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44:12 页码:7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模板11篇)
2023-11-11 21:44:12    小编:ZTFB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我。总结自己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一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生活中肯定会被一些情怀感动,会被一些精神激励,会被一些智慧启迪……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的成长弥足珍贵!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abaadd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cddadb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5个小题,共30分。其中21题6分,22题10分,23题5分,24题5分,25题4分)。

(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2分)。

(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1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1分)。

(3)辛亥革命。(1分)。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分)。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

(4)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分)。

(5)民主、科学。(1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1分)。

24.(5分)。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辛丑条约》(3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成理即可)(1分)。

25.(4分)。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争回青岛其中任意一项即可,(1分)。

1919年(1分)。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

(3)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分)。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三

一、基本情况。

二年级本次参加期中测评共199人,1人不合格,合格率达99.5%;其中197优秀,优秀率达99%。满分40人,最低6分。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还可以。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本次试题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给词语加拼音,多音字,查字典填表,看拼音写词语,反义词,补充词语,照样子写词语,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二部分阅读天地。第三部分写话空间。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能力的考查,考察内容全面适合各层次的学生。

三、试题分析。

1、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除了第3小题查字典有11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外,其余各题由于都是平时练习过的,所以学生完成的都较好。

2、阅读题失分较多,“纷”的音序学生不会“f”的大写;有一部分同学在做阅读题时根本就没有完整地把短文读完,就开始答题了,虽然老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强调要反复读短文,直到读熟后再来答题,但在考场上部分同学还是做不到。

3、第三大题写话空间。这是一道看图写话题,大部分学生能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灵活的运用到他自己的文章中,使短文具体、生动。所以失分情况不是很严重。

四、措施。

针对本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个别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

2、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3、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多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的特点指导学习的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四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块。试题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一二五单元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上反映出八年级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二、对各板块的分析。

第一板块: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1、诗文默写题。得分情况层次分明:认真的同学满分,反之则失分严重。学生主要错误在于写错别字,如“荡胸生曾云”中的“曾”,有些学生竟写成了“层”。命题者对教材的不熟悉,第7小题命题不缜密,竟给出错误答案,导致很高的错误率。

2、根据语段考查音形义及词语运用题。正确率比较高,部分学生对“穷困潦倒”的“潦”读音把握不准导致错误。

3、名著阅读题。大部分学生对《朝花夕拾》不熟悉,三四两空失分较多。

4、综合性学习题。本题是2009年安徽中考试题,对于八年级学生难度较大,尤其是第2题,有的学生更本无从下手。

第二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篇阅读理解:《京沪高铁开通》这则新闻,选材较好,使语文联系了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命题者想考查学生对新闻相关知识的掌握及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是命题不够明确,不仅给学生答题带来不便,更给阅卷老师添加了不少麻烦,致使本答题失去了区分度。

第二篇阅读理解:本大题是陕西省的中考试题,命题导向好,难度适中,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稍好的同学都能得高分。

第三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桃花源记》,导向性强,因为该课文既是本册书重点文言文之一,也是中考考纲规定的16篇文言文之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不牢,本题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寻病终”的“寻”上。总体上说,本题得分率是很高的。

第三板块:作文。

命题作文“我想对你说”,是一个考了多少学生的题目,非常“传统”。命题者本来的意图是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可又附加一段材料,殊不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闸门,绝大部分学生选材一样,没有区分度,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书写好的得高分,书写差的一落千丈!

三、建议与策略。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默写等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另外,北区学生的书写差是个老大难,建议学校多开展书法比赛的活动。

2、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

3、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拓展课堂、拓宽眼界、拓深思维。培养学生紧扣文本、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

4、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而从这次考试的作文来看,学生在立意创新和谋篇布局方面有较大的问题。八年级学生,重点还是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要学会基本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今后的作文训练,一定要做到“序列化”,训练应扎实、有序,不能可有可无,我们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作文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五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数600左右。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2.“力排众难收x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3.19世纪60至70年代,虎视眈眈地想争夺中国x疆的是()。

a.英国与俄国b.美国与日本。

c.德国与美国d.法国与日本。

4.某人的对联写道: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他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1894年b.1895年c.18d.18。

5.为抗击列强的侵略,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宗棠d.关天培。

6.向列强保证今后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是()。

a.慈禧太后b.李鸿章c.光绪帝d.阿古柏。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9.中日《马关条约》中,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外,还割让()。

a.香港b.澳门c.台湾d.广州。

10.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中国农民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a.澳大利亚b.奥地利c.奥匈帝国d.奥斯曼帝国。

1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

a.发动了洋务运动b.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2.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近代史上的12位历史人物,让学生将这些人物进行一下分类,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分类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帮他挑选出来()。

a.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b.张之洞、孙中山、袁世凯。

c.陈独秀、李大钊、胡适d.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3.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18.你若想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应该阅读()。

a.《文学改良刍议》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d.《新青年》。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b.《国闻报》。

c.《时务报》d.《中外纪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5个小题,共30分。其中21题6分,22题10分,23题5分,24题5分,25题4分)。

21.相关链接(6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是。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签订了《》。

(4)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形成的标志是。

(5)近代中国两场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的名称是和。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材料三: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景?(2分)。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1分)。

(3)材料一反映的战争是哪两国发动的?(1分)。

(4)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呢?

(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从1840年至19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个?(3分)。

(2)除了在“第一次较量”中失败外,清政府还打了哪些败仗?(列举两个即可)(1分)。

(3)这段屈辱的历史对你有何启示?(1分)。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九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注意:有现实中的围墙,也有无形的“围墙”。请把握好“围墙”的含义再写。)。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十

试题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八年级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学生词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精彩句子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纵观语文试卷,我感到: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教师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八年级语文期试卷简短篇十一

1. 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 。 6.山气日夕佳, _________________。

1.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的句子

4 《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比喻表明作者虽辞官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雪,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寄语远方朋友。

9.《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4.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李白也有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出自 (作者)的作品。

18 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