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端午节的文章(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6:43:21 页码:9
端午节的文章(优秀8篇)
2023-11-15 06:43:2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弥补短板。总结的语言要准确恰当,注意用词规范和语法正确。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端午节的文章篇一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我班将于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以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活动时间。

20年6月17日至6月18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结合端午节的特点和内涵,组织开展“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比赛、端午歌谣传唱、织香袋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托“道德讲堂”组织端午节民俗讲座,开展以爱国名著、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用心体会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爱国爱乡情怀。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端午节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开展村居清洁、节日慰问、助残爱幼等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贫困生、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送去慰问金、粽子等,陪他们共度端午佳节。

3、开展校园洒扫活动。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大扫除,整理个人卫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4、制作节日小报。积极组织学生将端午节的内涵、民俗及参与端午节活动的感悟制作成节日小报,并开展节日小报评比和展示活动。

四、活动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端午节主题活动与“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活动项目,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体现人文关怀,倡导文明新风;全部活动过程确保安全、有序开展。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3.诗歌朗诵。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4.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5.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6.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7.活动结束。

文档为doc格式。

端午节的文章篇二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节日。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爱国人士、文学家屈原的,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很着急,划着龙舟去救他,可到他身边时发现屈原已经死了,为了不让鱼虾吃了他的尸体,人们把粽子扔下江喂鱼虾。这些行为经过演变成了今天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端午节还有其他已些习俗,比如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国家为了让国民不忘我们的传统,恢复了端午节的假期。人们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缅怀爱国诗人屈原,分享祖国日益强大的`喜悦,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洒上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及毒虫滋生。在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即: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洒。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涝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粽子的形状有许多,它的口味也有许多种。端午节快要到了,让大家一起吃粽子赛龙舟吧!

端午节的文章篇三

端午又到了,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街上的粽子各色各样,味道也各种各样,可再也寻不到儿时的味道。

想起儿时的端午,那是孩子天天盼的节。端午前的那个下午,我和姐姐迅速的喂完猪,飞快的逃离母亲的视线,往村西的大池塘跑。

五月,正是芦苇疯长的季节。未到跟前,那一片翠绿便映入了眼帘。挣脱了姐姐的手,迅速的跑到河岸旁,一跺脚,芦苇荡里顿时哗声一片,各种水鸟争相逃窜。拂过芦苇,一手轻扯叶子,“咔嚓”,叶子便下来了。碧绿的叶,四周带着细细的牙,清晰的脉络,滑滑地,透着一股清香。打得满了,姐姐就会教我折芦苇船,跪在青石板上,俯下身子,轻轻的放入水中,伴着姐姐那清脆悦耳的芦笛声,飘向远方。

厚厚的芦苇叶,染绿了一锅水,活像一条条晒干大鱼。水未开,那芦苇香就迫不及待的沿着锅盖与锅的缝隙钻了出来,直往鼻里钻。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又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味,又带着点花香。水开始,那香味更浓了,连姐姐的头发上,也沾染了这香味。

白胖胖的糯米,粉嘟嘟的花生,红豆,葡萄干,蜜枣,静卧在瓷盘里,显得相得益彰。

姐姐拿起粽叶,左手握住叶中央,右手卷住叶头,转个圈,成了锥形。腾出右手,抓一把粽陷,放入锥形体内,又舀了点水,翻折,用线扎起来。“姐,包个大粽子给我。多放几个蜜枣,用这个红线扎起来。”“就你馋。”

站在灶旁,望着锅。“姐,冒气了,是不是熟了?”“还没呢,再等等。熟了,我喊你。”“谁个信你,熟了,你一定挑最大的”

粽子熟了,我拿着勺子在锅里找寻。粽叶很烫,可我已等不及。我把粽子放在桌上,用扇子扇。粽陷融入了芦苇香,糯米香,花生香,咬在嘴里,黏黏的,甜甜的,软软的,香香的,占据了我的胃。

吃完了粽子,母亲喊我过去,用筷子,蘸着雄黄酒,点了我的耳朵。俯下身子,在我的脖子,手腕,脚踝系上了绒子。叮嘱道“最近别在往潮湿阴暗的地方去,别让绒子断了”“那要挂到什么时候?”母亲抬头,摸着我的头,指了指喜鹊窝,说道:“等到七月七,剪断扔到房梁上,让喜鹊衔去搭鹊桥…”

再次剥开一个八宝粽子,吃在嘴里,不知不觉想起儿时的味道!

端午节的文章篇四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的文章篇五

榴花开,箬叶飘香,菜场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摆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想起两年前的端午节。

那天,外婆早早地准备好箬叶、糯米和丝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包粽子吧!”说着就跑到外婆身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轻轻翻转,把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一些米粒从里面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点也不听话,又从另一边跑出来,我只好再拿一片箬叶裹住它?就这样裹来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后,我用丝线把它紧紧绑住。拎着这个超级肥大的“粽子王”,我满腹不解:“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发明的呀!”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没捞到他的尸体,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来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为了不让鱼虾啄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今天可要多包几个粽子呀!”我说。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年迈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门口盼着我们的到来。我已长大,再也不会似当年那样调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节的文章篇六

一连几天阴雨不断,却在清明这天放晴了。取之心底的压抑,不由得有几丝感伤。

前些时候,是木棉花由盛转衰的过渡期。眼看着木棉花一朵朵飘落,落在城市的底层,“零落成泥辗作尘”。储蓄了一年的力量,如今却被践踏,我想,这不是它想要的。

没由来的,很自然地想到了早已离开尘世的人。正如木棉花一样,在释放过光彩后,离开所依存的世界。无论在过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赞扬还是鄙视,都是未知。

忽然,好像看见了空中的亡灵。此时。我能做的,只是握一握他们虚无的手。是安慰,也算是祭拜吧。

蓦然醒悟,原来人生不过如此。既然死后的,是不能决定的,那么,就只有像木棉一样,绽放毕生的含蓄。

想着,阳光就透过薄薄的云层释放出来,我仿佛看见了光束,澄明,纯净。可此时的天空,怪诞得出奇――云块很薄很淡;天空的颜色模糊且朦胧,些许暗淡,些许明朗;阳光刺眼,却找不到根源。

此时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复杂、混乱,唯一感知到的,是那么点感伤与忧郁。

再来,就是无尽的惆怅。我突然想起了陈旧的往事――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以孤独的姿态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我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最终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原来最终留给我温暖和想望的还是朋友。每个人都一样吧。

我想起了郭敬明的话:

习惯了送你上车,再跑到马路对面看你在车上安静地坐下来。

习惯了替你买甜品,看你笑得像孩子。

习惯了走在路上替你看车,牵着你的手拉你过马路。

习惯了你突然难过的性格,我就陪你不说话。

习惯了深夜的电话,窗外淅沥的雨声。

习惯了手机短信里的笑脸和生气。

习惯了你的记性差,说过的话老忘记。

习惯了你对人的依赖尽管我也是个孩子。

习惯了你四处跑的性格老找不到人。

习惯了对自由的你有无穷的牵挂。

习惯了你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说一起出去玩。

习惯了你的眼睛里明亮的光。

也习惯了你的眼睛中深深的暗。

习惯了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写纸条。

习惯了发短信叫你记着吃饭。

我们彼此习惯了所以不离不弃。

只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给彼此最深情的祝福,叫做不离不弃。

由想起了曾经发誓不再想的话――我不想长大。

因为长大就是一种炼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洗去了纯真,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好。

可是,一个人总是要忘记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记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们总是会逼着我们这样做。

后记。

那个雨夜,风筝飘落,本以为幸福就此落脚,可是却是未然。

我必须在青春的洗礼中,勇敢地站起来,去坚强地面对。

端午节的文章篇七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情绪;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绪!

汨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此时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此时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齐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齐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我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须会感到很欣慰。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这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此时为的就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文章篇八

题记:有一种习俗,生长在灵魂处,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因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儿时记忆的深处在最温暖的时光。

站在岁月的明媚,轻拈着光阴的命脉,淡着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静待中,一束比夏更浓的情,执意演绎着一场足够的精彩、热烈的来了,洒泼着浓浓情怀,端午节。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不朽的传说,有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到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

而生在北方关中大地的人们,端午节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开始。黄瞪瞪亮莹莹的油菜堆集在场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场间满眼乌黑,在太阳的`照耀下黝亮黝亮。成熟的小麦低着沉甸旬的麦穗,在微风的摇曳中翻滚的着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有的挥舞着银镰,生龙活虎,热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麦齐刷刷在闪闪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着人们欢欣的笑脸上。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欢欣鼓舞丰收的喜悦,赤铜色脸上平日里的愁绪也被褐黄色的麦香淡化,浅露出灿烂的笑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端午情。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仿佛又见父亲踩着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亲打半夜起来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绳的身影,我又闻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阵阵油糕鸡蛋香,艾叶插门廊,花花绳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飘。小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买米做粽子,但到了端午节,母亲总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叫我们过好节日,她会提前用红、黄、兰、黑、白等色的线合拧在一起,母亲说这是花花绳,能保佑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手上、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花花绳都会离得远远的。一般都还在我们熟睡的时候就系在我们的手碗脚碗处,在衣服的袖窝处缝挂上亲手做的香包〈我们叫熏火虫〉,母亲说戴上它能防止蚊虫叮咬,香包的香料都是母亲亲自选的小茴香、大香及上年的艾香等香料,然后碾碎再缝在香包里,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久留香,像从未走远。并在节前的晚上就和好了做油糕的面,备好黑糖、青红丝,等我们起来时,热腾腾的油糕,一碗香味四溢的合包鸡蛋汤就做好了,那种飘着葱花、香菜的蛋汤,至今想起来都让人馋。

父亲则在黎明的时候去采割艾草,有一年,父亲叫我跟着他去割艾草,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要起的这么早,今天要采割呀,父亲说今天割的艾草,草花未开香最浓,这个时候去因草上的露珠还在,采割的艾草因露水的浸润留香会更长久。还给我讲了割艾草、挂艾香驱灾避难的传说,父亲说“从前,有个叫黄巢人,杀了好多人。一天,他决定去屠杀一个村庄,但想起那个村子有个人曾救过他的命,于是,他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在自家门口挂个一把艾蒿做标记,他回去告诉手下,门口挂放艾蒿这家不能杀,其余全杀。黄巢走后,这位好心的人,告诉了村子所有的人家在门口放挂上上一把艾蒿。待黄巢的人来后,看到村中家家门口都挂放着一把艾蒿,这些人看到后离开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祸。从那时起,每年端五节早晨,家家门口都放一把艾蒿。以驱灾避难”。直到多年后我才在书本里看到了这个传说,想那不识字的父亲记的这些,一定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就像今天的人们,早己不再为吃不到粽子而无米发愁了,但我们似乎正缺失了什么,这种缺少让我们一直走来,一直找寻。

端午,是一种的传统,更是一种情怀,它厚重而坚固。我们已经到了虽是节日但人们却不再以为是过节日的时代,而时光带给人们的早已失去了节日的祥庆和喜悦的同时,是否也该寻找已经缺失怀旧和信仰中那种博爱、仁厚,不要忘却己有传统的节日、忘记已传颂了千百年爱国的传承。

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溢。也许这就是节日,这就是端午节吧!但愿我们都不要去想那个时光,可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到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都被时间推着向前向前的走,节日也许就成为我们最为重要的记忆。这种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更是对祖国的赤诚。

而在我的心中,还是早前那个早晨,阳光暖暖的照在了小小窗户上,微微的细风摇曳着树枝,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还在梦醒之中、蒙蒙胧胧的时候,母亲用围腰布揣着一个小小煮熟的鸡蛋,给我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正抱搂着艾草跨进门帘的时候。

感谢屈原,让我们铭记这个日子,既有对古文化的追溯,同时又承载着启迪后人的使命,感谢这个节日,让传承在我们人生中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更加的美丽。更愿在每个端午节时,我们不要忘亲情,亲人,忘了真实的自己,情系棕香,粽香传情,世代永远。或许如此,节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