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 静女诗经邶风教案(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5:58:26 页码:7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 静女诗经邶风教案(4篇)
2022-12-31 15:58:26    小编:ZT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一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重章复唱。

3、体会两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重章复唱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教时《伐檀》,第二教时《硕鼠》)

第一教时: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

2、学习“兴”用法及重章复唱。

3、体味古代奴隶们对奴隶主的不满情绪。

教学重点:“兴”用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重章复唱作用。

一、激疑导入:

1、清赵翼《诗论》

2、“风骚”及《诗经》

3、现实主义源头代表及课题《伐檀》

二、范讲示例:

1、正音范谦:

①音变。

②异读。

③误读。

2、串讲第一章并口译。

3、研读第一章:

①层次结构划分。

②试拟目标题。

③起兴句及“兴”。

④朗读及重音、节奏。

⑤试述现代文场面。

三、师生同讲:

1、对应词理解。

2、重章复唱的理解。

3、复读及背诵指导。

4、再读全诗及中心概括。

四、作业布置:

1、与“不素餐兮”的“素”词意相同的一项是()a、安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辞。

(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穷鬼们还能闹成个大事情。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课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4)嘤其鸣矣,求其发声。

4、背诵全诗。

5、书后作业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诗经》常识——赋、比、兴。

2、归纳《诗经》诗歌特点。

3、了解现实主义方法在两首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比”手法理解及《诗经》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诗经》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略)

授课时间: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第三节。教者:李新明

作者邮箱:xx

最新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二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喜欢读书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我喜欢读书。我享受着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读书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读书,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在细细的品味中,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只剩下了自己情感的跌宕起伏。

捧读《红楼梦》,“新仇旧恨知多少”,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紧紧地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或许她倔,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悲叹落莫,啼洒血痕,她只道她的命运也如落花,错过了花期。她会咏叹,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会有谁将己轻葬?沁芳闸的水,总是在流,那样柔缓,那样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还泪,却经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给大观园一个故事,留给宝玉一段伤悲,留给才子一声惊叹!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读书似茗,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我想起了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我想起了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江水边我想起了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

因为文化的深度,不会选择所谓的时髦;因为阵阵书香,才会选择细细品味!就像清茶,入口苦涩,回味却甘甜,因为那是跨越了时空留下的记忆。

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

最新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三

在中华文化的漫漫长河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将华夏的远古面貌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而《诗经》又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诗经》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虽不及《击壤歌》之早,但却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足以证明其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写而成的,既有篇名又有文辞的共三百零五篇,故有“诗三百”之称。

“诗三百,思无邪”是后人对诗经的高度概括,然而其思虽是无邪,但从中透露出的人性又是怎样的呢?

诗经中最耳熟能详的名篇当属《关雎》和《桃夭》,其表达的主旨均是爱情。《关雎》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是克制而谨慎的,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内里的矜持与羞怯。然而其真的是单单地赞美男女之情吗?不然,细细品味不难看出其中有对后妃之德的赞美,试图达到以明教化的目的。再者,《诗经》中总是很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易使人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感受不断加诸于人,“关关雎鸠”如此,“桃之夭夭”更是如此。《桃夭》一篇中讲述的是新婚之喜,然而我每每看到其中“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描述,难免要想到其中对女子三从四德的强调与教化。不过,单论《诗经》,这几篇中透露的情感还是颇为朴素烂漫的,其中的人性是善良纯真的。

诗经有一篇名为《墙有茨》,其诗通篇都在反映卫国的宫廷丑事(即卫宣公强娶其子伋的未婚妻的“秘闻”)。开头开门见山写出“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言之丑也”然而诗人偏偏表达得极为迂回,其意不免让人难以揣测。

《诗经》在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时又辛辣的点出了当时腐朽堪忧的社会现状,在显示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时又显示了当时官吏和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叫苦连天。可以说,《诗经》里展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华的十分之一的历史,其意总归是向善的。其实,我们始终无法凭借着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作者的思想,真正需要我们发掘的,是传统文化其中暗藏的智慧与哲思,那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新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范文范本四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