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语文教学练兵资料(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8:35:31 页码:12
2023年语文教学练兵资料(优秀9篇)
2023-11-18 18:35:31    小编:ZTFB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写总结时,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示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一

“语文百花园五”安排了六项内容。有自学汉字(掌握识字方法)、照样子组词语(扩大词语积累)、积少成多(扩大阅读)、阅读短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讲述一件与爱心有关的事(口语交际)、看图写文(作文实践)。

1.语海畅游。

第一项是自学汉字。通过查字典自学教材提供的一张动物园的门票中的不认识的字,掌握查字典这种识字方法,巩固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第二项是组词语练习。进行词语积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题目中列出了四个字。第一个“留”字,一共组了四个双音节词,采用的是词语接龙的形式,即前一个词语的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字。这是给出的样子。其余三个字“劝、勤、称”学生照样子练习。

2.积少成多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读古诗,二是阅读交流采集的小知识。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五言古诗。孟郊(751―814),唐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游子吟》一诗通过母子将别时,慈母为儿子用心缝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子真挚的骨肉深情,赞颂了纯真而高尚的母爱。诗的前四句,抓住典型的“缝衣”细节进行白描,表露了母亲疼爱儿女的不平静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诗人以阳光哺育小草,小草难以报答春光的恩惠作比喻,寄托游子对慈母炽烈的深情,进一步表达了母亲的慈爱。全诗语言朴素平易,人物形象鲜明,情思深切感人,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诵。

3.阅读平台《第一次汇款》。

这篇短文也是配合本单元专题编排的。短文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小朋友记叙了自己第一次汇款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我”决定为贫困失学的学生寄钱――“我”在邮局阿姨的热心帮助下学习填写汇款单,把钱寄了出去――“我”回家路上的心情。文章虽然写的是“我”汇款的一件小事,但反映的是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好风尚:当“我”听说兴安小学学生因贫困失学时,“心里很难受”,要把自己储存的52元8角全部寄去;当“我”去汇款时,又得到了邮局阿姨的热心帮助,细心指导。课文最后写道“我心里美滋滋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帮助了失学儿童,把爱给予了他人,这是因助人而美;其二是“我”受到阿姨的'关心帮助,解决了困难,这是因受助而美;第三是因学会了汇款,掌握了一种生活技能而美。

4.能说会道。

本次口语交际与爱心教育密切相关。教材的编排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爱心”为题的短文;二是完成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短文类似话题作文的引文,从生活实际引入。先是从在家里、在学校、大街上、草地边等几方面讲了蕴藏爱心的表现。接下来引出话题:把自己见过、听过和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讲给同学们听。

5.笔下生辉。

这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的大意是:一个小朋友在放假的一天睡懒觉,父亲悄悄地把他抬出房间,用汽车拉往郊外,使他身处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草木葱郁、动物自由徜徉的和谐美妙的大自然中。也许是鸟唱鸡鸣使他从睡梦中醒来。他惊坐起来,不知是怎么回事。此时父亲正躲在树丛后面发笑。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关爱之情。题目是“放假第一天”。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二

9巨人的花园。

1、课文中许多四字词语,如:“鲜花盛开草翠花开鲜果飘香绿树成荫”等,请你选择3个以上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2、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

3.桑拉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10*幸福是什么。

读了课文,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请你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首简短的诗歌。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挖一口小井,

让口渴的人品尝清凉的泉水;

幸福是什么?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

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11去年的树。

1、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说:

(2)我想对说:能够。

12*小木偶的故事。

1、人类的表情是丰富的,请摘录课文描写表情的词语,并选用其中的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第四组。

13白鹅。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丰子恺爷爷家的那只白鹅可真高傲。它的叫声。

它的步态更。

它吃饭时也架子十足。

2请你摘录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串成一段话。

14*白公鹅。

1、白公鹅总是认为它是这条河的主宰,所以它。

2、丰子恺说“鹅的步态傲慢”,在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给了我们同样的感觉,只见。

15猫。

1、读课文完成填空。

老舍笔下的大猫是的,它时而,又是有很,可是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又是那么。

老舍笔下的小猫是的。你瞧,

2、请你用“说它(他、她)……吧,…………”句式写写自己熟悉的人或物。

16*母鸡。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我”印象中的母鸡是的,是因为。

后来我发现母鸡是的,是因为。

平时1.每天坚持写日记。

2.积累佳词美句。

3.多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好词句。带音听写每课的词语。

4.语文练习作业隔天一次小练笔。比如:人物外貌、

3.

1.课堂小练笔:天气很冷,但不说冷字,请你具体描写冷。寒风刺骨手不敢从兜里掏出来。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三

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以下是七年级语文古诗大汇总:

1.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c.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车站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得到展位的各个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

2、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魅力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d.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我今年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这位老革命家的正直、善良、与真挚的爱国情怀,让每一位参观者受益匪浅。

d.亚冬会的游泳比赛真是精彩纷呈,津津有味。

4、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在北方剧场,蒙古国艺术团来哈演出,热情的观众袖手旁观。

b.他想得很多,办事非常周全,真是匠心独运。

c.他们同学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d.人生的航船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正视困难,敢与风浪搏击,就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她。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天才是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

d.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处个山穷水尽才是。

6、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几天一直不能上网,昨天重装了系统,现在速度很快,如白驹过隙。

b.昨天他把公文包弄丢了,今天一直是茫然若失的样子。

c.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d.香港著名作家查良镛在其创作武侠小说五十年之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书”论“剑”,说话中谈笑风生。

7、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可理喻。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惊险刺激的大海潜水,水天一色的天涯海角,让人眼花缭乱的生猛海鲜,海南让游客流连忘返。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8、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他十分推崇郑板桥在艺术创作中标新立异,并把“以书为画”作为追求的目标。b.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作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c.春天来临的时候,草长莺飞,销声匿迹于严冬的昆虫们又重新活跃于山间田野。

d.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到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9、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只要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就会攀登理想的高峰。

b.自习课上,我们班的数学尖子张玉同学正在异想天开地做数学题。

c.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语重心长的谈话,是犯了错误的小明心悦诚服。

d.天津市著名艺人“泥人张”捏的泥塑像个个栩栩如生。

10、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小屋,推开门,果然发现了他。

b.儿子大了,现在,让你搂着他想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尽所能,终不愿意。

d.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你不能自作主张,送给他人。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四

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三】。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一、读“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二、悟“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五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zi:支配。

坦荡如砥d: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旁逸y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晕yn圈:模模糊糊的圈。

参cn天:耸入高空。

伟岸: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q:美而高。

恹yn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六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6点建议。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七

摘要:语文低效教学,误导了人们对语文教育本质和主要使命的认知,影响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走向,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深人,语文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并未真正销声匿迹。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源头上去探寻语文低效教学甚或无效教学的原因,分析阻碍语文教学改革走向纵深的文化共性。

对语文低效教学的归因,学界众说纷纭。诸如课程理念难有定论,教材编写失之妥当,教学研究偏好就虚,考试改革明显滞后,评价标准仍然单一……这些无疑都是滋生低效教学的空气与土壤。但一个顽症长期无法根治,就很有必要寻找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弊陋。一如目前很多的社会、文化、经济问题,都能从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找到根源。仔细研究,我们也会发现,语文教学的低效现象也有其特定的文化根源。

1.传统笼统宽泛的思维方式,导致有效教学“元概念”界定大而无当。

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偏于整体把握对象世界,往往通过直觉体察和内省冥证以求通悟事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可行性。当然,它也有缺陷,即过于笼统和宽泛,轻视精确和解析,容易走向空虚玄秘和大而无当,妨害认识的精确和深入。这种思维特质,必然通过文化基因的传习,在现代文化人的思想之中潜移默化。这种重整体把握、轻概念界定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今天的语文教学。

近年以来,“有效教学”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推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很多人对这个概念仍含糊不清,或者是各自解读。讨论“有效教学”时,很有必要先对“有效教学”这个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效”,根本的含义当有两个,一是“效果”,二是“效率”。但有些人理解为“效果”,有些人理解为“效率”。他们之间各执一词,便是源于对元概念的迥异解读;也有人此处按“效果”理解,彼处又按“效率”理解,最终无法自圆其说。不将“有效教学”的元概念弄清,仍将“效果”和“效率”混淆使用,业界的争论将无休无止。

将“有效教学”的概念引人语文教学,必须在顾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明确界定其概念内涵。笔者以为,语文“有效教学”涉及到隐效与显效、长效与短效等诸多对关系。语文教学的“有效”,应该是效率、效果的综合体现,最主要还是应该指向“效果”,兼顾关注“效率”。语文教学效果,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不能由于显性效果不明显而轻易认为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因为还有隐性的效果有待察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隐性的和长期的效果更值得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时间的保证。效果的检验,除了看眼前,亦应着眼于长期,不能由于当下“效果”差就枉定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我们往往过于追求高效率和当下效果,不免“误判”甚至“错杀”了一些有效教学。从弄清“有效教学”的元概念人手,抓好语文有效教学,当有助于消除语文教学中一味追求“高效率”和“好效果”的时弊。

2.传统综合糅融的`文化体例,导致课堂教学“泛语文”现象比较严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几乎没有独立和纯粹的哲学、文学、经学与史学学科,文史哲充分交融于一体,成为以章句或文本为表现形式的文化综合体。例如,《诗经》本为文学,又被称为经学。《左传》本为史学,却也添列于文学和经学之中。由此,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历来也成为融识字教育、书法教育与文、史、哲、经、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教育内容高度综合,教学目标非常宽泛。

在分科教学相对成熟的今天,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旧习惯于把语文教学目标定得过于宽泛。工具和人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学和文化兼顾……表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往往方方面面均要兼顾。语文教学承担了过多的不应该由语文承担或者不应该主要由语文承担的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语文学习任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但目标要求过多,就给达标带来了困难。其实,目标设计简洁一点,学生反而更容易学得扎实、有效。语文教师应抓住重点,无需时时处处面面俱到。在教学中,针对一篇课文或是一节课,要清楚哪些知识只需大概了解,哪些知识需要重点了解并能够运用,要重点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能力训练达什么层级,等等。学会取舍极其重要。

以“人文性”为例,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着力强调语文教学要为“人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是大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少人在理解上有偏颇,认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指课文所表现的人文内容。其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的人文本质。许多教师弄混了两者,认为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就是学生对文本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走向了“泛语文”、“泛人文”。真正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受到“泛语文”、“泛人文”内容的挤压,就会被边缘化。

再以“拓展与延伸”为例,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涵盖的知识较任何一科都广泛,它为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跨学科延展的可能性。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但是,大可不必每节语文课都一定要花时间来拓展。语文课堂并非“综艺大观”,哲学、历史(甚至地理)、文化问题的拓展与延伸,应当适可而止,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3.传统师道尊严的道德背景,导致学生“主体性”地位严重缺失。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长幼尊卑意识,表现在教育上,古代谓之“师道尊严”,把教师与学生放在一“尊”一“从”的地位。今天,“师道尊严”已衍变为“尊师爱生”,然而“尊师爱生”仍留有“师道尊严”的痕迹,师生地位仍然不平等。因而,常有无视学生人格,对学生不同意见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发生;也有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令学生在事先设定的框框里活动和思考,教师主导异化为教师主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许多教师上课很“善讲”,尤其是语文教师,一上讲台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自始至终都是课堂的主角,牢牢主宰了整个课堂,很少注意到变换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在课堂上,往往就是:善于朗读的,教师就一味地读;善于书法的,教师就热衷于板书;擅长信息技术的,就尽情地展示课件;甚至,善于唱的,还在课堂上亮起了金嗓子。唯恐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风采、特长,唯独忘却了真正的主角--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或参与不深入,不容易抓住全体学生,只有少数学生能一直跟着教师思路走,教学效果就比较差。没有全体学生真正意义上量和质的参与,正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文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引导所有学生参与目标设计、学法选择,自主地合作探究、质疑解难,积极地参与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灌输”、“植入”知识的状况,而把学习知识、建构体系、培养能力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变主宰为主导,有效改变学生“被学习”的状态。

从语文课堂教学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讲,要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一是教学目标要体现主体性,所有目标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二是师生伦理定位要体现主体性,师生间平等对话,教与学双方共生共长。三是课堂活动要体现主体性,要着眼学情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历学习活动。四是学生发展要体现主体性,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发展的时空存在,而非教师“表演”的舞台。

4.传统“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导致教师“表演控”癖好趋之若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主流追求。人生所指,不惟学术目的,亦为得到贵人的肯定与恩宠。一旦得不到恩宠,难免落寞失意。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将这一文化概括为“实用理性”,就是缺乏对超验价值的追求,只关注现实的、此岸的价值。今天,仍然有不少教师,不惟把职业当作理想;也有更多的人将其当作谋生获利的手段,追求名利,看重“教而优则仕”。于是,公开课变成“作假、作秀、作态”的“表演课”。特别是频繁出现的“一课成名”现象,诱使许多语文教师明知作假而违心作假,以追求“成名效应”。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些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琢磨的不是学生,而是听课者、评委的思想理念、心理需求,以“教为悦已者教”的心态,把语文课堂变成了“秀台”。久而久之,低专业含量、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无效、低效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流感”。

“表演”现象之一:课堂上组织“无效”“低效”讨论、探究。讨论、探究应该是围绕某个问题有效展开的,如果这个问题根本无需讨论、探究(比如纯粹的知识性问题),或者根本无法讨论、探究(难度过高、时间不允许),那么这个讨论、探究就是“伪讨论”、“伪探究”。围绕必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才能形成有效的讨论、探究。纯粹知识性的问题,通过学生查资料、教师直接讲授等等,都能解决,并不需要讨论、探究。问题难度过高,或者课堂时间不足,学生又会无法展开讨论、探究。这样的讨论、探究,最终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成为典型的无效教学。

“表演”现象之二: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课堂容量,链接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但是,使用不当,则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陷阱。现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种“多媒体化”的倾向,给语文教学带来明显的影响。比如,把多媒体当作黑板用,用多媒体来控制语文教学过程,教学中一旦出现非预设的教学情况,要么就弃用课件,要么就掐断生成,按照预设程序继续上课。再有,就是用多媒体对文本进行过度演绎,导致多媒体反客为主,取代文本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

“表演”课中“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如学孔乙己打酒,表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邹忌讽齐王纳谏》而拓展研讨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由《兰亭集序》而探究书法艺术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已入髓入心,其中精华有之,糟粕有之。愿我们借语文“有效教学”的议题,来探究低效、无效语文教学的文化根源。在反思中,直面流弊,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有效之路。

丁卫东。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八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是茅盾先生“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赴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散拢结合,线索分明,结构精巧。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形、神三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4),描写黄土高原,交待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二层(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

第三层(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三、写作方法。

1、采用象征手法: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及其斗争精神。

2、词语运用:

准确凝练,变化多姿。如写高原之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之平,用“坦荡如砥”,写高原之色,用“黄绿错综”等。

3、中心表达: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赞颂了北方军民的斗争精神。

4、修辞手法:

采用了排比、反问、对比等。如课文第7段采用一组排比反问句,层层深入的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以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突出作者的感情。

5、写作借鉴:

托白杨树之物言作者赞人之情,这是我们在学习写作时要借鉴的。

语文教学练兵资料篇九

2012年2月26日一大早,我有幸参加了山东中学联盟网在济南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组织的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一天的会议,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张。参加研讨会的有多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专家、教师100余名,通过对专家报告的学习,通过与现场一些来自省内教学一线教师的交流,感觉受益匪浅。主讲人是来自济南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春波老师。王老师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多次参与高考试题阅卷和质检工作的资深专家,高屋建瓴,阐释了对新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逐项解析了2011年山东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展示了一些阅卷现场不为人知的阅卷、评分数据,并对今年的高考备考做了一些前瞻性的预测。他的讲解紧密结合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深入浅出,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

下面就结合专家的解析、指导以及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应对措施:

一、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明确复习的整体思路。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命题信息。尤其是《考试大纲》,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能力要求、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细心研究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及题型。《考试大纲》把语文能力分为六个层级,并给每项考试内容都注明了能力层级,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将这六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和附录的考试内容一一对应,做到心中有数。必须明确,学习《考试大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考试大纲》的内容,明确给我们复习语文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

二、认真研究并有效使用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明确考试的发展方向。要认真研究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研究山东省的高考试卷,还要研究全国卷和其他课改区的高考试卷,深入分析它们的变化内容,明确高考试题的发展导向,因为山东在命题时肯定要学习借鉴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高考试题。要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为了提高训练效率,要采取多种方式改造和使用高考试题,做到逐一落实考查点,并不断积累和提高学生在每个考查点方面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水平。

三、复习中要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明确复习的得分重心。

从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抽样数据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普遍存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术语。首先要在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等,对文章的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要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赋分设计等暗示把握材料。抓好作文教学,一定要增强训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要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要重视作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书写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要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养成学生多观察、多阅读的习惯,广泛地积累材料。还要指导学生在书写规范和答题速度上下功夫,尽量避免语文试卷做不完和仓促之中写作文的现象。

也许是巧合,从今天算起,还有整整一百天就要高考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希望能借助本次研讨会的东风,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和年级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新的跨越。另外:

一、精心设计复习思路,扎实落实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内容博杂,没有明晰的知识能力序列,如何确定复习重点,制定清晰的复习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多次召集全组老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们的复习思路。我们编定计划力求做到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结合,正课、辅导、早读、周测,任务明确,教法科学;采取复合式复习方法,做到课本内容、基础知识、作文训练、综合测试四项内容穿插进行,立体推进。

(1)早读:主要复习课本内容。必修教材重点放在古诗文复习上,主要是落实文言词语、翻译和背诵默写,选修教材重点是《唐诗宋词》名篇的背诵默写。全组老师每天早晨6:50前都能到达教室,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早读时间,落实好课本复习内容,效果较好。

(2)课前五分钟:化整为零,把语言知识分解开来,利用教研组编选的《语文快餐》训练语言知识和表达,既避免了集中复习某一块知识的单调,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3)正课时间:以专题突破为主进行复习训练。

(4)作文课:一周一次,片段作文和大作文交叉训练。全组老师分工精心选题,兼顾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形式,一次写作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要求老师全批全改,讲评要及时,反馈要迅速。每次作文编选《文萃》一期,精选学生美文和老师下水作文,使老师讲评有了依托,学生写作有了借鉴,对提高学生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周测:每周一次综合训练。依托2010高考试题和精选的各地试题,进行综合检测,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由于我们计划科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把握准确,落实计划到位,我们的复习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注重实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整合复习内容,精编训练资料。

在复习资料方面,我们没有简单化地使用现成的资料,而是在广泛比较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删除不够典型的内容,精选经典试题,并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力求以一当十,富有成效。我们根据老师们各自的教研特长,先后分工编选了《语文快餐》系列,包括语言知识和运用、名句默写、诗词鉴赏、作文审题和立意等内容;编选专题复习学案6个版块,包括论述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新闻阅读、传记阅读等类型,力求编选内容典型、精练,训练高效;编选《文萃》系列,精选学生美文几百篇;编选周末检测题多套。这些资料的编选,我们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发挥了老师们各自的教研优势,凝聚了全组老师的智慧,为复习高效率做出了贡献。

三、突出复习重点,讲求教学针对性。

1、天天语文快餐,切实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零碎而庞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分散落实。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天天快餐的做法,课前几分钟落实几个语言知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