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49:50 页码:11
2023年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大全11篇)
2023-11-18 11:49:50    小编:ZTFB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每天都有新鲜事物涌现,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呢?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总结是我们回头观察前行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所总结的内容,做到客观公正。接下来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示例,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一

在去年夏初召开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暨“贵生课堂”理念推进会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教育局朱堪智局长的一句“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核心利益”的话唤醒了笔者,并燃起了笔者的教育激情去,坚定了笔者进行课改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的工作千条万绪,校长手上的事情方方面面,但教学质量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校长办学的核心价值。

“如何提高初中教学质量”这道题对笔者来说确实比国际奥赛还要难!本以为作为校长,只要倾注了足够的精力就可以解决的“难题”,但解答了几年,却依旧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甚至于还让一些教师产生了不愉快。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纵观全校,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下桥中学虽然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一般,但学校教师倾注的时间并不少。语、数、英每周上到了七八节课,比课时计划多了近30。甚至还加了培优、转困班。一天下来,教师都说累,而笔者也确实感受到了教师们的累,尤其是那些有几个“英雄”的班级,教师们除了讲课,还要管纪律,还要……教师们不仅身体累,更是心累!

考虑到学校的现状,笔者开始寻找解决之路。其实解决问题的路就在脚下。这条路就是课改之路,如今学校正走在“贵生课堂”的大路上,在“贵生课堂”这条大道上,校长是舵手,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完美推手。只有大胆地进行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实现办学核心利益的途径。

“桥”之文化。

可以说是巧合,下桥中学的地名与学校打造的“贵生课堂”的“桥文化”不谋而合。

桥的灵魂精神就是“跨越天堑,超越自我”。而“跨越”象征着一种力量的征服,既代表桥梁的跨越,更表明桥中人强烈的进取意识;“天堑”既表示前进中的艰难,又折射出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气魄。伟人毛泽东为大桥局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挥笔而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词章,使“桥”的内涵得到了更充分地诠释。于是,“桥”之文化成为下桥中学课堂教学引以为自豪的独有的无形资产,学校将致力于把“桥文化”打造成为下桥中学“贵生课堂”的课堂文化的品牌。

学校打造“贵生课堂”的“桥”之文化,缔结了桥中人合作、体验、心灵、阳光之桥的课堂文化纽带,使“贵生课堂”的“桥”文化成为桥中的腾飞之桥。

合作之桥。

“贵生课堂”倡导的小组互动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两极分化,同时还能有力地弥补课堂教学和个体学习的`不足,促进了个体学习潜能的发挥。

“合作之桥”能够开阔同学的思维,集思广益,使课堂更加活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同学们有了更多时间进行交往,树立了展示自己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体验之桥。

“贵生课堂”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同学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同学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体验之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为此,学校将不懈努力,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心灵之桥。

“贵生课堂”架起同学之间心灵之桥,让学生学会沟通,用沟通实现“双赢”。如:实验室里,一位同学负责操作执行,另一位同学记录数据,两人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篮球场上,一位同学跃起抢球,传给同伴后,同伴准确投篮,于是完美的配合取得了完美成功。

架起“心灵之桥”,让学生学会沟通,实现双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如花绽放!

阳光之桥。

“贵生课堂”是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也是智慧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高效互动,学生学得主动,课堂生动,有活力;又是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学习方式多元,学生个性发展多元。“阳光之桥”让阳光文化弥漫课堂,形成学校阳光气场,人人有阳光,人人传阳光。

总而言之,虽然“贵生课堂”的桥文化的建设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笔者坚信,只要学校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充满阳光的心态去精心雕琢“贵生课堂”的“桥”之文化这块玉石,让健康的歌声、甜美的笑声、朗朗的读书声和文明的谈话声充满校园,“桥”之文化就一定会成为学校课堂文化的清风雅韵,照亮和滋养生活学习在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心田。

“贵生课堂”的“桥文化”在将近一年的实践中,让教师走下了“神台”,讲台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同学们在彼此合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注重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总之,以往“如来佛”般的学生在“贵生课堂”中动了口,动了手。

作为一名校长,作为“贵生课堂”舵手(更是推手),从现在开始,笔者定会不负众望,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利益,不偏离“贵生课堂”的航道,下学期还要在七、八年级全面铺开“贵生课堂”实验班来加快课改速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先抓牢核心利益。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二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该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淡化评价的鉴定、分等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调节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合理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答案明确的数学问题可采用即时评价;对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应采用即时评价,及时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并为调节学习活动提供信息。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铁皮厚度忽略不计)”。一个学困生踊跃到黑板上解答,可这个学困生第一步计算就错了。互评时同学们都给的一个“×”,我却以惊讶而又赞许的语气对他说:“你真了不起!两道题目的思路完全正确,如果你计算细心一点,相信你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将会提高得更快。”老师的评价不但没有批评指责,而且还表扬鼓励他,并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对优秀学生的独特见解也应采用即时评价,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创新,敢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

二、延迟评价——关注差异促发展。

1、延迟评价——鼓学习勇气。

当学困生回答错误或一时找不到思考方法或解决办法时,对学困生的回答可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加以评价。如“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出来”“你能更完整地复述一遍吗?”……通过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渗透教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困生不断发展。

2、延迟评价——利标新立异。

当一个开放性问题或答案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做出评价。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想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习惯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立即给予评价,其他学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回答了,那么一个开放性问题必然导向了封闭性结果,失去了开放性问题应有的价值,导致众人一法,不利创新。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地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如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之后,就急于做出肯定的评价,而应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通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的,还是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得到的;是否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和过程等。通过观察分析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使评价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及时地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奇特设想、大胆创新以肯定的评价,并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多样的手势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真正实现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把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达到课标的评价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三

该文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和根本价值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

作者:翟华作者单位: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河北,石家庄,051132刊名:理论学刊pku英文刊名:theoryjournal年,卷(期):“”(3)分类号:b03关键词:人自由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四

作家与作品。

1.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他从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始终把革命实践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致力于开创全世界无产者的解放事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亲身参加欧洲革命;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以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深刻地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由于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座椅上与世长辞。

马克思不仅关心欧洲革命,而且关心亚洲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正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国列强入侵和反对腐败清政府的斗争时期。马克思十分关心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写下了多篇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声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逐步认识到马克思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和敬爱的朋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次次地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然而,他给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2.恩格斯。

18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9月15日,由于父亲的坚持,恩格斯没有读完中学,就在巴门他父亲办的一家公司里当办事员。1838年7月中旬,恩格斯到不来梅实习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学。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1月下半月,恩格斯赴英国曼彻斯特,到欧门——恩格斯公司在曼彻斯特的纺纱工厂实习经商。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在那里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1844年8月28日,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同马克思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为以后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1847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24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

思考与讨论。

1.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确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为国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由个人联合成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因此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对自己而言应尽可能地发展自己,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尽可能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思想理念行为无时无刻地不在改变着传统的思维方式。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一生的学习方式,它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证。

一、通过流行词语的变化透视出我国人民生存方式的变化。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直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像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一样——快速、平稳、有序地增长。从“大哥大”“bp机”“万元户”“彩电”“下海”到“黄金周”“出境游”“博客”“炒股”。从这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流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想都不敢想到没什么不能做,特别是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从“今天您吃了吗?”到“今天您买房买车了吗?”直到“今天您网购了吗?”人们逐渐从过去的吃、穿、用到现在的车、网、游;从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高层次的生活品质。信息的更新速度与信息的存储量正在以秒的速度逐渐向前递增。1839年摄影术的发明足足用了120多年的时间,然而到了1955年太阳电池的问世却只用了2年的时间。可见,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到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两者之间的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正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就生活在昨天了。”我想这句话正是当今信息时代最好的写照。也许未来的人们见面会说:“今天您学习了吗?”因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和理念。

二、快速的变革呼唤终身学习。

(一)压缩式的快速增长带来潜在的危机。

从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计算机的发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从“原始”走向了“现代化”;在这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赖以交往的他人甚至是赖以存在的自己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而就是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是我们地球母亲遭受严重摧残的几百年,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几十年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打击: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海啸、飓风等各种灾难性天气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物种都成为了博物馆里的标本。如果以上的情况再发展下去,我们的家园将会变成荒漠、我们的社会将会分崩离析、人类的文明历史将会毁灭,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好像我们常吃的方便面一样,在短时间内可以让人们有饱胀感,但长此以往,其副作用会使人类变得营养不良。人类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越来越不像自我的自我,渐渐地物化成了机器的奴隶;人类渐渐丧失了自己的信仰、追求,只能在不加节制地追求物欲享受时满足于自身感性机能的空虚、膨胀。这些问题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种族歧视犹在,恐怖袭击猖獗,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盛行。人类彼此之间互不信任,甚至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点点遗产便弄得面红耳赤,儿女为了索要年迈父母的一点点退休金甚至不惜拳脚相加。由于社会和文化变化有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崩溃”,因此他们所带来的后果具有潜在的灾难性。如果人们不能与他人建立新型关系或接受社会角色的改变,那么上述变化将对其精神幸福构成威胁。在人们无法适应之处,这些变化就带来了精神危险与情景困难。终身学习可以被视作有助于避免这些危险的建设性措施,帮助人们即使面对进化迅速的社会,也能够找到满足自身社会、美学和情感需求的新的生活方式。

(二)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

1.终身学习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内涵。

终身学习的理论源头是终身教育思想。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科长保尔·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的代表作,对国际教育理念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指出:“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它包括了教育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对终身教育的理论进行深化,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认为“终身学习应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从时间上应包括从婴幼儿、青少年、中年及老年,即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在空间上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场所和方式,这是终身学习于人的生活实践与空间的整合”。美国早在1976年修订高等教育法的时候,就在其中以专门的部分规定了终身学习的内容,随着颁布了《终身学习法》(learningact)。日本在1990年也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我国也在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2.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呼唤终身学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老龄化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人口比例逐渐由“金字塔形”向“矩形”转变。青年人源源不断地满足各行各业新生劳动力需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传统上学校最初进行3r(即读写算)之类的普通文化基础教育,伴随着学制的延伸以及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狭窄,并且为了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生活,学习内容越来越专门化。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专门化的程度已非常高。因此,校内学习与时间的关系类似一个三角形,初期底宽,后期顶尖。但不争的事实是,专门化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已经逐渐失去了它的独占话语权地位。正如《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的:“社会正在拒绝学校的毕业生。”因此,从学校毕业不等于教育的结束,而这恰恰是另一段重要学习的开始,一种持续一生的,一种参与者成为善于自我引导,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个人创造力的广博教育模式。

3.终身学习的使命——为和谐生存而学习。

终身学习不仅是以维持性与适应性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掘墓人,而且是人类和谐生存的重要纽带。他是迷失的人类找到了向往已久的伊甸园。通过学习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共存。我们顿悟,我们懵懂,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创建和谐共存的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民主、平等、公正、善良、正义;以实现人的身与心、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健康发展。为了与这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个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知,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联系起来。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即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学会做事,以便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这还意味着在青少年的各种社会经历或工作经历范围内学会做事;这类经历可能因地方或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属于自发性的,也可能由于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教育的发展而属于正式的。学会共同生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学会生存,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为此,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徐辉,等译.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保罗·朗格朗.周南照,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5.

[3]康宇.试论终身学习观的确立[j].继续教育研究,(02).

[4]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研究——基于生存论的教育哲学视角[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六

我叫陈璐,是鹤山市沙坪镇二小六一中队的学生。我品学兼优,对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学习上,我的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我勤学好问,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地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自己弄明白为止。我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以便吸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我不白白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听英语,读文章。我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力求做到完美。即使我偶尔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也决不气馁,而是总结自己成绩差的原因,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由于我刻苦学习,不懂就问,所以在竞赛中屡次获奖:在六年级第一学期获“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联赛”一等奖;同一学年,又获“六年级英语词句比赛”优胜奖等奖项。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我从不骄傲,仍然踏踏实实地学习。

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周末我经常组织社区里的伙伴们进行义务劳动:帮助一些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除街道上的牛皮藓等,受到了邻居们的赞扬。在学校生活中,我不因为自己的成绩好而歧视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下课时,我经常抽时间为差生们补习功课,耐心讲解题目,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每个月,我还会抽出部分时间到低年级进行“手拉手”活动和参加“学雷峰”活动。我遵纪守法,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敢于评击社会上的不良行为。

我还是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我对中队中的工作认真负责。每期的校园黑板报,我都主动担任主力,和其他的班干部合作把黑板报搞好,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我还带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在家中,我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量减轻父母肩上的负担,是家长的好帮手。

在学校,我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体育,对从小体弱多病的我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不原在体育这个项目上被同学们嘲笑,同时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质。我通过几个学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体育方面有了突破。我在校运会上屡屡获得奖牌,为班集体赢得了荣誉,使同学和老师在体育方面对我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我的确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定会再接再励,努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做到最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七

1、一本数学日记,让成长不再寂寞。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一本《数学成长日记》,内容涉及到课堂学习、学校生活、交往习惯等。这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了德育,也是德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的体现。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任务。

2、书中的星星,使成长充满了一个个期盼。每个孩子的手中都有一本小册子——《数学成长的足迹》,主要是记录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孩子们根据课堂表现可以从数学老师那里争取“黄色小星星”,集够10张则可领取一枚“红色小星星”,当集够了10张“红色小星星”,就可获得一张“争章证书”。如果孩子拥有了10张“争章证书”就会被评为学校的“未来之星”,他会光荣地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在这种过程评价中,学生们拥有成就感,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3、多几把尺子,让学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力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提出“数学教学要多用几把尺子量学生”的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目标,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

学校每学期期末的评比除原来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外,还增设了口算大王、思维明星、数学语言表达明星、速算大王等,涉及学生数学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一项甚至几项奖励,使校园“星光灿烂”,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分层作业,让成长脚踏实地。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我们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有必做作业,也有选做作业;有书写的,也有操作性的;有课本上的,也有激励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发现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超越自我,获得进步。对于作业批阅,我们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的方式。

5、分项测试,让成长充满乐趣。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以此来改进教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在考试中使用分项测试。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分期终检测和平时的分项测试,以分项测试最具特色。数学学科分口算能力、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期末评价等多个项目的评价。评价使学生的强项得以突出,弱项得以分散,有力地鼓励了学生。很多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与肯定,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于考试不是害怕,而是喜欢。这种方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理念。改变了由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把教师、家长、学生作为评价的三大主体,让他们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数学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小组内的同学最有发言权,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关系,能对学生纵向发展进行合理评价,故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学生自评,能够增强他们内省的自觉性,激发其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还要学会如何正确评价他人。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八

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教育,用淘汰的方法来“选才”,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应试教育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一目的来设计培养目标,其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般强调的是适应环境,而不注重改造环境。在现行体制之下,如何打破应试教育的坚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素质教育之路,成为了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图书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心理等方面起到了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主,激发其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自身无尽的潜能。

图书馆收藏的知识载体中所包含的丰富知识,从横的方面来看,几乎包括所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从纵的方面来看,包括各种水平,各种深度的读物。图书馆能满足各种程度的读者的需要。而且,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更迎合了中学生活泼的个性,读者不受束缚,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进行阅读。

例如我们的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信息检索课,实行图书室、阅览室全开放和师生每人一本借书证,坚持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选择图书,为学生学习利用图书馆创造了条件。同学们在图书馆里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主动的状态,他们身上洋溢着积极愉快的学习热情。有些同学,为了参加奥数比赛,他们认真找学习材料;有些同学,为了撰写小论文,他们涉猎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知识,尝试获取信息的乐趣;有些同学,为了参加演讲比赛,阅读了大量的书刊,有些同学,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词语,一口气查了几种词典;如果有谁发现了有趣的书,就积极推荐给其他同学,他们学会了离开老师学习。同学们走进图书馆,就如走进了知识源泉的喷发地,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课外知识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这里没有优、差生之分,人人的阅读权利都受到尊重;这里最体现个性,学生们在这里得到了长足发展,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学会做人,陶冶高远的精神情操。

图书馆具有满足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馆藏,同时又具有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空间,我们图书馆组织了各类活动,如首先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加强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在德育中的独特作用。正确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在交往活动中,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亲切交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可以锻炼出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利用伟人传记、英雄故事、革命战争题材小说、诗歌等进行理想、情操教育;利用中华文明史,革命烈士,英模人物和近代史及世界科学发展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办好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故事演讲、书评会,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图书馆既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艺术修养,又陶冶了性情。

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特点,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

我们面对的读者多是高中生,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念型发展,用理论作指导进一步扩展其知识领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他们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他们渴望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常常有一些新设想、新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反复思考,力求论据充足,他们热衷于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观察社会,认识人生,努力形成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文艺作品外以逐渐对理论性阅读材料,对需要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读物产生兴趣。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对作品设计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价,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且对文艺作品具有普遍兴趣。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又如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同学们对航空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社会竞争的激烈,同学们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也成了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学们对电脑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等等。为此,我们及时采购新书,满足师生阅读需求。

四、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增强图书馆的活力。

加强图书馆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我们图书馆通过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图书馆知识的介绍,并在每学期初新生入学时对新生进行授课,让他们了解如何去利用图书馆,教会他们查找资料的手段。对新书进行大力的宣传。有些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时,他们会寻求图书馆有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看哪类型的书。对此,我们图书管理员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和读者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不但做到读者有其书,更要做到书有其人。

五、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促进更多学生加入阅读行列。

我们图书馆牵头开展了一些集体活动,根据形势开展读书活动、图书展览、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如为配合学校宣传雷峰精神,我们联系学生会开展活动,把有关雷锋的书都从书库里挑出作书展,这样既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又是图书馆吸引学生的一种宣传手段。同时举办读者会,邀请一些资深的老师作读书报告,向学生推荐好书有深度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阅读行列中来。

素质教育是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育人工程,应该说,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挖掘潜力,拓宽服务途径,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忙中偷闲,健康阅读,快乐阅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与时俱进,让我们的图书馆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九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如火柴盒、课本、保健箱、水泥楼板等实物的投影,学生通过观察并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然后问这些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学生答:长方体。再师问:这些大小不同物体的形状我们都叫它长方体,说明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么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的特征呢?把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提出长方体的面、棱(也有学生说是“边”)、顶点(也有学生说是“角”)各有什么特征,并以此作为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这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突出合作学习,善用发展的催化剂。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对于顶点是不是角产生争论。这时教师应指着长方体的顶点深入引导:有的同学说这应该叫角,有的同学说这不应该叫角(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叫顶点)。这时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法,你能用什么理由来阐述它是角还是顶点?就会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干脆大声争论,有的'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演示。有的开始举手发言:“角可以度量,而它(顶点)不可以度量”。有的拿着三支笔,边说边演示:“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而这个所谓的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三条边(棱)组成的,所以它不应该叫做角。”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这正是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富有创新的体现和展示。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视听工具”,很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小沙龙。

3突出联系生活实际,通畅发展的源头活水。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学就凭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1观察生活,认识数学: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重新给我们的教室涂漆,如何计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时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还要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面积等等。他们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3.2融入生活,运用数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若干条小金鱼,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如何来测量其中一条金鱼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得出:把这些小金鱼放入鱼缸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些小金鱼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除以小金鱼的条数,就是每条小金鱼的体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正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合作探索问题,在生活中学会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他们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深造奠定良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十

(一)依法治国涵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二)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基础上深刻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

二、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几个方面。

“依法治国”属于法治活动的范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能够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国家,是一个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国家。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实施好依法治国方略、走向法治国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实践问题。“依法治国”的方略自从党的十五大确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实施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法治实际出发,探索和研究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贯彻实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但在法治化进程中,人治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滥用权力、以言代法、以权废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无疑会对我国法治的进程形成阻力。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放在核心位置,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最新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消除人治的不良影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实现和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前进。

(二)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国的立法工作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传统法学立法观念占主导地位,立法权限划分方面的问题(权限划分不明、立法权限分配不合理等),授权立法方面的问题(授权对象极为混乱、授权法律规范存在问题等),地方立法方面的问题(地方立法质量不高、地方立法缺乏民主性、公开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我国法律的完善,而且阻碍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决定”中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因而我们发现立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体制,必须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工作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实现科学立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三)依宪治国是我国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

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依法治国将是纸上谈兵;同时完善健全的法治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没有科学系统的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就失去法律依据;最后,依法治国要切实做到以宪治国,充分发挥和保障宪法的权益,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内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决定》,领会和掌握《决定》的内容和精神才能做到。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引导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思维,基于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新认识,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的新判断,基于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的新理念,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到落实党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总抓手的新高度来把握,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纳入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范畴中来展开,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置放到维护国家治理权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大格局中来落实,把建设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功能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引领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构建有序社会、保证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中来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权力腐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死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大障碍。应当更加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放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切实从体制、机制和法治上遏制并解决权力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千变万化,腐败行为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因为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所以各法治国家要依法分权和治权。公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公权力腐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权力寻租,是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各类主体的腐败,而这些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所以各法治国家不仅要依法治权,而且要依法治官、从严治吏。在我国,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思维下反腐治权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龙主编。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观论文篇十一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和_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__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召开的要求,我谈一下学习的体会。回顾__年的改革,讲话中不仅深刻的总结了改革开放__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展现了改革开放__年以来波澜壮阔的画面,还展示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一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__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大胆的尝试,闯出了一片天地,探索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谋幸福,只有党才能为民族谋复兴。

二是理解_书记讲话的核心意义。吃透_书记总结讲话的精神实质,关键在于把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的经验同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如何才能把讲话精神同实践相结合起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伟大的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关键在于实践,无论我们从事哪个岗位,我们都是改革的一份子,只要不断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工作,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使党的决策落地生根,使党的事业开花结果。结团实际,特别是在新班子带领之下,面对集团困境大胆的改革,铝后的整体改革,包括企业的转型,也是符合文件的要求,也是集团这几年的改革,也不是盲目的前进,而是有依据的,有政策的,有方向的,也是国家有号召的。

三是在参与改革中发挥党员的作用。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党的改革开放的主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推进改革为己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工作的成效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改革的排头兵,做改革的先行者,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办出成效。霍煤集团在1号煤矿办理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压力,体现了霍煤人在紧迫性上有大局意识,能够为霍煤集团出力,虽然个人的思想在办理的过程中有点小波动,但整体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