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40:21 页码:11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汇总9篇)
2023-11-18 14:40:21    小编:ZTFB

在大家都纷纷评选年度人物的时候,我想起了总结这个词。总结应该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保持简洁明了。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验丰富的作者总结的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欢迎大家阅读并进行借鉴。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一

亲爱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故宫游玩。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或小李。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世界遗产——故宫。

我们先。

来了解。

一下故宫吧!故宫位于北京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彩画。

现在我们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是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庭正殿,高20米。殿正中央是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乾清宫是封建皇帝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史和召见臣下。

好啦,我介绍就先到这里,请大家慢欣赏游玩。还有大家记住哦!在浏览时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不踩踏一草一木,这样才能欣赏到有着历史气息故宫。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二

云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毁於日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於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 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 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

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后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门前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山雾缭绕,自然环境颇为幽美,确实是一处修行佳处。七七事变后寺院被日军炮火毁为一片废墟,南塔也於此时被毁。在云居寺遗址范圉内,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后仅存遗物。所幸摄有云居寺被毁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复后,日方将当时照片送归。

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经东传中国后,译着经卷便是众多僧人信徒经久不息的一项事业。但是纸张、绢绸、木板经卷,不仅易受风、火、水、虫的破坏,也易受人为的损毁,历史上两次法难期间,大量的手写佛经化为灰烬,战争兵火也给佛教寺院、佛像经籍带来毁灭性灾难。造样就促使僧徒想方设法让佛法传承久远。鉴於山东泰山、河北鼓山等处的摩崖刻经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静琬认为经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长,於是继承其师慧思遗志,选择了盛产汉白玉、艾叶青石,又远离幽州城的房山,开始了刻经於石、秘藏於室的艰巨工捏。静琬先是创建了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他发愿造十二部石经。这一行动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支待。从隋大叶中到唐初,静琬30年刻经不辍,每刻完一批石经就凿洞封存起来。

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相续主持刻经,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赐经本四千多部作为底本,先后刻经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经洞中。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 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20xx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王导游,很高兴。

为大家。

服务,这天我们来到美丽的颐和园游玩,期。

望大家。

不要乱扔垃圾,破坏它的美丽!

我们此刻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它共273间,全长七百多米。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绘有彩画。两边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又开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万寿山下,大家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了吗?那是排云殿。大家明白吗?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理解贺拜的地方。

此刻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那里是观看颐和园美景的最佳地方。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感?那我们下山游览一番吧!

此刻我们来到了昆明湖,湖中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郁,

透过。

我们面前这座桥,就能够到小岛上去玩。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做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

这么多美景,说也说不尽,此刻大家自由活动,继续欣赏美景,一小时后在湖中的小岛准时集合!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四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宁寿全宫。明朝时这里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空旷区域,只零星分布着几组供养已经去世皇帝的妃嫔的宫殿。清朝时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初是康熙皇帝为了给皇太后养老,把这里改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宫殿区。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为了归政后有个地方养老,又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增建了宁寿宫等建筑。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过来居住,此后,这组宫殿空置了百余年。直到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养老,花了60万两白银对宁寿全宫进行了修缮。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宁寿全宫这组建筑实际上就是微缩的紫禁城。皇极殿、宁寿宫为前朝;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为后廷;宁寿宫花园为御花园。而且,宁寿全宫的东路有紫禁城内的戏台——畅音阁。

九龙壁位于皇极门前,是宁寿全宫的照壁。这座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9米,由270块各色琉璃拼接成的九条巨龙,跃海腾波、形态各异。从东面数第三条白龙腹部的一块构件是用木头钉上去的,据说这块琉璃当时烧坏了,工匠想出了这种补救办法瞒过了检查的官员,避免了一场灾祸。现在国内共有3座明清时期遗留的九龙壁,另外两座分别在山西大同和北海公园,而皇极门前的这座是三座中精美的。

穿过皇极门,我们就来到了皇极殿。皇极殿始建于康熙年间,初名“宁寿宫”。乾隆年间仿乾清宫规制改建,并改名为“皇极殿”。这里是乾隆皇帝准备等自己当太上皇时,接受百官朝贺或举行典礼的地方。乾隆六十一年,即嘉庆元年,在这里举行了的一次,也是后一次千叟宴。当时乾隆已经退位,实为嘉庆元年,但在紫禁城内仍习惯用乾隆的年号,直到乾隆去世。清代前后共举行过4次千叟宴。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清圣祖玄烨60大寿,地点在畅春园;第二次是康熙六十一年,地点在乾清宫;第三次是乾隆五十年,地点在乾清宫;第四次是乾隆六十一年,地点在皇极殿。

皇极殿后面是宁寿宫,建于明代,康熙年间修葺,乾隆年间仿坤宁宫重建。

宁寿宫再往北是养性殿。养性殿建于乾隆年间,是仿照养心殿建造的。现在是展示各种礼器的地方,其中主要的是玉磬和编钟。

养性殿后是乐寿堂。乐寿堂原设计为乾隆的寝宫,但乾隆一天也没在这里住过。现在这里是珍宝馆展示馆藏艺术品多的地方,主要展品有:寿山和福海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和象牙席。

寿山和福海玉雕是用两块巨大的和田青玉雕成的。寿山名“丹台春晓”,玉山上刻青松云峰、瑞兽出没,下以铜座承托,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福海名“青玉云龙玉瓮”,缸形,雕以九条游龙升腾于波涛云雾之间,下以海水铜座承托,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

大禹治水玉山是我国现存的古代玉雕作品,高224厘米,重达5吨。材质为和田青玉,由扬州玉工雕琢而成,历时10年。内容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人物场景,形态各异。玉山背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文。

象牙席是用象牙为材料编成的凉席,工艺水平极高。这种席是选用上好的象牙劈成宽3毫米、厚1毫米的象牙条编织而成的。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原有5件,现在还剩下3件。

乐寿堂之后是颐和轩,里面有清宫留下来的重的金塔。金塔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亲而制作的,塔高147厘米,采用藏传佛教中覆钵式塔的建制,眼光门内有一尊金佛,原来金佛手中捧着一个金盒,里面放着乾隆母亲生前梳头时落下的头发,故称“金发塔”。此塔共用3440两黄金,塔身用翡翠、宝石、祖母绿装饰,塔顶的太阳用红珊瑚制成,底下的月亮用绿松石制成。

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位于宁寿宫西侧,园中有古华轩、倦勤斋等建筑。乾隆当年常在这里赐宴、听曲。其中倦勤斋,“倦勤”二字为倦怠于勤政之意,反映乾隆准备退位后不再过问朝政之事。而实际上,乾隆退位后仍然把持朝政,直到乾隆去世,嘉庆才真正开始管理这个国家。

畅音阁位于养性殿东侧,是紫禁城内的戏楼。戏楼分为上中下三层,被称为福禄寿三台。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园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珍妃井位于宁寿全宫的北端,因井内淹死珍妃,故名。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因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主张,被慈禧打入冷宫。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西逃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此井中淹死。第二年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慈禧派崔玉贵先行回京将珍妃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后来瑾妃在井边房屋内设立了灵堂用于祭祀珍妃,房屋取名“怀远堂”。

后我们介绍一下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叫玄武门,清初为避圣祖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清代选秀女时进出此门。门楼上设钟鼓以报时,皇帝不在宫中,神武门上报时,起更击钟108响,以后每更击鼓,第二天早时再鸣钟。皇帝如果在宫内,只击鼓不鸣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

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由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这里引爆了中日两国持续了八年之久的血腥战争而扬名世界,但事实上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了。卢沟桥的大名远播西方是七百年前的事,在《马可波罗东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洋人都称它“马可波罗桥”。

一座桥,当它巍立浊流长达八百年之后,就不仅仅是一座桥了,因为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细读,深思。

早在长安成为全国统治中心之前,中原势力的.扩张和文化传播,就一直是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古道,东渡桑干河向北延伸的,而今天的卢沟桥头,正是古代的这个重要渡口的故址。

公元1192年,这座桥在恶水中构筑了三年之后正式完工了,虽然它兴建初时的模样无案可稽,不过,有一幅被名为“芦沟运筏图”的写实古画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从画幅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金代古桥的结构和造型,直到今天,大致上还保有其原始的风貌。以古代的造桥技术和简单的建材,如何能使一座石砌拱桥屹立于狂流之中达八百年之久呢?这一点确实令人讶异不已。

根据古籍记载,金代的这座桥“插柏为基,雕石为栏,栏上石狮抱负,不可胜计”。所谓“插柏为基”,就是把整株柏树打进河床,以巩固基础的意思。没想到当时这种工程技术竟和现代的“雷蒙椿”的理念完全一样。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六

尊敬的各位来宾:

中国。

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

中国。

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墙就是宫墙了,而且宫墙四面者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再来看看文华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朝清宫是明、清皇帝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吗?《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就是故宫拍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游客们,接下来的时间就让你们游赏吧,但要记住哦,垃圾请不要乱扔,以免破坏这美丽又雄伟的世界遗产。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七

尊敬的各位来宾:

音乐系位于北京天坛西门南侧,是天坛五大建筑之一,是明清皇家祭天仪式的音乐舞蹈专业机构。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又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称神乐院,乾隆十九年更名。神曲部是祭天时管理古乐演奏的机关,是专门用于训练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

神乐系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位于秋蝉坛西门外西北。神曲部是祭天时管理古乐演奏的机关。明代,神是乐观的。在当时,道士是上帝乐观主义的乐舞官和舞者。明朝18年永乐迁都北京时,300名乐舞学子驱车进入北京。从此以后,神一直保留着明朝约600名乐舞生。到嘉靖时,乐舞学生总数达到2200人。

清代乾隆八年将神乐观改名为“神乐府”,乾隆二十年改名为“神乐府”。六品官一人,八品左右各一人,八品五人。下面有近500名音乐家和舞者。这些乐团专门负责表演祭祀。平时也学音乐,北京人管他们叫“假老路”。所谓假道,就是他们没有固定的身份。他们在神乐系,这是清朝的华陵状元;出了天坛,回到道观,就成了穿道袍的道士;晚上待在私宅里,穿上便装,做个妻妾儿孙绕膝的富绅。

神乐部院内的太和殿,在康熙十二年更名为宁溪殿。五大大殿后面有七个小大殿。此外,该部还有23个库房,包括奉祀殿、张乐殿、协禄殿、教师室、灵伦殿、木叔府和收藏音乐人的冠服,设施齐全。这是一所训练宫廷音乐和舞蹈学生的学校。

神曲的'建筑总体布局是一个从东到西长、从北到南短的矩形。是一个两厅的三向院。神曲入口朝东,正厅有五个开间。它被称为太和殿。清朝康熙年间改名宁溪堂,用于排演祭祀仪式;后堂有七个开间,原名玄武殿,明末改名仙游殿,用于供奉玄武帝和各种乐神;寺后还有袍库、礼堂、奉祀殿等建筑。东院由童赞堂、龚克堂、郑伦堂、后宫堂和木枢院组成,西院由棕榈音乐厅、协鲁堂、教师室、灵伦堂和赵书学院组成。据史料记载,除了上述建筑外,天坛还有大量的茶棚、酒楼、药店等建筑,天坛内甚至还有关帝庙。

自1900年开始,经过100多年的破坏,天坛的音乐系已经破败不堪,残存的建筑寥寥无几,只保留了部分主要建筑。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八

古代桑干河在过了怀来之后,从东北向折转东南,这一段弯流,水势湍急,河道游移不定,经常泛滥成灾,因此又叫“无定河”。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先人在桥梁构工前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他们把桥梁的形状设计得跟一条船一样,船头朝着逆水的西向,一旦狂流来袭,可以利用“船头”的分水尖导引水的流向,这样可以减少直接到桥墩的冲击力。即使如此,他们还不放心,因为除了洪水外,春天还要预防从上游冲下来的浮冰的攻击,所以又在分水尖的尖端镶上三角铁柱,以锐角迎击浮冰。铁柱锐利无比,确实发挥了护桥的作用,因此,民间又称它为“斩龙剑”。但问题来了,由于分水尖伸出桥面达五米之多,桥的拱券只能压住桥墩的东半部,这样可能会因为压力失衡而造成桥梁倾斜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分水尖的凤凰台上加了六层压面石,至于压面石为什么会是六层,是否经过科学的估算,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根据最近勘察的结果,卢沟桥桥墩下陷最严重的东二号还不足十二公分,这个数据足可证明他们当初所做的全都对了。

提起卢沟桥,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桥上的石狮子。卢沟桥石狮的特色有二,一为“不一样”,一为“数不清”。照理说桥上一共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一只狮子,不是挺好数的吗?事实上并不然,因为大狮子的身上还躲着、趴着、背着各式各样的小狮子,因此增加了把它数清的难度。十年前,有人将大小狮子挨个编号数了一遍,共得485只,最近又有人不服气,再数了一遍,这一数竟然数出498只来,看样子把卢沟桥的狮子数清还真不容易。

有人对卢沟桥每一只石狮子的长相不一样感到新奇,其实,这些狮子要长得一样才怪呢,因为它们不是一个模子翻出来的,而是一只只刻出来的,所以狮子的表情丰富,姿态百出便成为自然的事了。

北京导游词介绍如何写篇九

尊敬的各位来宾:

在卢沟桥上,我们访问了先烈的后人,佟麟阁长子佟兵说:“在27号上午,日本军队就有几十架飞机,还有炮兵啊,就整个的冲进南苑。当时我父亲和赵登禹将军就是带领那些大学生,就是在那儿苦战吧。当时因为装备当然是比不了他们(指日军)了,所以29军的装备那就是?主要是大刀片儿跟步枪,所以这样的话,他们呢一直拼到下午三、四点钟,后来军部命令,要他们撤回北京。后来我父亲就带领着学生就是到?走到大红门那儿,打到大红门那儿,结果就是?壮烈牺牲了。今天是清明节啊,我带着我的小孙女到卢沟桥这一带,看一看她曾祖父战斗过的地方”

赵登禹将军的长女赵学芬:“我父亲曾经在喜峰口的时候,用两口大刀片在砍敌人砍得都卷了,都卷刃了。日本为了防这个?防止呢,后来戴上了铁围脖,都做了铁围脖,怕砍。有时候一砍,怎么回事?冒出火星,最后呢,29军这个士兵呢勇猛极了,他从头上往下劈,照样给他劈死。在六十年之前,就是29军和日本浴血奋战,在这个桥上我父亲哪,也同样是牺牲了,六十周年。我父亲如果说现在在的话,今年正是99岁,牺牲的时候仅仅39岁这么一个年华,那么?我两岁,我的哥哥四岁,我妹妹是遗腹子。现在呢,我家里的情况呢就是人员兴旺,我的小外孙女呢?在那儿,她正是我当年的年龄——已经是将军的第四代了。”

虽然早在她出生之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她,她的上一代,再上一代都来自那里。其实,这孩子是历史的缩影,这座桥也是历史的缩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不同面貌,创造的和毁灭的,但无论创造和毁灭,都是人为的结果。

人类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当有能力汲取前人错误的经验,而不让同样的错误发生在子子孙孙身上。

严格说来,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件是单独产生与存在的,每一事件必然是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前因所造成的结果。假如我们仅以独立事件来观察,甚至论断某一时候的历史现象,便会失之偏颇,因为断章取义的结果将会模糊了整个事实的真相。

抗日战争是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攸关自身的存亡绝续所投入的一场惊天泣鬼的苦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役对全人类而言都是天大的一桩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想了解中国抗日的这场战争,不能只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说起,也不能只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说起,甚至不能只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说起,因为中日之战的源头事实上可以远溯到公元1868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