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36:42 页码:12
最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通用16篇)
2023-11-11 21:36:42    小编:ZTFB

总结是记录成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重要过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着重强调关键的成果和收获。想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中的亮点。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一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传达和再现,更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性活动,其音乐表演水平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整体表现。但音乐表演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表演者个人能力、表演环境、心理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声乐表演也是一门心理艺术,表演者在声乐技巧、感情分配、舞台表现等领域都离不开表演者缜密的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者在学习和演唱中,个人的生理及经历都会体现出不同的声乐表演心理,而这些心理都会对声乐表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声乐艺术表演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歌唱者生理,而且也取决于歌唱者的心理,后者如果在教学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和训练,势必会影响整体效果。如何培训和提高声乐表演中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声乐表演心理产生的基础及其过程。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和需求,用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和信息的输出,使声乐表演者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心理平衡得以恢复。声乐表演活动是在表演者心理的支配下活动的,良好的心理因素直接与表演者的实践水平相关联。声乐表演的心理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产生基础和产生过程。首先,感觉、知觉、感情和想象都是可以影响声乐表演效果的心理基础。感觉包括了听觉、视觉、触觉等,这对于音乐理解和再次表演的心理基础;知觉反映在声乐表演中就是演唱者的生活经历中的个人时空和动力经验,是音乐本身结构性;感情就是情感或情绪,乐曲中的忧伤、悲痛、快乐、喜悦等在表演中被升华为感情传达给听众;而想象则是通过创造性达到对作品更深刻的领会和体验,是和感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这些因素,对声乐表演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心理的产生包括三个过程。第一,演唱过程中心理因素;第二,创造过程中心理因素;第三,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这三个过程正是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心理产生的基本过程。除此之外,声乐表演心理还涉及心理动机、音乐兴趣、注意、爱好、情感、需要、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性格等要素。

2、心理因素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声乐表演与心理因素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其情感体现、个性特征和情绪点等都具有差异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声乐表演的效果。因此,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两方面:第一,积极影响。好的心理能能激发演唱者深层的潜力,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如帕瓦罗蒂在声乐领域中留下的艺术经典,他在舞台上演唱时总能让观众感到他唱得那么轻松、舒畅、自如,带给了观众艺术享受。第二,消极的影响。在表演中如果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引起表演者过度激动、胆怯、紧张等消极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到演唱者怯场或缺乏自信,严重阻碍演唱者技巧的提高。因此,优美的歌声是心理活动灵敏指挥声乐表演发声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应的效果。声乐表演者心理活动必须处于积极、稳定的正常状态之中,才能避免声乐表演效果的消极影响和心理障碍。

3.1加强声乐表演中心理要素重要性的认识。

如前所述。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声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此环节和领域下功夫,既要加强对表演中涉及的心理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也要找到每一个心理要素的培养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而作为学生而言,在平时的练习和课堂上,加强这方面的认知,课前、课中、课后三管齐下。广大师生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践中给于重视。

3.2加强声乐表演心理能力的培养。

心理活动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当将声乐技巧和心理素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表演水平,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首先,重视声乐表演心理状态的培养。心理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状态,具体包括真、善、美等。审美的心理能够把作品和演唱者的心理结合起来,体现了演唱者的审美情趣,也是表演者追求和音乐再现的追高境界。心理状态是一种充分利用心理因素从整体上养成正确技能习惯的有效办法,它与内心声乐表演能力与掌握声乐表演技能相关联。因此,师生应重视声乐表演中心理状态的培养。其次,加强演唱者心理调控。心理调控是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懂心理知识,也要懂调控办法。要想使演唱过程都能达到声乐表演者的预期效果,除了生理因素的制约之外,心理调控对声乐表演者的演唱状态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声乐表演技巧的掌握,依赖于声乐表演者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发声机能。由此可见,心理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这方面入手,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3.3加强声乐师资队伍水平提高。

声乐教育是有关声乐的知识、技巧、修养与审美趣味的传承过程,涉及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发声技术、表演艺术与艺术欣赏。这对广大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者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既要懂得专业知识,也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要广开渠道,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另一方面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把真正有能力业务水平高的师资引进到工作岗位上。

3.4加强声乐表演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个人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的业务能力。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只有多下功夫、多花时间,才能在表演时驾驭现场,才能提高演唱的技艺。学生基本功提高了,自信心自然就有了,个人的心理紧张、恐惧则相对会减小一些。而在现实中,紧张恐惧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信心问题,而信心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優秀的歌唱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巧和技术,才淋漓尽致、声情并茂地发挥个人的水平,才能从容地面对广大观众。与此同时,成功的表演来源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表演者一定要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如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要不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热情、主动地训练及唱歌。由此可见,具备了正确的心理状态,就是打好了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3.5加强学生表演心理综合性训练。

心理训练不能只靠课堂,必须有实践,有现场锻炼的机会,结合多个领域加强对学生表演心理的训练。第一,声乐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演唱时的深呼吸,较长乐句时换气的方法,呼吸节奏力求旋律一致等,使学生在表演时气息平稳、顺畅,心情安静平和,最终消除或改善表演时的紧张心理。第二,因材施教,声乐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和类型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气质的主要特点,因材施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训练大有好处,如对性情急躁急于求成的学生,可控制其急躁、任性的情绪,培养其坚韧顽强的能力,养成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怯弱、迟疑、反应慢的学生要帮助其克服孤僻、忧虑和自卑的心理,培养其顽强自信的精神等。第三,在遇到紧张、拘谨、无法打开局面的学习情况下,教师要多采用转移法,注意学生注意力的转移。这是应用心理学中有效转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于表演心理的培养和训练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一些学生因表演失常而怨天尤人或一厥不振的现象,首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正确回忆表演中失败和训练中成功的各种表象。通过失败与成功的比较,找出异同,着重让表演者重温课堂训练中成功的经历,反复体验那些有助于获得成功的精神情绪及感觉,从而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对表演者进行意志的锻炼和培养。关于意志品质的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教师不能就音乐而音乐,避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意志锻炼,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和发展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如加强体育、生活中意志的锻炼,再如结合思政课程,培养学生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等,以抵消因个人名利得失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4、结语。

声乐表演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除音乐学科以外的多种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如生理学、教育学、多媒体、物理学和心理学等。其中心理学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扮演着绝对的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歌唱者演唱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获得的良好训练,以及各个学科知识和影响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无论在声乐艺术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声乐艺术的表演上,声乐表演都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声乐训练或声乐表演过程中重视心理教育、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呈现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这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声乐表演教学领域中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

参考文献。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0.

[3]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赵大海.如何克服声乐表演时的恐惧心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93).

[5]姜淑香.聲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二

自卑心理的产生是很微妙的,他们会因为自身的某些条件不如他人而心生自卑,刚入学校的大学生们也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学生自卑的原因,找到办法帮助他们进行自卑心理治疗,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请看下文。

心理失衡。

大学新生,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从简历来看,全国每所大学的新生中左右都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去。在他们当中,有各级各类的三好学生,也有各种各样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周围人们的夸奖、羡慕,使他们颇有几分优越感,自视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设想,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大学。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很快就发现,这里“高手云集”、“强手如林”,相比之下,自己不再具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尖子”地位,而成了不引人注目的普通一员,有些新生甚至发觉自己已由“鹤立鸡群”的地位降格至“鸡立鹤群”的窘境。

这个时候,他们自身带有的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受到了刺激,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失落和焦虑,而这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有的人因此奋发图强,而有的人则盲目自信,渐渐的转为自卑自弃。

心理准备不足。

许多新生自卑感的产生,也与他们对适应大学的新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关。他们过去在中学里的“尖子”地位,使他们自视颇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一些,并认为到大学后依然会像在中学一样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和主要干部。但别的同学在中学时也是佼佼者,甚至许多人比他们更为突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进入大学后成绩不能在班上继续名列前茅,甚至还会暂时落后。由于对这些情况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在心理上就觉得难以承受,以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原来的“自我感觉良好”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专家指出,之所以有的大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原因就是他们从高中开始学习方面就会养成一些习惯,而到了大学,学习的知识以及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这时候学习上不适应,也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1、认知改变。

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存在固我有价值!”自己身上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一种特质都是你自己独有的。

2、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

在做一件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就算最终失败了,也是有他的价值的。

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这是不是说明自己没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呢?绝对不是,考试除了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所得之外,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自己看清哪些知识是自己的盲点,以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针对性的复习,只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只强调考试的前一个功能,如果从后一个功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考试失败就没什么了,正是失败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功。

3、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默念:我可以,我一定能行!

4、目标建立。

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清晰的目标,为完成目标一步步的行动,也是大学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一个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别总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同时,积极行动,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1、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想吞掉一个大鱼,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

2、和自己做比较,不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会存在比自己强的人。

3、成功的时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如果失败,则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和完善。

4、做行动的巨人,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如果自卑心理常常存在的话,那么对于自己的生活还有学习都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而且这种状态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建议大学生朋友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保健,学会纠正自己的这种自卑心理。

结语: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是如今一部分大学生极其想知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的认知也逐渐的变化,各种比较随之而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卑心理治疗,接受这些事实,然后才能更好的努力奋斗,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三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份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致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尹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从,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对此,教育工作者不必紧张,应该理解为正常的心理反应,通过开展健康心理状态,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四

近年来,进入我国的“韩剧”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股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韩流”。据新浪网调查,在接受调查的网民中有83.12%的人喜欢“韩剧”,在问到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影视时,有54.55%选择了“韩剧”,在这当中,67.81%的网民都是青少年[1]。“韩剧热”的出现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一些的心理倾向与需求。

一、“韩剧”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会生活的内容若缺乏变化则会变得陈旧,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就会缺乏生气,流行的出现与人们企图打破这种趋向的动机有关。人有一种基本欲望,即想要从自己周围环境中寻求新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流行之所以存在,z正是本身具有新奇性的缘故。流行与人们的求新欲望有关,人们即使生活上自由自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十分满足,但若长期处于没有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总会逐渐感到厌倦,甚至不堪忍受,终于产生摆脱陈旧生活模式的欲望。流行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用不断变化的新面目满足人们的求新欲望。在我国文化市场上,“韩剧”引进之前,国外影视剧以欧美为主,人们对以惊险、复仇、离奇、科幻、灾难等为主题的欧美商业大片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而“韩剧”的出现恰恰迎合了人们求变、求新的心理。“韩剧”更多的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生活化、细节化的描述手法展示人生百态。如家庭剧《加油!金顺》通过几家人的生活琐事,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如同打开隔壁人家的门看他们家的生活。所谓“越不像戏剧的戏剧越是真正的戏剧,越不像小说的小说越是真正的小说”虽然韩剧并不张扬,但却慢慢滋润观众的心灵,恰如一股清新的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的心理。其次,欧美商业大片无论从投资力度、场景设计还是拍摄水平上都已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特技化展示方式和商业化的运作很难再有新片产生超越。而“韩剧”则按照电影的技术要求精雕细琢,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像薄雨、雪原、浓雾、湖滨、村庄、枫林等自然美在镜头中得到了精致的呈现,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而音乐旋律也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转换,音画相配,与剧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乐合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技术。唯美的形式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人以新异的.感观享受。第三,“韩剧”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剧中对韩国本土文化原汁原味的呈现,剧中所呈现的城市、住所、饮食、生活习惯,展现了独特的韩国文化魅力。同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却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对看惯了金发碧眼的西方美人的中国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二、“韩剧”满足了人们归属和爱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出现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事、上级等对其所表现的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一员。马斯洛特别强调,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希望自己过孤独的生活,总希望有些知心朋友,有个温暖的集体,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保持友谊和忠诚。在我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日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汉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许多精髓已渐渐被我们遗忘,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新的异族文化的入侵,使人们面临多种文化价值观的抉择,许多人心中充满迷茫和不安。中韩文化一脉相承,共同、相似的文化观念,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天伦之乐,甚至爱情观,价值观都极其相似。韩剧中所表现的那种重视家庭亲情、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正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研究表明:“人们所具有的共性越多,他们在交流中所遇到的严重挫折或文化曲解就越少,即两种文化差异越小,共同的意义空间就越大,交流的障碍就越少,彼此产生认同感就更容易”[2]。因此。许多人在“韩剧”所展现的浓重的儒家文化中体验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韩剧中,家庭伦理剧占有很大的份额,而中央电视台引进的大多也都是家庭伦理剧。它之所以如此的打动人,使得观众欲罢不能,很大原因在于人们从中体验到了爱和温暖。《看了又看》的导演张斗义也承认:“韩剧之所以打动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很多东方观众,原因可能就是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有些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3]现代都市生活,职场上尔虞我诈,人际关系淡漠,现实生活中爱的缺失,可以在欣赏韩剧的同时,在剧中呈现的艺术世界里寻找到补偿。所以“韩国影视剧中演绎的这种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感情故事,让人如痴如醉,人们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跟随剧中人物去体验生命情感中的至善至美”[4]。正如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说:“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与其说他们哈韩,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再者,快节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现代人普遍处于社会和生活重压之下,人们急需一种释放压力的渠道,而韩剧唯美的画面,舒缓的节奏,细腻的处理,丰富的情感为观众建构了一个日常生活的“乌托邦”,几种艺术元素完美融合,和谐共振,如同是一架梦幻飞行器,令困顿于快节奏、高竞争生活中而身心疲惫的城市居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梦想之旅,在剧情中部分地实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韩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

三、各电视台的“从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3年中国首次引进并播出韩剧《嫉妒》,从至今,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了《爱情是什么》、《初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真相》、《奔》、《孪生兄妹》、《四姐妹》、《看了又看》、《明成皇后》、《人鱼小姐》、《黄手帕》等韩剧。同时,一些地方电视台也陆续播出了《天桥风云》、《星梦奇缘》、《爱上女主播》、《蓝色生死恋》等韩剧。韩国历史剧《大长今》将近年来涌动的“韩流”推向了一个辉煌顶峰。《大长今》去年在韩国播出时,收视率超过50%,cctv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的数据调查显示,《大长今》的整体观众总量超过了1.63亿,在中国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韩剧热”。由以上可以看出,随着“韩剧”收视率在中国的提高,上至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电视台纷纷跟进,只要打开电视,到处皆是韩式对白,韩国风情。一些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指出,在购买物品和欣赏电影,音乐时,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经过舆论指导者的宣传后,就更具有说服力。各电视台的“从众”行为,客观上对“韩剧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要打开电视,满眼皆是韩剧人,一些观众最初可能被动的选择了“韩剧”。正是由于被动选择,所以产生了认知失调。菲斯汀格认为。认知失调会使人的心理上发生不愉快,有时有压迫感。因此当人们的认知体系发生了不协调,就会设法去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状态。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强度越大,人们想要减轻或解除失调的动机也越强烈。为了达到认知协调人们就会改变认知因素失调的双方中任何一种认知因素,使双方趋于协调。而且当人们的认知体系内呈协调关系时,就会设法保持这种协调关系,避免接触与已有认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因此,为了达到认知协调,人们就会转变态度,对“韩剧”由最初的被动接受逐渐演变为主动接受。而且研究还发现,大众宣传对改变人们的态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韩剧热”的出现对中国的文化市场提出了挑战。我国近几年也出产了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但为什么没有形成一股潮流?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走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探求一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与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探讨和深思。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五

一、基本情况介绍:

尹晓东,男孩,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父母在广州务工。之前一直是放在湖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祖父母的溺爱,他的行为习惯很差,父母很着急,才把他带到广州上学。六年级转到我们学校,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课后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逗、骂人、起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之间不团结,班级不安班级不安宁。甚至与社会不良人员走在一起,养成各种恶习,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很不受小组同学欢迎。家庭方面,父母打成习惯了,也不怕了,道理、好话也讲了,过后又恢复原样了,颇感束手无策。

根据尹晓东同学的这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沟通;没有责任心和爱心。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

无视课堂纪律、开小差做小动作、自由散漫等行为,尹晓东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无所谓”。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关怀,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所以他才要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表现,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打骂不怕,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以后孩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再加上父母经常说读不下去就打工。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努力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并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尹晓东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得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尹晓东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作为班主任,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交友习惯、行为心理等。

(2)与家长沟通。我经常与他的妈妈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现在尹晓东的父亲能常和孩子沟通,也不是一味的打骂,也要对他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于他的学习多关心,他妈妈晚上不上班经常陪伴孩子做作业到深夜,一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只要尹晓东上课想发言,我就给他机会,在全班极力表扬,让全班同学改变看法,愿意和他做朋友,课堂上听课认真了许多,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完成,有时还积极发言,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课后也不和其他同学打闹,学习也一点点进步。

四、总结。

1、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2、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六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科学和艺术。本文结合篮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心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体育教学当中一直都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另一条是“情感对流”。体育的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下完成的。在更高的意义上说,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会更好地被学生们所接受。由此看来,要想做好体育教学,教师除了具备充足而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对学生倾注全部的情感、全心全意的付出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就像我们所说,体育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单方面的情感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育者不能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刻变化的心理状态及学生之间心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适到最佳状态,并使之尽可能地保持这种状态的话,在体育教学中,尤其在是竞技体育教学中,是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作为一名教师,这种情况下,即便拥有再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上也是不成功的。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手段和对策,各个击破。这种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培育人才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认为,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认知和理解。感知和认知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人要通过这种实践去理解一个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知识技能的获得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观察、思维、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灵活运用,这就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所经常强调的,要看、想、练结合起来。在这三个要素当中,观察是起点,思维是中心,实践是根本。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更重要的是要适当地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建立起正确的动作和概念,正确地掌握练习的方法和技巧,科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体育实践和练习当中去,最终达到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目的。

二、学生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

(一)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即顺利从事心理作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在心理学中,我们将心理能力划分为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以及记忆力五个维度,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心理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言语理解能力。

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时间性都对体育教学活动有着细微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的培养应该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拥有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会帮助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2.知觉速度。

知觉,顾名思义就是感知和觉悟的意思,一个学生对某个动作或技能的知觉速度关系到他对该项动作和技能的理解和领悟程度。诚然,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每个人的知觉速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善于观察、理解能力较好,那么他的知觉速度就会比较快,相应的对体育动作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就快。

3.归纳和演绎。

能力。

4.记忆力。

记忆力就是指一个人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可以关系到体育动作和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再次展现的效果。一个学生的记忆力越强、越细致,他对教学内容的复习能力和复制能力也就越强,对技能的掌握就越精确,越完美;反之则越弱。

(二)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对学习的成功十分重要。篮球运动需要从事者将耐力、手指灵活性、腿部力量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综合运用、协调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运动智能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更加自由和自如进行体育活动。运动智能一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力量因素。

这里所说的力量因素涉及四个方面:躯干力量、静态力量、动态力量和爆发力。如我们所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受到力量因素的影响。无论跑步、跳远还是足球、篮球,力量因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跑步和跳远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和耐力,而足球和篮球则需要躯干力量、静态力量、动态力量和爆发力的综合运用。篮球的运动时间持续比较长,也就是动态力量的运用的过程;篮球投篮刹那,特别需要躯干力量的助推;篮球运动中的静态防守是静态力量的最好体现;而爆发力在篮球中则表现为快攻和回防。

2.其他三个因素:躯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耐力。

这三个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是很常见的。躯体协调性和平衡性在健美操、跳远等技巧性的项目中较为常见。耐力在长跑项目和游泳项目中较为常见。而篮球这种大球运动,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在场上运球传球防守时,协调性和平衡性十分重要,而完成现代篮球规则中强对抗性的比赛,耐力也必不可少。

(一)不同的心理特征。

据研究,在篮球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心理会具有“鲜明、多样、易变”这样的特征,经过教学实践仔细观察、分析,我们将学生心理变化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种:

在技术学习内容简单的时候,学生往往掌握动作很快,这时学生常表现为对练习满不在乎,并伴随有自满情绪;一旦遇到困难,动作难度变大,完不成动作的时候则表现出了急躁、自信不足、抗拒练习等行为。在联系技术组合或战术配合时,学生会常因为得失球权或配合的失误,产生相互埋怨的消极情绪,随着练习进度的推进,学生的心理也会随之不断变化。

(二)分析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是否明确,是决定学生心理变化方向的主要因素。

通过和学生交谈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对体育运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对运动本身不感兴趣,上课采取“见习”策略,或抱着学两招以应付考试的态度,学习十分被动。

2.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心理也有很大影响。

身体条件越好,技术水平越高,个性越强的学生,越有求知欲望,学习情绪越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素质、技术比较差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再多的练习也没用,缺乏自信,大多不喜欢主动练习,进而产生厌恶心理。

(一)不良的心理因素的表现及特征。

1.无力型性格。

这类学生外部表现为精力和体力的不足,很容易疲劳,常常向老师抱怨自己身体的不适,时刻怀疑自己的健康,有疑病的倾向。这导致他们经常情绪不高,运动负荷加重,意志较脆弱,耐力不足,不能迎难而上,属于消极型。

2.不适应型性格。

不适应型性格指的是对环境的不适应,对外界变化的抵抗能力差。冬季的低温、大风、下雨,都会使这类学生畏手畏脚,拒绝活动;夏季他们又怕热、怕晒,专门找阴凉的地方,属消极型。

3.循环型性格。

这些学生经常在兴奋和忧郁的`两极之间波动。在情绪高涨时,会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运动中缺乏冷静思考,对教师的要求充耳不闻,其技能掌握通常出现极端化,属于不稳定型。

4.分裂型性格。

此类学生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合群、害羞,回避与他人的接触,情感淡漠。这些学生即便参加活动也是应付了事,属于消极型。

5.焦虑型性格。

这类学生对事物和人表现出焦虑和紧张、忧心忡忡、犹疑不决的状态。这些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但又恐怕自己的技术不如别人,更怕考试成绩不好。这种性格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属于不稳定型。

(二)相应措施。

1.加大时间和练习次数。

课程开始前,教师应事先将内容告诉学生,以便他们对将要进行的课程有所了解,合理地分配体力。

2.在准备阶段,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氛围。

学生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或游戏,熟悉运动练习的环境,并进行充分热身。与此同时,课程中要尽量多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

3.技术练习和对抗比赛结合。

学习任何篮球技术都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如学习投篮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组,依次投篮,以哪一组率先达到一定进球数为胜。对抗性比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质,以应对大剂量的训练和克服训练中的困难。

总之,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而,体育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调节他们的情绪,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于令宝.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05.

[2]谢桂英,周萍.解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j].教学与管理,2010(15).

[3]潘桂芝,周利民.浅谈篮球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学措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03.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七

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至今仍有少部分农民还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怕参加合作医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从对义丰、郭猛、冈中、龙冈、盐都车站等地进行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新农合”认识不到位。据调查样本统计,目前农民的参合率是77,仍有23的人群没有参加。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左右的青壮年,他们认为现在身体好好的,不需要参加合作医疗。客观上这部分人的发病率也是最低的,似乎近期看不到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在参加的人群中,有79的人员是自愿参加的,说明绝大多数人是支持合作医疗的。真正表示不是自愿的只有16,他们对政府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的宗旨和目的缺乏了解,认为搞合作医疗是不是又想打农民的注意,掏农民的腰包。在既得利益的认识上,有86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对他们有直接好处,认为没有好处,或者说至少目前没有得到好处的只有14,也有极少数已经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后来又退出去的。

2.对现有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不满意,对从医人员缺乏信任感。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条件,调查中有68的农民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至少能看到在不断地改善;31的农民对此不满意,反映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仍有待改善。在医疗服务体系上,对现有的医疗服务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77,不满意的占22,说明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疗水平有待改进。从地区分布看,对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盐都车站和龙冈果林场一带,需要引起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看病后的结算和报销费用手续繁琐,起付标准高。医疗费用报销方面:在门诊看病时的结报方法是,直接凭参加合作医疗的编号本报销30的费用,在上级医院的大型检查费用报销15;住院部分的结报方法是,在符合规定范围内先减掉基金300元,剩余的按照比例,300~4000元报30,4000~7000元报35,7000~10000元报40,10000~0元报45,超过20000元报50,区级补偿封顶20000元,其中小于4000元的费用在所在医院报销,大于4000元的费用须报到区局。调查中,有60的`农村居民反映手续复杂,程序多,不方便费用的结报。若按季度处理,从申请到费用回到农民手中需要3~4个月的时间。对于经济困难又是大额费用的农民来说,时间显得长了一点。调查中也有个别农民反映,有些乡镇结报费用不规范,采用记帐方式记录看病的费用,年底一并结算,但诊所记帐的数目不公开,报销费用多少由诊所说了算,影响了合作医疗的形象和声誉。

4.医疗费用偏高,看病费时费钱。调查中发现,只有60的农民一生病到医院去看门诊,而有40的人得了感冒、头痛等小病都是自己买药吃,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这主要是担心到医院看病贵,而且跑一趟医院费时、费力又误工。郭猛一农村居民反映说,参合后看病取药规定到当地诊所,而当地诊所的药品价格贵,按参合标准报销的药费低于外购药品的差价。也有不到20的农村居民担心花费多,存在小病挨、大病等的现象,不顾病情硬扛着不去医院就诊,能把小病扛成大病。

5.转诊手续并不复杂,但农民群众却反映繁琐。调查中了解到,从乡镇医院转诊至上级医院,反映手续比较麻烦的占62。目前的转诊程序是,所在乡镇卫生院的主诊医生开具转诊证明,经科主任签字、院长批准后直接交办公室备案,就可以报销到上级医院看病后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不知道这种程序,未先备案直接到上级医院,看病后遭遇报销费用麻烦的问题。程序并不复杂而出现大多数人感觉麻烦的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八

只要一提八(9)班的小芳(化名),老师都知道,班里的男生都听她的,怕她。小学就是有名的“女老大”,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不仅吃泡泡糖,还和后面的`学生说话、做小动作,让她坐好,她还犟了起来,最后我让她去班主任那里,她把笔一扔说:“去就去,有什么不敢的”,在班主任的说服下,自己认识到错误了但不好意思给我道歉,第二天我上课时电子白板打不开,她主动上来帮我打开。我又给了她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事后她悄悄地在我桌子上放了一份保证书,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向老师,在你的课上我表现得非常不好,对此我感到非常的歉意,这是我反省后向你写出的第一份保证书,也是最后一份,以后无论我的心情好坏都会按时进班上课。我是一个好强的人,被别人批评会很难过,所以希望老师能多多鼓励我,那样我才能好好学习。我说的话会做到,请老师放心。”

小强(化名)是八(10)班最难管的“问题学生”之一。有一天课上他可爱说话了,当我第三次提醒他坐好时,他居然还顶嘴,我让他去找班主任,他边走嘴里边嘀咕着。事后,我才知道他那天手机丢了心情不好。由于新班主任也处理不了这件事,最后我让他去德育处,他居然还威胁我。平时他是调皮也会说点脏话,但从来没有想到他还会威胁人,真的让我害怕,并不是害怕他对我的威胁,而是担心这个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该怎么办!

三、“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

从我工作的这几年里发现,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来自于单亲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的家庭或是留守儿童。作为教师可能都不想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但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就是会遇到,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学生呢,是他们自己想成为这样子的吗,不,不是,他们还小,他们还不懂得事理,还需要更多的人来指引他们,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去理解、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九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在中学教育里是复杂的,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际关系紧张。

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

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或迷恋于网吧。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

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5名女孩就是出于对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轻率的举动。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生理方面。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高三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何能让高三的孩子提高学习的欲望呢?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目标视觉化。

比如说你要考某个大学,你可以搜索到这所学校的图片看看,或者亲自到这个学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气氛,在脑海想象自己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的场景、感觉。这种直观化的目标和模拟想象会不断的给你补充动力,挖掘你的`潜能,让你坚持到最后。

也许有的同学会怀疑这个办法的有效性,我们不妨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身体游戏。请你起立,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两臂平举。现在请往左转,手指往外与手臂成一直线,当身体转到极限时,请在手指指到的墙壁某处,用眼睛标定一个记号,然后反转身体,恢复原状。此刻请你闭上眼,在脑海里浮现自己转身的画面,不过在画面里你转的角度要比刚才转得更大。

这种模拟想象做个两三次后,请睁开眼,实际转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转得有何差异。是不是转得比先前更大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为你在脑海里所做的突破先前限制的想象,在身体上就产生了新的状态,得到了优于第一次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当某件事情摆在面前的时候,尤其是重复了无数遍的事情,比如背单词,书还没捧起来,你就已经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你不立刻行动,你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你的不良情绪做斗争。这样你就会失去学习的欲望。

人的积极性会使一切都动起来。积极性导致行动,行动也能逐渐强化积极性,从而积累起冲劲,而冲劲对于迈向成功是无价之宝。比如,你是否想过,要防止一个静止的火车头滑动,所需力量是多么小?你只需在每个驱动轮前面放一块一英寸厚的木头,这火车头就动不了。但同一个火车头如果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就可以撞穿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积极主动,立刻行动的人也是这样。人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如果你厌恶背单词,就请在你计划的时间内举起书本,一次把它记下来,解决掉它,消灭它。

或许以上方法不能完全提高高三孩子的学习欲望,但至少可以减轻孩子对于考试的恐惧和负担。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知识,转变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法,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能动的。教师的能动性表现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课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将教案付诸实施;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这些就是学习的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动性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是与学生思想、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激发动机,调动主体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大重视语文学习,认为字会识,书会读,少上几课没关系。有的学习只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在经商潮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当作家那是愚人的事,当语文教师那是实现不了自身价值的事,搞文献研究那是老学者的事。学习动机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的重要原因。我们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手段,但从长远的教育目标来看,由于稳定的动机特征是构成个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于这种认识,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还是社会实践》的辩论。辩论中正反双方各执一辞,据理力争。一些学生持之有据,可就是辞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有个别学生表达不出,只得旁观,心急如火。会后大家深感语言能力确实是参加社会活动的第一重要的能力。我抓住机遇,深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代社会的信息越来越密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只有较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才有可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在语文教学中,模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实践活动,它让学生在扮演某一角色中体验深刻的道理,模拟不仅能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而且还增进了情感学习,比之抽象空洞的说教,更适合当代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独立批判性大为增强的现实。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我在教《一面》时,抓住作者对鲁迅外貌由远及近的三次描写,讲述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及方法,并迅即引导学生训练,要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物,可以粗线条勾勒,也可以特写细描。大家积极动脑,写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几笔勾出《雨中师生情》、《克尽职守的老门卫》,也有的细细写出《漫不经心的营业员》,《令人捧腹的小调皮》等。紧接着,我又把较为成功的习作作为第二范文讲评,作者们听到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动起大家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及时仿作,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成效,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激发起学好语文的上进心。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进行肯定的强化,能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自主性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另一原因是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教什么,就学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作业,不懂得自己应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诱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教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适时鼓励,定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汉字规范化教学中,针对社会上错别字多、繁体字滥的现象,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加以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比教者单方面讲解罗列好得多。教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说明书的写法,我要学生各自找一份新产品说明书,然后交流,归纳写法,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效果颇佳。同样,教学通讯,我就组织采访;教学新闻,就让学生先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而自动”的意识就增强了,“要自学,靠自己学”的风气开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学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强调自主,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学生“自主而自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适时授之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能通过教者的“导”,让学生不断“悟”出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也就会少走弯路,自学的效率也就更高。我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探寻学习语文的方法,曾先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预习法”、“不同文体分析法”、“课堂笔记法”、“复习法”,“作文素材积累法”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探寻科学的方法,能大大增强他们自主学好语文的信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我特别重视推广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土生土长”的方法,倍感亲切,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我还适时组织交流,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学习的主人。学习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会“自得”的本领,那么学生的依赖性就能真正得到克服,他们就会逐步迈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三、启发生疑,引导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生疑”、“质疑”、“释疑”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者要积极启发学生生疑,引导他们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笔者在应用文《电报》的教学中,为了讲清电文的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因电文歧义引起的案例:河南某公司向广州某公司订购一批货,要求春节前运达河南,后因货物未能及时运到,而销售旺季已过,造成货物严重积压。于是河南一方即想退货,打电报征求广州方面的意见,广州方面立即回电:“不要退货”。河南方面接到电报后很满意,迅速将货退回广州,而广州一方拒绝接收退货,引起了一场官司。结果广州一方败诉。案例介绍完,学生产生疑问:广州因何败诉?教者立即启发质疑:法院判广州败诉是不公正的:人家不是明明电告“不要退货”嘛?同学们纷纷参加争论。经争论不难看出:按电文不加标点的要求,河南一方的理解“不要退货”是正确的,广州当然败诉。如广州回电为“不能退货”就不会出现歧义了。经过争辩,大家意见趋于一致,且对电文不加标点这一基本要求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又提出两个问题(1)广州方面败诉,是仅仅因为电文拟得不当吗?(2)河南方面退货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利用电文的歧义吗?要大家深入进行分析思考。当时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同学说:“购物肯定有合同,广州一方货未及时到,造成货物严重积压,责任本来就该由广州一方承担,这才是广州败诉的根本原因。”也有同学说:“经商也要机智,河南一方就是利用了电文的歧义,进一步赢得了主动权。”质疑讨论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商界”,教者由课本知识的传授到实践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应用文语言准确明白等基本要求,还懂得了商业经济合同上条款“一字千金”,要运用知识和智慧来维护自身利益。如此启发生疑,帮助学生释疑,有起有伏,就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教学中我们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尤其要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笔者在教小说《项链》,分析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特点时,学生都不难归纳出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等等,可是有位同学却举手补充说:“小说的第四部分写道:‘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这段文字反映了主人公能面对现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不仅肯定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并且表扬他勇于发表独到见解的创新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试想如果根据参考资料提供的答案,去否定该生新的独特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挫,刚点燃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在瞬间熄灭。

同样,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也应及时肯定。如《口技》一文笔者已讲过多遍,在分析该文首尾呼应技巧时,以往总是说开头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和结尾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种首尾呼应,作者反复强调,旨在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可有一次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只要在结尾处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就行了,开头可以不写。理由是读者看到具体描写时,会猜测口技艺人用了很多道具,可是读到结尾,才知道原来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会感到惊讶,更敬佩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教者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立即加以肯定,并且说:“你说的这种写法,就是在前文有意设下悬念,后文再把实情告诉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写法。”接着又进行引导:“同一内容,有不同的写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象课文开头写,结尾再写,突出道具简单,反衬技艺高超,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当然也是很好的写法。这就叫文无定法,各有千秋。”这位学生露出满意的知容。我进一步鼓励他:“刚才的发言说明,学习语文要活学,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的素质得到肯定,求知欲就更强,这不仅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将来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创造性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当然中学生发言有时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适时加以引导,鼓励求异、求新、求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注意从心理学角度去改革教法,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是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一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影响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最普遍的问题是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质量和节点处理问题。1)保护层厚度问题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得不到保证的现象非常普遍,箍筋保护层更是如此。箍筋外露,主筋的保护层一般也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尺寸小的构件,对施工的要求更高,如大型屋面板,设计保护层只能有10mm左右,施工时稍不注意,保护层就不能保证。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型屋面板保护层厚度不足10mm,约有20%的板的钢筋保护层几乎为零。没有保护层的钢筋锈蚀速度很快,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使用。2)构件的节点问题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节点也是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部位,如北京石景山电厂冷却塔,72个梁柱的节点只有3个基本完好,38个节点钢筋锈蚀,其余节点钢筋外露且有不同程度的锈蚀,结构使用年数约。节点的质量问题是节点混凝土强度偏低,约10mpa。3)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提起混凝土的质量,强度总是要放在首位。但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来说,密实性与强度有同等的重要性。混凝土的质量对其耐久性能有很大影响。低质量的混凝土抗碳化、抗腐蚀的能力差,构件的寿命低。

1.3设计问题。

1)安全度我国的设计规范都有结构或构件的抗力大于或等于作用效应的规定。设计者往往取r略大于s,甚至r等于s。这样做在当时可使结构的造价略有下降,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随着设计规范的改进,用现在的规范去校核,结构的安全度一般都不满足。可以说,我国有一大批旧的建筑物属于这种类型。2)耐久问题以往的设计是不大重视结构耐久性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是以抗力为主并考虑稳定等性能。构件的尺寸小,混凝土强度低,抗腐蚀和侵蚀的能力极低,加上施工偏差、使用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构件破损的速度极快,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适当提高混凝土的设计等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二

姓名:郭xx性别:男年龄:十三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2、家庭基本状况。

爷爷奶奶都已退休在家,专职侍候孙子的生活起居。母亲是销售部经理,能说会道。父亲普通工人。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却对奇谈怪论,或新奇事物情由独钟。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豪爽大方,大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风范,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严重,易冲动;遇事不冷静,因朋友之事常大打出手,;对正面教育有逆反心理;虚荣心强--喜欢听表扬,而对批评反感甚至恼怒。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小团体依附性强,学习、生活有惰性,脑袋十分聪明,但不肯用在正道上。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育分为致使他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学习基础打得不牢,再加上贪玩性大,使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游。

四、诊断分析。

针对白某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和心理咨询,我们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家庭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隔辈亲”的祖父母所溺爱,父母过于放纵,养成了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的性情;同时,养成了缺乏责任感和逆反心理的毛病以及缺乏自理自立能力、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学校里,他学习缺乏自觉、基础打得不牢、贪玩性大、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对简单的内容不屑一顾,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自卑心理;要么就是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根据郭某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教育和行为帮助,他是能得到彻底改变的。具体方法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组成帮扶团体对他进行顺情依性的交往,进而取得它的充分信任,使他觉得老师、同学在关心、爱护他。这时候进一步与他顺其自然的谈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和就业,并且使他明白钱不能买来人生的一切,只有积极去追求人生的幸福,才能拥有快乐而甜蜜的生活,进而点燃对生活的热望,达到对人生的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下一步通过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行为,影响他形成关心父母,关心同学,关心班级的良好行为习惯。

2、他虚荣心强、情绪化严重。师生要尊重他的人格,向他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影响,帮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谦虚和自卑心理品质的界限。他体验到人格尊重所获的幸福的同时,顺其自然的激发他积极向上、力争优胜的潜在心理。通过体验成功、享受融入集体快乐的喜悦,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鉴于郭某具有聪明的脑袋,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整队前两步所取得的成果,充分调动团队管理老师帮助他改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做事专注——玩要玩好学要学好,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帮扶团体就给予肯定、鼓励,他的学习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4、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主要在玩电脑、上课的自控性上,我们就耐心指导,做事专注玩要玩好学要学好。同时帮助他认真分析产生的错误原因,让他找出错误的性质以及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关怀和爱护,用尊重与真挚的爱心去感化和引导,并逐步增加管理的方式达到严格要求的最终目的,使他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的追踪了解、心理疏导及其教育,郭某的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它具有稳定、滞惰的特点,要彻底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形成。成功学家说过:“播下一种良好的心态(健全的健康的心理)就会收获一种良好的思想;播下一种良好的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良好的行为;播下一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收获一种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收获一种良好的性格;播下一种良好的性格,就会收获一种闪烁光彩的命运。”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缓慢的过程。目前,郭某对教师、同学尊重,生活满怀信心,情绪也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提高显著;对日常的班级劳动和行为有了初步认识——主动值日、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的个性有了缓和趋势,办事的目的性日增,逆反心理在减弱。虽然还有一些不良习气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使他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有用的人才的。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三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知识,转变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法,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能动的。教师的能动性表现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课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将教案付诸实施;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这些就是学习的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动性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是与学生思想、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激发动机,调动主体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大重视语文学习,认为字会识,书会读,少上几课没关系。有的学习只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在经商潮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当作家那是愚人的事,当语文教师那是实现不了自身价值的事,搞文献研究那是老学者的事。学习动机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的重要原因。我们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手段,但从长远的教育目标来看,由于稳定的动机特征是构成个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1][2][3][4]。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四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行投资类活动.分析、认识影响他们股票投资决策的各种心理因素,对于促使大学生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决策以及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曼作者单位: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0070刊名:现代商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年,卷(期):“”(20)分类号:b84关键词:大学生投资心理分析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五

声乐教学课程当中的内容设置比较随意,这种课程内容设置会严重影响到声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再就是声乐教材非常单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声乐教学教材,大多数教材都是教师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因此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的观点,学生的接受程度被教师忽视了,教材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高校其余教学在心理方面的教材也是不充足的,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长期的缺乏声乐教学心理建设方面的教材,目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声乐教师都是借用的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而且教材借用的情况非常复杂,最主要的是这些教材里面关于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少的,因此找寻适合高校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教材成为了目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实践过程当中还要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问题,因为现阶段有很多的高校还没有开设关于声乐心理方面的课程。那么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教师也是缺乏的,有的学校在新开设声乐教学心理课程的时候也是没有专业教师的,因此很多的声乐教学心理课程都是有兼职教师教授的,这也就使得整个声乐教学心理课程的质量普遍偏低。在声乐教学心理课程实践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只是将声乐教学心理课程作为一个小点穿插在了声乐教学当中,只是单纯地灌输了音乐教育,并没有将情感真实地传递个每一位学生。

二、高校声乐心理课程的教学性质。

现阶段的专业音乐教育被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一类是学院的音乐教育,还有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通过对三种类型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音乐教育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教育,音乐院校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专门从事音乐的专业性人才,而师范院校的影月教育理念则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定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则是面向非师范类的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不管是哪种院校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高校声乐心理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声乐教育作用的不断加深,学校的教育也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素质教育,使得声乐教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校园的艺术文化活动也随之出现,比如说在校园中出现的校园歌手之类的声乐比赛,这些比赛的出现让大学生参与声乐教育的积极性变强了,歌唱成为了高校学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参与中发现,能够真正参与声乐教学的学生是很少的,基于此种情况,在高校中开设声乐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内心的需求。

(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都是积极乐观、激情四射的。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最关键的阶段,而声乐艺术则是通过聆听来实现学生的审美感知的,当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将自己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欣赏音乐是审美的前提,而欣赏音乐这一活动也正是人心里活动的一个体现,高校的声乐心理教学正是从心理因素这一方面去引导大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塑造不同的学生音乐性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审美的外部感受。

(三)能够提高大学生声乐的学习能力和表演能力。

歌唱的情感表现是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前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来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声乐心理教学的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是有很深影响的,表演的过程需要声音和表现能力的有效结合,也是一种内外部力量的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声乐心理教学的心理过程。

四、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演唱者演唱技巧的发挥、对歌曲中的艺术进行表达都是需要演唱者自己进行控制的,而控制的行为正是其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的反映,歌唱者在歌唱的时候需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而表达的形式离不开自身的感觉、记忆以及气质这些心理因素,如果想要在声乐教学中获取较好的艺术效果,那么就要运用艺术的思维来判断、分析在实际演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去解决,因此研究声乐心理教学对声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凌敏洁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论文简短篇十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的形势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值是越来越高,需要的是复合型全能人才。现代青年不仅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心理学指出,心理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1.1、人的身体素质影响心理状态,又依存于心理素质。

在运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而其身体的发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质。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质练习时,哪些勇敢而好胜心强的学生,他们具有自觉、顽强的意志品质就容易战胜疲劳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就会提早产生疲劳而坚持不下去,影响练习效果。

1.3、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日趋重要。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启学生的心理潜能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养、气质培养、性格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2.3、特殊的教育对象。

教育的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他们主观意志较强,思想复杂,不易把握,但易沟通,所以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等方法,还可以传授一些心理常识,以及心理辅导与咨询等等,还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在准备部分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游戏大都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准备部分,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利用游戏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

教师应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的进行身体锻炼,促使他们将体育运动纳入到生活中,从而促进体育的社会化进程,让学生深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提高人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培养乐观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远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健康第一”这一观念的宣传教育,利于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因素及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长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节奏、力量感及韵律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

3.3、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能够融洽人际关系,沟通心灵,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友好协作等良好品质,而且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计划和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态度;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与培养他们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适当布置课外体育活动作业,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制定锻炼计划,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4、教师在课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稳的情绪,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扰能力,防止烦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掌握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和体育运动中得情感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体育运动。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对学生公正评价,同时教师要精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的艺术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心理距离,多与学生加强交流。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