讲课,然后下午就匆匆赶回。为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点40分能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科教导徐继红告诉记者。

2018年,吴蓉瑾作为特级校长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由此开启黄浦、嘉定两头跑的“更忙节奏”。起初,这所学校只有6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的,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现在,周边很多家长都想着办法要把孩子送到卢一实小,也有不少人会到校门口打听,怎样才可以到这里来读书。

让卢一实小学生隽潇然的爸爸感触最深的,是吴蓉瑾校长在家长会上对他们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角色里,要像当年初恋一样有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等未来孩子有了家庭也会是有爱和幸福的。”

被誉为“铁人校长”的吴蓉瑾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尽管每晚10点多才离开办公室,但其实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学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后手牵手如初恋般一起走过那条“爱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吴蓉瑾都会跟在松江上大学的儿子打一通电话,交流一下当天的状况。双休日,吴蓉瑾跟丈夫一起开着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后,还会一起逛个街、吃个饭,再到“爱的学校”继续加班。

“很多人觉得我很累,但其实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我一点都不觉得累。我爱这个学校,爱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所以每天我都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孩子的喜爱踏入校园。我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快乐,也享受这份为人师的幸福。”吴蓉瑾笑着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六

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10点多,从“爱的学校”到“爱的走廊”,多年来吴蓉瑾在校期间每天的这两次朋友圈“打卡”,几乎都间隔15小时以上。她在干什么?其实,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她把精力都留给了孩子们,但到了晚上,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学校更好发展。

2009年,吴蓉瑾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价值,创建“云课堂”,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

这个“云课堂”了不得。十多年间,“云课堂”经过几代发展,有了可以根据学生身高调节高度的“云课桌”,有了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的“云朗读”,有了能呈现学校历史的“彩云墙”,有了能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也有了开展劳动教育的“云厨房”和展示学生手工作品的“云展馆”等。也因此,吴蓉瑾成了这座神奇“云学校”的“云朵校长”。

“对于技术,其实我原本并不太懂,所以放学后,我常常会把技术人员和程序员都叫来开会,一点一点地让‘云学校’日臻完善。”吴蓉瑾说。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七

十六载寒来暑往,一批批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出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平均年龄只有10.2岁的他们,用普通话、上海话、英语、快板甚至连环画等自己喜欢的语言和形式,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前因后果。每每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赞许,他们总会习惯性地望向身后面带微笑的“云朵妈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扎根基础教育27年,吴蓉瑾依托学校紧邻中共一大会址的地理特点,组建起全国首支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了近千名小讲解员,使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吴蓉瑾还很“超人”,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用炽热的情感、积极的探索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校园。不仅仅把自己的学校办好,为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她还毅然挑起了管理市郊乡村学校的重任,将其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并多次到青海、贵州、云南等薄弱地区开展教学、培训,使得全国万名校长、教师以及250多所学校获益良多。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八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九

十六载寒来暑往,一批批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出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平均年龄只有10.2岁的他们,用普通话、上海话、英语、快板甚至连环画等自己喜欢的语言和形式,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前因后果。每每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赞许,他们总会习惯性地望向身后面带微笑的“云朵妈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扎根基础教育27年,吴蓉瑾依托学校紧邻中共一大会址的地理特点,组建起全国首支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了近千名小讲解员,使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吴蓉瑾还很“超人”,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用炽热的情感、积极的探索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校园。不仅仅把自己的学校办好,为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她还毅然挑起了管理市郊乡村学校的重任,将其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并多次到青海、贵州、云南等薄弱地区开展教学、培训,使得全国万名校长、教师以及250多所学校获益良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十

雄城里出英雄。英雄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

半个多世纪前,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

这里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做向导,从此开始了一家三代护边70余年的传奇。

时间一晃便是23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带领官兵们走遍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一道河沟、每一个山口、每一块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经历千难万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1972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将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叫到身边,嘱咐道:“守好边防的任务,以后就交给你了。”

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骑上牦牛,谨记“家训”,走上边境线,与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这一干又是38个春秋。

拉齐尼・巴依卡从小跟着父亲在边境线上长大。巡逻路上,父亲经常给他讲爷爷巡边的故事。年幼的拉齐尼・巴依卡听着,两眼放光,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长大后也要和爷爷、爸爸一样,为国守边。”

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班,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同年,他光荣入党。这让他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护边员,更要做到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那样“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

巡逻路上,拉齐尼・巴依卡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多年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巡逻路上,我们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总要自己先过去,试试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确认安全后,才让我们过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说,“有拉齐尼・巴依卡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危险说来就来。冬天,巡逻队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皮涛拉上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了三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

的护边生涯,拉齐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晕血流不止,也因渡河发生意外,噙泪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牦牛作别。太多的急险时刻,却从未拦下他巡逻的脚步。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铮铮誓言,被当地群众称为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十一

1971年出生的严玲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工用钢研究所船用钢研究室主任,是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

从业近30年来,严玲始终坚守“钢铁报国”的坚定信念,潜心科研、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她先后承担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工信部、辽宁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40多项。主持研发九大系列200多个船板海工品种,形成20项独有关键技术,53个关键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壁垒,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号召全社会向严玲同志学习,深入学习贯彻____,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十二

为了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吴蓉瑾还担任了校长工作坊主持与培训任务,这些年多次到青海、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的教育薄弱地区,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学习,并积极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目前,已有青海、陕西、贵州等地的250多所学校学习和借鉴了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吴校长去过这么多地方出差,但一个当地景点都没去过。因为每次出差授课,她都会选择坐晚上的飞机去,让对方安排上午讲课,然后下午就匆匆赶回,为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点40分能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科教导徐继红说。

2018年,吴蓉瑾作为特级校长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由此开启黄浦、嘉定两头跑的“更忙节奏”。起初,这所学校只有6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的,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现在,周边很多家长都想着办法要把孩子送到卢一实小。

让卢一实小学生隽潇然的爸爸感触最深的,是吴蓉瑾校长在家长会上对他们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角色里,要像当年初恋一样有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等未来孩子有了家庭也会是有爱和幸福的。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十三

望着挂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泪水满面。要是往年,这时的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在基层工作调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程。如今,他已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时56分,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着哭腔的叫喊:“快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

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浮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回忆拉齐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尔墩泪流满面:“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他一直托着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过刺骨的冰河。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和当地边防战士一同守护着红其拉甫边防线。,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10月的一天,拉齐尼・巴依卡和战士们巡逻时突遇暴雪,狂风夹着暴雪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名战士不幸掉进雪洞。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奋力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说起拉齐尼・巴依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巡逻的时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齐尼・巴依卡都会去擦干净。颜色浅了,他专门带油漆去描红。‘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他心里,也永远在我们心里。”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让他从小感受护边守边的精神力量。拉迪尔・拉齐尼说:“我爸爸是一个英雄,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说,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为国戍边,让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俩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传给所有人,要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是个英雄。

拉齐尼・巴依卡离开了大家,巡逻的队伍和巡逻的脚步从没有停息。每当巡逻的人们休憩时,都会唱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家知道,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这首歌,仿佛拉齐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逻的路上。因为这只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帕米尔的天空。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材料篇十四

吴蓉瑾爱孩子,希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特别是20开始担任校级干部后,她非常渴望借助技术手段来了解每一个孩子,并真正做到大规模因材施教。

吴蓉瑾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等信息分析学生的学力探索因材施教。她也因此被家长称为“云朵校长”。

如何通过“云课堂”实现因材施教?

吴蓉瑾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名四年级学生平时聪明活泼,课堂表现也很积极,但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老师们通过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他做题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原因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问题后,老师告诉这名学生,老师观察发现他很适合学射击,鼓励他去上射击课。

射击十分有利于注意力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射击课程,这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像这样被“云课堂”改变的学生还有很多。

吴蓉瑾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