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范文(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56:28 页码:12
2023年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范文(大全10篇)
2023-11-19 01:56:28    小编:ZTFB

难以言喻的美妙故事,总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结是思考和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通过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总结的特点和要求。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一

摘要:

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

关键词:呼吸方法健康。

竹笛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它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外形简单,有丰富的表现力,许多独特的表现技巧,现在提起竹笛,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吹奏也逐渐普遍,许多中小学校把竹笛演奏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许多大学都成立有类似像笛箫协会等。本文主要从竹笛的气息与身体健康方面来分析。

换气,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在演奏中十分重要。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笔者经常看见一些业余吹奏者大口大口的吸气,看起来吸进的不少,但是气息不长而且还累的不得了,一些并不是很专业的笛子教师,只是让小孩子一口一口的换气,但孩子却不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所以经常是头昏、疲劳,慢慢地也就厌学了,最后放弃了。

竹笛演奏有三种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中上部和肋骨肌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气量,但横膈膜处于被动,肋间肌的伸缩受到约束,缺乏弹性,而且吹奏中气息不容易控制,一般初学者都是这种呼吸方法,往往因运气不当,就会感到头昏等现象。

2、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吸气轻易,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但是胸中上部处于被动,限制了气量,容易疲劳。

3、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公认比较好,它综合了前两种的优点,弥补了互相的缺点。其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但是多数初学者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方法,普遍是腹肌不自然地向前鼓起,这实际上是腹式呼吸。笛子演奏家陆金山老师这样描述,这样的气息好像灌暖瓶,从低向高处灌满,大量的空气贮于下方,这样的比喻很形象,可以有意识地感知气息的位置和方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如大家哈哈大笑时,腹部会紧缩,笑久了肚子就会痛,这种“大笑”间的吸气大家好好体会,还有打喷嚏前那急速有力的深呼吸等等。

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赵松庭老师把气息练习做了这样的总结:“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另外还有著名笛子演奏家愈逊发老师从多年演奏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徒手操即气、唇、舌、指练习方法:

第一,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尽量使横膈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吸为止。静止2秒钟后,再慢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吐气时,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做16次。

第二,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逐渐使横膈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完。重复16次。

第三,双肩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运动,然后微张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将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到吐尽为止。重复16次。久而持之不仅能增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膈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同时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极大的益处。

以上本文从笛子的练气方法和对身体健康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说明,随着竹笛的演奏和医学科研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观点陈出,笔者只是针对目前状况给予了收集和总结,写出此文,为方便有兴趣之士学习和专业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望与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陆金山。笛子自修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2]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北京:中央广播音像出版社。1983年版。

[3]蒋国基、董雪华。笛子入门教材。北京:华乐出版社。20xx年版。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二

宝宝的健康饮食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孩子不吃这不吃那,数1、2、3也没用,不好好吃饭,就会养成挑食的坏毛病,最终会导致营养不良,怎么办呢?关键是合理为孩子搭配,下面就为爸爸妈妈们介绍一些宝宝健康饮食方法。

1.奶类。

能继续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量约600毫升/日,最好能可持续至2岁,让孩子自然离乳。不能母乳喂养的,则最好选择幼儿配方奶粉50-80克/日(相当于350-500毫升液态奶)。

对于不肯接受配方奶,而愿意喝纯奶的孩子,也可以选择纯奶或不加糖的纯酸奶,以保证钙等营养素的来源充足,来满足孩子发育又不造成不良影响。

2.主食。

从婴儿期到幼儿期,主食开始逐渐增多。主食一般指的谷类,有大米、白面、玉米、小米等,制作的食物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粥类等。总量相当于100-150克/日。谷物的品种较多,烹调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软米饭、米粥、面条、面包、花卷、饺子、包子、馄饨、八宝粥等。应经常轮流替换,既满足了膳食多样化的要求,又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也可以少量尝试吃点薯类如土豆、红薯。主食应软,逐步向成人过度,注意不能太硬。

3.蔬菜、水果。

丰富的蔬菜、水果对幼儿的健康也是有利的。蔬菜水果的量可以150-200克,由少到多。蔬菜避免韭菜、芹菜等含纤维素较多不容易消化的,可以选择嫩叶菜,菠菜叶、青菜叶、胡萝卜、笋瓜、西红柿等营养价值较高的深色或绿色蔬菜,同时做到多样性。水果也可以多样化选择,如苹果、香蕉、桃子、橘子、无籽葡萄、火龙果等。

为了让孩子同时爱上奶类和水果,家长可以将部分水果加入酸奶中,搭配出美味。

4.蛋类、鱼虾、瘦禽畜肉。

每天蛋类、鱼虾、瘦禽畜肉总量加起来在100克左右。瘦禽畜肉可以为25-50克,瘦禽畜肉是铁、锌、蛋白质等营养素良好的来源。但也不应过量,尤其是红肉,否则会增加饱和脂肪摄入过多,长期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可以将肉与菜一起做成饺子馅,给孩子包饺子,同时兼顾健康与美味。

每天或隔天1个鸡蛋,或等量其他蛋类,可以做成西红柿炒鸡蛋、紫菜蛋汤、虾仁蒸蛋或肉末蒸蛋等。

宝宝健康营养饮食方法有什么?有了这些健康的饮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不好好吃饭了。宝宝的营养均衡是关键,如果不合理搭配,宝宝就得不到好的发育,就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步伐了,爸爸妈妈们为了宝宝的美好未来,要努力咯!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三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加强情感教育,不断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才能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质的突破。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并探讨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能够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现代化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社会效果以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以价值判断为主,进行客观评论简析。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收效甚微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才能与现在的社会现状相呼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现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科技发达,高科技能实现简单的变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中涉及教育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有设计教育的其中某一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变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当中,注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一)积极影响。

现代社会很多的新闻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和对于社会的了解。一些社会上思想价值观非常好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很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现在很多的社会阴暗面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检举揭发的。

(二)消极影响。

很多的社会热门话题并没有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审核就直接面向社会。这其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现在热门话题越来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发展。而且很多的话题空穴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判断。当下很多没有道德,也没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话题,往往受到一些学生的追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是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把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如暴力网站对于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一旦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这一类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地危害社会的安全。

(一)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的突破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举止行为是通过情感来进行表达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相当必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感情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对于有些心理健康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十分认同。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笔者为了实现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目的,自始至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改善教学的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虽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思想价值观也非常好。至于当代很多大学生心理消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爆炸,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接触过多,导致信仰淡化、价值观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备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最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活动,如慰问抗战老兵等等,都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备受关注,其心智的健康发展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心理健康疗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内心表达的需求,为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儿童心理绘画疗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绘”画、“说”画、“同”画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开放乐观、积极自信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儿童心理绘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为家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阳光地成长。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价值被逐渐认可,传统的谈话式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用模式。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有时将话憋在心里不说或者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谈话式心理辅导便无法开展后续疏导。儿童绘画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其绘画的天性,在绘画中表现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真实地呈现心理问题。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儿童绘画为载体,能够更真切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根据象征意义的绘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运用儿童心理绘画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期准备。

(1)营造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安静、舒適的绘画环境是孩子进行儿童心理绘画创作的前提,绘画环境影响着孩子的绘画内容及绘画风格。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真实、大胆地释放出内心的情绪。可以在宽敞的美术教室或音乐教室中开展儿童绘画,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走动,具有艺术气息的教室布置能激发孩子描绘的天性和本能。在这般支持性的环境中,孩子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心理绘画,表达最真实的自我及内心诉求。

(2)提供多样合适的绘画材料。绘画材料对儿童的艺术表现及创作兴趣产生重要影响。丰富多样而又适合小学生的绘画材料能够帮助其更真实、准确地表现内心情绪。色彩的选用、搭配及表现手法都暗含着孩子的心理情感。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颜料、白色卡纸、彩色卡纸、铅笔、橡皮、尺子等丰富的绘画材料,保证绘画材料的多样性,适应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动作协调水平及特殊需要,为其创作真实、丰富的心理绘画提供物质保证。

(3)建立信任接纳的治疗关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对孩子的创作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孩子的有效修正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恢复内心创伤,宣泄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情感。在学生创作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的。在分析理解心理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绘画,正确理解其绘画所暗含的象征意义及心理空缺。

(4)保证充裕必要的.绘画时间。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创作儿童心理绘画的时间应当得以保证。在充裕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完整地在绘画中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反之,其表现的情感将是不完整的。绘画时间的充裕性并不等于时间可以无限期延长,否则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开展儿童心理绘画治疗之前,教师应告知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绘画,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或宣泄情绪,一般绘画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

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儿童心理绘画的有效策略。

儿童绘画是折射学生心理的一面镜子,他们乐于借助美术这一形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故事。

(1)“绘”画——播种积极自信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理绘画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其动态,给予适时的引导。例如:学生在绘画中使用单一的黑色来表达家庭图,教师应让其通过不断地观看画面效果,并将五颜六色的生动画面图与该画进行对比,帮助其认识到单一色的沉闷、压抑,学会用多种色彩表达自我,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回忆家庭中的点滴幸福,用鲜艳的颜色表现美好的事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心理绘画的同时,即是在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情绪型学生往往将自我的不足和缺陷扩大,表现出自卑、抑郁,教师通过色彩的运用及图形的重构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有勇气和信心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孩子。

(2)“说”画——沐浴开放乐观的阳光。教师应树立“问题就是问题,儿童不是问题”的心理辅导观念,努力帮助学生将问题情绪与自身分离。例如:当学生创作完心理绘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绘画。教师可以提问:这幅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样的颜色和图形你有什么感觉?画中的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怎样,他们会说什么话?通过类似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将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安全宣泄。在倾听学生“说”画的故事中,了解其生活中可能经历的事,通过与画面中的人物对话,帮助其缓和心境,常回忆生活中幸福的时刻,遗忘不幸的苦难,引导学生做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孩子,学会悦纳自我。

(3)“同”画——绽放安全温暖的花朵。儿童心理绘画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心理疗法,学生通过色彩、图形、布局、大小等表现自身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真实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及情绪。作为教师,我们应准确地抓住儿童心理绘画的突破口,及时了解学生的错误意识及不良情绪,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真实渴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建立安全、信赖、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xx(7)。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五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弱化,如何把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这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的结合为培养新一代合格大学生提供全新的平台,实践证明,这种思考与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长期以智力教育为主的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根据目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上长期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重头戏——德育相结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对德育教育途径的一种补充,它能为学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在班级设立心理知识专栏、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们了解心理知识,正视自我的心理状态。我及时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以文章、便条或短信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学生们分享。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锻炼方法、心理训练方法,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一些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华”等心理防卫方式;掌握正确的宣泄、移情、静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际吸引、人际沟通方法,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自觉运用“首因效应”、“黄金定律”。

2、通过介绍我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成功典范,使学生正视职业教育,珍惜机会,把握自我,确定学习和人生目标,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1、学习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上了大学就丧失学习目标和兴趣。俗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这种矛盾,我组织“我为什么学习”、“我的学习兴趣”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班会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认清自己的学习动机,认识自己的优势,善于自觉地学习。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广阔天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联想式记忆法以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如听音乐学习,通过讲解心理学中的“视听干扰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自觉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加强两课学习,学会辩证的学习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

2、人际交往方面。人们遇到了烦恼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自我调节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指导我的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正视自我的实现的需要。按照现代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学生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按照校魂标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来勉励异性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礼貌、真诚。

3、品德方面。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需要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何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着以班风建设为切入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个人的良好品德与大多数人的相符时,就会形成良性的从众心理,就会为个性发展提供最佳条件。在班集体内形成一种讲正气、比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修养,积极要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班集体中施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工作实践,班干部可以更加准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班会、普训、新闻时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还经常会对学生们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学时光的早操机会。

针对个别同学沉迷上网的问题,我尝试着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来处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现实社会是相矛盾的。网络的世界是不受社会标准、道德标准来约束的。但作为大学生来讲,你是生活在一定准则下的现实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规。通过谈话、谈心,了解这些同学的上网动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之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就有可能出现身心发展失衡,严重的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建议个别学生找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各有所重,相辅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续,两者殊途同归,皆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行而努力。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一代合格大学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方希.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希永,田万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

[4]ivepsychology.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龚耀先.医用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传统教学,锻炼学生的心理,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学科心理问题渗透。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当代中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离异家庭增多带来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使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

一、当代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现在独身子女居多,父母整天以孩子为中心,过分关爱或溺爱孩子,往往致使中学生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延伸到性格上,表现为自私、自大或自卑。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经不起挫折的考验等。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各门学科都应当担负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当然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利用历史教材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的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能充分施展其功能。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渗透。

一部悠久的人类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充分挖掘其有利因素,努力把握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

1.开展“开心一刻”活动。让学生准备一个历史故事、笑话、谜语,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2.开展“答记者问”活动。预先选定一位学生,由他面向全体同学,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就犹如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般你问我答。

3.开展心理知识小讲座。例如:积极暗示的应用,自我激励的六个步骤,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区别等,可通过小讲座、小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二)寓心理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等策略,充分利用历史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亲临其境”,“融入”其中,体会古代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元代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老师导入: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元代,假如你是一位元代的公民,你会怎样生活?(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示:假如你是皇帝、地方官、农民、商人、旅行家……你会怎样做?)(3)学生交流:“皇帝”说:“我们是游牧民族,放牧的收入有限,应重视发展农业。”“地方官”说:“我会注意发展人口,增加户数,鼓励百姓多开垦田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农民”说:“我会多种植粮食、棉花。”“商人”说:“我会到大都经商,从事漕运和海运。”“旅行家”说:“我会到大都、泉州游玩,到欧、亚、非各洲旅行,去认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并与他结为好友。”等等,这样一节课让学生“经历”历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心中一股对祖国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正确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时,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育:。

(1)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历史课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为典范,如邓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击日本;孙中山以不懈之毅力引领中国民主革命……让学生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点燃学生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树立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曾经有一位学生看到历史内容很多于是很烦,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但他对古代的战争很感兴趣。于是,我让他去了解关于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史实,并教育他实力弱的一方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他们没有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放弃希望,没有悲观退缩,这使该生真正从具体的事例中汲取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承受挫折能力教育,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挫折,从而消除失落心理,增强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1)充分利用历史名人史事,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百折不挠,英勇奋斗。例如: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张骞出使西域,一百多人出发,十几年后,仅两人而归,仍然坚持的精神,等等。通过这些历史上名人史事的学习,学生能从中受到感触,进而增强对学习、生活挫折的抵抗能力。

(2)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应对挫折。如:牛顿“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便会成功”;鲁迅“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等,以及文学、历史都可用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等。

通过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耐挫折教育的渗透,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在历史学科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必须与时俱进,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历史教师则要能动地开发学科与自身的潜能,推动历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

[2]林崇德主编.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德育,20xx,(1).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七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多么朴实而深刻的养生之道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天空晴朗,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我们学校在本部大操场上举行了一场体育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跳大绳。但自已这次没有被选上,不能为自己班出一把力,心中感到很是的失落,只有在场下为上场的'同学加油助威了。

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随着绳子的甩动,开始有节奏地跳起来。刚开始,同学们跳得不是很顺利,常常被绳子绊倒……我们开始有点失望。再看看场下的老师一个劲儿地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加油!加油!”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可是,今天我们的同学也许由于紧张,也许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老是跳错,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我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只要同学们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体育活动有很多种,下面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吧!

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绑腿”

跑比赛。在比赛前我们处了不知多少搅,不知有多少位同学受伤,但那都是值得。

比赛前我们做了热身运动:伸伸手,弯弯腰,压压腿,舒展舒展身体。一想到马上就要进行比赛了,我紧张得面红耳赤,我的搭档王智鸿见状,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郭宏娜不要紧张,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胜利的。”我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来到操场,我们熟练地系好了松紧带。“嘟——!”随着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

我们大声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想终点冲刺。我们班跑完后,看着别的班跑。其中有的班摔到了,但是他们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跑向了终点。

到了6年级跑了,他们有的像雄鹰一样冲向终点,有的像兔子一样……。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班级团结的无私力量。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八

一忌突然进补逢大考,许多家长总要买些补品来“补”孩子大脑。事实上,学习和记忆,很难通过短期补充营养保健品得到迅速提高。

二忌贪多求快前大量进食大鱼大肉等,孩子不但吸收不好,还容易腹泻或增加胃肠道血流供应,使脑内供血供氧相对减少,导致大脑迟钝。

三是注意低血糖场上常常发生晕厥的考生,多是因为血糖供应不足,这类考生主要的饮食原因,可能是不吃早餐或因正餐吃主食不够所引起的,因而考生平时应注意讲究均衡饮食。

四忌食谱“变脸”前换食谱可能会造成考生肠胃不适,特别是考试前三天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

五忌饮食不卫生食不卫生,会导致腹胀、腹泻,甚至严重脱水引起休克。

下面是营养专家列出的可供家长参考的多套早中晚餐营养食谱:

早餐:馒头、牛奶(或豆奶、酸奶)、鸡蛋1个、酱黄瓜;水果适量。

中餐:米饭、香菇菜心、糖醋带鱼、家常豆腐、丝瓜汤。

晚餐:绿豆粥、虾皮冬瓜、肉末炒茄子或饺子“面片。

早餐:玉米窝窝头、牛奶(或豆奶、酸奶)、水果适量、卤五香盐茶蛋1个、豆腐乳。

中餐:米饭、肉末茄子、葱花土豆泥、排骨海带汤。

晚餐:小米稀饭、豆沙包、青椒肉丝、蒜泥青菜或拉面“面片。

中餐:米饭、土豆烧牛肉、干煸四季豆、金针菇紫菜蛋汤。

晚餐:糖醋带鱼、清炒菠菜、土豆丝或拉面“饺子。

早餐:花卷、牛奶(或豆奶、酸奶)、煮荷包蛋1个;水果适量。

中餐:米饭、香菇黄花黑木耳肉片、虾仁炒黄瓜、白萝卜海带排骨汤。

晚餐:小米稀饭、葱花煎饼、菜椒芹菜肉丝西红柿炒蛋或拉面“面片。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九

随着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1993年who组织了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的全球性合作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抑郁症和恶劣心境发生率为12.5%。国内调查显示:农村和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心身疾病占到21.39%和33.2%[1,2]。以抑郁为例,它具有发病率高,筛查率低,危害重的特点。医生筛查抑郁心境障碍的能力却很有限,即使在欧美等重视心理治疗的发达国家也只有46%的医生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3,4],其危害重是不言而喻的。在who对于抑郁诊断标准当中涉及到行为学方面表现就有如情绪恶化、食欲下降到自杀等11种之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生理功能退化和生活家庭环境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群成为一个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这种心理障碍从失落感、生活态度消极到性格改变易怒、多疑、焦虑、沉闷等,更为严重到自杀或者伤害他人。老年人容易出现许多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疾病,这其中一部分可以从病理生理学中找到病因,另一部分,也是非常容易使人忽视的就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者确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公认的有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痉挛、消化内科的应激性溃疡、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和斑秃等,并且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逐步向心身疾病靠拢。在2005年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psychairy)中richardmayou等强烈建议在新的一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即dsm-v)中将更多的躯体化疾患分解为人格疾患和情感疾患,即在评估时将其放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5]。

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垂体功能等生理功能下降,使得他们对应激的处理能力明显逊于年轻人,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变窄,接触外界的机会减少;另外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有困难,和年轻人有“代沟”出现,特别是目前计划生育时期的子女均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随着他们结婚生子、自立门户、在外地工作的几率增加,逐步形成了一个“空巢老人”的群体,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的无助、对子女的思念等正常的情绪反应都会使得他们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内省”,使得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这也使得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不习惯向人倾诉,不善于化解,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必然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一些日常生活的负性事件作用于个体,由于个体的素质原因,对负性事件产生消极的认知和评价,继而出现负性的情绪反应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负性调控,产生一些靶器官的损害,这就是“素质—应激”的概念。正如selye所陈述的那样,“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要积极地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应该教会老年人如何去对待生活中的这些负性事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老年人应有意识地投身于有利的环境中去,比如多去开心热闹的场合,交谈时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观看喜剧性娱乐性的电视节目等。

2参加社会活动,重新步入社会。

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离的老年人一般会有一种失落感。如果能够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责任性工作,寻找一个过渡期,从群体之中得到安慰,会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这种重新社会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参加老年大学和学习班。

适当的文化活动使得老年人能保持敏捷的思维,及时了解外界的信息、年轻人的思想状况,更加全面的接触社会,使得他们觉得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不至于产生“是社会的累赘”、“已经老了”等消极的认识。

4进行体育锻炼。

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良好的思想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的。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评价往往是从一两件体力活动事件开始的,比方说上几层楼,爬多高的山,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始终保持着合适的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必然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良好的心境由此产生。

5加强对子女的宣教。

老年人最为盼望的晚年生活之一就是能享受到和儿孙晚辈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是正如前述,现代社会父母儿女经常呆在一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应该教导儿女们要尽自己所能缩小和父母的距离,增加和他们的接触机会,比如经常打打电话,遇到传统节日回家探望一下等,这些都是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途径,为老年人寻找合适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尽可能地摆脱不良心境的束缚,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

2余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16。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篇十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责任。但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激化,护士这个群体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应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心理健康;职业群体;心理压力;护士。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当今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除了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外还要面对长时间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合阐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研究者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0余种量表,通过对护士群体网络以及现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观护士人员目前的心理问题。

近些年来,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调查发现护士群体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作为高风险职业群体,由于疾病复杂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风险加大,又因为我国护士的需求量大,但实际在岗护士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假如不能及时做到正确处理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4特殊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的特点。

1。4。1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急诊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相比较,通过评估表来看她的评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各种精神压力表现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尖端手术开展和先进、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身心紧张,疲劳、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会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3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表现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有报道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规,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1。4。4icu(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重症监护室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稳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icu护士必须承受很强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外科护士。

2。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时间分配状况。首先,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个小时,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还担负着临时的护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时候要保持准确无误。护士是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这些都导致护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其次,我国现有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发达国家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国2015年的数据却仅仅是1:1。07。另外,一些医院随意加床导致护理人员更加不足。护理人员不在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据编制,实际医护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环境问题。

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难过的气味,接触大量的病毒,面临许多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面临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这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另外近些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知识,要求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不断学习新型的医疗知识。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制度,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

2。3紧张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但现实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护患关系也是如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与患者的接触相当多,在患者住院阶段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纠纷。护士与患者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状态也造成沟通不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4社会认同度问题。

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认为护士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护士的工作被认为是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家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并不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工作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统统这些都提升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识缺乏。

目前,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课程培训,护士没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训。护士本身也没有关注到自身心理知识的积累,长期繁重的工作带来过重的压力加之没有科学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

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护士群体自身缺乏心理知识,主要是由于在大学教育阶段没有设立相关的心理课程,在进入医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护理专业应该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课程的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内容需要eap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编排,以帮助护士群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集中上课的方式,通过情景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印发宣传小手册,在医院的走道里可以张贴心理卫生小知识;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等。

3。2关注和维持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所有临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要时刻警惕患者发生意外、攻击行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因素尽量使用男护士。男护士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护的工作,所以,作为管理应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护士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让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让护士进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心理压力。

3。4增强医院管理者整体意识。

作为医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体活动,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护士群体作为医护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这些将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全方位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